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加热设备和贮热设备
- 格式:ppt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44
第四讲建筑内部热水供应工程1.1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组成和供水方式2.1。
1分类(1)集中热水供应工程(2)区域热水供应系统(3)局部热水供应系统3.1。
2系统组成(1)热媒系统(第一循环系统)热源、水加热器、热媒管网、冷凝水泵锅炉-水加热器-冷凝水池-冷凝水循环泵-锅炉(2)热水供应系统(第二循环系统)热水配水管网和回水管网、(循环水泵)(3)附件:温度自动调节器、疏水器、减压阀、安全阀、膨胀管、管道补偿器、闸阀、水嘴4.1.3供水方式(1)按管网压力工况的特点:开式热水供水方式闭式热水供水方式(2)热水加热方式:直接加热(加热冷水、蒸汽混合)间接加热(热水或蒸汽)(3)循环管网设置方式:全循环、半循环、无循环(4)循环动力:机械强制循环方式、自然循环方式(5)干管布置方式:上行下给式、上行下给式4.2热水的加热设备和器材4.2.1锅炉、太阳能集热器4.2.2水加热器容积式水加热器快速式水加热器半容积式水加热器半即热式水加热器加热水箱4.2.3器材4.3热水管道的布置、敷设及管材体积膨胀、管道伸缩补偿、保温、排气●干线的直线段应设置足够的伸缩器●立管与横管连接应采用乙字弯●上行下给式系统配水干管的最高点应设排气装置下行上给式热水配水系统,应利用最高配水点放气;其回水立管应在最高配水点以下(约0.5m)与配水立管连接热水管网应装设止回阀的管段:水加热器或贮水器的冷水供水管机械循环第二循环回水管●混合器的冷、热水供水管。
●热水横管的坡度不应小于0.003,以便放气和泄水。
●热水管穿过建筑物顶棚、楼板、墙壁和基础处,应加套管。
●热水管道一般为明设●管径<=150mm时,应采用镀锌钢管;宾馆、高级住宅、别墅等宜采用铜管、聚丁稀管或铝塑复合管4加热设备的计算根据热水量和水温计算确定热源加热设备4.4.1热水量(1)根据热水用水量定额计算(2)根据卫生器具热水小时定额计算(需统一水温)4.4.2热水水温当地最冷月平均水温或冷水计算温度表热水锅炉或水加热器出口的最高水温和配水点的最低水温表4.4.3设计小时耗热量计算4.4.4热媒耗量计算4.4.4.1蒸汽直接加热4.4.4.2蒸汽间接加热4.4.4.3热水间接加热4.4.5加热及贮存设备计算4.4.5.1加热设备的加热面积4.4.5.2热水贮水器容积4.4.5.3锅炉选择计算4.5热水管网水力计算4.5.1第一循环管网4.5.1.1热媒为热:计算热媒流量,按流速<=1.2m/s、水力坡降5~10mm/m,查表热媒管自然循环压力值:4.5.1.2热媒为蒸汽:计算热媒流量,按允许流速查表4.5.2第二循环管网4.5.2.1配水管网计算设计秒流量按流速0.8~1.5m/s(管径<=25mm,0.6~0.8m/s),查热水管道水力计算表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损失的25~30%计管径不宜小于20mm4.5.2.2回水管网比相应位置的配水管网管径小1级,并不小于20mm4.5.2.3循环水泵4.6.饮水供应饮水管道应采用铜管、不锈钢管、铝塑复合管、聚丁稀管4.6.1供水方式(1)集中制备容器取水管道配水:设循环管道(2)分散设置热水器4.6.2饮用水用量饮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4.6.3冷饮水供应设循环管道冷饮水及循环回水均应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宜采用紫外线消毒方式。
建筑热水量耗热量的计算及水加热和贮热设备规范要求1.1.热水量、耗热量和供热量计算(1)设计小时热水量计算q r h=Qh∕[1.163(t1^tι)p r] (4-12)式中q r h ------- 设计小时热水量(1/s);Qh——设计小时耗热量(W);t r——设计热水温度(°C);tι——设计冷水温度(℃);Pr——热水密度(kg/1)。
(2)设计小时耗热量的计算1)设有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居住小区的设计小时耗热量,当公共建筑的最大用水时时段与住宅的最大用水时时段一致时,应按两者的设计小时耗热量叠加计算;当公共建筑的最大用水时时段与住宅的最大用水时时段不一致时,应按住宅的设计小时耗热量加公共建筑的平均小时耗热量叠加计算。
2)全日供应热水的住宅、别墅、招待所。
培训中心、旅馆、宾馆的客房(不含员工)、医院住院部、养老院、幼儿园、托儿所(有住宿)等建筑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小时耗热量式中Qh——设计小时耗热量(W);m——用水计算单位数(人数或床位数);q r——热水用水定额(1/人.d或1/床.d)应按《热水用水定额》表采用;C——水的比热,C=4187J/(kg•℃);tr 热水温度,匕=60。
t1一一冷水温度,按《冷水计算温度》表采用;Pr -- 热水密度(kg/1);Kh——小时变化系数,可按表4-7、表4-8、表4-9采用。
