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3
《珍惜土地资源》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珍惜土地资源的意义。
2. 掌握如何保护土地资源,减少对土地的破坏。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导学内容:1.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2. 土地资源的破坏与浪费3. 如何保护土地资源导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2. 观看视频介绍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二、学习(15分钟)1. 通过PPT介绍土地资源的定义、种类及重要性。
2. 分组讨论:你们所在地区的土地资源有哪些?它们对当地经济和生活有何影响?3. 观看案例分析视频:某地区由于过度开垦土地资源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
三、拓展(10分钟)1. 分组讨论:你们认为土地资源容易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避免?2. 分享讨论结果,并提出保护土地资源的建议。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土地资源的重要性、破坏与保护。
2. 布置作业:撰写一份关于珍惜土地资源的小议论文。
五、课后作业(自主时间完成)1. 撰写一份关于珍惜土地资源的小议论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2. 收集当地有关土地资源保护的新闻报道或案例,并进行分析。
导学案评价标准:1. 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思考、讨论和分享。
2. 理解度:学生是否理解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3. 创新性:学生是否能提出独特见解和建议。
4. 完成度: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并展示出对土地资源的珍惜和关注。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希望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增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从而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共同守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愿我们的行动,让地球更加美好!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2.认识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掌握珍惜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方法。
二、导学内容:1.土地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3.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珍惜土地资源的方法和措施。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限制性;2. 掌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和途径;3. 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资源勤俭认识。
二、导学内容:1.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限制性;2.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和途径;3. 环保认识和资源勤俭认识的培养。
三、导学过程:1.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限制性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业、工业、建设等各个领域的重要生产因素。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土地资源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破坏。
因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2.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和途径(1)科学规划: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划定农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等各种功能区域,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珍爱。
(2)推广勤俭型土地利用方式:如精准农业、水稻-鱼共生养殖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应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3)加强土地资源珍爱: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珍爱制度,加大对违法占用土地行为的惩罚力度,珍爱耕地、森林等重要土地资源。
3. 环保认识和资源勤俭认识的培养通过开展环保教育和资源勤俭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资源勤俭认识,引导他们从小树立珍爱土地资源、珍惜自然环境的观念,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四、导学作业:1. 思考:你认为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2. 行动:在家庭、学校或社区开展一次环保活动,宣传土地资源珍爱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3. 知识扩展: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关于土地资源的知识,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拓展延伸:1. 参观当地的农田、森林等土地资源,了解当地的土地利用情况;2. 参与志愿者活动,为珍爱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出一份力;3. 制定个人的环保计划,从平时生活中做起,为珍爱土地资源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你是否对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你是否有了更多关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想法和方法?希望你能将学到的知识和认识付诸实践,为珍爱土地资源、建设美丽故里贡献自己的力量。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学设计【课题】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及构成特点。
2运用中国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部分国家比较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及人均占有量的特点。
3运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
4结合实例,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
来理解“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重点和难点:重点:我国土地的主要特点。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对土地基本国策的认识。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图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地理挂图。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引入新课:播放耕地图像,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没有土地人类将无法生存,说明土地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立国之本。
那么既然土地如此重要,人类又是怎么利用土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土地资源的利用。
出示幻灯片,说明本课学习的主要目标。
学生观看图片尝试说出图中人们正在利用土地从事哪些活动!通过图片的直观感受,使学生认识到土地资源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演示与记录一、授新课(一)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引导读图]结合“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百分比图”,分组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土地按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哪几种?2不同的地形分别以什么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会这样?1利用类型:根据利用方式的不同,可将土地分为____、_ __、__ _、_ ___。
2主要特点:我国土地资源类型____,其中___比重大,其中___和____比重偏小。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土地资源的分类,知道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用途。
(2)学生能够理解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学生能够掌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地考察或资料收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树立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激发学生对土地资源保护的关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土地资源的分类及特点。
