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作业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200.50 KB
- 文档页数:38
第一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选择题1.国内生产总值表示一定时期内的某一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内( D )的市场价值总和。
考察GDP的概念A.所有经济交易B。
所有市场交换的最终商品和劳务C.所有商品与劳务D。
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2.已知某个国家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时为2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折旧是300亿美元。
这样,这个国家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
总投资500=净投资+折旧300A.500和200亿美元B.2500和2200亿美元C. 500和300亿美元D。
1500和2200亿美元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支出是指(C)。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之和C。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以及公债利息等之和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故政府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4.在二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等于(A )。
A.C+IB.C+I+GC.C+I+G+X-MD.C+I+G+X5.在四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等于(B).A.C+I+G+XB. C+I+G+X-MC.C+I+G+MD. C+I+G+M-X6.下面哪一部分收入不是居民挣得的但他们却拿到了?(A)。
A.转移支付B。
利息C。
租金D。
利润7.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自己使用,这部分房租(B ).A.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出租房子不属于生产行为B。
算入国内生产总值,按出租可以得到的租金计算C.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房子由房主本人居住D。
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没有经过市场活动8.下列何种行为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 D )。
A.购买公司债券B。
购买公司股票C.购买国债D.上述都不是9.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的法则,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 A )。
宏观经济学习题(必作)第一章:1.如何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简述宏观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3.试说明宏观经济学是怎样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的。
4.古典经济学家有哪些主要的宏观经济观点?5.新古典经济学形成了哪些重要的宏观经济思想?6.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7.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逐步完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8.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呈现出哪些重要趋势?第二章1.名词解释:流量存量 GDP GNP NDP PDI PI 国民收入支出法收入法GDP缩减指数真实GDP 名义GDP 价格指数失业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潜在GDP 奥肯定律2.国民收入核算指标的问题是什么?应如何纠正?3.分别绘出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循环图并加以说明。
4.物价和就业水平的衡量有哪些主要指标?应如何加以运用?5.已知某国有如下统计资料(单位:亿元)资本消耗补偿356.4,雇员酬金1 866.6,企业利息支付264.9,间接税266.3,个人租金收入34.1,公司利润164.8,非公司业主收入120.8,红利66.4,社会保险税253.9,个人所得税402.1,消费者支付的利息64.4,政府支付的利息105.1,政府和企业的转移支付374.5,个人消费支出1 991.9。
分别计算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和个人储蓄。
6.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7.设一经济社会生产五种产品,它们在1990年和1992年的产量和价格分别如下表所示。
产品 1990年的产量 1990年的价格 1992年产量 1992年价格(美元) (美元)A 25 1.50 30 1.60B 50 7.50 60 8.00C 40 6.00 50 7.00D 30 5.00 35 5.50E 60 2.00 70 2.50试计算:(1)1990年和1992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2)如果以1990年以基年,则1992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3)计算1990~199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及国民收入核算一、选择题1、以下哪项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A )A・失业率与经济増长率的关系; B.美国烟草歉收对世界烟草价格的影响;C.最低工资对青年工人失业的影响;D.汽车工业的产量水平变化。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3、卜•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B、D )A.出口到外国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济人为一笔I口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
4、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Z间的差别是(B )A.直接税;B.折旧;C.间接税;D.净出口。
5、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按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B )A.消费+投资;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D.消费+投资+净出口。
