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共89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0.99 MB
- 文档页数:89
重庆两江新区最新规划图(全面解读) 2010年6月19日摘要: 市长黄奇帆认为,就目前重庆金融业的增速和辐射力来看,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既有现实可行性,又有长远的前瞻性。
国家批准重庆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优先支持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
+ |, Y+ l+ t% Y9 h两江新区全球贸易版图重庆两江新区区位图两江新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H0 Y- U3 Z6 q/ a* _/ ]9 W8 @7 X8 o% q. G新定位! Q" u: Y. g, w) \' A/ [6 v●城乡统筹先行区! ?6 y7 m* k$ S6 d& q9 t- P0 i; K9 `" I' `/ P重庆市将按照统筹城乡的基本要求,争取在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农民工制度建设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问题上有所突破,成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的先行区。
解读: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2月,国务院正式颁发《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重庆重任在肩,如何“啃”掉这个骨头,需要政策改革。
! l$ u+ _) h7 J# \/ ^/ K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刘维新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国家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实施,需要先在一个区域进行试验,以便为大面积的政策展开提供示范,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应该承担起这个职责。
: F- `/ ]! ~- }$ p7 ?“城乡统筹必须依靠城市化来推动,两江新区的设置,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承接东部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转移,也就是说两江新区能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这是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推进城乡统筹的现实路径选择。
”重庆大学教授蒲永健说。
9 ~/ `' M/ Y7 B3 B4 d' u! W$ l●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 _. v2 g. B# T9 L% a1 q) i/ @9 c7 o4 e! X3 O两江新区将作为我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构架现代产业体系,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集中打造鱼石片区万亿工业基地,建成西部会展中心,形成西部高水平的现代产业体系。
经济开发区规划
经济开发区是指由政府设立的、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特殊区域。
它通常具有多项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
一个好的经济开发区规划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济开发区规划应该明确发展目标。
规划者需要明确区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例如区域的产业定位、发展重点和目标产业。
这样可以使规划更有针对性,提高发展效益。
其次,经济开发区规划应该合理布局产业。
规划者需要根据地区的资源条件、产业优势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布局相关产业。
例如,可以将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规划为商业和服务业的集聚区,将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规划为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区,将交通便利的地区规划为物流和贸易区。
再次,经济开发区规划应该注重公共配套设施。
规划者需要预留出足够的土地用于建设公共配套设施,如交通网络、电力供应、水资源、环境保护等。
这些设施能够提供有力的支持,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此外,经济开发区规划还应该注重环境保护。
规划者需要考虑到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
这包括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等。
只有在环境可持续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经济开发区规划应该注重创新和科技支持。
规划者需要鼓励创新和科技发展,提供创新和科技支持的政策和机制。
例
如,建立创新孵化中心、提供科研资金等。
这样可以提高区域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总之,经济开发区规划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一个好的规划可以为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促进经济的繁荣和持续发展。
开发区规划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开发区的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促进开发区建设,提高开发区的发展水平,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目标制定开发区规划方案,以推动开发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
具体目标如下:1.制定开发区整体建设规划,明确开发区未来发展方向,加强规划指导作用;2.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开发区生产生活条件;3.提高开发区环保水平,加强生态保护;4.打造开放型经济主体,增加产业项目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发展;5.提高开发区基层管理水平,增强规划实施效果。
方案开发区整体规划为了更好地推动开发区发展,必须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引导投资方向,注重前后照应,逐步实现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
开发区整体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定义开发区的实际用途和功能;2.确定开发区的总体规划范围以及在其中的具体位置;3.制定相应的用地规划,明确用地用途及用地面积;4.制定用地块的详细规划,明确用地块在整个开发区中的定位;5.制定整体建设的时间和方案,制定投资计划和资金来源,完善评估、监测、调整和路线图等管理环节。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发区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推动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基础。
因此,在规划方案中,应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道路建设:制定合理的道路网络规划,建设适合于不同类型交通工具的道路,提高交通效率;2.供水、供气、供电和通讯设施建设:建设齐全、功能齐备的供水、供气、供电和通讯设施,提高生产生活水平;3.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加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噪声控制等方面的建设,改善环境条件;4.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公园、体育场馆、社区服务中心、医院、学校等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环境保护开发区作为一个特殊的区域,需要特别注重环保工作。
重庆市高新区、经开区、北部新区、两江新区的发展与关联一、重庆高新区、经开区、北部新区、两江新区简介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成为全国5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开发区之一。