(2)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利用的方法。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2)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观念和行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使学生对土地资源有初步的认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如土地荒漠化、城市扩张占用耕地等,让学生分析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实地考察法(如有条件)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当地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繁华的城市景观图片,提问学生这些景观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2)播放一段关于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土地资源现状的关注,从而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1)土地资源的分类结合图片和实例,向学生介绍土地资源的分类,如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并说明每种类型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用途。
(2)土地资源的特点讲解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地域性和多用性等特点,让学生明白土地资源的珍贵和独特。
第1篇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分布情况。
2. 认识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3. 掌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和措施。
4. 培养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分布情况。
2.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多少种土地资源吗?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地球上有多种土地资源,如耕地、林地、草地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分布情况:a.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b.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林地、草地等比例合理。
c.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北方地区耕地较多,南方地区林地、草地较多。
2. 教师讲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和措施:a.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
b.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c. 加强土地保护,防止土地退化。
d. 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措施,恢复土地生态。
e.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格保护土地资源。
三、课堂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学生分组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分布情况,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第2篇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类型及其在我国的重要性。
《活动课_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导学案《活动课_合理利用与珍爱自然资源》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自然资源的观点和分类;2. 掌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3. 了解珍爱自然资源的方法和意义。
导学内容:1. 什么是自然资源?2. 自然资源的分类;3.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4. 珍爱自然资源的方法和意义。
导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话题:自然资源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你知道自然资源包括哪些吗?为什么我们要合理利用和珍爱自然资源呢?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思考自然资源对我们的重要性。
二、自然资源的观点和分类1. 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指自然界中人类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源。
2. 分类:根据来源可分为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1. 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引导学生明白资源的浪费会导致资源枯竭;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珍爱自然资源的方法和意义1. 方法:勤俭能源、减少污染、重视环境珍爱等;2. 意义:珍爱自然资源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珍爱地球故里,对于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今天进修的内容,强调合理利用和珍爱自然资源的重要性;2. 拓展: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增进学生思考和行动。
导学案设计思路:本导学案以“合理利用与珍爱自然资源”为主题,通过引入话题、讲解观点、分类、重要性以及珍爱方法和意义等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珍爱意义。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持续发展。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平时生活中做到勤俭资源、珍爱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实践能力。
《活动课_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导学案《活动课_合理利用与珍爱自然资源》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种类。
2.认识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3.掌握合理利用和珍爱自然资源的方法。
4.培养学生珍爱环境的认识和责任感。
导学内容:1.自然资源的定义和种类。
2.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3.合理利用和珍爱自然资源的方法。
4.如何珍爱环境。
导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是什么?它们是哪里来的?为什么我们要珍爱它们?二、导入自然资源(10分钟)1.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
2.介绍自然资源的种类: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三、自然资源的重要性(15分钟)1.讨论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矿产资源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来源。
2.分组讨论:如果没有自然资源,人类将会怎样生活?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四、合理利用和珍爱自然资源的方法(20分钟)1.讲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勤俭用水、珍爱森林、开发清洁能源等。
2.讨论珍爱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资源的浪费会导致资源枯竭,破坏自然环境会影响人类生存。
3.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珍爱自然资源的方案,包括勤俭用水、减少能源消耗等。
五、如何珍爱环境(15分钟)1.讲解环境珍爱的重要性:环境污染会威胁人类健康,破坏生态平衡。
2.讨论环境珍爱的方法:减少垃圾、植树造林、减少碳排放等。
3.小组讨论:如何在平时生活中做好环境珍爱工作?六、教室总结(5分钟)1.回顾今天进修的内容:自然资源的定义和种类,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合理利用和珍爱自然资源的方法,如何珍爱环境。
2.强调学生的责任感:作为未来的环境珍爱者,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珍爱我们的地球故里。
七、作业安置(5分钟)1.安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如何珍爱环境的作文。
2.提醒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注意勤俭资源,珍爱环境,做一个环保小卫士。
《保护土壤》导学案
《珍爱土壤》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土壤的重要性和珍爱土壤的必要性;
2. 掌握珍爱土壤的方法和措施;
3. 提高学生的环保认识,培养珍爱环境的责任感。
二、导学内容:
1. 土壤的重要性;
2. 土壤的污染与风险;
3. 珍爱土壤的方法和措施。
三、导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土壤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珍爱土壤的关注和重视。
2. 进修:讲解土壤的定义、组成和功能,介绍土壤的污染来源和风险,引导学生认识到珍爱土壤的紧迫性。
3. 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珍爱土壤的方法和措施,提出具体的珍爱计划。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调珍爱土壤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号召大家共同尽力珍爱环境。
四、课后作业:
1. 撰写一篇关于珍爱土壤的文章,表达对环境珍爱的看法和态度;
2. 收集有关土壤珍爱的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土壤的知识。
