孙子兵法期末作业
- 格式:docx
- 大小:21.21 KB
- 文档页数:4
孙子兵法有关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孙子C. 孟子D. 老子答案:B2. 《孙子兵法》共有多少篇?A. 12篇B. 13篇C. 14篇D. 15篇答案:A3. 《孙子兵法》中提到的“兵者,诡道也”的下一句是什么?A. 故能而示之不能B. 故用而示之不用C. 故强而示之弱D. 故弱而示之强答案:B4. 《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哪一篇?A. 计篇B. 作战篇C. 谋攻篇D. 形篇答案:A5. 《孙子兵法》中“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指的是什么?A. 战争的四种策略B. 战争的四个阶段C. 战争的四种战术D. 战争的四个原则答案:A二、填空题1. 《孙子兵法》中提到“兵贵胜,不贵久”,意味着战争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
答案:速胜2. 《孙子兵法》中“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强调了战争中的_______。
答案:主动权3. 《孙子兵法》中“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表明了战争中的_______。
答案:变化无常4. 《孙子兵法》中“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说明了战争中的_______。
答案:准备充分5. 《孙子兵法》中“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阐述了将领的_______。
答案:五种危险三、简答题1. 简述《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在战争中,如果能够充分了解自己和敌人的情况,就能够在各种战斗中立于不败之地。
2. 解释《孙子兵法》中“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意义。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军事行动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它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必须谨慎对待。
四、论述题1. 论述《孙子兵法》中“以逸待劳”的策略及其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答案:《孙子兵法》中的“以逸待劳”策略指的是在战争中,通过保持自己的军队在最佳状态,等待敌人疲惫不堪时再发起攻击。
孙子兵法的实际应用数学科学学院07级01班学号200711080瞿志壮一.孙子兵法在股市中的运用“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股市解读:股者,人之大事,兴衰之地,荣辱之道,不可小视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股市解读:股市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欲涨还跌,何止用远近可以明示。
我们在股市的操作过程中要辨明真伪,不为虚假的表象所迷惑。
示远可多考虑是否近,示近可多考虑是否远。
太过明显的事,要谨慎。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股市解读:股市中最重要的是买卖,在入市之前,多考虑股市各种变化的可能及应对措施,可以使自己的操作更加稳健安全。
得算多安能不胜?一时冲动盲目买卖,当行情未能按照自己预想的发向发展时,又没有想好应对的措施,安能不败?多算胜少算,无算则必败。
我们可以把股市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我们是不是用对生活的态度对待股市呢?生活中的道理在股市中不应变味,道理是相通的。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力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股市解读:股市中没有常胜将军,做对时不要沾沾自喜,不要放弃对股市的分析,不要以为自己可以主宰这个市场,不要以为已经掌握了市场的脉络。
任何时候谨慎地对待这个市场是必要的。
随意对待这个市场,轻易做出超出自己控制范围的事是要受到惩罚的。
当你锐挫力屈时再重视这个市场,则晚已。
长期持仓却有没有后续资金,则力有不足,力不足则不能尽胜。
长期沉湎于股市,没有生活的积淀,视野会变窄,分析会走样,久暴师则必有不足,学会休息方能全力出击,一击而胜。
二.进行企业环境分析企业经营战略是指导企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总体谋划。
《孙子》计篇讲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企业经营战略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不能不认真研究。
孙子兵法期末测验思考题(答案直接发电子信箱。
标题统一为:学院*班级*姓名*学号,直接写在电邮中,请勿附件发送)1.《孙子兵法》计篇中提出五事七计,特别指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把将领的智谋放在第一位,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若在当代,你认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为什么?答:同意。
将领的首要素质就是智慧和谋略。
我认为一个领导者也是如此。
特别是在现代条件下,要想在瞬息万变的情况下抓住机遇,没有智慧,没有谋略,就没有发展思路,没法领导一个团队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上发展壮大。
所以智慧和谋略是一个领导的必备素质的。
至于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去实际行动,去进行操作,那是手下员工干的事,不是一个领导人所必须干的事。
如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领导者应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可见领导人的职责就是研究行动计划,为行动指明方向,指挥行动的进展,掌握战斗的节奏,指引着部队前进的方向。
没有智慧和谋略,只能是一介武夫,不是一个高明的领导人。
另外,领导者还要有威信,说一不二,不能出尔反尔,说什么手下就做什么,不讨价还价;还要廉洁、正直等。
2.《孙子兵法》强调有备无患,它指出“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它主张从“五事七计”着手,加强战备,抓住战胜敌人的时机。