6、用收入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等于(B、)A.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B.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C..工资+利息+屮间产品成木+间接税+利润;D.厂商收入■屮间产品成札7、已知消费额二6亿元,投资额二1亿元,间接税二1亿元,政府支出=1.5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二1.8亿元,贝'J (B )A.NNP=8.7 亿元;B. GNP=7.7 亿元;C. GNP=8.7 亿元D. NNP=5 亿元。
8、对GNP采用的支出法和收入法:(B)A.是用来衡量GNP的不同方法,因而彼此间并不关联;B.使衡量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方法;C.若GNP以实际价格衡量,二者均可得出相同数字;若GNP按名义价格衡量,则得出不同数字;D.与循环流动图毫无关系。
9、下列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是(D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合成的收入;B.我在1995年播放一张1900年录制的CD盘所获得的价值;C.拍卖毕加索作品所得的收入;D.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到的收入。
《宏观经济学》作业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经济总量的变化、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在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的核算体系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常用指标。
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计算 GDP 有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
支出法是通过计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各种收入角度来计算,如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生产法是从生产的各个环节计算增加值的总和。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议题之一。
经济增长意味着一个国家在长期内生产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经济增长的源泉包括劳动力的增加、资本的积累、技术进步等。
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在长期中,经济会达到稳态,此时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不再变化。
而内生增长理论则强调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技术进步可以通过研发投入、教育和培训等方式实现。
通货膨胀是另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现象。
它指的是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情况。
通货膨胀会对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如降低货币的购买力、扭曲资源配置、影响收入分配等。
衡量通货膨胀的常用指标有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等。
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多种,如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结构性因素等。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政府通常会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手段。
失业率也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重点。
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数所占的比例。
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正常流动导致的;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的技能和岗位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周期性失业则与经济周期有关,是经济衰退时产生的失业。
三、计算题1.已知某一经济社会的如下数据:(单位:亿元)a)工资100 利息10 租金30 消费支出90 利润30 投资支出60b)政府购买支出30 政府转移支付5 所得税30 出口额60 进口额70c)试求:(1)按收入法计算GDP (2)按支出法计算GDP(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4)计算储蓄额(5)计算净出口(1)收入法=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y=100+10+30+30=170(亿元)(2)支出法:y=c+i+g+(x-m),y=90+60+30+(60-70)=170(亿元)(3)政府预算赤字(bs)=税收(t)-政府支出与政府转移支付(g+tr)即bs=30-30-5=-5(亿元)(4)s=y d-c=170+5-30-90=55(亿元)(5)净出口=出口-进口=60-70=-10(亿元),负数意味着存在贸易赤字2、已知下列资料,国内生产总值6 000亿元,总投资800亿元,净投资300亿元,消费4000亿元,政府购买1 100亿元,政府顶算盈余300亿元,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人。
(5)个人储蓄。
(1)NDP=GDP-重置投资=6000-500=5500(亿元)(2)NX=GDP-C-I-G=6000-400-800-1100=3700(亿元)(3)政府预算盈余=政府收入-政府支出=税收-政府购买性支出-政府转移性支出=300T-TR=G+300=300+1100=1400(亿元)(4)Yd=NDP+TR-T=NDP-(T-TR)=5500-1400=4100(亿元)(5)S=Yd-C=4100-400=3700(亿元)3、下列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请根据资料回答以下问题: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单位:亿元。
居民个人消费支出:70906;政府购买:26012;总投资:79560;出口:68495;进口:58272;资本折旧:28010;政府转移支付:716;间接税净额:16658;社会保险金:6969;公司未分配利润:38624;公司所得税:5344;个人所得税:838(1)GDP=C+I+G+NX=70906+79560+26012+68495-58272=186701(亿元)(2)NDP=GDP-折旧=186701-28010=158691(亿元)(3)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158691-16658=142033(亿元)(4)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的转移支付=142033-38624-5344-6969+716=91812(亿元) (5)DPI=PI-个人所得税=91812-838=90974(亿元)4、一个社会生产五种产品,它们在2002年和2004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
