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盆地三种典型构造带岩性油藏形成模式分析_刘震
- 格式:docx
- 大小:36.93 KB
- 文档页数:2
内蒙古二连盆地不同岩性潜山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李浩;高先志;杨得相;白帆;陈亚青;王会来【期刊名称】《地球学报》【年(卷),期】2013(000)003【摘要】二连盆地古生界潜山岩性分布具有多样性,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常规测井和伽玛能谱测井等技术对二连盆地不同岩性潜山储集层发育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灰岩潜山、凝灰岩潜山和动力变质岩潜山储集层较发育,以溶蚀型储集层为主,孔缝组合类型为洞穴型、孔洞-裂缝型、孔隙-裂缝型和裂缝-孔隙型;花岗岩潜山和区域变质岩潜山储层欠发育,储集空间主要为构造缝,孔缝组合类型为裂缝型和裂缝-孔隙型;不同岩性储集层纵向分布具有分带性,储集层主要发育于岩溶带、风化淋滤带、强风化碎石带和内幕溶蚀带;灰岩潜山和凝灰岩潜山储集层纵向分布广,具有纵向随机发育的特征,花岗岩潜山和花岗碎裂岩潜山存在风化壳储集层和内幕储集层。
综合分析认为潜山储集层发育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岩性、距离潜山顶面的深度、构造运动及断裂分布和热液活动。
不同岩性的储集层主要分布在距离潜山顶面80 m 深度范围内;裂缝发育带沿断裂呈带状分布,而且随着与断裂距离的增加,构造裂缝分数维值逐渐减小;热液活动对储集物性起着改善和破坏双重作用。
% The lithology of Palaeozoic buried-hills is variable in Erlian Basin. With core, indoor rock identification and casting thin section analysis, physical analysis, conventional logging, natural gamma ray spectrometry logging and other methods, the authors compared and analyzed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lithologic buried-hills of Palaeozoic reservoirs in Erlian Basin in such aspects as pore type, propertyand reservoir vertical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limestone buried-hills, tuff buried-hills and dynamometamorphic rock buried-hills reservoirs are well-developed and are mainly of dissolution type. The style of pore-fracture combin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cavern type, cavity-fracture type, pore-fracture type and fracture-pore type. Granite buried-hills and regional metamorphite buried-hills reservoirs are poor-developed and their storage space is structural fracture. The style of pore-fracture combin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racture and fracture-pore type. The distribution of multi-lithologic reservoirs is characterized by vertical zonation. The reservoirs dominantly develop karst zone, weathering and leaching zone, strong weathering debris zone and interior dissolution zone. Limestone buried-hills and tuff buried-hills reservoirs have wide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vertical stochastic development. Granite and granitic-cataclasite buried-hills develop weathering crust and interior reservoirs. According to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buried-hill reservoir development include lithology, the distance to the top of buried-hill, structural movement, fault distribution and hydrothermal activity. Reservoirs of different lithologic character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depth range of 80 m to the top of the buried-hill. Fracture zones are distributed in banded form along faults, and the value of fractal dimensions graduall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istance to the fault. Hydrothermal activity played both improvement and destruction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rvoir properties.