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成的演变

一、货币的起源自货币产生起,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货币的出现与商品交换紧密相连,是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自然而而然地产生的。根据史料的记载和考古的发掘,在世界各地,商品交换都经过两个阶段:先是物物直接交换,然后是通过媒介的交换。在古埃及的壁画中,可以看到物物交换的情景:有用理瓦缺罐换鱼的,有用捆葱换一把扇子的。物物交换存在局限性,它将买方和卖方局限于同一时间和空间,交换双方只有同时需要对方的商品,且在价值量上大致相等,交换才能实现。随着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如果先用自己的商品去交换一种大家普通愿意接受的物品,然后再拿这种物品去交换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商品,就会使商品交换变得容易得多。于是,通过媒介的商品交换成为交换的主要形式。在历史上,牲畜、兽皮、贝壳等都曾充当过商品交换的媒介。我国最早充当交换媒介的物品是贝壳,因此,贝壳也被看作是我国最早的货币。我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许多与货币或财富有关的汉字都带有“贝”字,如财、资、贵、货、贫等,从中可以看出贝壳在我国充当货币的历史。货币生产后,有许多学者从理论上对货币的起源进行解说。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从商品和商品交换入手,用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富有逻辑地论证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马克思认为,人类要生存,必要要劳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使人们的劳动有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分:一方面,私有制使私人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了私有属性,是他个人的私人劳动,由此劳动生产出来的物品归他个人所有;另外一方面,社会分工又使每个私人生产者只能生产一种或有限几种产品,而整个社会对产品的需求是由所有的私人生产者的劳动来满足的,因此,所有的的私人劳动者的劳动构成了整个社会总劳动,从而使劳动具有了社会劳动的属性。于是,产生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劳动的私有属性决定了其生产出来的产品归私人所有,但在社会分工条件出来的私人产品主要是提供给其他社会成员消费的,所以私人产品必须得到其他社会成员的认可,成为整个社会总产品的有机构成部分,也就是说,私人劳动要求得到社会承认它具有社会意义并转化为社会劳动。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途径是交换,即用自己生产的产品去交换其他人生产的产品。产品交换出去了,说是生产该产品所投入的劳动是社会所需要的,从而私人劳动成为了社会总劳动中的一部分,转化为了社会劳动;相反,如果产品没有交换出去,说明生产该产品所调入的劳动不是社会所需要的,私人劳动就没有成功地转化为社会劳动。交换解决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但在商品交换中,如何确定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马克思提出了价值概念。一切商品都有一个共同点:都耗费了人类的劳动—体力或脑力。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抽象的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各种商品的价值质上相同,因而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经过比较,价值相等的商品互相交换。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进而,如何将抽象的人类劳动—价值表现出来呢?马克思探讨了价值形式的演变,并在此基础上自然推导出了货币的产生。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是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得到表现的。比如,一袋米与一只羊进行交换,在这个交换中,一袋米的价值通过一只羊这种外在的、看得见的具体形式表现出来,可见,通过交换,价值取得了可以捉摸的外在表现形式,这就是价值形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交换的不断发展,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价值形成(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被另一种物品表现出来)、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可由许多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一般等价形式(用一般等价物表现所有商品的价值)和货币形式的发展历程。当某一种商品人发挥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时,货币就产生了,这些内容在《政治经济

学》教材中都有详细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除了从商品交换的历史演进中探索货币的起源外,一些学者还从降低交易成本的思路对货币的产生进行了论述。实际上,物物交换向媒介交换转化的过程也是交易成本降低的过程。经济学者经常会谈论物物交换的局限性,例如,粮食的所有者要用粮食交换羊,但羊的所有者在此时此地冻需要粮食,而是需要农具,农具的所有者又需要烟草,在这种情况下,粮食的所有者只有先与烟草的所有者进行交换(这还是在烟草的所有者需要粮食的前提下)之后再用换来的烟草与农具的所有者进行交换,再与羊的所有者进行交换,经过多次交换后,他对羊的需求才能得以实现。每一次交换都会发生一定的交换成本,如时间成本,交换次数越多,交换成本越高。物物交换转化为媒介交换后,由于货币这种交换媒介可以与任何商品相交换,大大简化了交易过程,方便了交换的实现,交换成本也随之下降。二、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产生后,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一)商品货币1.实物货币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所谓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例如在我国,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夏、商时期,贝币就已经出现了。贝产于南方的海里,对于建国于北方的夏朝、商朝而言,比较稀有,价值较高,而且贝自身又具有坚固耐用,携带方便的特点,是理想的货币材料。作为货币的贝,单位是朋,1朋10贝。用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商品充当货币的国家也很多。据史料记载,在古代欧洲的雅利安民族,在古波斯、印度、意大利等地,都有用牛羊作货币的记载。荷马史诗中,经常用牛标示物品的价值,如荻俄墨德斯的铠甲值9头牛,给第一名决斗士的奖品值12头牛,1个工艺娴熟的女奴值4头牛,等等。埃塞俄比亚曾用盐作货币,美洲曾经充当古老货币的有烟草、可可豆等。随着商品生产的商品交换的发展,实物形态的货币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增加的商品交换对于货币的需求。首先,实物货币不易于分割。现实中,不仅有大额商品交易,也有零星、小额商品交易,在小额商品交易中,只需要较少的货币发挥媒介作用,这就需要对货币进行分割,但牲畜等实物货币具有不易分割的特点,分割后的部分价值总和也会大大低于整体价值。其次,实物货币不易保管。牛羊等实物货币的保管成本非常高,烟草、可可豆等也有一定的保持期限。第三,有些实物货币的价值较小,大额的商品交易需要大量的货币发挥媒介作用,携带不便。于是,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金属货币替代了实物货币,货币形成进入了金属货币时代。2.金属货币用金、银、铜等金属充当货币有很多优点,如金属易于分割,可按不同的比例任意分割,媒介不同数额的商品交换,分割后还可以治炼还原;金属也易于保管,金、银、铜等都不易被腐蚀;金银的价值高,便于携带,较少的数量就能媒介大额的商品交易。金属货币最初是以条块形态流通的,每次交易都要鉴定金属条块的成色,称量重量,有时还要按交易额的大小把金属条块进行分割,非常不方便。为了便利交换,政府开始用金属铸造铸币,即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国家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等我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是铜铸币。在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类似于铲形农具的“布币”、仿照刀状铸造的“刀币”、延续贝币形状的“铜贝”等多种形状的铸币在不同地区流通着。到战国中期,圆形方孔的圆钱在泰国广泛流通,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这种形状的铜铸