共四大题作业ID: 95799一、选择题:1.以下是解释实际工资粘性的理论有:()(第七章)P280A. A. 效率工资论B. B. 局内人-局外人理论C. C. 长期合同理论D. D. 隐性合同论2.自然失业率在计算过程中应包括()(第六章)P258A. A. 周期性失业B. B. 摩擦性失业C. C. 结构性失业D. D. 非自愿失业3.以下属于财政政策的是()(第五章)P202A. A. 收入政策B. B. 支出政策C. C. 银行加息D. D. 投资津贴政策4.以下哪些是属于经济波动根源中的政策变量()(第三章)P109A. A. 政府购买支出B. B. 转移支付C. C. 自发税收D. D. 税率5.以下各项中哪些是宏观经济目标()(第一章)PA. A. 经济增长B. B. 物价稳定C. C. 充分就业D. D. 国际收支平衡二、简答题:6.在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情况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加强各货币政策工具间的协调配合。
上半年累计发行央行票据 9210 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 13600 亿元。
截至 6 月末,央行票据余额约为 2.4 万亿元。
(央行票据即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
)在国际收支总体上继续保持较大顺差的背景下,为把好流动性总门,加强货币信贷总量调控,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2011 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发挥存款准备金工具深度冻结银行体系多余动性的功能,分别于 1 月 20 日、 2 月 24 日、3 月 25 日、 4 月 21、 5 月 18 日和 6 月 20 日 6 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率各 0.5 个百分点,累计上调 3 个百分点。
2011 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 2 月 9 日、 4 月 6 日和 7 月 7三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其中,1 年期存款基准率由 2.75% 提高到 3.50% ,累计上调 0.75 个百分点; 1 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 5.81% 提高到 6.56% ,累计上调 0.75 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学》word版绪论第⼀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是希腊⽂“Uakpo”的意译,原意是“⼤”。
⼀般认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词最早是挪威著名经法学家,第⼀届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之⼀R·弗瑞希(R Frisch)在1933年提出的。
经济学家们给宏观经济学下了多种⼤同⼩异的定义。
例如,R·多恩布什与S·费希尔说:“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为的——⾼潮与衰退,经济中产品与劳务的总产量和产量的增长,通胀与失业率,国际收⽀以及汇率。
为了研究经济的⼀般状况,宏观经济学集中在影响经济状况的经济⾏为与政策上——消费与投资,⼯资与价格变动的决定因素,货币与财政政策,货币存量,联邦预算,利率、公债。
简⾔之,宏观经济学研究当今的主要经济争论与问题。
”T ·德恩伯格(T ·Dernbwrg)给宏观经济学下的定义是:“‘宏观’⼀词的意思是⼤,⽽宏观经济学的意思是⼤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诸如总产量、总就业与失业,价格的总⽔平与变动率、经济增长率等总体问题。
宏观经济学家所提出的问题涉及到⼴泛的总量——与单个居民户⽀出决策的决定因素相对的所有消费者⽀出的决定;什么是决定了所有⼚商共同的资本⽀出,⽽不是单个⼚商建⽴⼀个新⼚的决定;与某个⼈为什么失业相对,决定经济中总失业⽔平的是什么。
宏观经济学衡量整个经济活动;它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所运⽤的这些活动的决定;它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并且⼒图提出旨在使预测与⽣产、就业与价格的⽬标值相⼀致的政策反应。
”总之,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上研究国民经济的⽔平、均衡、稳定、运⾏、增长与调控的⼀门经济学科。
国民经济是⼀个统⼀的有机整体,其内部各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不同的经济学科分别研究其中的⼀个部分、⼀个环节或⼀个⽅⾯,⽽宏观经济学则⾼层建瓴、总揽全局,描绘国民经济的整体图像,并要对达到社会经济最优化提出政策性建议。
宏观经济学作业宏观作业一如何理解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公式中的各项?答:两部门:两部门指家庭和企业.总需求AD=C+I,其中AD为总需求,C为家庭消费支出,I为企业投资。
总供给AS=C+S,其中AS为总供给,C为家庭消费,S为家庭储蓄三部门:三部门指家庭、企业和政府.总需求AD=C+I+G,其中AD为总需求,C为家庭消费支出,I为企业投资,G为政府购买支出。
总供给AS=C+S+T,其中AS为总供给,C为家庭消费,S为家庭储蓄,T为税收。
四部门:四部门指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总需求AD=C+I+G+X-M,AD为总需求,C为家庭消费支出,I为企业投资,G为政府购买支出,X-M为国外净支出。
总供给AS=C+S+T,其中AS为总供给,C为家庭消费,S为家庭储蓄,T为税收。
宏观作业二凯恩斯认为哪些原因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其措施有哪些?答:1.原因:(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经济危机根源之一)(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3)人们具有“流动偏好”的心理。
2.措施:赤字财政预算;适度通货膨胀;福利措施宏观综合作业论述I S-LM模型。
要包括:各条线的来历、含义;1.IS线的来历与相关图形中各条线的含义答:来历:IS曲线是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的一条曲线,I表示投资,S表示储蓄,IS代表储蓄和投资的均衡。
假设市场利率是r1,对应唯一的I1被确定,经过45度线折射,S1被确定,唯一的Y1被确定,Y1和r1的交点得到A3,实现了I1=S1,同理可得B3,连接得到IS曲线AB线:I=I(r),r代表利率,随着r的增加,投资介入的成本增加,故I减小,故为一条斜向右下方的曲线。
A 1B1线:是一条45度斜线,使得I=SA 2B2线:S=Y-C(Y),Y是人均收入,S是储蓄率,C是消费。
A 3B3线:I(r)=Y-C(Y),即为IS曲线,利率的上升会引起投资支出的减少,从而减少总支出,最终导致均衡的收入水平下降,所以IS曲线是下斜的。
宏观经济学1. 要求:鼓励独立完成作业,严惩抄袭。
慎交作业,责任自负。
下列各项,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有()。
