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4.pdf
- 格式:pdf
- 大小:118.49 KB
- 文档页数:5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二)(2024年苏州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虎丘以望后五日[明]王士性虎丘者,吴王阖闾葬以扁诸之剑,白虎之气腾上,而见怪于秦皇也。
墓今不知其处,或曰浮图①下,又云剑池下,剑池两崖如裂,侧立十仞,盖石溜天成,寒泉出其窦②而停滀焉。
墓不当在其下,意浮图者近之。
自阊门买舟,五里即达寺门。
初入,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再入,则清泉白石,龂腭③益奇。
钜坂④如砥,可罗胡床百座,号千人石。
石咬水处,为白莲池。
近池而灌葬塞焉者,为清远道士放鹤涧,循涧上,登大雄阁,右行过剑池石粱,望浮图而息焉。
既畅,复下可中亭,观生公点头石。
复右上而尝陆羽泉,石窦似慧山,而味劣之。
此地游踪成市,要以秋月为胜。
千人石古株轮囷,把酒问月,醉而枕之,仰视碧落⑥垂垂。
固恍如乘槎⑦泛斗牛⑧渚也。
若上浮图之巅,苍然平楚,远瞰湖天内捧一轮月色遍照苏州,又昔人所称绝景云。
(选自《王士性集》,有删减)【注释】①浮图:佛塔。
②窦:洞。
③龂腭(yínè):像露齿的样子。
④钜坂:坚硬的坡石。
⑤轮囷(q ūn):盘绕高大。
⑥碧落:天空。
⑦槎:木筏。
⑧斗牛:天上的星宿名。
虎丘寺[唐]张籍望月登楼海气昏①,剑池无底浸云根。
老僧只恐山移去,日暮先教锁寺门。
【注释】①海气昏:水汽迷蒙。
②云根:深山云起的地方。
86.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句方法提示解释或曰浮图下[语境分析法]上一句为“墓今不知其处”(1)墓不当在其下[课内迁移法]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龂腭益奇[成语关联法]精益求精(3)要以秋月为胜[查阅词典法]①经得住;②胜利;③美好、美景;④超过。
(4)(填序号)8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B.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②相与..步于中庭相与:③是.日更定矣是:④上下一.白一:2.选出下列加点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湖中焉.得有此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念无与乐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D.相与步于.中庭战于.长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画出西湖空旷简约、雪白静谧的雪夜之景。
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5.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
假如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②菜,误伤指,大啼。
5 文言文阅读说明:共八大题,32小题,满分100分,作答时间90分钟。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3分)[甲]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①在身。
”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②馔③,欲暖而惰裁衣也。
(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选自欧阳修《诲学说》,有删改) [丙]顷来闻汝与诸友讲肄④书传,滋滋昼夜,衎衎⑤不怠,善矣!人之进道,惟问其志,取必以渐,勤则得多。
山霤⑥至柔,石为之穿;蝎虫至弱,木为之弊。
夫霤非石之凿,蝎非木之钻,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坚刚之体,岂非积渐之致乎?训曰:“徒学知之未可多,履⑦而行之乃足佳。
”(孔臧《与子琳书》)①薄伎:小技能。
薄,这里指小。
伎,同“技”,指技能。
②营:谋求,谋取。
③馔:食物。
④讲肄:讲论学习。
⑤衎衎(kàn):执着而乐意的样子。
这里指坚毅努力的样子。
⑥山霤(liù):山间向下倾注的细小水流。
⑦履:实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4分)(1)是犹.求饱而懒营馔犹:(2)则舍.君子而为小人舍:(3)顷来闻.汝与诸友讲肄书传闻:(4)衎衎不怠.怠: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丙]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4.三则短文在阐明学习重要性方面运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之处?(3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3分)[甲]郭代公①年十六,入太学,与薛稷、赵彦昭为友。
时有家信至,寄钱四十万以为学粮②。
忽有一衰服③者叩门云:“五代未葬④,各在一方,今欲同时举大事,乏于资财。
闻公家信至,颇能相济否?”公即命以车,一时载去,略无留者,亦不问姓氏。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10篇(四)1.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刘氏者,某乡寡妇也。
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憾。
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竟年如是 ( )②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 )③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 )④心有憾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乃”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A.乃悟前狼假寐(《狼》)B.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D.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刘氏以己之衣遗之(4)翻译下列句子。
①乡里咸称其善。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5)“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请问刘家儿子最后“悟”出了什么。
2.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
师襄子曰:“可以益②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③,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④也。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释] ①进:继续学(新内容)。
②益:增加、加深。
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④为人:作曲的人。
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学鼓琴/师襄子B.十日/不进C.未得/其数也D.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6 文言文阅读说明:共七大题,28小题,满分84分,作答时间120分钟。
中考对接点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①,不逮②人也;吾材③之庸,不逮人也。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④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
屏⑤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选自彭端淑《为学》,有删改) 【注释】①昏:头脑迷糊。
②逮:及,赶得上。
③材:同“才”,才能。
④迄:到。
⑤屏:同“摒”,摒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尝趋.百里外趋:(2)色愈恭,礼愈至.至:(3)久而不怠.焉怠:(4)岂有常.哉常: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人之为学有难易乎?3.【甲】文两段话作者都写求学之难,但角度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分)4.【甲】【乙】两文都围绕“学”来写,但写作手法有所不同,请分析其异同。
(4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12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4天打卡计划第五天对比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对比阅读(2020·广西百色·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②,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③乎?衔觞④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注]①造:往,到。
②穿结:打补丁。
③俦:同类,类别。
④觞:盛满酒的酒杯。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既出,得其船既克,公问其故C.因以为号焉未若柳絮因风起D.期在必醉君与家君期日中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选自东晋时期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饮酒》(其五)。
第二篇曹刿论战《左传》
考情搜索:近12年未考查。
[2017猜押]
版本导航:◎人教版:九年级(下)第21课◎鄂教版:九年级(下)第18课
原文呈现参考译文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EJ:。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①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
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
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
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进
宫廷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
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
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
来分给别人。
”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
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
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
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
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说:“这
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
第①段:写战前准备。
点明战争发生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性质。
第1层: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
第2层:写曹刿和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②公与之乘,
(EJ:。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zhé),登轼而望之,曰:“可
矣。
”遂逐齐师。
②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
在长
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
”齐军擂过
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
”齐军大败。
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瞭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第②段:写作战过程。
第1层:写作战经过。
突出战机的把握。
“三鼓”为下文“彼竭我盈”张
本。
第2层:写追击过程。
突出曹刿对敌情的了解。
“视”“望”为下文“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