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校本乡土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3.50 MB
- 文档页数:20
巴中乡土地理校本教材巴中远古时期属禹贡梁州之域,秦和西汉时期为巴郡地。
东汉时期和帝永元年间(公元89年至105年)始置汉昌县。
东汉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改属巴西郡,后继属宕梁郡,又先后置归化郡、大谷郡。
南北朝时期北魏宣武帝延昌3年(公元514年)首置巴州,1993年7月5日设立巴中地区。
巴中地区辖原达川地区的巴中市、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巴中地区行政公署驻巴中市。
2000年6月14日撤销巴中地区和县级巴中市,设立地级巴中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巴州区。
巴中市设立巴州区,以原县级巴中市的行政区域为巴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巴州镇。
巴中市辖原巴中地区的南江县、平昌县、通江县和新设立的巴州区。
2013年元月18日,设立恩阳区,这也是2013年中国唯一获批的成建制县级区,至此,巴中行政区划变更为三县两区(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巴州区、恩阳区)。
一.位置和范围1.经纬度位置巴中是四川与陕西的交界地区,四川东北部门户。
地理坐标为106°21′E至107°45′E,31°15′N至32°45′N。
市政府所在地西距成都308公里,北距西安650公里,距重庆498公里,与相邻的达州、南充、汉中及宝成铁路、襄渝铁路距离都在200公里左右。
巴中市,四川省地级市,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地处中国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南,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
巴中市位于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素有“红军之乡”“川东北氧吧”之称。
巴中旅游资源丰富,处于南北旅游圈最佳对接带和成都、重庆、西安的旅游“金三角”枢纽位置。
2.行政区划截至2013年巴中市辖2区(巴州、恩阳)、3县(平昌、通江、南江),188个乡(镇)、2354个村,户籍人口410万。
市政府驻巴州区江北大道。
二.自然环境特征1、地形巴中位于中国西部,地处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
乡土教材教案标题:乡土教材教案教案概述:这份乡土教材教案以了解本地文化、历史和地理知识为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与本地环境进行连接,提高他们对乡村社区的认同感和兴趣。
教案将涵盖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地理、历史、社会学和艺术,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资源的应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1. 了解乡村社区的地理特点、风景和资源。
2. 探索本地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3. 提高学生对本地社区的参与和认同感。
4. 培养学生对乡土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资源:1. 乡土教材(如地理、历史、社会学和民间文化相关的书籍、文章或资料)2. 乡村社区地图和图片3.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4. 艺术材料(纸张、颜料、画笔等)教学活动:活动一:认识本地地理特点与风景1. 学生观看乡村社区的照片和视频,描述和识别地理特点和风景元素。
2. 学生在地图上标出乡村社区的位置,并介绍其周边环境和资源。
3. 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和分享关于乡村特色的地理信息。
活动二:探索本地的历史与传统文化1. 学生研究本地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并制作简短的展示报告。
2. 学生参观或邀请本地的文化艺术家或传统工艺品制作人前来,介绍其工艺和技术。
3. 学生举办小型展览,展示本地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品。
活动三:参与本地社区活动和服务1. 学生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如清理公共场所、参与植树活动等。
2. 学生采访社区中的长者和当地居民,了解他们过去的经验、分享他们的乡土回忆。
3. 学生组织乡村社区活动,如文化节庆、乡村竞赛等。
活动四:乡土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学生研究乡村社区的环境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
2. 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本地环境的特点,了解当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3. 学生利用艺术材料创作乡村环境保护主题的艺术作品,并组织展览。
评估方法:1. 各活动中的小组或个人展示和报告。
2. 文字和图像记录学生的参与和观察。
3. 活动后的讨论与问答。
