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技术
- 格式:pptx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18
广东省地方标准环境噪声自动监测技术规范ICS 13.140A14DB44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T 753-2010环境噪声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utomatic environmental noise monitoring(发布稿)2010-05-14发布 2010-07-14实施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发布DB44/T 753-2010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IIDB44/T 753-2010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一般要求 (3)4.1 监测目的 (3)4.2 监测仪器设备 (3)4.3 系统控制方式 (3)4.4 子站监测方式 (4)4.5 子站固定方式 (4)4.6 子站采样方式 (4)4.7 子站通信方式 (4)4.8 监测子站 (4)5 技术内容 (4)5.1 监测网规划 (4)5.2 布点 (4)5.3 子站设置 (5)5.4 传声器位置 (5)5.5 监测频次 (5)5.6 监测记录 (5)IDB44/T 753-2010 5.7 监测报表格式 (6)6 质量保证 (8)6.1 系统检定 (8)6.2 校准 (8)6.3 异常值取舍 (8)数据有效性………………………………………………………………………………………………86.46.5 审核 (8)7 数据处理 (9)7.1 统计............ (9)7.2 评价 (10)8 系统校验 (10)8.1 系统构成 (10)8.2 调试 (10)8.3 试运行............ (10)附录A(规范性附录)监测报表格式 (11)附录B(资料性附录)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 (17)附录C(资料性附录)大、中、轻型车辆类型的划分 (22)前言IIDB44/T 753-2010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防治环境噪声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推动我省环境噪声自动监测技术不断发展,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GB/T 1.1-2009)制定本标准。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标准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显。
为了保护公民的身体健康和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环境噪声监测技术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噪声监测的目的、监测仪器和设备、监测方案等角度,阐述环境噪声监测的相关技术标准。
一、噪声监测的目的噪声监测的目的在于评估环境噪声对人体健康和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
监测结果可用于制定噪声控制政策,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同时,噪声监测还可用于评估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系统、建筑施工等噪声源的控制效果,促进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二、监测仪器和设备1.声级计声级计是噪声监测的核心仪器之一,用于测量噪声的声级和频谱特性。
标准应明确声级计的技术指标,包括测量范围、频率范围、响应时间等,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数据记录器数据记录器用于噪声数据的采集、存储和传输。
应规定数据记录器的采样率、存储容量、数据格式等要求,以满足不同监测场景需求。
此外,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应予以关注。
3. 附属设备附属设备包括声源定位仪、声音分析软件等。
标准应对这些附属设备的技术规范进行明确,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监测方案1. 监测点选取监测点的选取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如代表性原则、重点区域原则等。
各行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监测点的具体选取方法,并在标准中进行规范。
2. 监测时间和频率监测时间和频率的确定对于准确评估噪声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标准应规定合理的监测时间和频率范围,并对特殊情况下的监测方法进行指导。
3. 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准确性对于评估噪声污染的程度至关重要。
标准应规定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四、质量控制为保证监测结果的可信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标准应规定噪声监测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仪器校准、现场验证、数据验证等,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五、报告编制噪声监测报告是监测结果的呈现方式,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有效传递和应用。
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噪声无处不在。
从繁忙的交通道路到工厂车间,从建筑工地到娱乐场所,噪声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以及生活质量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准确、科学地进行噪声监测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噪声的状况,还能为制定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噪声监测的技术规范。
一、噪声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噪声监测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特定区域或场所的噪声水平数据,以评估噪声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通过监测,我们可以:1、确定噪声是否超过法定标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宁。
2、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规划新的建设项目或制定噪声控制策略。
3、评估噪声控制措施的效果,以便不断改进和优化。
