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发情技术在奶牛中的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20.97 KB
- 文档页数:5
罗茜/西安市奶牛育种中心 710075摘 要:过程中,同期发情技术能够帮助饲养管理人员调整奶牛发情时间,提升奶牛的人工受胎率和繁殖率,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本文介绍了同期发情技术的原理,阐述了规模化奶牛饲养场,以供参考。
同期发情技术;规模化奶牛饲养场;常用药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消费者对于肉、蛋、奶等动物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在乳品龙头企业的带东西,规模化、集约化的奶牛饲养场的数量和养殖规模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扩大,牛乳的产量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与此同时,奶牛因多种原因造成的不孕不育现象较为常见,繁殖率逐年下降,尤其是出现长期不发情的奶牛,无形中增加了许多的养殖成本,但却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生产性能,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同期发情是对奶牛的发情周期进行同期化管理,换言之是利用一些激素制剂对同群奶牛的发情过程进行认为调控,从而实现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集中发情、集中配种。
这样能够更有计划的组织配种,利于人工冷配授精的实现,从而实现奶牛的品种改良,提高奶牛繁殖率。
1 同期发情技术的原理奶牛的发情周期可以分为卵泡期和黄体期,卵泡期是指周期性黄体退化后血液中的孕酮水平逐渐降低,卵巢中的卵泡开始快速发育,最终卵泡成熟,实现排卵。
这一期间奶牛会出现行为上的变化,也称为发情期,此时的奶牛会接受公牛的爬跨,表现出十分兴奋。
卵泡期结束后,破裂的卵泡将发育成为黄体,进入黄体期,在这一期间,黄体分泌的孕酮会抑制卵泡的成熟,一般情况下没有授精的母牛黄体往往维持16~17d后逐渐退化消散,进入到下一个卵泡期,表现出发情。
正是由于奶牛这样的生理周期是由激素控制的,所以孕激素能够起到抑制发情的作用,只有当孕激素水平较低时,卵泡才能快速发育,表现为母牛发情。
饲养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合理的使用激素,使同群奶牛的黄体期在同一时间终止,即同时进入发情阶段,实现同期发情。
目前,实现同期发情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延长黄体期,也就是说对待处理奶牛使用孕激素,抑制卵泡的生长,使用一段时间后根据实际需要停药,停药后机体的孕激素水平骤降,卵泡快速发育,进入发情期。
2022年第08期D O I :10.3969/J .I SSN.1671-6027.2022.08.051目前奶牛饲养业正在向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发展,同时因为胚胎移植技术的需要,同期发情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更加频繁。
同期发情也称同步发情,主要是利用外源激素人为控制母牛在同一个时期出现发情,这种使母牛集中在预定时间发情的技术,对有计划的组织配种生产比较有利,同时也有利于发情的集中观察和人工授精技术推广,此外也可为胚胎移植创造有利条件。
1实施奶牛同期发情的意义奶牛的同期发情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推广与应用人工授精技术,还有利于有计划组织奶牛生产以及管理,再可以通过同期发情技术的实施提高母牛的繁殖率。
根据多年的奶牛生产实践发现,对一些乏情母牛采取同期发情技术后能表现出性周期活动,可促使母牛长期久存的黄体消散,恢复其正常的生殖机能,进而有效提高其繁殖性能。
2同期发情的机理母牛发情期是指卵泡期以及黄体期,卵泡期是指黄体退化同时机体血液中的孕酮水平出现明显下降的时间段,此时机体卵巢中的卵泡已经开始快速生长发育成熟,并进入排卵期。
而黄体期主要是受到孕酮的作用而抑制卵泡的成熟,在没有受精的情况下黄体会持续一段时间再退化,最后进入另一个卵泡期。
由此可见,黄体期结束意味着另一个卵泡期的开始。