乡土校本教材的教学尝试和思考作者:陈永福庞培刚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3年第02期《常熟名胜》是江苏省常熟市新编的中专语文校本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单元训练。
严格地说,它并不算一堂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因为它只有课题,没有课文,更没有相关的练习,无法让学生达到阅读分析、概括、归纳和总结等能力的训练目标,但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这样一堂课无疑会让学生对家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对家乡名胜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我想,这应该是编者的初衷。
由于是常熟市自编的新课文,尚无教参及前人经验可供借鉴,所以,本文仅仅是对乡土校本教材的一次教学尝试和思考,很希望能从这次尝试和思考中悟出一些乡土校本教材的有效开发和教学的有益东西。
一.选材——教学内容的确定所谓量体裁衣,必先有体,才能测量裁布以成衣。
同样,不确定教学内容,何来设计之说。
常熟是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湖光山色,旖旎秀丽,虞山、尚湖、沙家浜皆负盛名;常熟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荟萃,史迹丰富,琴棋书画、诗词文章各领风骚。
《常熟名胜》可讲的内容很多,短短一堂课肯定无法面面俱到。
那么,究竟该如何来上好这样一堂题目大而内容杂的课呢?上好本课的首要工作便是选定材料,如何比较好地对众多而庞杂的材料作较好的处理?如上所说,常熟之名胜数不胜数,作为土生土长的常熟人自然是耳熟能详,那么,哪些该细说?哪些该略说?又该如何说呢?这无疑是困扰教师上好这堂课的一个难点。
经过再三思考,根据知名度与地理位置,我们将名胜分为四大块,即古城景区、虞山景区、尚湖景区和沙家浜景区。
其中,古城景区包括方塔园、翁氏故居彩衣堂、燕园、曾园、赵园等;虞山景区包括剑门奇石、兴福寺、南宋维摩寺(今扩建为维摩山庄)、梁昭明太子读书台、商末仲雍墓、春秋言子墓、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墓、清代文坛宗师钱谦益墓及其妾才女柳如是墓、“画圣”王石谷墓、两朝帝师翁同和墓、小说家曾朴墓等;尚湖景区和沙家浜景区总说,各乡镇景点略点即止。
第1篇一、活动背景乡土教材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地方文化、历史和特色,对于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感、文化自信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乡土教材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决定开展乡土教材主题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乡土教材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乡土教材的教学意识。
2. 探索乡土教材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乡土教材的教学水平。
4. 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感、文化自信和综合素质。
三、活动时间2023年3月20日至3月22日四、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五、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深入解读乡土教材的内涵和价值,分析乡土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 案例分析- 组织教师分享乡土教材教学的成功案例,探讨乡土教材在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应用策略。
3. 教学研讨- 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具体的乡土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研讨,提出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4. 实践观摩- 组织教师观摩优秀乡土教材课堂教学,现场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
5. 成果展示- 教师展示自己的乡土教材教学成果,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作品等,进行交流与评价。
六、活动流程1. 开幕式- 校领导致辞,介绍活动背景和目标,宣布活动正式开始。
2. 专家讲座- 专家就乡土教材的内涵、价值、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
3. 案例分析- 教师代表分享乡土教材教学案例,其他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
4. 教学研讨- 教师分组进行研讨,每组提出至少两个乡土教材教学设计方案。
5. 实践观摩- 组织教师观摩优秀乡土教材课堂教学,并进行现场点评。
6. 成果展示- 教师展示自己的乡土教材教学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
7. 闭幕式- 总结活动成果,表彰优秀个人和团队,宣布活动圆满结束。
