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槐乡五月》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6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槐乡五月》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材简析及设计理念】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花美人美生活美 ?,表达了作者对槐乡五月深深的喜爱之情。
本文的语言如诗入画,美妙动听,描写与抒情水乳交融,对称的句式错落有致,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培养语感的好材料。
全文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安排学生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正确、流利读通课文。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从创设情境入手,围绕?走近槐乡—感受美景—体验生活—抒发真情—现实寻美?这一主线,多角度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在品味、欣赏、朗读、练说中,感受槐乡五月?花美人美生活美?的主题,感受文章语言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
同时在品析文章第一自然段中对槐花的具体描写时,引导学生领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为课后描写一种自己喜爱的花草作好铺垫。
【教学目的】1.知识和能力: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和方法:在品味语言文字、朗诵优美词句中积累词语,培养语感。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槐花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槐乡五月的美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快乐幸福,获得审美享受。
【教学重、难点】赏、读文章优美词句,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朗读、积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体会槐乡的特点,激发向往之情通过创设情境,请学生推荐我去槐乡旅游的季节来导入新课。
用贴近孩子生活实际的活动来放松孩子的身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走进槐乡,感受景色之美阅读是学生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本环节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在品味、朗读和积累文章优美词句中,充分领略槐乡的迷人和语言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培养语感。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槐乡五月》教学设计《槐乡五月》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下面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为大家提供参考。
【教材简介】《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优美,情景交融的散文。
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以及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
课文的语言如同诗一样的美妙,对称句式的描绘,长句短句的错落、描述抒情的柔和,使全文呈现出诗一般的节奏感和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重点词句,反复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中学习欣赏文中的优美词句。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特别是认识并积累课文中“白茫茫”这类叠词。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会在读中思考文字中蕴藏的意思,在读中想象文字中蕴藏的画面,在读中感受文字中蕴藏的情感的学习方法。
5.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那份快乐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那份快乐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难点】: 1. 通过对文章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想象文字蕴藏的画面,领略五月槐乡槐花的清香、甜美。
2. 在读中感悟文字蕴藏的情感,感受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可借助挂图感知槐花的形象。
引导学生赏读文中如同诗一样美妙的句子,让学生感悟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咀嚼,读出滋味来。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槐花的美。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槐乡五月》教案设计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槐乡五月》教案设计精选2篇(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读出《槐乡五月》这首诗的内容。
2. 了解槐树,并能够描述槐树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读诗并理解诗的主题。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槐乡五月》这首诗的意境。
2. 学会描述槐树的特点。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槐乡五月》这首诗的课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将槐树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槐树进行观察和描述,如“你们见过槐树吗?它是什么样子的?”Step 2:朗读诗歌(5分钟)教师朗读《槐乡五月》这首诗,让学生跟读。
