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修3总复习:第十四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单元高效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2
历史必修川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人文精神含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则指公元前 5 世纪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尊重人的价值。
人文主义发展历程:人文精神源头——古希腊思想家们的思想;14 至17 世纪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所体现的思想;17至18 世纪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弘扬——启蒙运动;而科学理性的发展仍然是人文主义弘扬的结果。
一、古希腊奴隶制时代的人文精神——人文主义的产生(一)希腊最早的哲学是自然哲学,即对于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与人生没有关系。
公元前7 世纪,一些哲学家反对过去流传的种种神话创世说,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些物质性的元素;著名的代表有泰勒斯,他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水,他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
影响:体现了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二)人本主义和系统哲学时期:“人”成为研究的中心。
1.智者学派——强调人的决定作用1)背景①自然哲学的产生,是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②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③奴隶制经济进一步繁荣;2)主要观点——普罗塔哥拉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A 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 B 世间没有客观的批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C 强调人作为认识事物的主体意义。
②重点是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3)评价“智者学派观点”: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强调人的主体意识,树立了人的尊严;但是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哲学史上最完美的师生“三人行”,被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2.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知识和道德修养苏格拉底西方文化史上的圣人,思想被保留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
1)主要观点:①认识你自己,认为哲学的追求要重点探讨人自身;②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的作用,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2)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相比,在对人,特别是对知识的看法上有何进步?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主体作用,认为人的主观感受就是知识。
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岳麓版知
识点练习
第1题【单选题】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
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代表人物的是(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孔子
D、西塞罗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 )
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B、发展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的要求
C、封建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D、天主教会的权威地位业已动摇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中世纪的欧洲,德国皇帝亨利四世在冰天雪地里站在教皇的门前乞求宽恕,这反映了
A、国王需定期到教皇门前祈祷
B、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C、教皇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
D、王权与教权是统一的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马丁·路德说:“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
”路德的观点( )
A、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B、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反对罗马教会垄断教义解释权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岳麓版复习特训第1题【单选题】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
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B、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人非工具”C、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D、资本主义萌芽——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地接受起来。
所谓“因信称义”,就是内心真诚,外在不论,只要内心信仰上帝,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
“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接受”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渴望得到上帝的救赎B、其符合基督教的信仰原则C、马丁·路德的积极倡导D、其蕴含了自由主义精神【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指那些精通希腊艺术和拉丁文法的学者,他们对古希腊、古罗马古典学术的研究,主张“回到本源”,在虔诚的基督徒中引起了一种重新考据、诠释基督教的原始文献的热潮。
可见文艺复兴( )A、对教会持一种包容的态度B、恢复了古希腊罗马经典文化C、以重建基督教信仰为初衷D、利于推动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从材料中能够得出的主要观点是(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教会权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