奶牛机体内孕酮水平较高会对发情产生一定的抑制;但是如果体内的孕酮水平极低,卵泡就会开始生长发育,因为卵泡期和黄体期的更替和反复出现,母牛的发情就会呈现出同期性。
同期发情技术主要是利用外源激素及其类似物有意识地干预母牛的发情过程,促使母牛群体在同一个阶段表现发情。
3同期发情的途径奶牛饲养生产中采取的同期发情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即延长黄体期和缩短黄体期。
延长黄体期是将母牛的黄体作用时间延长而对卵泡的发育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一段时间后停药,这样卵巢会因为没有外源孕激素的控制而使卵泡呈现出同时发育的状态,最终保证母牛实现同期发情的生产目标。
布舍瑞林在奶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中的应用效果分析顾文源1,2,苏硕青1,刘玉1,冯春涛1,蔺惠良1,余文莉1,3,4*,李树静1,3,4*(1.石家庄天泉良种奶牛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200;2.河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53;3.河北省奶牛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200;4.河北省牛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石家庄 050200)摘 要:本研究旨在分析布舍瑞林在荷斯坦奶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程序中的应用效果。
选用61头产后(53±3)d 子宫复旧良好的荷斯坦泌乳牛,分2个实验完成。
实验I:将21头牛分为阴性对照组、药物对照组、试验组,均采用同期发情-定时输精(Ovsynch)处理方案,阴性对照组用10 mL生理盐水处理,药物对照组用100 μg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处理,试验组用20 μg布舍瑞林处理,在第2次注射布舍瑞林/促GnRH/生理盐水后,采血测定24 h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4)的血清浓度变化,分析GnRH和布舍瑞林对奶牛体内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实验II:将40头试验牛分为100 μg GnRH组、10 μg布舍瑞林组和20 μg布舍瑞林组,比较GnRH及不同剂量布舍瑞林对奶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的效果。
结果表明:实验I中,布舍瑞林组的LH浓度峰值比GnRH组和生理盐水组提前2 h出现;布舍瑞林第2次注射后0 h,E2达到最高浓度,P4达到最低浓度,与正常生理状态下母牛发情时两激素浓度的关联性变化比GnRH组更一致。
实验II中,GnRH组的无排卵率与不同剂量布舍瑞林组差异不显著;剔除无排卵牛只,20 μg布舍瑞林组受胎率显著高于10 μg布舍瑞林组,但与GnRH组无显著差异。
综上,作为GnRH人工合成类似物,布舍瑞林以20 μg剂量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奶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程序。
性控冻精对同期发情奶牛输精效果观察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性控技术逐渐成为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牛群中,冻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牛种改良和优化繁殖效果。
而与此同时,同期发情奶牛输精效果对于性控冻精技术的应用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性控冻精对同期发情奶牛输精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一、性控冻精技术的基本原理性控冻精技术是一种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使精液中的某种性别的精子比例增加,从而达到选择性别的目的。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某种精子的活性或存活期,使其具有更高的受精能力。
