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发展现状与作用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发展现状与作用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发展现状与作用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发展现状与作用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发展现状与作用

李文海

【内容摘要】当今世界,企业集团对一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国际竞争力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比如军工、航天航空、交通运输、通讯、电力、煤炭、石油石化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则主要靠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这是因为,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看,国防安全是应由国家控制生产的“纯而又纯”的公共产品;而以盈利为目的的私营企业不愿意介入投资多、回收慢、风险大的交通运输、通讯和其他基本公用设施;至于能源供应,则是国家要掌控的国民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源,等等。所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可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起着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的作用,但并不是说越多越好。

本文通过描述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现状,揭示政府政策创造与推动的产物――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发展变化的特征:不仅数量上占全部企业集团的比重在下降,而且年末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各种比重也在下降,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仍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居主导地位。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无论是自身的深化改革与发展,还是对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与带动力,以及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的企业集团与国际大企业集团的差距,离真正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引言

自1980年开始发展经济联合体以来,我国的企业集团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有新的企业集团出现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历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作为一种政府政策推动的产物――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不仅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带动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开始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

早在1995年江泽民同志就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工业化的实现,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我国,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军工、航天航空、交通运输、通讯、电力、煤炭、石油石化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这些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则主要靠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这是因为,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看,国防安全是应由国家控制生产的“纯而又纯”的公共产品;而以盈利为目的的私营企业不愿意介入投资多、回收慢、风险大的交通运输、通讯和其他基本公用设施;至于能源供应,则是国家要掌控的国民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源,等等。所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可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起着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的作用,但并不是说越多越好。这已成为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共识,从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

的发展过程看,也不例外。

第一,在非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越多,国家对经济控制的效率就会越低,这已经为各国经济发展历史所证实。

第二,不同国家都注意把握有关国家发展战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有关社会生存环境等的控制能力。

第三,在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因为投资规模巨大或投资周期太长,或多是私有企业,私营经济不愿涉足或无力单独涉足,也无法完全通过市场进行调节。在这些方面,各国都有共同点。

一、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发展与现状

(一)发展历程简要回顾

我国企业集团是在市场不健全、政府职能没有完全转变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初创、发展、深化、做强等不同的阶段。企业集团从政府行政性推动、契约形式的联合,发展到以资本为纽带的联结,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引领国民经济发展的大企业集团。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80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推动经济联合的暂行规定》,提出了在所有制关系不变、隶属关系不变、上缴利税渠道不变的“三不变”原则下,鼓励企业之间发展横向联合。1986年3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要求通过企业之间的横向经济联合,逐步形成新型的经济联合组织,发展一批企业群体或企业集团。1987年12月,原国家体改委和原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了《关于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的几点意见》,对组建企业集团的条件作了较为原则的、引导性的规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始建立,国家把组建企业集团当作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加快资产重组、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战略举措来抓。1991年12月,国务院批转发布了原国家计委、原国家体改委、原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关于选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试点的请示》,到1997年试点企业集团共达120家,对如何建立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做出了明确规定,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关键行业形成了一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据统计资料显示(详见表1),截止1997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共计1455家,占全部企业集团总数的61.4%。

1998年,围绕中央提出的三年改革目标,我国企业集团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兼并重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等一批国有大企业集团顺利组建。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着力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重点行业企业的兼并重组力度加大,宝钢和上钢实现了联合重组,5大军工行政性公司改建成了10大企业集团,电信业4大集团公司开始组建。这一时期,我国在能源、邮电通讯、军工、公用事业等关键领域和行业组建了一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截止到2000年底,国有及国有控

股企业集团发展到1735家,占全部企业集团总数的65.4%。

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集团直接面对的是实力强劲的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与日俱增,而我国企业集团中真正能参与竞争的却寥寥无几。在这种新形势下,国家对企业集团的发展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即由原先过分强调企业集团数量过渡到注重企业集团质量上来,也就是要通过强强联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至此,我国的企业集团开始步入了做强做大的新阶段。截止到2005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为1446家,占全部企业集团总数的50.8%。

表1:1997年-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单位数及各种指标比重

单位:个,%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大企业集团》年鉴,2000-2005。

从上述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出,它的产生和发展是直接受到政府政策推动、指引、规范和扶持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政府一方面推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发展,从而发挥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政府通过行政影响,通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控制重要的行业、掌握重要的资源和保证社会的稳定。

(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发展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05年底,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呈现比重下降但实力不断增强的特点;与此同时,企业改革和制度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

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所占比重下降

从“十五”期间企业集团数量所占比重看,截止2005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数量占全部企业集团的比重为50.8%,下降14.6个百分点;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控股的企业集团数量比重则从19.3%上升到2005年的40.0%,上升20.7个百分点。从资产规模看,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年末资产总计占全部企业集团的85.8%,下降8.0个百分点;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控股的企业集团年末资产总计所占比重则上升9.0个百分点。从经营规模看,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营业收入占全部企业集团的79.6%,下降9.6个百分

点;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控股的企业集团营业收入所占比重则上升11.5个百分点。

上述数据的变化充分表明:“十五”期间,我国对企业集团的发展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由原先过分强调集团数量转化到高度注重集团质量上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发展变化趋势与我国大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是一致的。

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资本实力不断增强

虽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在数量、资产总计、营业收入等的比重在下降,但其主体地位并没有改变。而且,通过兼并重组等多种手段,不断保持资产和营业收入的快速扩张。

从资产规模看,2005年企业集团年末资产总计首次超过二十万亿元,达到230763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年末资产总计为1980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十五”期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年末资产总计年均增长速度达14.6%。

