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植物(精)
- 格式:ppt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29
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稳定性与影响因素转基因植物是指对植物进行人为基因改造以达到特定目的的一种方法,它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是也带来不少争议。
其中之一就是关于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稳定性和影响因素的讨论。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稳定性以及影响因素。
一、遗传稳定性是什么遗传稳定性是指在遗传层面上,植物的基因组结构和其表现的遗传信息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的程度。
对于转基因植物而言,其遗传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它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二、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稳定性转基因技术是通过人工管理植物的基因,使其表达某种特定的蛋白质或产生某种物质。
在对植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后,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稳定性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稳定性受转基因技术影响针对一个植物的基因进行改造是一项非常精细的过程,需要对其进行精确的设计和实验验证。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转基因技术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稳定性下降。
例如,基因导入时的插入位点、转基因浓度、转化时的细胞状态、基因组修饰等因素都会对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稳定性产生影响。
2、稳定性受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环境的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候、土壤、水分等。
同样,这些因素也会对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稳定性产生影响。
尤其是在非自然环境下,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稳定性会更容易受到影响。
3、稳定性具有时效性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稳定性是具有时效性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稳定性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基因的失活或激活,基因重组等。
因此,贮藏和保存转基因植物也是极为重要的。
三、影响转基因植物遗传稳定性的因素1、转基因技术的精准度如前所述,在转基因技术中,针对植物进行基因改造需要非常高的精准度。
转基因技术的不稳定性往往会导致插入位点未能精准定位,从而影响到植物的遗传稳定性。
因此,转基因技术的精准度是影响转基因植物遗传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2、基因组的复杂性和絮乱性植物基因组由众多的基因组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关系非常复杂。
【关键字】精品盘点你身边的几十种转基因作物除了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转基因大米,还有哪些是转基因的呢?大豆、玉米、木瓜……连三文鱼都有转基因!盘点所有的转基因植物,发现居然有数十种作物都是转基因的!转基因已经无处不在,盘点那些你意想不到的转基因动植物动物1.三文鱼转基因三文鱼:美国培育出一种转基因三文鱼,这种鱼是一种融合两种鱼类基因、生长速度是普通鲑鱼两倍的特殊鱼类,由于体内的生长激素能让其维持长达一年的生长期,但是目前在美国并未上市,而且欧洲非常抗拒这种鱼。
植物1.大豆非转基因大豆:黑龙江地产大豆老练的、经过筛选的黑龙江地产大豆,呈圆形、颗粒饱满、色泽明黄,除黑龙江北部部分地区种植的抗腺品种外豆脐呈浅黄色;我国南方原产大豆有的有黑脐。
转基因大豆:从港口采集到的进口转基因大豆,呈扁圆或椭圆、色泽暗黄,与国产大豆明显区别是豆脐呈黄褐色,俗称“黑脐豆”。
简单的检验方法:转基因大豆不发芽!可以用水检测!本土大豆用水浸泡三天会发芽! 转基因大豆不会发芽,只不过是个体膨胀而已。
从这个发芽试验过程,人们可以发现,这些转基因大豆是一次性产生的果实,它们的胚芽是不具有生命本质活性的,因此,就没有延续后代的能力。
相当于一个人可以正常怀孕,但是每一次都是死胎,这就意味着生命的延续到此为止了。
人类如果大规模的长期食用各种转基因食品,其中危害人类的转基因片断,必然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直至改变人类本身的正常基因,抵抗力下降,怪病丛生,或者丧失生育能力都是情理之中的了。
2. 胡萝卜非转基因胡萝卜:表面凸凹不平,一般不太直,从头部到尾部是从粗到细的。
且头部是往外凸出来的。
转基因胡萝卜:表面相对较光滑,一般是直的,它的尾部有时比中间还粗。
且头部是往内凹的。
注:胡萝卜只有在秋冬季节有,夏季的一般是转基因的。
3.土豆非转基因土豆:样子比较难看,一般颜色比较深,表面坑坑洼洼的,同时表皮颜色不规则,削皮之后,其表面很快会颜色变深,皮内为白色。
第三节转基因动植物一、转基因动物(一)转基因动物简介转基因动物指把人或哺乳动物的某种基因导入到哺乳动物(如鼠、兔、羊和猪)的受精卵里,目的基因若与受精卵染色体DNA整合,细胞分裂时,该基因随染色体的倍增而倍增,使每个细胞中都带有目的基因,使性状得以表达,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从而获得基因产品。
1974年,Jaenish和Mintz应用显微注射法,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获得了SV40 DNA转基因小鼠。
1980年,Gordon等人首先育成带有人胸苷激酶基因的转基因小鼠。