3)定时供应热水的住宅、旅馆、医院及工业企业的生活间、公共浴室、学校、剧院、体育馆(场)等建筑的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小时耗热量式中Qh——设计小时耗热量(W);q h——卫生器具热水的小时用水定额(1/h),应按《卫生器具的一次和小时热水用水定额及水温》表采用;c——水的比热容,c=4187J/(kg•℃);t r——热水温度(℃),按《卫生器具的一次和小时热水用水定额及水温》表采用;t1——冷水温度(°C),按《冷水计算温度》表采用;Pr --- 热水密度(kg/1);N0——同类型卫生器具数;b——卫生器具的同时使用百分数:住宅、旅馆,医院、疗养院病房,卫生间内浴盆或淋浴器可按70%—100%计,其他器具不计,但定时连续供水时间应不小于2h。
水水水一.建筑内部给水系统1.给水系统的分类 a.生活给水系统: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饮用、烹饪、盥洗、洗涤、淋浴等生活用水。
要求:水量、水压应满足用户需要;水质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b.生产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是为了满足生产工艺要求设置的用水系统。
要求:因生产工艺不同,生产用水对水压、水量、水质以及其他的要求各不相同。
c.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供民用建筑、公共建筑以及工业企业建筑中的各种消防设备的用水。
要求:要保证充足的水量、水压,对水质要求不高。
2.给水系统的组成 a.引入管:引入管也称入户管,是一个与室外供水管网连接的总进水管。
引入管段上一般设有水表、阀门等附件。
b.水表节点:安装在引入管上的水表及其前后设置的阀门和泄水装置的总称。
c.给水附件:指给水管道上的调节水量、水压、控制水流方向以及断流后便于管道、仪器和设备检修用的各种阀门和设备,包括截止阀、止回阀、闸阀、蝶阀。
3.水表的常用术语过载流量(Qmax):水表在规定误差限内使用的上限流量。
在过载流量时,水表只能短时间使用而不至损坏。
常用流量(Qn):水表在规定误差限内允许长期通过的。
最小流量(Qmin):水表在规定误差限内使用的下限流量。
4.给水方式:指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供水方案。
5.给水方式的类型(1)依靠外网压力的给水方式:a.直接给水方式特点:系统简单,投资省,可充分利用外网水压。
一旦外网停水,室内立即断水。
适用场所:水量、水压在一天内均能满足用水要求的用水场所。
b.设水箱给水方式 1.特点:系统简单,投资省,可充分利用外网水压,但是水箱容易二次污染;水箱容积的确定要慎重。
适用场所:室外给水管网供水水压偏高或不稳定时采用。
2.特点:水箱进水管和出水管共用一根立管,供水可靠,系统简单,投资省,可充分利用外网水压。
缺点是水箱水用尽后,用水器具水压会受外网压力影响。
适用场所:室外给水管网供水水压、水量周期性不足时采用。
第九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9-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组成和供水方式9.1.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1 局部热水供应系统;2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3 区域性热水供应系统9.1.2 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热水供应系统由下列部分组成,见图。
1热媒系统(第一循环系统)发热设备——→加热设备(热源水加热器热媒循环管)2 热水系统(第二循环系统)加热设备——→用水设备3.附件(1)温度自动调节器(2)减压阀(3)膨胀管和膨胀水箱(4)自动排气阀(5)伸缩补偿器9.1.3 热水供水方式1 按加热方式直接加热——热媒与冷水直接混合;间接加热——传热面传递能量。
2 按循环与否全循环——配水干管、立管均设回水管道,保证任意点水温;(见教材图P179T7.8)半循环——只在干管设回水管道,保证干管水温。
(见教材图144t7.9)3 按循环动力自然循环——利用热网中配、回管网中的温度差形成自然循环作用水头,使管网维护一定的循环流量,以补偿热损失,保证一定的供水水温;机械循环——利用水泵强制水在热水管网内循环,造成一定的循环流量。
4 按热水循环系统个循环环路的长度分同程式热水供应系统异程式热水供应系统5 按供应时间长短全日制供应方式定时供应方式6 按系统是否敞开开式热水系统——配水点关闭,系统仍与大气相通(见教材图P142-T8-2)闭式热水系统——配水点关闭,系统不与大气相通(见教材图P142-T8-3)§9-2 加热设备和管材9.2.1 热水的加热方式热水锅炉直接加热方式蒸汽直接加热方式间接加热方式9.2.2 加热设备1 小型锅炉热水锅炉属于一次换热设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燃煤、燃气和燃油。
2 水加热器1)容积式水加热器(二次换热设备)容积式加热器是内部设有热媒导管的热水贮存器,具有加热冷水和贮存热水两种功能。
见图8-10画图8-10组成:①贮水罐:钢板、密闭压力容器。
②盘管:铜、钢热媒:蒸汽、高温水特点:①具有较大的贮存、调节能力;②出水温度稳定;③水头损失小;④传热系数小,热交换效率低;⑤占地面积大,容积利用率低。
《建筑设备工程》知识要点及练习题(二)一、填空题1.给水水源可分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两大类。
一般城市应选取地面水源。