其管辖面积73平方公里,包括石桥铺高科技开发园、二郎科技新城和北部新区高新园。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中国西部地区最早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最早成立时分为南部园区和北部园区,分别地处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地区和北部新区经开园(见图1)。
(图1)北部新区于2001年4月25日经重庆市市委市政府批准挂牌成立。
最初规划面积136.6平方公里,分为经开园和高新园两个园区,分别全面委托经开区和高新区实施开发建设。
从此,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实行了“一面红旗、两架推土机”以及一区多园的开发模式。
重庆两江新区于2010年6月18日成立,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也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由国务院直接批复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
二、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两江新区之间的关系重庆两江新区的高速发展,得力于重庆市委、市府的远见卓识和驾驭重庆社会经济的政治智慧。
那么,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两江新区之间的关系呢?对外地投资者、打工者与商人,甚至对重庆本地人来说,很多人都搞不清楚。
2007年,北部新区其年生产总值增长了13倍,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成立之初提出的“10年再造一个重庆工业”的任务,而高新区和经开区在北部新区带领下,综合实力也得到提升。
由于三个区都各自有一套领导机构,而这样的体制在发展中遇到了障碍。
为了发展的需要,2007年底,高新区与经开区(含出口加工区)一起合并到北部新区,完成“三区合一”管理体制。
两江新区成立之初,拟将经开区和高新区都包括在其布局里,但为了不让其优惠政策被两江新区全部覆盖,市委、市政府经研究决定:北部新区与高新区、经开区分设,经开区南区和高新区分别移交南岸区、九龙坡区管理,开发区完成新一轮布局,合理分布后,有利于区域间竞相发展,最终推动主城核心板块的共同崛起。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3.12.15•【字号】•【施行日期】1994.01.01•【效力等级】•【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经济技术开发区正文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条例(1993年11月13日重庆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3年12月15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促进科技开发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重庆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实行沿海开放国家级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
开发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地区,北至长江,南至丹龙南路,西至长江电工厂、丹龙路,东至黄桷渡码头、狮子岩、川黔路。
总面积为九点六平方公里。
第三条开发区范围内的开发经营活动和行政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开发区应当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国际惯例,为外商和国内企事业单位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把开发区建成对外开放的窗口,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地,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区。
第五条开发区以兴办工业和科技开发项目为主,充分利用城市区的优势,鼓励外商和国内企事业单位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先进技术企业和产品出口企业,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第六条开发区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和本条例。
第二章行政管理第七条开发区的行政管理应坚持高效统一、分工负责和利于开发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管理体制。
第八条开发区设立管理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授权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管委会)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第九条开发区管委会依法行使以下职权:(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市人民政府的有关决定、命令和政策;(二)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开发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经济科技发展计划,按规定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三)制定和发布有关开发建设、经济和科技等行政管理决定;(四)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对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相关的建设用地、规划实施,以及财政税收、工商行政、劳动用工、对外贸易等实行统一管理;(五)根据市政府授权负责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六)按规定权限审批或审核投资项目和科技开发项目,确认享受优惠待遇的单位;(七)按照国家的规定,处理有关涉外事务;(八)监督、协调开发区管委会工作机构和有关单位派出机构、分支机构的工作;(九)对企事业单位进行指导监督,保障经营自主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十)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介绍一、委托管理前经开区的基本情况重庆经开区于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中国西部地区最早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用地面积9.6km2。
2001年开始形成一区两园格局,南区5.0 km2,北区4.6 km2,并在北部新区设置了83.7km2的拓展区。
十多年来,经开区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摩托车、精细化工及新材料、绿色食品、服装等六大产业,到2009年,入驻工业企业超过200家,外商投资企业89家、外贸企业70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企业近30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9.2亿元,同比增长14.5%。
综合实力处于西部领先、全国中等水平,2009年在西部13个国家级开发区中经济总量排名第二。
二、经开区新一轮发展的空间布局目前,经开南区发展空间已经饱和,无法承载经开区新一轮的发展任务。
南区原有的9.6km2面积目前已建成7.9km2,其中居住和综合用地6.5km2、工业用地1.4 km2,在建和拟建项目用地1.7 km2(全部为居住用地),土地开发率达到100%,已经饱和,没有新的发展空间,周边也没有拓展区域,无法承载经开区新一轮的发展任务。
市委、市政府决定把经开区的土地置换和拓展到南岸区大茶园地区,并将经开区委托南岸区管理,使重庆主城北有两江新区、东南有经开区、西有高新区,形成以两江新区为龙头、经开区和高新区为辅翼,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三足鼎立、并驾齐驱、竞相发展之势,推动重庆主城跨越式发展。
按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经开区规划范围应满足可建设用地50 km2,其中产业用地不少于50%,产业用地每平方米公里产出不少于100亿,综合配套用地25%,基础设施及公建用地25%,并且不受现版规划限制。
我们经过深入研究和比选论证,初步在大茶园地区选择了60km2的区域,拟作为新区进行置换和拓展开发。
