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苗木病虫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

苗木病虫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

苗木病虫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
苗木病虫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

浅谈苗木病虫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

摘要:近几十年来中国苗木病虫害的发生面积逐年递增,危险性病虫害不断出现。本文对中国苗木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苗木病虫害防治将要面临的形势及其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苗木病虫害原因防治

苗木病虫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难以估量。由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局限性,过去人们在控制苗木病虫灾害的过程中,总存在着被动抗灾的思想意识,往往在苗木病虫害暴发成灾后,再筹集巨额资金救灾。近年来,全国各地苗木病虫害时有发生,危害极为严重:一是危险性苗木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苗木资源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二是常发性苗木病虫如松毛虫、苗木鼠、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等害虫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三是偶发性苗木病虫害大面积暴发。

一、我国苗木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一是常发性苗木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总体呈上升趋势;二是偶发性苗木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损失严重;三是危险性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苗木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四是多种次要害虫在一些地方上升为主要害虫,致使造成重大危害的病虫种类不断增多;五是经济林病虫危害日趋严重,严重制约着山区经济的发展和林农脱贫致富进程。

绿化苗木各时间段的病虫害防治办法

绿化苗木各时间段的病虫害防治办法 一、四月-五月份病虫害防治 1、槐尺蠖槐尺蠖,主要危害龙爪槐等树种。4-5月重点防治一二代幼虫。防治方法:①当百片复叶有5-7条幼虫时,应在一周内进行防治。可用苏云金杆菌乳剂600倍,既具杀虫效果又不伤害天敌。②可喷洒50%杀螟松乳油、80%的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000-4000倍液。 2、蚜虫蚜虫主要危害红叶李、紫薇、木槿、碧桃、月季等。随着温度升高,蚜虫日益增多和严重。 防治方法:①蚜虫初迁至树木为害时,随时剪掉树干、树枝上受害严重的萌生枝,或喷洒清水冲洗,防止蔓延。②初发期间向幼树根部施埋3%呋喃丹颗粒剂。 ③保护瓢虫、草蛉、蚜茧蜂、食蚜蝇等天敌。④盛发期间向植株喷洒EB-82灭蚜菌300倍液、1.1%烟-百-索乳油1000至1500倍液。 3、介壳虫介壳虫主要危害雪松、白玉兰、海桐、月季、黄杨、紫薇、火棘等。介壳虫大都在四月中旬至五月中、下旬开始孵化活动。 防治方法:①对少量的虫体于孵化前进行人工清刷;②敌百虫加灭多威肥皂粉喷液。 4、垂柳蛀杆虫垂柳蛀杆虫主要危害垂柳等树种。 防治方法:用毒签或敌百虫注入封杀。 5、立枯病立枯病主要危害新播种花卉、树苗以及一些易烂根的花卉,如果士壤湿度大时,极易发生立枯病。 防治方法:①播种前土壤用敌克松或多菌灵粉剂,均匀拌在土壤里;②在小苗幼嫩期控制浇水,勿使土壤过湿;③初发现病苗时,浇灌1%的硫酸亚铁或200-400倍50%的代森铵液,均为每平方米浇灌4-8斤药水。 6、桧柏-海棠锈病桧柏-海棠锈病于四、五月雨后易大量侵染。主要危害松柏类、海棠类植物。

