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认识天气备课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认识天气备课

第三单元认识天气

单元分析

《认识天气》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第一次出现有关天气的一些知识,了解了这些基本天气知识以后为三年级《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奠定基础。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常见的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影响,了解常用的预知天气的方法。

本单元主要包括“多样的天气”、“天气与生活”、“天气与动植物”、“怎样预知天气”。

单元页背景图片呈现的是大自然的场景,青山绿树,蓝天白云,这幅图本身就是一种天气现象-天气晴。18页出示了一则谚语:阴和晴,风雨雪,天气变化影响多。燕低飞,鱼儿跳,天气变化早知道。这则谚语从具体的天气现象,天气对人们和动植物的影响、天气的预测等方面概括了本单元的研究内容。19页放大的圆形图,分别是生活中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风筝在风中飞舞,雪花压满枝头,暴雨淹没楼房,通过这些现象引导学生知道这个单元主要研究天气现象以与这些天气对生活、动植物的影响。

课标要求

本单元属于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在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这一大概念。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课标中14.1部分“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

在1~2年级的学习目标是: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会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对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难点是描述。

7 多样的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 初步认识阴、晴、雨、雪、风等常见的天气现象,并能用这几种天气现象描述天气;

2. 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并能用天气符号记录天气。科学探究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现象的能力,正确描述几种天气现象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如实描述观察的现象,乐于表达、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天气现象的多样性,产生探究天气的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

用阴、晴、雨、雪、风等来科学描述天气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很多关于天气现象的图片,现在和小组内的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小组分享

师:请每个小组选一张你们最想交流的图片,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一下吧。

学生上台展示图片,说一说是什么天气现象,然后把图片贴在黑板上。师:同学们展示了这么多天气现象,看来天气真是变化多样的,这节课我

们就一起研究“多样的天气”(板书课题),黑板上贴着这么多图片,我们分类整理一下吧,你想怎么整理呢?说说理由

生预设:按照有没有太阳、是否下雨、是否下雪来分吧。

师:你的想法不错,现在我们就按照这个分类方法一起整理一下吧!

学生分类整理

师:哇,原来这么杂乱的图片,现在经过大家一整理,立刻变得井然有序,看来分类整理是个好帮手,我们要和它做朋友。

【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选出有代表性的图片全班展示,并张贴在黑板上。培养了小组合作意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遵循了“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一课程理念,让学习真正发生到学生身上。

全班展示每个小组的图片,可以掌握学生描述天气的语言,为下面的整理分类做好铺垫,这里让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分类整理环节,让学生经历搜集、交流、整理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求是精神。

科学解读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天气”一词,但是并不理解科学中“天气”的含义,本课需要学生学习课标中14.1部分“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初步认识地球物质不断变化并且互相影响形成各种自然现象。因此本节课从天空和大气变化两方面让学生初步理解天气,天空中太阳的变化影响阴

晴,大气中水蒸气、温度等的变化会带来雨雪等不同天气现象,这里仅作简单介绍。

(二)探究活动

1、常见天气现象

师:同学们,你能根据图片的信息,具体说说每一种天气现象么?

生预设:晴天的时候太阳很好,蓝天白云,太阳不好的时候是阴天,天上的白云变的阴沉沉的,有时还会下雨,有大雨、小雨、暴雨等天气,冬天还会下雪,有雨夹雪、小雪、大雪等,所有的这些天气都可能伴随刮风,有微风、大风还有台风呢!

师:你们说的真全面,像阴、晴、雨、雪、风等都是天气现象(板书),我们结合一个微课再来感受一下这些天气现象吧。(播放微课)如果我们要给别人介绍某天的天气,我们可以怎样说呢?

生预设:可以说某天是晴天(阴天、小雨、小雪……)

【让学生根据分好类的图片再来说说,需要学生从几张同样天气的图片中找到这一天气的主要特点,结合微课,充分感受每种天气现象的特点,促进学生对天气现象的科学认识。然后让学生介绍某天的天气,学生能用阴、晴、雨、雪、风等词语描述天气现象,达成本课的知识目标,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

本环节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讨论交流,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课标》中提到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运用合适的方法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为教学服务,这里微课的介绍形象直观,让学生如身临其境。】

2、设计天气符号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种天气现象,那生活中我们是怎样知道天气情况的呢?

生预设回答(天气预报,手机,电脑,电视等等)

师: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天气变化预测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方法也越来越科学、准确,这是中央气象台的一则天气预报,请同学们仔细听,看里面涉与了哪几种天气现象。(教师可将天气预报中的关键词板书到黑板上,如晴、小雨、雾、6级风、大雪等)

师:我们如果想记录这些天气现象,用文字是比较麻烦的,你有没有简单的方法?

生预设: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符号

师:好办法,那同学们就发挥想象力,选取两种天气现象来设计一下吧,填在记录表一里。

生设计符号并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设计出了这么多天气符号,每个人的符号都不一样,别人就无法看懂,为了规范和统一,我们看看电视台播报天气时用到的天气符号吧。(视频出示)

有了这些天气符号,我们就可以简便快速的记录天气了。

【本环节先利用过渡语:同学们,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种天气现象,那生活中我们是怎样知道天气的呢?承前启后引入下一环节。学生知道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途径很多,通过播放天气预报,一是让学生感受如何从天气预报中获知天气,二是为后续设计天气符号做准备。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天气符号,渗透可以用多种形式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符号意识,让学生意识到符号记录较为方便,这里可以对学生的设计进行鼓励性评价。同时教科书出示电视台播报天气时用到的符号,这些都是较为常见的表示天气的符号,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学生能识别这些符号,并能用这些符号记录天气。学生设计的符号和标准符号做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统一标准符号的必要性即可】

(三)生活应用

师:同学们,学习了这么多天气现象,我们现在是什么天气啊?现在小组合作,先观察一下现在的天气,然后用一句话描述一下,同时用天气符号记录下来吧,统一记录到表二里。

小组交流

师:除了现在的天气,你还能说说其他的天气吗,请看图,用一句话说说是什么天气现象。(多云、闪电等)

生回答

师: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上面常见的天气现象外,还有很多不常见的天气现象,请看视频(雾霾天气、沙尘暴、龙卷风等不常见天气。)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呢?

你对自己最满意的方面有哪些?

你觉得还有哪些需要进步的地方?

【让学生先观察现在的天气,然后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描述,并且用本课学到的天气符号进行记录,这一环节是对本课知识点的综合应

用,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检测。

看图说天气的练习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几种天气,如多云,学生容易和晴天搞混,露水的图片,学生容易和小雨后搞混。

最后学生通过视频观看不常见的天气现象,一是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世界是相互联系的,人类和大自然互相影响,这些天气现象都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等都加速了雾霾天气的形成,人们对森林、树木乱砍乱伐也加速了沙尘暴天气,我们每个同学要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四)拓展

记录一周的天气现象。

【记录一周的天气,培养学生坚持长期观测天气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持续研究的科学习惯。引导学生用好活动手册。】

板书设计:多样的天气

阴晴雨雪

天气符号

反思:

8天气与生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