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手术体位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12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体位护理一、平卧位的护理1、体位安置接通手术床的电源,便于术中随时调整高低幅度。
病人取平卧位,双肩超过床背板,脖部较短或头部需过度偏转者(如颞下开颅术,头部需转向对侧60°),酌情再将病人上移。
约束四肢,头部以头架固定。
2、护理(1)在麻醉前牢固约束四肢,防止肌松剂应用后因肌肉松弛而出现肢体下滑致输液脱落、骨折及坠床等。
(2)头架固定后,头部过度偏转者,将入路侧肩部垫高以支持体位,防止颈部肌肉过度牵拉而损伤臂丛神经,同时缓解头架的压力。
(3)头部安置托盘,以防止脸部压伤及气管导管脱出。
眼部垫以棉花,胶布固定。
术侧耳道塞入棉球,防止消毒液进入耳道。
二、坐位的护理1、体位安置(1)了解病人的身高。
病人坐起前,髂前上棘与床坐板前端平齐。
身高偏矮者(低于155cm)和小儿,在臀下适当垫一软枕以增加上半身的高度,以病人坐起后肩部超过背板为宜,避免背板上升后病人头部相对过低。
(2)上好“五种专用带”。
两腿弹性绷带:包扎时先将腿部抬起以驱血回心。
绷带松紧适宜。
过松起不到驱血作用,过紧则影响下肢血液循环。
胸带:为宽约5cm的棉布带,缚扎以牢靠固定又不影响呼吸为宜。
腹带:固定于两侧的髂部。
固定时稍松,因病人坐起后,腹部与床板之间的距离增加,腹带张力随之增加,以坐起后一手能穿过为宜。
膝部约束带:膝下垫膝枕。
束手带:病人坐起,头架固定后,双手自然摆放于胸前的腿上。
腿上垫一软枕,约束带相互交叉固定。
(3)逐渐升高背板至90°,同时将手术床后倾15°。
升高坐板和下肢板至10~15°,防止病人向下滑移,头架固定。
2、护理(1)注意“三根管”。
气管导管:采用弹簧管,防止头部下垂后导管折叠。
协助麻醉医师妥善固定接气管导管的螺纹管,术中随时观察,防止导管扭曲松脱。
本组发生1例因坐起后,口腔分泌物流出浸湿固定导管的胶布而导致脱管的教训。
经及时发现后,立即松开头架,取平卧位,重新插管。
外科手术技术中的体位安排体位安排在外科手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体位安排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操作视野,还可以保护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本文将介绍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体位安排及其相关注意事项。
在外科手术过程中,体位安排的主要目标是使手术区域暴露在医生的视野范围内,同时保护患者的安全和身体机能。
不同的手术类型和手术部位需要采取不同的体位安排来满足手术需求。
首先,我们来介绍常见的体位安排之一:仰卧位。
这种体位对于胸部和腹部手术非常常见。
患者平躺在手术台上,腿部稍微伸直,手臂放在身体两侧。
在仰卧位下,医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胸腔和腹腔的操作,并充分展示手术区域。
第二种常见的体位安排是俯卧位。
在该体位下,患者躺在手术台上,面朝下,头部稍微偏向一侧。
这种体位被广泛用于背部和下肢手术。
它使医生能够更好地接近患者的背部,进行脊柱和骨盆的手术。
但是,使用俯卧位要特别注意患者呼吸通畅和神经功能的监测,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压迫。
手术中还常见的体位是侧卧位。
这种体位通常用于颈部手术、头颅手术和某些腹部手术。
患者侧卧,将身体成一个弓形。
通过这种体位,医生能够更好地访问头颈区域,同时还可以使手术区域保持较好的血液循环和通气。
此外,坐位和半坐位也是常见的体位。
坐位适用于脑神经外科手术,如颅底手术。
患者坐在手术台上,头部稍微向前倾斜。
这种体位使医生可以更好地访问颅底区域。
在半坐位下,患者躺在手术台上,上半身呈坐位,而下肢仍然平躺。
半坐位体位常用于心脏手术,如起搏器植入术。
在进行体位安排时,有几个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考虑。