【总页数】13页(P325-337)【作者】李浩;高先志;杨得相;白帆;陈亚青;王会来【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2;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2;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3;TE122.24【相关文献】1.埕岛油田埕北古7潜山变质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J], 张在振;张尊香;彭定亮;周红科;王艳珍2.二连盆地“特殊岩性段”沉积储层特征与成藏 [J], 朱敏;郭睿博;崔永谦;肖阳;朱文忠;谢桐;焦素丽;卢永合3.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三维区古生界潜山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陈广坡;徐国盛;赵志刚;王洪波;淡伟宁4.不同类型断陷湖盆岩性-地层油气藏油气富集规律——以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对比为例 [J], 赵文智;方杰5.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花岗岩潜山储层特征及发育模式 [J], 沈澈;蒋有录;苏圣民;王洪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二连盆地低阻油层解释方法
刘英
【期刊名称】《国外测井技术》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二连盆地是大型陆相沉积盆地,断陷发育,地质特征复杂,低阻油层是广泛分布的现象,在二连盆地低阻油层有三种成因.本文主要针对这三种现象分析其成因机理和典型特征.针对不同的成因找出合适的解释方法,收到良好的应用效果.【总页数】3页(P49-51)
【作者】刘英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华北事业部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DB油田长2低阻油层组解释方法的改进 [J], 刘绍光;冷丹凤;陈立军;何文忠;王伟;张德梅
2.泌阳凹陷断块油藏低阻油层解释方法研究 [J], 刘淑侠;全俊兆;郭彦丽;李大妮;高保玲;赵宏梅
3.JY油田X区长6低阻油层解释方法探讨 [J], 夏维维
4.板桥油田低阻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与应用 [J], 盛达;赵金玲
5.吴起油田H油区低阻油层的认识与解释方法 [J], 张俊丽;姬春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一.二连盆地简介二连盆地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北部,东起大兴安岭,西到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一带,南界为阴山山脉北麓,北至中蒙边界,东西长约1000km,南北宽20一220km,总面积10、10‘kmZ,是我国陆上大型沉积盆地之一。
二连盆地地理位置二连盆地是在内蒙古一大兴安岭海西褶皱带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生代陆相陷沉积盆地〔42,,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国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缝合线上。
北为前苏联和蒙古境内的贝加尔、加里东和海西褶皱系,南面为东西向的中朝古陆东面为中生代北东向构造系,西面为南北向构造系。
盆地具体的边界是:北界音宝力格隆起原为海西期二连一东乌珠穆沁旗复背斜,走向北东东向,广泛发北东向断裂和巨大的海西、印支期花岗岩带,新生代又受到北西向断裂的改造,沿断裂有玄武岩喷发,是盆地北部的主要母岩区;盆地南界温都尔庙隆起是加东褶皱带基底上发展起来的正向构造,属阴山纬向构造体系,由温都尔庙一多复背斜演化而来,形成于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新生代仍在活动。
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分布有大量的中一酸性火山岩类,为盆地南部的主要母源区;界大兴安岭隆起形成于侏罗纪,属燕山中期北东向大型褶皱体系。
晚侏罗世的山喷发作用造成巨厚的大兴安岭火山岩系,沿断裂堆积了一系列火山碎屑岩体,是白奎纪盆地东部的主要母源区;盆地西界索伦山隆起与银根盆地、河套盆地隔。
从区域上看,二连盆地与其北部的蒙古戈壁盆地、中国的海拉尔盆地、东部的开鲁盆地、赤峰盆地、西部的银根盆地、河套盆地等遥相呼应,在平面上成了向北东方向收敛的、蔚为壮观的中生代沉积盆地群。
一.基本地质特征1.地层特征二连盆地早白垄世地层〔4s]为典型陆相断陷盆地沉积层序。
大量钻井剖面的岩性组合、测井曲线、古生物资料和大量地震反射剖面研究结果表明,二连盆地是在燕山期多期断陷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的早白奎世断陷湖盆群,接受了厚达5000余米的山间盆地河湖相含煤、含油粗碎屑岩沉积。
二连盆地潜山成藏条件及油藏类型
