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菌棒管理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水源方便干净的空闲林地,充分利用其遮阴、散射光充足、通风好、温湿度适宜等有利条件生产食用菌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
以香菇为例。
1 菌棒的运输和摆放当菌棒的3个接种点菌丝圈基本成环时,运往林地里摆放。
运输时应注意轻拿轻放,不要使菌棒有破口,避免污染,更要注意不要使菌棒折断。
运输途中温度应控制在32℃以下,高于35℃菌丝停止生长,高于40℃超过2 h菌丝将烧死。
菌棒运到林下“井”字型码放,每3 d倒垛1次;也可直接平铺于林下地面,每隔几天滚动1次;最好直接上架入棚,不用倒垛、滚动。
此间温度管理适温22℃~26℃,要及时掀膜通风降温,中午前后可适当喷水降温,一般要求少量即可。
2养菌转色2.1管理。
经过15~20 d,当白色菌丝基本长满菌棒,菌棒全部转白并有大部分出现瘤状突起,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扎眼放气,以加快菌丝的生理成熟,一个菌棒可扎100个左右微孔。
此时应注意:菌棒失水多的将孔减小、减少,不使之过分失水。
扎眼后,棚内湿度70%左右,温度20℃~22℃;12℃以下不利转色,大于30℃会造成菌丝伤害,此时菌龄已达80 d以上,正处于转色及子实体原基分化形成期。
扎眼后5~7 d,浇水闷棚2~3 d。
当菌棒内白色菌丝全部长出白色绒毛并吐黄水时,大通风,使白色绒毛倒伏黄水变干,菌棒即转变成棕褐色,转色完成。
2.2注意问题2.2.1 高温高湿条件下,链霉菌发生较多应及时用柴油或机油浸蘸,以防止扩散传染。
2.2.2只有在白色菌丝长满后才可进行扎眼放气,促进菌丝向生理生长转化,不可过早,否则不利转色。
2.2.3浇水闷棚的2—3 d内,不可见大风,否则不利转色。
色度以棕褐色为宜,浅则产量低品质不佳,深则产量低但品质好。
2.2.4养菌转色期内菌袋内有出小菇现象。
3脱袋排场3.1 当整个菌袋内2/3以上转成棕褐色时,可脱袋排场。
菌棒于棚内架上交错摆放,菌棒问距lO cm,4个延长米140个菌棒,每延长米35个左右。
香菇出菇后如何管理香菇菌棒经过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转色等一系列环节,达到菌棒生理成熟,在外界环境合适的情况下,就可以出菇了。
那么,香菇在出菇后要如何管理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香菇出菇后如何管理一、拉大昼夜温差秋末冬初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低。
白天盖层薄膜,使菇畦内温度比膜外高出2℃~3℃ ,夜晚10点后打开薄膜,使温度迅速下降。
连续几天,原基就会大量暴露在菌筒表面,发育成菇蕾。
二、控制菇场湿度转色后,初期维持菇畦相对温度在85%左右,随着大量菇蕾分化出菇盖、菇柄后,降低空气相对湿度至80%左右。
三、创造适宜的干湿差秋菇前期,菌筒内部含水量较充足,完全能满足第一茬菇子实体生产的需要,不用浸水催菇。
第一批菇采收后,停止喷水,掀膜通风,让菌筒表面干燥1~3天,再盖上薄膜,以提高畦温,促进菌丝生长。
2~3天后,采后留下的菇穴会发白长出菌丝。
这时再喷水增湿,掀膜通风,提升温度,促使下一批菇生长。
四、保证通风,减少畸形菇气温在23℃ 以上时,每天早、中、晚各通风一次。
气温在17℃ 以下时,每天通风一次即可。
要保证子实体生长期间有足够的水分和新鲜空气。
五、给予充足光照香菇子实体在生产期间必须有一定的非直射阳光的光照,一般能在菇棚内顺利阅读报纸上的小字的光照强度就可以了。
六、预防杂菌感染,延长菌筒寿命。
可在墙壁、菇架、地面上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1%来苏水溶液防治杂菌感染。