二、噪声监测的基本要求1、监测仪器的选择应根据监测的目的、范围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噪声监测仪器。
常见的噪声监测仪器包括声级计、噪声频谱分析仪等。
这些仪器应经过计量检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2、监测点位的设置监测点位的设置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监测区域的噪声状况。
例如,对于一个工厂,应在厂界四周、敏感建筑物附近等位置设置监测点;对于交通道路,应在道路沿线的敏感区域,如学校、医院、居民区附近设置监测点。
3、监测时间和频率监测时间和频率应根据噪声的特点和监测目的来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稳态噪声,可以测量较短的时间;对于非稳态噪声,需要测量较长的时间。
监测频率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以满足不同的监测需求。
三、噪声监测的方法1、等效连续 A 声级测量法等效连续 A 声级(Leq)是目前最常用的噪声评价指标之一。
它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某一连续稳态噪声的能量与一段时间内非稳态噪声的能量相等时,该非稳态噪声的等效声级。
测量时,将声级计设置为A 计权网络,测量一段时间内的噪声,仪器会自动计算出等效连续 A声级。
2、最大声级测量法最大声级(Lmax)是指在测量时段内,噪声的最大瞬时值。
测量时,同样使用 A 计权网络,记录噪声的最大值。
噪声监测实验原理噪声监测是通过对环境中声音的采集和分析,来评估环境中的噪声水平是否达到规定标准的一项技术。
以下是实验原理的相关内容:1.仪器与设备采用专业噪声测量仪器和相关设备,如声级计、音频分析仪、计算机等,将噪声信号采集到计算机中进行分析。
2.采样和处理将待测点的噪声信号采样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处理方式包括时域和频域分析,可以得到声级、频率、时长等多种参数。
3.对比分析将采集到的噪声数据与噪声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噪声是否超过规定标准,从而为环境噪声控制和评估提供参考数据。
4.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噪声监测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选择合适的测点:尽量避开影响噪声监测的因素,如风、交通等。
(2)保证测量准确性:在进行实验前需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确保采样准确。
(3)严格控制实验环境:尽量避免其他噪声的干扰,如关闭窗户、封闭门等。
(4)统计数据时需进行多组对比:数据的多组对比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噪声是否超过标准。
综上所述,噪声监测实验原理是通过采用专业仪器和设备,将环境中的噪声信号采样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判断环境的噪声是否达到规定标准。
在实验中需要严格控制变量,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实验应用噪声监测实验在现代社会有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
下面是噪声监测实验的一些应用案例:(1)城市道路噪声监测:对城市道路的交通噪声进行监测和评价,制定相应的噪声控制措施。
(2)施工现场噪声监测:对施工现场的噪声水平进行监测和控制,保证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3)环境噪声监测:对工业区、住宅区、文化娱乐场所等环境的噪声进行监测和评价,制定相应的噪声控制措施。
(4)机场、火车站、港口等交通枢纽噪声监测:对周边环境的噪声水平进行监测和评价,保障运输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周边居民的健康。
6.实验的意义噪声污染是一种严重的环境质量问题,不仅影响人们身心健康,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环境建设等产生严重的影响。
噪声自动监测系统方案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噪声自动监测系统方案。
该方案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实时监测环境中的噪声水平,并将监测结果传输给后台服务器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该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等领域,对噪声污染进行有效控制,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噪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和社会安宁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开发一种可靠、高效的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对于噪声控制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系统架构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节点、数据传输与处理模块、后台服务器以及用户界面。
传感器节点负责实时采集环境中的声音信号,通过数据传输与处理模块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后台服务器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后台服务器通过算法将噪声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可以根据需要生成报表和图表进行展示。
用户可以通过界面访问后台服务器获取噪声监测结果。
3. 传感器技术噪声自动监测系统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能够精确测量环境中的噪声水平。
传感器节点通常由麦克风、放大器和模数转换器组成。
麦克风负责将环境中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放大器将电信号增强,而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进行数字处理和传输。
4. 数据传输与处理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传输与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和传输。
该模块通常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和数据处理芯片。
无线通信模块负责将传感器数据传输给后台服务器,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Wi-Fi和蓝牙等。
数据处理芯片负责对传感器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滤波、去噪等,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 后台服务器与算法处理后台服务器接收传输过来的数据,利用算法对噪声数据进行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统计学方法。