金融学知识点

金融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演变形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 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流动性M0现钞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 我国的货币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0+M1+准货币(定期存款+国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货币制度主要类型:银本位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信用本位制(不兑现的货币信用制度) 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在双本位制中,当两种金属铸币的法定比价与其市场价格不一致时,市场价格高于法定比价的金属货币(即“良币”)在流通中的数量会逐渐减少,而市场价格低于法定比价的金属货币(即“劣币”)在流通中的数量会不断增加,这意味着法律评价过高的“劣币”将法律评价过低的“良币”“驱逐”出流通领域。 货币的起源:货币起源于商品,是商品交换的必然产物。 货币的本质:价值货币说、明目货币说、信用货币说 三种国际货币体系及其主要特征: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货币体系P26 第二章利息与利率 1、信用: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或让渡。 2、信用的主要类型: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 3、利率类别: a.市场平均利率与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当基准利率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b.市场利率(由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货币资金供大于求,市场利率下跌)与官定利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 c.名义利率(以货币为标准计算出来的利率,它是投资者根据借贷契约应该收到的利率或债务人应该支付的利率)与实际利率(是对名义利率按货币购买力的变动修正后的利率)1+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1+预期通货膨胀率) d.单利(是指不管期限长短,仅以本金为基数计息,本金所产生的利息不再加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 人类已有百余万年的历史,而货币的出现不过是几千年以前才开始的事情 货币的出现是和交换联系在一起的 物物交换 古埃及的壁画 中国古书的记载:神农氏的时候,“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通过媒介的交换 畜牧、贝--司马迁《史记》 古代货币起源说 西方货币起源说主要有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 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 便于交换说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 保存财富说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 亚里士多德:“一地的居民有所依赖于别处居民的货物,人们于是从别处输入本地所缺的货物,而抵偿这些收入,他们也得输出自己多余的产品,于是作为中间媒介的钱币就应运而生了。” 古代货币起源说 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说主要有两种观点:先王制币说与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 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 《管子·国蓄》:先王为了进行统治而选定某些难得的、贵重的物品为货币 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 司马迁《史记》:“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行焉。” 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劳动的私人性质决定了产品归私人所有,可是产品又不是或主要不是供生产者本人消费,而是供其他社会成员消费。所以私人的产品必须纳入社会总产品中进行分配。 私人劳动顺利转化为社会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实现 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只有在两种商品相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这样,商品交换中价值必然要求价值表现,必须有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称为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的发展 简单的价值形式:1头羊=2把斧头 扩大的价值形式:1头羊=2把斧头,或者一袋粮食,或者几捆烟叶等等