Step 3:理解诗歌(15分钟)教师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如“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诗中的人物在哪里度过了五月?”“诗中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你最喜欢诗中哪个描写?”等等。
Step 4:学习生字词(15分钟)教师将诗中出现的一些生字词进行解释,并教学生读音和词义。
如“故乡”、“炉火”、“街市”、“树荫”等。
Step 5: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槐树的特点,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Step 6:展示和总结(5分钟)请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观察槐树的内容,并让其他同学补充和评论。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找一首自己喜欢的诗,并背诵并解读。
Step 8:课堂小结(5分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对下节课内容进行介绍。
教学延伸:1. 让学生画画,描绘槐树的形象。
2. 鼓励学生口头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槐树特点,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槐乡五月的感受。
3. 鼓励学生到操场或者校园里观察槐树,培养他们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槐乡五月》教案一、教材分析《槐乡五月》是写自然美景和精神美内容的人民文学作品,并以山水、人物环境、季节气息等多角度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个性特征的。
适合三年级的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激发学生的自然情感和思维。
2、开拓学生的阅读视角,通过表现手法和故事情节,感受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美好。
3、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槐乡五月》中的人物、事物及环境描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归纳经验。
2、学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正确的寻找和认识语言的情感和特征,把抒发感情和创造情感的方法引导到教学之中,培养情感。
3、能够自主完成结构式叙事的语言表达,在对古诗词喜爱的同时,感受到自然和人之间的和谐共生。
四、教法建议1、 PPT和音频教学,结合环境、人物、情感等方面展开分析,理解《槐乡五月》的诗意和以情动人的特点,帮助学生加深对诗歌中的意境的领会。
2、结合学生日常活,引导学生朗读《槐乡五月》,传递美丽的情感,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领悟到情感世界的奥妙。
3、设计情境化阅读任务和相关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领会《槐乡五月》中的诗歌意境及人物形象。
五、教学内容1、生字:槐乡、墨脱,通过生字笔画、拼音和读音练习,帮助学生认识生字的大小写形式及其读音。
2、环境描写:结合画面和声音,引导学生感受到山水环境和季节气息带来的情感,体验到自然美的独特魅力。
3、人物描写:讲述民间故事和文学名篇,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所表达的情感。
4、幽默表达:讲述挥毫泼墨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幽默感和创造力,通过有趣的角色扮演和对话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后反思《槐乡五月》教案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特点。
同时,通过教学任务和相关讲解,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领会《槐乡五月》的诗意和以情动人的特点,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美好。
【导语】《槐乡五⽉》是⼀篇⽂质兼美的⽂章,全⽂通过写槐乡开满槐花,沉浸在⾹海中,更写出了槐乡的孩⼦们热情好客,活泼可爱,与槐花的深厚情谊。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槐乡五⽉》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槐乡五⽉》原⽂ 五⽉,洋槐开花了。
槐乡的⼭⼭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茫茫。
有的槐花抱在⼀起,远看像⽟雕的圆球;有的槐花⼀条⼀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辫⼉。
“嗡嗡嗡……”⼩蜜蜂飞来了,采⾛了⾹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啪啪啪……”孩⼦们跑来了,篮⼉挎⾛⽩⽣⽣的槐花,⼼⾥装着喜盈盈的满⾜。
中午,桌上就摆出了⾹喷喷的槐花饭,清⾹、醇⾹、浓⾹……这时候,连风打的旋⼉都⾹⽓扑⿐,整个槐乡都浸在⾹海中了。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朋友⾛进槐乡,他呀,准会被⾹⽓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
好客的槐乡孩⼦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顿槐花饭。
槐花饭是⽤⼤⽶拌槐花蒸的。
吃咸的,浇上⿇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拌上槐花蜜。
⼩朋友临⾛时,槐乡的孩⼦还会送他⼀⼤包蒸过晒⼲的槐花,外加⼀⼩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五⽉,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哪⾥就会有⼀阵清⾹。
⼩⼩⼦呢,⾐裤的⼝袋⾥装的是槐花,⼿上拿的还是槐花。
他们⼤⼤咧咧的,不时就朝嘴⾥塞上⼀把,甜丝丝、⾹喷喷的,可真有⼝福呢。
