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机床拨叉)
- 格式:docx
- 大小:401.33 KB
- 文档页数:18
拨叉设计说明书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设计“CA6140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中批量生产)生产纲领:5000件/年技术资料:实用工人设计手册内容: 1.零件图一张 2毛坯图一张3.机械制造加工工艺过程草图一份4.机械制造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一张5.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以机械制造中的工艺问题为研究对象,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此门学科的课程设计,使我在下述各方面得到了锻炼:⒈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的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的安排、工艺尺寸的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⒉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通过设计夹具的训练,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既经济合理又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
⒊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
⒋培养了一定的创新能力。
通过对拔叉的工艺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设计》、《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机械制造工艺学》等)。
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1、零件的作用与结构分析1.1 零件的作用:该零件是拨叉,它位于变速机构中,主要起变速,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获得所需要的速度和扭矩。
该零件是以¢25H7孔套在轴上,并用销钉经¢22孔与轴定位,拨叉脚在双联齿轮的槽中,变速操纵机构通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动,拨叉脚拨动双联齿轮在花键轴上滑移,从而实现变速。
{EMBED Equation.KSEE3 \* MERGEFORMAT |1.2零件的结构分析: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为此以下是拨叉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1.2.1拨叉安装孔:孔径¢25H7mm, 其形状公差遵守包容要求,表面粗糙度Ra1.6um;孔端面位置尺寸。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5-拨叉学生: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目录一、设计题目-5-拨叉1.1 零件的功用1.2 零件工艺分析二、确定毛坯2.1 确定毛坯制造方法2.2 确定总余量2.3 绘制毛坯图三、制定零件工艺规程3.1 选择表面加工方法3.2 选择定位基准3.3 拟定零件加工工艺路线3.4填写工艺过程卡片3.5 机械加工工序设计四、夹具设计(以13工序夹具为例进行说明)4.1 功能分析与夹具总体结构设计4.2 夹具设计计算4.3 夹具制造与操作说明五、总结六、参考文献一、设计题目-5-拨叉三维图:1.1 零件的功用如图所示的零件,它是车床上的拨叉。
它是车床机构中变速机构的一部分,主要作用是在换挡过程中起作用,换挡之后使主轴在使用者的意图下达到需要的转速。
具体换档过程是通过拨叉拨动滑套与旋转齿轮的啮合实现换挡,从而使车床主轴获得不同的转速。
滑套上有凸块,凸块与旋转齿轮的凹块固连在一起,让齿轮带动滑套,滑套带动输出轴。
控制滑套与不同的齿轮啮合与分离,使输出轴获得不同转速。
1.2 零件工艺分析确定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具有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好的特点,但灰铸铁的塑性比较差,脆性高,因此不适合磨削。
以下是拨叉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⑴铸拨叉⑵前端面和后端面⑶左端面和左端面U型台以及右端面⑷上端面和95×24面⑸2×φ5锥型销孔和2×M8螺孔⑹内花键孔⑺M10螺孔⑻M22螺孔⑼42×16槽二、确定毛坯2.1 确定毛坯制造方法零件材料为HT200。
由于拨叉在换挡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冲击性载荷,采用这种材料零件的强度也能得到保证。
又由于零件成批生产,而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
所以选用砂型铸造,采用机械翻砂造型,铸造精度1级,能保证铸件的尺寸要求,从而提高生产率和保证了加工精度。
零件材料HT200,硬度200HBS。
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采用砂型铸造,机械翻砂造型,1级精度。
