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代刑事诉讼制度考

宋代刑事诉讼制度考

宋代刑事诉讼制度考

首先,宋代刑事诉讼制度明确了犯罪的法定原则。即犯罪必须以法律

为依据,不允许任意定罪。宋代的刑法有详细的规定,对于各种犯罪行为

和其所应受的刑罚都有明确规定。司法机关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判断

和裁决,不能随意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指控和惩罚。

其次,宋代刑事诉讼制度重视证据的审查。宋代的刑事案件在审理过

程中,司法机关会对相关的证据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评判。只有确凿的证据

才能够成为判案的依据。其中,《刑统》规定,只有两个以上可靠的证人

证明和物证的佐证才能够认定犯罪事实,确保了公正和准确。

第三,宋代刑事诉讼制度注重对被告人的权益保障。被告人享有辩护

等权益,法院也会尽量听取被告人的陈述和抗辩。在法庭上,被告有权自辩、请辩护人,法官必须按照程序对被告的抗辩进行审理。同时,司法机

关在审理过程中还要充分调查了解被告人的基本情况,确保对被告人的合

法权益予以保护。

总体而言,宋代刑事诉讼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相对完善的制度,

它明确了犯罪的法定原则、重视证据的审查、注重对被告人的权益保障,

同时也注重公正和人权保障,使得刑事诉讼能够更加公正、合理和人性化

地进行。虽然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但整体上为当时的司法制度奠定了基础,对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宋代司法制度

宋代司法制度 宋代司法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鲜明特点和丰富内涵的一种司法制度。宋代法制的关键特点是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法官权力的相对独立。下面我们将就宋代司法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宋代法律制度方面,宋代法律体系庞大而完善。北宋时期,通过修正和整顿,各种法律成文化,成为不少是与民休戚相关的法律都有了相应的法律规定。《大宋律例》是北宋时期颁布的刑法典,共有五千六百多条,分为刑律、刑杂、刑艺、刑赏、刑负、刑由等六卷。《大宋律例》保障了平民的合法权益,加强了法治的观念,提高了刑罚的规范度,对当时社会更好的承受了统治等方面意义重大。 第二,宋代司法制度的独立性强。宋代法官权力相对独立,不受朝廷的干扰。宋代设立有地方法院,由官吏担任,对本地区的司法活动负责。地方法院的判案权独立,可独立决策,不受朝廷官员的干预。这种独立的司法制度,增加了司法的公正性,维护了当时社会的安定。 第三,宋代司法制度还包括了审案的程序和对被告的保障措施。宋代刑事审判有明确的程序,包括理案、验证、控状、审状、判状等。其中,控状和判状两个环节入的就是控辩,要求公正无私的审判,既加强了证明的原则,也增加了判状的法律效力。此外,对于被告的保障措施方面,宋代司法制度实行了谤诬罪和非法诉讼的惩罚措施,明确了不准随意贬低他人,造谣或者提出无理诉求。这些措施保障了公民的权益,减少了社会纠纷。

第四,宋代司法制度还倡导了谦抑原则。宋代法官在审案过程中要讲究温文谦抑原则,不能过分激动,不能使用刑罚来任意对待被告。同时,宋代法官要加强与官府访问的联络,通过有效的反馈信息,让上级官员了解到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增加了司法的透明度。 综上所述,宋代司法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一次重要进步。宋代司法制度的完善和独立性,为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宋代司法制度的特点也对现代司法制度的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从《宋史刑法志》看宋代的司法制度

从《宋史刑法志》看宋代的司法制度 《宋史刑法志》是《宋史》中的一部分,详细记载了宋代的司法制度。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宋代的司法制度包括刑罚、司法程序、法官和监察等 多个方面。下面,我将从这些方面分析宋代的司法制度。 首先是刑罚。宋代的刑罚分为五种类别:钦便、死刑、杖刑、禁闭和 缙绅反贼,其中死刑又分为多种形式,如凌迟、斩首、碎尸等。钦便是一 种私刑,由地方官员和地方豪强进行,严重侵犯人权。而杖刑则是一种主 要针对寻衅滋事、盗窃和负担未当等轻微犯罪的体罚,是宋代刑罚中较为 常见的一种形式。 其次是司法程序。宋代的司法程序主要分为两个环节:侦查和审判。 侦查包括报案、侦察、审讯等,以搜集案情和证据;而审判则由审判官根 据案情和证据进行判决。宋代的司法程序注重事实和证据的核实,依法进 行审理。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审判制度,如巡按御史审案制度,地方巡 按御史会同当地官员一起审查案件,以确保司法公正。 第三是法官。宋代的法官由两部门担任,刑官和刑部侍郎。前者主要 负责一般案件的审判,后者则负责重大案件的审判。宋代的法官要求具有 一定的学识和经验,以确保审判的准确性。此外,宋代还设立了专门的监 察官来监督和检查法官的行为,以防止法官滥用职权。 最后是监察制度。宋代的监察制度主要包括御史监察和观察使监察两 种形式。御史监察是中央监察机构,负责监督和检查地方官员的行为;而 观察使监察则是地方监察机构,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和民众的行为。这些监 察机构的设立和运作,起到了监督政府和司法机关的作用,保障了司法的 公正性和廉庄性。

总的来说,宋代的司法制度在刑罚、司法程序、法官和监察等方面都 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制度。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权益和社会 的稳定。然而,宋代的司法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钦便和私刑的存在,以及地方豪强和地方官员的勾结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公 正和法治的实施。 综上所述,从《宋史刑法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宋代的司法制度是一 个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包括刑罚、司法程序、法官和监察等多个方面。 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为后来的司法制 度奠定了基础。然而,也要认识到这些制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后续的 发展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宋朝的司法制度是怎样的