七、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乡土教材(垣曲文化)》校本课程纲要一般项目:主讲教师:董凌云教学材料:中心校《乡土教材》读本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授课时间:一学年(每周一课时)授课对象:小学五年级具体内容:(一)课程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垣曲经济发展,垣曲特色产业、垣曲名胜古迹。
2、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3、弘扬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学,尊重学生的自由和个性,借助教材将文化遗产传给学生。
4、让教育回归生命的本真。
5、让课堂知识生活化。
6、让师生真正平等对话。
(二)课程内容:附后第一章垣曲概况序 (5)垣曲简介 (6)名称由来 (6)行政区划 (6)垣曲历史 (6)地理地貌 (7)垣曲气候 (8)工农业 (8)垣曲交通 (8)文化建设 (9)第二章:垣曲物产珍贵的动、植物 (11)名优特产 (11)第三章:垣曲文化垣曲曲剧 (12)垣曲高跷 (13)垣曲舞狮 (13)民间剪纸 (13)奇石根雕 (13)垣曲面塑 (14)博物馆 (14)垣曲镲 (14)第四章:垣曲风景名胜历山 (15)中条山 (16)望仙瀑布 (17)王茅溶洞 (17)三潭瀑布风景区 (17)黄河小浪底库区游览区 (18)第五章:垣曲风俗人情米祺 (19)和菜 (20)窝窝 (21)炒祺 (22)锅盔 (23)米面煎馍 (24)旋子 (25)谷稼 (26)火锅、扣碗 (27)第六章:民间传说五龙泉由来的传说 (28)石牛山的传说 (30)寡妇石的传说 (32)“年”的传说 (34)粮食万的故事 (35)第七章:地名的来历长直 (37)皋落 (37)同善 (38)英言 (38)虎坡 (38)王茅 (39)乐尧 (39)第八章:垣曲古迹垣曲古迹 (40)第九章:长直乡概况位置 (42)交通 (43)农业 (44)工业 (45)新农村建设 (45)社会发展 (46)第十章:垣曲图片垣曲后河水库 (47)垣曲县新建住宅楼 (48)垣曲面塑 (49)历山奇石 (50)历山猿猴 (50)蚕茧 (51)烟叶 (51)历山风景 (52)养殖 (54)国泰 (54)。
巧用乡土历史教材教学,提升历史课堂学习兴趣发布时间:2021-04-20T02:28:40.164Z 来源:《教育考试与评价》2020年第10期作者:熊志强[导读] 激发他们热爱贵州、热爱家乡的满腔热情,让学生对历史学生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贵州省乡土资源为例绥阳县实验中学贵州省遵义市 563300摘要:乡土历史,犹如中华历史长河的支流,远远不断地为中华历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各地的乡土历史,巧妙地运用到历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部编教材的课程设计思路,就清晰地说明:“本标准设计的课程内容留有余地,以增强历史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一方面为教材编写留下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各地区进行乡土历史的教学提供便利,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
”贵州,地处祖国西南,民族众多,历史悠久。
在地理上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这就使得贵州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这也使得贵州乡土历史资源独具特色。
贵州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夜郎历史;到了明朝永乐年间,贵州正式建省,如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近代革命时期,红军在贵州大地到处都留下革命的足迹......贵州的乡土历史同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宝贵财富,更是贵州人民智慧文化的沉淀和结晶。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恰当地把贵州乡土历史教材运用到课堂导入、课堂小结等教学环节中,更有利于历史教学的目标的实现。
一、红色文化巧运用,新课导入激兴趣。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各过程中,贵州各地都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沉淀了许多红色文化。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中,里面涉及几个知识点,其中第一个就是学习遵义会议。
乡土教材教案教案主题: 乡土教材教学目标:1. 通过乡土教材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家乡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 培养学生对乡土教材的兴趣与喜爱,提高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乡土教材的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1. 了解并分析乡土教材的特点和价值。
2. 理解乡土教材所涉及的原生态的地理、历史、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3. 学会利用各种资源和工具展示乡土教材的学习成果。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乡土教材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如何对乡土教材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涵和背后的意义。