五⽉,是槐花飘⾹的季节,是槐乡孩⼦的季节。
【篇⼆】⼩学三年级语⽂《槐乡五⽉》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篇⽂质兼美的散⽂。
主要写洋槐开花的五⽉槐乡的季节,是槐乡孩⼦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的槐乡五⽉以及勤劳能⼲、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槐乡孩⼦的喜爱。
⽂章写花⼜写⼈,花与⼈交融在⼀起,不枝不蔓,相得益彰,使“花美⼈更美”这⼀主皆⾃然地⽣发开去。
学情分析: 这篇课⽂可借助挂图感知槐花的形象。
第26课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槐、瑞、嗡、酿、醇、浸、熏、醉、蒜、拌”等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坡、岗、维、吾、肩、顿、咸、麻、炒、芝”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槐乡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槐花槐乡五月是一个最美丽迷人的地方。
教师板书:槐乡五月2.当“槐乡五月‘这个课题映入你眼帘的时候,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些什么问题?学生甲:槐乡在哪里?学生乙:槐乡五月的景色美吗?学生丙:槐乡五月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二、初读指导,检查自学1.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的字形。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洋槐初降酿出挎走喜盈盈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槐、瑞、嗡、酿、醇、浸、熏、醉、蒜、拌”(2)指名读,齐读。
(3)指名理解词语。
(4)齐读词语。
3.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卡片“坡、岗、维、吾、肩、顿、咸、麻、炒、芝”生:“坡、维、炒”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生:“吾”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
生:“咸”不要忘记第八笔是撇。
4.描红书写。
教师指导。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和“白茫茫”结构相同的词语。
生:白生生、喜盈盈、甜丝丝、傻乎乎、香喷喷。
3.分自然段指名读,及时纠正。
4.理清课文,出示思考题。
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1自然段:五月洋槐花开了,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里。
第2自然段:槐乡的孩子们用槐花饭招待客人,临走时还会送上一包晒过的槐花,一小罐儿槐花新蜜。
第3自然段: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小小子有口福了。
第4自然段: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5.自由读课文,看看自己喜欢哪一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
6.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提出来交流。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槐乡五月》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槐乡五月》课后反思1《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小朋友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漂亮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憨厚可爱的槐乡小朋友的喜爱。
选择这篇文章作为开课内容主若是读完文章,第一感觉确实是,确实是要带着同窗美美地读好它。
因此,“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俺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为了使同窗感受槐花的美,香,槐乡小朋友的欢乐,一方面俺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如,指名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自由读,齐读等,同窗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中感受语言文字自身的美,另一方面,通过量媒体手腕,配乐,图片欣赏等从美入手,以读解文,在读中表达美,再现美。
但在朗诵时仍是发觉了一些问题,齐读时由于语速偏慢,必然程度上阻碍了情感的充沛表现。
这是俺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的一个问题,通过教师多一些的范读,使同窗朗诵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在教学中俺也很注重抓关键字、词、句,从关键字文句入手,让同窗有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概念。
例如俺先让同窗抓住“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小朋友的季节”为表达主线,使同窗对全文有个总的印象,然后进一步深切学习、领会课文的内容,做到抓一句而带动全篇,为同窗的个性化阅读做好了预备。
还有在教学“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这段文字时,俺先让同窗找出表示香的词语,然后明白得“清香、醇香、浓香……”感受槐花香味愈来愈香,愈来愈浓,并通过朗诵体会,还有“浸”字更是表现了香味处处都是。
同窗通过对关键字句的明白得,加倍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明白得。
教学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在教学进程后反思自身的教学进程,感觉在课堂调控上,对同窗的关注,调动同窗情绪方面等仍有欠缺。
在教学中让俺也熟悉到了一些自身的缺乏,例如在教师自身的语言上,有时比较啰嗦,不够精练。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槐乡五月》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文质优美、情景交融的散文。