降栓奇;陈彦君;赵志刚;高双;李红恩;李晓红
【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
【年(卷),期】2009(021)004
【摘要】潜山油藏具有埋藏浅、产量高、效益佳的特点.文章深入分析了二连盆地潜山成藏的地质条件,总结了以石炭系碳酸盐岩风化壳油藏为代表的5种油藏类型,指出潜山的油气运移系统以断裂为主,其储集物性主要受断裂和风化淋滤作用的控制.研究结果对二连盆地及具相似地质条件的其它地区潜山油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总页数】6页(P22-27)
【作者】降栓奇;陈彦君;赵志刚;高双;李红恩;李晓红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3
【相关文献】
1.冀中坳陷隐蔽型潜山油藏类型与成藏模拟 [J], 赵贤正;金凤鸣;崔周旗;韩春元;曾溅辉;王权;郭凯
2.潜山沉积环境图及潜山成藏条件分析 [J], 王冰
3.东营凹陷潜山成藏条件及成藏规律分析 [J], 范存堂;冯有良;付瑾平
4.二连盆地阿尔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及油藏类型 [J], 肖阳;唐谨;孙朝辉;刘喜恒;李林波;吴国琼;王桂苓
5.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潜山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 [J], 赵新国;苏玉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连盆地章古特地区浅层油藏地质特征二连盆地章古特地区是一个富含油气资源的地区。
该地区的浅层油藏地质特征与其他地区有很大差别,具有独特性。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二连盆地章古特地区浅层油藏的地质特征。
一、地质背景二连盆地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陆相盆地之一,其面积约为22万km²。
章古特地区位于盆地的南部,北纬42°~43°,东经115°~116°,总面积约为2000km²。
该地区处于盆地的裂谷区,发育了一系列断裂,赋存有丰富的浅层沙岩和泥岩。
该地区受沉积作用较强,沉积物厚度较大,是一处非常适合油气富集的地区。
二、岩性和储层特征章古特地区地质构造成熟度较高,地质时代跨度较大。
岩系主要是二叠系致密砂岩和泥岩,以及三叠系下统的砂岩、泥岩、灰岩等。
其中三叠系下统的陆相砂岩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油气层。
1. 致密砂岩:该地区致密砂岩多数为红色或深红色,呈多层交互分布,砂颗粒以中细粒度为主,粒度排序较好,分散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和渗透性。
致密砂岩的孔隙度一般在0.1%~5%之间,渗透率极低,储层性能较差。
2. 陆相砂岩:陆相砂岩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油气层,分布较广。
通常呈灰绿色或黄灰色,石英颗粒为主,沥青质含量较高,孔隙度一般在10%左右,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储层性能。
3. 泥岩:该地区的泥岩颜色多样,有绿色、灰黑色、褐色等,其中绿色泥岩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是烃源岩。
泥岩属于相对较差的储层,一般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但对陆相砂岩形成漏斗形的收支域具有重大作用。
三、油藏特征1. 富集类型:章古特地区油气富集类型较为复杂,既有岩心、孔隙、微裂缝储层,又有漏斗形储层、岩溶储层等多种类型。
2. 富集时间:浅层油藏的富集时间较短,大约在第三纪晚期 ~ 第四纪早期,属于近地表高温条件下的富集。
3. 富集层位:陆相砂岩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油气层。
富集层位主要包括三叠系下统南四道口组、两岔子组等地层。
2007年4月地 质 科 学CH I N ESE JOURNAL OF GE OLOGY 42(2):319—334二连盆地砂岩体形成和分布的多元控制特征分析刘 震1 郝 琦1 赵贤正2 张以明2 杨德相2(1.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 062552)摘 要 二连盆地砂体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因素控制,主要包括构造带类型、同沉积断层、沉积体系域、坡折带类型和沉积相类型。
不同构造带类型发育不同沉积体系的砂体,同一构造带不同类型构造上发育的砂体类型也不同。
陡坡带与缓坡带边界断层的断层面产状和断层组合控制着物源注入方向。
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分别发育不同沉积体系的砂体。
二连盆地不同类型的坡折带上发育不同沉积相类型和不同形态的砂体;不同类型沉积相对砂体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据此,本文提出了“多元控砂”概念,并认为“多元控砂”可以概括二连盆地岩性圈闭形成和分布的复杂性。
关键词 “多元控砂” 控制因素 砂体类型 岩性圈闭 二连盆地中图分类号:P5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63-5020(2007)02-0319-16 刘 震,男,1963年2月生,教授,石油地质学专业。
2005-11-28收稿,2006-05-26改回。