首先是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手术过程往往较长,患者需要在手术台上保持相对静止的姿势。
因此,在选择体位时应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时间和手术操作的特点,并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出现压疮、呼吸困难或其他不适。
其次是手术区域的清晰可见。
体位安排应确保手术区域暴露在医生的视野内,这对手术的准确性和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在手术区域进行精确的切口和器械操作,因此体位的选择应使手术区域充分暴露,并避免遮挡或阻碍医生的视野。
常用的手术体位(一)引言概述:手术体位是在手术操作中患者采取的特定姿势,旨在为医生提供最佳的视野和操作空间,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手术体位(一),包括卧位、坐位、立位、仰卧位和俯卧位。
每种体位都有其适用的手术类型,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卧位:1. 仰卧位:患者仰卧平躺于手术台上,常用于心血管手术、胸腹部手术等。
2. 侧卧位:患者侧身躺于手术台上,常用于脊柱手术、关节手术等。
3. 俯卧位:患者面朝下躺在手术台上,常用于背部手术、肛肠手术等。
二、坐位:1. 半坐位:患者上身半坐半卧,常用于头部手术、眼科手术等。
2. 直坐位:患者身体直立坐在手术台上,常用于胸部手术、脑部手术等。
三、立位:1. 直立站立位:患者直立站立在手术台上,常用于下肢手术、骨科手术等。
2. 倒立位:患者头朝下悬挂在手术台上,常用于眼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等。
四、仰卧位:1. 头高仰卧位:患者仰卧,头部稍高抬,常用于颅内手术、颈部手术等。
2. 胸高仰卧位:患者仰卧,上半身高抬,常用于胸部手术、胃肠手术等。
五、俯卧位:1. 头低俯卧位:患者俯卧,头部低垂,常用于眼部手术、耳鼻喉科手术等。
2. 胸低俯卧位:患者俯卧,上半身低垂,常用于胸部手术、颈椎手术等。
总结:手术体位对手术操作至关重要,选择适当的体位有助于提供良好的视野和操作空间。
常用的手术体位包括卧位、坐位、立位、仰卧位和俯卧位。
每种体位都有其适用的手术类型,医生在选择体位时需根据手术部位和目的进行综合考虑。
正确的手术体位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神经外科手术体位根据对患者的评估和肿瘤所在位置选择合适手术体位。
摆放体位时,头放置不能过低,避免脑淤血和颅内压升高,减少手术野的出血量,防止脑水肿。
(一)仰卧位1.仰卧侧头位:适用于额、颗、顶部及颅前窝手术(眶上一翼点联合入路,鞍上、鞍旁及鞍后以及伸展至海绵窦、沿天幕切迹和眶内的大型病变、前交通动脉夹闭术等)。
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患侧肩部下置一垫,手术床前部向上抬高15度-20度,头向下倾斜20度,并向对侧旋转45度,头架固定头部或枕下垫头圈。
颈部避免过度扭曲,以免影响气管导管的通畅,引起颈部肌肉损伤和颈静脉受压而使颅内压升高。
2.垂头仰卧位:适用于经口鼻蝶或单鼻孔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即头后仰15度-20度,肩下垫一个软方枕,头下枕头圈。
(二)侧卧位侧卧位适用于桥小脑角病变(听神经瘤、胆脂瘤、脑膜瘤、囊肿)、小脑病变、四脑室病变、后颅凹病变、颈椎病变:患侧向上,用神经外科专用头架或头圈固定,患侧肩膀用一长宽约束带加软枕牵拉固定于手术床两旁,牵拉力度要适宜,防止过度牵拉引起颈部神经、组织的损伤。
(三)俯卧位俯卧位适用于脊髓手术、脑干(中脑)肿瘤切除术(中脑胶质瘤、中脑血管网状细胞瘤、先天性肿瘤)。
使用神经外科专用头架固定。
1.俯卧位时注意勿使患者胸、腹部受压,以保持其呼吸通畅及下肢静脉回流正常。
男性患者尤应注意勿使生殖器受压。
2.保持深静脉穿刺管及导尿管通畅。
3.俯卧位时使用头架前,应注意涂抹红霉素眼药膏于结膜囊,并覆盖护肤帖膜,避免头架损伤眼睛。
因可能由于手术造成头部于头架位置偏区,术中定时观察患者头架压迫区域,并加以按摩。
(四)坐位坐位适用于幕下后颅窝开颅术I.为患者双下肢缠绷带时,要松紧适度,减少下肢血液淤积。