货币金融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货币流通 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经济活动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而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货币收支体系。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治理等内容以 国家法律形式或者国际协定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无限法偿 无限发偿是指法律规定的货币具有的无限制偿付力量,是货币制度根本内容的一 局部,具体而言是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力量的货币,不管每次支付的数额如何大,以及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双方均不得拒绝承受,取得无限制偿付力量的货币称为法币,本位币均为法币。 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由政府或银行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制造的,能行使货币全部或局部职能的信用凭证,是由银行信用关系产生的货币,只能由央行发行并 强制使用,不能与贵金属兑换,不是贵金属的代表,本身没有价值,是债务货币,且具有强制性。 5、简述货币的职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五个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根本职能。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中固定充当商品交换媒介 的职能;支付手段是指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展单方面转移时的职能;贮藏手段是指货币作为社会财宝的代表,退出流通领域而被人们贮藏起来时的职能;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6、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币材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 兑本位制三种,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金本位制。①金币本位制是指国家规定 以肯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币作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其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入输出,具有无限制偿付力量。②金块本位制是指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又称“富人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家 储藏黄金作为预备金,黄金不再实行自由兑换;③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是指一国的货币与黄金间接兑换的货币制度,其特点是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黄金不能自由流通、自由兑换,但银行券可以兑换成外汇。随着一战完毕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任何形式的金本位制都不复存在,取代它们的是不兑现银行券的货币制度。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马克思的货币定义:货币就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含义:★第一,货币首先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 ★第二,货币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 ★第三,货币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过程中,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2、货币职能定义及含义 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指用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最基本最重要。 流通手段——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发挥交换媒介职能时,其作用是实现商品的价值。 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而贮藏或保存起来。 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时,就执行着支付手段的职能。 世界货币——指货币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3.银本位制:银本位制是指用白银作为本位货币材料的一种金属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又可分为银两本位制和银币本位制。 银本位制的基本特征 ●第一,以白银为货币金属,以银铸币为本位货币,银币享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第二,国家统一规定银币的重量、成色、形状和货币单位; ●第三,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 ●第四,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银币; ●第五,白银和银币都可以自由输出和输入。 银本位制的主要缺陷 ●第一,白银的价值相对较小; ●第二,白银的价值不稳定。 4.金银复本位制:指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可分为三种类型: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 a、平行本位制 ★指金币和银币均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和相互兑换的一种复本位制。 b、双本位制 ★由国家依据市场金银比价为金币银币规定固定的兑换比率,金币银币按法定比率流通的货币制度。 c、跛行本位制 ★指,第一,金币和银币都是一国的本位货币;第二,金银都具有无限法偿资格;第三,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币不得自由铸造;第四,金币与银币之间的比价由政府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 5.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三种类型: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特征:★以一定量的黄金计量和表示一国货币单位价格标准。 ★货币可自由在国内外兑换为一定数量的黄金。 ★黄金可以自由买卖,自由输入与输出。 6.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当金银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不一致时,市场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就会被熔化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市场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 劣币则会充斥市场,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金融学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 货币币材纸币铸币 辅币主币银行券准货币 M0 M1 M2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存款货币电子货币货币层次交换媒介 价值储藏价值尺度狭义货币广义货币 货币存量货币增量货币制度货币单位 自由铸造限制铸造无限法偿有限法偿 金本位制货币供应量格雷欣法则牙买加体系 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国家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区域性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出现与货币形式的演进 一、货币的出现及货币起源学说 ◆货币的出现 ◆对货币起源的探讨 二、货币形式的演进 ◆币材的特征 价值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 ◆演变顺序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一、货币的职能 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 ◆交换媒介职能 交换媒介职能就是在商品交易中作为交换手段、计价标准和支付手段,从而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便利商品交换的职能。 交换媒介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交换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作为中介,通过一手交钱一手 交货媒介商品流通。 ◆特点:①现实的货币 货币需求: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取决于3个要素:价格(P) 、待出售的商品数量(Q) 、货币流通速度(V).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M=PQ/V;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PQ≡MV ②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在交换中转瞬即逝。 ◆作用: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扩大; 将交换过程分离为买卖两个环节,出现买卖脱 节、供求失衡的可能性。 ◆计价标准:用货币去计算并衡量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从而 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标价。 ◆特点:只是观念或想象中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作用:降低价值衡量、比较成本 ◆支付手段: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手段来结清债权债务关系。 ◆特点:没有商品(劳务)与之作相向运动,是在信用交易中补足交换过程的独立环节。 ◆作用:积极的:支付抵消,节约流通费用; 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 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利用。 消极的:使买卖环节进一步脱节,加大供求失衡 的可能性; 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

金融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1 货币 1.1.1货币的起源 一、货币起源于商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二、货币产生与交换价值形态的四个演变过程 (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态,扩大的价值形态,一般的价值形态,货币价值形态) 三、代表人物:马克思 1.1.2 货币的形态的演变 一、货币形态的演变 (一)货币的演变形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数字货币 (二)实物货币:世界上最早的货币 1.特征:其作为货币的价值=作为非货币的价值 货币基本特征:(是不是所有商品都可以成为货币?) (1)物质特征:易于标准化、易于分割、易于保存、易于携带 (2)社会特征:广泛地被接受、预期价值稳定 【提示】并非货币出现的最初阶段才有实物货币。 (三)金属货币: 铸币税:指由于国家对货币的供给的垄断地位而流入国家的所有收入(铸币时期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开始分离) (四)代用货币(纸币):代用货币是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代替金属货币流通且承诺可随时兑现成金属货币的纸质符号,包括政府发行的纸质符号和银行券。 代用货币产生的原因: 1.金属货币铸造和运输成本过高 2.人们日益重视货币代表的价值而非其自身价值 两种形式: 1.政府发行的纸质符号 2.银行券(由银行发行以信用和黄金做双重保证的银行票据) (五)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作为商品用途的价值≠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且不能兑换金属货币。 1.信用货币包括:纸币、辅币(通货)、银行存款和其他可作为支付手段的信用工具 (存款货币)。 2.不能兑现的银行券(也称支票货币、债务货币):各种存款货币指那些能够发挥货 币作用的银行存款。