(第二章,视频教学课件第7-9讲)A. 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 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批救济金C. 经纪人为一笔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 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标准答案:B2. 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则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外国国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第二章,视频教学课件第7-9讲)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 不能确定标准答案:B3. 假定某国目前的均衡收入是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是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支出()。
(第三章,视频教学课件第10-18讲)A. 500亿元B. 50亿元C. 10亿元D. 30亿元标准答案:B4.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MPC为0.8,税收为定量税,则以下措施中使收入水平降低最多的是()。
A. 增加税收100B. 增加税收100,同时设法使MPC上升到0.85C. 减少政府购买100D. 减少转移支付50,同时设法使MPC上升到0.9标准答案:B5. 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第四章,视频教学课件第19-25讲)A. 右移10亿美元B. 左移10亿美元C. 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标准答案:C6. 假设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第四章,视频教学课件第19-25讲)A.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标准答案:A7.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区域中,则表示()(第四章,视频教学课件第19-25讲)A.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B.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C.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D.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标准答案:A8. 中央银行精确度最高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4.0一单选题1. 厂商进出行业难度最大的市场类型是()A.完全竞争市场B.垄断竞争市场C.寡头市场D.垄断市场4.0:0.0: B.垄断竞争市场标准答案: D.垄断市场2. 政府支出的减少使 IS曲线()A. 向左移动B. 向右移动C. 保持不动D. 斜率变化4.0:0.0: C. 保持不动标准答案: A. 向左移动3.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可分为( )A.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两个部分B.商品贸易、劳务贸易和其它收入三个部分C.投资收入和转移支付两个部分D.商品贸易和劳务贸易两个部分4.0:0.0: B.商品贸易、劳务贸易和其它收入三个部分标准答案: D.商品贸易和劳务贸易两个部分4.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货币供给量(M),市场利息率(i)和货币流通速度(V)之间存在下述的哪一种联系?a、M的减少将降低i,并因此导致V上升b、M的减少将提高i,并因此导致V上升c、M的增加将提高i,并因此导致V上升d、M的增加将降低i,并因此导致V上升4.0: 4.0:b、M的减少将提高i,并因此导致V上升标准答案:b、M的减少将提高i,并因此导致V上升5.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在于各国之间()A.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B.生产成本上的相对差别C.生产效率上的绝对差别D.生产成本上的绝对差别4.0标准答案: B.生产成本上的相对差别6. 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A.个别市场上的生产者行为B.某行业的生产者行为C.总体经济活动D.个别厂商如何做出产量决策4.0标准答案: C.总体经济活动7. 净出口是指( )A.出口减进口B.出口加进口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D.进口减出口4.0标准答案: A.出口减进口8. 在当前国际经济体系中,对国际贸易进行调节的最大国际多边组织是()A.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B.世界银行(IBRD)C.世界贸易组织(WTO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0标准答案: C.世界贸易组织(WTO9. 一般来说,IS曲线的斜率()C.为零D.等于1A.为负B.为正4.0标准答案: A.为负10. 在国民收入循环流程中属于漏出部分的是( )A.政府支出B.出口C.消费D.进口4.0标准答案: D.进口11. 中央银行通过提高贴现率使得货币供给量()A. 增加和利率提高B. 减少和利率提高C. 增加和利率降低D. 减少和利率降低4.0标准答案: B. 减少和利率提高12. 古典学派认为总需求下降将:a、降低物价水平b、增加物价水平,但降低总产品和就业水平c、降低总产品和就业水平,但物价水平不变d、同时降低物价水平及总产品和就业水平4.0标准答案:b、增加物价水平,但降低总产品和就业水平13. 凯恩斯学派认为“挤出效应”会a、比较小,因为货币需求曲线较平缓,而投资需求曲线较陡直b、比较小,因为货币需求曲线较平缓,且投资需求曲线较平缓c、比较大,因为货币需求曲线较平缓,而投资需求曲线较陡直d、比较大,因为货币需求曲线较陡直,而投资需求曲线较陡直4.0标准答案:a、比较小,因为货币需求曲线较平缓,而投资需求曲线较陡直14. 引起LM曲线变得平缓的原因可能是()A.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和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同比例增强B.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和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同比例减弱C.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增强,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减弱D.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减弱,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增强。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本章的主要知识点:1.国民收入的含义(1)国民收入的定义;(2)名义国民收入、实际国民收入、潜在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
2.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1)国民收入核算的理论依据;(2)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3)用收入法核算国民收入;(4)国民收入的其它衡量指标。