宋朝的司法制度是怎样的 刑事制度: 1.审讯制度:在宋朝,审讯是刑事制度的核心。宋朝实行了审讯区分 原则,即根据案情的大小和严重程度,将审讯区分为中级和地方审讯。中 级审讯由中央政府的相关法官负责。地方审讯则由地方政府的官员负责。 2.审讯程序:宋朝实行了严格的审讯程序。在开始审讯之前,必须先 进行预审,以确保案件的合法性和可靠性。审讯过程中,被告人拥有自由 辩解的权利。同时,审讯过程中也保护了被告人的权益,例如禁止拷打和 虐待等。此外,审讯的结果必须经过上级法院的核准,方可生效。 3.刑罚的适用:宋朝对不同犯罪行为采取了不同的刑罚措施。刑罚包 括极刑(死刑)、徒刑(流放)、笞刑(鞭打)、杖刑(体刑)、缓刑 (暂缓执行刑罚)等多种形式。挑剔的论断逐渐形成,在宋代的早期只有 大案会定义,慢慢以适应其他小比大庭验证。随着审判程序的发展,监察 制度也有所改进,从而保护了冤狱诉讼的权益。 法律制度: 1.《大宋律疏》:此书是宋朝法律制度的重要法典,是基于唐代的 《大唐律疏》修订而成。《大宋律疏》规定了宋朝的各种罪行和相关刑罚,为宋朝的司法制度提供了明确的规范。 2.司法机构:宋朝设立了专门的司法机构,例如刑部和刑狱两司,负 责管理刑事案件的审判和执行。刑部的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地方刑狱官 员则由地方政府任命。

3.审判团队:为了保证司法公正,宋朝在审判过程中设立了多人审判制度。对于重大案件,通常由多位律师和专业官员组成的审判团队共同参与审判。这种制度有助于减少个人的主观偏见,保证了司法结果的客观公正。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宋朝的司法制度在它的历史时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对后来的司法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虽然审讯程序进行了一些改进,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合法的审判和不公正的判决。此外,受到政治、财富和势力的影响,穷人和底层人民在司法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总的来说,宋朝的司法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次重要的创新,对中国现代司法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刑事制度以审讯为核心,尊重被告人的权益,保护审判程序的公正性;法律制度以《大宋律疏》为依据,规范了犯罪行为和刑罚的适用。然而,它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判决的公正性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总体来说,宋朝的司法制度为后世的司法制度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宋代刑事诉讼制度考(doc21)

宋代刑事诉讼制度考 内容摘要:作为唐代以后封建法制发展最为辉煌的宋代,其法制的发展除了借鉴了唐律外还结合自身的特点,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很有个性的“自立一王之法”。本文试图在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体系框架下建构一个完整的宋代刑事诉讼制度体系。 关键字:审判机构追捕起诉制勘复审死刑复奏 一宋代刑事诉讼制度概述 宋代在中国封建发展史上,处于承前启后、新旧交替的历史转折时期,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引起了热中关系的激剧变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错综复杂,带来了各来矛盾冲突的激烈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文化教育的兴盛,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使宋代的封建文明在众多方面“居于当时世界文明最前列”。宋代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使得其法制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很有自己个性的。虽然在我国法制史理论界,普遍的将唐代作为我国古代法制发展甚至是中华法系发展过程的全盛时期,而学术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宋代法律制度的考察,轻视了宋代法律制度在我国古代法律发展过程中的不可忽略的地位。事实上宋代是我国古代唐以后在法制上最为辉煌的时代,本文将详细考察宋代法律制度中有关刑事诉讼的部分,并对一些制度与唐代进行了比较。 宋代的形式诉讼制度中具有突出特点的有两个:一是皇帝直接行使审判权越来越广泛,中央行政机关干预司法的越来越多,审判中非法刑讯逼

供手段更加残酷;二是司法审判中收集证据、月用证据更加广泛。在刑事案件中,不仅只能故事对物证的收集、鉴别和运用,而且建立了较为严密的检验制度,犯罪现场勘察制度以及在死伤案件中运用法医学的知识,这些都反映了宋代的司法文明的发展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二宋代的刑事诉讼强制措施 《宋刑统》中有捕亡律一章,其条文内容相当于现代法律体系中的刑事诉讼法中的有关部分和有关逮捕拘留的一些规定,在当时是作为政府机关限制人身自由的法律根据来使用的。本文只论述其中的与逮捕犯人相关的内容。 宋代的追捕犯人包括将吏追捕犯人和道路行人抓捕逃犯等。依据《捕亡令》中的规定,囚犯以及有贼、盗和杀伤而要加入寇贼的都必须追捕归案,也就是说凡是犯罪败露而逃走的都要被追捕。对符合追捕的人,负有追捕职责的人必须尽职,否则的话将受到处罚。宋代对追捕过程中可实施的措施作出了一定的限制,规定如果逃犯空手拒捕的不准加害,并对违反者规定了一定的刑事责任。但是对于执杖拒捕的可以将其杀死,对于罪犯逃走的,捕者在追逐的过程中也可以将其杀死。此外,普通人在一定条件下负有追捕或帮助追捕的义务,如将吏奉命依法追捕犯人以及律准扭送而力不能及的,路人在被告知的情况下若其人持有杖的功能器具有能力控制罪人但是没有帮助的,要承担“杖八十”的后果。 三宋代的刑事司法机构