防治方法:①避免将海棠、桧柏种在一起,减少发病。②用药物防治,对感病严重的植株,可用20%的粉锈宁14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65%代森锰锌1600倍液进行叶面喷洒,控制病害发生。③于3月下旬冬孢子堆成熟时,往桧柏上喷施1:2:100的波尔多液,或喷0.3%五氯硝酚钠稀释液,加石硫合剂配成波美1度的混合液。 7、紫薇白粉病紫薇白粉病大多于四、五月侵染,夏季易造成黄叶、枯叶、嫩梢弯曲等症状。 防治方法:①少施氮肥,多施些磷钾肥;②初侵染期喷一次15%的粉锈宁,兑水700-1000倍。 8、蛴螬蛴螬主要危害树木根部。 防治方法:①用50%辛硫磷乳油每667平方米200-250克,加水10倍,喷于25-30千克细土上拌匀成毒土,结合灌水施入。②用2%甲基异硫磷粉每667平方米2-3千克拌细土25-30千克成毒土,或用3%甲基异硫磷颗粒剂,3%呋喃丹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5%地亚农颗粒剂,每667平方米2.5-3千克处理土壤,都能收到良好效果,并兼治金针虫和蝼蛄。 9、杂草清除 防治方法:41%草甘膦水剂1000-1500倍液等喷治。 二、六月-八月份病虫害防治 1、蛀干害虫:天牛、柳蝙蛾、木蠹蛾等。蛀干害虫主要发生在夏季,主要危害大苗木,如栾树、苦楝、国槐多种树等。 防治方法:①结合冬季修剪,消灭越冬体,成虫盛期,进行人工捕杀;②涂干80%敌敌畏乳油或50%杀螟松加水或柴油1:5涂受害处树皮;③成虫盛发期喷药2.5%溴氰菊酯乳油750ml兑水1500kg、50%杀螟松乳油1000ml兑水1500kg、80%敌敌畏乳油1000ml兑水1500kg于病枝主干基部表面,5-7天再治一次。 2、美国白蛾美国白蛾主要危害法桐,杨梅树等树种,6-7月是第一代幼虫危害盛期。 防治方法:①挖白蛾虫蛹、摘卵块、剪除网幕;②对各龄幼虫使用5%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40%久效磷乳油1000-15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倍液对发生树木及其周围50米范围内所有植物、地面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篇一: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切实爱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进展,既是当代林业进展的时代重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最高目标,也是打好林业相持时期攻坚战的科学之举,长远之策,任务之重。 云南是一个林业大省,也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繁重的一个省。20XX年是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最困难的一年:一是由于罕遇持续高温、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首次高达600余万亩,占全省有林面积的3%,创历史新高;二是蛀干害虫小蠹虫发生面积近200万亩,在滇中、滇东、滇西北地区危害最甚,形成了全省第二个钻蛀性害虫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峰;三是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不断传入,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带来了新的考验。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在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治理、实行科学防控,采取强硬措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20XX年全省防治林业有害生物448.78万亩,森林植物及林产品调运检疫率达9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9%、监测覆盖率达88.97%。在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治理指标的同时,还为今后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结和探究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构建五个体系 一是构建统一组织协调体系。全省16个州市政府均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本地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除治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授权森防部门负责日常治理,进一步完善林业系统内部各级林业主管部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责任制,充分发挥各级林业部门在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工作中的政府参谋和助手作用,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协调指挥体系已差不多形成。 二是构建预测预报网络体系。省森防部门对全省1935个监测网点(其中35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从队伍、设施建设、治理手段、等方面进一步予以强化,1899个一般监测预报点、部分乡镇、林场和管护站的监测点得到了新的加强,涵盖全省要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区的县、乡(镇)、村的监测网络已差不多形成,全省组成了有3427名专兼职人员监测预报队伍,监测面积达1717.97万亩,监测覆盖率达88.97%,省、州(市)、县、乡、村五级林业有害生物联系报告制度得到健全,预测预报能力在全面提升。 三是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突发应急反应体系。为了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省林业厅重视和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建立了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各级森防站具体实施的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突发及重大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制定了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应急预案、物资及技术储备。20XX年在除治外来有害生物的战斗中,省林业森防部门按照顾急方案,及时进行现场调查、监测、上报、策划、组织、调运药剂,确保了除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控体系。加强对松材线虫病、小蠹虫、松毛虫、松尺蛾等病虫情调查,专门是对云南最要紧危害虫种小蠹虫为代表的钻蛀性害虫的发生和危害进行了详细的病虫情调查和监测预防,为制定防治方案实施科学防控打下了基础。省森防部门在总结前几年全省冬春虫情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其危害的特点和防治的难点,编制出全省的防治和治理总体规划,提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重点治理区域,抓住最佳时机,集中资金投入,实施攻坚突破等防控手段,使全省小蠹虫危害面积在一定程度得到操纵。 五是构建目标治理体系。目标治理是提升政府与社会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关注度和支持力的有效途径。省森防部门加大了推行目标治理责任制力度,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关注下,以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产地检疫率为内容的新的治理体系在全省已逐步建立,双线目标治理责任制已开始实行,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产地检疫率将纳入全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奖惩、举报和重大责任事故追究通报制度也正在制定中。