性控冻精技术主要利用了X精子和Y精子的生物学特性差异,通过调整精液处理方法或添加特殊的冷冻液,使得特定性别的精子在冻精过程中更具竞争力,从而选择性别。
二、同期发情奶牛的输精效果观察1. 性控冻精对同期发情奶牛的繁殖效果同期发情奶牛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同时发情的一群母牛。
在进行性控冻精时,我们可以针对同期发情的奶牛群体进行选择性别的精子注入。
通过观察和记录,可以得出性控冻精对同期发情奶牛的繁殖效果。
2. 同期发情奶牛输精的操作难度性控冻精需要在确保精子质量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别的筛选和冻存处理。
对于同期发情奶牛的输精操作,由于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输精工作,操作难度较大。
因此,针对同期发情奶牛的性控冻精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和操作经验。
三、性控冻精对同期发情奶牛输精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1. 配种时间的选择同期发情奶牛的配种时间对于性控冻精的输精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选择在发情后的最佳受精时机进行输精操作,可以提高性控冻精的效果。
2. 精子存活率与受精能力性控冻精的目的是通过调整精子的活性和存活期,使特定性别的精子在冻精过程中相对竞争优势。
因此,精子的存活率和受精能力是影响性控冻精对同期发情奶牛输精效果的关键因素。
3. 精液处理方法和冷冻液的配比性控冻精的精液处理方法和冷冻液的配比,对于特定性别精子的质量和受精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处理方法和配比,可能导致精子受损或失去选择性别的能力,进而影响输精效果。
《奶牛》2020年11期66繁殖是奶牛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环节之一,好的繁殖水平能缩短胎间距,降低泌乳天数,提高日总单产水平,并能迅速扩群,从而增加经济效益,减少因繁殖原因造成的损失等。
人工授精是现牧场应用较多的繁殖手段,从而衍生出众多的繁殖管理程序,如同期发情技术,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等,用以减少牛群空怀天数,提高牛群参配率和年繁殖力。
本文从现行牧场应用较多的几种繁殖程序进行论述,重点表达各种激素在此繁殖程序中所对应的繁殖周期及在本程序中的作用,希望能对牧场管理及繁殖技术人员实际应用中提供参考依据。
一、繁殖程序中常用激素介绍1氯前列醇PG形态:无色澄明液体。
作用:能溶解黄体,使孕酮产生减少和停止,结果是黄体期缩短,使母畜提早发情和排卵,有利于配种、人工同期授精或胚胎移植。
对于卵巢黄体囊肿或永久性黄体,本品均可使黄体萎缩退化,促进发情排卵。
前列腺素F2a能兴奋子宫平滑肌,对妊娠和未妊娠的子宫都有作用。
妊娠末期的子宫对本品尤为敏感,可使子宫张力增加,子宫松弛,适于催产、引产和人工流产。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性状:本品为白色冻干物或粉末作用与用途:注射后能引起血浆LH(促黄体素)的明显升高和FSH(促卵泡素)轻度升高,促使雌性动物卵巢的卵细胞成熟排卵或雄性动物的精巢发育及精子形成。
用于治疗牛的卵巢机能静止,诱导奶牛同期发情。
现行所有繁殖程序都有以上两种药物参与,借助于PGF2α及GnRH的特性来调节牛的繁殖周期以期达到同期发情、定时输精的目的,从而提高繁殖效率。
二、Ovsynch(定时输精程序)Ovsynch是应用时间最长的繁殖程序,Pursley博士等人1955年发明于美国。
(1)在繁殖周期内的任何一个时间开始注射第一针GnRH,(上次排卵后5-12天注射效果最佳)促进脑垂体释放LH和FSH,使其优势卵泡排卵,诱导其产新的卵泡波。
(2)在第7天注射PG溶解掉黄体,此时由于孕酮含量随着黄体溶解的降低,卵巢上新的优势卵泡开始生长。
养殖与饲料2018年第9期能低于10%,同时,供给充足的钙、磷、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混合精补料饲量2~3kg ,可大量饲喂青绿、多汁饲料,保证母牛产后正常发情。
2)管理。
产后2周,若母牛恢复良好,可回原群饲养。
舍饲哺乳母牛宜根据牛场的饲料资源和管理水平在产后2~4月进行人工断奶,产后3个月逐步减少混合精料喂量,青粗饲料应少给勤添。
并通过加强运动、刷拭牛体、足量饮水等措施,避免产奶量急剧下降。
3.2放牧哺乳母牛1)饲养。