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课题名称:拨叉零件制造工艺规程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课程设计任务书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第一章序论第二章零件的分析------------------------ 61、零件的工艺分析--------------------- 62、毛坯的确定------------------------- 7①、毛坯种类的确定-------------------- 7②、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的确定------------- 7③、铸件毛坯图的绘制------------------ 8第三章工艺规程的设计---------------------- 91、定位基准的选择----------------- 9①、精基准的选择-------------------- 9②、粗基准的选择-------------------- 92、工艺路线的制定----------------- -------------- 9①、确定工序的原则------------------- 10②、工序的特点--------------------- 10③、加工精度的划分-------------------- 10④、工艺方案确定------------------- 10⑤、工艺设备工装的确定----------------- 113、机械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与公差的确定--一——12①、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2②、确定切削用量--------------------- 16第四章工艺卡片的制定---------------------- 23第五章工序卡片的制定----------------------- 23第六章小结------------------------------- 23第七章附录(重要参考文献) --------------------- 23第一章序论21世纪现在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模式根本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时期。
CA6140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CA6140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生产纲领:中批生产内容:1.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2.机械制造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一张3.工序卡片一份4.毛坯图一张5.零件图一张目录前言 (3)一、设计目的 (4)二、零件的分析 (4)1零件的作用 (4)2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4)三、工艺规程设计 (5)(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成 (5)(二)基准的选择 (5)(三)制定工艺路线 (5)(四)机械加工余量 (7)(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8)四、设计心得及致谢 (18)参考文献 (19)前言通过CA6140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于一体(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等)。
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些次设计中我们主要是设计CA6140拨叉的加工工艺规程。
在此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完成了此项设计。
在此期间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并且得到了有关老师的指点,在此表示感谢!一. 设计的目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
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基本理论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二. 零件的分析1、零件的作用题目给定的零件是CA6140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
目录1.零件的分析 (2)零件的作用 (2)零件的工艺分析 (2)2.工艺规程的设计 (3)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3)基准的选择 (3)制定工艺路线 (3)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6)3.夹具的设计 (12)问题的提出 (12)夹具设计 (13)4.总结 (14)5.参考文献 (15)设计说明本次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1.零件的分析零件的作用给零件是CA6140车床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到换挡作用。
通过拨叉的拨动使车床滑移齿轮与不同的出齿轮啮合从而达到要求的主轴转速。
宽度为30mm的面的尺寸精度不高或者他们之间的空隙很大时,滑移齿轮就达不到很高的定位精度,这样滑移齿轮就不能很好的与其他齿轮进行正确有效的啮合,从而影响整个传动系统的工作。
所以拨叉宽度为30mm的面和槽之间要达到很高的配合精度。
零件的工艺分析831003拨叉共有两组加工表面,他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
