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串口103规约录波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1 常用ASDUs的定义和表示法1.1 初始化及总召唤1.1.1 传输过程说明103规约是一点对多点的主从Polling(问答)方式。
正常状态下,控制系统以2级数据依次轮询各个间隔装置,如果间隔单元产生1级数据,通过置上送的2级数据报文控制域中的ACD标志位,请求控制系统查询1级数据。
通常控制系统查询完某个间隔单元的一级数据后,再继续开始对下一个单元的查询。
这是正常通讯的一个基本过程。
控制系统在开始新一轮发送/确认服务时,改变下发报文控制域中帧记数位FCB的状态。
如超时(等待时间50ms)未收到间隔单元发回的确认帧或响应帧,则不改变FCB状态重发原报文,最大重传次数为3次。
如果重发3次后仍收不到应答报文,则首先发复位帧记数位(FCB)复位命令,如果仍收不到应答报文,则复位通讯单元(CU)。
复位帧记数位(FCB)复位把FCB置0、发送缓冲区不清零。
复位通讯单元(CU)把FCB置0、发送缓冲区清零。
间隔装置上电或复位后,待收到FCB或CU复位命令后,响应确认并请求访问1级数据。
以ASDU5标识报文上送厂家名称等设备信息,传送原因为复位FCB或CU。
ASDU5标识报文会上送两次,第2次传送原因为“启动/重新启动”。
然后是时间同步(对时)和总查询。
时间同步(对时)部分见“5.6 时间同步过程”。
四方设备的103规约采用兼容级别3,部分测控功能是通过通用分类服务方式来实现的。
所以总召唤应进行“标准化”报文的总召唤(ASDU7)和通用分类数据的总召唤(ASDU21)两种方式共同来完成。
测保一体化的装置(CSC-200和CSC-326g)的总召唤过程采用101兼容方式,使用ASDU42来响应总召唤上送全遥信(软压板状态和开入量);纯保护及纯测控使用ASDU1(传输原因为总召唤)来响应总召唤上送全遥信,每一帧上送一个遥信量(软压板及开入量),此时ASDU1中的时标没有什么意义,只是为了帧结构的完整。
通用分类服务总召唤是为了上送全遥测,通用分类服务的组号分配见特定装置的信息表。
许继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103通信规约1 前言本文是许继电气公司的变电站自动化产品贯彻执行IEC60870-5-103和DL/T 667-1999标准的通信规约。
本通信规约完全执行IEC60870-5-103标准和DL/T 667-1999标准的全部规定,它描述了许继电气公司CBZ8000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自动化产品的实际运用情况,以供产品的开发和使用参考。
2 引用标准IEC60870-5-103:1997 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DL/T 667-1999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3 规约3.1 通信接口1.接口标准:RS232或RS485。
2.通信格式:异步,1位启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1位停止位。
3.通信速率:9600 bit/s。
4.通信方式:主从式,装置为从站。
3.2 报文格式IEC60870-5-103通信规约有固定帧长和可变帧长两种报文格式。
前者用于传送“复位、召唤、确认、无所要求、链路状态/响应、忙帧”等信息。
后者主要用于传送“命令、数据”等信息。
3.2.1 固定帧长报文格式(见表1)表1 固定帧长报文格式10H 启动字符CODE 控制域ADDR 地址域CS 校验和16H 结束字符注:校验和=控制域+地址域3.2.2可变帧长报文格式(见表2)表2 可变帧长报文格式68H 启动字符Length 长度Length 长度(重复)68H 启动字符CODE 控制域ADDR 地址域ASDU 链路用户数据CS 校验和16H 结束字符注: a. 校验和CS=控制域+地址域+链路用户数据代码和b. ASDU链路用户数据包的具体格式详见下文介绍c. Length=ASDU链路用户数据包的字节数+23.2.3控制域控制域分“主->从”和“从->主”两种情况。
(1)“主->从”报文的控制域D7 D6 D5 D4 D3 D2 D1 D0备用FUNCTION CODEPRM=1 FCB FCV注:a. 当FCV=1时FCB有效,当FCV=0时FCB无效。
许继103规约使用说明一.规约使用范围使用范围:9793装置296扩展板装置类型:保护测控通讯介质:串口运行程序:CM1423.hex规约号号:77装置名称:许继公司保护装置。
二.规约转换内容本规约具有转换硬压板、软压板、动作事件、运行告警、遥测、定值、定值区号、系统对时、信号复归。