我国常见树种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我国常见树种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不断扩大绿化面积,使得人工林的面积在不断扩张。然而由于人工林的树种大多比较单一,病虫害种类繁多,导致林木免疫能力比较低。各类病虫害对林木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已成为林木行业所面临的第一大威胁。本文通过对树种病虫害的相关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方法。 【关键词】病虫害;感染原因;防治 0.引言 目前,我国树种病虫害问题十分严峻,但是相关部门并未对此提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幼林保存率十分低下,给我国林木业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损失。面对当前的病虫害形势,运用先进的经验和技术,积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尤为重要。 1.树木感染病虫害的原因 导致树木发生病虫害的原因有多种。首先,我国林木结构分布十分不合理。树种单一,林木抵抗能力低下,导致病虫害盛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导致新型病虫入侵和繁殖,而大多林农对病虫知识知之甚少,不能及时对林木进行检疫,也是病虫害发生的一大原因。而且由于全球变暖,气候异常,使病虫有了更高的生存能力,严重制约着林业的发展。 2.常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病虫害的种类多种多样,对树木造成的伤害也不见相同。下面分析了常见树种的易发生的病虫害及其表现症状。 2.1根腐病 根腐病多从植物根尖或者伤口处被感染。积水过多,生长地过于潮湿、贫瘠,或移栽时根部掩埋太深都是导致树木易发生根腐病的原因。根腐病多发生在树木的新生根部。发病初期会出现浅褐色,随着进一步的发展颜色会逐渐加深。树木的皮层组织也会逐渐出现坏死的症状。这类病害初期并没有很明显的患病症状,严重会导致树叶的脱落和树木的死亡。比较大的树木患上此类病害后,患病部位依然直挺,树干底部以上会流出一些树脂类的物质。小树患病后,皮层组织会慢慢变软,然后腐烂,树木还可能出现枯萎现象。对于根腐病的预防一般采用改善移栽技术水平的方法。发病后也及时对植物根部浇灌瑞毒霉之类的治病药物。 2.2蚜虫 蚜虫病一般多发生春季,最初的发生期在三月中旬,最严重的时期是四、五月份。蚜虫多发生二十代左右,蚜虫多把卵留在树木的稍部、新芽处,发生后会导致树木枯黄,虽然不会危及树木的生命,但是会严重影响树木的生命。对于蚜虫的预防一般采取在冬季把带卵的纸条剪掉的方法,还可以适量喷施一定量的吡虫啉类的药剂,尽量在产卵之前或者是在卵的孵化期进行防治。 2.3叶斑病 叶斑病,顾名思义,可知其经常发生在树木的叶片部位。叶斑病的病菌一般会在寄主身上过东,易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下发病,在多雨的季节病情则会加重。发病初始会有褐色斑点,逐渐扩展成红褐色外圈灰白色内圆的圆形癍,植物色斑周围会逐渐褪去绿色,发病严重后会导致植物身上产生黑色颗粒状的物质,植物逐渐枯萎。对于叶斑病的防治,应当采取积极去除带病的植株或纸条的方式,并要定期喷洒防治此类病害的杀菌剂。 2.4介壳虫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篇一,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是当代林业发展的时代重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最高目标,也是打好林业“相持阶段”攻坚战的科学之举,长远之策,任务之重。 云南是一个林业大省,也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繁重的一个省。20XX年是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最艰苦的一年,一是由于罕遇持续高温、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首次高达600余万亩,占全省有林面积的3%,创历史新高,二是蛀干害虫小蠹虫发生面积近200万亩,在滇中、滇东、滇西北地区危害最甚,形成了全省第二个钻蛀性害虫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峰,三是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不断传入,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带来了新的考验。 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在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强化行政管理、实行科学防控,采取强硬措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 下,20XX年全省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万亩,森林植物及林产品调运检疫率达led safe return to camp. The next evening, the SDF ... Period, a large number of "loyalty save" influx of Wujiang. "Loyalty save" or "jiuguojun", formerly known as "Action 9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9%、监测覆盖率达%。在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管理指标的同时,还为今后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和探索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构建五个体系 一是构建统一组织协调体系。全省16个州市政府均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本地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除治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授权森防部门负责日常管理,进一步完善林业系统内部各级林业主管部

苗木的维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苗木的维护管理 1、浇水 (1)在园林绿化实践中,浇水大有讲究,树木种植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水烧根造成的。当排水不流畅造成根系呼吸受阻烂根现象也时有发生。 (2)浇水的时间,次数和浇水量,应根据植物的种类,天气及土壤状况因地制宜,用老农的话说就是看天、看地、看树木进行浇水。“看天”就是看天气,短至一天的变化,长至季节的变化,都要密切的加以注意。阴天,湿度大温度也不高,树木蒸腾及土壤蒸发比较少,浇水量就要减少,甚至不浇;晴天又加少炎热,浇水次数和浇水量就要增加,干旱季节要勤浇,雨季注意排水。冬天浇水注意防冻,适宜在中午前后浇。夏天在早晨或在傍晚浇,注意防暑。“看地”是指根据土壤种类、质地、结构及施肥情况。如盐碱地最好要用“河水大沱”灌溉。比较肥沃的土壤只需要适量的浇水。当施肥较多时,浇水次数也要增加。以免土壤溶液过浓造成“反渗透”现象而导致植物死亡。“看树木”是重要的环节耐早树木浇水次数和水量少些。而不耐旱树木则因多些。乔木浇水,种植后半个月内基本每天浇水和喷洒叶面。半个月后,可延长至4-5天一次(如天气炎热,应经常喷洒叶面)对灌木,半个月后用2-3天浇水一次。 2、施肥 (1)由于园林苗木新种植不久,不宜立即施肥,除特殊情况下可对乔灌木施浓度较稀的缓效肥,其方法是根外追肥。第二年起在旱春和秋冬施以颗粒复合肥,施肥时要控制好浓度。 (2)乔木的种植洞穴内应施菜啧饼豆饼为基肥,基肥上方盖15厘米种植土,以防基肥发酵烧根,灌木色带采用浅施铺施法或追施法确保苗木健壮成长。 3、除草 (1)由于苗木种植不久,土壤中的杂草较多,如不及时拨除,不仅影响绿化效果,同时对苗木的生长危害极大,甚至会引起各类疾病。因此,除草要本着“除早、除小、除了”原则。初春杂草生长时就要除,但杂草种类繁多,不是一次可除尽的,春夏要进行4-6次,切勿让杂草结籽,否则第二年又会大量滋生。 (2)锄草是一项繁重工作,一般用手拔除或用小铲、锄头除草,结合中耕也可除去杂草,采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是一个方便,经济,除草率高的先进手段,应适当应用推广。除草剂有灭生性和内吸性两类。灭生性除草剂能杀死所有杂草,内吸选择性除草剂,往往只杀死双子叶植物,如灰菜、猪芽菜等等。而对单子叶植物如禾木科杂草无效。使用时应注意针对性选择用药。除草剂应在晴天喷洒,注意保护环境。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716112009.html,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作者:李慧颖刘微刘宏文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17期 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噪音、调节气候、改良土壤、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一、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着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二、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林木病虫害防治验收技术标准规定