从资产集聚程度上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平均资产集聚程度在不断提高。截止2005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户均资产规模达到137.0亿元,比上年增长22.9%;非公有制经济控股的企业集团户均资产规模为24.3亿元,比上年增长33.3%。由此可见,前者平均资产规模是后者的5.6倍。

从年末资产超500亿元的企业集团数量看,1997年有19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有16家(有3家超过1000亿元),占84.2%,资产占总量的24.7%;到2005年底有74家(有37家超1000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有72家,占97.3%,资产占总量的53.7%。

从经营规模看,2005年企业集团共实现营业收入155509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3760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十五”期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营业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为21.1%。从户均营业收入上看,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平均实现营业收入85.6亿元,比上年增长27.7%,比全部企业集团平均营业收入多30.9亿元,“十五”期间户均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5.6 %。

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改革和制度创新取得新进展

近几年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已建立母子公司体制的企业集团比重不断提高,母公司出资人进一步明确,改制面超过四分之三,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

截止2005年底,95.6%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已建立以资本为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比1997年提高14.9个百分点,比“十五”期初提高7.9个百分点。同时,98.3%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母公司能够对集团发展战略进行统一决策;95.3%的母公司能够对重大投融资项目进行统一决策;85.9%的母公司有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

据统计,2005年有98.6%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母公司出资人已得到明确,比1997年提高59.3个百分点,比“十五”期初提高28.6个百分点。同时,90.7%的母公司出资人

能够行使重大经营决策权;87.2%的母公司有权选择企业经营者;75.3%的母公司能够获得资产收益。

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母公司的改制面达到76.4%,比1997年提高6.6个百分点,比“十五”期初提高3.5个百分点。同时,已改制母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截止2005年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有关规定成立股东会的母公司共378家,占应成立股东会的90.0%;有1051家集团母公司已成立董事会,占已改制母公司的95.1%;有875家母公司已成立监事会,占79.2%。

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突出

在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不仅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自身得到了深化改革与发展,更重要的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运营质量不断提高,对社会贡献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影响力明显增强;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做强做大先行一步;在有效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与带动力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运营质量不断提高,对社会贡献进一步加大

1、利润总额快速增长,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据统计,2005年2845家企业集团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0391亿元,其中,八成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盈利,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8769亿元,占总数的84.4%。从动态上看,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实现利润总额比1997年增加7.9倍,年均增长速度为55.0%。

2、净资产增加,资本保值增值

从净资产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在激烈的竞争中,竞争能力得到了提高。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2%、总资产报酬率为5.4%、劳动生产率为54.9万元,所有这些指标均比2004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从资本保值增值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在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益,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年末股东权益总计为77178亿元,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4.5%,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基本处在110.0-114.5%之间,表明其自有资本获取收益能力的不断增强和运营效益的不断提高。

3、社会贡献突出

尽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数量所占比重不断下降,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并没有下降。

从税金总额看,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实现税金总额6354亿元,占全部企业

集团总量的87.5 %,是税收的主要贡献者;从从业人员看,2005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从业人员共计2254万人,占全部企业集团从业人员的79.5%,比2004年增长2.4%;从人均劳动报酬看,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人均劳动报酬为2.7万元,比2004年增长13.6%,实现了从业人员与劳动报酬的同步增长。

另外,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来看,根据测算结果,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增加值占当年GDP的比重分别为13.1%、14.5%和1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22.1%左右,年均拉动经济增长约2.2个百分点。

(二)促进行业结构调整,控制力进一步增强

近几年来,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按照国家相关规划的要求,不断向国家经济命脉、关键行业或领域集中,即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中逐渐退出,而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如煤炭、电力、石油、交通运输等领域则更加集中,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行业结构的优化,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与带动力。

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95个行业大类中的76个行业中。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年末资产总计所占比重相对较低。据资料显示,在娱乐业、计算机服务业和建筑装饰业等行业中,没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在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激烈的行业,如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和建筑安装业等行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所占比重相对较低,均低于10%。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塑料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比重不到1/3。

2005年在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资产规模排定的前十大行业中(见表2),以能源、通信、交通运输业为主。从表2可以看出,前10大行业中,数量上占62.7%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拥有94.1%的资产总量。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几乎全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所占据;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运输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或领域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所占比重也在90%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在这10大行业的平均资产规模达到239.7亿元,比全部企业集团平均资产规模多100多亿元。

另外,2005年从事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有8家企业集团,从事林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的分别有7家和10家企业集团,这些全部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在9家从事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的企业集团中,有8家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由此可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在公用事业、科技发展等方面也处于绝对控制的地位。

表2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资产规模前十大行业分布状况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5年企业集团统计年报。

(三)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突出,影响力明显增强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而企业中的主体又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2005年,成立技术中心的企业集团共1765家,虽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有874家,占总数的近一半,但研发费用达1216亿元,占全部企业集团研发费用的77.5%。从动态上看,199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研发费用仅为118亿元,8年间增加了1000多亿元,是1997年的10.3倍,年均增长33.9%,其主体地位不可动摇。从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比重由1997年的0.5%提高到2005年的1.0%。

我国企业集团在获得新产品、新技术的途径方面非常广泛,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无论是在自主开发、委托开发,还是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发等方面都处于主体地位;从近三年企业集团获得国内专利、美国专利来看亦是如此;从科技成果转化结果看,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1130亿元,占总体的74.5%。

所有这些变化都充分表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技术创新地位不可动摇,技术创新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1、对境外投资逐年增加,出口销售总额稳步增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据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58家企业集团对境外投资额共计258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为233亿元,占总量的九成多。同时,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实现出口销售总额8569亿元,占总量的72.6%,比1997年翻两番。

