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16
幸福是什么优秀教案教案标题:探究幸福的定义与实现——幸福是什么?教学目标:1. 了解幸福的定义和内涵;2. 探讨幸福的来源和实现方式;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追求幸福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分析幸福的内涵和定义;2. 探究幸福的来源和实现方式;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追求幸福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幸福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2. 引导学生思考幸福的实现方式和因素。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黑板;2. 学生阅读材料:包括幸福的定义、幸福的来源和实现方式的相关文章或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思考并讨论幸福是什么?他们认为幸福的定义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黑板或幻灯片上。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幸福的定义和内涵,包括对幸福的不同解读和个体差异。
2. 引导学生思考幸福的多样性,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和期望。
三、探究幸福的来源(20分钟)1. 教师提供相关的文章或故事,让学生阅读并讨论其中描述的幸福来源和实现方式。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幸福来源的理解,并总结归纳各组的观点。
四、幸福的实现方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幸福的实现方式和因素,例如个人努力、家庭关系、社交交往、追求梦想等。
2.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展示他们对幸福的实现方式的理解和看法。
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幸福是一个个体化的概念,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和理解。
2.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幸福,并提出个人的幸福目标和计划。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和实现方式的短文。
2.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提出自己的幸福观点,并说明如何实现自己的幸福目标。
教学延伸:1. 邀请一些成功人士或幸福专家来校园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对幸福的理解和实践经验;2. 组织学生进行幸福主题的小组讨论或辩论,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3. 引导学生进行幸福日记的写作,记录自己每天的幸福体验和感悟。
《幸福是什么》教案优秀5篇《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篇一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课文演一演。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
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二、学习新课1、了解文章内容:⑴ 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⑵ 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⑶ 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⑷ 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
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
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⑸ 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⑹ 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2、演课本剧:⑴ 分角色朗读: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⑵ 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⑶ 汇报演出。
3、本课小结。
(根据当时情景而定)10、幸福是什么(靠劳动尽义务有益的)帮助别人有用的养活别人幸福的这篇课文时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故事情节奇异,充满了幻想。
在教学时,我以“讨论幸福是什么”为线索组织学生学习,首先放手让孩子们自读课文,在学生充分子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后的体会。
《幸福是什么》说课稿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幸福是什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双语班汉语八年级上册第三课。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童话,这篇童话主要讲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
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2、说教学目标1、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通过朗读感悟三个牧童寻求幸福的经过及体会,并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幸福的含义。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幸福的含义二、说教法学法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分角色朗读等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名言欣赏:a、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
──欧文b、金钱和享受的贪求不是幸福。
──赫拉克利特c、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d、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
──徐特立2、质疑:你认为幸福是什么?3、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齐读课题二、新课呈现(一)看课文动画思考1、文中描写了哪些人物?(三个牧童、智慧女儿)2、课文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3、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别人喝。
)4、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幸福是什么?)5、根据以上问题答案回答:这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先写……接着写……最后写……”的句式交流。
)课文先写了十年前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
接着写了十年以后,三个青年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互相诉说自己怎样寻找幸福及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教案(最新8篇)篇一: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篇一1、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觉得这位青年说这话时,用什么语气说的?那你就读出来吧!2、你觉得这位青年还可能会用什么语气来说呢?过渡语:是谁对三个青年说的话做了总结呢?篇二:《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读懂课文。
3、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孩子们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
2、找出三个牧童所说的话,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孩子们寻找和认识幸福的过程。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板书:幸福。
(学生齐读)关于幸福,我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识,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语的?(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回答)2.是呀,在你们的眼中幸福是儿时手中的泡泡,是与伙伴的嬉戏,是妈妈的香吻,幸福到底是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去“幸福”这个话题。
板书:幸福是什么。
3、检查课前预习情况,教师指正读音。
二、合作交流(以自学为主)1、提出自读要求:同学自由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那些内容?最终明白了幸福是什么?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回答。
师总结:是呀,(出示智慧女儿的话)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
)你们现在的义务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及时的鼓励。
引导认真学习这节课)三、反馈纠正:1、提问:三个青年在还是孩子的时候,在村里做了什么事情?课件出示:三个牧童清理老泉,挖水井的图片2、他们做的怎么样?又发生了什么事?智慧女神的出现,对孩子们说了什么?出示重点:祝你们幸福接下来三个孩子做了什么?就这样过了多久?3、提问:那课文的主人公,三个青年在这十年里是怎么寻找到自己的幸福呢?(此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先说哪个青年都可以,教师适当进行引导。
幸福是什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情景教学,展想象补白。
3.情感目标: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发现身边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重点了解三位青年对幸福各有什么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放歌曲《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
2.让学生说说:做这些动作时你幸福吗?为什么会感到幸福?3.板书课题二、出示自学提示:(一)读课文:可以大声读,也可以默读,要读准课文中带拼音的字。
(二)思考:1.这篇童话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位青年终于在---------年后明白了--------------。
2. 这三位青年是怎样弄明白的呢?此时他们心中的幸福是什么呢?3.是谁总结了幸福的含义?它的含义是什么?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学习课文,抓住三位青年的话来展想象补白。
(一)我给病人治病。