3.特点: (1)基本特征: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其作为货币的价值 (2)完全割断与贵金属的联系,摆脱了资源对货币量的约束,政府可以弹性的提供货币。 (3)发行和流通以国家信誉和银行信誉为保证 (六)电子货币 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或者通过银行及第三方推出的快捷支付服务。 通过某些电子化方法将该数据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的货币形式。 类型:银行卡、储值卡、电子钱包、电子支票 (七)数字货币(虚拟货币):一种存在于计算机网络的基于数字加密的货币。 特点:在网络个节点传输,不受地域限制,具有去中心化特点(目前主要数字货币都不是主权货币或法币) (八)货币形态演变的缘由 1.降低交易费用 2.引用意识和信用制度的发展 货币是信用的载体 1.1.3 货币本质 (一)货币的本质 1.价值货币说(马克思)(价值)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他体现着一定的社会 生产关系 2.名目货币说(凯恩斯)(比例)货币数量的变化与社会财富的变化无关 3.信用货币说:(信用)货币本质上不是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依赖。货 币是人类合作秩序不断自发扩展的进程。 1.1.4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 1.价值尺度(表示商品价值):度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节约交易成 货币购买力: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所能够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1)购买力的变动趋势与综合物价指数的变动成反比 (2)货币购买力综合指数是综合物价指数的倒数 2.流通手段:商品→货币→商品;买卖相分离 意义: (1)减少交易费用,促进社会分工 (2)纸币的诞生(孕育了流通危机) 3.贮藏手段:货币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流动性:资产在其本身价值不受损失的前提下迅速转变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4.支付手段:货币作为独立价值形式单方面运动(如赊销赊购、赋税地租、工资利息等)。促进了信用的发展和金融的产生。 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流通中的货币充当支付手段的货币 5.货币流通速度: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交换次数

第一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引言 一、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问题 1古老的货币问题2信用和利息问题3金融机构体系4证券市场5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6外汇和汇率 二、货币的作用 •五大货币收支体系 •以个人或家庭为中心的货币收支 •以企业等经营单位为中心的货币收支 •以机关、团体为中心的货币收支 •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的货币收支 •对外的货币收支 •★货币流通(名词解释):不断离开出发点连续不断、永不静止的运动过程称为货币流通。 学习货币银行学的内容和意义 我们这门课叫《货币银行学》,也可以叫《金融学》,研究的就是金融问题,不管你是什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和金融有接触,因为现代经济本来就是商品和货币的结合。当然学习具体知识并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要学习一种思路,一种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得来是靠理解具体知识的基础上体会出来的。 这门课的内容从大的的方面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货币问题,一部分为融资问题,这都是围绕金融这一概念展开的。金融,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资金的融通,或货币资金的流动。第二章先介绍货币的起源,从第三章到第八章介绍有关融资的一系列问题,第九章开始又在宏观层面上介绍货币问题,这是又很强政策含义的一部分,宏观货币政策的失误有可能使很大部分的劳动成果化为乌有,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这也是这门课的难点所在。 ★(判断)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教学目的:明确货币的概念及围绕货币的一些概念性问题。 教学内容:货币的起源和形态,货币的定义,货币职能,货币制度。 教学重点: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货币的定义;货币的四大职能;货币制度的内容。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 货币起源的不同说法:有人认为货币是发明或协议的产物,是人人同意的结果,人类祖先为了交易的方便协议使用货币。 有人说是圣贤规定的,如中国的传说中,伏羲收集天下的铜铸成货币,黄帝把金铸成货币等。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自发产生的,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货币产生的基础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为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自从有了商品交换就有了货币的萌芽,货币产生的基础也就是商品产生的前提。 •★商品是为交换生产的劳动产品,在什么条件下劳动产品才能为交换而生产呢?有两个前提条件:•⑴社会分工。该条件下人们的劳动产品都不一样,所以需要交换。 •⑵私有制。该条件下劳动产品归劳动者个人所有,才可能用于交换。这也是货币产生的两个基础。 二、★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1、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一头牛=两把石斧 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 一种商品(牛)的价值偶然通过另外一种商品(石斧)表现出来 2、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头牛=两把石斧\一袋小麦\两捆羊毛\其他一定量的商品 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它所能交换的其他许多商品上。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 什么是货币 货币是社会经济交流中用于交换价值物品的一种通用媒介。从历史上看,人类 最早的货币是物物交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使用特定物品作为通用媒介进行交换更为方便。货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一般等价物:货币可以和其他商品、服务进行等价交换,具有普遍接 受性; 2.可分割性:货币可以被划分为较小的单位,方便交易; 3.储藏价值:货币可以用于储蓄和贮藏,具有保值功能; 4.流通性:货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无需特殊手续。 2. 货币的种类 世界上有很多种货币,按照国家划分可以分为不同国家的货币,按照货币形式 可以分为纸币、硬币和电子货币等。 2.1 纸币和硬币 纸币和硬币是最常见的货币形式。纸币是政府发行的、印有特定面额的纸制媒介,硬币则是带有特定面额的金属圆片或方片。纸币和硬币都具有流通性和等价性等基本特征。 2.2 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货币形式,它具有高效、安全、方便等特点。电子货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电子货币,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人民币;另一种是由商业机构发行的电子货币,例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 3. 货币的功能 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有三种基本功能。 3.1 价值尺度功能 货币作为社会经济交流中的通用媒介,具有价值尺度功能。货币可以衡量其他 商品和服务的价值,这使得经济交流更加便利,同时也方便了资源的分配。