春季当牛群由舍饲转为放牧时,开始1周不宜吃得过多,放牧时间不宜过长,每天至少补充2kg 干草。
要注意保证食盐或舔砖的补给,方法是在母牛饮水的地方设置盐槽,供其自由舔食。
2)管理。
有条件的地方,哺乳母牛夏季应以放牧管理为主。
在放牧季节到来之前,要检修房舍、棚圈及篱笆;确定水源和饮水后休息场所;母牛从舍饲到放牧要逐步过渡,夏季过渡期要7d ,冬季过渡期10~14d 。
每天放牧时间从2h 逐渐过渡到12h 。
过渡期内要用粗饲料弥补放牧不足;不要在有露水的草场上放牧,也不要让牛采食大量易产气的幼嫩豆科牧草。
【责任编辑:刘少雷】摘要本文分析了赛得宝在奶牛同期发情程序中的应用,明确了在奶牛的同期发情程序过程中合理使用孕酮制剂赛得宝可以有效提高奶牛的受胎率,且较传统的繁殖操作更为高效。
关键词奶牛;同期发情;赛得宝;受胎率赛得宝在奶牛同期发情程序中的应用刘治理1袁思堃2孙宝华3赵梅荣41.嘉立荷第九奶牛场,天津宝坻301806;2.嘉立荷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北辰300000;3.嘉立荷第十一奶牛场,天津滨海300450;4.嘉立荷第八奶牛场,天津宝坻301806笔者于2017年12月-2018年1月,分别对牛场中部分产后牛和屡配不孕的牛只进行同期发情程序处理,加入赛得宝后的同期发情程序取得了较理想的受胎结果。
赛得宝的主要成分为黄体酮,翼形,白色或类白色,通用名黄体酮阴道缓释剂,属性激素类药物,药理作用黄体酮缓释剂被置入阴道后,缓慢释放出的黄体酮经阴道黏膜进入体内,使血浆中黄体酮浓度保持正常的有效浓度,与内源性黄体酮作用一样,反馈机体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和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从而抑制发情和排卵,人为延长黄体期。
同期发情技术在规模化奶牛场中的应用丁志君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新地乡人民政府,新疆昌吉 831700摘 要:[目的]为探讨同期发情技术在规模化奶牛场中的应用方案。
[方法]分别采用3 种不同处理方法对产后80 天奶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试验结束后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奶牛发情率和受胎率的影响。
[结果]试验A 组、B组和C组的发情率分别为72.50%、80.00%和87.50%;受胎率分别为62.07%、65.63%和68.57%,其中试验C组的发情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
[结论]同情发情技术的推广可以大大提升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且在本试验条件下,试验C组的同期发情效果最优。
关键词:同期发情;奶牛;规模化文章编号:1671-4393(2022)09-0025-04 DOI:10.12377/1671-4393.22.09.050 引言同期发情技术是采用外源激素对奶牛进行处理,使得奶牛不受繁殖季节的影响,提前进行繁殖生产。
奶牛是季节性发情动物,其繁殖机能受季节影响较大。
而同期发情技术不仅有利于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提高繁殖率和利用率,还可以实现奶牛在规模化养殖中的集中产犊、批量饲养,使奶牛养殖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2]。
目前生产中常见的同期发情技术有孕激素类法、前列腺素法(P G F2α)、孕激素和前列腺素结合法[3~5]。
本试验采用上述3 种不同的同期发情技术调控未发情奶牛的发情配种时间,筛选出适宜的同期发情处理方案,以提高规模化养殖中奶牛的繁殖效率。
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在新疆某牛场,随机挑选出120 头产后80 天未发情奶牛,分为三组:A组为孕激素处理组,采用阴道栓法将阴道栓(将孕酮作为同期发情剂)放置入母牛阴道,14 天后撤栓;B组为前列腺素处理组,在试验开始第1天和第12天,每头奶牛分别肌内注射前列腺素20 mL;C组为激素混合处理组,先埋置阴道栓,7 天后撤栓时,每头奶牛肌内注射前列腺20 mL/天,注射1~2 天。