人生中有许多重要的转折点,你有没有为此做如此的准备,请谈一下。
答:不管是部队作战,还是人生处世,都是一样的道理。
都要首先做到有所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提前充分准备才能取得成功,立于不败之地。
就是说凡事都要提前做好一切准备。
只有这样才能在机会来了的时候能够抓住,把握住,不让机会流失掉,从而获得成功。
否则,毫无准备,机会来了的时候也抓不住。
人生的机遇并不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等到真正失去的时候再后悔就一切都晚了。
巴甫洛夫曾说过: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因此,让我们深刻理解孙子兵法的思想内涵,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吧!3.《孙子兵法》势篇谈到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实用孙子兵法作业杨林(20087825)1、谋略在人类对抗博弈活动中的重要作用?2、谋略与道德的关系?3、保密与欺骗的不同?4、军事谋略与商业谋略的异同?5、古人说:“存亡在虚实,不在众寡”是什么意思?问题1答:众所周知在我们对弈的时候是讲究策略,讲究方法的,不是乱走一通。
在下棋时就应当熟悉对手下棋的套路及其目的,通过自己的摸索判断,在脑海里制定出一种克敌制胜的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谋略,对于谋略来说,尤其是当我们遇到实力比自己强的对手,更应该讲究谋略,通过诱导对手犯下至关重要的错误,然后反守为攻,扭转局势,才能以弱克强,因此在我们对弈过程中讲究谋略是很重要的。
问题2答:从某种意义上说谋略与道德不能相提并论,对于谋略者,我们知道是是那种头脑灵活,能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的人,在运用其聪明才智的过程中不乏出现“诈骗”“诱骗”等等权术。
如果从道德层面来说那肯定是不道德的行为,通过这种阴险狡诈的行为方式实现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也是不甚枚举,就拿我们所熟悉的“田忌赛马”故事来说,田忌为了赢得赛马比赛通过改变各种等次的马金星比赛的场数而赢得了齐王。
也许我们可以说田忌趋势是非常聪明具有谋略,但从现实中,我们对田忌的这种行为是不称道的,他的行为就是违反了比赛的准则,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在例如我们的以古代的君主为主的朝野官员,都是要讲究谋略、计策的,对于道德不道德不是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道德只能是属于我们大多数人口中所说的一种行为规范,但是必须要除掉有权势的群体比如官员、公司老总等等。
然而我们的社会也必须要将两者相结合才能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
问题3答:对于保密者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遵守信用的人,为他人保守不能公开的秘密,能够这样为他人保守秘密的人那肯定是受他人所尊敬的。
然而作为欺骗者,那样的行为肯定是为世人所不齿的,更深层次来说就是不道德的行为。
以上的说法只能是一个普遍的说法,认为保密者就是作风正派的人,而欺骗者就是充当反派的人物,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形也可以反转,保密者如果是那种为了义气而不愿将真实公布于众的人话,那么他的这种保密的行为可以说是不妥的,对于保密我们要看保密的对象具体是什么,它能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效果,是善意的效果?还是恶意的?才能确定我们所保守的秘密是否值得。
孙子兵法作业
1、孙子战争指导方法论中,有一核心战略思想,即“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拨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的谋攻思想。
在此思想作用下,有了“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原则。
所谓伐谋,就是用谋略讨伐。
即:用“谋”直接达成战略目的。
他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他把“全胜”看作谋攻的最高境界,并把“不战”而“全胜”定作最高目标。
伐交分两个方面:一是利用一切手段,扩大加强已方的政治军事联盟,使已处于得道多助的有利态势。
二是努力分化瓦解敌方的政治军事联盟,使其处于孤立无援状态。
孙子还强调以积极主动高标准的军队建设及战备,形成了强大作战潜能即实力,直接威慑敌人;并作为伐谋伐交的强大后盾和隐形牵制因素。
他说:“威加于敌,使其交不得合”就是指,以实力直接牵制并破坏敌国的外交活动。
现在中国就应更多采取伐交的战略思想,瓦解敌国的政治经济联盟,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2、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意思是善于打仗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捕捉战机战胜敌人。
做到不可战胜,就会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敌人出现空隙,就乘机击破它。
中国现在还不处在可胜的状态,顾要先养精蓄锐,努力使自己不可战胜,等捕获时机,就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了。
因此,我们现在没必要为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大动干戈,等国强民富之时,疆土回归祖国谁敢说“不”。
天津理工大学孙子兵法结课作业1.我国战争理论之结晶,百代谈兵之祖为(C)A司马法B尉缭子C孙子兵法D李卫公问对2.孙子兵法始计篇中所谓军人武德乃(C)A忠孝勇义严B恭宽信敏惠C智信仁勇严3.孙子兵法始计揭橥以「五事」、「七计」估量胜算,五事系指(C)A智信仁勇严B天地君亲师C道天地将法D地水火风空4.孙子兵法始计篇旨在说明(D)A用间之法B统御之法C远交近攻D庙算之胜5.孙子兵法中,以何者为战争之最上策?(D)A伐兵B伐交C 攻城D伐谋6.下列何者非孙子兵法的战略原则?(C)A兵者,诡道也谋,其下攻城7.孙子兵法谋攻篇主张的作战理念,正确的是(C)A破国为上者也8.有关孙子兵法理想,下列何者为非(B)A无恃敌不来,恃吾有以待之久B胜兵先战,而后求胜C兵贵胜,不贵B上兵攻城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百战百胜,善之善B兵贵胜,不贵久C胜兵先战,而后求胜D上兵伐D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9.西方兵圣是克劳塞维兹,东方兵圣为何人(B)A韩信B孙子C吴起D诸葛亮10.孙子兵法始计篇揭橥以五事、七计估量胜算,五事中首重「道」,其原因为(C)A首重兵法B道德为要C得民心为要D兵者诡道也11.《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此说揭示何种观念?(C)A避战B速战C慎战D 好战12.〈秦晋殽之战〉文中,烛之武游说秦君时所言:「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相当于运用兵法上的何种策略?(A)A利而诱之B佚而劳之C怒而挠之D实而备之13.以下战役,何者可做为兵法「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
