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含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500.0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群落的结构

知识点一群落及物种、种群、群落的比较

1.群落,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含了生态系统内的所有生命成

分,即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没有分解者的生物集合不能称之为群落,如生活在同一池塘

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群落以种群为单位,是各个

种群的集合体,在一个群落中,不论其大小均生活着许多种群,这些种群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既有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依靠这种关系使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与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彼此适应的有机整体。,生物群落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有不同的生物群落。生态

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数量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提醒】判断是否是一个群落,要把握三个要素:“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和“全部种群”,包括了该区域内所有的动物种群、植物种群和微生物种群。

2.物种、种群与群落的区别与联系,

3.个体、种群、群落间的形成关系及区别,个体―→具有⎩⎪⎨⎪⎧

年龄性别

出生日期

死亡日期

种内关系

种群―→具有⎩⎪⎨⎪⎧

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

出生率和死亡率

性别比例

,种间关系

群落―→具有⎩

⎪⎨⎪

群落的构成群落的演替

知识点二 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知识点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1.群落的垂直结构

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为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陆地群落的分层与光的利用有关,如森林中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苔藓。这种分层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它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生物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遍。动物有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有关,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水域中的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如湖泊、海洋的浮游动物就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影响浮游动物垂直分布的原因主要决定于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等。

2.群落的水平结构

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光照强度、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别,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我们也称之为镶嵌性。如林冠光照的不均匀性造成下层植物不均匀,光照强处生长着阳生植物,光照弱处生长着阴生植物,几乎全部遮闭的树冠下,很少有草本植物。

知识点四群落的物种组成

1.研究意义

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不同类型的群落必然具有不同的物种组成,因此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

2.物种丰富度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

【实验】题目: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实验原理

用采集罐、吸虫器等取样,调查样土中小动物的种类、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①记名计算法:即在一定面积的样土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适于个体较大、数量有限的种群。②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

(2)实验目的

①学会用目测估计法来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②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分布情况。

③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学会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④通过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3)实验过程

①材料用具:取样器、花铲、塑料袋、瓷盆、解剖针、放大镜、镊子、吸虫器、显微镜、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纱布、硬质饮料罐、剪刀、笔、标签等。

制作取样器→制作取样器→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撰写报告→交流讨论。

③统计和分析表

【例1】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数量就越多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群落内的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D.任何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

答案 B

解析生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环境中生态因素越优越,对植物生长越有利。植物种群多,动物种群就多,结构就越复杂。群落中的每个种群都选择生活在具有适宜条件的结构层次上,彼此不会发生激烈冲突而彼此有利。一个池塘中除了有鱼之外,还有许多植物和动物,所有生活在池塘中的生物才构成池塘的生物群落。

【例2】下图为某一个足够大的山体,从山麓到山顶的生物群落的结构和该山体基带所在的地带到极地的生物群落的结构比较示意图,对该图的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图中X表示群落的垂直结构,图中Y表示群落的水平结构

B.该山体的垂直结构和其相应的水平结构具有相似性

C.图X中从上到下、图Y中从左到右构成生物群落结构的种群数目增多

D.影响图X所示结构的因素是温度,影响图Y所示结构的因素是阳光

答案 D

解析考查了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生态因素对生物分布的影响,也考查了学生识图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该山体,从山麓到山顶的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影响因素不只温度,还有光照、湿度、风力等;从该山体基带到极地即Y中生物的水平结构,影响因素有许多,如阳光、地形起伏、湿度大小、土壤酸碱度等。该山体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具有相似性,X从上到下,Y从左到右群落的丰富度均从小到大,即种群数目增多。

拓展提高

1.群落的空间结构与阳光、温度等环境因素有关,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生物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合理配臵,提高了对环境资源利用的能力。

【例3】如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答案 B

解析甲曲线中,两种生物数量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所以属于互利共生关系。乙曲线两种生物在数量上呈现的是“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二者属于捕食关系。丙图中一种生物数量上升,另一种生物数量下降,以至消失,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变化,属于竞争关系。

归纳总结

对于捕食与竞争曲线的判断,在种间关系中为难点,学生可以抓住以下方法。

(1)捕食曲线中的两种生物在数量上呈“先增加者先减少为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为捕食者”。也可以用“数量金字塔”的一般规律,捕食者的数量一般要少于被捕食者的数量。

(2)种间关系的曲线一般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种群的密度或种群的数量。对竞争而言,有时横坐标也多见为资源。无论是什么,关键要看好坐标的变量。

(3)根据竞争的强度大小,可以有以下两种竞争曲线

其中a图表示两种生物的竞争实力不一样,而b图则表示两种生物的竞争实力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