①李 阳.2005.陆相断陷盆地储层沉积学研究新进展.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 引 言随着中国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隐蔽油气藏(费宝生,2002;王焕弟等,2004;郝芳等,2005)在油气勘探中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找寻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储集砂体必然成为隐蔽油气藏勘探研究的重要环节。
陆相断陷盆地所发育的砂体类型多且规模不等,砂体岩性物性变化快,故而研究砂体形成与分布的控制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盆地的构造运动、古气候变迁、古物源是砂体形成与分布的盆地外部控制因素(李丕龙,2003;贾承造等,2004)。
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藏形成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
杜金虎;易士威;雷怀玉;王权;高伟中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勘探》
【年(卷),期】2004(009)003
【摘要】二连盆地具有形成岩性、地层油藏的良好条件.通过对油气成藏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岩性、地层油藏主要沿地层不整合面、最大湖泛面和断面分布;岩性、地层油藏既可以分布在低位体系域,也可以分布在高位体系域;既可以分布在高势区,也可以分布在低势区;在有利的沉积与储集相带内,可以形成富集油藏.因此在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程度很低的二连盆地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总页数】5页(P1-5)
【作者】杜金虎;易士威;雷怀玉;王权;高伟中
【作者单位】华北油田分公司;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华北油田勘探部,河北省任丘市,062552;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2
【相关文献】
1.不同类型断陷湖盆岩性-地层油气藏油气富集规律——以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对比为例 [J], 赵文智;方杰
2.辽河滩海地区西部凹陷古近系岩性和地层圈闭形成条件与发育模式 [J], 周宗明;于炳松;张聪;王宏语;张迪
3.乌尔逊-贝尔凹陷岩性-地层油藏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J], 吴海波;李军辉;刘赫
4.陈家庄凸起北坡地层超覆油藏油气分布规律研究 [J], 王宗家
5.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岩性地层油藏构造控制因素 [J], 高晓辉;方杰;张静;赵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章编号:1001-6112(2007)01-0032-08二连盆地三种典型构造带岩性油藏形成模式分析刘 震1,付东阳1,肖 伟1,杜金虎2,易士威2,党虎强1(1.中国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2.中国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 062500)摘要:二连盆地各凹陷内部划分出3种典型构造带:陡坡带、缓坡带和洼槽带;不同的构造带岩性油藏成藏条件组合特征不同。
通过解剖近几年隐蔽油藏勘探获得重大突破的凹陷中的典型岩性油藏,总结出适合二连盆地各凹陷中3个构造带的岩性油藏成藏条件组合模式。
其模式分别为:陡坡带、缓坡带和洼槽带岩性油藏成藏条件组合模式。
成藏条件组合模式不同,自然导致各构造带岩性圈闭成藏模式也不同,据此提出3种岩性油藏成藏模式:1)陡坡带自生自储型岩性油藏成藏模式,2)缓坡带旁生侧储型岩性油藏成藏模式,3)洼槽带下生上储型岩性油藏成藏模式。
这3种成藏模式是目前二连盆地岩性油藏勘探突破的典型成藏模式。
关键词:陡坡带;缓坡带;洼槽带;成藏模式;岩性油藏;二连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2.3 文献标识码:ATHE ANALYSIS OF FORMATION MODE LSOF L ITH OLOGICAL RESERVOIRS ON THREE KIN DS OF TYPICAL STRUCTURAL ZONES IN THE ER L IAN BASINLiu Zhen 1,Fu Dongyang 1,Xiao Wei 1,Du Jinhu 2,Y i Shiwei 2,Dang Huqiang 1(1.Key L ab f or H y d rocarbon A ccum ulation Mechanism in the M inist ry of Education ,China Universit y of Pet roleum ,B ei j ing 102249,Chi na;2.H uabei Pet roleum Com pany ,Pt roChina ,Renqi u ,Hebei 062500,China )Abstract :The sags in Erlian Basin can be divided into t hree kinds of typical st ruct ural zones :steep slope ,gentle slope and dep ression zone.These struct ural zones have different combination models of ac 2cumulation conditions.And t he t hree models