」的例证?(C)A信陵君救赵B田单复国C曹操赤壁之战D晋师假道灭虢14.下列何者非造成〈谋攻篇〉所谓「乱军引胜」之因?(D)A 縻军任B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C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
孙子兵法期末考试
要求一:自备16开普通信纸手写,不收打印稿。
要求二: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100分。
要求三:开卷考试。
要求四:请按照名单顺序交试卷。
要求五:请按照下页提示做封面。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请列举《计》篇所讲的诡道十二法,并且举例论证。
2.根据《作战》篇原文,谈一谈“兵贵胜,不贵久”的原因。
3.请你谈谈对“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理解。
4.请你谈谈对“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的理解。
5.请你列举《形》篇中主要观点以及你对“形”的理解。
6.谈一谈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对古今中外的影响。
二、论述题(共40分,字数不低于600字)。
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一谈学习《孙子兵法》的作用。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孙子兵法》期末考试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班级
分数
选课班级
2013年5月。
孙子兵法_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战国初期,秦国首先变法图强,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答案:错误2.对穷寇勿迫的正确解释是:对正向其本国撤退的敌军,不要去拦阻它。
答案:错误3.避实击虚就是说不打敌人的实处。
答案:错误4.“驷”的本义是指四匹马拉的战车。
答案:正确5.《军形》、《兵势》为武经本篇题,均系后人附增,实际上的篇题应为《形》、《势》。
答案:正确6.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子孙吗?答案:正确7.《三十六计》出现于明末清初。
答案:正确8.讲到“战胜不复,应形无穷”,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唐代的哪一位名将堪当此论?答案:张巡9.“背水一战”、“破釜沉舟”运用的是速战速决的战术。
答案:错误10.城濮之战中,晋文公退避三舍的真正动机是什么?答案:为了后发制人,在预定战场上集中兵力与楚决战11.“战阵之间,不厌诈伪”,这句话是谁提出的?答案:韩非子12.习近平在浙江调研时引用了《孙子兵法》的什么思想?答案:兵无常势,水无常形13.《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同一本书。
答案:错误14.“一夜白头”的典故是关于孙武的传说故事。
答案:错误15.《孙子兵法》中有几次明确提到越国?答案:216.“武学”设立于哪个朝代?答案:宋17.哪一个对策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战略预测运筹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是对孙子《计》篇最生动的演绎?答案:汉中对18.周灭商的牧野之战中,周人出动了多少革车?答案:三百两19.孙武反对用兵的旷日持久的最根本原因,是在于他对什么问题的深刻认识?答案:利害20.对《谋攻篇》篇题的正确的解释是什么?答案:以谋攻敌21.孙武的“谋攻法则”的核心是哪一个字?答案:全22.按照孙子的用兵之法,当兵力比敌人少的时候,采取什么策略为好?答案:逃之23.古人认为,论霸主之雄才大略,称霸之不易,首推哪一位?答案:晋文公24.孙子讲的委军而争利中的“委”的正确解释是什么?答案:丢弃25.孙子讲的四治之法中,以下哪一项没有提到?答案:治军26.以下哪一项不是“将有五危”的内容?答案:仁义可烦27.“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这段话反映了孙武的哪一种思想?答案:精兵思想28.孙子在《地形篇》中讲到地有六形,以下哪一种地形作者没有提到?答案:衢形29.孙子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
孙
子
兵
法
读
后
感
姓名:***
学号:********
专业:******
学院:*****
《孙子兵法》
《孙子》,又称《孙子兵法》、《孙武兵法》和《吴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的兵书,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孙子兵法》,这部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军事名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
曾对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在哲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它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孙子兵法》在产生以前,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孕育过程。
其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点:中国远古以来,特别是春秋时期频繁、激烈、多样的战争是《孙子兵法》产生的源泉;此前已有的兵学理论成果,如《军志》、《军政》、古《司马法》、令典等,是《孙子兵法》跃上兵学峰颠的阶石;春秋时期的社会思潮,特别是关于“道”、“仁”、“阴阳”、“保民”等的理论,是《孙子兵法》形成的文化因素;崇武尚智的齐文化是培育《孙子兵法》这朵军事理论奇葩的沃土。