2、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逐步缩短与世界一流企业差距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是在国内外市场同外国大企业争雄的主角。从国内外市场来讲,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一些国外大型集团公司跨国经营程度提高,而能与其竞争的私营企业集团并不很多,只能由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来担当这一重任。

从世界500强的企业个数看,在2005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企业已从1996年的3家,增加到2005年的23家,其中内地为19家,而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是首次上榜的企业集团,这19家内地企业全部都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

从世界500强的企业排名看,2006年中国石化集团在年度排名中又提升了自己的位置,名列第23位,比去年的31位又提升了8位,取得了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最好名次;国家电网公司名列第32位,也比去年提升8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名列第39位,比去年提升了7位,等等。经过多年的发展,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发展任重道远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的竞争说到底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大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离真正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还存在着经营机制尚未根本转换、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兼并重组存在着不少障碍、研发费用比重偏低、产品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这里,在实现做强做大、进一步缩小与国际大企业集团差距的过程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肩负着重要责任。为此,要着重理清以下几点思路:

(一)改制工作仍需加强

目前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体制问题仍然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关键问题。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活力,要通过进一步加强体制和机制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其竞争能力。

据2005年统计资料显示,一些已改制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母公司虽然建立了“新三会”,但还不能全面行使应有的职权,主要表现在:有12.4%的股东会不能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24.2%的董事会不能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37.3%的监事会无法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同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内部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22.5%的集团内部产权关系尚未理顺;18.1%的母子公司体制不健全;28.3%的集团缺乏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因此,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培育其竞争力的制度保证。同时还要进一步推进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其做强做大提供人才保证。

(二)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不仅仅存在量上的差距,更重要的体现在质的差距上。而技术创新是企业集团竞争力形成的动力和源泉。通过对国际大型企业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国际大型企业都把技术创新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并通过不断增加研究与开发的投入等方式获取新技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反观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已成为影响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据统计,2005年有近四成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没有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即使在已建立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企业集团中,其设施、经费和人员不能满足需要的仍占16.3%。同时,虽然研发费用投入逐年增加,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但与国家规定的3-5%的目标仍有大的差距。根据调查问卷资料显示,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认为研究开发能力弱的占23.9%,认为产品缺乏竞争力的占30.5%,这已成为影响其生产经营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此,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必须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在建立健全技术中心、加大资金投入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力度、建立健全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等方面起带头作用。

(三)发挥政府行业指导和政策辅助的作用

从政府的角度讲,要积极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支持企业集团的发展,为我国大企业集团,特别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减少行政干预,消除企业兼并重组中的行政性障碍。

据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在实施收购、资产重组的主要障碍中,认为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的占62.1%;无法安置被兼并企业职工的占56.2%,有被兼并企业的银行历史欠账问题的占45.2%;资本市场及产权交易市场不健全的占43.9%。

因此,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要实现做强做大的目标,“看不见的手”越来越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干预和调节。但是,政府这只手不宜直接介入企业集团的具体经营活动,而应把自己的职能更多的体现在行业指导和政策辅助上,主要是创造稳定、健全的竞争环境,制定有利于大企业集团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有潜力、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方向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加大扶持力度。

(四)提高国际化水平,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国家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集团的发展与强大上。一个国家没有一批世界级的企业集团(跨国公司),就不能发挥其对整个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也无法参与到国际经济的竞争中去。要使一批大企业集团成为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开拓能力强、经营管理能力强、规模经济效益好,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国家队”,就必须进一步推动有条件的企业集团,特别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重组、整体或主营业务部分在境内外上市。

目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进入国际市场的形式主要靠产品出口,能够到海外生产的极少,能够建立全球性销售网络的更少,企业拥有的跨国人才数量也不多。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集团与主要靠市场打造的国外企业500强相比,在整体素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为此,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要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着眼于整合全球资源,建立全球化采购体系,面向全球化生产、全球化研发,从而早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大企业集团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5。

2、国家统计局:企业集团和现代企业制度学习资料(内部资料),1997年11月,第48页。

3、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309-318页。

4、刘南昌、杨正位:13年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情况,《经济要参》 2003.3.6.第15-28页。

5、袁宝华:《国有企业改革政策演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1月版,305-308页。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调查中心)

集团财务公司的定位与发展方向

集团财务公司的定位与发展方向 国外发达国家的财务公司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在我国,现有的150家央企中成立财务公司的不足1/3。财务公司已成为国资委鼓励央企选择的重要管理方式。 本期视点的主题即为国企集团财务公司,德勤专家为我们分析了财务公司的定位、功能和发展方向,总结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王大威吴践/文 针对部分央企下属公司以及集团公司违规炒股炒楼的问题,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于2008年年初表示,要加强央企资金管理,鼓励建立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是国资委鼓励央企选择的重要管理方式。而财务公司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机构,能够为集团公司带来哪些好处,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又有哪些,以下结合对国内外一些大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研究和咨询经验进行分析。 财务公司的定位与发展方向 国外发达国家的财务公司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全球500强企业中有2/3以上都有自己的财务公司。1987年5月,我国批设了第一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目前我国已有82家财务公司,150家央企中有41家已成立了自己的财务公司,集中在能源和资源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2006年12月,国资委出台了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未来两年央企将掀起重组并购的高潮,而这其中必然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各集团企业也将会有组建自己的财务公司的需求。 根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财务公司是“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实质上财务公司相当于企业集团的内部银行,集团公司与财务公司是“父子”关系。财务公司的主要职能包括:对内的金融服务、资源配置、资本控制、内部结算、筹资融资、资信鉴证等,对外的消费信贷、融资租赁、投资管理、财务顾问等。 《办法》赋予了财务公司制度创新的空间。首先,《办法》第十一条规定,财务公司的资本金应主要从成员单位中募集,并可以吸收成员单位以外的合格的机构投资者的股份。《办法》中对外部股东的持股比例没有作限定,集团外部持股比例有可能处于控股地位,财务公司有可能成为集团外部金融控股公司的控股企业或参股公司。 其次,《办法》二十九条规定,符合条件的财务公司可申请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这使财务公司具有了作为金融控股公司投资主体的机会。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现状与完善建议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现状与完善 建议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所谓财务公司(FINANCECOMPANY),也叫金融公司,是指通过发行商业票据、股票和债券,或从银行借款以获得资金,并运用这些资金向消费者和工商企业贷款并提供其他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据史料记载,世界上最早的一家金融公司于1716年诞生在法国,是金融业与工商企业相互结合的产物,也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融合的一种具体的组织形态。我国的第一家金融公司是1987年成立的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统计资料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业务都有很大萎缩的情况下,金融公司却保持住了自己的市场份额,由此也不难看出,其灵活多样的运作方式、低成本的融资便利大大提高了其自身的竞争优势。 我国财务公司的发展现状 自1987年央行正式批准设立第一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至今,我国的财务公司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并已由初建时期的较小规模、较单一品种经营,发展到如今的实力日益强大、业务范围日趋合理、规