of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are :t he combina 2tion model of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on steep slope ,t he compounding model of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on gentle slope and t he combination model of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on depression zone.In addition ,different struct ural zones have different formation models of t he lit hological reservoirs.They can be summed up as follows :1)t he oil ’s generating and p reserving in same formation on steep slope ,2)t he oil ’s generating in a formation and preserving in sideward layer on gentle slope ,3)t he oil ’s generating in lower formation and p reserving in upper one on depression zo ne.The t hree typical models of oil accumu 2lation are t he breakt hrough of t he exploration of t he lit hological reservoirs in t he Erlian Basin at p resent.K ey w ords :steep slope ;gentle slope ;depression zone ;model of oil accumulation ;lit hological reser 2voirs ;t he Erlian Basin 近几年来二连盆地岩性油藏勘探连续获得重大突破,发现2个5000×104t 储量规模的大型岩性油田(巴音都兰凹陷宝力格油田和乌里雅斯太凹陷木日格油田)、1个千万吨级优质储量接替区带(吉尔嘎朗图凹陷宝绕凹槽内带),并在赛汉塔拉凹陷发现赛66大型岩性油藏[1]。
内蒙古自治区二连盆地及其周边地区油页岩资源浅析二连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系指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东起大兴安岭西坡的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西至集(宁)二(连)铁路线,北接中蒙边界,南抵阴山北麓,总体呈NEE~NE向的不规则长条带状,总长800Km,宽度200~400Km,平均宽度300Km。
一、油页岩赋存层位根据20世纪50~70年代地质勘查资料及该区域的1:20万区域调查报告和20世纪80~90年代华北石油物探、钻探资料,二连盆地油页岩及含油泥岩(暗色泥岩)初步确定赋存三个层位,即侏罗系上统~白垩系下统金刚山组(J3)、白垩系下统白彦花群中下组(K1b1+2)和老第三系(E2)。
1、侏罗系上统~白垩系下统金刚山组(J3)金刚山组系指发育于赤峰地区不整合中侏罗世土城子组及其更老地层上的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局部夹中酸性、酸性和碱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多层沉积岩,底部常有砾岩,含热河群动物化石,其上被九佛堂组平行不整合覆盖。
位于大兴安岭NNE向构造带和阴山EW向构造带复合部位,晚侏罗世断裂构造和火山活动频发,所形成的山间构造盆地呈NE~NNE向展布,长条形的断陷盆地多为地堑型构造,沉降幅度大,NW向及SE向的陆源区很容易向盆地中充填正常沉积碎屑岩,并伴有火山碎屑岩的沉积,在这样规模不大的条形盆地中,很难形成泥岩沼泽和覆水的湖相环境,因此大多数无煤层和油页岩的形成。
在较为宽广的盆地中,如多伦县牤牛泡子油页岩矿点和桥头油页岩矿化点,可能形成覆水沼泽~浅湖的环境,由于环境多变,故形成了层数多、单层厚度薄、含油率低的灰褐色油页岩。
例如,多伦县牤牛泡子油页岩矿点形成三层灰色和灰褐色油页岩,总厚度14.50m,含油率3.95-6.23%,矿层间夹含砾砂岩和粗砂岩;桥头油页岩矿化点形成13层,总厚度10m,含油率只达2-3%,单层油页岩形不成可工业开发的矿床。
2、白垩系下统白彦花群中下组(K1b1+2)位于阴山以北的大兴安岭西侧,早白垩世发生了规模巨大的断陷,在大兴安岭东侧则形成了松辽盆地群,西侧则形成了海拉尔盆地群和二连盆地群等。
从二连盆地看东北亚地区裂谷盆地群油气勘探
费宝生
【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年(卷),期】2002(021)003
【摘要】二连盆地通过20多年的勘探,建设了一个年产原油100×104t新的含油气区.同时,加深了对该区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二连盆地是由许多具有相似构造发育史的、分散的小型湖盆组成的盆地群.这些小型湖盆群具有独特的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成藏类型.根据二连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回过头来看东北亚地区裂谷盆地群如何进行油气勘探,提出了4个勘探方向:首先应选择坳陷背景上的、山前平原型的、沉积稳定型的、相对继承性发育的、大而深的单断断槽式凹陷进行油气勘探;单断断槽式、单断断阶式的凹陷以中央构造带作为油气勘探的突破口;单断断超式凹陷首选斜坡构造带上的鼻状构造;单断反转式凹陷要以勘探构造-岩性等复合型油气藏为重点.