五、延伸活动:
1. 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志愿活动,实践珍爱土壤的理念;
2.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勤俭资源,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六、导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土壤的重要性和珍爱土壤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珍爱我们的地球故里。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及构成特点。
2、运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特征。
3、以耕地为例,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数量特点。
4、列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理解“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观看图片它是山川之根是万物之本是一切财富之源所有的物华天宝都在这里生长它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它就是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人类的衣食父母土地。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
板书课题: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听着老师有感情的朗读并观看图片,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今天的学习。
通过观看图片,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过渡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也就多种多样。
启迪思维导学新知一、土地资源的特点(一)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和特点活动一认真阅读课本P56的文本内容,自主学习完成以下问题:(1)根据利用方式的不同,土地分为哪几个类型?认真阅读课本P56的文本内容,根据课本所给图片理解土地资源的分类(1)根据利用方式的不同,土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和难利用土地。
先自主读图,思考问题;然后同组同学认真讨论、交流老师出示的问题,达成共识,组织语言整理答案。
积极踊跃,展示答案。
(2)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草地和难利用土地比重较大,耕地、林地比重较小。
(3)认真分析、思考问题;小组同学讨论、交流,依照老师的点拨,大胆探知;积极踊跃,发表观点。
自主通过识图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珍爱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深入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知识讲解1. 土地资源的观点及重要性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域,包括森林、草原、耕地、水域等各种自然资源的总称。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直接干系到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2.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有效珍爱生态环境,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保障生物多样性的完备性;同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还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增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a. 加强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各类土地的功能区域,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b. 推进农业摩登化,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c. 加强城市土地资源的管理,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推动城市建设的绿色、智能化发展,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案例分析以中国的粮食生产为例,过去由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致了粮食生产效率低下,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随着农业摩登化的推进和科技进步,中国的粮食产量逐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四、问题探讨1. 目前我国存在的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有哪些?2. 如何加强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3. 你认为个人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可以勤俭土地资源,增进可持续发展?五、总结归纳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加强土地资源规划管理、推进农业摩登化和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增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六、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在平时生活中勤俭土地资源,分享你的观点。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导学案
学校:授课人: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3、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4、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重点难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及分布差异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步骤:
一、问题导入新课:
用投影仪打出小诗:
土地
土地是山川之根土地是万物之本
土地是人类衣食父母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
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
请同学们解释一下这几句话的涵义。
二、自主学习、所得展示:
1、阅读课文,在阅读中请关注以下核心词语和概念。
土地资源
耕地后备资源
我国土地基本国策
2、阅读课文,在阅读中请思考下列问题。
(1)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大势如何?
(2)我国为什么要制定土地基本国策?
三、团队合作,点拔整合:
1、读图3.3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分析:
①说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有哪几种?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什么特点呢?
②读出各类型土地所占比例?哪几种土地所占比例大?哪几种土地所占比例小?
2、读图3.4,思考下列问题。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联系气候、地形因素)完成下表。
土地资源类型名称
主要分布地区
季风或非季区干湿地区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未利用土
地
四、基础练习:
1、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 耕地
B 林地
C 草地
D 未开发土地
2、下面的叙述中,哪个是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
A 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也大。
B 土地类型多,平原多,耕地、林地比例低。
C 耕地、林地比例低,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D 土地类型多种多样,且分布均匀。
3、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中,属于非农业用地的是()。
A 耕地
B 林地
C 草地
D 建筑用地
4、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A 非季风区
B 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C 西部高原及山地区
D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5、下列地区中,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的是()。
A 内蒙古高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横断山区
D 珠江三角洲
五、提高拓展:
1、下列土地资源的利用不合理的是()。
A 平原、低缓的丘陵发展耕地
B 高原发展畜牧业
C 山地发展林业
D 在耕地上大量建设高楼大厦
2、我国耕地与草地分布的界线大致是()。
A 1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3、判断题
(1)我国北方平原广阔,多耕地,且以旱地为主()
(2)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区和干旱区()
(3)我国水田与旱地的分布大致以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4)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草)”是为了发展畜牧业()
4、读“我国土地资源构成图”,完成下列内容。
(1)耕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林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
难以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