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来访人数统计表
- 格式:doc
- 大小:236.50 KB
- 文档页数:1
群众来访登记表
接访人:
- 1 -
领导接访汇总表
接访时间:2014年月日至月日
注:接访汇总表每周五15:00前报市信访局
- 2 -
领导带案下访汇总表
接访时间:2014年月日至月日
注:接访汇总表每月25日前报市信访局
- 3 -
领导包案汇总表
注:接访汇总表每月25日前报市信访局- 4 -
领导带案下访汇总表
接访时间:2014年月日至月日
注:接访汇总表每月25日前报市信访局
- 5 -
领导大接访行动开展工作情况统计表旗区:
注:每月月底前,纸质、电子版同时报送市信访局
- 6 -
领导大接访行动开展工作情况统计表
部门:
注:每月月底前,纸质、电子版同时报送市信访局
- 7 -
- 8 -。
〈〈地方信访工作机构信访数据统计表》统计指标解释统计表中的数据为信访人以来信、走访形式直接提出的来信件次和来访件次、人次,不包括领导同志交办、党的会议和“两会”转来、上级机关转送、交办的信访件。
对于1件来信(来访)中涉及多个信访事项的,填报内容为其中的主要信访事项。
统计表中所填数据均为统计时间段内的数量,其中,“占比”为数据占“合计”的比例。
一、业务术语信访总量:按两种方法计算,第一种为来信件次+来访人次;第二种为来信件次+来访件次。
信访事项(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
相同信访事项: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意见建议或投诉请求相同的信访事项。
来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信函、明信片、电报、传真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来信人数:来信完整署名的人数。
初信:相同信访事项在全国信访系统某一机构第一次登记的来信。
重信:相同信访事项在全国信访系统某一机构第二次(含以上登记的来信。
联名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完整署名数量5个(含)以上的来信。
来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走访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来访人数:同一时间到同一部门反映同一信访事项实际参与人数。
初访:相同信访事项在全国信访系统某一机构第一次登记的走访。
重访:相同信访事项在全国信访系统某一机构第二次(含)以上登记的来访。
个体访:人数为5人以下的来访。
集体访:人数为5人(含)以上且反映群体意愿的来访。
来访件次:同一时间到同一部门反映同一问题的来访人整体为一件,件次是某一时间段内来访数的总和。
来访人次:某一时间段内来访人数的总和。
二、分类指标解释(一)信访目的分类(共5类):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的目标或要求。
《地方信访工作机构信访数据统计表》统计指标解释统计表中的数据为信访人以来信、走访形式直接提出的来信件次和来访件次、人次,不包括领导同志交办、党的会议和“两会”转来、上级机关转送、交办的信访件。
对于1件来信〔来访〕中涉及多个信访事项的,填报内容为其中的主要信访事项。
统计表中所填数据均为统计时间段内的数量,其中,“占比”为数据占“合计”的比例。
一、业务术语信访总量:按两种方法计算,第一种为来信件次+来访人次;第二种为来信件次+来访件次。
信访事项〔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
相同信访事项: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意见建议或投诉请求相同的信访事项。
来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信函、明信片、电报、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来信人数:来信完整署名的人数。
初信:相同信访事项在全国信访系统某一机构第一次登记的来信。
重信:相同信访事项在全国信访系统某一机构第二次〔含以上登记的来信。
联名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完整署名数量5个〔含〕以上的来信。
来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走访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来访人数:同一时间到同一部门反映同一信访事项实际参与人数。
初访:相同信访事项在全国信访系统某一机构第一次登记的走访。
重访:相同信访事项在全国信访系统某一机构第二次〔含〕以上登记的来访。
个体访:人数为5人以下的来访。
集体访:人数为5人〔含〕以上且反映群体意愿的来访。
来访件次:同一时间到同一部门反映同一问题的来访人整体为一件,件次是某一时间段内来访数的总和。
来访人次:某一时间段内来访人数的总和。
二、分类指标解释〔一〕信访目的分类〔共5类〕: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的目标或要求。
驿站来访人员信息登记表1. 任务背景驿站作为一个公共场所,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人员来访。
为了管理和记录来访人员的信息,方便后续的查询和统计,需要编写一份驿站来访人员信息登记表。
2. 登记表结构2.1 表格结构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联系方式来访事由来访时间2.2 字段说明•序号:来访人员在登记表中的序号,用于标识唯一的记录。
•姓名:来访人员的姓名。
•性别:来访人员的性别,可选值为男、女。
•年龄:来访人员的年龄。
•职业:来访人员的职业。
•联系方式:来访人员的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号码、邮箱等。
•来访事由:来访人员的来访事由,例如参观、商务洽谈等。
•来访时间:来访人员的到访时间。
3. 登记流程3.1 登记前准备在进行来访人员信息登记之前,需要准备以下工具和材料:•登记表格:打印好的驿站来访人员信息登记表格。
•笔:用于填写登记表格的相关信息。
3.2 登记步骤1.来访人员填写登记表格中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和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2.来访人员在登记表格中填写来访事由,如参观、商务洽谈等。
3.来访人员在登记表格中填写到访时间,包括日期和具体的到访时间。
4.驿站工作人员核对来访人员填写的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5.驿站工作人员为来访人员分配一个唯一的序号,并填写在登记表格中的序号栏中。
6.驿站工作人员将登记表格归档,以备后续的查询和统计。
4. 信息查询与统计4.1 查询流程1.驿站工作人员打开登记表格归档文件夹。
2.根据需要查询的条件,如姓名、来访时间等,逐行浏览登记表格。
3.找到满足查询条件的记录,获取相关信息。
4.2 统计流程1.驿站工作人员打开登记表格归档文件夹。
2.逐行统计登记表格中的记录,按照不同的要素进行分类汇总。
3.将统计结果整理成表格或图表,方便后续分析和报告。
5. 安全和保密措施为了保护来访人员的个人信息安全和保密,驿站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登记表格应妥善保管,防止泄露和丢失。
2.仅授权人员可以查看和处理登记表格,其他人员不得私自查阅。
《地方信访工作机构信访数据统计表》统计指标解释统计表中的数据为信访人以来信、走访形式直接提出的来信件次和来访件次、人次,不包括领导同志交办、党的会议和“两会”转来、上级机关转送、交办的信访件。
对于1件来信〔来访〕中涉及多个信访事项的,填报内容为其中的主要信访事项。
统计表中所填数据均为统计时间段内的数量,其中,“占比”为数据占“合计”的比例。
一、业务术语信访总量:按两种方法计算,第一种为来信件次+来访人次;第二种为来信件次+来访件次。
信访事项〔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
相同信访事项: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意见建议或投诉请求相同的信访事项。
来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信函、明信片、电报、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来信人数:来信完整署名的人数。
初信:相同信访事项在全国信访系统某一机构第一次登记的来信。
重信:相同信访事项在全国信访系统某一机构第二次〔含以上登记的来信。
联名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完整署名数量5个〔含〕以上的来信。
来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走访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来访人数:同一时间到同一部门反映同一信访事项实际参与人数。
初访:相同信访事项在全国信访系统某一机构第一次登记的走访。
重访:相同信访事项在全国信访系统某一机构第二次〔含〕以上登记的来访。
个体访:人数为5人以下的来访。
集体访:人数为5人〔含〕以上且反映群体意愿的来访。
来访件次:同一时间到同一部门反映同一问题的来访人整体为一件,件次是某一时间段内来访数的总和。
来访人次:某一时间段内来访人数的总和。
二、分类指标解释〔一〕信访目的分类〔共5类〕: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的目标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