【总页数】5页(P7-11)
【作者】费宝生
【作者单位】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1.1
【相关文献】
1.兴蒙褶皱带西段盆地群和二连盆地成藏条件比较与油气勘探方向分析 [J], 林卫东;周永章;陈启林;张虎权;郝银全
2.东北亚裂谷盆地群油气勘探潜力 [J], 费宝生;刘建礼
3.中国东部油气勘探新领域:内蒙裂谷盆地群 [J], 张文昭
4.裂谷盆地断层连锁对沉积及油气分布的控制--以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为例 [J], 欧阳文生;窦立荣;王奇;王皖生
5.二连盆地中生代裂谷型断陷油气勘探目标 [J], 谭洪;陈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连盆地“特殊岩性段”沉积储层特征与成藏朱敏;郭睿博;崔永谦;肖阳;朱文忠;谢桐;焦素丽;卢永合【摘要】二连盆地在早白垩世阿尔善组腾一下亚段之间发育一套由云岩类、泥岩类、云质粉砂岩类、沉凝灰岩类、酸性喷出岩类及沸石岩类等组成的特殊岩性组合.从已钻遇井取芯资料和已开发油气藏研究入手,结果表明:“特殊岩性段”储集空间主要为孔-缝复合型,油气藏为受“特殊岩性段”分布控制的自生自储、无明显油水边界油气藏,是二连盆地新的油气藏类型.【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4(000)021【总页数】4页(P132-135)【关键词】二连盆地;特殊岩性段;储集空间;成藏【作者】朱敏;郭睿博;崔永谦;肖阳;朱文忠;谢桐;焦素丽;卢永合【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55;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2;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公司第三钻井公司长庆项目部,天津 300280;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数据中心,河北任丘 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1二连盆地在油气勘探中,在阿南、额仁淖尔、巴音都兰等凹陷白垩系阿尔善组和腾一下亚段之间存在一套由云岩类、泥岩类、云质粉砂岩类、沉凝灰岩类、酸性喷出岩类及沸石岩类等组成的特殊岩性组合,人们习惯上称之为“特殊岩性段”。
在额仁淖尔、阿南、巴音都兰等凹陷多口井揭示这套岩性组合具有活跃的油气显示,有的获得低产或工业油气流,研究其沉积储层和油气藏特征是二连盆地老区勘探获得新突破的重要方向之一。
1 沉积分布特征二连盆地作为白垩系断陷盆地,其经历三次成湖期:阿尔善组沉积早期、腾格尔组沉积早期和腾格尔组沉积后期[1],在阿尔善组沉积末期周围古地形在填平补齐的情况下,出现短暂的并有一定规模的沉积间断,主要表现为在盆地内凸起及围斜部位与上覆腾一段地层呈不整合接触,而盆地中心部位仍为整合关系,此时水域变小,盐度增加,在盆地中部沉积一套由云岩、泥岩、云质粉砂岩等组成的岩性组合。
