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盆地地层油气层分布及其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37.04 KB
- 文档页数:3
辽河油田稠油开发特色技术辽河油田位于美丽的渤海之滨、素有“湿地之都”之称的辽宁盘锦。
这里有瑰丽似火的红海滩,高贵轻盈的丹顶鹤,苇浪连天的大苇田,玲珑剔透的盘锦大米,自然环境独特,四季分明,风景如画。
作为一个油田的孩子,从小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之下,对石油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直梦想着将来有一天也能像父辈们一样,为了祖国的石油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所以紧张的学习之余,对辽河油田的勘探开发知识进行了一些学习和认识。
1955年,辽河盆地开始进行地质普查,1964年钻成第一口探井,1966年钻探的辽6井获工业油气流,1967年3月大庆派来一支队伍进行勘探开发,称“大庆六七三厂”,正式拉开了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的大幕。
今年是辽河油田开发建设45周年,辽河油田45年的历史,是一部石油勘探开发史,也是一部石油科技的进步史。
经过45年的勘探开发历程,辽河油田逐渐形成了具有辽河特色的勘探开发技术。
辽河盆地是一个开发对象十分复杂的复式油气区,堪称地质大观园。
其地质特征用一句话概括可为“五多一深”,即含油层系多、断块断裂多、储层类型多、油藏类型多、油品类型多、油层埋藏深。
从太古界到新生界共发育14套含油层系;仅盆地陆上就发育2-4级断层300余条,四级断块450多个;储层岩性较多,碎屑岩、碳酸盐岩、火成岩、变质岩均有出现;稀油、高凝油、普通稠油、特稠油及超稠油具有发育。
辽河油田1986年原油产量达到千万吨,截至2014年底已经在千万吨以上稳产29年。
辽河油田是国内最大的稠油生产基地,探明稠油地质储量与稠油年产量所占比重较大。
全国22.9亿吨的稠油探明储量,辽河油田占了10.86亿吨,占到了47.5%。
平面上主要分布在辽河断馅西部凹陷西斜坡、东部陡坡带和中央隆起南部倾末带。
稠油是指在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大于50mPa.s、相对密度大于0.92的原油,国外称之为“重油(heavy oil)”。
我国稠油沥青质含量低,胶质含量高,粘度偏高,相对密度较低。
辽河滩海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杨伟伟;柳广弟;王延山;高岗;冯渊【摘要】辽河滩海地区为辽河油田油气生产的重要后备接替区,该区原油包括正常油、稠油和超稠油.稠油和超稠油主要分布于浅层,与生物降解、氧化作用有关.根据原油的沉积环境、母质类型和成熟度特征,将原油划分为4类:Ⅰ类为伽马蜡烷含量相对较高、姥/植比相对较低和“V”字形规则甾烷分布的成熟原油,分布在笔架岭油田和月海油田中浅层;Ⅱ类成熟度偏高,低伽马蜡烷和“L”形规则甾烷分布,分布于月海油田相对深层的沙河街组三段;Ⅲ类具有高三环萜烷、高伽马蜡烷和“L”形规则甾烷分布的特征,为海南11和葵花16东营组三段原油,处于滩海东部生烃凹陷两侧;Ⅳ类以较低成熟度、低伽马蜡烷和高姥/植比区别于前3类原油,分布在葵花岛油田东营组.4种成因类型的原油指示辽河滩海地区存在多套有效烃源岩,月海油田深层和滩海东部葵花岛油田东营组仍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Tidal zone and shallow water area of Liaohe oilfield are important regions for production replacement. The crude oil types in the study area includes normal oil, heavy oil and super-heavy oil, of which the later two are mostly distributed in th shallow layers and are related to biodegradation and oxidation. According to sedimentary environment,organic matter types and maturity,the crude oils are grouped into 4 types. Type I is mature oil with relatively high content of gammacerane,low Pr/Ph and ' V normal sterane,and occurs in the middle to shallow reservoirs of Bijialing and Yuehai oilfields; Type