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二轮复习 实验设计专题
- 格式:ppt
- 大小:347.00 KB
- 文档页数:39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练(11) 基因检测、电泳图谱与遗传系谱图分析从“高度”上研究高考[典例](2022·广东高考)遗传病检测和预防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表型正常的女儿和一个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儿子(致病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由单对碱基突变引起)。
为了解后代的发病风险,该家庭成员自愿进行了相应的基因检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女儿和父母基因检测结果相同的概率是2/3B.若父母生育第三胎,此孩携带该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3/4C.女儿将该病致病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概率是1/2D.该家庭的基因检测信息应受到保护,避免基因歧视[解析]据题意和题图的基因检测结果可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为A/a,则父母的基因型均为Aa,儿子的基因型为aa,女儿的基因型为1/3AA、2/3Aa。
由试题分析可知,女儿和父母基因检测结果相同的概率为2/3,A正确;若父母生育第三胎,则第三胎孩子的基因型为1/4AA或2/4Aa或1/4aa,故此孩携带该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3/4,B正确;女儿的基因型为1/3AA、2/3Aa,故女儿将该病致病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概率为2/3×1/2=1/3,C错误;该家庭的基因检测信息应受到保护,以避免基因歧视,D 正确。
[答案]C从“深度”上提升知能1.DNA电泳图谱(1)DNA电泳是基因工程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其原理是利用带电粒子的带电性质以及DNA 分子本身大小和形状不同,使带电分子在电场作用下产生不同的迁移速率,进而达到分离和鉴定的目的。
(2)近年来基于DNA电泳图谱分析与比较,结合高中所学的基因诊断、DNA指纹技术以及基因克隆等相关内容的遗传学试题,在高考命题中较为常见。
此类问题以DNA电泳图谱为情境,强调情境与立意相结合,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分析能力。
2.“程序法”分析遗传系谱图从“宽度”上拓展训练1.(2022·滨州二模)人类有一种隐性遗传病(M),其致病基因a是由基因A编码序列部分缺失产生的。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复习1. 专题内容分析及专题设计思路通常情况下,教师在高二年级进行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内容的教学时,往往遵循教材的知识体系,既以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功能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又引导学生分析其他因素,例如,光、温度等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机理。
这种遵从知识体系的教学安排,使学习内容明确、清晰,便于学生梳理和掌握知识要点,符合高二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高二学习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在高三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内容的专题教学设计中,从植物生命活动内在规律性的角度,以植物的生命历程为核心线索,以植物生长、发育历程中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出发点,联系生活实际,引领学生分析植物生长、发育、繁殖过程中的形态建成、代谢特点、对环境的适应性变化的调控机制,促进学生理解、强化不同植物激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概念的同时,锻炼、培养学生利用科学思维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专题学习的主要内容:2.专题教学目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植物生命历程各个阶段的调控机制,强化“多种植物激素和环境因素综合调控植物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概念;针对植物生命活动的某一现象,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研究结果,通过逻辑推理获得科学结论;分析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实例,评价相关生产措施或提出相关建议。
3.主要教学环节3.1 概括植物“由种子到种子”的生命历程,导入植物生命历程调控的教学专题在该教学环节中,教师首先请学生概述植物“由种子到种子”的生命历程,提出植物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的调控问题,进而总结强调图2 所示的本专题的重要概念和考查目标,以此引入“从种子到种子”下述各个环节的植物生命历程的调控主题。
3.2分析相关资料,认识激素和环境因素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的机制教师通过问题质疑、资料分析、强化概念3个教学环节展开相关教学内容。
1)问题1:抑制种子萌发、促进休眠的主要激素是什么?学生分析图 3 所示资料,应用ABA 抑制种子萌发、促进种子成熟和休眠的知识,解释西红柿和玉米的ABA 突变体种子的胎萌现象及其危害,理解ABA 有助于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利于植物繁衍的调控意义。
专题5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纲点击】考纲要求三年考情命题趋势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013福建2012全国新课标2011江苏1.趋势分析:(1)兴奋的产生与传递考查经常与反射弧各部分的作用及异常分析相联系,以实验分析与探究的形式出现。
(2)常通过实例分析考查动物激素的功能及其相关实验设计与评价。
2.备考指南:(1)构建兴奋的产生与传导、传递过程模型,直观理解考点。
(2)图解法理解人脑的高级功能。
(3)列表比较法理解各种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生理作用。
(4)构建模型理解激素分泌的调节。
(5)结合实验或实例分析激素的功能。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2013全国大纲、四川、安徽2012山东、浙江2011浙江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2013福建2011广东、海南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Ⅱ2012海南、安徽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Ⅱ2012江苏、天津2011海南【网络构建】1.哪种部位的部分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2.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传递信号的物质分别是什么?【核心考点】考点一兴奋的产生、传导及传递下列关于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2013江苏,19D)B.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2013全国大纲,1C)C.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2012海南,14B)D.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2010全国新课标,5D改编) 【链接提升】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特点:双向传导。