3.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1)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2)国民收入指标的重要性;(3)国民收入指标的局限性。
一、单项选择1.国内生产总值是()的市场价值。
A.一年内一个经济中所有交易;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且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
2.()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3.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4.计入GDP的是()。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且被全部用掉的10吨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货款利息。
5.GDP不反映()。
A.卖掉以前拥有的住房时,付给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B.在游戏中赢得的100美元;C.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D.向管道工维修管道支付的工资。
6.实际GDP是通过()得到的。
A.当期GDP乘以GDP缩减指数;B.当期GDP除以GDP缩减指数;C.当期GDP乘以基期价格;D.当期GDP除以基期价格。
7.假设第1年即基年有当期产出为10000,如果第8年价格缩减指数翻了一倍而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第8年的当期产出等于()。
A.2000;B.30000;C. 40000;D.15000。
8.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A、B、C。
9.如果某国的资本存量在年初为5000亿美元,在本年度生产了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耗费补偿为300亿美元,那么,这个国家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为()。
A.5800和800;B.5800和200;C.500和200;D.500和300。
10.下面不属于总支出的是()。
A.政府购买支出;B.税收;C.净出口;D.投资。
11.对政府雇员支付的报酬属于()。
A.政府购买支出;B.转移支付;C.税收;D.消费。
12.若C=4000亿美元,I=700亿美元,G=500亿美元,M=250亿美元,则GDP等于()。
A.5450亿美元;B.5200亿美元;C.4950亿美元;D.4700亿美元。
13.()不是公司间接税。
A.销售税;B.公司所得税;C.货物税;D.流转税。
14.()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B.股息;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D.银行存款取得利息。
15.若个人收入为$550,所得税为$80,消费为$430,个人储蓄为$40,那么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A. $500;B. $480;C. $470;D. $440。
二、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2.国民生产总值;3.名义GDP;4.实际GDP;5.人均GDP;6.潜在GDP;7.GDP缩减指数;8.最终产品;9.中间产品;10.总投资;11.净投资;12.重置投资;13.政府购买;14.净出口;15.国内生产净值;16.狭义国民收入;17.个人收入;18.可支配收入。
三、简答题1.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有哪些异同点。
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为什么要把中间产品剔除在外?如果计算了这些商品,结果会如何?3.什么要区别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4.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5.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能称为投资?四、论述题1.试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两大主要核算方法。
2.为什么说国民收入核算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前提?国民收入指标存在哪些缺陷?五、计算题1.假设某国某年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请计算:(1)国内生产总值;(2)国内生产净值;(3)国民收入;(4)个人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6)个人储蓄。
2.设一经济社会生产五种产品,它们在2000年和2008年的产量和价格分别如下表所示,试计算:表11-2 2000年和2008年的产量和价格(1)2000年和2008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2)如果以2000年作为基年,则2008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多少?(3)2000-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2008年价格比2000年价格上升了多少?3.假定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4.假定一个经济体系中,消费为1000,储蓄为100,政府支出为300,如果政府预算是平衡的,请计算GDP。
5.假设储蓄S=200,预算赤字为50,贸易赤字为10,则投资为多少?6.若GDP=500,消费C=350,转移支付减去税收为20,投资I=150,预算赤字为120,那么净出口为多少?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本章的主要知识点: 1.国民收入均衡公式(1)均衡国民收入的含义 (2)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 (3)国民收入均衡公式2.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1)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2)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3)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4)投资乘数的含义及决定因素 3.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1)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2)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3)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4.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1)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2)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3)进口乘数和出口乘数 一、单项选择题1.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投资增加将使国民收入( )。