香菇出菇管理怎样做才赚钱?香菇菌棒经过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转色等一系列环节,达到菌棒生理成熟,在外界环境合适的情况下,就可以出菇了。
可以说出菇管理,就是管理收获。
菌棒完成生理成熟,可以说已是大功告成,剩下的就是摘桃子了。
可是这个桃子怎么摘,却大有讲究,不同摘法结果大不同。
说到出菇管理,各类教科书、专家、技术员和培训会,都会告诉你,不要过早出菇、不要出的太多、要培养花菇等等,这些话听起来都不错,可你这要这样做了,却未必会多赚钱,反而会少赚钱。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菌棒的转色管理可分为两种方式,脱袋转色和袋内转色,现在的生产大多是以取得花菇或优质厚菇为目的,故多采取袋内转色方式。
其基本管理如下:1、打孔增氧:菌丝发满后,基料内充盈菌丝体,其代谢量大为增加,通过打孔达到增加其内部氧气、排除废气、提高代谢和散失部分水分的目的,为转色管理的第一步。
2、促膜离壁:通过打孔、搬动等,促使塑膜与基料分离。
对发菌时间短的早熟菌株,因自然离壁有困难,可在打孔时顺便挑起塑膜,以利该处生出气生菌丝。
3、码垛通风:根据气温的高低,采取三角形或井字型码垛,将菌棒码高4-8层不等,既可充分利用空间,又不使菌棒过分拥挤,并且码起的袋垛中间有”自然拔风”,有利于袋间和膜内的通气。
4、调控温度:根据季节的不同,适当人为调控垛内温度,使之保持在15-25℃,低温季节最低温度也可调控在10℃左右。
当垛内温度达到25℃时,即应揭去覆盖物,倒垛散热,原则是”宁可低温延长转色时间,也不允许高温烧菌”。
5、通风压菌:在较合适的条件下,料表会很快长出一层细密的气生菌丝,并开始分泌色素,出现浅酱油色的水珠,为转色的重要信号。
此时,可采取两种措施。
一是使用地下水直接喷淋,既为菌棒降温,又可冲洗掉部分色素水珠,与此同时应加强通风,一般掌握喷水后2小时料表不粘手即可;二是倒垛,同时加强通风。
6、加大温差:实践证明,一定条件下,在尽量降温的基础上加大昼夜温差,是促进转色的主要措施之一。
7、干湿交替:该措施可通过喷啉冷水和加强通风等手段实现。
喷淋冷水一方面给菌棒以较大的温差刺激,促使其快速形成菌膜;另一方面可提高其湿度,通过加强通风等措施,即可达到干湿交替的目的。
8、光照刺激:适当的光照刺激是促进菌棒转色的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可调控光照强度在1000勒克斯左右,即比较明亮的光线;并且通过倒垛或转换光线来源,使菌棒受到均匀的光照,达到转色一致、整齐均匀的目的。
香菇菌棒栽培技术要点香菇栽培方式因品系、地区、气候、生产规模、设备条件等不同,其生产季节安排也有所不同,在常年栽培中,以秋、冬季菇的质量最优,选用最佳栽培季节,关系到香菇产量、质量及品种在市场上的价值。
一、香菇菌棒栽培流程,在工艺流程中:主料、辅料等原材料的准备,培养料的配制,灭菌、接种,培养:采取烘干、包装等工艺制作,多点接种,培养出菇管理等。
二、香菇菌棒制作期安排:在700米以上海拔地区,应考虑周年生产品种的安排,即春、秋栽培宜选用中温型或中温偏低型菌株,春末至夏初栽培,可选用低温型或中温型偏低型菌料,做到菌棒制作期的合理安排。
三、香菇菌棒制作技术1、塑料袋选择:要选择用耐高压的聚乙烯,低压聚乙烯或耐热聚丙烯等薄膜,高压聚乙烯塑料袋,只能用于常压灭菌,低压聚乙烯或耐热聚丙烯塑料袋,可用于高压高温灭菌,塑料袋的规格:一般为15厘米×55厘米,一端封口,另一端开口,可购塑料筒料,自己裁剪。
2、拌料:要求配方中各种成份比例正确,秤量准确,先将木屑、麸皮和石灰拌均匀,再将糖化水均匀装入料中,补足水份于55%-60%,(一般雨季料含水量55%,干季料含水量60%)用人工拌料需来回拌和3次,用拌料机拌料需搅拌5分钟,拌料工序完成后,要马上装袋。
3、装袋和套袋,装填菌棒有两种方式:1.用人工装填,效率较低;2.用机器装填,效率较高,每棒装干料800-850克,约长45—50厘米,含干菌棒,要五指凹陷,装得太松易胀袋,装好后扎口要紧,要扎洁,但不扎死洁,然后套袋。