从《宋史刑法志》看宋代的司法制度

从《宋史刑法志》看宋代的司法制度 【正文】 一、《宋史·刑法志》的写作背景及内容概述 《宋史》撰修于元朝末年,全书有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计四百九十六卷,约五百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早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因体例未定而未能成书。元顺帝至正三年三月,下令修辽、金、宋三史,到五年十月,历时仅两年半,即修成《宋史》。元末修撰的这部宋史,是元人利用旧有宋朝国史编撰而成,基本上保存了宋朝国史的原貌。[1] 《宋史·刑法志》是《宋史》中有关宋朝法律制度、刑事立法及司法活动描述最为详细的一部分。《宋史·刑法志》共有三部分,即《宋史·刑法一》(以下简称《刑法一》)、《宋史·刑法二》(以下简称《刑法二》)和《宋史·刑法三》(以下简称《刑法三》)。《刑法一》共有五十五段。第一、二段是《宋史·刑法志》的序言。首先沿用历代刑法志的传统体例,论述封建礼教和刑罚的相互作用。接着,对宋初、神宗以后和南宋的法制,极简单地作了总的评述。第三至五十五段的内容概括起来,共有下列四点:1.说明两宋三百余年的立法经过。宋初自建隆重定刑统和编敕以来,后继君主陆续编敕,敕律并行。神宗变法,以敕代律,划清敕、令、格式的界限,并创设统编敕令格式的体例;孝宗又创编条法事类,便利法规的运用。此外,南宋时,断例和指挥也取得法律的地位,有时它们的效力竟超过敕令格式。2.明宋代司法

行政方面集权中央的措施。主要表现为加强刑部“复按”的职权,京师设审刑院、纠察司,各路设提点刑狱司、御史台设推勘官。3.代在司法方面防止官吏专横的措施。君主经常亲自审判、督促限期结案、按期具报监禁人数,注意清理积案。4.代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除严惩贪赃官吏外,并颁行仓法,奖励告密,制裁贪污的吏役,又特设“盗贼重法”,“获盗推赏例”等。《刑法二》这一部分的内容,大致首先为断狱,其次为诏狱。《刑法三》这一部分的内容,大致首先为疑狱,其次为配法、狱制、赎法和赦法。 二、宋代司法制度的高度集权化 (一)君主集权的司法机关体系 1.中央司法机关及其体系 (1)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 宋承唐制,中央三大司法机关仍为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刑部作为司法行政机关,同时负责复核大理寺所断全国的死刑已决案件。大理寺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审理地方各州县上报的刑事案件以及京城百官案件,实行审判分离。御史台的职能,主要是监察文武百官,纠弹违法,肃正纲纪。但也具有司法审判方面的职能。主要是:其一,审理高级官员犯罪案件。“群臣犯法,体大者多下御史台狱,小则开封府、大理寺鞫治焉。”[2]其二,公谳天下大狱。太宗太平兴国九年,曾派“遣殿中侍御史李范等十四人,分往江南、两浙、四川、荆湖、岭南审决刑狱”。[3]雍熙三年,“置御史台推勘官二十人,皆以京朝官为之。凡诸州有大狱,则乘传就鞫。陛辞日,帝必临遣谕之曰:‘无

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唐宋明清时期的刑法与司法体系

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唐宋明清时期的刑法 与司法体系 唐宋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几个朝代,也是法律制度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的刑法与司法体系经历了许多变 革和改进。本文将对唐宋明清时期的法律制度和刑法司法体系进行探讨。 一、唐朝的刑法与司法体系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强盛、社会文化繁荣的时期,其刑法与司法体系在整体上体现了经验主义和秩序维护的特点。在唐朝,刑法以“律”为主体,分为大律、小律、散律等,对不同的罪行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和划分。司法体系主要依赖于官员的执法和审判,同时设立有地方审 判机构,确保刑案的处理公正性和效率。 二、宋朝的刑法与司法体系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阶层崛起和科举制度完善的时期,在刑法与司法体系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发展。宋代刑法相对于唐 代更加注重立法和理论,法官的职责和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宋朝制定了详实的法典,其中包括了《大宋刑统》和《宋会要》等法规。另外,宋朝还开始兴起了公堂诉讼的制度,法官们会在法庭上公 开审理案件,以增加司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三、明朝的刑法与司法体系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法制建设最为完善的时期之一,针对刑法与司法 体系进行了全面的重构。明代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典章,包括《大明律》、《圣训》和《明统纪法》等,对刑罚和诉讼程序做出了详细规定。明朝进一步加强了地方官员的司法职责,设立了州县级的审判机构,以加强对案件的审理和监督。 四、清朝的刑法与司法体系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对刑法与司法体系进行了一 系列的调整和继承。清代延续了明朝的刑法典章,并逐渐形成了具有 清代特色的刑罚体系。清朝的司法体系相对于前几个朝代而言,更加 注重地方官员的审判权和责任,同时也加强了对刑罚执行的监督和管理。 总结起来,唐宋明清时期是中国法律制度与刑法司法体系发展的关 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刑法与司法体系不仅保障了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也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宋代审判机构、审判程序及审判制度探究

宋代审判机构、审判程序及审判制度探究 统治者利用司法审判作为工具对民众进行镇压,是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工具,故历代封建王朝非常重视审判制度的建设。宋代司法制度是在已达到成熟地步唐代审判制度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不断进行改革和补充使之日臻成熟,从而达到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顶峰。有学者把宋代审判制度中的鞫谳分司称为宋代最有特色的制度之一。所谓“鞫谳分司”,是把审即推勘事实和判即检法断刑划分开来,交付两个不同的机构或者官员分别办理,使之既分离又互相牵制,不易作弊。宋初将五代时期的“五步院”改为“司理院”,由司理参军掌狱讼勘鞫,不兼他职,将司法参军由原来“鞫狱断刑”之职能变为“检法断刑”。鞫司( 亦称推司、狱司) 由司理参军掌管,谳司( 亦称法司) 由司法参军掌管。宋代始终坚持分司原则,并把该原则作为“累圣相授”的传统。 一、宋代审判机构之多元化 宋代中央审判机构分为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宋高宗时期的周林在《推司不得与法司议事札子》上奏: “狱司推鞫,法司检断,各有司存,所以防奸也。”①“号为天狱”的大理寺源于西周时秋官,作为中央最高审判官署以审核刑狱案件的机构。宋初,“大理寺谳天下奏案而不治狱”,②只负责审理地方上奏的疑案。元丰改制后,把大理寺少卿分左断刑、右治狱