分析如下:(1)以Φ25H7mm花键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包括:Φ25H7mm的花键孔及倒角,30×80mm的台阶面,两个M8的通孔和一个Φ5的圆锥孔。
(2)以40×75mm的端面为基准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18H11mm的槽,40×75mm的端面。
这两组加工表面之间有着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30×80mm的台阶面与Φ25H7mm的花键孔中心线的平行度公差为。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拨叉加工工艺过程学院:系别:机械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 学号:起迄日期:2012年06月6日~2012年06月15日指导教师:目录一、设计题目 (3)二、设计要求 (3)三、设计任务 (3)四、零件图样的工艺分析 (3)(一)零件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条件 (3)(二)零件的结构分析 (3)(三)零件技术条件分析 (4)(四)零件材料及切削加工性 (4)(五)零件图尺寸标注分析以及基准的确定 (4)(六)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5)五、毛坯的设计 (5)(一)毛坯种类的确定 (5)(二)毛坯的工艺要求 (5)六、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 (5)(一)工艺路线的制定 (5)七、设备的选择 (8)(一)机床的选择 (8)(二)量具的选择 (8)八、夹具设计 (9)(一)钻床夹具设计 (9)(二)夹具构造特点及原理 (10)一、设计题目拨叉加工工艺过程分析了拨叉的基本概况,例如:工作环境,结构特点,材料的性质及其加工特性等。
分析了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的方法,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工艺路线的制定和选择。
并且对有关设备的选择与应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及对加工中易产生的缺陷和防范措施也做了说明。
在夹具设计中,根据车床、铣床、钻床夹具的特点,说明了如何进行定位、加紧、以及误差分析、技术条件的制定。
二、设计要求(一)进一步掌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二)了解并掌握零件工艺规程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学会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三)熟悉典型零件的工艺规程;(四)掌握CAPP软件的应用;(五)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六)培养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三、设计任务(一)绘制零件图;(二)设计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并用CAPP软件绘制成图;(三)撰写设计报告(包括调试总结报告);(四)上交零件图及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及工序卡片。
四、零件图样的工艺分析(一)零件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条件工作状态:工作频繁。
拨叉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者:卢安迪学号:100311340学院:机电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许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设计“CA6140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内容:1.零件图1张2.毛坯图1张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1张4.夹具结构设计装配图1张5.夹具结构设计零件图1张6.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一、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作用题目给定的零件是CA6140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mm的面寸精度要求很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
宽度为30+0.012高,因为在拨叉拔动使滑移齿轮时如果槽的尺寸精度不高或间隙很大时,滑移齿mm的面的槽和滑移齿轮的配合轮得不到很高的位置精度。
所以,宽度为30+0.012精度要求很高。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CA6140拨叉共有两组加工表面:1、A端面和轴线与A端面相垂直的花键底孔2、六个方齿花键孔,及Φ25mm花键底孔两端的2×75°倒角。
对于两组加工表面可先加工一组表面,再用专用夹具加工另一组表面。
二、工艺规程设计(一)确定毛坯的的制造形式此次所设计的拨叉材料为HT200,根据材料成型工艺可知用模锻。
该零件能够承受较大载荷和冲击载荷,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因为生产纲领为大批量生产。
因为零件形状简单故毛坯形状需与零件的形状尽量接近,又因内孔很小,可不锻出。