3.2 流通媒介功能 货币作为流通媒介,便于商品和服务之间的交换。如果没有货币流通媒介,商 品和服务之间的交换必须采用物物交换,这会增加交换的复杂性和成本。 3.3 贮藏手段功能 货币可以作为一种贮藏手段,用来储存和传递价值。货币可以作为储蓄和投资 的手段,通过在时间上的转移,实现价值的转移和保存。 4.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指的是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政策和货币体系。货币制度涉及货币的发行 方式、流通范围、汇率安排等方面。货币制度的目的是维护货币稳定性、促进贸易和投资、保持经济增长等。 4.1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国家或地区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因素,以达到宏观经济目标的 一种政策。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货币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等。 4.2 货币体系 货币体系是指一国货币发行和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职责和权力等。常见的货 币体系包括中央银行体系和多银行体系。 4.3 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是指国际货币汇率的制定方式。常见的汇率制度包括固定汇率制和浮 动汇率制,其中固定汇率制指的是国家通过政策手段控制其货币兑其他货币的汇率,而浮动汇率制则是由市场供求决定汇率。 5. 总结 货币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价值尺度、流通媒介和贮藏手段 等基本功能,货币制度则是货币政策、货币体系和汇率制度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体现。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货币和货币制度的合理管理和调节将对经济发展和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金融学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的发展阶段 商品货币阶段纯实物形态、金属货币形态 信用货币阶段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二、总结 1.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中为了克服内部矛盾而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普遍等价物。 2.货币的发展经历了商品货币和信用货币的阶段。主要有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等形式。 3.信用货币主要包括商业票据、银行票据和存款货币,主要以银行票据、汇票和支票的形式存在。 第二节货币的本质和范围 一、货币的本质 货币商品论有实际 价值 认为货币是一种具有内在价值的实际商品 货币名目论没有实际价值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人赋予其执行某种经济职能的名目符号 (1)货币的本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为具有一般等价性的特殊商品。 (二)本质特征: 1、货币成为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表现材料

2、是它具有与其他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 二、货币的范围——以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作为标准,一般包括现金、存款货币和一般的信用工具 西方学者在长期研究中,一直主张把“流动性”原则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现金和活期存款是直接的购买和支付手段,可以随时形成现实的购买力,具有最强的货币性或流动性。 第三节货币的职能 一、计价单位——表现和衡量商品或劳务价值量大小 实现方式:通过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 作为计价单位的货币特点: ①拥有或代表价值 ②有货币单位 ③观念上的货币【价标】 二、交易媒介——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①现实的货币(需要拿出去) ②货币符号 ③稳定的购买力 ④普遍接受 三、支付手段——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 商品性支付:延期支付、预付货款等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本质及形态 一、货币的定义 货币有种种定义,西方经济学者通常将货币定义为:在商品和劳务的支付活动中或者在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这是从货币的职能出发给货币下的定义。 第一节货币的本质及形态 而马克思对货币的定义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反映了一定的生产关系。 第一节货币的本质及形态 ?马克思认为,货币首先是商品,同普通商品一样,也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这是理解货币本质的起点。 ?但是,货币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在于: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成为价值的直接体现。 第一节货币的本质及形态 ?对货币要有更本质的认识,还需进一步从人与人的关系这个角度来研究货币。因为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商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和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的社会联系。即生产关系。 二、货币的形式 自货币产生以来,随着商品价值表现形式的变化,它的形态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古到今,货币形态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存款货币及电子货币。 二、货币的形式 1、实物货币 指在商品流通中,以自然界存在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物品充当一般等价物,扮演货币角色。实物货币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一种货币形态。

人类在开始用货币进行间接交换时所选用的货币,如谷物、布、牛皮、农具、贝壳等都是具有实物形态的货币。但实物货币并不是理想的币材,这些实物货币体积笨重、不能分割,质量单一,容易磨损,不适合充当理想的交易媒介和价值尺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实物货币逐渐被金属货币所取代。 二、货币的形式 2、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作为货币材料,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 币。开始充当金属货币币材的是铜、铁等贱金属,后来由于金银的自然属性更适合充当币材,它们逐渐排斥其他贱金属而独占货币商品的地位。我国很长时间内以银作为币材,至今沿用,仍有“银行”“印钱”的称谓。 二、货币的形式 ?优点:容易鉴定、价值较高、易于分割、便于携带、易于保存等特点。因此,世界各地都先后走上了用金属充当货币的道路。因此,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缺点:称量和鉴别成色十分麻烦,金属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商品流通对币材的需要,流通费用较高等。于是金属货币就逐渐被其它货币形式所取代。 二、货币的形式 3、代用货币:(兑现纸币) ?是指代替金属货币在市场上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的货币。它作为可流通的金属货币的收据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其本身的价值就是所代替的货币的价值。 二、货币的形式 ?优点:1)持有这种货币可随时向发行银行或政府兑现成铸币或金银条块,其效力与金属货币完全相同,能够与金属货币自由兑换,有十足的金银准备。 2)携带方便、避免磨损、节省金银。 二、货币的形式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与货币制度 1.名词解释 货币的定义 价值尺度 一般等价物 本位币 金本位币 金块本位制 金汇对本位制 信用货币 纸币本位制 纸币流通规律 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狭义货币m1 广义货币m2 2.填充题 货币的五种职能中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当一种商品从众多当商品中分离出来,经常地,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这就是货币的价值形式。 本位货币之所以为人们所接受在于政府规定了它具有无限法偿。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金币本位制是金本位制度中最完善的一种形式,政府赋予量它四大自由,即“自由铸造,自由融化,自由储藏,自由输出入国境”。 金银货币按各自所含的实际价值流通,市场上商品的双重价格由金银之间的比价自发调整,是复本位制中的平行本位制。 在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的比价是由铸币评价决定的价值基础。 金本位制的两大优点在于可以自动的调节货币供应量;对外汇率稳定。 伴随信用制度的发达,银行各类以结算的支票,汇票成为流通中主要的信用货币。 由于货币具有储藏手段职能,因而广义的货币m2包括m1加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某公司以延期付款的方式销售给某商场一批商品,则该商场到期偿还欠款时,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如果我国的货币供给量m2的增长处于正常的状态,但作为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大雨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增长率,我们应直接考察m1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派生出支付手段,储藏手段,世界货币三个职能。 金块本位制时金本位制三种形式中仅次于金币本位制的形式。 一国家金本位制要发挥自动调节货币量对外汇率稳定的作用,需要保持一定的黄金数量来兑现的需求 如果公众用储蓄存款来购买资本市场的股票进行投资,货币供给量构成中m1增加,m2不变 现代货币衡量中,流动性最强的货币构成时m1,流动性最差的货币构成是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与货币制度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一、货币的起源 1、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2、货币的产生经历了以下四个形式发展 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所谓价值形式,是指用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示另一种商品的价值,就是价值表现形式,简称价值形式. 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2把石斧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 2把石斧 50斤米 20尺布 黄金 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绵羊的价值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但商品价值未能获得共同的、统一的表现形式. 三一般价值形式 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一般等价物.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指从大量的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表现其他各种商品价值的材料.这种一般等价物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在欧洲,最早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绵羊.一般价值形式表现为: 2把石斧= 50斤米= 1只绵羊