两个系统,左断刑分为断司( 鞫司) 和议司( 谳司) ,负责审理文武官员以及各地上报的刑事疑难案件。右治狱分为左、右推负责审理鞫狱“掌检断左、右推狱案,并供检应用法条”。 ③在大理寺断后只由刑部详复的案件,置审刑院后,还要经过审刑院。元丰三年( 1080 年) 八月,“以知院官判刑部,掌详议、详复司事,其刑部主判官为同判刑部,掌详断司事,详议官为刑部议官”。 ④御史台设“检法官,掌检详法律; 主簿,掌钩考簿书”。 ⑤御史台和刑部各部门职能划分也大体上体现了鞫谳分司的要求。 宋代地方司法机关分为路、州、县三级。提点刑狱司是路级司法机关,其主要职能是地方复审机构。在州级司法机构设有司法参军和司理参军,导致州一级审判机构分化出鞫司和谳司两个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案件中的审和判的分离。由于县级行政编制简单,所以在县级审判机构中鞫谳分司表现不如州审判机构明显,总体上看宋代从中央到地方司法审判机构设置均体现出了鞫谳分司要求,避免法官一人独断。 二、宋代审判程序之运作 鞫谳分司程序十分完备,大致可以分为审讯和判决两大块。 ( 一) 审讯阶段 1.据状勘鞫。《宋刑统》规定“诸鞫狱者,皆须依所

宋朝的司法制度

宋朝的司法制度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司法制度相对完善的一个朝代。在宋朝的司法制度中,法律 逐渐体现出儒家的思想,注重理性与公正,给人民带来了相对稳定和 公平的司法环境。本文将从司法组织、刑事案件、民事案件以及司法 改革等方面介绍宋朝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组织 在宋朝,司法权力主要由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行使。中央设立了大 官府、中书省和审刑院等机构来负责重要的司法事务。地方上设立了 监察司和刑狱司等机构来管理地方的刑事案件和狱讼。此外,还有知府、知州等地方官员具备一定的司法权限。 二、刑事案件 宋朝的刑事案件主要包括盗窃、谋杀、伤害等违法行为。对于这些 刑事犯罪行为,宋朝采用了严厉的刑罚手段。如盗窃罪,根据盗窃财 物价值的不同,判处盗贼不同的刑罚,从轻者一般可以处以笞刑,重 者则可能处以绞刑。而对于重大的谋杀案件,司法机构会进行严密的 调查,确保判决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同时,宋朝还实行了东京律令和 地方律令作为刑事法规,规范了刑罚的适用。 三、民事案件 宋朝对于民事案件也有相应的处理机制。民事案件主要包括财产纠纷、家庭纠纷等。对于这类案件,采用的主要是诉讼制度和调解制度。

当事人可以通过起诉书等形式向有关司法机构提起诉讼,也可以选择 向地方官员请求调解。同时,宋朝还注重保护妇女和社会弱势群体的 权益,对于涉及到这些群体的案件更加关注。 四、司法改革 尽管宋朝的司法制度相对健全,但仍然存在一些弊端。针对这些问题,宋朝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司法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改革是 建立了成文法制。在此之前,刑事案件主要依据的是以往判案的经验 和法官的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通过建立成文法制,将一些刑事犯罪行为及其相应刑罚形式进行明确规定,更为客观和公正。 此外,宋朝还注重司法人员的选拔与培养,确保司法人员的素质。 司法机构还会组织一些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司法人员的专业能 力和素养。 总结起来,宋朝的司法制度相对完善,在其历史时期内得以有效实施。司法组织合理,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都有相应的处理机制,司法 改革也不断进行,为整个社会带来了相对稳定和公正的司法环境。然而,也必须承认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以司法的主观性 和司法腐败问题最为突出,成为制约司法公正性的重要因素。尽管如此,宋朝的司法制度依然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值得我们进 行深入研究与思考。

宋代的诉讼审判制度

宋代的诉讼审判制度 宋代的诉讼审判制度是指宋朝时期的法院及其组织、程序和规范。宋 代诉讼制度经历了前期的混乱和后期的稳定发展,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相对 规范和完备的审判体系。下面将从诉讼制度的组织结构、程序和法律文书 等方面,介绍宋代的诉讼审判制度。 首先是诉讼制度的组织结构。宋代的司法机构主要由审刑院、提刑院、府院和县衙等组成。其中,审刑院是最高审判机构,负责对重大案件进行 终审;提刑院则是中级机构,负责监督各州县法院的刑事审判;府院是地 方行政机构,兼具审刑职能;县衙是基层法院,负责审理一般刑事和民事 案件。此外,宋代还设立了专门的司法监察机构,启奏院,负责监督司法 机关及其人员的行为,并接受民众的控告。 其次是诉讼程序。宋代采用的诉讼程序相对繁琐,但较为得体。一般 而言,诉讼程序包括起诉、立案、传讯、调查、辩论、判决和执行等环节。起诉时,原告需向法院提交书面起诉状,明确诉讼请求和理由,并提供相 关证据。立案后,法院将案件分类并登记,确定诉讼双方的身份和代理人,并传讯被告,要求其回应诉讼请求。传讯环节的完成后,法院开始调查阶段,征求双方当事人和证人的证言,并进行现场勘查等工作。在调查阶段 结束后,法院组织辩论,分别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辩护,进一步明确事实和 争议焦点。最后,法院依据调查和辩论结果,作出判决。判决后,如有当 事人对判决不服,可进行上诉。一旦判决确定,执行阶段即开始,法院依 据判决书,命令被告履行判决或采取强制措施。 最后是法律文书。宋代的诉讼审判制度在法律文书方面有着一套较为 规范的程序和格式。起诉状、传票、证据材料、陈述意见、判决书、上诉 书等法律文书在形式上有着明确的规定,例如必须使用特定的纸张、格式