3. 如何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和工具来丰富乡土教材的学习体验。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有代表性的乡土教材(可以是乡村地图、乡村历史、民间传说、乡土戏曲等)。
2. 准备展示乡土教材的多媒体设备。
3. 计划并准备一些与乡土教材相关的教学活动和实践任务。
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照片展示,引起学生对本土文化和乡土教材的兴趣。
2. 进行简短的导入讨论,了解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探究:1. 分组给学生分发乡土教材,鼓励他们浏览、观察和思考。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例如:这些乡土教材有哪些特点?它们反映了什么内容或信息?为什么要学习乡土教材?3. 指导学生展开调查研究,了解更多关于乡土教材的知识,例如:采访长辈、查阅相关历史资料等。
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乡土教材展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感受。
2. 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电影或戏剧,进一步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3. 鼓励学生创作乡土故事、绘制乡村地图、演绎乡土戏曲等。
总结:1. 结合学生的学习结果,对乡土教材的学习经验进行总结。
2. 引导学生对乡土教材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思考和评价。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研究和传承乡土文化。
教学延伸:1. 探索与乡土教材有关的跨学科资源和活动,例如:地理考察、历史文化庙会参观等。
乡土教材开发充实教育资源摘要:乡土教材开发的春风,吹遍翠屏,大有席卷全国之势,李庄草龙舞2011年被收录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于是我们就萌发了开发本地非遗文化作为学校文化教育的补充的想法并自编《扎草龙》、《舞草龙》和《草编艺术》教材.自编教材的使用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乡土教材;扎草龙;舞草龙;草编艺术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12-212-02李庄草龙舞起源于唐代,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在表现形式上,既有源于巴蜀传统舞草龙艺术的继承,又吸收了本地民间文艺表演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舞技艺,在造型上,李庄草龙造型独特,强调传神,夸张而简练的造型,在色彩方面,充分利用稻草本来金黄的色彩,具有独特性。
李庄草龙舞不拘形式,不分场所,是民间舞蹈在民间的重要传播途径,贴近群众,也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李庄草龙舞2011年被收录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授予李庄镇“草龙舞特色文化之乡”荣誉称号。
正值此时,乡土教材开发的春风,吹遍翠屏,大有席卷全国之势,于是我们就萌发了开发本地非遗文化作为学校文化教育的补充的想法,接着就付之实践。
首先是找到草龙舞的传承人黄泽民拜师学艺,学习草扎草龙、舞草龙,并且把黄老师请进校园,为少年宫学生上课,教会更多的老师、学生扎草龙、舞草龙,然后根据扎草龙,舞草龙的技法和步骤编写了教材《扎草龙》、《舞草龙》,少年宫的舞龙社团一直在使用《舞草龙》,并且一直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为了向其他领域渗透发展,之后又自编了《草编艺术》教材。
《扎草龙》教材:编扎草龙,具有精、活、妙、奇、神的特点。
精在龙头、龙身、龙尾精巧独特;活在龙鳞、龙角、龙爪活灵活现;妙在龙眼、龙须、龙口精妙奇特;奇在引龙、耍龙、鼓乐精奇原始;神在龙腾、龙拜、龙舞精神灵美。
编扎的重点在龙头。
龙头必须要活灵活现,给人一种龙腾的感觉。
巴中乡土地理校本教材巴中远古时期属禹贡梁州之域,秦和西汉时期为巴郡地。
东汉时期和帝永元年间(公元89年至105年)始置汉昌县。
东汉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改属巴西郡,后继属宕梁郡,又先后置归化郡、大谷郡。
南北朝时期北魏宣武帝延昌3年(公元514年)首置巴州,1993年7月5日设立巴中地区。
巴中地区辖原达川地区的巴中市、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巴中地区行政公署驻巴中市。
2000年6月14日撤销巴中地区和县级巴中市,设立地级巴中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巴州区。
巴中市设立巴州区,以原县级巴中市的行政区域为巴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巴州镇。
巴中市辖原巴中地区的南江县、平昌县、通江县和新设立的巴州区。
2013年元月18日,设立恩阳区,这也是2013年中国唯一获批的成建制县级区,至此,巴中行政区划变更为三县两区(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巴州区、恩阳区)。
