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专题简答题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6
王安忆专题难点答疑中央电大文法部 李平(2005 年 01 月 04 日)第十四讲-王安忆与女性写作-是我们这学期的第二个大重点吗?答:多一些,容易。
这也很正常。
我们这门课的特点就是这样,对谁的作品越是熟悉,学习起来就越容易。
但是,我说这一讲也算是一个 难点,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这一讲的内容范围比较大, 仅仅关于女性写作(或称"女性文?quot;),就可以单独开设一门课,可以就此写一本文学史专著;再者,王安忆的创作非常丰富,不仅作品多,变化大,而且其作品大多都是中长篇,现在还在 源源不断地写作,因此,要真正做到了解和熟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想,我在此罗索这么多,无外乎是想强调,对于 许多同学都喜爱的王安忆,我们在学习时不能因为自己比较熟悉而掉以轻心,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问:我们要读王安忆的哪些作品?答:这一讲希望大家阅读的作品,主要有 "三恋-(《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和《岗上的世纪》、《叔叔的故事》、《纪实与虚构》、《长恨歌》等。
在这些作品中,又可以《长恨歌》为重点。
我辅导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作品讲评》中选有《小鲍庄》、 《小城之恋》、《叔叔的故事》、《长恨歌》四篇作品的节选。
在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中,选有《纪实与虚构》的片断;在陈思和、李平主编的《20 世纪中国文学精品•当代文学 100篇》(上海学林出版社)中,选有《叔叔的故事》;在陈思和、李平主编的《中国当代文 学作品选》(修订本,上海学林出版社)中,选有《长恨歌》的片断。
问:王安忆是茹志鹃的女儿吗?答:是的,她是当代著名作家茹志鹃的次女。
王安忆1954年3月生于南京,祖籍福建同安。
1955年刚满一岁便随父母 进入上海,从此,具有着说不清、道不白的 -双重身份":既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也永远只是上海的-外来妹-。
1961年入淮海中路小学,1967年入向明中学读初中,并开始发表作品。
第11章五六十年代一、填空题1.知名革命英雄传奇《林海雪原》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曲波【解析】《林海雪原》是作家曲波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
书里所写的是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的过程。
着重描写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
2.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反映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优秀长篇小说是______。
【答案】《青春之歌》【解析】《青春之歌》是作家杨沫创作的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反映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优秀长篇小说。
作品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学生运动这一动荡时代为背景,以党领导的学生爱国运动为主线,描写了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的觉醒和分化,深刻揭示了那个时代革命知识分子成长的历史道路。
二、名词解释1.革命历史小说答:革命历史小说是20世纪50至60年代出现的小说创作潮流。
它以近代以来的革命历史为线索,用艺术形式再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的必然性与正确性,普及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观念。
特别指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产生的作品。
代表作有“三红一青”,即《红岩》《红日》《红旗谱》和《青春之歌》。
2.《红岩》答:《红岩》是由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以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
它以“渣滓洞”“白公馆”两个集中营里的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以昂扬的气势,浓重的色彩,豪迈的感情,塑造了一个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斗争、敢于胜利的战斗集体,一座巨型的共产主义战士的英雄群雕。