宋朝诉讼审判制度

宋朝诉讼审判制度 (实用版4篇) 目录(篇1) 一、宋朝诉讼审判制度的特点 1.御笔断罪:封建君主集权的体现 2.皇帝广泛直接行使审判权 3.对御笔断罪执行不力者,多以大不恭论处 二、清朝刑事审判制度的特点 1.秋审制度 2.朝审制度 三、民事诉讼审判制度 1.公开审判制度 2.合议制度 3.回避制度 4.两审终审制度 四、我国现行诉讼审判制度 1.合议制度 2.回避制度 3.公开审判制度 4.两审终审制度 正文(篇1) 宋朝的诉讼审判制度体现了封建君主集权的特点。在这一制度下,皇

帝越来越广泛地、直接地行使审判权。宋太宗常躬听断”,徽宗时更经常以御笔手诏断罪,变乱旧章”。凡是对御笔断罪”执行不力者、多以大不恭”论处。此类判决多不依法,更不许诉冤。 清朝刑事审判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秋审和朝审制度上。重点掌握好秋审制度,朝审可以看作是秋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民事诉讼审判制度方面,我国现行制度采用了公开审判制度、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和两审终审制度。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审判过程及结果应当向群众、社会公开。合议制度是指由审判员或审判员与陪审员组成的审判集体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回避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民事、经济案件,执行审判任务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与案件具有一定利害关系,遇有法律规定的一定情形,应当主动退出本案的审理。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法院的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 综上所述,宋朝、清朝以及我国现行的诉讼审判制度各具特点,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法治理念。 目录(篇2) 一、宋朝诉讼审判制度的特点 1.御笔断罪:封建君主集权的体现 2.皇帝广泛直接行使审判权 3.对御笔断罪执行不力者,多以大不恭论处 二、清朝刑事审判制度的特点 1.秋审制度 2.朝审制度 三、民事诉讼审判制度 1.公开审判制度

宋朝法律制度 (1)

第八章宋元的法律 (960年——1368年) 第八章宋元的法律 o宋朝的法律在继承唐律的基础上又有大量的创制,立法以《宋刑统》为代表。由于封建社会后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统治者为了巩固统一,十分强调以法律手段维护中央集权和专制皇权,重惩贼盗成为法律的主要内容。其司法制度也颇具特色,诉讼审判制度进一步完善。 o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其法律制度在汲取汉民族法律文化的同时,也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色彩。 第八章宋元的法律 第一节宋朝法律的变化 第二节元朝的法律概况 第一节宋朝法律的变化 一、宋朝的法律指导思想 二、宋朝的主要法律形式 三、宋朝法律内容的变化 四、宋朝司法制度的发展 一、宋朝的法律指导思想 ——“强干弱枝”、“轻重相制” ɉ强化中央集权具体政策: 1、收夺地方政权: * 废节度使统领州郡制,派知州管理,设通判督制。 2、收夺财权: * 宋太宗时,全国分十五路,设转运使。

3、收夺军权: * 藩镇精兵收补中央禁军,以文代武,定期调整将帅。 二、宋朝的主要法律形式 (一)《宋刑统》 1、全称:《宋建隆重详定刑统》 2、颁布:宋太祖赵匡胤主持:窦仪 3、时间:建隆四年(963年) 4、格式体例: * 篇(12)、门(213)、律条(502)、律疏 * 敕、令、格、式(附律疏后,前标“准”字) * 起请条(立法者奏请皇帝审查的具体建议。 32条,相关令敕后,冠以“臣等参详” ) 5、特点: (1)内容源于《唐律疏议》 ——篇目名称、律文和疏议内容几乎棋一模一样;(2)体例沿用唐的《大中刑律统类》和后周《显德刑统》,并稍有变化。 如:出现“准”条、增设“起请条”。 6、意义: ——宋代最基本法典,沿用至南宋。 ——中国第一部由朝廷刊版印行、发行全国的封建律典(二)编敕

宋朝的司法制度是怎样的

司法是国家特定机关依照法定职权与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 件的活动,其目的是解决纠纷,惩治邪恶,保护民权和维持正义,其活动中心是法院或具备法院性质的机构。下面给大家介绍宋朝的司法制度:司法机关体系 一中央司法体制 宋朝沿袭唐制,中央仍以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为三大司法 机关,各机构职责相沿未改。太宗淳化二年991年,为加强对司 法审判权的控制,朝廷于宫禁中增设审刑院,置知院事一人、详 议官六人。全国上奏案件,须先经审刑院备案,再发交大理寺审 理和刑部复核,然后由审刑院详议,并奏请皇帝裁决。这实际是 在刑部之上又增加了一级复审机构,剥夺了大理寺和刑部的部分 权力,使审判和复核程序复杂化。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改革官制,裁撤审刑院,将其职权归还刑部。此后,凡奉皇帝诏命所立案件,由朝官临时组成制勘院审断;由中书省下令所立案件,由诸路监司 及州军等派官临时组成推勘院审断,从而保证了皇帝对重大案件 的直接控制。