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以及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
一.教学效果: 1.从词语入手,感受字词的运用。
这篇课文中有很多ABB 式的词语,如“白茫茫”“白生生”“喜盈盈”“香喷喷”“傻乎乎”等。
这种类型的词语让人读着有不同的感受。
就如“白茫茫”这个词,它体现了槐花之多。
而“白生生”呢,则体现了槐花之白。
又如“傻乎乎”一词,显得孩子的可爱,与“傻”有着本质的区别。
再如“小小子”一词,它是比较特别的,指的是可爱的小男孩。
可见文中的用词是十分恰当的。
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妙处。
2.以朗读入情,吟诵语言的美。
文中有很多比喻句,相似却不相同,层层递进,渐渐深入。
比如第一自然段中将槐花比作瑞雪初降,比作玉雕的球,比作姑娘的小辫子。
这三个比喻由远及近,从不同的角度对槐花进行描述。
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发现。
写比喻句也好,写作文也好,要有自己的视角,不要人云亦云。
3.借重点字体会语言之精炼。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薛老师抓住“飘”和“塞”两个动词。
“飘”字是形容小姑娘体态轻盈,身心愉悦。
“塞”字则体现了小男孩的大大咧咧,自由自在。
这两个字用的巧妙,而且没有更适合的了,非得这两个字不可,这就是语言的精炼之处。
二.成功之处:抓住小蜜蜂采蜜和小孩子采槐花的快乐,想象自己就是小蜜蜂、小朋友,读出快乐。
分栏出示这两句话,体会这几句话错落有致的节奏感,并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读,孩子们读的很有感情,也很快乐。
至此,课堂达到了一个高潮。
感受到了快乐,我们又闻到了花香。
出示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让学生找找有几个香字,体会花香浓。
清香、醇香、浓香,越来越香,让学生读出这种感觉。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解读: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花美人美生活美,表达了作者对槐乡五月深深的喜爱之情。
本文的语言如诗如画,美妙动听,描写与抒情水乳交融,对称的句式错落有致,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培养语感的好材料。
设计理念: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倡导自主、协作的学习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品味语言文字、朗诵优美词句中积累词语,培养语感。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槐花的方法。
3、感受槐乡五月的美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快乐幸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受。
教学重难点:品味欣赏优美词句,感受槐花的美丽清香,感悟槐乡孩子的热情纯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飘溢;那里的孩子热情好客,纯朴可爱,于是,人们称这里为“槐乡”。
同学们,让我们沐浴着轻柔的春风,迈着轻盈的脚步,一起走进槐乡,走进槐乡的五月,好吗?[板书:槐乡五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去感受槐乡的气息。
2、同学们读得真投入,似乎被槐乡的美景迷住了,五月的槐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3、是呀,五月的槐乡,处处飘香;五月的槐乡,笑声飞扬,难怪作者写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课件出示: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4、朗读2遍。
三、品读赏析,感受槐乡美景1、的确是这样,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不信,你听:[课件出示:在五月,洋槐开花了(吆喝)音乐声中播放画面]2、槐花美吗?赶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边读边体会,槐花有什么特点?槐花给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3、白(1)读有关语句。
[课件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2)齐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槐花洁白无瑕,似瑞雪,如白银,咱们边读边想象。
4、美(1)读有关词句。
[课件出示: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2)请美美地读一读,细细想一想,你欣赏到了什么?(3)咱们来体会体会这个“抱”和“挂”字,从“抱在一起”你感受到什么?从“挂满枝头”感受到什么?对,这个“抱”字,把槐花写活了,“挂”字把槐花写美了,这是一种团结之美,一种生机勃勃之美,一种充满生命之美。
谁来把这种美读出来?(4)这么美的槐花,在作者眼中像什么?在你的眼中呢?(5)槐花美,你们的想象力美,作者的语言更美,咱们来试着记住这些优美的文字。
(6)自由背诵。
5、香(1)读有关语句。
[课件出示: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2)找找文中带“香”字的词语,读一读。
(3)这三个香“清香、醇香、浓香”该怎么读呢?为什么这样读呢?(4)清香是淡淡的香味,醇香比清香稍微浓一些,浓香最香了![课件出示:“清香、醇香、浓香”,字体一个比一个大]看看后面省略号,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对,太香了,作者无法用语言去表达了。
所以作者说“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里了”。
(5)“浸”是什么意思?体会体会“浸”,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浸”字写出了槐乡到处洋溢着香气,不但鼻子闻得到,好像身体也能感受到,手摸得到,眼睛看得到,浸在香海中,真令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啊!(6)好好读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的用词精妙。