20尺布= 0.5克黄金= 虽然从等式来看,一般价值形式与扩大的价值形式相比,只是等式两边的移位,其实这是一个质的变化.它使物物直接交换变成了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一般等价物实际上是货币的雏形,它离货币只有一步之遥了. 四货币形式 一般等价物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例如,在欧洲,最早的一般等价物是绵羊,在我国,最早的一般等价物是贝壳.许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点:难以分割、价值不统一、不便于携带、难以保存等.人们要选择一种价值含量高、价值统一、便于分割、便于携带、便于保存的商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人们终于找到了这种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贵金属.贵金属有四个自然属性:一是具有同一性,贵金属质地均匀,重量相等;二是具有可分性:贵金属可以根据需要加以分割二不丧失价值;三是具有便利性,贵金属体积小,价值高,便于携带;四是具有永恒性,贵金属不变质,适宜保存,作为财富储藏. 当人们选择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时,一般等价物就相对稳定了,货币也就产生了. 二、货币的形态的发展 货币作为一种人们能够普遍接受的支付工具,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总体趋势上看,货币形态的演进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从金属货币到信用货币的阶段. 一、实物货币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种用于交换的经济物品,是一种广泛被接受、通用的价值媒介。货币的产生与货币制度的建立则是为了解决商品交换中的困难和不便,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 货币的功能主要有三个:价值尺度、储藏手段和流通工具。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可以衡量不同商品之间的价值对比;作为储藏手段,可以将购买力保值存储起来;作为流通工具,可以方便地进行商品交换。货币的这三个功能共同构成了货币交易的基础。 货币制度是指国家或社会对货币的发行、使用、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和制度,包括货币的发行机构、货币的种类、货币的兑换比例等。货币制度是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货币制度中,货币的发行机构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般来说,货币的发行权由国家机构独享,以确保货币的合法性和稳定性。发行货币的机构负责制定货币政策,决定货币的供应量、价值稳定等。货币政策的正确实施可以促进经济稳定,调节经济波动。 另外,货币的种类也是货币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种类各不相同,包括纸币、硬币、电子货币等。货币种类的选择和管理需要根据当地经济状况和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规划。

货币制度还包括货币的兑换比例及相关规定。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货币兑换时,需要确定相应的兑换比例,以方便贸易和跨境结算。同时,还需要制定货币流通的相关规定,包括货币的合法使用范围、货币的使用限制等。 在现代社会,货币制度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货币制度可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提供支持。然而,货币制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通货膨胀、货币贬值、金融危机等。因此,需要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和制度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货币制度的正常运行。 总之,货币是人类社会经济交换的基础,货币制度是保障货币正常运行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和货币制度的发展始终贯穿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对于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国定说(亚里士多德、管子) 商品交易说(亚当·斯密、司马迁)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 简单价值形态扩大价值形态一般价值形态货币形态 实物货币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 ”。 电子货币 Electronic Money Transfer System)是指在当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过程中的电子化和信息化的支付工具。 优点 缺陷 价值尺度:

价格标准(Price Standard):货币计量单位,包含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如:1两黄金,1两又分为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贮藏手段职能具有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因为金属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 作为国际间一般的支付手段,作为国际间 只有为数不多国家的货币能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 · 斯密)16、17世纪重商主义时期。 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论: 体现着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他们之间的社会联系。 货币制度的形成: 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流通特征:

资本主义货币制度的建立: 货币材料: 货币单位: 在货币金属条件下,需要确定货币单位名称和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量。 辅币:是“辅助货币”的简称,主要用于零星支付和“找零”。 辅币的基本特点:币实行限制铸造;辅币是有限法偿货币。 发行保证制度: 也称发行准备制度,通常以货币金属作为发行信用货币的保证。 1973年以后,各国都取消了货币发行保证制度。 银本位制:银 本位制是以白银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它是历史上出现最早、实施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制度,从16世纪开始在资本主义国家盛行起来。 特征:银币自由 •平行本位制 •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

货币银行学01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银行学01货币与货币制度 1. 货币的定义 货币是一种被广泛接受和用作交换媒介的商品 或代币。它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 于交换商品和服务,并作为价值储备和支付手段。货币的存在和使用方便了人们的经济活动,并促 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 货币的职能 货币具有三个基本职能: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价值储藏手段。 2.1 交换媒介 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可以方便人们进行交易和购买商品和服务。它简化了交换过程,消除了需求和供给直接交换的障碍。通过货币,人们可以灵活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提高了交易的效率。

2.2 价值尺度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可以衡量不同商品和服务的 价值。通过货币的比较,人们可以判断不同商品 的价值,并进行合理的交换。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使得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可以相对比较,为经济决 策提供了基础。 2.3 价值储藏手段 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可以用来存储和保值。 人们可以将货币用作储蓄,将当前的购买力储存 在货币中,以备未来的消费。相比其他商品和资

产,货币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广泛的接受性,使得它成为一种理想的价值储藏手段。 3. 货币的特性 货币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性: 3.1 通用性 货币必须被广泛接受和使用,以保证其在经济活动中的有效性。货币的通用性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间使用货币进行交易。

3.2 可分性 货币必须可以被分割成较小的单位,以适应不同价值的交易。可分性使得货币可以灵活地用于各种不同规模和价值的交易。 3.3 有限性 货币的发行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以确保货币的稳定和可靠性。货币供应的控制可以防止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维护经济的稳定。

货币历史与货币制度

货币历史与货币制度 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现 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货币的历史和 货币制度的演变却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本文将对货币历史与货 币制度进行探讨,以期了解其发展轨迹和影响。 一、原始货币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没有现代货币体系,人们采用原始的 交换方式进行贸易。这种交换形式通常是以物物交换为基础的,即一 种商品或劳务换取另一种商品或劳务。例如,石器时代的人们可能会 以食物、皮毛、工具等物品进行交换。 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些商品因其稀缺性、易保存性、易携带性等特 点成为广泛接受的交换媒介,被认为是原始货币。这些原始货币物品 可以是贝壳、动物牙齿、螺帽等。原始货币物品的使用使交换更加便捷,并具备了存储财富的功能。 二、金属货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金属具备更好的交换特性。金属的 耐腐蚀、可分割、可量化和可保存等特点使其成为更好的货币形式。 最早被广泛使用的金属货币是铜和银。由于金属货币的普及,交换的 便利性和效率显著提高。 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需要更高价值的货币进行交换。金属货币中,黄金因其稀缺性和固有的价值成为了最重要的货币。黄金不仅可以进

行商品交换,还可以存储财富和计量价值。直到近代,黄金一直被广泛使用,不仅成为各国的储备货币,还被用作国际贸易的结算工具。 三、纸币与现代货币制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金属货币在交换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运输金属货币的成本高昂,存储和保护金属货币也面临着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采用纸币作为替代金属货币进行交换。 纸币最早的形式是由银行或政府发行的兑付凭证。持有人可以凭借这些凭证在发行机构兑换等额的金属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币的发行逐渐脱离了金属的后盾,而转变为政府的信用背书。这就是现代货币制度建立的基础。 现代货币制度包括中央银行的设立和货币的发行与管理。中央银行作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和金融政策的制定者,负责发行货币、维护货币的稳定和管理金融体系。通过控制货币的供应和利率的调整,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四、数字货币的兴起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货币成为了近年来的热点话题。数字货币是一种基于密码学技术的电子货币,不依赖于实物,通过电子存取和转移。比特币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数字货币,其去中心化的特点使其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交易媒介。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与货币制度 • 货币 • 货币制度 • 国际货币制度 一、货币:起源、形态、职能、本质 〔一〕货币的起源 1.古代货币起源学说 – 亚里士多德“中介货物”观 – 中国古代《管子》“先王定币”和司马迁“交换过程”起源观2.马克思货币起源学说 – 历史线索 – 逻辑线索 〔二〕货币形态 1.货币形态的观察角度 • 货币材料:贝、金银铜铁〔称量货币〕、纸币 •

存在形式:有形货币与无形货币 • 价值准备:商品货币与信用货币 2.货币形态的演变〔历史唯物主义角度〕 • 一般等价物转化为货币形态:实物货币占主导 • 公元前1500年左右,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 • 20世纪30年代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转化 货币形态的演变 3.与货币形态有关的概念 • 币材: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不具有完全排他性,商品交换对币材四个根本要求 • 铸币: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有一定形状的金属货币,经历从足值到缺乏值的过程 • 银行券:由银行发行的信用工具,经历了由兑现到不兑现,分散发行到集中发行的过程 • 纸币:流通中的纸质货币符号,通常由政府发行 • 存款通货:可以签发支票进行转账结算和提取现金的活期存款