时域分析能够提供精确的声音波形图,频域分析则能够提供声音频谱信息,而统计学方法能够提供环境噪声的统计特征。
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定声环境质量的掌控对于城市的环境保护、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在我国,特别是城市建设中开展声环境质量的监测和控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实现声环境质量的自动监测和控制,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技术规定。
1. 监测对象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城市道路交通噪声2.城市社区环境噪声3.城市工业生产环境噪声4.城市建筑施工环境噪声2. 自动监测设备自动监测设备是实现自动声环境质量监测的关键设备,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将信号放大、滤波、采样和数字化,然后将数字化后的数据发送给数据处理中心。
自动监测设备应包含以下要素:1.信号放大+滤波电路:必须对获取的声信号进行强化,并去除噪声,得到准确且可靠的声音信号。
2.安装位置:自动监测设备应在声环境质量监测点附近进行固定安装,以便更好地监控环境噪声变化,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避免设备被损坏。
3.数据采集+传输能力:数据采集必须准确而及时,并能够通过有效方式快速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
4.可视化控制面板:可视化控制面板应包括了解该站点当前状况的必要信息,如图像、数据和历史趋势,以帮助用户监测和维护设备。
3. 数据处理和分析自动监测设备收集到的声环境数据需要进行快速、可靠的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将监测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时进行的一个预处理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数据校准、质量控制和误差校正。
2.历史趋势分析:历史趋势分析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来确定声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并预测未来的趋势。
预测是利用统计分析和计算机模型来完成的。
3.声环境质量指标评估:声环境质量指标评估包括对环境噪声水平、频谱分布、时间特征以及噪声污染指数等进行分析评估,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有关部门。
此外,也可将评估结果与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较,以评估声环境质量是否达标。
4. 监测报告监测报告是自动声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的重要产物之一。
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研发应用方案一、实施背景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效、便捷、安全等优点,然而,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声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此,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出发,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研发应用方案,旨在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舒适度,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促进产业技术的升级与转型。
二、工作原理本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振动控制:通过优化车辆动力学性能,采用先进的振动抑制技术,例如主动控制振动(ACV)系统,根据实时监测的振动信号,对车辆运行状态进行主动调整,从而降低车辆运行过程中的振动。
2.噪声控制:针对轨道交通的噪声问题,采用声学设计、被动降噪和主动降噪相结合的方法。
在轨道、车辆和建筑物等关键部位进行声学包装,如吸声、隔声、减振等措施,同时利用先进的噪声主动控制技术,如自适应噪声消除(ANC)系统,实现对噪声的有效抑制。
3.智能化监控:通过建立全面的智能化监控系统,对轨道、车辆、站场等关键部位的振动和噪声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为减振、降噪方案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三、实施计划步骤1.需求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声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明确减振、降噪的目标和需求。
2.技术研究:开展振动控制、噪声控制和智能化监控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制定技术方案。
3.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和技术研究结果,设计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研发应用方案。
4.试验验证:在实验室和现场进行方案试验验证,对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进行评估。
5.方案实施:根据试验验证结果,对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然后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进行全面实施。
6.效果评估:在方案实施后,对减振、降噪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持续改进和优化方案。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减振、降噪技术研发和应用,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同时,也可为其他类似振动和噪声问题的工程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
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原理及设备仪器介绍一.噪声自动监测系统概述随着国家政策的要求,城市的发展,各种工业企业及噪声高发区域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搞好现场管理,杜绝各种扰民现象成为政府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
利用现代科技,优化监控手段,实现实时地、全过程地、不间断地监测、监管也成了相关职能部门管理者考虑的问题,为此,各地方相关职能部门都明文规定:辖区内的噪声高发相关单位需安装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并记录存档。