尤其是1982年Palmiter等人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的雄原核中,获得比普通小鼠生长速度快2~4倍,体形大一倍的转基因“硕鼠”后,转基因动物技术轰动了整个生命科学界。
随后的十几年里,转基因动物技术飞速发展,转基因兔、转基因猪、转基因牛、转基因鸡、转基因鱼等陆续育成。
转基因动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药学、畜牧学等研究领域,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二)转基因动物培育的原理与方法转基因动物培育的基本原理是借助分子生物学和胚胎工程的技术,将外源目的基因在体外扩增和加工,再导入动物的早期胚胎细胞中,使其整合到染色体上,当胚胎被移植到代孕动物的输卵管或子宫中后,发育成携带有外源基因的转基因动物。
培育转基因动物的关键技术包括:外源目的基因的制备,外源目的基因的有效导入,胚胎培养与移植,外源目的基因表达的检测等。
根据目的基因导入的方法与对象不同,培育转基因动物的主要方法有基因显微注射法、逆转录病毒感染法、胚胎干细胞介导法、精子载体导入法等(图1-2)。
图1-2培育转基因动物的三种方法示意图1、基因显微注射法以培育转基因小鼠为例,其培育程序如图1-3。
包括以下基本步骤:图1-3 基因显微注射法培育转基因小鼠示意图(1)目的基因的制备与纯化:目的基因可以来源于:①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预先分离的某一基因。
②逆转录法得到的cDNA。
③人工合成的DNA片段。
转基因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使微生物、动物、植物之间的基因转移成为可能,原来难以实现的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于是,形形色色的转基因植物出现了。
日本用转基因水稻生产免疫球蛋白获得成功。
这项成果是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科学家千叶丈完成的。
他成功地用转基因水稻生产出预防乙肝病毒的球蛋白,这有可能为用廉价而安全的手段生产预防肝炎药物提供新思路。
乙型肝炎在一些国家已成为一种常见病。
迄今为止,有效地预防这种疾病的免疫球蛋白是使用受过感染的人的血液精制而成的,价格昂贵。
千叶丈教授把制造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基因植入水稻细胞中去,加以栽培后,成功地从其叶子中提取出了这种抗体。
在试管中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抗体会对病毒产生抑制作用。
据这位学者计算,用这种方法,每1000平方米的转基因水稻可制取10克球蛋白,足够数万名新生儿注射用。
日本还培育出含母乳成分的番茄。
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基因重组番茄,该番茄能生产母乳中所含的多功能蛋白质——乳铁蛋白。
乳铁蛋白具有提高免疫机能和防止感染的作用,并具有增加铁质的功效。
科学家将人的乳腺中产生乳铁蛋白的基因组导入了番茄品种“秋玉”之中。
实践表明,番茄“秋玉”的果实、叶、根的部分能生成乳铁蛋白。
在其果实中,每100克重量可生成2.5至3.3毫克的乳铁蛋白。
随着植物高效基因载体系统和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人或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用于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已成为植物基因工程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
与目前的细菌、酵母及哺乳动物细胞等传统疫苗生产系统相比,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基因工程疫苗具有其独特的优势:①植物细胞的全能性;②完整的真核细胞表达系统,使表达产物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及生物活性;③口服植物疫苗能诱导粘膜免疫反应;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起到生物胶囊的作用;⑤生产简便、成本低廉,不需要冷藏和低温运输;⑥安全性好,无外源性病原污染等。
目前,转基因植物疫苗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种是利用植物生产大量的蛋白质抗原,经分离和提纯再制备成疫苗;另一种是不需要分离和提纯,将植物或其某部分作为可以直接口服的疫苗。
转基因生物种类汇集一览基本证实转基因生物种类一、转基因植物种类1、转基因树木:桉树(速生桉);741抗虫杨树;双抗烟草花叶病毒(TMV);2、转基因五谷:转基因水稻种:湖北的华恢1号、BT汕优63;转基因玉米种: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NK603玉米、MON810玉米、先正达Bt-176、“先玉335”玉米、“星联”转基因玉米;“迪卡007”玉米;转基因小麦种:特优转基因9506小麦;转基因大豆种:Roundup Ready soybean (RR大豆)……;3、转基因棉花:转基因棉花种:抗虫棉33b、以及抗虫棉33b为基础研制的数百种甚至上千种。
主要都是转Cry1A基因、转Cry1Ac、转Cry1A和CpTI基因为主……;4、转基因蔬菜种:华农1号木瓜、夏威夷木瓜、延熟番茄、抗甲虫马铃薯、抗病毒病的南瓜和西葫芦、“华番l号”番茄、转基因抗黄瓜花叶病毒番茄“8805R”、甜椒“双丰R”、美国的转基因抗病毒南瓜“FreedomII”、北大的转基因抗黄瓜花叶病毒(CMV)的番茄“8805R”、转基因抗芜菁花叶病毒(TuMV)的大白菜“福山大包头”、转基因抗西瓜花叶病毒(WMV)的西瓜、黄瓜花叶病毒(CMV)的“农大40”辣椒及“湘研1号” 辣椒、“189”番茄、“布利塔”茄子已进行转基因研究的蔬菜有:甜瓜、彩椒、甜椒、胡萝卜、甘蓝、花椰菜、生菜、菠菜、茴香、豌豆、石刁柏、芥菜、洋葱、小白菜、高粱、油菜、豇豆、甜菜、紫番薯……5、转基因水果种类:苹果、柑橘、梨、木瓜、香蕉、哈密瓜、草莓、圣女番茄、葡萄、弥猴桃、樱桃、菊苣、6、转基因观赏花种类:牵牛花、蓝玖瑰、万寿菊、向阳葵、珍珠红、金球、红金铃、裸女花……转基因花卉品种介绍:A.中文名称,向阳葵;英文名称:HUKSACHS 树高:5米--7米;花色,黄色,众多的小黄花组成大黄球,初夏开始很象向日葵,渐渐形成黄球状,适应:花园、校园、庭院、街道。