一.位置和范围1.经纬度位置巴中是四川与陕西的交界地区,四川东北部门户。
地理坐标为106°21′E至107°45′E,31°15′N至32°45′N。
市政府所在地西距成都308公里,北距西安650公里,距重庆498公里,与相邻的达州、南充、汉中及宝成铁路、襄渝铁路距离都在200公里左右。
巴中市,四川省地级市,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地处中国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南,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
巴中市位于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素有“红军之乡”“川东北氧吧”之称。
巴中旅游资源丰富,处于南北旅游圈最佳对接带和成都、重庆、西安的旅游“金三角”枢纽位置。
2.行政区划截至2013年巴中市辖2区(巴州、恩阳)、3县(平昌、通江、南江),188个乡(镇)、2354个村,户籍人口410万。
市政府驻巴州区江北大道。
二.自然环境特征1、地形巴中位于中国西部,地处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
盆周边远山区,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
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山河之间,田连阡陌,风景名胜,星罗棋布。
雪山屹立,气势雄伟;灵山耸翠,风光独具;石窟胜迹,名冠巴蜀;桃园仙境,诺水风光,使人流连忘返。
巴中幅员122930.3平方公里,海拔最高2513米,最低267 米,其中耕地面积258.8万亩。
大巴山属秦岭支脉,延绵数百里,山势雄奇,云海茫茫。
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悬岩绝壁,峡谷瀑布,幽深秀丽,山花野果,奇珍异兽,无不包罗其中。
2、气候巴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9℃,1月份平均气温5.2℃,8月份平均气温27.3℃,年平均降雨量1150毫米。
主要气候特征: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同步;无霜期长,光照适宜,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但秋季多雨,冬季多雾,霜、雪较少,降水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常有夏伏旱、秋霪雨及风、雹等灾害性天气发生。
多年平均气温摄氏17.1度;无霜期长;雨量充足,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17.9毫米,但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各月降雨量分布也极不均匀;光照较好,多年平均光照时数为1462.1小时;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3、河流巴中水利资源极其丰富,总量为79.65亿立方米,有大小河流1100多条,水能蕴量为81.2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41.7万千瓦,已开发量仅为4.5356万千瓦。
截止2000年底已建成水库409处,其中,中型水库3处,小一型30处,小二型376处,山平塘23980口,微水工程12.75万处,治理水土流失2070.26平方公里,蓄引提水能力42515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02.13万亩,其中巴河是巴中的“母亲河”。
巴河是四川省巴中市、达州市的主要河流之一,流经南江县、巴中市、平昌县、达川区、渠县境,至渠县三汇镇,注入渠江。
从巴州区大溪口起,始称巴河。
经枣林乡、大茅坪镇、三江镇接纳恩阳河后,向东流至梁永,河床以反时针方向急转,由南向北流经曾口区,再转向西北,流至金碑乡的洪流村出境,进入平昌县。
中文名称巴河英文名称bahe别称南江所属水系长江水系地理位置四川省巴中市流经地区南江、巴中、平昌、渠县发源地南江主要支流恩阳河、驷马河、通河等河长380公里河流面积1670平方公里平均流量339立方米/秒落差300县境内河道长57公里。
最大流量8670立方米/秒。
恩阳河是巴河在巴州境内接纳的一条最大支流,发源于旺苍县云雾山南麓,经南江县的正直、凤仪场,在巴中市福星乡李家坝入境,途中接纳石龙河(上游有扫塘河)、青木河、茶坝河,汇流至三江口注入巴河。
年最大流量6780立方米/秒。
巴河进入平昌县境内后,由西北向东南,婉蜒曲折,流经澌岸沱、兰草渡、坦溪口、江口镇、泻巴河、风滩、白衣庙至黄梅溪出境,进入达川区,河流长度79公里,流域面积1670平方公里。
沿河两岸接纳了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1条,其中有观音河、郭家河、铁匠河、驷马河、澌滩河、通江河、磴子河、涵水溪等。
据风滩水文站记载,此段河流最大洪峰流量2.67万立方米/秒,最小流量10.4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339立方米/秒,最大洪水出现在1847年、1925年(5月3日)、1965年(9月4日)2011年。
洪水位上涨幅度高达25米。
河口最宽处在江口镇的王家陀,有320米,最窄在澌岸乡的雨包梁处河宽100米。
巴河在通川区西部江陵镇黄毛溪入境,流经达川区道让乡的燕子村,急转向南经虎让、洛车、桥湾、福寿、石梯、在天生桥村出境,进入渠县。
县境内河长60公里,最大洪峰流量13000立方米/秒。
巴河从渠县东北部共和乡的北部清河坝入境,由北向南,迂回曲折,环绕县境东北,流经文崇、涌兴、三汇,在三汇镇与州河相汇入渠江。
流程41公里,流域面积20000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38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32300立方米/秒。