林木病虫害防治验收技术标准规定 根据公司《林木病虫害防治办法》和《林木病虫害调查规划设计技术标准规定》,结合实际林地情况,特制定林木病虫害防治验收技术标准,如下: 一、验收内容 1、防治的效果,检测防治是否到位,达到预期的防治目标。 二、验收指标 根据防治方法的技术要点,在验收之前确定具体的验收指标。 三、验收标准 根据防治方法,验收一般分为事中监督验收和事后验收。事中监督验收是指在实施防治过程中对相关环节实施监督验收;事后验收是指实施防治完毕后,对防治效果及范围实施验收。其标准具体如下: 1、事中监督验收不合格者,不予事后验收,不予结算; 2、事中监督验收由所在的林场林管员完成,事后验收由生产技术部完成。林场(林管员)要在事后验收开始之前将事中监督验收结果递交到事后验收人员手中。 3、事中监督验收只作为事后验收的依据,不作为施工结算的依据。事后验收结果是施工结算的唯一依据。 四、验收方法 1、事中监督验收方法,根据防治方法技术要点和要求,林管员必须详细记录在实施防治过程的每个细节,如物理防治方法操作是否到位、药物使用浓度、天气状况等。 2、事后验收方法,验收人员借助GPS等工具测定防治范围,采用样圆法,其半径为7m,调查验收防治效果,如虫眼、危害控制程

度、防治方法明确规定的技术要点(如涂蓝的高度)等等。 3、实施验收时,原则上必须有2个以上人员参与外业调查。 五、验收步骤 第一步:准备工作,收集事中监督验收结果。 第二步:外业调查 1、全面踏查每小班; 2、做相关调查。 第三步:内业整理 1、样点数据及图纸整理; 2、编写验收报告 第四步:递交成果 六、成果组成 1、文字性验收报告(以林场为单位),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1)前言; 2)规划的简要说明; 3)验收情况; 4)分析评价。 2、附件 1)、规划明细 表1 林场林木病虫害调查明细表 2)、验收明细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 作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 绿化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时常遇到各种病虫害,轻者造成生长不良,失去观赏价值,重者植株死亡,损失惨重。病虫害主要以防为主,及时防治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用药配比正确,操作安全,喷药均匀,无药害事故。 (1、应进行不定期病虫防治。对蚜虫、黄刺蛾,可采用吡虫啉进行防治;对青虫、蝼蛄等害虫的防治,可用1%辛硫磷灌杀;对蚧类的防治,可采用50%辛硫磷乳油1:1000-2500倍液防治。 (2、当有病虫害发生时,应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把病虫害消灭在幼期。 全年养护计划 根据我市的气候特点和树种、树性等实际情况,全年养护管理计划制订如下: 一月:气候寒冷,以防寒为主。 1、经常检查维护防寒设备、设施及苗木防寒包杂物,做好树干涂 白工作,避免发生冻害。 2 2020年4月19日

2、剪除病、枯、残枝,继续彻底清除越冬害虫的虫卵、及潜伏害 虫,采用石硫合剂对树干或灌木进行防治,及时做好苗木的修剪工作。 3、绿化保洁工作及其它交办事项。注意防火、安全巡视。 二月:气候仍较寒冷,气温有所回升,树木仍处于休眠,做好新的一年的准备工作。 1、继续做好一月份的工作。 2、苜蓿清除枯、落叶,维护绿地卫生。 3、绿化保洁工作及其它交办事项。注意防火、安全巡视。 4、及时做好苗木的施春肥工作,施足基肥、复合肥30g/m2。 5、开始浇返青水。 三月:气候开始好转,气温回升,万物复苏,养护进入较忙季节。三月份气温渐暖,许多病虫害即将发生,要维护修理好各种防虫防病器械并准备好药品,注意蚜虫、刺蛾、蚧虫的发生,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树穴进行中耕,清理各种枯枝杂草。 3 2020年4月19日

园林绿化常见病虫害防治

园林绿化常见病虫害防治 食叶类害虫 危害:刺蛾的小幼虫常群集啃食树叶下表皮及叶肉,仅留上表皮,形成圆形透明斑;3龄后分散危害,发生严重时把叶片吃光,仅留叶脉与叶柄,严重影响植物生长,甚至造成植物枯死。其幼虫体具毒毛,刺痛人的皮肤,会引起红肿剧痛。因此居民区、公园、行道树等绿化区域尤应防治。