江姐、许云峰、余新江、刘思杨等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革命先烈们深入人心,是一部用革命烈士的鲜血写成的共产党人的正气歌和革命传统的教科书,是一部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悲壮史诗。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以下哪部作品是鲁迅创作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A.《呐喊》B.《彷徨》C.《故事新编》D.《朝花夕拾》答案:A解析:鲁迅创作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呐喊》。
2.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被称为“山药蛋派”?A.赵树理B.茅盾C.巴金D.老舍答案:A解析:赵树理的作品被称为“山药蛋派”。
3.以下哪部作品是张爱玲的代表作?A.《金锁记》B.《倾城之恋》C.《封锁》D.《色,戒》答案:B解析:张爱玲的代表作是《倾城之恋》。
4.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被称为“新感觉派”?A.施蛰存B.丁玲C.萧红D.张爱玲答案:A解析:施蛰存的作品被称为“新感觉派”。
5.以下哪部作品是钱钟书的代表作?A.《围城》B.《平凡的世界》C.《穆斯林的葬礼》D.《白鹿原》答案:A解析:钱钟书的代表作是《围城》。
二、简答题1.请简述鲁迅的《呐喊》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答案:《呐喊》是鲁迅创作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经典作品。
这些作品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愤怒批判了旧社会的种种弊端,展现了作者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在中国文学史上,《呐喊》开创了现代文学的先河,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请简述老舍的《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答案:《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
作品通过祥子的遭遇,反映了旧社会的残酷和对底层人民的压迫,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在中国文学史上,《骆驼祥子》被誉为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作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3.请简述张爱玲的《金锁记》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答案:《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和女主角曹七巧的悲剧命运。
作品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
在中国文学史上,《金锁记》被认为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展现了她独特的文学才华。
中国现当代文学·简答题·笔记1.郭沫若小说的创作特色。
【答案】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这种主情主义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的,是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
如《残春》就是“五四”新文学中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品。
2.概述左联的主要成就。
【答案】左联的主要成就包括: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3.叶圣陶“教育小说”的思想内容和特点。
【答案】叶圣陶以教育界、以学校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小说叫“教育小说”,思想内容有:(1)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
如《一篇宣言》暴露反动当局对教育的迫害。
(2)严峻的解剖与审视知识阶层。
名篇如《潘先生在难中》里的潘先生,写出了知识分子灰色卑琐的人生和自私软弱的性格。
(3)展现教育知识分子身上出现的革命反抗的一面。
如《抗争》中的郭先生、《城中》的丁雨生。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像叶圣陶这样多方面地、深刻地、成功地描写教育界的种种现象和心态者,并无第二人可与匹敌。
叶圣陶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4.《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
【答案】丁玲的优秀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土改这一段时期解放区农村的真实面貌。
小说描写了土改前后前夕农村各阶级、各阶层农民的不同心态和动向,描写了工作组进村后发动群众、组织斗争,没收和分配地主的土地等过程,生动地反映了农村中翻天覆地的变化。
(2)塑造了一些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
描写地主富农的阶级特征,但不脸谱化。
5.沈从文的创作思想。
【答案】沈从文把创作看成自我生命意识的自由表现。
在小说中表现真实的自我,自由地写自己所经历的题材与所经历的磨难,以及心灵的真切感受,其作品几乎可以看成他的“自叙传”。