二连盆地温压系统特征肖伟;刘震;杜金虎;易士威【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4(025)006【摘要】二连盆地腾格尔组地温梯度较高,而在浅层和深层地温梯度相对偏低.平面上凹陷中心或生油洼槽区古地温梯度较低,而隆起区或斜坡区古地温梯度较高,并且古地温高于今地温,在不同凹陷地温异常发育特征各异,受地温场制约,生油门限深度从凹陷中心向边缘逐渐变浅.地层压力系数都小于1.0,具明显的异常低压系统.在不同的凹陷异常低压出现的深度略有不同,阿南凹陷最浅,乌里雅斯太凹陷最深.各凹陷纵向上发育单一型温压系统,平面上以常温常压区分布最广.流体动力特征都决定了本地区油气的运移方向和聚集部位,油藏主要分布在能量相对较低的断阶带和构造带.【总页数】4页(P610-613)【作者】肖伟;刘震;杜金虎;易士威【作者单位】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12【相关文献】1.温压致密化机理及其在温压粉末设计中的应用 [J], 曹顺华;曲选辉;黄伯云2.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温-压系统特征及对油气分布的影响 [J], 史朋;叶加仁;张晓宝;郭建明;陈红3.潜江凹陷蚌湖-周矶向斜带温压系统特征及油气分布 [J], 康建云;叶加仁;郭飞飞;唐文旭4.内蒙古二连盆地额仁淖尔凹陷断裂系统特征 [J], 周多;陈安霞;张彬;张尧5.温压工艺最新进展——流动温压技术 [J], 肖志瑜;柯美元;李元元;倪东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连盆地三种典型构造带岩性油藏形成模式分析_刘震二连盆地位于中国新疆地区,是一个以古特提斯构造演化为背景的典
型深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且多样化。
在二连盆地,存在着多种类型的构造带,其中包括拗陷正断裂带、逆冲断裂带和背斜构造带等。
这些构造带不
仅对油气的分布和聚集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同时也对油藏的形成模式产
生了不同的影响。
首先,拗陷正断裂带是二连盆地最为典型的构造带之一、拗陷正断裂
带由近东西向的拗陷构造和沿着断裂面延伸的正断裂构造组成,正断裂构
造控制着断块的上升和下降。
在沉积环境中,拗陷正断裂带通常具有较高
的沉积速率和沉积物源区紧邻带特点。
沉积物源区的高储量沉积物不仅为
油气提供了优质的储集空间,同时也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拗
陷正断裂带形成的油藏中,常见的油藏类型包括裂缝型油藏和似断层型油
藏等。
其次,逆冲断裂带也是二连盆地重要的构造带之一、逆冲断裂带由沿
斜向上推挤的逆冲断层构成,这种构造形态常伴随着剪切和扩张构造的产生。
逆冲断裂带往往对于油气的聚集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在逆冲断裂带形
成的油藏中,常见的油藏类型包括背斜型油藏和逆冲断裂型油藏等。
背斜
型油藏是在逆冲断层前缘的背斜反向构造中形成的,油藏两侧通常有断层
和正断裂构造控制。
逆冲断裂型油藏则是在逆冲断层顶板或底板侧形成的,常伴随着断层蚀变和滑脱带形成。
最后,背斜构造带也是二连盆地典型的构造带之一、背斜构造带主要
由背斜构造和伸展断裂构造组成,背斜构造通常形成在前陆盆地的弯曲带
或油气圈闭的陷闭带。
在背斜构造带中形成的油藏多为背斜型油藏,油气
主要聚集在背斜的褶皱背斜腹部。
综上所述,二连盆地的典型构造带包括拗陷正断裂带、逆冲断裂带和背斜构造带等。
不同类型的构造带对油藏形成模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研究这些构造带的特征和油藏形成模式,对于二连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