奶牛的“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在牧场中的应用专业:动物科学******学号:********指导教师:***论文提交日期:二Ο一四年六月奶牛的“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在牧场中的应用【摘要】所谓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是指通过利用某些外源激素,人为控制并调整一群奶牛在同一时期内发情并排卵已达到同期配种、同期人工受精的技术,同期发情也称为发情同期化。
奶牛发情鉴定在规模化奶牛养殖中是一个难题,容易因发情鉴定不及时或者暗发情而,增大产犊间隔,降低繁殖效率。
使用同期发情、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可有效的克服这一缺点,并且,提高繁殖效率,便于配种员的操作。
【关键词】奶牛激素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所谓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是指利用药物激素对一群母牛进行处理,有意识地调整改变其自然发情周期,使每个母牛的分散发情调整到一定时间内全群母牛集中统一发情,集中配种。
同期发情也称为发情同期化或同步发情。
同期发情是表面现象,而同期排卵才是同期发情的内在和本质,是我们所追求的结果。
目前国外应用最为广泛的同期发情药物是前列腺素(PG),其次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等。
应用最为广泛的同期发情操作程序是GnRH/PG/GnRH方法。
一、同期发情技术的原理母牛的生殖生理中卵巢的形状与机能起重要作用,母牛的发情周期中卵巢要经过卵泡期和黄体期两个期。
两期交替、反复出现就形成了发情周期。
但两期中的黄体期的控制对发情周期的控制是关键。
牛群中的每头母牛都是处在发情周期的不同阶段,控制发情就是通过激素或药物处理控制黄体期黄体的寿命,使所有母牛发情周期调整到相同的阶段,达到同期化发情的目的。
在自然状态下,单个母牛的发情是随机的,人为地控制母牛卵巢上黄体的消长就可以改变这种发情的随机性,使一群母牛按照人们的意愿发情和排卵,黄体期间,黄体分泌的孕激素对卵泡发育有极强的抑制作用。
只有黄体消退、血浆中孕激素水平下降以后,新的卵泡才能发育成熟和排卵,奶牛表现出正常的发情。
奶牛的同期发情技术作者:李世常来源:《科学种养》2014年第06期同期发情又称同步发情,即通过利用某些外源激素处理,人为地控制并调整一群母牛的发情周期,使其在预定的一定时间内集中发情,以便有计划地组织配种。
它不仅有利于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而且还能为胚胎移植创造条件。
一、同期发情的机理母牛的发情周期根据卵巢的形态和机能大体可分为卵泡期和黄体期两个阶段。
卵泡期是指在周期性黄体退化继而血液中孕酮水平显著下降之后,卵巢中的卵泡迅速生长发育、成熟,进入排卵时期。
而在黄体期内,由于在黄体分泌的孕酮作用下,卵泡的发育成熟受到抑制,在未受精的情况下,黄体维持一定的时间(一般是十余天)后即行退化,随后出现另一个卵泡期。
由此可见,黄体期的结束是卵泡期到来的前提条件,相对高的孕酮水平可抑制发情。
一旦孕酮的水平降到很低,卵泡便开始迅速生长发育。
卵泡期和黄体期的更替和反复出现构成了母牛发情周期的循环。
同期发情就是通过利用激素及其类似物,有意识地干预母牛的发情过程,使母牛发情周期的进程调整到相同阶段。
同期发情的效果,一方面与所用激素的种类、质量以及投药方式有关;另一方面也决定于奶牛的体况、繁殖机能和季节。
同期发情处理后,有可能使乏情的奶牛出现正常的发情周期,繁殖率提高。
二、同期发情的途径同期发情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延长黄体期,通过孕激素延长母牛的黄体作用时间而抑制卵泡的生长发育,经过一定时间后同时停药,由于卵巢失去外源性孕激素的控制,则可使卵泡同时发育,母牛同期发情;另一种途径是缩短黄体期,是通过前列腺素溶解黄体,使黄体提前摆脱体内孕激素的控制,从而使卵泡同时发育,达到同期发情排卵。
三、同期发情常用的激素1. 抑制卵泡发育的制剂包括孕酮、甲孕酮、甲地孕酮、氯地孕酮、醋酸氟孕酮、18-甲基炔诺酮和16-次甲基甲地孕酮等。
2. 促进黄体退化的制剂主要是前列腺素F2α及其类似物。
3. 促进卵泡发育、排卵的制剂包括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卵泡素、促黄体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同期发情技术在奶牛胚胎移植中的应用研究朱玉林1,吴胜全1,宣柏华1,薛建华1(1.北京奶牛中心,北京100192 )摘要:本文研究了同期发情技术在奶牛胚胎移植中的应用,以提高牛胚胎移植的效率和受胎率。