范。 为推动我国企业集团的快速、健康发展,1991年的《关于选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试点的通知》中明确了大型企业要向集团方向发展,对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等均进行了规范,并明确提出了具备条件的试点企业集团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财务公司,即把发展财务公司作为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的配套措施之一。1992年的《关于国家试点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的通知》中也指出通过企业集团组建财务公司的,来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资源再配置水平。利用财务公司发挥熟悉集团成员单位资金运用上的时间差和地域差的优势,有效地积聚闲散资金,及时解决某些成员单位暂时性资金短缺问题,保护企业集团整体利益不受损害。 1996年9月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对财务公司从市场准入、业务监管到市场退出等全过程进行了规范,第一次对企业集团成员单位进行了界定,明确了依产权关系建立的企业集团才可以设立财务公司。这一规定同样适用于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自此,我国的财务公司进入到了一个规范化的发展阶段。1997年国内所有的财务公司根据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了改制和增资扩股,完成了业务范围调整、财务公司与所办证券营业部的脱钩工作,实现了财务公司与证券业的分业经营,对公司自营的长期投资项目进行了清理,除国债、成员企业债券和自用不动产外,原有的投资项目基本都转移给了企业集团。目前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主要分布于机械、电子、汽车、石油、化工、建材、能源、交通等

公司财务和和发展建议

课程论文 学生:王治钧学号: 学院:经济学院 班级: 2014 级保院班课程名称:公司理财 题目:公司财务管理和发展建议授课老师:曾咏梅 导师:曾咏梅

摘要 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冷战后,世界各国在相对安定和平的环境下均致力于发展经济、改善基础设施,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也需要为其积累起来的资本寻找广阔市场;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我国,在努力发展经济中遇到资金短缺的矛盾。项目融资在这一背景下,逾来逾更多地为各国所采用。 我们国家在历史上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失去多次发展机会,十分可惜。令人高兴的是我国抓住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次机遇,趁世界相对和平、经济结构大调整的时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就使我国经济的发展如沐浴春风高速发展,公司理财推动企业高效发展 【关键词】:公司理财;;经济环境分析;完善建议 1 引言 所谓财务公司(FIN A NC EC OM PA NY),也叫金融公司,是指通过发行商业票据、股票和债券,或从银行借款以获得资金,并运用这些资金向消费者和工商企业贷款并提供其他金融服务的非银 行金融机构。据史料记载,世界上最早的一家金融公司于1716年诞生在法国,是金融业与工商企业相互结合的产物,也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融合的一种具体的组织形态。我国的第一家金

融公司是1987年成立的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统计资料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业务都有很大萎缩的情况下,金融公司却保持住了自己的市场份额,由此也不难看出,其灵活多样的运作方式、低成本的融资便利大大提高了其自身的竞争优势。 2我国公司财务的发展现状 自1987年央行正式批准设立第一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至今,我国的财务公司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并已由初建时期的较小规模、较单一品种经营,发展到如今的实力日益强大、业务围日趋合理、规。 为推动我国企业集团的快速、健康发展,1991年的《关于选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试点的通知》中明确了大型企业要向集团方向发展,对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等均进行了规,并明确提出了具备条件的试点企业集团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设立财务公司,即把发展财务公司作为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的配套措施之一。1992年的《关于国家试点企业集团设立 财务公司的通知》中也指出通过企业集团组建财务公司的,来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资源再配置水平。利用财务公司发挥熟悉集团成员单位资金运用上的时间差和地域差的优势,有效地积聚闲散资金,及时解决某些成员单位暂时性资金短缺问题,保护企业集团整体利益不受损害。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 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 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积极的措施,例如:正式加入WTO;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通货膨胀、失业、GDP的增长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三条曲线的复合与分析 (一)三条曲线在一个坐标系中的复合:图一(% (二)三条曲线各自特点的分析 A、GDP增长率曲线 1、曲线走势:最近中国十几年的GDP增长率变动呈现前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阶段,1991——1996年,GDP增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达到11.6%;而在第二个阶段,1997——2001年间,GDP增长保持平稳中速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 7.8%。前后两个阶段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 阶段性特点。 2、原因