第8章穆旦与“九叶诗派”一、填空题九叶诗派中影响最大的是______。
【答案】穆旦【解析】穆旦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他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
他在20世纪四十年代写有不少诗作,后结为《穆旦诗集》。
另有诗作收入《九叶集》《旗》。
二、名词解释九叶诗派相关试题:(1)中国新诗派(2)九叶派答:九叶诗派是40年代后期于国统区形成的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又称中国新诗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等九人。
曾以《诗创造》和《中国新诗》为阵地,共出版作品十七辑,后又出版《创造诗丛》《森林诗丛》,计二十种。
诗作在艺术上力求智性与感性的融合,注意运用象征与联想,让幻想与现实相互渗透,并吸收西方后期象征派和现代派某些表现手段,丰富了新诗的表现力,在四十年代的诗坛独树一帜。
但直到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们四十年代的诗选《九叶集》后,该派才得名“九叶派”。
三、论述题试分析穆旦诗歌中的意象特征。
答:在穆旦的诗歌中,不仅有贯穿在每首诗内诗情流转与诗思运行之中的单元意象,而且也有关联并统摄着全诗主旨乃至整个诗作母题的主题意象。
统观穆旦的全部诗作,不难发现,这些主题意象主要是在现实、生命和玄学这三个主题层面上呈现的。
(1)古墙、旷野、飞鸟在面对狼烟四起的抗战现实时,穆旦却把笔触伸向民族过去的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纵深中透视和反观民族的命运。
在《古墙》一诗中,围绕这堵古墙,诗人发掘了古墙的多重意蕴,既有“暮野里睡过古代的豪杰/古墙系过他们的战马”的昔日荣光,更有“苍老的腰身痛楚地倾斜/它的颈项用力伸直,瞭望这夕阳”的苦难境遇和坚韧抗争。
这里“古墙”的意象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和精魂的真实写照。
穆旦不但对历史有着深邃的洞察,而且对现实也有着冷峻的体认。
对更深层的当下现实,诗人用“旷野”这一意象来传达,旷野暗含着一无所有的缺失,一种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瘠。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以下哪位作家不属于“鲁郭茅巴老曹”?()A 鲁迅B 郭沫若C 茅盾D 沈从文2、《雷雨》的作者是()A 老舍B 曹禺C 巴金D 茅盾3、以下哪部作品是莫言的代表作?()A 《红高粱家族》B 《平凡的世界》C 《活着》D 《蛙》4、“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句诗出自()A 北岛的《回答》B 顾城的《一代人》C 舒婷的《致橡树》D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5、以下哪位作家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A 赵树理B 孙犁C 刘绍棠D 周立波6、《围城》的主人公是()A 方鸿渐B 孙柔嘉C 唐晓芙D 苏文纨7、以下哪部作品是余华的代表作?()A 《受戒》B 《妻妾成群》C 《许三观卖血记》D 《黄金时代》8、以下哪位作家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A 刘心武B 蒋子龙C 韩少功D 张洁9、“文学是人学”这一观点是谁提出的?()A 钱谷融B 朱光潜C 宗白华D 李泽厚10、以下哪部作品是张爱玲的代表作?()A 《金锁记》B 《倾城之恋》C 《半生缘》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是_____的《沉沦》。
2、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_____。
3、老舍的代表作有《骆驼祥子》_____等。
4、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提出了“_____”和“文学革命”的口号。
5、艾青的代表作是_____。
6、赵树理的小说语言具有浓郁的_____特色。
7、“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_。
8、王蒙的代表作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_____等。
9、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_____等。
10、贾平凹的代表作有《废都》_____等。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专题·分析题要点(40分)1.鲁迅小说反映了“五四”思想革命的要求,请以《阿Q正传》为例,说明鲁迅小说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
[答案要点(一)或(二)](一)关于对辛亥革命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是鲁迅小说的重要方面,这在《阿Q正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阿Q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受尽地主豪绅剥削、压迫和毒害,最终被杀害了的落后农民的典型。
鲁迅塑造阿Q是有意通过这个形象来刻画出国民的灵魂。
