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美术考级的弊端

儿童美术考级的弊端

儿童美术考级的弊端
儿童美术考级的弊端

儿童美术考级的弊端

大概在2000年的时候,有好事者开始鼓动儿童美术考级。当年在

全国性美术核心刊物《中国美术教育》上展开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讨论,反对者甚多。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儿童美术考级工作大规模(全国范围)地展开。学龄前的孩子们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考级“运动”中,

家长更是着急,恨不得一下子让他们的宝宝通过全部的美术考级。

主办美术考级的机构往往是一些美术教育的“”,这些“”们看

着考级的孩子上交的一份份考卷,应作何感想?他们的感觉一定不错,这真是一桩几乎没有成本的大买卖:无须设立专业考场,只要考级的

孩子上缴80--100圆不等的报名费,两张照片和一张表,基层(幼儿园,学校)负责考级的老师领着参加考级的孩子画一张“考级作品”,一切就ok了。我不反对美术考级,对一些乘机赚钱的机构也没有什么

特别的反感。毕竟现在的中国是造就富翁的时代!但是我坚决反对学

龄前儿童考级。理由如下:

首先,考级混淆了儿童美术学习的目的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儿童期是创造力发展的萌芽期,这个时期孩子画画更多的是出于

本能。如果一味地强调线条的准确、构图的协调,色彩的搭配,造型

的准确,学生的作品必定按照老师的意图实行,这样的结果必然造成

学生机械地学习美术。这样的美术教育可能在短时间里能够看到一些

成人想看到的“成果”,长此以往,必定扼杀他们的灵性和个性的发展。

学龄前美术考级,考的不是个性。规范的考试格式和内容必定造

成很多美术教学工作向“考级”靠拢。我以前看到过幼儿园为考级开

设的辅导班。在这样的辅导班里,孩子的美术学习统统围绕考级内容

实行。我们的孩子是纯真无暇的,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好心(以为考级

能够提供孩子展示才能的机会)对孩子来讲可能是一场灾难。围绕考

级所实行的教学和辅导真的太过于荒唐!

学龄前孩子学习美术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学习,使孩子们具备丰富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力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方向,创造力是思维水平、自学水平和独立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个性发展的集中体现,它

是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

我们通过美术教学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到当前为止,中国

大陆还没有一个人获得过诺贝尔奖。为什么?我们太缺乏创造性人才。如果让我们的孩子从4、5岁起就在成人为他们划好的圈子里游荡,我

们的美术教育不是孩子天性发展的推动者,而是起着相反的作用,这

才是孩子童年的悲哀,同时也是我们民族的不幸。

其次,考级助长了学习美术的功利心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讲,美术学习应该成为孩子们游戏的一部分。

什么是游戏?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讲,游戏是儿童内部存有的自我活

动的表现。游戏有以下四个特点: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游

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

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是直接创造财富;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从事过美术教学的老师都有这样的共识,在幼儿园里99%以上的孩子都不拒绝画画,孩子们画画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画画是儿童主动

自愿的活动,在儿童参与绘画活动中,他们的天性得到极大的挖掘,

在愉快的气氛中,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能够达到我们成人

难以想象的水准。让孩子学美术为考级,为有一技之长,为上学有第

一块敲门砖都是我们成人的一厢情愿。让我们舍去功利心,多为我们

的孩子想想吧!学龄前儿童学习美术的目的不是以后一定成为画家;

考级与孩子以后的职业道路没有必然的关系。剥离掉我们的功利心吧!请我们的“”机构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为保护孩子们的天性,必须取缔学龄前儿童的考级。

另外,“考级”使儿童绘画的评价陷入尴尬境地

很多人常常用“真象”来评价儿童画。这说明“象”的确是评价

儿童画的标准。考级的弊病是把儿童画的评价引向以“象不象”为标

准的尴尬境地。“象”有两个含义:一是画的“象”老师演示的范画;二是“象”自然界中真实的东西。如果是第一类“象”,只能说明孩

子有一定的模仿水平,孩子通过画画没有体验到创造的快乐;而第二

种“象”,是学龄前的孩子所很难达到的,如果用这种标准要求孩子,不但是对孩子的折磨,同时也是对教师的折磨。可见,用“象不象”

来评价儿童画是不切实际的做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