1)、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 第一,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衰退,当时称之为“市 场疲软”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 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一方面澄清 了许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他以个人的远见,在宏观上 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氛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2)、1997——2001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在经历了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些经济指标过热,造成诸如通货膨胀水平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宏观上需要执行一套稳健、收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其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破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外贸环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东南亚国家进口市场的缩小,外贸行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对我们这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速的下降造成了实际的 压力。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我国陆续开放了一批部门和行业,大力下调平均关税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国内原本受到很大程度保护的许多产业顿时感受到巨大 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实际推动经济增长时显 得力不从心。 B、通货膨胀水平曲线 1、曲线走势:1992——2001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先 高后低、先正后负的情况,同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1992——1996年间,平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保持在12.2%,而1997——2001年其平均水平仅为-0.6%。两个阶段相差13%,这种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原因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

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进程的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40~1895 年)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并非法开办企业(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2)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产生了中国机器工业。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冲击自然经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年) (1)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2)1912—1919 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形成,民族工业发展。 (2)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军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下遭到严重摧残,近代化被打断。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未来发展方向探讨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未来发展方向 财务公司最初是国家“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的重要配套措施之一,是国家鼓励企业集团发展的优惠政策。自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复同意设立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以来,经过20多年艰难的探索,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初具规模。 目前,我国财务公司已经涉及包括石油、化工、钢铁、电力、煤炭等国民经济多个行业。设立财务公司的企业大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在寻求扎根集团、服务集团的过程中,财务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发展力量。 一、我国财务公司的演变历程及现有的主要功能 财务公司的职能和定位经历了三个阶段,其指导思想经过了两次大的演变,从最初旨在“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9月19日颁布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到“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及

产品销售提供金融服务,以中长期金融业务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2000年6月30日颁布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直到现在明确为“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7月27日颁布,2004年9月1日起执行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从而最终明确了财务公司的监管导向,也就是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 对财务公司如何发挥金融功能,对集团的资金进行有效管理的研究,业内已进行了多年。中国石油财务公司认为,财务公司是强化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最佳平台;武钢财务公司根据我国现行的金融管理政策和企业集团的实践,从结算手段和速度、协助资金监控、资金集中度、资金运用原则、金融功能的多样性以及产业及专业性等方面对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通过结算中心、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三种主要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出财务公司具备成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平台的独特优势。在财务公司具体履行资金管理的模式上,有专家认为主要有三种模式:松散管理模式、高度集中模式、相对集中模式。 二、对财务公司未来金融功能的探讨 笔者认为,在资金集中管理趋于稳定后,财务公司发挥以并购重组为主要方式的资本运作功能,将为财务公司实现集团价值增值的重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06年4月第22卷 第2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 ology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Apr.2006Vol.22 No.2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程继川,佘元冠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一个特殊的金融服务行业,其行业发展具有其自身特殊性。文章在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生命周期分析、行业规模分析、行业业务结构分析和行业监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行业发展趋势。 关键词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生命周期;非银行金融机构 中图分类号 F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689(2006)02003504 收稿日期 20060314 作者简介 程继川(1974!),男,黑龙江讷河人,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佘元冠(1948!),男,江苏省镇江人,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引言 财务公司在美国最早出现于1878年,目前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第一家财务公司在1987年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财务公司业务上不断创新,规模上不断壮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截至2005年6月,全国财务公司机构数为74家,净资产总额为424.8l 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7%,平均资产收益率为0.65%,资本收益率为7.19%,资本金收益率为8.73%;平均监控指标中的流动性比例为88.14%,拆入资金比例为25.77%,自有固定资产比例为2.68%,逾期贷款率为1.47%,存贷款比例为47.97%。从总体上看,国内财务公司是金融体系中一个资本充足率较高、不良资产率较 低、效益较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1](47-5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7月27日颁布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第二条将财务公司定位为?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 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财务管理服务%,可见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业务范围仅限于集团内部,从性质上看属于典型的信贷类机构,是为其所依托的大型企业集团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类非银行金融机构。 金融业全面?入世%后会有更多的从事金融行业的公司成立,新的银行、外资金融机构以及其他金融 机构将使得财务公司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研 究财务公司行业发展趋势,对于财务公司把握行业整体发展方向、认清自身发展的行业环境、进行稳健经 营和维持持久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财务公司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行业生命周期,是指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行业生命发展周期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2](52-55) 财务公司在国外已经发展了100多年,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仅有十几年的历史,符合行业生命周期理论幼稚期的特点:行业中企业规模较小,面对的客户受到严格限制,限定为集团和成员单位,业务开办的种类不全,业务量不大,盈利水平不高,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可以认为我国财务公司行业目前处于幼稚期。 财务公司行业今后发展的空间很大,市场增长率较高,需求增长较快,由于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用户特点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不多,行业进入壁垒较低,面临的风险较大,风险抵抗能力较弱。财务公司应主要致力于开辟新用户、占领市场,在实践中摸索,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随着经验的积累、资金成本的降低和集团内市场需求的扩大,财务公司的业务创新能力、资金创利能力和服务集团的能力将不断提

最新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论文关键词】经济发展问题改进措施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行势,面对国内经济改革的发展与稳定的艰巨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胡主席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1 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呈现一派祥和的景象。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首先使是在经济的发展中如何注意对环境的保护。由于粗放型的增长使我们付出了过大的环境代价。某些地区的企业为了满足致富的需要,大量的排污,使空气和水质发生严重的污染。据媒体报道:地处江南地区的生命资源太湖遭到了严重的污染。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的发源地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由于中国是燃煤大国,传统的燃煤技术使得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废气排放到空气中,空气和水质的污染将使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这种以牺牲环境和人民健康为代价而换来的高速发展的GDP是不受欢迎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容的。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与民生有关的问题是居高不下的房价。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应该使大多数人能够买的起住房,能够安居乐业;但是事实却相反,2007年以来,全国特别是大中城市,房价飙升,居民的收入积累赶不上房价的上涨幅度,只好放弃买房。有的居民采取贷款购房的办法,但每月还款的负担很重,几十年的还款