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摘要:综合介绍了植物转基因的主要技术与其在各个领域的主要应用;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进行了一些讨论,并对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自1983 年第一株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和应用在世界各国蓬勃开展。
所谓转基因植物就是植物细胞或组织经遗传转化后,进行组织培养长出愈伤组织,再经诱导所分化出来的完整植株。
转基因可以使优良的生物基因在不同种生物之间进行交流, 从而弥补单一生物种类中的遗传资源不足,丰富种质库。
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在目前的生物技术领域中最为活跃,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1. 植物转基因技术1.1 土壤农杆菌介导转化技术革兰氏阴性菌根瘤农杆菌是一种植物病原菌,通常只能感染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
农杆菌携带一种称为Ti 的质粒,该质粒含有一段NDA ,称T-DNA(transfer-DNA) ,它能转移并整合到植物组织中,并导致冠瘿瘤的形成。
不含有Ti 质粒的土壤农杆菌不能诱导冠瘿瘤产生。
利用Ti 质粒对植物进行遗传转化的最基本方法是将目的DNA 片段插入T-DNA 区,然后通过土壤农杆菌和Ti 质粒将其送入受体植物并整合到植物细胞的基因组内,使之得到遗传转化。
2 土壤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是目前最常用的获得转基因植物的方法。
由于近几年来在载体系统和转化方法上的不断完善,土壤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不仅局限于其天然寄主双子叶植物范围内,在转化水稻、玉米和小麦等单子叶植物上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例如,Ishida 等1996 年在玉米上获得了 5 %~30 %的转化率,Hiei 等1994年在水稻上获得了29 % 的转化率。
就目前的情况看,土壤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组织培养和再生技术。
1.2基因枪技术由于土壤农杆菌转化技术在单子叶植物上的局限性,目前,多数研究者倾向于使用基因枪技术对单子叶植物进行转化。
基因枪技术1987 年由Sanford 等人发明,是目前最有前途的植物DNA 转移系统之一。
第十三章转基因植物第一节转基因植物研究进展自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成功获得转基因植物以来,植物遗传转化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基因工程技术日新月异。
在近20年时间内,已经有35个科的120多种植物转基因获得成功。
世界上有45个国家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已超过25 000例,涉及60种作物的10类经济性状的改造(雷茂良,1998)。
至今,全世界部分国家的大豆、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已经开始大量使用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作物大规模生产并商品化是在1996年左右。
目前,发达国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比发展中国家要大得多,主要集中在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墨西哥,其中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国。
200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近5 260.6万公顷(其中美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接近3/4),比2000年增加19%,比1996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30倍。
总之,转基因植物的种植面积一直呈上升趋势。
在美国,转基因作物现已成为其农作物的主流。
据估计,2002年,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占美国玉米总种植面积的32%,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占大豆总种植面积的74%,而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已占棉花总种植面积的71%。
目前,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类主要有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等,这四类作物占全部转基因植物的86%,其中有75%种植在北美。
就转基因作物的性状而言,主要有抗除草剂、抗虫、抗病等几类。
世界上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较多的是抗除草剂大豆(占转基因植物总面积的40%)、抗虫玉米(占23%)、抗病烟草(占13%)、抗除草剂油菜(占10%)、抗虫棉花(占8%)、抗除草剂棉花(占3%)。
我国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也在迅速发展,一些转基因植物也已商品化。
到2000年底,我国抗虫棉种植面积达37万公顷,减少农药用量达80%左右。
这与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我国转基因方面研究的发展速度在加快。
第二节转基因在作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一、抗虫二、抗病毒三、抗病四、抗非生物胁迫五、抗除草剂六、改良作物品种七、改变花的颜色和形状八、转基因植株作为生物反应器第三节植物转基因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例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推动了植物基因工程的飞速发展,目的基因的分离与克隆、转化手段的创新、检测方法的改进以及转基因表达与遗传稳定性的研究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