4、灭菌:进行批量生产,可采用常压灭菌柜灭菌,先将栽菌棒车推入灭菌柜,关上两端柜门,适量开启柜顶及两侧排气阀,再开进气阀,最后开锅炉气阀,促使柜内冷空气排出,从进气于柜内温度达100℃后,维持10个小时,调节柜两侧排气阀,待排气出口出雾消失时,再大开柜门,拉出栽菌棒车,送入冷却间。
5、接种:当菌棒冷却至室温后,就可接种,接种前要做好3件事:一是接种室清洁消毒后,再将菌棒推入接种室,并关好所有门窗;二是每立方米用高锰酸钾5克,甲醛溶液10毫升熏蒸,协同紫外线灭菌(注意熏蒸时菌种不要放入),待接种室药性基本消失,对人体无强刺激作用后,马上进行接种,做到边打穴边接种,边脱袋、边套袋,套好袋就扎好口,每瓶菌种可接20棒左右。
香菇菌棒出菇期及转潮管理技术温度:中低温品种出菇温度在6-22度,广温型品种出菇温度在10-28度,高温品种在15-29度可正常出菇。
一般最适合的温度在15-22度。
菇棚气温过高会导致菌丝活力下降甚至死亡,加上高湿环境,死亡的菌丝容易生长杂菌,发生病害。
光照:香菇菌丝生长期不需要光照,菌棒转色期需微弱的光照刺激,菌棒出菇期需弱光照,需遮阳网遮阴,避免光照过强伤菌。
湿度:脱袋后要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用水要洁净,用喷雾器喷水,根据情况2-4小时喷一次,喷水时要通风,水温尽量接近菇棚内的气温。
如水源是冷水,要提前放入菇棚内1-2天后使用,如水比较浑浊,要静放澄清并加入石灰消毒,然后才能使用。
通风:香菇是耗氧型生物,菌丝生长、出菇期间都要消耗氧气,高温天气(白天气温高于出菇温度),通风一般选择在早上9-10点,下午5-6点,通风的同时给菇棚喷水,通风时间约1小时,香菇上的水珠消失即可停止通风。
如低温天气(气温在出菇温度范围以下或以内),可在中午通风1-2小时。
当湿度低于85%时要及时喷水,喷水的同时要通风,湿度大于95%时,要及时通风,将湿度降至90%左右,晴天干燥多喷水,阴雨天可少喷水。
病虫害:虫害分飞虫、爬虫,飞虫用防虫网,爬虫用生石灰隔离。
病害分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这类病害需要勤观察、早发现、早干预、阻断扩散,干预手段有:生石灰粉撒在病菌感染处及周边,防止扩散和飞到空气中感染其它菌棒。
或使用食用菌专用的杀菌剂。
如不及时处理真菌感染的菌棒,可导致整个菇棚大面积感染,造成减产、亏损。
补充:出菇期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少、空气湿度变化大、病菌感染等可导致出现畸形菇。
在管理中如观察到有畸形的小菇,就要警惕,分析畸形菇出现的问题,及时补救,畸形菇生长消耗营养,而商品价值又低,看到即摘掉,让营养留给正常菇。
采收:标准是菌盖长至4-6cm、不开伞的菇,品质和营养价值最好,采摘时捏住菌柄轻轻旋转从菇根处采下。
香菇菌棒发生霉变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导读:香菇菌棒发生霉变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香菇菌棒在长满菌丝后,在脱袋或转色期间菌棒出现黑色斑块,用手压有黑水渗出,有粘臭味,最后长出绿霉,使菌棒的菌丝烂死造成绝收。
产生原因:1、蒸料、接菌时灭杂菌消毒不彻底2、养菌时,倒垛时未及时把感染绿霉的菌棒处理干净,有的绿霉潜伏在料内,而脱袋后氧气增加、温湿度适宜,加快了杂菌的繁殖速度。
3、脱袋太迟,黄水渗透基内,引起杂菌污染,给菇蝇繁殖创造了适宜场所。
4、周围环境条件差,杂草丛生气流不畅。
防治措施:1、香菇培养料常压蒸料在20小时以上,接菌时,对所用的工具及菌室空间彻底消毒灭菌达到无杂菌操作。
2、养菌时温度应在20-25℃,温差不超过5℃,做到恒温养菌。
3、当菌穴的菌丝长至直径3-5厘米时倒垛,剁成井字形,发现有绿霉的用高效绿霉净及时处理。
4、当菌棒表层菌膜长出三分之一的瘤状物及时脱袋进行出菇管理。
以上就是香菇菌棒发霉霉变原因及防治方法,你知道了吗?。