2.使用坐位架时,保持头、颈在同一轴线,头部以适宜方法固定于坐位椅的头架上。
患者胸前与坐位椅之间放一软方枕,背部加衬垫,并用约束带从患者背部将其固定于坐位椅上,双下肢置于长脚蹬上,保持功能位。
神经外科侧卧位:
1、患者平卧于手术床
2、安放托手板,将健侧肢体置于托手板上,保暖约束
3、安放骨盆卡,分别放于患者腹部、骶尾部
4、将患者向左(右)平移约20cm后翻身至90º
5、患者后背尽量与床边齐平,保护患者防坠床
6、患者头部垫头圈,将布巾平整铺于头圈上
7、放置肩垫
8、身下中单铺平拉紧,包裹肩垫
9、中单多余部分中单包裹肩垫后,塞于床垫下
10、患者腹侧依次放置小方枕、抱枕,左上肢自然放于抱枕上
11、抱枕垫布巾,骨盆卡固定抱枕
12、患者背侧放置小方枕后用骨盆卡固定于骶尾部
13、肩部用约束带向下固定于两侧床缘
14、上方上肢自然放于抱枕上,以约束带固定
15、上方下肢下垫腿垫,膝关节自然屈曲
16、下方下肢膝关节屈曲,脚踝垫小垫,防止足跟及足外侧缘受压
17、约束带固定下肢
18、检查:保持呼吸、循环通畅,输液管路通畅,敷料平整。
神经解剖学习笔记:神外手术的体位一、体位摆放总的原则1、摆体位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脑重力下垂增加入路的显露从而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充分考虑到体位对颅内压,脑血流和呼吸的影响;•避免过渡扭转颈部以防静脉回流和通气障碍,同时避免颈部关节及神经损伤;•要照顾到术者操作的舒适性,以及病人体位的舒适性。
•手术部位位于最高点、最易显露。
•头部略高于心脏水平2、神经外科手术摆放体位的原则:•神经外科手术开始前体位变换需包括三部分内容:•头部的位置。
•颈部的旋转及屈曲(伸展)。
•躯干位置的确认。
•躯干摆放应先于头部。
•通过头及颈部的屈伸旋转和手术床的侧斜来变换和最终确定头位。
3、体位归纳:①神经外科手术常用体位包括:•仰卧位(supine position)、•侧卧位(lateral decubitus positioning)、•俯卧位(prone positioning)、•协和式飞机体位(concorde position)、•侧俯卧位(lateral oblique position)或公园长椅位(park bench position)、•坐位(sitting position)、•半坐位(semi-sitting position).②在将近90%的手术中,我只使用两种手术体位。
•当病变位于鼻根到顶结节之间时,我使用仰卧位。
•当病变位于顶结节到枕颈交界时,我使用侧卧位或者侧俯卧位。
③另外10%的病例应用坐位或者俯卧位。
④坐位主要用于病态肥胖患者松果体区肿瘤手术,它比侧卧位更好摆放。
4、神经外科手术前体位的相关概念:(1)、躯干位置的确认:•不管躯干处哪种体位,手术床背板均需抬高10°-30°以保持头部高于心脏。
某些手术入路要求患者俯卧位或侧卧位,此时颈部往往呈前屈状态从而降低头部的高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适当增加躯干抬高的角度。
(注:躯干抬高回增加空气栓塞的风险。
现代神经外科手术体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马翔宇徐淑军李刚李新钢现代神经外科手术体位所需的基础条件•头架:•电动手术床:•麻醉科医生:气道压力控制、术中血压控制、麻醉深度平稳麻醉生气道力控术中血控麻醉度稳•手术室护士:训练有素,紧张有序现代神经外科手术头架的应用沿发带安装头架外国神经外科手术体位–仰卧位国外神经外科手术体位国外神经外科手术体位--侧卧位国外神经外科手术体位–俯卧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体位–仰卧位:适用于主要适用于幕上开颅山东大学齐鲁院神外科术体位仰卧位仰卧位:适用于主要适用于幕上开颅。
¾翼点入路¾额外侧入路¾半球间入路经额外侧入路上半身抬高30度,根¾经眉额下外侧入路¾颞下锁孔入路据需要旋转或者垂头¾经额或经顶开颅半球病变切除:部分病例需上半身抬高于45度部分病例需上半身抬高于度山东大学齐鲁院神外科术体位仰卧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体位–山东大学齐鲁院神外科术体位仰卧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体位–山东大学齐鲁院神外科术体位仰卧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体位–山东大学齐鲁院神外科术体位仰卧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体位–山东大学齐鲁院神外科术体位仰卧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体位–中年女性,中年女性左眼视物模糊3月。
