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及镇江综保区介绍PPT
- 格式:ppt
- 大小:6.67 MB
- 文档页数:34
第一节区位条件与特征第八条区位条件镇江市地处江苏省中南部,介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之间,北面濒临长江,东南与常州市接壤,西面毗邻南京市,下辖京口、润州、丹徒三个区和镇江新区经济开发区,以及丹阳、扬中和句容三个县级市。
镇江市地处沪宁工业带、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点,临江近海,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具备发展基础工业所必要的港口、交通、能源及城市依托等优势条件。
第九条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市域内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呈波状起伏,地貌特征以丘陵岗地为主。
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光、热、水资源较丰富。
镇江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2005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67.61 万人,常住人口296.20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871.67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428 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4:60.6:35.0,财政收入118.42 亿元,城市化水平5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94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16 元。
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第十条土地利用现状结构2005 年末,全市土地总面积384549.3 公顷。
其中,农用地266002.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9.17%;建设用地79047.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56%;其他土地39499.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27%。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土地面积0.13 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57 公顷。
第十一条土地利用特点1、地形地貌比较复杂,丘陵岗地面积比重大镇江市位于江南平原与丘陵山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地形地貌比较复杂。
其中丘陵岗地面积占63.4%,圩区、洲地占19.5%,平原占17.1%,是江苏省丘陵面积比重最大的地级市之一。
2、土地利用程度高,以农用地为主且利用类型多样2005 年末,全市已利用土地345049.6 公顷,土地利用率为89.73%,其中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69.17%,比全省平均水平(63.47%)高出5.7 个百分点。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开发区2006-2010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6.12•【字号】镇政办发[2006]91号•【施行日期】2006.06.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开发区2006-2010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镇政办发〔2006〕91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有关部门: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开发区建设水平,促进开发区快速、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市政府决定高水准做好镇江市开发区的规划,编制《镇江市开发区2006-2010年发展规划》。
现将《镇江市开发区2006-2010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转发给你们。
请按照方案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当务之急要切实开展三项工作,一是搜集整理开发区规划编制工作的相关背景资料,请各相关单位和辖市、区认真做好准备,具体要求详见附件1;二是在6月16-18日召开开发区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具体的时间、地点、参加对象及座谈提纲详见附件2;三是7月中旬前后,配合规划编制单位对各开发区进行现场调研,具体的时间另行通知。
请各辖市、区、镇江新区和市有关部门于6月13日前将开发区规划工作联系人报市发改委,联系人:谈沁磊,联系电话:4436882,电子邮箱:****************。
二OO六年六月十二日《镇江市开发区2006-2010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一、成立规划编制组织机构为了较好地完成此次规划编制任务,成立镇江市开发区规划(以下简称“开发区规划”)编制工作协调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陈建设副市长副组长:刘吉顺市政府副秘书长尹名年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凌苏市外经贸局局长成员:刘云市规划局局长孙纪英市环保局局长王荣正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高国成市口岸和港口管理局局长王常生丹阳市市长尹卫东句容市市长陈晨扬中市市长丁憬丹徒区区长郭建京口区代区长庄兆林润州区区长罗洪明镇江新区管委会主任丁羽如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镇江市发展改革委内,由丁羽如兼任办公室主任,市外经贸局袁聿森、规划局谢庚龙、国土局张连华、环保局姚继承担任副主任,具体负责开发区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GOVERNMENT・关注政府镇江开发区经过十几年的开发与建设,已成为镇江市经济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在体制创新、外向型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带动、辐射、示范效应。