家庭养蘑菇棒的规则
1、处理菌棒
在家中养殖蘑菇菌棒的时候,先要将购买到的蘑菇菌棒的外皮塑料膜剥掉,这样菌棒才能吸收足够的水分来发育,但注意不要剥掉里面的塑料层以免菌棒松散,然后用针管注射或是在菌棒上打孔浸水,让菌棒吸足水分。
2、种植环境
等到菌棒吸饱了水分之后,就可以进行种植了。
一般来说种植蘑菇菌棒只需要将其放置在一个消毒过的无菌容器里即可,盘子或是盒子都可以,再将其放置在阴暗弱光或无光的潮湿地方,保持其有足够的通风即可长出蘑菇。
3、收割方法
在第一茬的蘑菇长到一定的大小之后就可以进行采收了,一般来说蘑菇的菌棒在采收完成之后是需要放置在湿度适中但不算过大的地
方进行恢复的,等到其中的菌种恢复之后就可以进行第二次的种植了,可以再度长出菌菇,一般能长3次。
4、养护工作
在栽种菌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让其接受到光照直射或是过长
时间的散射光照射,一定要保证环境的阴暗,且环境湿度要有一定的
保证,不能过干,香菇的生长需要较大的温差,因此在夜间的时候可
以将其放到室外增加温差。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简介香菇是我国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具有营养丰富、口感鲜美、易于保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餐饮业和家庭烹饪中。
香菇生产过程中,菌棒的转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常需要进行精细的管理。
本文主要介绍了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包括菌棒的选材、制作、生产管理和转色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菌棒选材香菇菌棒选用的木质基材应当具有以下特点:•材质坚硬耐久•含水率低,不易变形和霉变•对香菇生长有较好的适应性通常,香菇菌棒选用的基材可以是松树、云杉或杉木等。
选择基材时要保证其材质坚硬、含水率低,防止菌棒变形或发霉,影响菌棒的生产质量。
菌棒制作香菇菌棒的制作过程通常包括以下环节:1.基材处理:将选用的基材进行切割、破碎等处理。
2.菇种接种:将香菇菌种接种到基材中,促使其发芽生长。
3.菌棒包袋:将处理好的基材和发芽的菌种包装在袋中,进行发酵生长。
4.菌棒贴膜:待菌棒发育到一定程度,将其贴上透明膜,促进生长。
菌棒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环保和生产效率等方面的要求,保证菌棒的制作质量。
生产管理香菇菌棒的生产管理分为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等几个阶段。
其中,菌棒的转色是中期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前期管理前期管理包括生产场地的选择、卫生环境的维护、菌种的选择等工作。
在这个阶段,需要对场地进行消毒、通风等处理,以保证菌棒生产环境的干净、卫生。
中期管理中期管理是香菇菌棒生产的关键阶段,包括菌棒发酵和转色两个环节。
1.菌棒发酵菌棒发酵是指将初步制好的菌棒放到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进行发酵生长。
其中,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十分重要,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在菌棒发酵过程中,要注意菌棒的通气条件,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