根据以往的胚胎移植数据,分析了自然发情与PGF2α诱导的同期发情受体牛的冷冻胚胎移植受胎率,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受胎率的没有差异。
使用同期发情方法可以使受体牛集中发情,有利于集中观察发情和集中开展胚胎移植,节省时间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移植工作效率。
本文同时研究分析了低温气候对同期发情效果和受体牛可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均气温为1℃至-1℃,最低气温为-5℃时,可以采用PGF2α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发情率可达70%,可用率达到三分之一以上;但在平均气温达到-5℃,最低气温达-10℃时进行同期发情,发情率只有50%,可用率只有18.42%,表明在极端低温条件下,同期发情的效果较差,受体牛的可用率很低,影响胚胎移植工作效率。
关键词:冷冻胚胎、胚胎移植、同期发情、极端低温。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牛胚胎移植技术已经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
经过40多年发展,该技术更趋成熟和实用:在胚胎生产方面,有手术采胚发展到非手术采胚,平均单次超排的胚胎数量达到6枚只有;在胚胎长期冷冻保存方面,有甘油冷冻法发展到乙二醇直接移植冷冻法,使胚胎移植变得和人工输精技术相似,操作简单,鲜胚受胎率达到60%左右,冷冻胚胎移植受胎率也达到50%以上。
目前,全世界每年生产和移植的牛胚胎超过50万枚以上。
尽管胚胎移植技术是一项成熟技术,但与人工授精技术相比,胚胎移植的成本仍然很高,而且并不是每批次的胚胎生产或移植都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受体牛状况(年龄、营养、胎次)、气候、各种应激、移植部位以及胚胎质量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胚胎移植的成功率,导致不同状况下的胚胎移植效果差异很大。
国内外,在胚胎移植中普遍使用同期发情技术。
近年来,国外还发展了同期发情定时移胚技术。
同期发情技术在奶牛中的应用摘要:同期发情,又称同步发情,即通过利用某些外源激素,人为控制并调整一群母牛在预定时间内集中发情,以达到同期配种、同期人工受精或胚胎移植的目的。
世界各国从20世纪肋年代起已开始研究奶牛同期发情技术,目前国外应用最为广泛的同期发情药物是MGA(Melengesterol Acetate),其次是Synchro-mateB等。
应用最为广泛的同期发情操作程序是MGA/PGF2方法和MGA/GnRH/PGF 2a方法。
我国也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同期发情技术的研究,许多单位进行了试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的同期发情药物包括兽用氯前列烯醇、孕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关键词:奶牛;同期发情;激素;胚胎移植所谓同期发情,是采用激素或类激素的药物处就使母畜在特定的时间内集中发情和排卵的方法。
通俗地讲,是使一群母畜中的大部分个体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同时发情。
达到性成熟而未受孕的母牛,在正常情况下,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出现一次发情,具体表现为:鸣叫、食欲减退、阴门红肿、阴道流黏液、接受公牛的爬跨等。
母牛发情的持续时间平均为19 小时,两次发情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发情周期”,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
当然,发情周期和发情持续时间的长短会因季节、年龄、膘情、营养状况等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1 同期发情的原理自然状况下,母牛排卵后,在卵巢的原排卵位置会形成黄体,黄体分泌孕激素,抑制卵泡的生长,从而一只发情。
黄体形成后,母牛若受孕,则黄体将持续存在,直至分娩。
若未受孕,黄体则存在一段时间即被体内的激素溶解掉而消失,母牛进入下一个发情周期。
同期发情的原理就是人为地向母牛体内注射溶解黄体的激素,使黄体同时被溶解,卵泡则同时开始生长,同时排卵,从而达到同期发情的目的。
在自然状态下,单个母牛的发情是随机的,在一个大群体的未孕成年母牛群中,每天有1/21左右的母牛表现发情。