计划使他们喘不过气来。与民生有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我国目前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下,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人民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相当一部分城镇居民下岗失业,居民的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收入差距很大,因此也引起了一部分人对一部分人的不信任,产生了“仇富” 心理。在众多媒体报道的案例说明,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区,中西部落后地区,犯罪案件频发,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说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农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城市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所以农村中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号召下,农村中成长的下一代,也千方百计地离开农村,长此下去,发展农业的人力资源将严重缺乏。在房地产“暴利”的驱动之下,有些地区把粮田变成商品房的开放地,因此我国耕地面积在逐年缩小。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2 今后的改进措施

浅谈我国财务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一)

浅谈我国财务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一)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财务公司发展的现状,最后从分析入世对我国财务公司的影响入手,论述了我国财务公司所面临的主要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财务公司;WTO;金融风险;机遇 财务公司最先起源于西方,世界上最早的财务公司是1716年在法国创立的,后来英国、美国等国家相继创办了财务公司,其英文名称为“FinanceCompany”。 在国外,财务公司一般不能吸收存款,只能承接贷款,并能提供类似银行的各种金融服务,因此也被称为“非银行的银行”或“准银行”。 由于各国的金融制度不同,各国财务公司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在我国,财务公司(除中外合资的财务公司)都是依托大型企业集团而设立,并为大型企业集团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因此被称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0年6月发布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中对我国财务公司定义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本办法、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及产品销售提供金融服务,以中长期金融业务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而国外的财务公司并不仅仅局限于企业集团,它们以集团服务为重点,但又不完全局限在集团内融资。它们不仅为企业集团服务,还为社会公众提供购买住房、汽车,甚至旅游等多方面的金融服务,因此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总而言之,财务公司是为社会公众、家庭和企业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比银行业务种类更加丰富,它按照其业务内容和业务对象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消费性、销售性和商业性财务公司。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与世界主要经济强国相继达成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已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国。据有关专家分析,“入世”后受冲击较大的主要是汽车、电信、金融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特别是处于现代经济核心地位的金融业。财务公司作为金融行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自1987年在我国正式诞生以来,至今才不过10余年的发展历史,而且受到各种环境和自身发展条件的制约,目前仍处于比较幼稚的发展水平。 一、我国财务公司发展的现状 在大型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是国务院作为扶植国有重点大型企业集团的一项重要配套政策,深受产业界的欢迎,财务公司得到快速发展,我国现已有财务公司80多家,分布在40多个不同的行业,几乎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总资产2000多亿元,在聚集企业集团内部闲散资金、调节资金余缺、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培植新的经济和利润增长点等诸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财务公司的发展还很不规范,资金实力参差不齐,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与国外一些大的财务公司相比实力还存在很大差距。 与国外财务公司相比,我国财务公司主要有以下共同点:一是产生背景基本上是依附于某一实业性的企业集团,以服务本集团的经济发展为经营宗旨;二是服务对象仅局限于本集团内部成员单位,服务对象不具有社会性;三是资金来源主要限于集团内部成员单位的存款,不能吸收社会存款;四是业务品种相对广泛,诸如存贷款、结算、委托业务和一些中间业务都可以开展。 二、加入WTO给我国财务公司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后,对我国各行各业的影响将是深远和巨大的,既产生史无前例的挑战,又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办理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单位金融业务的非银行机构的企业财务公司同样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与收益共担。 (一)带来的主要机遇: 1.促使我国财务公司加快和深化内部改革、提高管理水平。一旦加入世贸组织,外资金融机构大举进入后,虽然给我国财务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但是其先进的管理模式、市场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建议-精品文档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建议 2095-3283(2013)09-0109-02 一、我国财务公司的业务开展情况 1规定的业务范围 财务公司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新金融机构模式,除了不能吸收公众存款、开立基本账户、发行银行卡外,其主要业务类型与商业银行基本相同。同时,还可以从事保险代理、证券投资等业务,近似于一种混业经营性金融机构。银监会对财务公司的经营范围进行了列举式的规定(15类业务)。从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中间业务三方面归纳如下: (1)资金来源:吸收成员单位的存款;同业拆借;发行财务公司债券(成立1年后)。 (2)资金运用:成员单位贷款及融资租赁;成员单位票据贴现及承兑;有价证券投资(成立1年后);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成立1年后);成员单位产品的买方信贷、消费信贷及融资租赁(成立1年后)。 (3)中间业务:成员单位财务融资顾问,信用鉴证及咨询;成员单位内部转账结算、资金清算方案设计;成员单位交易款项的收付;成员单位保险、年金代理;成员单位之间的委托贷款及委托投资;成员单位之间的担保;承销成员单位企业债券(成立1年后)。

2我国财务公司的业务经营情况 基础功能业务——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贷款和结算是其主要业务,几乎所有的财务公司都开展了此类业务。其中贷款业务中银团贷款增长较快。财务公司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了一定的信用功能,通过结算业务,将银行的结算功能嫁接到企业集团内部,节约了货币资金流通成本,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延伸功能业务——财务公司的委托业务、票据业务、担保和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发展较快,但总量尚小;外汇业务开展的范围和总体规模有限,尚处起步阶段;获准发行金融债的财务公司更少,大部分财务公司服务范围又仅局限服务于成员企业,只有少数企业集团于在产融结合中进行积极地探索,如深圳华强集团财务公司,不仅为集团内部成员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还为集团主营业务的上下游产业链提供金融支持。 二、现阶段我国财务公司的发展定位 1银监会对现阶段财务公司发展提出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立足企业集团、立足资金管理的战略定位”。首先,要服务实体经济。无论是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以及随后的欧债危机,还是我国2013年6月发生的“钱荒事件”,都说明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自我循环是不可持续的。其次,要立足企业集团。立足主业,充分发挥产融结合优势,为实现企业战略提供支持。第三,要立足资金管理。财务公司行业发展初期,曾因过度融资、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简而言之,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欧美产业经济学中即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运行,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过程具有密切关系,涉及相关的公共政策。我国50 年代受苏联的影响,产业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和部门,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改革开放后受日本的影响,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80 年代末,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中国,使得以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为主的欧美和以产业结构与政策为主的日本体系相结合。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寻找产业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 也是促使产业经济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动力之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模式