阿Q形象的塑造最能体现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鲁迅写了辛亥革命来到时阿Q的一场革命梦幻,阿Q对革命的理解十分愚昧,但却毕竟也包含着革命要求。
“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这就是阿Q所可能提出的革命目标,他不分敌我,要杀小D,但同时毕竟也把赵太爷归入应处决的首恶。
他暂时还没有想到取赵太爷而代之,只是要把赵家的宁式床搬回土谷祠,至少当时还没有忘掉自己这个生活根据地。
可以想见,阿Q的革命如果成功,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抛弃土谷祠住进赵府的。
所以,这无非想拿点东西式的革命,带着农民自发性革命的特色。
阿Q这类农民的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给予教育和领导,大体上只能是这么个革法。
对于阿Q身上有革命的要求,鲁迅是明确的。
他说“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
”只是对阿Q式的革命并不持肯定的态度。
因为这种革命正是他所批评的“盗寇式的破坏,奴才式的破坏”。
还谈不上是革新的破坏。
可悲的是当阿Q怀着满腔抱屈之情去投革命党时,遇到的却是“不准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党宁愿联络,依靠地主阶级反满,而鄙弃农民的力量,最后阿Q竟被当作抢犯随随便便地杀了。
这是阿Q的悲剧,更是辛亥革命的悲剧。
1913年,列宁曾经批评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政党说:“这个党的弱点是什么呢?弱点就是它还没有能充分地把中国人民的广大群众吸引到革命中来。
”“农民由于没有无产阶级当领袖,非常闭塞,消极被动,没有知识,对政治漠不关心。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点复习内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2、反思小说:3、寻根小说:4、知青小说:5、大墙文学:6、“现实主义冲击波”7、新写实小说:8、先锋小说:9、女性主义小说:10、归来诗人:11、朦胧诗:二、文学潮流分析(简答题)伤痕小说的主要特点;三、作品主题分析(简答题):《爸爸爸》的文化主题;四、人物形象分析(简答题)《绿化树》中的章永麟形象五、艺术特色分析(简答题):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点;六、综合问答(问答题):结合作品,分析《曾国藩》中的曾国藩形象;方方《风景》赏析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
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
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
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
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
(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4、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第2章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一、填空题《女神》是郭沫若在______创作的诗集。
【答案】五四时期【解析】《女神》是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创作的诗集,是中国现代白话新诗的奠基作。
它强烈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及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热切追求自由解放和光明新生的精神,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
二、简答题简析郭沫若《女神》的创作特色及局限。
(600字以上)答:(1)《女神》的创作特色①思想内容上: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展示《女神》突破了传统政治与道德观念对社会批判的限制,希望在现实的否定中建立社会与自我的一种统一性,顺应并反映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精神,因此《女神》成为新旧交替时代无可替代的精神象征,并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鼓舞着创造社、湖畔社、浅草-沉钟社等一大批诗人。
它的生命观念以及彻底否定的社会批判方式,也很快转变成新文学发展中一个富有吸引力的传统,直到1940年代,它们经过置换和变形,仍为不少诗人沿袭。
②形式上:诗体解放和古典诗歌技巧的沿用在诗的形式上,诗人进行了多方面的大胆创造。
为了打破一切旧的诗形,反映崭新的思想内容,诗人成功地创造了不拘一格的自由诗体。
诗人还创造了把诗与散文、抒情与叙事结合起来的诗剧,开拓了诗歌创作的新领域。
《女神》继早期白话诗人半文半白及偏于散文化的尝试后,同样以其破坏性使新诗从旧诗词中解放出来。
郭沫若宣称在诗歌形式方面,他“主张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为此,他仿照民间自由体诗,学习泰戈尔,特别是惠特曼的自由体诗,借鉴日本诗坛废除俳谐和歌格调采取自由诗律的经验,实现了“诗体大解放”。