II is high mature oil with low content of gammacerane and ' L' normal sterane, and occurs in the relatively deep third member of Shahejie Fm in Yuehai oilfield; Type III features in highcontents of tricyclic terpane, and gammacerane and ' L' normal sterane, and occurs in the 3rd member of Dongying Fm of Hainan-11 and Kuihua-16 oilfields on both sides of the hydrocarbon kitchen; Type IV is relatively low mature oil with low content of gammacerane but high Pr/Ph, and occurs in the Dongying Fm of Kuihuadao oilfield. The four genetic types of crude oil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several favorable source rocks developed in the tidal zone and shallow water area of Liaohe oilfield, and the deep layer of Yuehai oilfield and the Dongying Fm of Kuihuadao oilfield still have great petroleum potential.【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1(032)005【总页数】9页(P642-650)【关键词】原油成因类型;生物标志物;成熟度;辽河滩海【作者】杨伟伟;柳广弟;王延山;高岗;冯渊【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辽河滩海地区处于辽东湾北部,西起辽宁省西部葫芦岛,东至辽宁省营口市钹鱼圈连线以北,海图水深5m以内的范围[1-3](图1)。
辽河油田星桥油层油藏地质特点研究摘要:本文通a过对辽河盆地曙光油田沉积微相研究,为该区储层小层沉积微相的识别、划分与制图创造了条件;为开发中后期的调整挖潜提供依据。
关键词:砂跞岩油藏沉积徽相曙光油田辽河盆地曙光油田星桥油层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酉斜坡中段,区块主体属于第三系沙河街组四段上部的一套稠油层系。
通过沉积微相研究所建立的储层非均质模式,无疑更加符合各类油层地下分布的实际形貌特点,为注蒸汽热力开采地下热能配置、运动特点、油水运动规律、各类油层产油产液能力分析提供更为可靠的地质依据。
同时,可为实施各类调整井提供直接依据。
一、沉积微相分析1.沉积背景辽河盆地自中生代末期开始逐渐演化为裂谷型断陷盆地,早第三纪是裂谷发育的最活跃时期。
沉积旋裂陷期的构造活动,直接控制了第二纪各阶段的沉积。
星桥油层储层沉积时期,正处于下第三系辽河裂谷发育初期的后期阶段。
此时,裂谷转人区域性沉降并渐趋稳定的浅水环境发育的时期。
整个曙光油田星桥油层储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沉积形成的扇三角洲相砂体。
因近临湖盆边缘,其沉积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内前缘部位。
2.岩石学特点2.1 构成骨架砂体的岩性组合,往往表现为粗细混杂及砂、泥、砾混杂的结构特点,尤其是正韵律底部更为多见。
2.2 除灰绿色-浅灰绿色块状泥岩外,浅灰绿色块状泥岩也很发育,它常与薄层状含砾砂岩互层状产出,与本块以东远离湖岸泥岩沉积不同。
2.3 从岩矿薄片鉴定资料分析,星桥油层的显著特点是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碎屑岩储层主要由不同粒级的岩屑杂砂岩-岩屑细砾岩类组成;岩石成分石英含量低、岩屑含量高;分选、磨圆较差,棱角-次棱角状为主。
颗粒排列往往无序或大小混杂,分选极差。
3.沉积微相划分与沉积相模式3.1 研究方法3.1.1 将全区块细分基本时间单元(即小层)的对比统层,这是建立确切而符合地下油层分布实际情况的沉积微相组成模式的关键。
3.1.2 建立岩电关系模式。
辽河油田西部凹陷气藏分布特征及成藏模式摘要:依据与石油的关系,对西部凹陷研究表明,西部凹陷天然气可分为浅层游离气成藏模式、中部气顶气(溶解气)成藏式和深部高成熟天然气成藏模式。
关键词:西部凹陷分布特征成藏模式源岩输导体系分异作用辽河盆地西部凹陷以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段、沙三段湖相暗色泥页岩为最主要的烃源岩。