2011年11月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模式探究 文/张志刚 李丹 摘 要:现如今的中国企业集团,已逐渐认识到建立自己财务公司的重要性。本文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定义入手,通过对国外的两种发展模式进行了描叙,提出了中国财务公司模式——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1-0152-01 财经视点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指为企业集团其内部成员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它的目的是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务公司,是指银行外的专业融资机构,也可以称作是一种外向型的财务公司;狭义的财务公司是指企业附属财务公司,主要为集团内的成员单位服务。 一、在国外,类似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金融类型财务公司,主要有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两种类型 (1)美国模式。它主要依附于制造厂商,是以商品流通为目的、促进商品销售为特色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这类财务公司主要职责是为零售商提供融资服务。主要类型有: a、消费者信贷公司。它是在美国内战后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人增多导致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的形势下产生的,消费信贷的最高额、最高利率及贷款条件都受到各州政府的管制。 b、销售财务公司。这类财务公司依附于一些大型耐用品的制造厂商,如汽车制造公司等发展起来,这些大公司设立财务公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零售商提供融资以及直接向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 c、商业财务公司。它除了不吸收存款以外,其业务范围与商业银行类似,主要职能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2)英国模式。这种模式下的财务公司组建的主要目的在于,规避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主要包括租赁公司和消费信贷公司两种。 二、在我国,财务公司的出现只是近十几年的事情,因为发展的时间不长,机制各方面相对来说都还不成熟,所以,我国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面临着以下问题 (1)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还不够明确。虽然2000年《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将财务公司正式定位为:筹措中长期资金以支持企业集团新产品的开发、技术的改造、产品的销售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并且规定不得吸收小于3个月的活期存款。但实际上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一是,企业集团因为其产业的特点的独特,少有技术改进的项目和技术的改进的高成本,使财务公司没有十足能力来承担;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的融通难度大和集中资金的能力降低,也影响了财务公司在集团中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二是,企业集团内部虽会有短期的资金,但是缺乏长期资金,造成财务公司定期的存款比较少,资金的匮乏必然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 (2)财务公司的业务对企业集团有着严重的依赖性。财务公司对集团的依附性程度之大,严重影响了财务公司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的独立性,在实际中如果财务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景气、企业集团的规模大、下属子成员经济效益好,那么建立在该集团下的财务公司也就相应地资金雄厚、规模相对较大、利润也就丰厚。反之财务公司必然面临着缺乏资金的窘境,自然也就无法在集团的资金调配中发挥出该有的作用,非但不能帮助集团在逆境中脱离困境,而且要做到独善其身都是相当困难的。此外财务公司本身若在资本结构方面存有缺陷,财务公司本身的市场化运作能力也会大幅度削弱。 (3)外部融资能力不足。我国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以集团各下属子企业的存款为主,大约占到了企业集团全部负债的80%左右,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发达,使得财务公司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有效的融资手段,甚至发行财务公司的债券审批手续都存有重重困难,各种原因使得外部筹资变得十分艰难。 (4)财务公司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大。目前我国的财务公司的经营模式,主要是以粗放型为主,过于追求企业集团市场占有率的扩张,市场风险的规避方法缺乏系统考虑和可行性分析,以及对资金价格的分析不到位,都使得在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的同时,财务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反而逐步加大。 三、我国财务公司运行目标模式——金融控股公司 针对我国企业集团所处的特殊环境,和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应将注意力转移到金融控股公司这种目标模式上。金融业混业经营有利于金融创新,能改善金融服务,更好地服务于投资者和社会大众,从而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混业经营有利于金融企业开拓市场,优化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增强其国际综合竞争力。金融控股公司本身存有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金融扩股公司应成为我国财务公司发展的目标模式,值得广大想建立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考虑和借鉴。 (1)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运行目标模式的必要性。财务公司的发展与其所依托的集团兴衰密切相关,企业集团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起伏,都直接影响着财务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通过构建金融控股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不仅可以拓展其自身的业务发展空间,从而提高相应的市场竞争力,达到减少自身公司对本企业集团的依附性的目的。另外,通过建立金融控股公司,推动业务的创新,最大限度地组织全社会的金融力量,调动大家积极性,利用集团外部资源的整合机会,来推动企业集团国际化的发展,以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运行目标模式的可能性。《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赋予了财务公司发展所需要的制度空间,为其良好发展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法律保障。对于财务公司而言,建立金融控股公司不仅仅可以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增强企业整体的资金实力,还可以从别的优秀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经验和人才。这就意味着,在集团内部持股分散的情况下,企业集团外部40%的持股比例仍有可能处于控股的地位,从而使得财务公司成为集团外部金融控股公司的控股企业或参股公司。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 作者简介:张志刚(1986— ),江苏盐城人,湘潭大学商学院会计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李丹(1987— ),湖南益阳人,湘潭大学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治理。 参考文献: [1]柏富亨.中国财务公司发展及未来展望[J].中国财务公司,2003第1-2期. [2]李慧.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探讨财会通讯[J].2002年8月理论专刊. [3]童国祥.财务公司的优劣势及下一步发展思考[J].中国财务公司,2001年第1-2期. [4]沈世均.金融控股公司:我国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的中间环节[J].上海金融,2001第3期. 152 2011.11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现状与完善建议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现状与完善建议 所谓财务公司(FINANCECOMPANY),也叫金融公司,是指通过发行商业票据、股票和债券,或从银行借款以获得资金,并运用这些资金向消费者和工商企业贷款并提供其他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据史料记载,世界上最早的一家金融公司于1716年诞生在法国,是金融业与工商企业相互结合的产物,也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融合的一种具体的组织形态。我国的第一家金融公司是1987年成立的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统计资料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业务都有很大萎缩的情况下,金融公司却保持住了自己的市场份额,由此也不难看出,其灵活多样的运作方式、低成本的融资便利大大提高了其自身的竞争优势。 我国财务公司的发展现状 自1987年央行正式批准设立第一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至今,我国的财务公司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并已由初建时期的较小规模、较单一品种经营,发展到如今的实力日益强大、业务范围日趋合理、规范。 为推动我国企业集团的快速、健康发展,1991年的《关于选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试点的通知》中明确了大型企业要向集团方向发展,对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等均进行了规范,并明确提出了具备条件的试点企业集团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财务公司,即把发展财务公司作为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的配套措施之一。1992年的《关于国家试点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的通知》中也指出通过企业集团组建财务公司的,来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资源再配置