二.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的优越性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用于现场环境状态的监控,是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应用的提升,极有效地辅佐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其及时了解和掌握现场环境信息,做出高效决策。
采用远程自动监控系统可以适当减少现场管理人员数量,或使管理人员制订针对性管理措施,及时发现违规现象,使整改信息传达落实,有的放矢,提高掌握现场情况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噪声基础知识用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级LA,单位dB。
声压:声波通过介质中的某点时,该点处的压强变化称为声压,单位:帕。
声压级:Lp = 20 lg(P/P0)[dB] (P为声压;P0=2╳10-5 Pa,称基准声压)A计权网络频率响应(倍频程)噪声的频率正常人可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一般20Hz ~20KHz 。
频率低于20 Hz 的声音称为次声,而高于20KHz 的声音称为超声。
次声与超声一般人是听不到的。
1/n 倍频程1/n 倍频程的每个频带的上限频率与下限频率之比为2 1/n ,即 中心频率:频率选取范围大约20Hz ~20KHz 。
倍频程频带倍频程的每个频带的上限频率与下限频率之比为2,即 中心频率:倍频程一般以31.5Hz 、63Hz 、125Hz 、250Hz 、500Hz 、1KHz 、2KHz 、 4KHz 、 8KHz 、 16KHz 十个中心频率来划分频带,其频率范围22.5Hz ~ 22.4KHz 。
工业和社会生活噪声标准用的5个倍频程频段的中心频率:31.5Hz 、63Hz 、125Hz 、250Hz 、500Hz 。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监测与控制在城市的喧嚣中,道路交通噪声成为了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不仅会干扰人们的日常交流、学习和休息,长期暴露还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进行有效的监测与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来源。
车辆发动机的轰鸣声、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喇叭声以及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气流噪声等,都是构成道路交通噪声的主要成分。
不同类型的车辆,如小汽车、公交车、大货车等,其产生的噪声大小和频率也有所不同。
此外,道路的状况,如路面平整度、坡度,以及交通流量、车速等因素也会对噪声的产生和传播产生影响。
那么,如何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进行监测呢?目前,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定点监测和移动监测。
定点监测通常是在城市的一些关键位置,如居民小区附近、学校周边、医院门口等,设置固定的噪声监测设备,对噪声进行长期、连续的监测。
这些设备可以实时记录噪声的强度、频率等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相关的监测平台,以便进行分析和处理。
移动监测则是通过安装在监测车辆上的设备,在城市道路上行驶,对不同路段的噪声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分布情况。
在监测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和设备。
常见的噪声监测仪器有声级计、噪声频谱分析仪等。
这些仪器的精度和性能直接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监测的时间和频率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以确保能够获取具有代表性的数据。
监测到的数据有什么用呢?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时空分布规律,找出噪声超标的重点区域和时间段。
这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接下来,谈谈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控制措施。
从源头控制方面,可以通过改进车辆的设计和制造工艺,降低车辆本身的噪声。
例如,采用低噪声的发动机、优化轮胎的花纹和材质、改进车辆的排气系统等。
同时,加强对车辆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也有助于减少噪声的产生。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监测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成为困扰居民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的严重问题。
为了保护公众的身心健康,减少噪声污染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城市噪声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监测方法,包括噪声监测设备的选择、监测点的布置和监测结果的分析等方面。
一、噪声监测设备的选择选用适当的噪声监测设备对于准确监测城市环境噪声至关重要。
常见的噪声监测设备包括声级计、噪声监测站和噪声传感器等。
1. 声级计:声级计是一种测量声音分贝级别(dB)的仪器。
它能够测量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声音,并计算出声音的分贝水平,从而评估噪声的强度。
在城市噪声监测中,常用的声级计有手持式声级计和固定式声级计。
手持式声级计适用于快速监测和简单评估,而固定式声级计适用于长期监测和数据记录。
2. 噪声监测站:噪声监测站是一种集成了多个噪声传感器的设备,能够实现实时监测和长期数据记录。
它通常由多个分布在城市不同位置的监测点组成,可以全方位地监测城市区域的噪声情况。
监测站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能够提供准确的噪声数据。
3. 噪声传感器:噪声传感器是一种小型化的噪声监测设备,可以直接安装在手机、智能手表等移动设备上。
它通过内置的微型麦克风采集噪声数据,并通过相关的手机应用程序进行数据分析和展示。
噪声传感器便于携带和操作,公众可以使用个人设备进行噪声监测。
二、监测点的布置合理布置监测点是确保噪声监测结果准确性和代表性的关键。
在城市噪声监测中,应考虑以下因素来确定监测点的位置。
1. 人口密集区:选择人口密集的区域作为监测点,能够更好地反映城市居民的噪声暴露情况。
例如,商业区、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地都是噪声监测的重点区域。
2. 道路交通:交通噪声是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在主要道路、高速公路、交通枢纽等地点设置监测点,能够准确监测交通噪声情况。
3. 工业区域:工业活动常常伴随着高强度噪声的产生。