6、这么白,这么美,这么香的槐花把谁吸引来了?[课件出示:“嗡嗡嗡……”小蜜蜂飞来,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蓝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7、指名读。
他们来干什么了?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8、槐花给他们带来多少欢乐与喜悦呀,来,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9、心细的同学会发现,这两句语言非常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真像一首诗。
其实,这就是一首诗。
[课件出示:“嗡嗡嗡……”小蜜蜂飞来,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蓝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我们再读,读出诗的韵味。
10、还有谁也被吸引来了呢?小麻雀、小黄狗……我们模仿诗的形式来说一说, 11、汇报交流。
12、五月的槐乡,暗香浮动,香气袭人,所以,每到五月,孩子们都会高兴地喊起来——五月,洋槐开花了。
谁来喊,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伙伴?(可以拢着嘴喊,男生、女生齐读)13、看到这样的美景,听到这样的喊声,老师也诗性大发,想作一首诗:满树槐花遮望眼,无边香气荡天来。
五月,真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四、创设情境,体味槐乡风情1、其实,五月也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请读读2、3自然段,从中你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情景?2、被香气熏醉(1)你也许就是哪位小朋友吧?还有哪些同学也会被香气熏醉呢?(2)采访:咦?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呀?你为什么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呀?3、吃槐花饭(1)槐花饭怎么做呢?请你介绍介绍。
(2)除了槐花饭,还会有什么样的热情款待?4、小姑娘戴槐花(1)[课件出示: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
](2)你知道“俊俏”的意思?是什么使她们变得更俊俏了?(3)她们是怎样打扮自己的?如果你是槐乡的小姑娘,你会怎么打扮自己呢?(4)槐乡的小姑娘用槐花打扮自己,心儿特别高兴,高兴得飘起来。
[课件出示:“飘”字动画演示]作者是不是写错了,人怎么会飘呢?(5)我们高兴时,都有飘飘然的感觉,“飘”着的是那飘散的槐香和小姑娘们飘逸的身影,她们宛如一朵朵轻云,在槐花的海洋中飘飘悠悠,到处播洒清香。
小姑娘们,五月是你们的,快把喜悦告诉大家。
5、小小子吃槐花(1)[课件出示: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
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
] (2)小小子呢,他们在忙些什么呢?他们快乐吗?你是怎么知道的?(3)理解“大大咧咧”,谁来演一演。
(4)有口福,当然高兴,小小们,快把快乐告诉大家。
6、赛读。
五月,洋槐开花了,孩子们可乐坏了,小姑娘、小小子,谁更快乐,我们来比一比。
7、五月,可真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所以,每到五月,孩子们都会高兴得喊起来——[课件出示:五月洋槐开花了](男生喊、女生喊、齐喊)听到这样的声音,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又想吟一首诗:不喜三月桃李艳,但爱五月槐花香。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槐乡五月,处处飘香;五月槐乡,笑声飞扬。
是槐乡给孩子们美丽的天堂,是槐花让我们的课堂也在飘香。
五月,真是槐花的季节,真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课件出示:五月,真是槐花的季节,真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2、让我们饱含深情地朗读,让我们自豪、喜悦地朗读。
3、其实,咱们的家乡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值得夸赞,下面咱们来夸夸自己的家乡,为家乡做做宣传。
板书设计:槐乡五月美白香槐花飘香的季节好客俊俏口福槐乡孩子的季节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清雅隽永的美文,它不是一首诗,却有着诗一般的语言;它不是一则童话,却有着童话般的意境。
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的赞美,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在课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精心制作课件,充分利用网络,搜索了许多能切合课文,反映槐花特点的图片,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画给学生架设了一座与文本相通的桥梁,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在理解课文时,我引导学生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为了激发学生读出槐花的美、香,以及槐乡孩子的乐,我抓住一些关键字词让学生品析,体会,适时地利用图片帮助理解,拓展思维,注重感情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如:“清香、醇香、浓香”,找出了这些重点词语之后再让学生读句子,让学生读出了香,读出了趣,读出了情,使学生在充分读中体会思想情感,升华感悟,感受语言的韵味,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总之,本堂课我尽力抓住关键词句品读、领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灵活运用教材,巧妙设计,让学生以及我们感受到了槐乡的花美人更美,得到了美的享受。
/link?url=-I2ION0SJMi5HSxtmad7qFqYsQ_zwJyHqAp1J-V IfOOVU9k34wcpDVeYQj515QVOih8jv-r38-5TeA0hkEWHLJRz2oK6iGFROxY6NcWdRX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