孙武个人的天赋与努力,则是《孙子兵法》产生的主观因素。
另外,中华民族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的统体思维、辩证思维、象类思维等思维方式对《孙子兵法》理论体系的构筑起了指导性作用。
这是《孙子兵法》之所以产生于中国而不产生于外国,之所以产生于春秋而不产生于其他时期的主要原因。
但《孙子兵法》于公元前512年在吴国问世后,并未迅速广泛传播开来,究其原因,大致有吴国王廷对“十三篇”秘而不宣,当时传播媒介落后,社会上重礼轻诈观点对此书的贬斥,其价值未被时人所发现等几个方面。
至战国时,此书才开始广泛传播,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孙子热”,所谓“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分别为:《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其中人们最常提及的《三十六计》分别为: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
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孙子兵法》中包含了很多种作战思想,例如:太极的思想“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慎战的思想“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全争的思想“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胜兵先胜而后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先胜的思想“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认为战争是国家大事,关系国家生死存亡,不可不研究明察。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伐城”,孙子说最上等的作战是运用谋略,其次是运用外交手段,其次是动用军队,最下等的作战是强攻城池。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认为兵无常势,就好像水一样,形势不同,所以可以因敌人的变化,而取得胜利,方能用兵如神。
孙子最早在兵法上提出军事情报的重要性,“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全国为上,破国次之”,他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即指一方面要用各种方法获取、探取敌方军情、军力、部署、动向、补给,同时将本身的军情严格保密,或发放假军情,虚虚实实,诈骗敌方,令敌方信假为真。
而最佳的胜利就是不战而胜。
但是严格说来,孙子其实是一个反战者。
从《作战篇》中“日费千金”一句可以看出其原因不是他爱好和平,而在于战争是资源消耗战。
《孙子兵法》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
《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
这当中体现的辩证思想,在中国辩证思维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孙子兵法》谈兵论战,集“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历代军事家广为援用,《孙子兵法》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远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
术,常读常新的探讨韵味,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也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
在现代,孙子兵法的作用远远不再局限于一本军事著作的范畴,它还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斗争、商业竞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越来越多的人们又发现,《孙子兵法》的思想影响超越军事应用,实际上亦是博弈策略的经典著作,如在棋艺对垒或运动竞技方面。
《孙子兵法》不仅在世界军事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对政治、经济、商业、人事管理和市场策略等与博弈有关的领域亦有指导意义。
法国谈论日常生活战略的Michel de Certeau,在《日常生活的战略》一书中,也提到应读中国的经典《孙子兵法》。
它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我们办起事来多几分智慧,少走些弯路。
中国历代无数名人对《孙子兵法》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东汉末年,曹操在《孙子略解》的自序中曾写道:“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子所著深矣。
”毛泽东评价《孙子兵法》:"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说的,包括认识世界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的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轻看这句话。
"又说:"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乃至今天仍是科学真理"。
在其他国家,《孙子兵法》同样受到极高的赞誉。
美军总指挥弗兰克斯评价说:孙武,这位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的幽灵似乎徘徊在伊拉克沙漠上向前推进的每架战争机器的旁边。
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
”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被誉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实为中华千古奇书。
自问世以来历来被奉为兵家宝典。
《孙子兵法》也是深深扎根于中国的主流哲学,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成就人、成就事”为目标的应用科学。
时至今日,更是成为商界必备实战手册,不仅可以启迪人作正向思考,更可以开发人,是创新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