选择工厂、建筑工地、物流中心等工业区域作为监测点,有助于评估工业噪声对周围居民和环境的影响。
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1 适用范围本内容规定了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的技术要求,适用于环境噪声监测及噪声源监测的噪声自动监测系统。
2 术语与定义2.1 噪声监测终端噪声自动监测系统设置于监测现场的噪声监测仪器。
2.2 全天候户外传声器单元噪声监测终端使用的可全天候工作的声传感器。
2.3 固定站在噪声监测现场设置的长期使用、不可移动的,用于安装与容纳传声器、噪声监测终端及其附属装置的设施。
2.4 宽带噪声测量(计权声级测量)在可听声(20Hz~20kHz)范围内进行的全频带(A计权等)声压级测量。
2.5 噪声频谱测量在可听声符合标准规定的范围(如:1级仪器:1/1倍频程16Hz~16kHz,1/3倍频程16Hz~20kHZ……)内进行的1/1、1/3倍频带声压级测量。
2.6 原始数据以系统设定的最小测量时段测得的数据,是其它各时段统计与分析的基础数据。
(该数据根据使用仪器功能的不一致,能够是瞬时声级或者等效声级、频谱、气象数据等。
)2.7 有效数据仪器性能及工作正常(必要时满足气象条件)所采集的监测数据。
2.8 有效采集率原始有效采集率(Activity,简称Act)是在监测时段内实际采集有效数据的次数与理论上应采集数据的次数之比的百分数:%100⨯=NnAct 式中:n —在监测时段内实际采集有效数据的次数;N —在监测时段内理论上应采集数据的次数。
统计有效采集率是在统计时段内参与统计的各分量有效采集率之与与理论上应参与统计分量的个数之比:NAct Acti∑=式中:Act i —在统计时段内各分量的有效采集率;N —在统计时段内理论上应参与统计分量的个数。
2.9 等效声级等效连续声级的简称,指在规定测量时间T 内声级的能量平均值,当使用A 声级测量时,用L Aeq,T 表示(简写为L eq ),单位dB (A )。
2.9.1 连续积分等效声级当使用连续积分方法测量时,等效声级表示为:⎪⎭⎫⎝⎛=⎰Teq dt L TL i 01.0101lg 10式中:L i —t 时刻的瞬时声级,单位:dB ,(下同);T —规定的测量时间,单位:秒,(下同)。
福建省环境噪声自动监测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防治噪声污染,改善声环境质量,提升我省环境噪声自动监测技术水平,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指南。
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对户外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噪声,以及建筑工地、工业企业等边界噪声所进行的连续自动监测。
二、系统构成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由噪声自动监测、数据通讯等设备及噪声监控软件系统组成,其中,一套噪声自动监测、数据通讯等设备组成一个噪声监测子站。
噪声监测子站是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的户外采样部分,包括全天候户外传声器、噪声采集分析单元、通信单元、电源控制单元以及外壳安全防护单元。
三、子站布点要求环境噪声自动监测子站建设点位应能满足自动监测仪器的安装、正常运行、日常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条件要求,保障设备安全可靠、长期稳定运行,避开反射面、附近的固定噪声源以及风口处,不受到强电磁干扰,确保采集数据信息的代表性、完整性。
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条件下,按照国家规定对监测子站布点进行合理优化,用最少的监测子站,获得能说明声环境质量、能代表最大范围空间的数据。
1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监测布点要求根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规定, 噪声监测布点在社会生活噪声影响范围内,包括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以及受被测声源影响较大的区域。
一般情况下,监测布点在噪声源边界外1米,距地面L 2米以上,距任何反射面距离不小于1米的位置。
如果有围墙,要根据围墙的性质来进行现场确认,如果围墙是通透传声的,则按照通常情况下的布点进行监测;如果围墙是不通透的,则布点应该选择在边界外1 米,高于围墙0.5米以上的位置;如果噪声源处在高空,或者设置有声屏障,应该按照一般情况下的布点进行监测,同时要在受到影响的敏感建筑物外1米加设噪声监测点。
如果不得不在敏感建筑物室内进行测量的情况,布点应该距离地面L2米以上,距离任何反射面0.5米以上。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一、前言噪声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种普遍环境问题,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危害。
为了保护公众免受噪声污染的威胁,环境噪声监测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并对各行业中常见的噪声监测方法进行介绍和讨论。
二、环境噪声的分类与标准噪声可分为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几大类。
为了有效监测和评估噪声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风险,各个行业必须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采用适当的监测技术。
1. 工业噪声的监测技术规范工业噪声是工厂、机械和设备运行所产生的噪声。
为了减少工人和周围居民受到的噪声污染,工业噪声监测技术需符合以下规范:(1)监测仪器:选择合适的噪声监测设备,确保其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2)监测范围:对工业场所进行全面监测,包括固定设备、移动设备、设施建筑等。
(3)监测周期:定期进行噪声监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周期。
(4)监测参数:确定噪声级别和频谱特征等监测参数,以获取全面的噪声信息。
2. 交通噪声的监测技术规范交通噪声是由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运行引起的噪声。
为了减少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交通噪声监测技术需遵循以下规范:(1)监测点位:在交通繁忙的道路、铁路或机场周围设置监测点位,确保有效覆盖相关区域。
(2)监测时间:选取适当的监测时间段,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3)监测指标:除了常规的声级、频率等指标外,还需考虑交通流量、车速、车型等因素。
3. 建筑施工噪声的监测技术规范建筑施工噪声是由于基础设施、施工机械等引起的噪声。
为了降低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建筑施工噪声监测技术需符合以下规范:(1)监测时段:选择施工活动频次较高的时段进行监测,以获取最具代表性的数据。
(2)监测位置:在施工现场周围的关键区域设置监测点位,确保有效监测噪声分布情况。
(3)监测数据:除了记录声级等基本数据外,还需及时记录施工活动、设备型号和施工方式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