三.装置相关信息CPU个数=1CPU1地址号=1 //根据CPU个数对应CPU序号,下面同定值区号组号=5定值组号=10定值个数_CPU1=5动作元件组号=25动作元件个数_CPU1=5动作元件条目_CPU1=146,147,156,157,161,运行告警组号=15运行告警个数_CPU1=7运行告警条目_CPU1=44,45,46,47,48,49,50,硬压板组号=40硬压板个数_CPU1=2硬压板条目_CPU1=40,45,软压板组号=50软压板个数_CPU1=3软压板条目_CPU1=77,78,89,修改软压板个数_CPU1=3 // 指修改软压板时ASDU20中所指明的INF个数,下面是具体条目修改软压板条目_CPU1=118,31,112,遥测组号=30 //缺省值为0, 如果有遥测才定义遥测个数_CPU1=5遥测个数_CPU2=10装置总召唤定时(秒)=600请求二级数据定时(秒)=0事件加恢复报文=0 //如果=1,表示收到装置事件自动加恢复报文总召唤填CPU地址标志=1 //总召唤是否区分CPU地址。
缺省值=0,软压板数据类型_9=1 //指软压板组态中是否采用数据类型9,=1采用,=0不采用,缺省值=0招定值采用CPU地址=1 //指召唤定值的时候是否采用CPU地址号使用定值序号=1 //指装置定值报文中排列组号是否采用其序号序号从0开始=1 //指装置定值报文中定值序号是否从0开始修改定值允许=0 //指是否支持修改软压板(暂不支持修改定值,出问题不好分清责任)单条修改定值=1//如果保护支持单条修改定值,将此置1;如果保护支持多条修改定值,则将此置0。
WY9故障录波103规约组网操作流程
1.首先从我的电脑D盘WY9后台文件夹把WY_Manager.exe、Wy103prog.exe、WyServer.exe 拖到开始菜单启动项里,启动项里会有快捷方式WY_Manager.exe、快捷方式Wy103prog.exe、快捷方式WyServer.exe
2.保证Wy103prog.exe、WyServer.exe运行起来。
运行起来显示器右下角会显示Wy103prog、WyServer此软件图标。
3.设置Wy103prog.exe路径、装置型号以及在线软件标题。
Wy103prog.exe定值路径为:D:\WY9后台程序\SetFile.dat
Wy103prog.exe软件在线标题为:WY9数字式电力故障录波管理系统
Wy103prog.exe装置型号:WY9
4.保存设置,隐藏界面。
5.设置WyServer.exe软件在线标题。
软件在线标题为:WY9数字式电力故障录波管理系统
6.保存设置,隐藏界面。
7.设置本地IP地址。
8.将电脑重启。
备注:根据您这次所述状况来看,首先看显示器右下角是否有Wy103prog、WyServer此软件图标,如显示器右下角WyServer软件图标没有显示,请将开始菜单所有程序启动项里的快捷方式WyServer.exe删掉,然后从我的电脑D盘WY9后台文件夹里把WyServer.exe拖到启动项里,然后重新设置WyServer.exe软件在线标题,设置如下:
软件在线标题为:WY9数字式电力故障录波管理系统然后保存设置,隐藏界面。
重启电脑。
WGL录波器103定值传输规约一.通信接口RJ45 双绞线以太网端口号1225协议:TCP/IP二.定值信息规范1~40 组为线路定值组41~60 组为母线定值组a.线路定值组的信息及量纲如下表(表中内容均可通过103规约中的相关报文得到)条目描述值类型单位说明00 线路名称条目数(24)01 单位正序电阻float Ωnot null02 单位正序电抗float Ωnot null03 单位零序电阻float Ωnot null04 单位零序电抗float Ωnot null05 CT变比float not null06 二次侧最大负荷电流floaat A not null07 线路长度float Km not null08 互感线路序号int09 单位互感电阻float Ω10 单位互感电抗float Ω11 连接母线int not null12 A相电流突变量float A13 B相电流突变量float A14 C相电流突变量float A15 O相电流突变量float A16 A相电流越限float A17 B相电流越限float A18 C相电流越限float A19 O相电流越限float A20 负序越限float A21 三次谐波float A22 五次谐波float A23 是否判振荡int 1判;0不判b.母线定值组条目信息条目描述值类型单位说明00 母线名称条目数(14)01 电压等级int Kv not null02 A相电压突变量float V03 B相电压突变量float V04 C 相电压突变量 float V 05 O 相电压突变量 float V 06 O 相越限 float V 07 负序越限 float V 08 三次谐波 float V 09 五次谐波 float V 10 正序低电压 float V 11 正序过电压 float V 12 频率欠限 float Hz 13频率越限floatHz以上各项不判或者未整定时均给0。
北京四方网络103装置规约一.规约简介使用范围:北京四方103规约装置接入9793、9794。
只用于CPU3。
通讯通讯介质:网络北京四方103规约说明:A.网口采用UDP。
B.链路层采用串口103规约,符合FT1.2帧格式;C.应用层采用串口103规约,通用分类服务,及ASDU1,2,3,4,9,23~31,40,41等。