a .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投资的增加量;b .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等于投资的增加量;c .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多于投资的增加量;d .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多于投资的增加量。
2.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 )时均衡下来。
a .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 .消费等于实际投资; c .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 .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3.消费函数)100(00<<>+=c C cY C C d ,表明,平均消费倾向随着可支配收入d Y 的增加而( )。
a .递减;b .递增;c .不变;d .先递减后递增。
4.储蓄函数)100(00<<<+=s S sY S S d ,表明,平均储蓄倾向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 )。
a .递减;b .递增;c .不变;d .先递减然后递增。
5.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实际GDP高于均衡GDP,意味着()。
a.储蓄大于实际投资;b.储蓄小于实际投资;c.储蓄大于计划投资;d.储蓄大于计划投资。
6.在短期,实际GDP可能()潜在GDP。
a.等于; b.大于;c.小于;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7.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购买支出与税收,则GDP()。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税收的增加量;b.将下降,但下降量少于税收的增加量;c.将增加,且增加量等于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d.将增加,且增加量少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8.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GDP()。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b.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 d.减少,但消费水平提高。
9.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如果净出口增加,则GDP()。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净出口的增加量;b.将下降,但下降量多于净出口的增加量;c.将增加,且增加量等于净出口的增加量;d.将增加,但增加量多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10.产品市场上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
a.等于; b.大于;c.小于; d.既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
11.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6,那么投资乘数为( )。
a.1.6;b.2.5;c.5;d.4。
12.下列不会使收入水平增加的情况是()。
a.自发性支出增加; b.自发性税收下降;c.政府转移支付增加; d.净税收增加。
13.已知:国民收入总额等于10亿元,政府预算有1亿元的赤字,净出口有1亿元的逆差,储蓄额等于2亿元,则()。
a .消费额等于7.5亿元;b .政府支出额为1.5亿元;c .消费加政府支出等于8亿元;d .投资等于2亿元。
14.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税率提高时,投资乘数( )。
a .将增大; B .将缩小; c .不变; d .可能增大也可能缩小。
二、名词解释1.均衡国民收入; 2.边际消费倾向; 3.平均消费倾向; 4.边际储蓄倾向; 5.平均储蓄倾向; 6.边际税收倾向; 7.投资乘数; 8.政府购买乘数; 9.税收乘数; 10.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11.平衡预算乘数; 12.出口乘数; 13.进口乘数。
三、简答题1.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均衡时,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是否都是零?2.为什么政府购买乘数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3.为什么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小于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4.当税收为收入的函数时,为什么税率提高,均衡收入会减少?定量税增加会使收入水平上升还是下降,为什么?四、论述题1.凯恩斯认为消费与收入之间有哪些关系?2.什么是消费倾向?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3.在产品市场两部门经济模型中,为什么国民收入总是在S I =时达到均衡水平?五、计算题1. 假设在两部门经济中,社会消费函数Y C 75.0100+=,投资为I=50。
(1)求均衡收入;(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1000,试求企业非计划存货投资。
2.设消费函数为d Y C 8.0150+=,投资I=50,政府购买G=100,税收T=50+0.25Y ,出口X=40,进口M=20+0.1Y 。
(1)求均衡收入; (2)求净出口。
3.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d Y C 8.0100+=(Y d 为可支配收入),投资I=200,政府购买支出G=1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0.25Y 。
(1)求均衡收入;(2)求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1325,试问通过增加政府购买、减少税收以及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来实现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各需增加多少份额?4.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30+0.8d Y ,净税收n T =50,投资I=60,政府支出G=50,净出口函数NX=50-0.05Y ,求:(1)均衡收入;(2)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净出口余额; (3)投资乘数;(4)投资从60增加到70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5)当净出口函数从NX=50-0.05Y 变为NX=40-0.05Y 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