(二)基准面的选择1、粗基准的选择:选择粗基准时,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保证各加工表面有足够的余量,使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间的尺寸、位子符合图纸要求。
粗基准选择应当满足以下要求:(1).粗基准的选择应以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目的是为了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关系精度。
如果工件上表面上有好几个不需加工的表面,则应选择其中与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以求壁厚均匀、外形对称、少装夹等。
(2).选择加工余量要求均匀的重要表面作为粗基准。
课程设计课题名称:拨叉零件课程设计班级:姓名:指导老师:机械工程学院2011 年12 月目录拨叉零件图---------------------------------------------------------------------------3 第一章拨叉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确定一拨叉的用途------------------------------------------------------------5二拨叉的技术要求---------------------------------------------------5三拨叉的生产类型---------------------------------------------------6 第二章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一毛坯图----------------------------------------------------------------------7二确定毛坯的制造方式-------------------------------------------7 第三章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一选择加工方案及制定工艺路线------------------------8二选择定位基准--------------------------------------------------------10 三选择各工序所用的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10 四确定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和公差-----------11 (1)毛坯的基本尺寸--------------------------------11(2)加工余量的计算---------------------------------14 五确定切削用量--------------------------------------17 六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20 第四章总结---------------------------------21拨叉零件图:第一章拨叉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一拨叉的作用拨叉头以φ30mm孔套在变速叉轴上,并用锥销和螺钉与操纵手柄连接,拨叉脚则夹在双联变速齿轮的槽中。
工艺规程设计1.1 有关零件的结构分析和功用1.1.1 零件的功用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拨叉。
它位于车窗变速结构中,主要起换挡作用。
通过拨叉的拨动使车床滑移齿轮与不同齿轮啮合从而达到要求的主轴转速。
1.1.2 零件的结构分析零件的加工表面,现分述如下: 1. 钻预制孔Φ18、Φ142. 粗、精铣上端面,使粗糙度达到Ra6.3μm3. 粗精铣低槽Φ18H11,使粗糙度达到Ra3.2μm4. 钻2-M8通孔、并攻丝,钻1-Φ5通孔5. 拉内花键Φ25H7,使粗糙度达到Ra3.2μm6. 去毛刺,清洁7. 检验1.2 课题(提供的技术资料) 1.2.1 技术资料设计图纸一张、《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等。
1.3 毛坯的种类常见的毛坯主要有以下几种:1、铸件,2、型材,3、锻件,4、焊接件,5、其他毛坯1.3.1 确定毛坯的种类确定零件材料为HT200,毛坯为铸件1.4 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1.4.1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当零件有不加工表面时,则应以这些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若零件有若干个 不加工表面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做粗基准,底面作粗基准,底面以三个支承钉为主要定位面以消除z y x 、、三个自由度,再用一块条形支承板定位以消除z y 、两个自由度,最后用一个卡紧装置以消除x 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
1.4.2精基准的选择原则精基准的选则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
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
1.5 工艺规程的拟定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
在生产纲领已确定为大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采用外能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以外,还应该考虑经济效果,以便降低生产成本。