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刺蛾幼虫对药剂抵抗力弱,可喷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50%辛硫磷乳油、25%亚胺硫磷乳油1500至2000倍液或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3000至5000倍液进行喷杀。 2.生物防治:(1)幼虫发生期施药喷洒青虫菌,每克含100亿孢子1000倍液,可使幼虫感病率在80%以上。如能混入0.3%茶枯或0.2%中性洗衣粉可提高防效。 (2)用每克含孢子100亿的白僵菌粉0.5至1千克,在雨湿条件下防治l至2龄幼虫。 3.黑光灯防治:大多数刺蛾类成虫有趋光性,在成虫羽化期,设置黑光灯诱杀,效果明显。 危害:幼虫取食树叶、嫩枝皮及幼果。大发生时,几天能将全树叶片食尽,残存秃枝光干,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开花结实,使枝条枯萎或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1、初龄幼虫集中为害,剪除虫枝,消灭幼虫;越冬袋囊,高挂树枝,人工摘除消灭。2、幼虫期喷2.5%敌杀死乳油10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50%辛硫磷乳油、5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1500倍液,尤为敌百虫效果好,或

喷每克含孢子100亿的青虫菌1000倍液。

危害:关中地区1年3代,5-6月间出现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产卵于叶背。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能吐丝下垂,3龄后分散为害,幼虫有假死性。10月初幼虫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选用高效低毒药剂,进行交替喷雾防治,避免产生抗药性,根据夜蛾类害虫活动特点,在下午4时后喷药防治效果最佳。 (1)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00倍;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问题及措施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问题及措施 【摘要】森林病虫害是林业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其危害程度不亚于森林火灾,也被称为没有硝烟的森林火灾。本文阐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必要性,森林病虫害防治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用以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减轻森林资源损失、提高森林质量。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问题;措施 1 引言 森林病虫害是人类森林经营中一直寻求解决的重要问题,它给人类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图1是我国2003-2012年森林病虫害面积及增长率情况,可以看到增长率有逐年增加的迹象,因此我们面临的森林病虫害问题愈发严重,需要引起重视。森林覆盖率高,森林树种繁多,遭受到的病虫害也多,治理起来相对也比较麻烦。从过去以往的治理情况看,森林病虫害防治有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解决这些问题,并寻找出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图1 2003-2012年森林病虫害面积 2 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病虫害防治现状 据不完全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1950年代为100万hm2,1960年代为140万hm2,到了1990年代上升至1100万hm2,平均年递增25%,每年因森林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多亿元。全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占总森林面积的8.2%,占人工林面积的23.7%,已成为制约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传入病虫害的种类不断增加,病虫风险评估成为研究的热点。 在上世纪末,年平均防治面积达到40%;进入新世纪,采用新技术方法,防治面积达到70%。但是对于特定害虫的防治效果来说,进步就没那么明显。像越冬代害虫防治率仅为40%左右。图2是被病虫害袭击过的松林,一片惨象。 图2 被病虫害袭击过的松林 有些害虫防治效果明显,例如马尾松毛虫效果可以达到8O%以上。但是数据不能说明一切,有些害虫会随着人类的防治而进化,对药物免疫;在时间的推移中,也还有其他的害虫正进入林区。近些年的退耕还林户只在乎补助款,忽视病虫害防治等因素,目前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还是比较艰巨的。