患者取仰卧位双额冠状切口右额开颅山东大学齐鲁院神外科术体位仰卧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体位–•仰卧位•大脑半球间入路•上半身抬高15-30度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体位–山东大学齐鲁院神外科术体位仰卧位山东大学齐鲁院神外科术体位仰卧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体位–仰卧位:经额或经顶开颅半球病变切除:部分病例需上半身抬高于30度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体位–山东大学齐鲁院神外科术体位仰卧位山东大学齐鲁院神外科术体位仰卧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体位–仰卧位:经额或经顶开颅半球病变切除:部分病例需上半身抬高于30度山东大学齐鲁院神外科术体位仰卧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体位–山东大学齐鲁院神外科术体位仰卧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体位–山东大学齐鲁院神外科术体位仰卧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体位–仰卧位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仰卧位: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山东大学齐鲁院神外科术体位仰卧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体位–山东大学齐鲁院神外科术体位仰卧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体位–山东大学齐鲁院神外科术体位侧俯卧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体位–“公园长廊座椅位”lateral park bench position:乙状窦后入路山东大学齐鲁院神外科术体位侧俯卧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体位–山东大学齐鲁院神外科术体位侧俯卧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体位–山东大学齐鲁院神外科术体位侧俯卧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体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体位–山东大学齐鲁院神外科术体位侧俯卧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体位–山东大学齐鲁院神外科术体位侧俯卧位山东大学齐鲁院神外科术体位侧俯卧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体位–山东大学齐鲁院神外科术体位侧俯卧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体位–“公园长廊座椅位”lateral park bench position:枕下后正中入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体位–“公园长廊座椅位”lateral park bench position 山东大学齐鲁院神外科术体位侧俯卧位公园长廊座椅位lateral park bench position 枕下后正中入路病例1:少年女性,脑出血脑室体外引流术后13天,头痛头晕3天。