其大多数诗歌都去严格的格律而代之以自由的内在韵律,依据情绪的波动构成“自然的音节”,来表现其情绪消长,一方面诗里的爱和恨大多强化到了极端的程度,另一方面仍然都稳妥地保持着情绪与音节变化的呼应,特别是善于密集地、对应地使用“啊”“哟”这类叹词,作为独立或者附属性的音节单位,以显示内在情绪的律动与力度。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实用版】目录1.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背景2.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概况3.现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4.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发展趋势5.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正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主要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发展概况、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主要流派和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背景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从 1919 年五四运动开始,到目前为止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
这些历史变革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背景。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概况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新文学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时期。
新文学时期从五四运动开始,以胡适、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倡导白话文学,反对旧文学。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文学创作主要围绕抗战和解放战争的主题展开,鲁迅、茅盾等作家的作品反映了这个时期的社会变革。
新中国时期,文学创作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下展开,出现了一批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作品。
三、现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中国现当代文学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这些作家包括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老舍、曹禺等。
鲁迅的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 Q 正传》、《呐喊》等;茅盾的代表作品有《子夜》、《林海雪原》等;郭沫若的代表作品有《女神》、《屈原》等;巴金的代表作品有《家》、《春》、《秋》等;老舍的代表作品有《茶馆》、《四世同堂》等;曹禺的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等。
四、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发展趋势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文学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
现实主义文学以真实反映社会生活为主要特征,代表作家有鲁迅、茅盾等;浪漫主义文学以强调个人情感和主观体验为特点,代表作家有郭沫若、巴金等;现代主义文学以现代主义思潮为背景,尝试新的文学形式和技巧,代表作家有曹禺、钱钟书等。
现当代文学研究专题简答题要点(每题5分,共20分)1.近十年来,海内外都有人对鲁迅提出批评,甚至否定。
这是为什么?A、人们仍然很腻味把鲁迅作为宣传的工具,试图颠覆神化,让鲁迅回到人间本位。
B、有人认为鲁迅毕生贬低民族传统文化,丑化中国人,附和了激进的思潮,使传统文化在“五四”断裂。
C、也有人认为,鲁迅对传统的批判虽有理由,但破坏有余,建设不足。
D、甚至还有人认为,鲁迅是“五四”以来全盘否定传统的代表。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一种原因是因为人们很腻味把鲁迅作为宣传的工具,试图颠覆神化,让鲁迅回到人间本位。
从这一角度看,可以理解,也比较正常,但批评应实事求是,讲求理性。
另一种原因是人们对鲁迅…全盘否定传统‟的误解。
认为他对传统的批判割裂了传统,伤了元气,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全面。
在如何为民族文化寻求出路这一点上,鲁迅有其明确的主张,那就是对传统一要批判,二要继承,三要转化。
鲁迅同时在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批判、攻打、破坏,二是梳理、继承、创新。
不能轻易断言,鲁迅和…五四‟一代割裂了传统,并指责他们是破坏者。