林木病虫害防治知识问答

林木病虫害防治知识问答 1、我国的十大森林病虫鼠害是指哪些? 我国是一个森林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国家,全国森林病虫害种类共有8000多种,经常造成危害的有200多种,其中目前危害较严重的"十大"病虫害有:松毛虫、美国白蛾、杨树蛀干害虫、松材线虫、日本松干蚧、松突园蚧、湿地松粉蚧、大袋蛾、松叶蜂、森林害鼠。 2、在野外如何诊断树木患病? 野外诊断是通过树木上有无患病症状,症状特征和周围环境的仔细观察和判断,初步确定发病原因的实践。 (1)症状观察:植物得病后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症状。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在寄主患病部位表面有明显的粉状物、霉状物或子实体,由细菌、病毒、线虫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在寄主上亦有斑点、丛枝、流胶、腐烂、枯萎等症状。由土壤缺乏某种元素、气候环境条件不适合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生物性病害不出现上述症状,受害林分中的林木往往表现均匀一致的叶片边色矮小等症状。由昆虫为害的树木,其叶片上有明显的缺损,枝干有坑道、蛀孔或蛀屑,即使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性口器造成的褪色、卷叶,也可籍助于手持扩大镜在树上找到虫体。 (2)病树林间分布判断:林间病株的分布暗示着相应的各种病因可为诊断提供分析的线索。由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发病初期为点片状,零星分布,健康树和病树混杂存在。由环境条件不适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在某种树上表现的症状相同,病株在林间成片发生,树木受害均匀一致。如林缘发病严重,表明邻近有病害的侵染源或虫源,因此要调查邻近的作物、树木上的病虫害。此外,必须了解林木的种源、栽培管理过程中的技术环节气候是否反常等情况,以有助于病虫害的诊断。当然,确切的诊断还必须采集标本进行室内分析,通过显微镜镜或解剖镜仔细观察,进行病原或病害名称鉴定,病原物还有进行分离培养和人工接种试验等,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3、常用农药可分为哪几类? 常用农药根据不同的用途一般可分为七种类型。 (1)杀虫剂是用来防治各种害虫的药剂,有的还可兼有杀螨作用,如敌敌畏、乐果、甲胺磷、杀虫脒、杀灭菊脂等农药。它们主要通过胃毒、触杀、熏蒸和内吸四种方式起到杀死害虫作用。 (2)杀螨剂是专门防治螨类(即红蜘蛛)的药剂,如三氯杀螨砜、三氯杀螨醇和克螨特农药。杀螨剂有一定的选择性,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螨防治效果不一样,有的对卵和幼虫或幼螨的触杀作用较好,但对成螨的效果较差。 (3)杀菌剂是用来防治植物病害的药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锌、多菌灵、粉锈宁、克瘟灵等农药。主要起抑制病菌生长,保护农作物不受侵害和渗进作物体内消灭入侵病菌的作用。大多数杀菌剂主要是起保护作用,预防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4)除草剂是专门用来防除农田杂草的药剂,如除草醚、杀草丹、氟乐灵、绿麦隆等农药。根据它们杀草作用可分为触杀性除草剂和内吸性除草剂,前者只能用于防治由种子发芽的一年生杂草,后者可以杀死多年生杂草。有些除草剂在使用浓度过量时,草、苗都能杀死或会对作物造成药害。 (5)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专门用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药剂,如赤霉素(九二Ο)、萘乙酸、矮壮素、乙烯剂等农药。这类农药具有与植物激素相类似的效应,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以满足生长的需要。 (6)杀线虫剂适用于防治蔬菜、草莓、烟草、果树、林木上的各种线虫。杀线虫剂由原来的有兼治作用的杀虫、杀菌剂发展成为一类药剂。目前的杀线虫剂几乎全部是土壤处理剂,多数兼有杀菌、杀土壤害虫的作用,有的还有除草作用。按化学结构分为四类,卤化烃类、二硫代氨基甲酸脂类、硫氰脂类和有机磷类。 (7)杀鼠剂杀鼠剂按作用方式分为胃毒剂和熏蒸剂。按来源分为无机杀鼠剂、有机杀鼠剂和天然植物杀鼠剂。按作用特点分为急性杀鼠剂(单剂量杀鼠剂)及慢性抗凝血剂(多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方案

县林果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 我县分布的主要病虫害有:糖槭蚧、大球蚧、吐伦球坚蚧、堆粉蚧、春尺蠖、沙枣跳甲、鼠害等,寄主有:枣、桃、杏、酸梅、苹果、梨、沙枣、柳、杨、榆、槐、葡萄等林木及其苗木。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总体思路: 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森保方针,严格执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实行“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2、加强检疫,严防病虫害的人为传播是预防森林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前提,要广泛开展森林植物的检疫工作。 3、采取实际步骤,大力推进以营林为主的治本措施。 (1)、培育良种壮苗,加强对抗病优良树种的引进工作。 (2)、根据分类经营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林种制定相应的营造混交林的标准。 (3)、加强低产林改造,有计划的将病虫害严重的纯林改造成混交林。 (4)、加强林木的栽培管理,及时灌水、施肥,增强树势,合理修剪,保持树木通风透光,为林木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可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以而减轻病虫危害。 一、蚧类害虫防治技术方案(大球蚧、糖槭蚧、吐伦球坚蚧) (一)防治对策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坚持以适地适树和选择抗性树种为主的原则,以生物制剂、仿生农

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切实控制其蔓延危害。 (二)防治措施 1、生物防治 果树落叶(11月中旬)后,用清园剂(融杀蚧螨)100倍液或石硫合剂5波美度喷雾,这是压低蚧类害虫虫口基数的关键措施。 2、人工防治 (1)结合修剪,剪除虫口密度大的枝条,带出果园集中烧毁; (2)冬季农闲时期,组织农民用毛刷刷除枝条上的蚧类害虫; (3)刮除老树皮,用涂白剂进行树干涂白。 3、化学防治 对防效差的果园,可采取春季补防和若虫期防治的办法。 (1)杏、桃、巴旦木等树在3月5日至3月20日前,红枣在4月5日至20日,核桃在3月25日至4月5日,葡萄、石榴在开墩时,用速扑杀、蚧虫毒、乐斯本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2)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初孵若虫期采用速扑杀、蚧虫毒、乐斯本1000-1500倍液喷雾。 二、春尺蠖防治技术方案 (一)防治对策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坚持以适地适树和选择抗性树种为主的原则,以生物制剂、仿生农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切实控制其蔓延危害。 1、轻度发生区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 绿化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时常遇到各种病虫害,轻者造成生长不良,失去观赏价值,重者植株死亡,损失惨重。病虫害主要以防为主,及时防治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用药配比正确,操作安全,喷药均匀,无药害事故。 (1、应进行不定期病虫防治。对蚜虫、黄刺蛾,可采用吡虫啉进行防治;对青虫、蝼蛄等害虫的防治,可用1%辛硫磷灌杀;对蚧类的防治,可采用50%辛硫磷乳油1:1000-2500倍液防治。 (2、当有病虫害发生时,应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把病虫害消灭在幼期。 全年养护计划 根据我市的气候特点和树种、树性等实际情况,全年养护管理计划制订如下: 一月:气候寒冷,以防寒为主。 1、经常检查维护防寒设备、设施及苗木防寒包杂物,做好树干涂 白工作,避免发生冻害。 2、剪除病、枯、残枝,继续彻底清除越冬害虫的虫卵、及潜伏害 虫,采用石硫合剂对树干或灌木进行防治,及时做好苗木的修剪工作。 3、绿化保洁工作及其他交办事项。注意防火、安全巡视。 二月:气候仍较寒冷,气温有所回升,树木仍处于休眠,做好新的一年的准备工作。 1、继续做好一月份的工作。 2、苜蓿清除枯、落叶,维护绿地卫生。 3、绿化保洁工作及其他交办事项。注意防火、安全巡视。