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1.自由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创情景:当医生为你的亲人治好了病后,你们的心情怎样?你们会说什么?(二)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
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
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
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1.“勤勤恳恳”是什么意思?(勤劳踏实)2.如果你是第二位青年,感到自己劳有所值时是什么感觉,就读出这种感觉!3.如果咱们班里有同学对班干部说,你天天为班里操心,多累人呀!这时,你也可以对他说──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
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4.小结。
(三)我耕地。
地上长出麦子来。
麦子养活了许多人。
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
我也感到很幸福。
自己读读这句话,你觉得这位青年说这话时用什么语气说的?你就读出这种语气。
(四)师:这时他们终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了,就如智慧女儿所说的------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幸福是什么》优秀教案《幸福是什么》优秀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幸福是什么》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幸福是什么》优秀教案篇1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1.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2.揭题: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初读心得。
语文(四年级)培训资料教学设计JIAOXUE SHEJI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了?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感受等等,都可以说。
A?为什么要唱起去年唱过的歌?题目为什么用“去年的树”?等等。
B?疑问:破折号的意思,为什么用“落”?C?感受:为小鸟的友情、诚信感动,为人类的乱砍滥伐愤慨,为大树的牺牲精神感动等。
(着重引导A。
)收获:根据课后问题提示,说出课文大概内容。
归纳把书读薄的方法。
词语:煤油灯(词义:实物演示)、伐木人(词义:伐即砍。
在本子上写一个“伐”字)、融(字形、字音)。
3?小结: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
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一)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
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中多次写到了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1.是好朋友。
2.又来找他的好朋友大树了。
3.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读读书,把这些重要的词句画下来。
(二)交流。
1.“天天……”一句。
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读。
2.分别时的对话。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听出鸟儿和树分别时的心情了吗?(伤心或乐观、难舍难分。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彼、锹、杈”等生字。
2.理解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幸福的含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幸福在哪里》让学生体会歌词大意。
“幸福”究竟是什么?(板书完整课题)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童话世界里,相信你一定能弄明白。
二、自主学习认读字词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识记要认读的生字。
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自学检测:投影认读生字让学生认读,教师及时正音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问题导学1.朗读课文,画出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
2.文中一位美丽的姑娘出现了两次,都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3、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什么?(二)互动探究把画出的句子在组内交流。
(三)交流展示:(1)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①第一次:“我为你们三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
”“你们做了一件好好事,我…祝你们幸福!再见!”“你们应该自己去弄个明白。
十年以后让我们…我就告诉你们。
”第二次:“你们说的话我全都听到了,你们…有益的事。
”(2)三个孩子挖井后、十年以后。
(3)第一个牧童成为一名医生给病人治病。
第二个牧童在火车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
第三个牧童在家耕地种麦。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一)问题导学1、十年之后,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让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2、这些体会是怎样得来的?3、他们对幸福的认识有什么共同之处?(二)互动探究:组内交流以上三个个问题,代表发言(三)交流展示:(1)a第一个青年做了医生。
他对幸福的理解:“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 (读出幸福、自豪的语气)b第二个青年做了许多对别人有用的工作。
他对幸福的理解:“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
《幸福是什么》优质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故事的内容,理清故事的脉络,了解牧童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理解幸福的含义。
(3)了解童话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处理信息,丰富学习资源,丰厚感悟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三个牧童怎样寻找幸福,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幸福是什么。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师:你认为什么时候是幸福的?妈妈陪你一起看书的时候,父亲与你一起游戏,还是一家人一起休闲散步?请用“当的时候,当的时候,当的时候,我最幸福。
”的句式说一说。
生:指名回答(2人)师:幸福仅止于此吗?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让我们走进第10课《幸福是什么》来寻找它的答案吧。
2、板书题目,学生空书,齐读。
二、解决生词1、课前我们都进行了预习,那么我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2、出示生词“彼此铁锹树杈诧异小麦义务”,指名读,齐读。
3、理解“诡异”、“彼此”的意义。
三、初读课文,了解幸福1、看样子同学们对本课的生词都有了了解。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三个牧童最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了吗?请从文中找出一个句子来回答。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师:哪位同学能复述一下课文内容。
注意复述与概括课文内容的区别。
一般来说,复述是按原文的主要情节比较调理、完整的说一遍。
而概括则要语言简明,抓住要点。
4、指名复述(1-2人)5、那么谁能根据刚才同学的复述,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6、学生概括完(设想没有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幸福”)刚才那位同学没有填入“通过()亲身体会”这个词。
幸福是什么优秀教案幸福是什么优秀教案1学习目标1.认识“彼、锹、权”等6个生字。
2.理解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尝试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向身边的人访谈对幸福的理解。
3.搜集关于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对幸福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有的童话在故事的讲述中会让我们体会到一个道理,比如《巨人的花园》,我们学完后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
)今天我们要学的童话,故事也很动人,读完后也会让我们知道一个道理,那是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2.板书课题并读题:幸福是什么二、初读课文1.读连接语,请学生说说连接语中提出了哪些要求。
(a.想想文中三个小孩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b.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2.带着连接语中的问题自读课文。
3.自读课文后学习文中的生字词。
三、交流讨论1.请同学复述故事,理清故事的基本情节。
2.表演故事,深化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的理解。
3.引导学生体会交流学习以后的收获。
学习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收获呢?(“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句话的`理解是重点。
)4.联系亲身经历和课前做的访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四、拓展交流老师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读后,老师做简要点评,然后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时也可以谈自己的,感受。
1.今天,我们共同经历着幸福的时刻,在共同拥有中,我们细心回味着什么是幸福?下面请用最精辟的话说说你对幸福的理解。
2.齐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幸福是什么优秀教案2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着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来到了《巨人的花园》,进入了一个唯真、唯善、唯美的童话世界,下面让我们再来重温童话里的真、善、美,看看你又会有哪些新的收获呢?(课件展示图片、文字)请大家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