但从横向比较来看,镇江开发区的发展已经在苏南地区处于落后地位,发展速度甚至已经落后于苏中三市的平均水平。
镇江开发区在空间布局、产业结构、招商引资、创新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认真探讨。
一、镇江开发区发展现状镇江市现共有7个省级开发区,其中集聚于中心城区的省级开发区有4个,分属于3个辖市的省级开发区3个。
目前开发区已开发建设面积为51.21平方公里,累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2.51亿元,已开发面积的投资密度达11.09亿元/平方公里,多数开发区已具有较好的硬件环境设施条件。
2005年,镇江市开发区共实现一般预算收入9.12亿元,工业增加值225.56亿元,分别占镇江市的19.35%、62.61%,在镇江市工业发展中已居于主导地位。
此外,开发区2005年合同利用外资15.0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为3.62亿美元,已成为镇江市对外开放和外商投资的集中区。
而从产业导入和发展来看,目前开发区化工、造纸、建材、电力几个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基础,现在开发区正不断努力向电子信息和光电子器件、通用机械和零部件、电力电器、视光学、汽车与摩托车零配件等产业方向拓展。
多数开发区已初步形成各自的产业特色,发展起一批较大规模和竞争力强的企业,如化工产业的奇美化工和国亨工程塑料,造纸产业的金东纸业,建筑装饰材料的大亚木业等等。
此外,部分开发区在集聚基础上也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开发区产业园区,如镇江新区的国际化学工业园、丹阳开发区的视光学产业园、句容开发区的光电子器件产业园、扬中开发区的电力电器产业园等等。
从纵向上看,镇江市开发区近10年来的建设发展成就显著,开发区在镇江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贡献率不断提高。
然而与江苏省其他各区市尤其是苏南各市横向比较来看,镇江市开发区发展的弱势状态比较明显,直接表现为开发区市域经济的贡献度偏低,特别是增长速度相对滞后。
镇江市开发区发展总体规划(2006-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镇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六年十二月镇江市开发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委会名誉主任:许津荣主任:陈建设副主任:刘吉顺尹名年凌苏丁羽如吴永兴编委:刘云王荣正孙纪英高国成许能斌裔玉乾张建华周祝全郑祥民黄余明茅国芳张兆安彭再德责任编辑:吴永兴丁羽如谈沁磊编写人员:吴永兴郑祥民黄余明茅国芳张兆安彭再德谈沁磊卢永强许伟彭鹏李博顾霖霞邹大燕马进邱菲菲王意立王辉赵庆刘强袁聿森欧阳兵陈卫平目录一、序言 (1)二、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2)(一)发展现状 (2)(二)问题与挑战 (6)三、发展机遇与支撑条件 (10)(一)发展机遇 (10)(二)支撑条件 (13)四、发展思路与主要目标 (15)(一)指导思想 (15)(二)总体思路 (16)(三)基本原则 (17)(四)主要目标 (19)五、开发区职能整合及产业布局 (21)(一)职能整合与组团发展 (21)(二)整体规划与协调发展 (22)(三)职能分工与定向发展 (22)六、产业发展与结构优化 (29)(一)加快港口直接产业发展,做大港口依存产业,做强港口产业基群 (30)(二)优先发展战略先导性先进制造业,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和结构 (33)(三)倾力发展关键项目,强攻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 (38)(四)鼓励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序发展一般性制造业 (40)七、综合投资环境与招商系统建设 (41)(一)以港口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着力提升综合投资环境质量 (41)(二)统筹招商系统建设,强化定向和定位招商 (45)八、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49)(一)抓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 (49)(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清洁生产,积极引导园区企业进行ISO14000认证 (49)(三)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50)(四)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50)(五)制定必要的环境准入门槛,限制高污染项目 (50)(六)园区详细规划必须通过环境影响评价 (51)九、对策与措施 (51)(一)加强规划引导,促进开发区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51)(二)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开发区有序发展 (52)(三)着力开发区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创新,提升开发区综合竞争力 (54)(四)突出重点,重点解决好几个关键问题 (55)(五)组织好监测评估和动态调整 (57)镇江市开发区发展总体规划(2006—2010年)一、序言镇江市作为长江三角洲16个重要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国民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产业规模日益壮大,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综合实力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