4、及时做好苗木的施春肥工作,施足基肥、复合肥30g/m2。 5、开始浇返青水。 三月:气候开始好转,气温回升,万物复苏,养护进入较忙季节。三月份气温渐暖,许多病虫害即将发生,要维护修理好各种防虫防病器械并准备好药品,注意蚜虫、刺蛾、蚧虫的发生,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树穴进行中耕,清理各种枯枝杂草。 1.开树耳,树耳规范,大小依据苗木胸径(直径为胸径的10倍再加10CM高度20CM,树耳四平(耳内、耳外平,耳埂上平,内壁外壁平树耳内无裂痕,无露根。按前述技术标准3月底前开树耳完成100% 2.浇水,按规范做树盆,够大,够高,够深。浇水要带铁锹,水浇满盆,浇透。3月底前必须完成至少一到两次透水浇灌。 3.拆除防寒物,注意浇水抗旱。 4.开始春季修剪。 5.施足底肥,浇足底水。 6.绿化保洁工作及其他交办事项。 四月:气候开始回暖,气温继续上升,树木发芽、生长慢慢进入生长旺盛期。根据二季度的气候特点,重点做好树木的剥芽、修剪,随 时除去多余的嫩芽和生长部位不当的枝条。 1.继续三月份的工作。 2.浇水、中耕,根据天气与土壤实际情况,如有必要建议浇水一次,浇则浇透,不干不浇。浇水后都要及时中耕,中耕至少半铁锹深12-15CM。树耳内有裂纹视为不合格,浇水7天内不具备中耕条件且树耳内无裂纹视为合格,若有裂纹则不合格。此工作可减少浇水次数且有利于保水养根。

预防树木病虫害

预防树木病虫害共建健康社区环境——物业公司组织力量为树木打药除虫6月至9月是病虫害的高发季节。为防止害虫的群体增长给绿色植物带来危害和减少浪费,物业公司每年都会在9月下旬开始对亚龙花园绿地植物进行打药除虫。秋季是绿化打药除虫的最好时节,害虫不仅影响树木正常生长,而且妨碍居民的出行、健身等正常生活。为了提升小区绿化水平,给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绿色生活环境,物业公司加大了治理树木虫害的力度,早早联系绿化专业队伍,安排打药事宜,避免出现虫害影响树木、植被生长。 为了保证打药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物业公司做好了周密的准备工作,张贴通知居民及时关好门窗,告知居民尽量不要在洒药期间带孩子和宠物外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此外,为了保障打药工作的顺利进行,物业公司还对打药周边活动的居民进行了疏导,确保每一树、每一花、每一草均能免遭虫害的破坏。为解决人工打药造成药剂浪费、防治不彻底的现象,保绿人员选用高射程式喷雾机给树木打药,这种高射程式喷雾机功力强、射程远、气流能有效翻动树叶片,使其正反面均匀受药,并且覆盖范围广、可以实现精量喷雾,杀虫效果好,工作效率提高了几倍,为及时、快速、有效防止病害虫的危害发挥了积极作用。保绿人员介绍,这种药粉加水后能很快溶解在水中,喷洒在树木上后既可以