”这样的回答,不算很标准,但既回答了题目所问,也表达出了自己的意思,我自己认为,是很好的。
当然,也有与我们的要求十分接近的。
2、作为当代的读者读《女神》这样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的作品,应该怎么读?A、时代感越强的经典作品,越容易“时过境迁”,因此,首先应破除“历史的隔膜”,在了解其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唤起自己的阅读兴趣。
B、经典作品都具有“不可重复之美”,应从“作品/ 读者”所构成的互动互涉关系中去寻找“历史现场感”,充分考虑到当时读者的“接受状况”。
C、可以采用三步阅读法:非专业阅读的“直观感受”、还原历史氛围的“设身处地”、专业的文学史读法的“名理分析”。
当然,也可以主要围绕着“三步阅读法”来展开,但最好能包括A、B两项中的内容,有不少同学都做到了这一点。
但也有一些同学习惯于先找书上的答案,找到了“三步阅读法”立即标上页码,到时候一抄就完事,因此,目光就完全局限于教材有关“三步阅读法”的这一段,对其他相关内容就不再去管了。
3.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什么?《呐喊》和《彷徨》主要反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个题目是四个简答题中最容易的,但也有出错的,主要是对“创作基调”没有真正理解,也未注意到教材中关于鲁迅自己所作的“忧愤深广”的总结。
对于《呐喊》和《彷徨》主要反映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关于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都没问题,大家都说得很全,但也有人惜墨如金,一省再省,不肯再举一个作品的例子来作说明。
我自己认为,在回答与作家作品有关的问题时,凡能举出具体例子的,都应尽量举例,养成习惯,不但可以增强答案的说明力,也会迫使自己在学习中多了解一些作家作品的情况。
4.郭沫若的创作生活道路是多变的,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这对他的创作有什么影响?每个阶段的创作特点是什么?这实际上是两问,三个阶段和每个阶段的特点可以联系在一起来回答:第一,“五四”时期,是一个“异军突起”的天才诗人,其浪漫主义诗歌杰作《女神》震撼了一代青年,是他的黄金时期。
第二,三四十年代,是一个诗人政治家(或“诗人-社会活动家”),虽也有诗集《恢复》和戏剧《屈原》等作品问世,但艺术创造力大减;第三,五十年代以后,虽也有《蔡文姬》、《武则天》和一些诗作,但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为观。
但还有一问,即郭沫若多变的生活道路对他的创作有什么影响,常常被大家忽略了,但也有同学谈到了这一点:郭沫若是一位天才型的诗人,而非政治家,生活道路的多变,特别是政治生活的过多介入,影响了他的创作和声誉。
5.以郭沫若的《女神》为例,简要说明在阅读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经典作品时,怎样才能防止陷入“两极阅读”的偏颇?回答这一题目,首先应解释什么是“两极阅读”,然后,再说明如何才能不陷入“两极阅读”的偏颇,比如,教材中介绍的“三步阅读法”等。
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大概占半数左右)的同学仅仅回答说,最好能采用“三步阅读法”,才能避免“两极阅读”的偏颇。
虽然,大多把“三步阅读法”作了详尽的解释,仍然不能算完整的回答。
我认为,大家不是不知道“两极阅读现象”,而是没有真正理解题目的要求。
当然,如果题目上再增加一问:“什么是‘两极阅读现象’”会更好一些,但是,文学性的题目常常会比较讲究“艺术性”,需要答题者自己去理解。
虽然有的同学对题目理解得很好,但是,却不会表达,说“在阅读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经典作品时,我们要防止‘文学史读法’和‘非专业读法’,不要陷入……”也有的同学虽然谈到在阅读经典作品时有“文学史读法”和“非专业读法”两种阅读法,但仍然没有再进一步,直接说出什么是“两极阅读”的偏颇:文学史评价高的作品,大家并不一定喜欢。
6.《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是祁老人的孙子,受过现代教育,为什么还说他也属于“老派市民”系列?回答这一题目,首先应解释什么是“老派市民”,说明所谓“老派市民”主要指他们的思想特征,而不是指的年龄,然后,再说明祁瑞宣的思想特征与“老派市民”的相同之处。
虽然大家都例举了许多祁瑞宣属于“老派市民”的理由,有的还举出了具体作品中的一些例证,但主要都是直接从教材上摘抄下来,因此,既显得千篇一律,又没有完全针对题目来回答。
问题也算是回答了,也没有什么错误,但总觉得不那么令人满意。
7.为什么说鲁迅“全盘否定传统”也是事实?首先应说明鲁迅对传统的态度,然后,再例举鲁迅曾全盘否定传统的情况,最后再说明鲁迅“全盘否定传统”也是事实。
在这个题目的回答中,我有一个令人高兴的发现,大家基本上可以比较自如地回答问题了,而不再简单抄书。
也许,这正是这两个月来大家用功的结果。
8.有人认为,茅盾从最初提倡“为人生”文学起,就怀抱着强烈的功利欲求。
对此应怎样看?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可以首先说明茅盾的“为人生”的文学主张是否带有“强烈的功利欲求”,然后,再说明你对“有人”的看法的看法。
但大多数同学仍然有本事把它做出一个“标准答案”来,看来,他们都把教材中的观点当作自己的观点了,并没有说明自己对此是怎样看的。
虽然对于简答题没有太高的要求,但对于这种题目还是应该“用自己的话”来说。