源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混合型占绝对优势,具有油气兼生的特点[1,2],为西部凹陷油气成藏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一、气藏分布特征依据与石油的关系,可将西部凹陷气藏分为与石油共生的溶解气藏、气顶气藏、凝析气藏和单独存在的纯气藏四个主要类型。
各类型气藏分布特征如下:1.剖面分布特征纯气藏分布的深度在1000~2600m之间,主要介于1000~2000m深度之间;气顶气藏和溶解气藏与油藏共生,是西部凹陷最主要的气藏类型,气藏储量大,分布范围广,深度在1300~3000m之间,在2500m左右是溶解气和气顶气最为富集的深度段,与西部凹陷成熟生烃门限深度基本一致;凝析气藏主要在1600~3200m深度之间均有发育,主要介于2500~3200m之间。
对西部凹陷主力产气层系统计结果显示,纯气藏主要分布在Es32及其以上地层中,整体分布层位较浅,之下地层中未见纯气藏。
2.平面分布特征西部凹陷内天然气藏在平面上具有“广泛存在、集中成藏”的分布特征。
“广泛存在”是指凡是有石油产出区块都不同程度的天然气产出,其中以溶解气和气顶气为最主要的气藏类型。
石油储量大的兴隆台等区块也是天然气主要的富集区。
“集中成藏”是指西部凹陷内天然气藏具有围绕生烃洼陷成环带状分布的特征。
西部凹陷主要的天然气富集区兴隆台、双台子、双南、洼16等区块均紧邻凹陷最主要的生烃洼陷—清水洼陷。
二、形成原因分析1.源岩生烃特征决定西部凹陷内气藏与油藏共育于沙三段中下部和沙四段,具有厚度大、分布面积广、有机质丰度高等特点。
尤其是沙三段中下部暗色泥页岩,满凹分布,生气强度可达400×108m3/km2,是凹陷内最主要的烃源岩。
块。
欧利驼子油田的地理位置位于辽河盆地东隅,目前已经确定属于下元古界和古生界基底,以此为对象展开地质模型研究较为典型。
2.1 岩体特征分析欧利驼子油田地质以粗面斑岩为主,岩性均匀,呈现为斑状构造和致密块状构造相结合,岩层以浅灰色为主,斑晶含量从5%-25%不等,成分中除了少量的辉石之外,主要是更长石透长石、歪长石等。
结合钻井作业获得的切片分析,笔者认为粗面斑岩体并非是火山喷出产物,而是在“浅成-超浅成”环境中形成的,其证据在于:(1)岩体与围岩在接触情况下并没有任何的沉积物阻隔,同时也没有发现侵蚀面;(2)岩体的主要部分与沉积岩的接触面十分清晰,对比之下可以观察到切割沉积岩、穿入沉积岩层理;(3)部分岩体环境中有长石斑晶的垂直向上特征的定向排列。
2.2 油气藏地质原生储集空间类型分析第一,角砾岩砾间缝类型。
该类型主要存在于岩体上部空间,主要成分为粗面斑岩,规模不一,从几毫米到几十厘米的情况均存在,但目前通过钻井作业(钻井岩芯)尚无法准确确认,多以拼合进行了解。
第二,网状裂缝类型。
油气藏储集空间以不规则裂缝形式出现,将岩石切割成为不规则的网状结构,但割裂之后的岩体、层次不存在明显位置移动,且缝隙中被石英等矿物质充满。
第三,垂直张裂缝类型。
地理环境中存在的、接近垂直角度的陡峭倾斜裂缝,开度较大、呈锯齿状、多可拼合,缝隙中的填充物主要是石英、盐酸盐等。
第四,张性微裂缝类型。
开度较小,很少超过3毫米,并且以不同的产状分布于整个岩体层次中,裂缝可平可曲,主要分布在岩体结构的顶部。
3 结语综上所述,结合对辽河油田油气藏的地质模型研究,并引入金属矿床方面的类比概念,地质学家将“浅成-超浅成”相斑岩侵入体的情况称之为“斑岩型矿床”,则可以引申出“斑岩型油气藏”的概念,提出这一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针对其他一些新生代油气盆地存在的火山岩、侵入岩等情况展开分析,并判断是否存在“斑岩型油气藏”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油气藏勘探开发水平。
辽河断陷复杂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分布特征王威(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省盘锦市124010)摘要:在对辽河断陷构造、沉积、储层等石油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区发育的各类构造油气藏和非构造油气藏发育特点、分布特征等进行总结,分析认为,在辽河断陷发育的油气藏类型可分为两大类7个亚类14种油气藏类型;并对其油气整体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后认为,辽河断陷油气藏分布具有广泛性、层次性和分带性特征,深层油气藏及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程度较低。
指出了下步勘探工作应围绕洼陷带深层砂岩油气藏及斜坡带、凸起带的潜山油气藏展开,尤其应该重视各构造带潜山深部油气藏的成藏条件研究并进行勘探部署。
关键词:复杂油气藏;类型;油气分布;特征;辽河断陷中图分类号:T E112.32文献标识码:A辽河断陷经历了40多年的勘探开发,已发现了太古宇、元古宇、中生界、新生界古近系房身泡组、沙河街组四段、三段、一+二段、东营组三段、二段、一段及新近系馆陶组等含油气层系。