此外,枢密院有权参与军政案件的审判监督,三司及户部有权参与财政赋税案件的司法审判。 二地方司法体制 宋朝地方实行州府、县两级制,仍由行政长官兼理司法。各县有权审判杖刑以下案件,徒刑以上案件须将审理意见报送州府判决。各州有权审判徒刑以上案件,但死刑案件须上报提刑司复核,重大疑难案件要上报刑部,由大理寺审议,或经皇帝裁决。在京畿地区,由开封府和临安府负责司法审判活动。 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在州县之上增设路一级提点刑狱司,作为中央派出机构,主要监督本路司法审判活动,复核州县重大案件,监察劾奏州官违法行为,以加强中央对地方司法审判权的控制。 宋朝的司法制度:诉讼审判制度 一诉讼时效与审判时限 宋朝对民事和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已有明确区分,并分别规定了具体的诉讼时限。 1.民事诉讼时限与时效

宋代刑事诉讼制度考

宋代刑事诉讼制度考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很高的发展。在宋代的刑事诉讼制度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变化。本文将对宋代刑事诉讼制度进行考察。 宋代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特征 宋代的刑事诉讼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律定先为主 宋代的刑事诉讼制度以律定为主,即依律办案。这与唐代的刑事诉讼制度有所不同,唐代的刑事诉讼制度以制度为主。宋代的刑事诉讼制度规定了很多条律法,这就使得刑事诉讼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2.侦查、审判分离 宋代的刑事诉讼制度明确规定了侦查和审判的分离,即由不同的机关进行。侦查主要由刑部及其下属的监察机构、官吏、巡检、司门员等进行;审判则由推官等法官进行。 3.审案程序严格 宋代的刑事诉讼制度规定了非常严格的审案程序,如:案件必须经过各级法院审查;有些案件必须经过审委会研究通过;案件材料必须公开;法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办案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宋代刑事诉讼制度审查程序的严格性。

4.认罪认罚从宽 宋代刑事诉讼制度中,凡事指认自罪、自请法、自愿受讯、主动供 述犯罪事实的,都可以从宽处理。宋代对认罪认罚从宽的原则是有着 具体的规定的,如《宣和律》在规定认罪从宽时说:“宣和谕曰:凡有贼、盗、抢、掠、骗、偷、夜盗、蒙面偷夺之罪,有自举、主动供述者,不念重罪,拟从轻断之。”这就表明宋代刑事诉讼制度中有着认罪 认罚从宽的原则。 宋代刑事诉讼制度的演变 宋代刑事诉讼制度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1.宋太祖制定的刑律 北宋太祖赵匡胤在建立了大宋王朝后,制定了《大宋律》,作为宋 代刑律的主要法典。在《大宋律》中,太祖规定了很多的刑法条文, 包括了刑罚的种类和大小、法律的适用范围、证据的定罪方法、刑事 诉讼的程序和地位等方面。 《大宋律》在刑事诉讼方面的规定主要有:案件必须经过各级法院 审查;有些案件必须经过审委会研究通过;案件材料必须公开;法官 必须严格按照法律办案等等。其内容相对严格,规定对待犯罪要严加 惩处。但这种惩处并不是十分公正,有时会对普通百姓偏心。 2.律典、案例的补充 《大宋律》对于特殊案例的情况并不多加考虑,因此在刑事诉讼方 面仍存在许多空缺和不足。于是,后来出现了许多相关的律典和案例。

宋代刑讯制度及其实践

宋代刑讯制度及其实践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其刑讯制度及其实践对于后世的刑事司法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刑讯制度主要表现为采用刑讯逼供法和审理主观行为的刑事诉讼制度。 宋代刑讯制度的特点之一是刑讯逼供法的使用。刑讯逼供法主要采取酷刑的手段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讯,以达到逼供目的。宋代社会中存在着种种犯罪行为,为了揭露犯罪事实,宋代政府对于刑讯逼供法十分依赖。刑讯逼供法包括脚刑、鞭笞、械挞、打在鼓底等多种手段。脚刑是将嫌疑人双脚脱掉鞋子,让其光脚从刑具上经过,通常会有重物压在脚上,造成严重的疼痛。鞭笞是使用长鞭或革带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鞭打,经常会导致身体多处受伤。械挞是将嫌疑人的四肢用铁链悬挂起来,在悬挂状态下用木板或棍子进行击打,极易导致骨折和内脏受损。打在鼓底是让嫌疑人过桥,每经过一步都会受到桥身震动的刺激,造成巨大的疼痛。这些酷刑在宋代司法中得到广泛应用,被当作逼供的手段。 刑讯逼供法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可能导致对于无辜者的虐待和盘问,人权问题备受关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宋代刑讯制度还采用了审理主观行为的刑事诉讼制度。该制度强调审理案件时应以嫌疑人的主观意识和行为为主要标准,注重对证据的认定,以及对犯罪行为背后原因的探究。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刑事司法过程更加公正客观,尽量避免了冤假错案的发生,保护了无辜人的权益。 宋代的刑讯制度并非完全不受限制,它受到了一定的法律和制度的制约。宋代律书中对刑讯使用有着一定的规定,例如规定了施行酷刑时必须有额外的证据支持,有更高级别的官员审查,以及有备案记录等。此外,