人为地控制母牛卵巢上黄体的消长就可以改变这种发情的随机性,使一群母牛按照人们的意愿发情和排卵。
人工延长黄体期或缩短黄体期是目前进行同期发情所采用的两种技术途径。
1.1 延长黄体期的同期发情方法对一个群体的母牛同时用孕激素进行处理,处理期间母牛卵巢上的周期性黄体退化。
由于外源激素的作用,卵泡发育受到抑制而不能成熟。
如果外源孕激素处理的时间过长,则处理期间所有母牛的黄体都会消退并且无卵泡发育至成熟。
所有母牛同时解除孕激素的抑制,则可在同一时期发情。
目前多采用孕激素处理9~12d,处理后不能使全部母牛的黄体消退,因此可以在孕激素处理开始时给予一定剂量的雌激素,以加速黄体溶解,缩短黄体期,提高孕激素处理结束后卵泡发育的同期率。
1.2 缩短黄体期的同期发情方法消除母牛卵巢上黄体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前列腺素及其类似物(PGs)。
母牛用PGs处理后,黄体消退,卵泡发育成熟,从而发情。
各种家畜对PG的敏感程度不一样,牛的黄体必须在上次排卵后第5天才对PG敏感,故一次PG处理后牛的理论发情率为16/21。
使用PG两次处理法,可以克服一次处理中有部分母牛不能同期发情的不足,通常在第一次处理后9~12d再做第二次处理,用于牛和羊的同期发情,可以获得较高的同期发情率和配种受胎率。
2. 同期发情的激素2. 1抑制卵泡发育的激素抑制卵泡发育的激素有孕酮、甲孕酮、氟孕酮、氯地孕酮、甲地孕酮及18-甲基炔诺酮等。
这类药物的用药期可分为长期(14~21d)和短期(8~12d)两种,一般不超过一个正常发情周期。
2.2溶解黄体的激素前列腺素如PGF2α和氯前列烯醇均具有显著的溶解黄体作用,在用于同期发情处理时,只限于处在黄体期的母畜有效。
2.3促进卵泡发育、排卵的激素在使用同期发情药物的同时,如果配合使用促性腺激素,则可以增强发情同期化和提高发情率,并促使卵泡更好地成熟和排卵。
这类药物常用的有PMSG、hCG、FSH、LH、GnRH 和氯地酚等。
3 同期发情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阴道栓塞法、埋植法、注射法。
3.1 孕激素阴道栓塞法优点是药效可持续发挥作用,投药简单;缺点是容易发生脱落。
用器械将栓剂放入阴道深部,使药液不段被吸收,一般放置9~12天取出,在取塞当天肌注孕马血清促性腺素,800~1000IU,用药后2~4天母牛发情。
3.2 埋植法其方法是将专用埋植复合剂埋植于奶牛耳皮下,经12天后取出,同时肌注800~1000IU孕马血清促性腺素,2~4天母牛发情。
3.3 注射法注射前列腺素F2а及其类似物,溶解黄体,缩短黄体期,达到同期发情。
多数牛在处理后2~4天发情。
该方法适用于卵巢上有黄体的奶牛,无黄体的奶牛不起作用。
注射剂量通常为0.2~0.5㎎。
用前列腺素处理后,可能有部分奶牛没有反应,对于这些奶牛可采用两次处理法,即在第一次处理后间隔11~13天,进行第二次注射,同期发情率可达到80%以上。
由于前列腺素有溶解黄体作用,已怀孕奶牛注射后会出现流产,故使用前列腺素时,必须确认奶牛空怀。
无论是采用哪种方法处理,均要注意观察奶牛发情表现,并及时输精。
同期发情的效果与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方面,与激素的种类、质量及投药方法有关;另以方面,也决定奶牛的体况、繁殖机能及季节。
4 同期发情在奶牛生产上的意义4.1.1有利于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常规的人工授精需要对每头奶牛进行发情鉴定,这对于群体较大的规模化奶牛场来说费时费力,不利于推广。
而利用同期发情技术结合定时输精技术(Timed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TAI)就可以省去发情鉴定这一中间步骤,减少因暗发情造成的漏配,提高奶牛繁殖效率。
4.1.2便于奶牛生产管理,提高效率现代奶牛养殖业是规模化的养殖,利用同期发情技术,可以实现同期配种、妊娠、分娩、泌乳高峰。
集中安排生产活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便于牛奶销售。
对于低繁殖率的畜群,比如我国南方地区的黄牛和水牛,其繁殖率一般低于50%,这些畜群中的部分个体因饲养水平较低、使役过度等原因往往在分娩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恢复正常的发情周期,因而对其进行诱导同期发情、配种、受孕,可以提高繁殖率。
随着奶牛产奶量的不断提高,奶牛的繁殖率却一直在下降,使用同期发情技术,可以提高奶牛的繁殖率。
4.1.3同期发情是胚胎移植技术的基础采用新鲜胚胎移植时,一个供体可以获得十多枚胚胎,这就需要一定数量与供体母牛同期发情的受体母牛。