水平。利用财务公司发挥熟悉集团成员单位资金运用上的时间差和地域差的优势,有效地积聚闲散资金,及时解决某些成员单位暂时性资金短缺问题,保护企业集团整体利益不受损害。 1996年9月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对财务公司从市场准入、业务监管到市场退出等全过程进行了规范,第一次对企业集团成员单位进行了界定,明确了依产权关系建立的企业集团才可以设立财务公司。这一规定同样适用于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自此,我国的财务公司进入到了一个规范化的发展阶段。1997年国内所有的财务公司根据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了改制和增资扩股,完成了业务范围调整、财务公司与所办证券营业部的脱钩工作,实现了财务公司与证券业的分业经营,对公司自营的长期投资项目进行了清理,除国债、成员企业债券和自用不动产外,原有的投资项目基本都转移给了企业集团。目前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主要分布于机械、电子、汽车、石油、化工、建材、能源、交通等国民经济骨干行业和重点支柱产业。 当前我国财务公司所处经济环境分析 企业重组并购高潮在即,大型企业集团应运而生。据有关资料预测,未来的两三年我国企业将掀起重组并购的高潮,会有一批新的大型企业集团诞生,而这其中,必然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各集团企业也必然会有组建自己的财务公司的强烈渴求。因此说,无论是现在既有的财务公司、还是既将成立的财务公司,在支持所属成员企业资产重组、资本运作等事宜方面会有很大的优势与巨大的市场运作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本文以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指标为依据,综合 论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基本特点,揭示了中国现时经济结构不合理、就业不充分、经济增长粗放的突出问题,系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包括投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外资外贸政策等。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经济增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但是在高增长中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波动。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已呈振幅缩小、基本稳定的特点。1998~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谷底值与峰值在7.1%~9.1%之间,相差2个百分点;而在此之前,最低谷底值与最高峰值在3.8%~15.2%之间,相差11.4个百分点。这说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不存在所谓“过热或过冷”的问题。按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未来十几年内中国将保持年均7%的经济高增长速度。中国现时与未来的经济高增长是有持续动力支持的。这种动力支持主要源于五个方面:一是中国现在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水平低。2003年中国GDP只有11.7万亿元人民币(按汇率折算约合1.4万亿美元),只相当于日本经济总量的1/4,故中国有经济高增长的巨大潜力。二是中国劳动力供给充足,仅农村富余劳动力现在就有1~2亿人,尚且中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低,隐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三是中国资本或资金供给充足。到2003年底,中国居民储蓄存款高达10.4万亿元人民币,居民外币存款为800多亿美元,两者合计占GDP的比例已超过100%。此外,中国利用外资和现有外汇储备的规模也很大。四是中国非常重视利用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人才,并努力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从而可以依靠先进技术和人才,支撑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五是中国现在具有经济型政府的特点,政府行政手段在配置资源方面发挥一定的重要作用。这种行政手段对资源的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高效率。当然,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也存在粗放型、质量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突出问题。所以,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确立以人为本的协调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物价稳定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长期受到通胀的困扰,尤其是在1988~1989年和1993~1995年中国的通胀曾达到严重的程度,年消费价格指数(CPI)分别为18.8%、18%、14.7%、24.1%和17.1%。但是近年来,中国又出现了通缩的迹象。1998~2002年中国的消费价 格指数分别为-0.8%、-1.4%、0.4%、0.7%和-0.8%,其中有三年出现了轻度的通缩。2003年中国消费价格指数又上升到1.2%,特别是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上涨了4.8%和2.3%,这说明现在中国已走出了通缩的阴影,并呈现出通胀的苗头。总之,近几年来中国的物价是基本稳定的。未来中国也不会担心通缩的问题,但中国对通胀却一直非常敏感。主要原因:一是中国在20世纪80~90年代曾遭受过通胀的打击,并且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引发通胀的内在因素,特别是受粮食、石油等资源的制约以及受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影响。二是中国在调控货币供给量方面存在缺陷,特别是受地方政府“倒逼机制”的影响,使中央银行很难有效控制住货币供给量。例如,2003年中国货币发行量(M0)为2468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14.3%,超计划发行率为64.5%,创建国以来最高发行率;贷款新增加3万亿元人民币,比2002年增发放贷款1.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率高达58%,是多年来发放贷款最多、最猛的一年,从而不可避免地拉动了物价全面上涨。之所以出现这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