根据第三次资源评价结果,辽河断陷内原油探明程度为58.7%;天然气探明程度为59.3%。
剩余原油占远景资源量的41.3%,剩余天然气占远景资源量的40.7%,可见,辽河断陷还有很大的勘探潜力。
但经过多年的勘探,断陷内大、中型的油气藏基本已经勘探完毕,勘探难度越来越大。
因此,有必要对断陷内已探明的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为深化该区的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1油气藏类型勘探实践表明,辽河裂谷盆地不仅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具有多种油气藏类型以及叠加连片分布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勘探领域十分广阔。
本次研究,根据圈闭的成因和形态特征,将辽河断陷的油气藏划分为两大类7个亚类14种油气藏类型(表1)。
1.1构造油气藏由于构造圈闭控制而形成的油气藏称为构造油气藏,包括背斜构造、断鼻构造、断块构造油气藏和泥岩裂缝油气藏等。
1.1.1背斜构造油气藏背斜构造油气藏是由背斜圈闭聚集石油天然气而成藏[1],根据其成因可分为同生背斜油气藏和褶皱背斜油气藏。
辽河坳陷锦99块地质特征与油气聚集规律于立明【摘要】辽河油田锦99块构造特征复杂,储层砂体变化快,区块1992年投入开发,但初期投产油井生产效果较差,区块全面停产12年,属于尚未进行大规模开发的地区,为了正确识别油水层并为制定油田开发方案提供依据,建立该地区油水关系解释图版和识别标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储层“四性”(指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关系研究,应用交会图版法来识别油水层.同时,结合对区块内各四级断块内的油井进行试采,来综合确定含油层系,为下部开发部署提供可靠依据.%Block Jin-99 in Iiaohe Oilfield is an area which hard to adopt,with complex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fast-changing sand body.The area was developed from 1992, which with poor production had to stop exploitation for 16 years,is a place that has not been developed massively. In order to correctly identify the oil-water layer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oil field development program, establishing the oil-water relationship interpretation plate and identifying standard appears especially necessary. Through the study of Block Jin-99 of "four property" (refers to lithology, petrophysical property, oil content, electrical), apply crossplot engraving method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tandard to identify oil-water layer. Moreover,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e well production in all fauts, finaly to determine the oil-bearing strata, provide a reliable basis for the next step development.【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2(031)026【总页数】4页(P94-97)【关键词】辽河油田;锦99块;四性关系;油水层;新井【作者】于立明【作者单位】辽河油田公司锦州采油厂,锦州1212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0 引言辽河油田和渤海湾其他老油田一样,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开发,可采储量日益减少,产量逐年下降递减。