• 电子货币:存在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和进行支付结算的存款货币 4.纸币与银行券的区别 – 产生的职能根底不同:纸币——流通手段职能; 银行券——支付手段 – 发行方式不同:纸币是国家依靠政治权力发行的,银行券是由银行通过信用渠道发行的 – 兑现程度不同:纸币不能兑现,而银行券可以随时兑换成金属货币 5.货币形态的开展 – 依托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开展 – 出现无纸化趋势,银行卡 – 交易过程观念化 〔三〕货币的职能 1. 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价值尺度 – 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职能 –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及答案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货币的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正确答案:D.支付手段。 2、在现代经济中,货币通常被定义为一种金融资产,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货币? A.现金 B.存款 C.股票 D.债券

正确答案:C.股票。 3、以下哪个国家拥有最多的黄金储备? A.美国 B.中国 C.德国 D.俄罗斯 正确答案:A.美国。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哪些物品可以作为货币? A.黄金 B.美元 C.人民币 D.欧元 E.以上都可以

正确答案:E.以上都可以。在现代经济中,黄金、美元、人民币和欧元都可以作为货币。然而,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货币制度,因此某些国家可能不将某些物品作为货币。 2、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货币供应? A.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B.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 C.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压力 D.以上都会影响货币供应。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和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都会影响货币供应,而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压力也会对货币供应产生影响。因此,所有选项都正确。 正确答案:D.以上都会影响货币供应。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和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都会影响货币供应,而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压力也会对货币供应产生影响。因此,所有选项都正确。 货币与货币制度 引言 货币和货币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

组成部分。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工具,在商品生产和分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货币制度则是国家或地区为了规范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等环节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政策。本文旨在探讨货币与货币制度的相关问题,分析其基本概念、历史演变、现状和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货币的定义和职能 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工具,充当着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媒介,同时也是价值储藏和计价单位。货币的职能包括: 1、交换媒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可以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进 行不同形式的交换。 2、价值储藏:货币可以作为财富的象征,积累起来用于未来的消费 或投资。 3、计价单位:货币可以作为衡量商品和劳务价值的标准,为其定价 提供参考。 货币制度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规范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等环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名词货币制度是指一国由法律所确定的关于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无限法偿法定偿付能力无限;即在有限范围内;不管使用时间;数量和地点;货币都按照规定的面额流通;任何人不得拒绝 知识点 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1.价值形式的演变:简单扩大一般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等贵金属上货币价值形式 2.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融货币信用货币 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1.货币的本质 本质定义: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客观存在 职能定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 2.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货币体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功能;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特点:十足的货币;观念上的货币;独占性和排他性;通过价格标

准来完成 流通手段: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促进商品交换的功能;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特点:现实的货币;不足值货币因此可以用价值符号代替;具有一定的货币危机性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被当做价值的独立形态或社会的财富的一般形式保存起来的功能..特点:现实的货币;十足的货币.. 特殊的作用: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贮藏手段可以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并以此调节屋价;原因在于:金属货币有充足的实际价值当流通中货币量过多而导致屋价上升时人们出于对货币的信心收藏货币等待物价回落;而金属货币“窖藏”的贮藏方式可以使流通中货币实实在在的减少从而使物价回落.. 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反方面转移时的功能两种类型与货币交换直接相连的:赊销赊购;预付货款 与商品交换财政收支工资费用收支捐赠赔款特点:现实的货币;不足值的货币;货币危急性最大 三.货币制度 1.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币材的确定:确定本位币的铸造材料 货币单位的确定:货币单位名称和货币单位价值量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 •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 一、货币:起源、形态、职能、本质 (一)货币的起源 1.古代货币起源学说 –亚里士多德“中介货物”观 –中国古代《管子》“先王定币”和司马迁“交换过程”起源观 2.马克思货币起源学说 –历史线索 –逻辑线索 (二)货币形态 1.货币形态的观察角度 •货币材料:贝、金银铜铁(称量货币)、纸币 •存在形式:有形货币与无形货币 •价值准备:商品货币与信用货币 2.货币形态的演变(历史唯物主义角度) •一般等价物转化为货币形态:实物货币占主导 •公元前1500年左右,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

•20世纪30年代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转化 货币形态的演变 3.与货币形态有关的概念 •币材: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不具有完全排他性,商品交换对币材四个基本要求 •铸币: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有一定形状的金属货币,经历从足值到不足值的过程 •银行券:由银行发行的信用工具,经历了由兑现到不兑现,分散发行到集中发行的过程 •纸币:流通中的纸质货币符号,通常由政府发行 •存款通货:可以签发支票进行转账结算和提取现金的活期存款•电子货币:存在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和进行支付结算的存款货币 4.纸币与银行券的区别 –产生的职能基础不同:纸币——流通手段职能;银行券——支付手段 –发行方式不同:纸币是国家依靠政治权力发行的,银行券是由银行通过信用渠道发行的 –兑现程度不同:纸币不能兑现,而银行券可以随时兑换成金属货币

5.货币形态的发展 –依托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 –出现无纸化趋势,银行卡 –交易过程观念化 (三)货币的职能 1. 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价值尺度 –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职能 –货币单位 –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可以是观念或想象的货币。 2. 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 –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给出价格和媒介交易构成货币的核心 3. 支付手段 –结束流通过程的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4. 积累和贮藏价值 –货币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