宋代还设立了完善的司法组织和部门,如推行审判公正的换审制度,即多 个官员互相交换案件以避免个人利益影响判决结果。 实际上,宋代刑讯制度的实施并非完美,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刑讯 逼供法的使用容易导致刑讯逼供和冤假错案的发生,尤其是在缺乏有效法 律保障的情况下。此外,审理主观行为的刑事诉讼制度虽然使刑事司法更 加公正客观,但在具体执行中仍然存在主观判断的困难和误判的可能性。 总之,宋代刑讯制度及其实践对于后世的刑事司法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刑讯逼供法的使用与审理主观行为的刑事诉讼制度的结合,在一定程 度上弥补了刑讯逼供法的不足,使刑事司法更加公正客观。然而,宋代的 刑讯制度在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无辜者的权益保护不到位。因此,我们应当从宋代的经验中吸取教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刑事司法制度,保护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

宋代刑事诉讼制度考

宋代刑事诉讼制度考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发展水平。刑事诉讼制度也是宋代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宋代的刑事诉讼制度。 1. 宋代刑事诉讼制度的概述 宋代刑事诉讼制度是宋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宋代,刑事诉讼制度的特点是形式严谨、程序繁琐、权责分明。宋代实行刑杖等刑罚手段,刑法规定也较为完备,司法机构层次也比较明确。 宋代的刑事诉讼制度来源于唐代,经过历史的发展和演变,继承了唐代的基础,加以完善和发展,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宋代刑事诉讼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宋代刑事诉讼制度也逐渐成为了历史的记忆,但是其对中国法律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2. 宋代刑事诉讼程序 2.1 侦查程序 宋代刑事诉讼程序的第一环节是侦查。侦查程序是通过各种手段,对犯罪事实进行调查和证明。 宋代的侦查程序主要分为刑名、敲轮、举旗、传信等形式。刑名是指缉捕犯人,由市井百姓或保甲组织进行。敲轮是指用棍子敲打犯人,强迫其说出犯罪事实。举旗则是掌旗人引领群众,组成音乐队伍,在犯人面前游街示众。传信是对犯罪事实进行调查和证明的一种方式,用于收集证据。传信具有很强的证明力,但必须符合一定的程序要求。 2.2 审查程序 审查程序是对被告人的案情进行初步审查。宋代的审查程序是以诉状为基础的。在诉状中,要填写被告人的姓名、籍贯、犯罪事实和证据等内容。诉状既可以由被害人或者其家属提供,也可以由官府或者其他相关机构提供。被告人在接到诉状之后,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答辩和申辩。

在宋代,审查程序还强调了各级法官对诉状的认真审查和筛选。如果诉状不符合程序要求或者没有实际证据,法官可以不予受理。 2.3 审理程序 审理程序是对被告人的案件进行正式审理的阶段。宋代的审理程序包括举行庭审、进行调查和审判等环节。 在庭审中,法官对案件的犯罪事实和证据进行审查和证明。被告人可以进行申辩和辩解,以维护自己的权益。调查环节则是根据案件情况的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证据。审判环节则是对庭审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宣判。 2.4 终审程序 终审程序是对判决结果进行核实和确认的程序。宋代的终审程序主要是由宰相进行审定。如果判决结果被审定,则可以进行执行。如果不被审定,则需要重新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审理。

第六章宋代法律制度

第六章宋代法律制度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其法律制度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具 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宋代法律制度在前代基础上做了一定的和完善,确 保了社会的稳定和法治的实施。 一、刑法方面 宋代刑法严厉,对犯罪分子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惩罚措施。刑场一般 位于城门外的郊区,有的地方还设立了独立的刑场。宋代刑法主要包括五刑,即剑、鞭、赐一、动乱、斩。其中剑指的是死刑,鞭是指鞭打,赐一 是指拷打,动乱是指徒刑,斩是指以斩首处死。此外,宋代还有一些特殊 的刑罚,如极刑、征东、征西等,用来处罚一些特定的犯罪行为。 二、刑事诉讼 宋代的刑事诉讼制度体现了一定的程序性和合法性。刑事诉讼主要包 括告状、起诉、查明、审判、判决等程序。宋代设立了以州县为单位的司 法机构,负责审理刑事案件。刑事案件一般由州县县令或知府主持审理, 涉及重刑的案件由府县知府审理。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受害人和证人都可 以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同时,宋代还规定了专业的刑事诉讼程序,如审判前要进行思过、准备材料、传讯被告等。 三、民事法律制度 宋代的民事法律制度主要是指土地制度、家族制度、婚姻制度、继承 制度等。土地制度方面,宋代采用了均田制,通过平均分配土地来调节土 地所有权关系。家族制度方面,宋代重视家族的权威和稳定,通过族谱和 家法来维系家族的纽带。婚姻制度方面,宋代实行了一夫一妻制,大力倡

导婚姻忠诚和家庭和睦。继承制度方面,宋代实行了世袭制,通过家族的 财产继承来确保家族的繁衍和稳定。 四、法官和司法制度 宋代的法官是司法制度的核心,在执行司法活动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宋代的法官一般由州县官员兼任,他们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并且得到了 一定的法律教育。他们负责审理刑事和民事案件,根据法律和证据来做出 公正的判决。同时,法官还有一些特殊的职责,如查办重大案件、监狱管 理等。宋代还建立了一系列的司法机构,如京城的大理寺等,以便更好地 执行司法活动。 总的来说,宋代的法律制度在保障社会秩序和法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 作用。宋代刑法严厉,对犯罪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刑事诉讼制度注重 程序性和合法性,确保了公正的审判;民事法律制度保障了土地制度、家 族制度、婚姻制度、继承制度的稳定和发展;法官和司法制度保证了司法 活动的公正和效率。总体上,宋代法律制度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地 位和作用,对后世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诉讼审判制度