①在膜外,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2)原因分析①图示:②解读:a点:静息电位,内负外正,K+外流;a~c点:Na+内流,逐渐形成动作电位(内正外负);c~e点: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K+外流,Na+被泵出膜外;e点:静息电位。
命题点2CO2固定方式的比较及光呼吸1.C3植物、C4植物和CAM植物固定CO2的方式比较(1)比较C4植物、CAM植物固定CO2的方式相同点:都对CO2进行了两次固定。
不同点:C4植物两次固定CO2是空间上错开;CAM植物两次固定CO2是时间上错开。
(2)比较C3、C4、CAM途径C3途径是碳同化的基本途径,C4途径和CAM途径都只起固定CO2的作用,最终还是通过C3途径合成有机物。
2.光呼吸(1)发生原因:Rubisco是一种双功能酶,当CO2/O2的值高时,可催化C5固定CO2合成有机物;当CO2/O2的值低时,可催化C5结合O2发生氧化分解,消耗有机物,此过程称为光呼吸。
(2)一定条件下光呼吸使光合效率下降25%~30%,抑制光呼吸的措施:适当降低环境中O2浓度或提高CO2浓度。
(3)光呼吸对植物有重要的正面意义,在干旱天气和过强光照下,因为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CO2供应减少。
其生理作用体现在:①光呼吸是高耗能反应,可以消耗光反应阶段生成的多余的NADPH和ATP。
②光呼吸的产物有CO2,可以弥补CO2不足,维系暗反应,暗反应也可以消耗掉NADPH和ATP。
③正常光照下体内产生乙醇酸是不可避免的,乙醇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而光呼吸可以消耗乙醇酸。
(4)光呼吸与细胞呼吸的比较项目光呼吸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底物C2化合物糖类等有机物发生部位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反应条件光照光或暗都可以能量消耗能量产生能量共同点消耗O2、释放CO21.(2021·全国乙,29)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一些植物(如植物甲)具有特殊的CO2固定方式。
这类植物晚上气孔打开吸收CO2,吸收的CO2通过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储存的苹果酸脱羧释放的CO2可用于光合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1)白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源于苹果酸脱羧和____________释放的CO2。
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与物质运输
热点专题练1病毒
专题二细胞的代谢
热点专题练2提高农作物产量
专题三细胞的生命历程
热点专题练3常考细胞类型
专题四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
专题五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
专题六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热点专题练4生命系统的信息传递
热点专题练5种子与果实
专题七生物与环境
热点专题练6生态文明建设
专题八生物技术与工程
专题九实验与探究
知识对点小题练
1.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3.酶与ATP
4.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5.细胞的生命历程
6.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7.遗传的分子基础
8.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9.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0.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1.生物与环境
12.生物技术与工程
13.教材基础实验
大题分析与表达练
1.细胞代谢
2.遗传推理与实验设计
3.变异与育种
4.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5.生物与环境
6.基因工程类大题突破
7.实验设计与分析。
专题二生命系统的代谢第1讲细胞内的酶和ATP聚焦新课标:2.2.1说明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酶活性受到环境因素(如pH和温度等)的影响;2.2.2解释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纵引横连————建网络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答案填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边角扫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了能量,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分解的活跃状态。
(必修1 P78正文)( )2.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能为反应物提供能量。
(必修1 P78正文)( )3.1716年《康熙字典》收录了酶字,并将“酶”解释为“酒母也”。
“酒母”就是现在所说的酒精。
(必修1 P79“思考讨论”)()4.能够促进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淀粉酶。
(必修1 P82探究实践)( )5.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过低,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必修1 P84正文)( )6.ATP的末端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而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
(必修1 P86正文)( ) 7.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使蛋白质等分子磷酸化,这在细胞中不常见。
(必修 1 P88正文)( )8.细胞中所有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
(必修1 P88正文)( ) 9.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
(必修1 P89正文)( )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整合考点4 “周而复始”的酶和ATP考点整合固考基1.辨析酶的概念关系图2.把握与酶有关的三类曲线(1)酶的作用原理曲线:①由图可知,酶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将酶变为无机催化剂,则b在纵轴上向________移动。
用加热的方法不能降低活化能,但会提供活化能。
(2)酶特性的相关曲线①图1中加酶的曲线和加无机催化剂的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________。
2022届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实验专练(4)实验分类综合训练之模拟、调查、制作模型类考向分析综合练习1.为加深对分离定律的理解,某同学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小球(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
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球并记录。
则对此模拟实验的叙述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每次抓取完应将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中,保证每种配子被抓的概率相等B.两个小桶代表的是雌雄生殖器官C.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数目可以不相等,但是每个桶内的D和d的小球数目一定要相等D.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数目必须相等,但是每个桶内的D和d的小球数目可以不相等2.某同学利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容器中各放置两种小球,球上标记的A、a、B、b代表基因;实验时每次从甲、乙两个容器中各随机抽出一个小球,记录组合情况,如此重复多次并计算各种组合间的比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容器中的小球可能代表精子,也可能代表卵细胞B.本实验模拟了两对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C.甲、乙两个容器中的小球总数量应为1:1D.重复的次数越多,组合间的比例越接近1:1:1:13.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