大家其实都已经谈到了茅盾是一位有责任感的作家,却没有在这“责任”二字上进一步展开。
然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有个别同学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比如,不同意说茅盾提倡“文学要表现人生”就是有功利目的,却不能自圆其说。
应该说,这主要在于他(她)对什么是文学上的功利主义并没有真正理解,想为茅盾辩护,却没说到点子上,不敢说新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的特点,也不敢说中国文学在80年代中期逐渐远离政治以前,带有功利性的文学一直占据着主流的地位,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那一时代主流文学的重要特征。
其实,我们的要求也没这么高,要谈自己的看法,并不一定非得针锋相对,非得“抬杠”,非得“反其道而行之”。
9、鲁迅是如何评价“京派”和“海派”的?这一题大家都做得不好,几乎是人人都只有照抄书上的两句话:鲁迅在《“京派”与“海派”》中说:“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是商的帮忙”,似乎是各打五十大板,其实是从地域文化角度为两派文“看病”,对当时文坛弊病的批评可谓入木三分。
连“可谓”之类的措辞也不带改一下。
在这个题目上,大家丢分的很多,一半以上丢了2分,有的甚至丢了3分,因为连抄都没抄全。
也有的对京派和海派作了解释,但没有说到点子上,也因此而丢了1分。
其实,我们只要想一想鲁迅为什么会“各打五十大板”,就会说得十分明白:鲁迅在他的一生中,不仅对传统文化一直采取彻底否定的态度,对当时的执政府和一切与执政府媾和的人也一直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他与陈西滢的斗争就属于后者,他始终认为这是公仇不是私仇。
由于京派作家跟陈西滢都属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京派中的著名女作家凌叔华也就是陈西滢的夫人,因此,在鲁迅看来,他们主要远离政治实际上也就是在政府的“帮闲”。
虽然,在京派作家的眼里,上海的作家都属于海派,但在鲁迅看来,真正的海派是以新旧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下海”捞钱的文人,他们已经堕落成出版商的工具和走狗。
当然,也许我们的题目上也有一些问题,说得不是很明白,应在加上一句“为什么”。
但大家无论是在在回答什么问题时,都不能只是简单地抄书,一定要有一点自己的主见并作出适当的说明。
10.1951年,曹禺创作的《明朗的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个题目大家都做得不错,大多数同学都谈到了以下主要原因:他放弃了自己创作的个性与适合自己的创作方法,完全按照当时流行的主题先行的路子去深入生活,选择人物,设计情节,如履薄冰,惟恐歪曲了生活,违反了政策。
作者本人的创作完成后,又经过多次审查和反复修改,结果成了思想的传声筒,作者所特有的诗意与美感荡然无存。
此外,有的同学还补充道,曹禺在创作谈中说,许多剧作家,包括自己在内,都在处理人物思想转变时感到困难,认为这是剧本创作中最难解决但又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因此,顾虑太多,不敢放手,结果削弱了人物的性格的鲜明性,降低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也有的同学补充说,新中国成立后,曹禺的名声大了,地位高了,十分在意别人特别是领导的看法和态度,创作上的自信心锐减,写作多是为了配合形势或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
1951年他主动提出要写一部描写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剧本,得到了领导的赞许,于是他写出了《明朗的天》……11.老舍小说中的“市民世界”主要包括哪几类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这是一道出现多次的题目,但这个题目犹如一个陷阱,许多同学一不小心就掉了进去,其原因主要在于对教材的掌握程度还不够,或者说读得不全。
教材在72页中说,在老舍的“市民形象”中,活跃着三种类型的市民:老派市民、新派市民以及正派市民(又称理想市民)。
但教材在78页中又说,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属于城市底层的贫民形象系列,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也占有显著的位置。
虽然如此,大家对老派、新派及正派市民及特点的了解已经比较到位了。
12.茅盾的《子夜》等“社会剖析小说”与概念化的“革命文学”主要有什么不同?最好是先说明“革命文学”作品的特点(可以丁玲、胡也频、蒋光赤的作品为例,也可以茅盾自己早期的作品或别的初期左翼创作为例,然后再针对这些特点说明茅盾小说的发展和变化。
有的同学虽然提到革命文学,但由于只是说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与革命文学不同,对革命文学的特点并没有作出符合实际的说明。
也有的同学虽然也说到了革命的特点,如“文学等于宣传”、“小说应当起唤醒民众的重大责任”等,他们所说这些特点只是一种推测或想象,除了有人说到“公式化”、“概念化”的特点外,并没有说出当时革命文学的一些十分典型特点,如“革命加恋爱”、“三人行模式”、“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愤激情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