2.菌棒转色菌棒转色是中期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香菇菌棒的转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转黄:菌棒呈现黄色,说明香菇已经进入生长期,此时要增加光照和通风条件,促进香菇的正常生长。
•转棕:菌棒从黄色变为棕色,代表香菇进入了丰收期,此时可以进行香菇的采摘。
香菇菌棒培养技术香菇是国内外食用人口最多、需求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香菇生产国和出口国。
香菇生产属于短、平、快项目,能够给农户在短期内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本文介绍了香菇菌棒培养技术,希望能够对广大香菇养殖户提供一些帮助。
1栽培原料准备香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有木屑、麦麸和石膏,为了促进菌丝生长、提高香菇产量可添加少量的生物营养素。
栽培香菇的培养料配方比较多,目前生产上常用配方为木屑80%、麸皮20%、石膏1%、菇丰素0.15%-0.2%。
木屑要选择阔叶树硬杂木屑;麦麸要求新鲜、无霉变、无杂质,新鲜颜色发暗,有面粉味和甜味;石膏(稳定酸碱度)要求纯正,无杂质;香菇栽培袋可选用低压聚乙烯塑料筒,外套袋选用18cm 宽、58cm长、1-2道厚的聚乙烯塑料筒。
2菌种的选择和准备香菇生产分为冬季和夏季,南方多半在早春和晚秋,北方多半在夏季,应依据当地季节特点,适当安排栽培时间。
香菇的品种较多,不同栽培季节要选用不同温型的品种(菌株)。
夏季栽培香菇要选择菇型正、菇色好、菇肉厚,迎合市场需求的高温型或中高温型品种,冬季也要选择耐低温菇型正、菇色好、菇肉厚、产量高的中低温型品种,对于新引进的品种必须通过小面积栽培试种,才可大面积推广。
3拌料和装袋3.1拌料拌料关键是控制生料含水量达到55-58%,蒸熟料含水量达到60%。
香菇拌料一般是按配方比例将木屑、麦麸和石膏先干拌三遍,再加入菇丰素水溶液和清水倒堆,料水比大约为1∶1.25,最后用手攥法调整到所需要湿度;也可提前2天将木屑喷水淋湿,装袋前按配方比例向木屑中添加麦麸、石膏、菇丰素,调整到所需要湿度。
3.2装袋料拌好后应立即装袋。
无论采用手工装袋还是机械装袋都要掌握关键的两点:一是装料时两端袋口要扎紧,防止蒸料时形成水袋,影响菌丝生长;二是装料松紧度要适宜,采用直径宽15cm、长55cm的装料袋,每袋装干料约0.9-1kg、装湿料2.1-2.3kg。
4蒸料灭菌香菇料袋灭菌一般采用“太空包式”常压蒸汽灭菌,蒸料前先安装好常压灭菌炉,并将蒸汽管接到料堆中间位置,垫起坐实蒸帘(木帘)、铺上蒸布,然后将料袋呈井字形堆垛,袋与袋之间不要太挤,稍微留有空隙,便于蒸汽均匀上窜。
谈香菇菌棒管理方法
发展食用菌因其投入少,劳动强度低,收益较高,是可以变废为宝的绿色环保型产业,深受广大农牧民种植户的欢迎。
在内蒙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随着各地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香菇栽培已成为内蒙古地区主要栽培的食用菌之一。
香菇菌丝生长发育一般在
4-32℃范围,而子实体生长一般在6-22℃,高温型品种可以在
6-32℃左右出菇,超出这个范围将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有不良影响,甚至死亡。
内蒙古地区夏季气温经常超过34℃,每年因夏季高温引起的损失可能超过生产总量的15%以上。
另外,香菇品种退化而导致抗性的下降,加剧了夏季烂棒现象,同时,也加剧了虫害的发生。
为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措施进行探讨,促进我区香菇人工栽培健康发展。
一、品种调整
采用高抗品种是减少夏季菌棒损失的常用的农业措施。
目前我国有名的高抗香菇品种有“9015”“939”和“庆科20”等。