古代诉讼审判制度 –一、起诉形式及限制 –〔一〕起诉形式 •中国历史上自西周时起对起诉形式已有了较具体的规定。西周时以财货相告称“讼〞,即民事诉讼;以罪名相告称“狱〞,即刑事诉讼。说明当时已有民、刑诉讼之划分。无论民事还是刑事诉讼,大都由原告或当事人起诉,类似当今之自诉,轻微的案件以口头起诉即可,重大案件那么须提交书状,民事案件书状称“傅别〞,刑事案件书状称“剂〞。起诉须交纳诉讼费,民事诉讼双方须交纳“束矢〞〔一百支箭〕,刑事诉讼双方须交纳“钧金〞〔三十斤铜〕,如不交纳那么被认定“自服不直〞,或不予受理,或判以败诉。 •中国古代自朝起便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起诉制度,其起诉方式根据起诉主体之 不同主要有两类: –一是官吏代表官府对罪犯的起诉,类似今之公诉;–二是当事人及其家属直接对罪犯的起诉,类似今之自诉。 –汉代称起诉为“告劾〞,与朝一样,分当事人自诉与政府官员公诉两种形式, 但其公诉人主要是监察官吏。由于汉代起诉形式更接近近世,且根本定型,所以一直沿袭至清末。只是有些朝代称谓不同或有些特殊规定。

•〔二〕自诉的限制 –1.限制亲属相告,尤其严禁卑幼控告尊长,奴妾控告主人–早在西周时期便规定父子不得相讼,下级贵族不得控告上级贵族。–朝在限制子告父母、奴告主方面有更为具体的规定。朝将自诉案件分为“公室告〞与“非公室告〞:公室告是指控告与自己无血缘关系的他人盗窃和杀伤等行为,此控告司法机关必须受理;非公室告是指父母控告子女盗窃自己财产或子女控告父母、奴妾控告主人肆意加诸自己各种刑罚,此控告官府不予受理,如果坚持控告,那么控告者有罪。–汉朝时确定了“亲亲得相首匿〞的刑法原那么,规定亲属之间可以互相首谋隐匿犯罪行为不予揭发。同时,严禁卑幼控告尊长,违者以不孝死罪论处。 –自此至清的历朝历代根本都有卑幼不得控告尊长的规定,视揭发尊长或证言尊长为犯罪行为。 –直到近代的中华民国政府,都有对直系尊亲属和配偶不得提起自诉的规定。–2.严禁诬告 •中国历史上自朝起便有严禁诬告的诉权限制。律规定,成心捏造事实陷害他人者,按其所诬陷的罪名,对诬告者处分。之后历代法律中,均有诬告反坐的规定。而明朝那么加重了对诬告的惩办,明永乐年间还专定?诬告法?。 –3.严禁越诉 •为了严格诉讼程序,汉律规定,人们必须按照司法审级逐级

第八章五代十国与宋朝的法律制度

第八章五代十国与宋朝的法律制度 1.五代十国的立法概况? 答:一主要立法:后梁《大梁新定格式律令》, 后唐《同光刑律统类》,《开成格》,另一重要立法活动是编敇,先后制定 了《长兴敇条》《天成杂敇》和《清泰制敇》 后晋依后唐《清泰制敇》基础上编纂而成《天福编敇》,也叫《天福杂敇》 后周《大周刑统》又叫《显德刑统》。 大周刑统——是五代十国时期制订的一部最重要、最完善的法典,它是一 部以律为主,附以相关式、令、格、敇的综合性刑事法规, 对《宋刑统》的制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它的颁行,使得其 他的律疏、令、格、编敇等在初中中几乎不被适用。 二,法律形式的发展:从法律形式上看,五代十国在沿袭唐朝法律形式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其主要法律形式有律、律疏、格、式、令、敇、编敇及刑统等。其 中最主要的成就是刑统的完善及编敇的确立。 2.五代十国法制内容的演变? 答:一刑罚空前酷烈:(1)在刑罚的执行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做法,呈现严酷的特点。如杖刑 变为合欢杖,双杖齐下,随年杖同其岁的杖数,重杖一顿处死就 是以杖代死刑。流刑变为刺配,即将决杖与配流并用。 (2)出现新的刑罚:凌迟 凌迟——史上最残酷的死刑,其法乃寸而磔之,必至体无余脔, 然后为之割其势,女则幽其闭,出其脏腑,以毕其命, 支分节解,菹其骨而后已。 二增设罪名,加重量刑:官典犯脏为常赦所不免的犯罪;私人入道的处罚加重;对厩库管 理、盗罪的处罚加重;对官吏违反审判制度的犯罪的处罚也加重。三民事法制渐趋完备:在契约制度上对不同契约在格式、体例及内容诸方面有一些共同的 要求。 3.五代十国司法机关? 答:一司法机关:沿用唐制,中央司法机关仍为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分别为中央最高审判、复核与监察机关。地方司法机关仍与行政合一,突出特点在于均为军 人所把持。 二诉讼审判制度:诉讼的提起须经法定的程序,严禁越诉。民事诉讼农闲时受理,刑讯 仍是主要取证手段.出现了和凝父子共编《疑狱集》 疑狱集——我国现存最早的案例汇编,收录大量古代侦查、断案的事例,记录较 为典型的侦查、断案技巧,对后来刑事审判及审判理论的发展都产生 了重要影响。 三监狱制度:改善监狱环境与条件,设立病囚院。病囚院的设置在中国古代狱政史上有 重要意义,是狱政逐步走向文明的表现。但并没有真正贯彻。 4.宋朝立法指导思想的发展变化有哪些? 答:三阶段:(1)从北宋初年到仁宗末年,立法指导思想集中于解决如何加强中央集权; (2)仁宗末年至北宋末年,着力于解决财政危机; (3)南宋时期,因时适变,度时制法成为立法指导思想的主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