翼点入路,筋膜间入路,神经外科经典手术入路翼点入路是神经外科经典手术入路,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手术入路,运用筋膜间游离颞浅深筋膜,游离颞肌,术后颞肌及筋膜完全复位,可最大化保留面神经颞支、颞肌功能及避免颞肌萎缩及影响美观。
手术方法①体位和头位:平卧,将头颅用头架固定于后仰10°,向对侧旋转15~30°,向对侧肩部倾斜约15°。
头略高于胸,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使手术平面高于心脏水平。
②头皮切口:起自于中线与发际的交点,在发际内弧形拐向耳屏前约1 cm至颧弓上缘。
③皮瓣及肌瓣的成形:头皮切开后,于帽状腱膜下紧贴颞浅筋膜表面分离,并将皮瓣前翻,继续向前分离皮瓣直至距额骨颧突1.5~2.0 cm位置后,沿额骨颧突上缘及颞线向耳屏前方颧弓上缘直形或小弧形切开颞肌浅筋膜及筋膜下脂肪垫 (图1) 。
图1 翼点开颅的步骤及手术解剖。
切口(A)。
帽状腱膜下分离,分别形成独立的皮瓣和肌辦(B)。
筋膜下分离以保护面神经额支(C)。
向下牵开颞肌(D)。
沿眶顶磨除骨质以扩展额下的手术视野(E)。
扩大翼点入路实现的硬膜内暴露(F)(感谢Rhoton教授对图片的授权)。
颞肌的三层筋膜分别命名为:颞浅筋膜、颞肌筋膜浅层、颞肌筋膜深层)颞部皮肤大致可以分为3层:皮肤-颞浅筋膜层、颞肌筋膜浅层、颞肌筋膜深层。
在颞浅筋膜与颞肌筋膜浅层之间存在第一层脂肪垫,期间走形绝大部分的血管、神经,在颞肌筋膜浅层与颞肌筋膜深层之间存在第二层脂肪垫,此处注意颞肌筋膜浅、深两层在后部是连在一起的,在距眶上外侧缘大概4cm或在颞肌的前1/4处才逐渐出现容纳5~6mm厚镰刀状的脂肪垫。
第三层脂肪垫位于颞肌筋膜深层的下方,筋膜下入路时可涉及。
筋膜间入路时,皮瓣切口可以从额部开始,第一刀切至额部骨膜上、颞肌筋膜浅层上方(如果层次不容易分清,可用组织剪顺着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的间隙进行分离),此时可以完美暴露出第一层脂肪垫,再向前方顺着脂肪垫层继续分离少许距离。
常用的手术体位有哪些(二)引言概述:手术体位是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取的特定姿势和位置。
不同的手术体位对手术操作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手术体位,帮助读者了解其特点和适应症。
正文内容:一、俯卧位(prone position)1. 胸腔手术:俯卧位可提供充分暴露操作区域,并减少心脏和肺部干扰。
2. 脊柱手术:俯卧位对减轻脊柱重力负荷和脊髓牵拉起到重要作用。
3. 脑部手术:俯卧位可降低颅内压,使颅内操作更顺利。
4. 剖腹手术:俯卧位可减轻腹腔脏器重力牵拉,有助于手术操作。
二、仰卧位(supine position)1. 多种手术适用:仰卧位广泛应用于腹腔、胸腔、颈部、骨盆等各个部位的手术。
2. 简便操作:仰卧位适合于手术台上操作,对医护人员来说操作相对简单。
3. 呼吸道管理:仰卧位有利于气管插管和通气管理,减少呼吸道梗阻的风险。
4. 血液循环管理:仰卧位可减少静脉回流阻力,有利于血液循环。
三、头低位(Trendelenburg position)1. 腹腔手术:头低位可提高腹腔内器官的可视性和外科操作的便利性。
2. 放置导管:头低位有利于静脉输液、放置尿管等操作的顺利进行。
3. 鼻咽手术:头低位可减轻术区出血,并提升手术视野。
4. 头颈部手术:头低位有助于颈静脉回流,减少颅内静脉压的增加。
四、侧卧位(lateral position)1. 心脏手术:侧卧位可减少心肺功能损伤,提供充分的心脏暴露。
2. 腰椎手术:侧卧位可在保证患者舒适的情况下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
3. 肾脏手术:侧卧位方便肾脏展示和手术操作,同时减少肾脏移位的风险。
4. 脑血管手术:侧卧位可改善患者脑灌注,有助于手术进行。
五、坐位(sitting position)1. 颈椎手术:坐位可增加颈椎间隙,方便手术施行。
2. 神经外科手术:坐位可使患者脑室较高,减少术中出血和脑组织水肿的风险。
3. 肩关节手术:坐位可使患者肩关节松弛,方便手术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