辽河油田复杂区块储层分布特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辽河油田的情况相对复杂,尤其是复杂区块储层分布具有很多特点,在沉积范围方面与其他油田相比相对较小,而且辽河油田的地质条件也非常复杂。
本文主要介绍了辽河油田复杂区块储层分布特征,并做了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研究辽河油田的学者提供参考意见。
标签:油藏描述;沉积相;沉积储层;分布;特征辽河油田复杂区块储层分布特征观察和分析需要建立在辽河油田典型的构造型油气藏构造基础之上,在此基础之上分析断层、沉积环境得出来的数据相对客观。
另外在实践中还要重视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对辽河油田复杂区块储层分布特征分析的影响。
综合各个方面的数据和信息才可以形成充分且丰富的数据,使得辽河油田复杂去块储层分布的特征描述客观科学。
1 从微相标志角度分析辽河油田复杂区块储层分布特征1.1 关于水体环境辽河油田的水体环境本身就具有明显的特征,从它的井区的泥岩和薄层块的颜色可以知道,大面积呈现出绿灰色,泥岩则呈现出灰色或者是深灰色。
在实践中要综合各个方面的信息来分析水体环境进而推导出辽河油田复杂区块储层分布特征。
辽河油田复杂区块储层的细砂岩、含砂岩以及砂砾岩的分层也是其一大特征。
另外实践中要检测辽河油田复杂区块储层的泥岩岩性,从这里一般可以知道辽河油田的油井区域都是属于浅水深水的护体部位沉积区的。
1.2 关于储层岩性组合在实践中还要综合分析辽河油田复杂区块储层的岩性组合,即具体的六个单元层岩相以及电相,并从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来总结储层的特征。
通过调查监检测数据我们可以知道井区的单层厚度往往都保持在三米以上的,而且呈现出的是复合性,还具有韵律感。
具体如下图所示。
观察井区的主流线部位会发现砂砾岩均属于中厚层的状态,或者是含有丰富的砂砾岩。
主流线外围发育的则常常是砂岩。
综合分析这些特征我们可以结合扇三角洲的特点,使得特征分析的数据更为丰富。
2 从岩石相、电相关系分类及微相类型的角度分析在分析辽河油田复杂区块储层分布特征的时候最好是从六个单元层岩、电关系开始,在分析的时候着手分类工作。
关于大凌河油层地质特征的研究与分析摘要:辽河油田区域的大凌河油层,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南端,形成于裂谷深陷期,是深水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套浊流沉积物;油层埋深1150~1540m,含油面积3.2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654万吨。
本油层大致可分为3个砂岩组,自下而上厚度、面积均变小,代表了由强到弱的周期性浊积发育期,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大凌河地质研究油层一、对大凌河油层地质特征的基本认识大凌河油层一般在砂质岩中含油较饱满,在砂砾岩中含油性较差,层理类型以粒度递交层理为主,砂体形态呈透镜状,砂层厚度变化大,岩性组合为厚层砂砾岩和厚层暗色泥岩相间。
它是在深水条件下形成的浊积岩。
富含泥质条带或团块,储集层的岩性为灰白、浅灰色厚层层块状砂岩、砂砾岩、砾岩、砂质岩以硬砂质石英,长石为主。
磨圆中等,分选差,泥质~钙质胶结,胶结方式以孔隙式为主。
二、对大凌河油层地质特征研究必要性大凌河区块油水关系复杂且矛盾重重、水淹规律复杂、采出程度低;构造特征、储层的展布特征、油水分布特征都没有得到清楚地认识,为提高该井区大凌河油层动用程度,有必要对该井区大凌河油层地质特征重新认识。
三、地质特征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方法1.精细地层对比重新确定层位对比基础是1∶300比例尺组合测井图、校正井的补心海拔高度、岩心和试油、试采资料。
以标准井为中心,结合邻井进行追踪和对比,由点到线建立骨架对比剖面及其网络,最后闭合标志层。
同时以标志层作控制,采用沉积旋回法和切片法对比油层组。
依据浊积岩形成于深水湖盆的特定条件,寻找沉积稳定的湖相泥岩时间岩性标准层;又依据浊积岩形成的周期性来划分沉积旋回;同时考虑到砂泥岩差异压实而引起的厚度变化,采取以沉积旋回为基础,标准层控制大段统一划分油层组。
斜坡泥岩段为深灰色泥岩,上部质纯。
下部含粉砂,感应曲线上部出现3~5米齿状高值,向下齿状逐渐减低,视电阻率曲线上部低平,向下齿状逐渐抬起,形似“斜坡”。
目录第1章前言 (1)第2章区域地质概况 (2)2.1 构造背景 (2)2.2 地层特征 (4)第3章油气藏类型及其地质特征 (8)3.1 油气藏分类方案 (8)3.2 常规油气藏类型及地质特征 (9)3.3 特殊油气藏地质特征 (16)第4章油气藏分布特征 (19)4.1 油气藏分布特征 (19)4.2 分布规律 (26)结论 (30)参考文献 (31)致谢 (33)第1章前言研究区主要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部的缓坡带上,是辽河探区重要的油气聚集区之一。