防治蚜虫、红蜘蛛等害虫,气味也并不刺鼻浓烈,对环境也没有污染。不过保绿人员也劝告大家,近期不要接触这些喷洒药水后的树木,以免对人畜造成伤害。希望在冬季来临前将害虫一网打尽,不让它危害树木健康。让树木在有利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通过此次打药,物业公司不仅对辖区树木进行了全面清理,消除了树木感染虫害的隐患,保护了植被的正常生长,更为创建干净整洁社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绿树成荫时,居民好乘凉,此次工作得到了社区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本报通讯员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及 工作计划 20__年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及20__年工作计划 近年来,我县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突显,得到了省、市、县的高度评价和肯定。与此同时,县域林业资源保护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在省、市、县各级政府和有关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站适应新形势,以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努力创新工作思路,深入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工作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使全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林业植物检疫工作逐步走向了正轨,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取得了可喜成绩,起到了为我县林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20__年,我们主要进行了技术培训,森防法律法规宣传,重点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及预测预报,对常发病虫害制定了有效的防治方案,深入基层督促实施,进行有效的技术指导,加强美国白蛾的防控,强化林业植物检疫,严厉打击逃避检疫非法调运行为,确保了林果生产的安全,圆满完成省、市下达给我县的任务指标。全县现有森林面积123.XXX万亩,全年预测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5.5万亩,实际发生6.1万亩,发生率4.93,防治面积5.9万亩,防治率达

到96.72,测报准确率90.16。产地检疫种苗面积20__亩,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5.24,检疫木材150立方米,检疫苗木XXX万株,林木种子5吨。应施调查监测面积XXX万亩,调查监测面积XXX万亩,监测覆盖率100。 一、狠抓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壮大技术队伍 首先搞好专职和兼职检疫员的培训工作,对一些危险性病虫害的识别及发生规律、扑灭措施进行系统讲解,掌握我县重点发生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专、兼职检疫员的整体素质。其次将培训的专、兼职检疫员分成四组由他们亲自担任培训教师奔赴我县的各个重点乡镇和重点村,对林农、果农进行现场讲解,使他们掌握常见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和防治措施,提高了林农、果农的技术水平,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一年来共培训专、兼职检疫员XXX人,培训林农、果农达1XXX人次,为森防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搞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确保森林植物的安全 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搞好防治的基础,是确保森林植物安全的不可缺少的一环。对这项工作我们明确专人负责,分别在常宁乡、柏树乡、北水泉镇各建立了一个林果病虫测报点,对全县常发病虫害进行调查监测,对越冬前的虫口基数进行了样方调查,由技术人员负责各种数据、虫情、病情的搜集,预测预报病虫害的宏观趋势并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分析最佳防治时期,确定防治措施,并编写印发虫情简报,发送到全县各乡镇,指导果农、林农搞好病虫害

园林苗木病虫害防治及治疗

园林苗木病虫害防治及治疗 乔木 1.蒲葵 习性:蒲葵适宜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中栽培。在0℃左右的低温和半阴的环境中也能生长。蒲葵对大风、干旱很水湿的土壤,均有较强的抗性。在低盐碱的土地上也能生长,但更适宜在湿润、肥沃的粘性土壤上栽植。 栽培要点:(1)光照、温度。要防止蒲葵长时间的在弱光下,避免给其遮光。在幼苗阶段,要避免强光。一般居室温度都能保证蒲葵正常过冬。(2)水分。蒲葵喜潮湿土壤和空气环境,种植前期注意给土壤及时浇水和叶面喷水。特别是叶面、枝干每日要喷雾3—4次,以后逐渐减少。(3)土壤、肥料。栽培土壤可用河沙、泥炭土以1∶1的比例混合配制。生长季节可每月一次浇灌含氮多的肥水的方法来增加蒲葵叶面颜色效果 病害防治:常有斑叶病、黑粉病和介壳虫为害。(1)病害用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2)介壳虫用40%氧代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2.大叶紫薇 习性:阳性植物。需强光。耐热、不耐寒、耐旱、耐碱、耐风、耐半荫、耐剪、抗污染、大树较难移植。喜高温湿润气候,栽培在全日照或半日照之地均能适应,对土壤选择不严,抗风,耐寒,耐干旱和耐瘠薄。 病虫害:1.白粉病,植株发病时可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1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几种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佳。2.紫薇长斑蚜,蚜虫量大时,咳40%氧化乐果,40%乙酰甲胺磷1000-1500倍液或喷鱼藤精1000-2000倍液,但要注意避免发生药害。 3.落羽杉 习性:阳性,喜温暖,耐水湿能生长于浅沼泽中,亦能生长于排水良好的陆地上。在湿地上生长的,树干基部可形成板状根,自水平根系上能向地面上伸出筒状的呼吸根,特别称为“膝根”。土壤以湿润而富含腐殖质者最佳。在原产地能形成大片森林。抗风性强。 病虫害: 1、猝倒病(立枯病)。 2、茎腐病,为害1-4年生苗木和幼树。 3、大袋蛾:在干旱季节(7-8月)大发生时,可人工摘除幼虫(连袋),集而烧毁;或用杀螟松1000倍液喷杀幼虫。 4、赤枯病:梅雨季节结束后立即对树冠喷1%的波尔多液4-5次,每隔10-15天一次,可控制病害发生。

我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森防战线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完善落实,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森防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一、当前我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1970年全县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为4200亩,1981年上升到5321亩,1991年高达6324亩。面对这一严重态势,1992年我县开始实行森防目标管理,发生面积逐年减少,到1997年降低到1500亩。但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预测2001年全县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将达到3500亩。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 (二)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全县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县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全县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400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20万多元,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我县,由于我县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 二、制约我县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发布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三是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四是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五是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