下列关于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模型要体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联系B.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C.在设计制作细胞模型时,首先要考虑模型是否美观D.数学模型可以用特定的公式、图表等表示4.在M数分裂模型(2n=4)制作实验中,制作了4条黄色和4条红色的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条黄色的色单体应大小相同,4条红色的染色单体也如此B.模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细胞中应有4条黄色和4条红色的染色单体C.模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每个细胞中应有2条染色体且颜色不一定相同D.模拟产生的一个配子中可能含有4条黄色的染色单体5.下列关于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属于物理模型B.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数学模型C.拍摄洋葱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D.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概念模型6.多指是一种人类遗传病。
专题(七)变异与进化明考点·析考情考点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2.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3.生物变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5.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考情1.考查题型:多以选择题呈现。
2.命题趋势:(1)变异常以实例辨析背后原理或以变异为基础考查育种的流程及背后的原理。
(2)进化多侧重基本观点考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
命题点1变异及其育种应用1.突破生物变异的4大问题2.“两看法”界定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3.界定“三倍体”与“三体”4.几种常考类型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5.育种方式及原理辨析(1)诱变育种原理(2)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的关系(3)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分析6.准确选取育种方案7.细胞癌变的原理和特征8.变异类型的分析推理与实验设计思路(1)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的判断(适于单基因突变)(2)一对基因突变和两对基因突变的判断①两种突变来自一对基因突变(隐性突变)②两种突变来自两对基因突变(隐性突变)(3)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判断现有一红眼雄果蝇X A Y与一白眼雌果蝇X a X a杂交,子代中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注:染色体缺失的纯合子致死)。
①观察法:取该果蝇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结构。
若染色体正常,可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反之可能是染色体缺失引起的。
②杂交法:选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若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比为1∶1,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若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比为2∶1,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1.(2023·福建,9)无义突变是指基因中单个碱基替换导致出现终止密码子,肽链合成提前终止。
科研人员成功合成了一种tRNA(sup—tRNA),能帮助A基因第401位碱基发生无义突变的成纤维细胞表达出完整的A蛋白。
该sup—tRNA对其他蛋白的表达影响不大。
过程如图。
二轮复习:高中生物学教材实验总结1.鉴定复原糖、蛋白质和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提示: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2.用纸层析法别离色素时,假设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
(√)3.以月季成熟的紫红色叶片为材料,用质壁别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
(√)4.“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低温处理的目的是阻断洋葱根尖细胞的DNA复制。
(×)提示:低温处理的目的是通过抑制相关酶活性,进而抑制纺锤体形成。
5.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设空白对比排解无关变量的干扰。
(×)提示:此实验中形成前后对比,不需设置空白对比。
6.检测酒精的产生时,缓慢往试管滴加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7.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时,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确定浓度范围。
(×)提示: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浓度范围和条件,不是减少实验误差。
8.恩格尔曼利用衣藻和好氧细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和需要光。
(×)提示:恩格尔曼选的实验材料为水绵和好氧细菌。
9.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0.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到的特征元素是14C。
(×)提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到的特征元素分别为32P、35S。
11.列文虎克建立了“细胞学说〞。
(×)提示: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
12.沃泰默揭示了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只受神经调节。
(×)提示: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
13.生长素最初是由温特命名的。
(√)一、物质提取与检测类实验二、观察类实验四、实验技术方法(1)显微观察法——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观察质壁别离和复原、观察染色体变异等。
(2)差速离心法——别离各种细胞器、制备细胞膜等。
(3)比照实验法——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拟分析,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法〞及“酶作用特性相关实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