西部凹陷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由于生、储、盖及构造具有多种成因和多重组合特性,使研究区表现出丰富的石油地质现象,不同区带、不同层位和构造部位的油气藏形成和分布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目前,油气藏形成及分布规律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释,精细的油气藏分布规律并未得到很好的揭示,这将影响以挖潜为特征的精细勘探。
因此,对研究区展开油气藏分布特征和成藏规律研究,对该区开展精细勘探,提高勘探效率,降低勘探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部凹陷是辽河断陷主要的含油气区,西部凹陷陆上勘探面积2563km2,是在复杂的基底结构基础上,经历“拱张、裂陷和坳陷”三大演化阶段发育起来的裂谷型凹陷。
因此,西部凹陷在张裂、深陷萎缩过程中,发育了大量的、多种类型的、主要受构造、地层和岩性控制的油气藏。
各种类型油气藏分布受构造和沉积控制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西部凹陷西斜坡是国内著名的斜坡型复式油气聚集带,勘探面积900km2,该区自70年代勘探至今,共完钻各类探井1000余口,开发井10000余口,开发井10000余口,已发现了古潜山(Ar、Pt、Mz)、杜家台、莲花、大凌河、热河台、兴隆台、于楼、馆陶组等十套含油气层系,截止2005年底累计探明含油面积351.04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95291.55×104t。
发现了曙光和欢喜岭两个超亿吨级的油气田,取得了良好的勘探开发效果,目前该区已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
辽河油田盆地地层油气层分布及其特点
辽河油田是中国最大的陆相油田之一,位于中国辽宁省东部的辽河盆地。
在辽河盆地的地层中分布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这些地层的分布特点对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层分布
1. 新元古界沉积层
新元古界沉积层是辽河油田盆地地层的最下部,包括密山组、南山组等地层。
这些沉积岩主要由砂岩、泥岩和页岩组成,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性,是油气的主要储集层。
2. 古生界沉积层
古生界沉积层位于新元古界沉积层之上,包括露头组、古三亚系等地层。
这些地层中砂岩的储集性能较好,同时也有石灰岩、页岩等。
其中的储油层主要为砂岩,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性。
3. 中生界沉积层
中生界沉积层位于古生界沉积层之上,包括下白垩统、上白垩统等地层。
这些地层中以碳酸盐岩为主,包括石灰岩、白云岩等。
中生界沉积层中的储集层主要为石灰岩,其孔隙度和渗透性较低,油气储集能力相对较弱。
4. 第四系沉积层
第四系沉积层主要包括新第四纪和第四纪地层,主要为河流、湖泊和海洋沉积。
这些地层中的储集层主要为砂岩,其中河流相砂岩的储集性能较好。
第四系沉积层在辽河盆地中分布广泛,是油气勘探与开发的主要目标层位。
二、地层油气层特点
1. 油气富集层分布
辽河油田盆地的地层中,油气富集层主要集中在新元古界和古生界沉积层中。
这些地层具有丰富的孔隙度和渗透性,为油气的储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中,密山组、露头组等地层中的沉积岩层为辽河油田盆地的主要产油层。
2. 油气分布特点
辽河油田盆地的地层油气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1)东西分布差异:辽河油田盆地西部的地层油气较为丰富,储量大。
而东部的地层油气较少,储量有限。
(2)南北分布差异:辽河油田盆地北部的地层油气储量较高,产量较大。
南部的地层油气储量较少,产量较低。
(3)断裂带油气聚集:辽河油田盆地分布着多条断裂带,这些断裂带对地层油气的聚集起到了重要作用。
断裂带附近的地层油气聚集较为丰富。
(4)构造油气分布:辽河油田盆地的构造油气主要分布于构造带
附近,如辽西地区的巴彦峡构造带等。
构造带中的地层油气储量丰富。
综上所述,辽河油田盆地的地层油气层分布特点是油气资源主要富
集于新元古界和古生界沉积层中,油气分布存在东西和南北差异,断
裂带和构造带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
了解这些特点对于油气的勘探
和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