其中“9015”是目前我国应用量最大的高抗品种,而“庆科20”是近年推广速度最快的高产、高抗、优质的香菇品种。
二、接种时间调整
正在发菌的菌丝体或尚未转色的菌丝体的抗性明显强于已转色
的菌棒。
已转色的菌棒趋于生理成熟,对环境十分敏感,而正在发菌的菌丝体或尚未转色的菌丝体相敏感性较差,耐高温和耐不良温差刺激能力较好,从而表现出较好的抗性。
利用这个现象,我们可
以延迟接种时间,用白色菌丝体来对付夏季高温和反复无常的秋季。
值得一提的是,减少接种孔数等于延长培菌时间,也相当于推迟接种,有利于越夏。
三、及早做好菌棒散堆、排场
香菇菌丝对外界温度十分敏感,气温高于35℃时就可能引起菌丝死亡:应在高温季节来临前,选择室内或室外通风散热较好的场所完成菌棒的散堆、移堆工作。
一般安排在早晚低温时段操作,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振动菌棒,室内散堆菌棒应呈三角形或“井”字形堆放,堆高3—5层,堆间要留有通风道。
高温期间严禁翻动菌棒,以防菌棒受振动,菌丝呼吸作用加剧而使堆温上升。
四、提倡室外荫棚培菌
室外荫棚通风好、降温快,利用其发菌可有效减少“烧菌”发生。
室外遮荫棚宜建在山的背阴一面,棚顶及四周要遮光,外覆芒萁、树枝等覆盖物,在梅雨季节之后可以揭除内拱棚顶塑料薄膜,以促进棚内空气流通,避免造成棚内闷热“烧菌”。
棚四周可搭架种植南瓜、丝瓜等爬藤作物,以提高遮荫效果。
五、加强室内越夏菌棒管理
菌棒在室内越夏时,宜选在通风良好、夏季凉爽的底层房间发菌,除疏散堆放密度外,应增加培养房间四周的遮荫设施,如搭凉棚、挂遮阳网等。
建议菇农们在太阳出来之前关闭朝阳方向的门窗,打开背阳的、没有被阳光直射到的门窗,等外界的温度慢慢降下来后再打开关闭的门窗,这样既可以防止外界的热气进入室内,又可以
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
遇高温天气,可在室内放置若干盆水,用风扇通风散热,但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
有条件的还可将水喷洒在房瓦上降温,避免室温长时间高于33℃。
六、高温期间停止菌棒刺孔
高温期间,禁止对菌棒采取割袋、刺孔通气等措施。
刺孔通气应选在天气凉爽时进行,刺孔量可根据料的干湿度适当增减,含水量高的菌棒可适当增加刺孔量。
对同一房间内的菌棒刺孔,要分批进行。
刺孔后,菌棒温度上升较快,2-3天内应加强通风散热,以防菌丝因高温而死亡。
七、极端高温天气的非常措施
如遇连续极端高温天气,可以掀去荫棚内的塑料拱棚,并采用喷水降温的非常措施:选用山沟冷水,以喷雾状水为宜,有条件的采用小水泵接喷管喷雾,没有条件的用喷雾器喷雾,喷雾时间根据气温高低而定,通过喷水,将棚内温度降至30%以下;喷水过程和喷水后,一定要加强通风排湿。
此外,可在大棚内四周及人行道两边挖掘出相通的地沟,引入“跑马水”以帮助降温。
八、注意环境卫生、加强病虫管理
对于堆放菌棒的场所要保持清洁、卫生,以减少外界病原物污染。
在菌棒进场前,清除原来的烂菌棒和各类杂物,地上洒石灰,架上用石灰水喷洒。
在给菌棒刺孔排气的前三天要对堆放的场所进行杀虫,采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量的药剂进行喷洒;在刺孔后的一个星期的时间内要连续喷洒杀虫;在其余的时期内,可以采用诱
杀的方式进行杀虫。
诱杀剂可用三分之二废菌糠加三分之一麦麸再加300倍敌敌畏混合配制,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诱杀剂应装入敞开的瓦罐或内衬塑料袋的小纸盒,每房间分四个点诱杀。
诱杀操作请注意人畜安全。
对于前期的局部烂棒。
可彻底挖除腐烂菌块,填充同品种新鲜菌块,处理孔表面贴上透明胶布,并在胶布上刺上数个小孔。
对于已全面“烧菌”的菌棒,应及时破袋晒料,以重新利用。
(作者单位:150200黑龙江省五常市五常镇农业畜牧发展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