此外,有时候胚胎的生产和移植不在同一个地点进行,也需要异地受体与供体发情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是一项经济有效的繁殖技术国外,已经普遍的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国内还处于起步和推广阶段。
李启业等(2007)用宁波激素制品厂的促排三号对奶牛进行诱导发情,得87.5%(n=16)的受胎率。
滕勇(2002)利用Ovsynch 程序诱导奶牛同期发情,得到85.71%(36/42)的受胎率。
曹晓云等(2007)利用宁波激素制品有限公司的促排三号和氯前列烯醇,采用Ovsynch程序,对黄牛进行同期发情和定时输精,得到88.57%(31/35)的受胎率。
姚国良(2008)利用宁波市三生药业有限公司的“生源”(GnRH)和“诱情素”(PG-Cl),采用Ovsynch程序,对奶牛进行试验,情期受胎率为76.9%(n=143),显著高于正常发情配种牛只的受胎率50.7% (n=106)。
凌明湖等(2009)利用宁波市三生药业有限公司的生源2+1(GnRH-PGs-GnRH),采用Ovsynch程序,对不发情奶牛实验,得到50%的受胎率,高于2008年常规配种的受胎率(43.9%);对屡配不孕的奶牛实验,得到60%的受胎率,高于2008年常规配种的受胎率(43.9%)。
理论上讲,人工授精的最佳时机应在排卵前8~16h,Ovsynch法可控制排卵发生在GnRH二次处理后的36h内。
所以多数学者认为,在GnRH二次处理后12~20h内人工授精最好。
Pursley等(1995)比较了GnRH二次处理后第0、8、16、24、32h内人工授精的受胎率,结果表明,GnRH二次处理后第16h实施人工授精后的受胎率(44%)最高,第32h人工授精的受胎率最低。
这可能是第32h实施人工授精时已发生排卵,待精子获能后,卵子的受精能力已降低。
所以他们认为,定时人工授精应在二次处理后第16h实施最好。
利用GnRH+PGs+GnRH的Ovsynch程序,可以获得较高的受胎率(50%以上),并且成本低廉,每头奶牛30~40元左右的处理成本,是一项经济有效、使用方便的繁殖技术。
并且可以用于卵巢囊肿的母牛,取得较高的受胎率。
同期化,从而保证胚胎移植的成功进行。
定时输精技术与兽医B超相结合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可以获得较高的受胎率,但仍有一些牛只卵泡发育不好,或者没有排卵,如果盲目的就定时输精,势必造成冻精的浪费和配种间隔的增大。
利用兽医B超可以实时的检测卵巢和卵泡的发育情况,并且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供多人判断,这克服了传统上靠配种员一个人“摸”卵巢的局限性。
在定时输精前,利用兽医B超检测卵巢上卵泡的发育情况,据此决定配种时机,可以提高受胎率。
国产便携式兽医B超售价大约2万元,根据笔者两年来在牛场推广使用的情况来看,可以达到进口B超的效果。
举例说明,以一个1000头规模的奶牛场计算,科学的牛群结构应有成母牛和适配牛700只左右,每头牛每天精饲料和粗饲料的成本大约是30元;假定用B超和直肠检查进行妊娠诊断之间的差距按照30d计算,那么B超诊断一头牛配种未孕的饲料成本价值就是900元/次;假定每年有300头次检出未孕牛只,那么一个千头规模化奶牛场,利用B超进行早期妊娠诊断的所创造的价值不少于27万元/年,相比于1~2万元的B超投资还是很有价值的。
定时输精技术与性控精液的结合使用性控精液可以大大提高产母犊的比例。
性控精液与常规精液相比,产母犊率从自然状态下的50%提高到92%左右。
同时,国产性控精液的售价随着竞争的激烈也越来越低,这为性控精液的推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大规模的研究,随着对输精部位和输精时机的科学把握,性控精液的受胎率不断提高,甚至有报道可以达到常规精液的受胎率。
张忠诚教授建议把常规精液的精子数量也降到230万/支的数量再进行对照试验,以期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
性控精液在青年母牛上具有更大的利用价值。
青年母牛无产科疾病、受胎率更高。
利用同期发情和定时输精技术对体重达到360kg的青年牛进行同期发情,然后用性控精液进行配种,可以得到较高受胎率。
超排与性控精液的完美结合——人工诱导雌性双胎牛!2003年以前,使用常规精液进行配种,如果双胎中一个是公犊,一个是母犊,引起母犊不孕(自由马丁现象),限制了诱导双胎技术在奶牛繁殖上的应用。
现在利用性控精液,可以保证92%左右的雌性率,为性控孪生技术提供了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