1.5.1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1)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可靠地达到产品图纸所提供出的全部技术条件,并尽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消耗;(2)尽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使其有良好的工作条件;(3)在充分利用现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4)工艺规程应正确、完整、统一、清晰;(5)工艺规程应规范、标准,其幅面、格式与填写方法以及所用的术语、符号、代号等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6)工艺规程中的计量单位应全部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一、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1、分析零件图该零件为车床拨叉,年产量为10000件,为大批量生产。
由图知,未注明粗糙度的表面不加工。
小头孔内表面与大头孔两个端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均为Ra5,可知要进行精加工。
未注明公差的尺寸默认为IT14~IT18,并且确定各个尺寸的公差度等级,综合表面粗糙度和形位误差要求决定各个加工面要选取何种加工方式如下:小头孔上下端面:粗铣大头孔上下端面:粗糙度较高,粗铣后精铣小头孔:粗糙度要求高,扩、铰大头孔:扩其余不加工。
但是该零件大头孔为半圆孔,其加工工艺性不如整圆孔的加工工艺性好,因此确定毛坯形状为两个车床拨叉相对的形状,使大头孔为一个整圆,一次性加工出两个零件。
2、确定毛坯的材料和形状由零件图上标题栏中注明,该零件材料为ZG45。
分析零件的工艺性,确定毛坯精度为一级精度,查表获得总余量,确定毛坯形状如下图所示:3、拟定加工的工艺路线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所学的内容,在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要解决的问题有:(1)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选精基准时要遵循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互为基准原则和自为基准原则,来保证经济合理地达到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选择粗基准时,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保证加工面有足够的余量,使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间的尺寸、位置符合图样要求,因此选择原则是保证相互位置,余量均匀分配,尽量使用一次和便于工件装夹。
(2)加工方法的选择:根据被加工材料的性质、零件的生产类型、工件的形状及每个加工面的技术要求等条件,参阅相关机械加工手册来确定加工方法和分几次加工。
(3)加工工序安排的基本原则:先加工定位基准面在加工其他表面来提高定位精度;先加工主要表面再加工次要表面;先安排粗加工再安排精加工和光整加工;先加工表面再加工孔。
方案一:工序一:以小头孔下端面C、D定位,粗铣A、B。
工序二:以小头孔上端面A、B定位,粗铣C、D。
工序三:以小头孔下端面C、D和大头孔内圆轴线定位,扩两个小头孔。
工序四:以小头孔下端面定位,粗铣面E、F。
工序五:以两个小头孔及小头孔下端面定位,扩大头孔。
工序六:以小头孔下端面C、D和大头孔内圆轴线定位,铰两个小头孔。
工序七:以小头孔下端面定位,精铣面E、F。
工序八:将工件铣开成两个相同的车床拨叉。
方案二:工序一:以小头孔上端面A、B定位,粗铣C、D。
工序二:以小头孔下端面C、D定位,粗铣A、B。
工序三:以小头孔下端面C、D和大头孔内圆轴线定位,扩、铰两个小头孔。
工序四:以小头孔下端面定位,粗铣面E、F。
工序五:以两个小头孔及小头孔下端面定位,扩大头孔。
3工序六:以小头孔下端面定位,精铣面E 、F 。
工序七:将工件铣开成两个相同的车床拨叉。
分析方案一和方案二,考虑到对刀尺寸和工序尺寸的计算,从基准统一原则和计算方便出发,应该以A 、B 为粗基准,C 、D 为精基准,所以应该先加工粗基准;先加工小头孔,以后可以全部用一面两销来定位,所以两个小头孔应该先进行精加工,防止后面用一面两销定位时定位误差过大,影响加工精度。
综上确定加工顺序如下:工序一:以小头孔下端面C 、D 定位,粗铣A 、B (A 、B 为粗基准)。
工序二:以小头孔上端面A 、B 定位,粗铣C 、D (C 、D 为精基准)。
工序三:以小头孔下端面C 、D 和大头孔内圆轴线定位,扩、铰两个小头孔。
工序四:以小头孔下端面定位,粗铣面E 、F 。
工序五:以小头孔下端面定位,精铣面E 、F 。
工序六:以两个小头孔及小头孔下端面定位,扩大头孔。
工序七:将工件铣开成两个相同的车床拨叉。
4、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采用查表法确定毛坯精度及各种加工方式的加工总余量并确定各工序余量。
(1) 粗铣小头孔两端面A 、B 、C 、D工序名称 双边工序余量/mm公差等级 公差值 工序尺寸/mm粗铣 3IT12 0.21 021.028- 毛坯IT140.52052.031-(2) 扩、铰小头孔 工序名称 双边工序余量/mm 公差等级公差值 工序尺寸/mm铰孔 0.1 IT8 0.027 027.0014+φ 扩孔 2.9 IT12 0.1818.009.13+φ 毛坯孔34.0±4.011±φ(3)扩大头孔工序名称 双边工序余量/mm 公差等级公差值 工序尺寸/mm扩大头孔 3 IT120.2525.0040+φ 毛坯孔4.0±4.037±φ5、绘制各工序的工序简图工序简图中用粗实线表示被加工面,已经标出定位符号,定位基准及所定自由度的数目,给出工序尺寸。