2.室外给水系统的组成可分为取水工程、净水工程和配水工程三部分。
3.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根据城市规划、用户分布及对用水的要求等,有树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
一般城市建设初期采用树状网,市中心地区逐步发展成为环状网。
4.根据排水的来源和性质,排水可分为三类,即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
5.自来水的净化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混合与絮凝、沉淀与澄清和过滤消毒三部分。
6.排水系统制式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现在多采用分流制。
7.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
8.目前,最常用的使用最广泛的消毒剂是氯气。
9.室内给水系统按用途基本上可分为生活给水、生产给水和消防给水三类。
10.按建筑物层数估算室内给水管网所福的最小压力值的规律是l层建筑物管网压力至少为100Kpa, 2层所需最小压力为120 Kpa,2层以上每增加一个楼层压力应附加40 Kpa。
11.设计室内给水系统时,按照水平配水干管的敷设位置,可以布置成下行上给式,上行下给式和环状式三种方式。
12.室内给水管道的敷设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及要求,可以分为明装和暗装两种。
13.管径小于或等于50mm时,宜采用截止阀;管径大于50mm时,宜采用闸阀或碟阀。
14.水表结点是由水表、止回阀和放水阀等组成的水表井。
15.管网的水头损失为各管道的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之和。
16.给排水系统常用管材有钢管、铸铁管、铜管、塑料管和铝塑、钢塑复合管。
17.钢管连接方法有丝扣连接、焊接、沟槽管箍连接以及法兰连接四种。
18.水表选择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类型的选择和口径的选择。
19.水表类型的选择主要考虑通过水表的最大流量、最小流量、经常流量及安装水表的管道直径等因素。
20.水表的口径选择以设计秒流量选定水表的额定流量以平均小时流量的6%-8%校核流量。
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加热设备和贮热设备热水供应系统是指为了满足生活、生产和其他用途而提供热水的系统。
热水供应系统通常由热源加热设备和贮热设备组成。
热源加热设备用于提供热水的热源,而贮热设备则用于储存热水,以便在需要时进行供应。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热水供应系统中的热源加热设备和贮热设备。
热源加热设备是热水供应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用于将能源转化为热水。
常见的热源加热设备包括锅炉、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等。
锅炉是一种常见的热源加热设备,它通过燃烧燃料或利用电能来产生热水。
锅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燃料的燃烧产生热量,然后将热量传递给水,使水升温并产生热水。
热水器是另一种常见的热源加热设备,它通过电能或燃气来加热水,产生热水。
太阳能热水器则是利用太阳能来加热水,是一种环保、节能的热源加热设备。
除了热源加热设备,热水供应系统还需要贮热设备来储存热水。
贮热设备通常包括热水储罐、热水贮槽等。
热水储罐是一种常见的贮热设备,它用于储存热水,以便在需要时进行供应。
热水储罐通常分为垂直储罐和水平储罐两种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储罐。
另外,热水贮槽也是一种常见的贮热设备,它通常用于大型热水供应系统中,可以储存大量的热水,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热水的供应。
热源加热设备和贮热设备的选择对于热水供应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在选择热源加热设备时,需要考虑能源的可靠性、成本和环保性等因素。
不同的热源加热设备具有不同的特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
其次,在选择贮热设备时,需要考虑贮热设备的储存容量、保温性能、耐腐蚀性能等因素。
合适的贮热设备可以有效地储存热水,并且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热水供应系统的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热源加热设备和贮热设备通常需要与其他设备配合使用,以构建完整的热水供应系统。
例如,热源加热设备需要与输送管道、控制系统等配套设备连接,以实现热水的输送和控制。
贮热设备通常需要与循环泵、阀门等设备配合使用,以实现热水的储存和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