(一)新区的战略地位新区北从东港、广阳岛起,与两江新区和果园港隔江相望,南至茶园工业园边缘,与巴南区接壤,西到通江大道,紧临铜锣山脉,东以外环高速和明月山脉为界,恰好处于“两江万亿工业区”和“江南万亿工业走廊”的结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那么第三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第五章都市圈用地布局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九章环境卫生第十一章城市交通第十三章城市能源第十五章邮电通信、播送电视第十七章市场建设第十九章城市防灾第二十一章总体规划的实施第二章城市开展目标第四章城镇体系第六章主城及社区建设第八章环境保护第十章园林绿地与风景旅游第十二章对外交通第十四章城市水源、供水和排水第十六章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第十八章蔬菜、副食品基地第二十章主城近期建设与中期安排第二十二章附那么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指导重庆在本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的城市建设和开展,实现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城市的战略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九个五年方案和2021年远景目标纲要?,特编制1996---2021年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条总体规划修编的原那么:〔一〕贯彻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开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重点控制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规模。
协调城市群的开展,实现市域范围内大、中、小城镇的有机结合;〔二〕遵循"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根本国策,在城市开展的同时,努力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优化城市用地结构,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促进人口的合理分布;〔三〕坚持城市可持续开展战略,控制环境污染,增加城市绿地,注重城市景观,建立与城市和人口开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四〕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科学和文化艺术价值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传统街区,弘扬优秀的城市文化传统,充分表达山城和江城的特色。
第三条 1983年编制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和1990年的调整规划,是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根底,它所确定的城市结构形态、城镇体系开展战略及重点城市根底设施建设规划等,对重庆市十多年由改革开放带动的城市高速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开发区规划方案背景介绍开发区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为了更好的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一份合理的开发区规划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目标和原则制定开发区规划方案主要是为了实现以下目标:1.协调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充分利用和发挥开发区土地资源和区位优势;3.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使生态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
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开发区建设应贯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文关怀型开发模式;3.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确保开发区综合效益最大化;4.把握机遇,提升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突出特色和优势;5.明确规划,加强规划管理,保障规划实施顺利进行;6.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规划实施。
开发区规划布局规划开发区应通过科学的布局规划来实现开发区的科学发展。
在布局规划中,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布置,避免过度垂直化发展;2.建立科学完善的总体规划,保证发展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3.选址和规划应充分考虑区域发展的需求和优势;4.定位明确,各项规划严格按照定位来执行。
经济发展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规划实现开发区的经济转型和升级。
在经济发展规划中,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依托特色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2.积极拓展新的发展领域,促进新经济增长;3.发展特色农业,支持农村和农业转型发展;4.建设现代服务业,加强区域经济互联互通;5.强化技术创新,培育新型产业、新型业态。
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规划保障开发区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
在环境保护规划中,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落实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2.对环境敏感地区,应限制开发和建设;3.执行健全的环境影响评估制度;4.建设污染检测和治理设施;5.加强环境监管,公开信息,接受公众监督。
重庆十大工业园区一、空港工业园区重庆空港工业园区于2002年1月正式动工建设;同年12月,经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为市级特色工业园区。
2006年1月,园区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公告。
2009年,国家商务部把园区确定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2010年,园区综合实力跃居全市十强特色工业园区第一名。
园区整体规划坚持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原则,由深圳市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总体规划面积达54平方公里,一期控制性规划14平方公里,二期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
园区设有高新技术产业园、汽车工业园、摩托车工业园、空港物流园、人居环境区等功能分区,并合理规划了学校、医院、车站等公用设施和大量园林、绿化用地,形成了整体布局科学、片区功能协调、产业特色鲜明、配套绿化完善的规划格局。
规划图如下:二、港城工业园区2002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园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江北区境内,南邻长江黄金水道,北临重庆出口加工区,东接铁山坪森林公园,西至大佛寺长江大桥。
总体规划建设面积11平方公里,分为A、B、C、D 四个片区,其中:A片区6.18平方公里、B片区2.15平方公里、C片区1平方公里、D片区1.67平方公里。
A、C、D片区用于工业生产,B片区依托重庆寸滩深水港、重庆铁路货运编组站等大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仓储物流产业。
B区规划图(A、C、D区没有实地考察):三、重庆市晏家工业园区位于重庆市长寿区,离重庆市主城50公里,是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于2003年3月启动建设,2008年在全市47个特色工业园区中综合排名第四名,连续5年成为重庆市“五个示范工业园区”之一。
园区位于是重庆市的地区性中心城市——长寿区,地处重庆腹心地带,是“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三峡库区与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是重庆主城区通往华东、华中、湘西地区的必经之路,水陆交通枢纽。
园区控制规划面积38.98平方公里,其中综合加工区规划面积7.58平方公里,江南钢城规划面积14.8平方公里,机电材料园区规划面积16.6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