各工序的工序尺寸如下图所示:工序一:以小头孔底面定三个自由度,限制了X 、Y、Z 。
工序二:以小头孔另一底面定位,限制三个自由度X 、Y、Z 。
工序三:以小头孔端面、大头孔内圆周线和挡销一共定六个自由度,实现完全定位。
扩、铰小头孔。
小头孔端面:X 、Y 、Z ;大头孔内圆轴线:X 、Y ;挡销:Z5工序四:以小头孔端面定位,粗铣E 、F 面。
限制了X 、Y、Z工序五:以小头孔端面定位,粗铣E 、F 面。
限制了X 、Y、Z工序六:以小头孔及小头孔端面定位,钻大头孔。
小头孔端面:X 、Y 、Z ;小头孔:X 、Y 、Z工序七:以小头孔及端面定位,将工件铣开成两个相同的车床拨叉。
小头孔端面:X 、Y 、Z ;小头孔:X 、Y 、Z6、确定各工序所使用的机床、刀具、量具。
(1)铣小头孔上端面:选择X51机床。
因为工件材料为铸钢,被加工面为圆环面,刀具采用高速钢端铣刀,刀具直径为25mm 。
加工方式为铣平面,加工后,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即可。
尺寸在工序简图所标注的范围之内即合格。
(2)铣小头孔下端面:依然选择X51机床。
刀具采用高速钢端铣刀,刀具直径为25mm 。
本工序也是铣圆环平面,加工后,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即可。
尺寸在工序简图所标注的范围之内即合格。
(3)扩、铰两个小头孔:由于本工序为扩、铰两个小头孔,而且小头孔的尺寸最大为14mm,因此扩孔和铰孔均采用Z35型号机床。
刀具分别采用高速钢扩孔钻(直径为13mm)和高速钢铰刀(直径为14mm)。
由于被加工面为内孔,因此量具选择塞规检测被加工件。
(4)粗铣大头孔端面:本工序也是铣圆环平面,选择X51机床即可。
刀具也依然选择高速钢端铣刀,直径为16mm。
加工后,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即可。
尺寸在工序简图所标注的范围之内即合格。
(5)精铣大头孔端面:本工序与上道工序大致相同,只是切削用量发生改变。
因此切削机床依然为X51,刀具依然为高速钢端铣刀,直径为16mm。
加工后,依然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即可。
(6)扩大头孔:由于大头孔直径基本尺寸为40mm,因此机床型号选择Z550。
切削刀具选择高速钢扩孔钻,刀具直径为大头孔基本尺寸40mm。
加工后,选择塞规来检测大头孔是否合格。
(7)将工件铣开:本道序机床选用X61W型号。
刀具为高速钢材料三面刃盘型铣刀,铣刀直径为25mm。
由于本道工序中尺寸要求精度不高,因此量具采用游标卡尺即可。
7、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如下表所示:工序一:粗铣小头孔上端面主轴转速(r/min)切削速度(m/min)进给量(mm/r)切深(mm)工序二:粗铣小头孔下端面主轴转速(r/min)切削速度(m/min)进给量(mm/r)切深(mm)工序三:工步一——扩两个小头孔主轴转速(r/min)切削速度(m/min)进给量(mm/r)切深(mm)7工序三:工步二——铰两个小头孔主轴转速(r /min ) 切削速度(m /min ) 进给量(mm/r )切深(mm )工序四:粗铣大头孔端面工序五:精铣大头孔端面主轴转速(r /min ) 切削速度(m /min ) 进给量(mm/r )切深(mm )工序六:扩大头孔主轴转速(r /min ) 切削速度(m /min ) 进给量(mm/r )切深(mm )工序七:将工件铣开主轴转速(r /min ) 切削速度(m /min ) 进给量(mm/r )切深(mm )8、确定各工序的时间定额工序一:上端面为两个圆环面,每个圆环最大外径为25mm ,因此加工长度最少为50mm ,走刀一次。
所以加工时间为:min 66.03802.0225≈⨯⨯=t工序二:下端面也是两个圆环面,每个圆环最大外径为25mm ,因此加工长度最少为50mm ,走刀一次。
所以加工时间为:min 66.03802.0225≈⨯⨯=t工序三:小头孔深为28mm ,加上辅助距离,走刀一次,则加工距离取为35mm 。
9min 31.045025.035≈⨯=t (扩孔)min 165.02658.035≈⨯=t (铰孔)工序四:走刀距离至少为mm 5.144232=⨯π,走刀一次,则切削时间为:min 9.13802.05.144≈⨯=t工序五:走刀距离至少为mm 5.144232=⨯π,走刀一次,则切削时间为:min22.15902.05.144≈⨯=t工序六:大头孔厚度为10mm ,加上辅助距离,走刀一次,则距离至少为20mm 。
min 17.018562.020≈⨯=t工序七:切却距离至少为15mm ,走刀三次,则切削时间为:min 592.033802.015≈⨯⨯=t二、 夹具结构设计1、工序分析:工序简图加工面:大头孔内圆工序尺寸:大头孔内圆直径16.040++φmm ,大头孔内圆轴线到左端小头孔轴线的尺寸为02.060-mm 。
加工面粗糙度:Ra 20 行为精度要求:自由公差定位方案:以小头孔及小头孔端面定位。
小头孔端面限制了:X 、Y、Z 三个自由度;左端小头孔限制了:X、Y 两个自由度;右端小头孔限制了:Z一个自由度。
2、定位元件设计一面两销的设计:(1)已知小头孔的尺寸为027.0014+φmm ,为IT8级精度。
两孔中心距为04.0120-mm 。
则两孔的基本尺寸mm L g 120=,偏差为mm L g 4.0=δ。
因此有:mm L L g x 120==,mm L L g x 1.041==δδ 所以两销之间的中心距为mm 01.0120-。
(2)圆柱销的设计:mm D d 141==,销与轴选择基孔制配合88g H ,基本尺寸为14mm ,IT8=0.027mm ,则圆柱销的最终尺寸为:mm d 006.0033.0114--=(3)削边销的设计:查表得mm b 4=,mm B 12214=-=,mm 006.0min 1=∆()mm 14.014006.05.04min 2≈-⨯=∆∴mm D d 86.1314.014min 22=-=∆-=∴按照基孔制配合88g H ,确定削边销最终尺寸为:mm d 006.0033.0186.13--= 定位销与定位面之间的为过盈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