巴河从源头至三汇全长375公里。
主河道全长380公里。
上游河床宽50至100米,中游80至320米,下游100至500米。
县境内河道长57公里。
最大流量8670立方米/秒。
恩阳河是巴河在巴州境内接纳的一条最大支流,发源于旺苍县云雾山南麓,经南江县的正直、凤仪场,在巴中市福星乡李家坝入境,途中接纳石龙河(上游有扫塘河)、青木河、茶坝河,汇流至三江口注入巴河。
年平均流量26.6立方米/秒。
最大流量6780立方米/秒。
4、生物与旅游资源森林资源:全市有林地面积649.7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861.5万亩(未含四旁树折合面积)的75.4%。
森林覆盖率35.21%。
活立木蓄积2061万立方米。
有森林植物100科,293属,821种;有野生动物199种,其中兽类56种,鸟类129种,爬行类14种。
建有省级森林公园3个,即四川省南阳森林公园,四川省佛头山森林公园,四川省光雾山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即四川省南江大小兰沟自然保护区。
动物资源:全市共有野生动物275种,其中兽类51种,鸟类123种,爬行类14种,两栖类11种,鱼类76种。
属国家重点濒危、珍稀的野生动物如:梅花鹿、金钱豹、黑熊、麝、猕猴、锦鸡、长尾雉、大鲵等约20余种;属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如赤狐、青麝、豹猫、野猪、小麂等约25种。
蛇类对药品开发有重要作用。
植物资源:全市木本植物有91科、233属、600余种。
特别是南江的光雾山原始森林保存完好,被专家称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生物基因库”。
南江境内的巴山水青杠被英国剑桥大学皇家物种协会鉴定为世界稀有树种,列为世界保护树种,是生产各类人造板和家俱的上等优质木材。
巴中有林地面积649.7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861.5万亩(未含四旁树折合面积)的75.4。
200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3.5%。
活立木蓄积2061万立方有森林植物100科,293属,821种;有野生动物199种,其中兽类56种,鸟类129种,爬行类14种。
建有省级森林公园3个,即四川省南阳森林公园,四川省佛头山森林公园,四川省光雾山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即四川省南江大小兰沟自然保护区。
巴中共有野生动物275种,其中兽类51种,鸟类123种,爬行类14种,两栖类11种,鱼类76种。
属国家重点濒危、珍稀的野生动物如:梅花鹿、金钱豹、黑熊、麝、猕猴、锦鸡、长尾雉、大鲵等约20余种;属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如赤狐、青麝、豹猫、野猪、小麂等约25种。
其中蛇类对药品开发有重要作用。
旅游资源:巴中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以奇峰峡谷、溶洞和原始生态为主,主要分布在南江光雾山、大坝森林公园、通江诺水河、巴州阴灵山、南阳森林公园等地。
南江光雾山景区以桃园风光五大片区为主,地老天荒,幽灵毓秀,山势陡峭,挺拔雄伟,云蒸雾绕,秀雅妩媚。
大坝森林公园以大坝林场为主,森林覆盖厚密,林木品种繁多,既可观光,又是休闲佳境。
诺水河以溶洞为主,大小溶洞200多个,洞内景观千姿百态,置身洞中,恍若仙境。
水利资源:巴中水利资源极其丰富,总量为79.65亿立方米,有大小河流1100多条,水能蕴量为81.2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41.7万千瓦,已开发量仅为4.5356万千瓦。
截止2000年底已建成水库409处,其中,中型水库3处,小一型30处,小二型376处,山平塘23980口,微水工程12.75万处,治理水土流失2070.26平方公里,蓄引提水能力42515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02.13万亩。
巴中木本植物有91科、233属、600余种。
特别是南江的光雾山原始森林保存完好,被专家称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生物基因库”。
南江境内的巴山水青杠被英国剑桥大学皇家物种协会鉴定为世界稀有树种,列为世界保护树种,是生产各类人造板和家具的上等优质木材。
林副特产品丰富,银耳、香菇、核桃、板栗、银杏、生漆、杜仲、黄柏、厚朴等畅销36个国家和地区,通江县陈河乡被誉为“中国银耳之乡”。
林下蕨菜、山露菜等已批量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国。
5.巴中矿产资源巴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地质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
已发现矿种50种,矿产地500余处,其中大型25处,中型52处。
已探明储量的矿产22种,矿产地34处,其中大型2处,中型6处,霞石居全国前5名、属全省第1名。
主要矿物有铁矿8544万吨,花岗石远景储量20亿立方米,大理石2亿立方米,白云石1.5亿吨,石灰石25亿吨,霞矿2700万吨,以及石墨、石膏、绿豆岩、钾长石、透辉透闪石、萤石、滑石、蛭石、硫铁矿、磷矿、膨润土和金、银、铜、铅、锌、钴、镍、钨、铀等矿产。
尤以花岗石、霞石、石灰石、白云石、铁矿等有很大的开发前景和优势。
三.社会经济特征1.农业自古巴国就开始种茶,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近年来,全市奋力实施茶叶"双百"工程,古老茶区焕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