二.规约转换内容●当前功能本规约具有转换YC、YX、YM、YK功能●修改记录三.TCP连接配置端口号= 0000 :没有使用服务器IP = 000.000.000.000 :没有使用四.规约相关信息●当前信息转换方:BYTE=7<0-7> :必须设置成4双网选择:BYTE=0<0-4> :未用对时间隔(分):INT=20<0-10000> :未用●修改记录五.装置相关信息●当前信息和9793-CM1400程序使用的装置配置文本一样,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需要遥控,必须在装置配置文本的[装置相关信息]的‘信息个数=’之前增加一行遥控FUN=1,其中数值需和保护的遥控FUN号保持一致,如果默认的遥控FUN为1,则不需要添加该行,程序在读不到该行后,采用默认值1。
●修改记录六.可变装置相关信息●当前信息暂时没定义。
●修改记录七.特别注意。
1.装置的IP地址要在[规约可变相关信息]中设置。
格式如下:装置IP地址1=192.168.1.155装置IP地址2=192.168.2.1552.如果传送波形,一定要在装置配置文本中增加“电网故障序号=0”;如果不需要波形,可以不配置该行数据。
八.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九.修改历史。
串口103通信规约说明、模板及规约配置说明文档南京钛能电气有限公司N A N J I N G T A L E N T E L E C T R I C C O.,L T D.文件名称串口103通信规约说明、模板及规约配置说明文档文件说明无版本记录串口103通信规约说明、模板及规约配置说明文档一、串口103通信规约简介1.1串口103通信规约DL/T667-1999(IEC60870-5-103)标准通信规约即串口103通信规约,这里便于说明,简称串口103通信规约。
1.2通信接口1.2.1 接口标准:RS232、RS485、光纤。
1.2.2 通信格式:异步,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
字符和字节传输由低至高。
线路空闲状态为1,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两帧之间线路空闲间隔至少33位(3个字节)1.2.3 通信速率:可变。
1.2.4 通信方式:主从一对多,Polling 方式。
二、串口103报文格式60870-5-103通信规约有固定帧长报文和可变帧长报文两种报文格式,前者主要用于传送“召唤、命令、确认、应答”等信息,后者主要用于传送“命令”和“数据”等信息。
2.2.1 固定帧长报文启动字符控制域地址域代码和结束字符注: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2.2.2 可变帧长报文————启动字符1(1byte)————长度(1byte)————长度(重复)(1byte)————启动字符2(重复)(1byte)————控制域(1byte)————地址域(1byte)————链路用户数据[(length-2)byte]————代码和(1byte)————结束字符(1byte)注:(1)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 ASDU代码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2)ASDU为“链路用户数据”包,具体格式将在下文介绍(3)Length=ASDU字节数+22.2.3 控制域控制域分“主∧从”和“从∧主”两种情况。
1线路保护1.1欧阳引擎(2021.01.01)1.2技术参数1.2.1环境条件装置在以下环境条件下能正常工作:(1)工作环境温度:-10℃~+55℃。
运输中短暂的贮存环境温度-25℃~+70℃,在极限值下不施加激励量,装置不出现不可逆的变化,温度恢复后,装置应能正常工作;(2)相对湿度:最湿月的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为90%,同时该月的月平均最低温度为25℃且表面无凝露;(3)大气压力:80kPa~110kPa;(4)使用场所不得有火灾、爆炸、腐蚀等危及装置安全的危险和超出本说明书规定的振动、冲击和碰撞。
1.2.2额定参数(1)交流电压Un:100/ 3 V;线路抽取电压Ux:100V 或100/ 3 V;(2)交流电流In:5A ,1A;(3)交流频率: 50Hz;(4)直流电压: 220V,110V;(5)开入输入直流电压:24V(默认),也可以选择220V 或110V。
1.2.3交流回路精确工作范围(1)相电压: 0.25V~70V ;(2)检同期电压: 0.4V~120V ;(3)电流: 0.08In~30In。
1.2.4差动元件(1)整定范围: 0.1In~2In;级差0.01A;(2)整定值误差:不大于±2.5% 或±0.02 In;(3)动作时间: 2 倍整定值时,不大于20ms。
1.2.5距离元件(1)整定范围:0.01Ω~40Ω(5A);0.05Ω~200Ω(1A);级差0.01Ω;(2)距离I 段的暂态超越:不大于±4%;(3)距离I 段动作时间:近处故障不大于15ms;(4)0.7 倍整定值以内时,不大于20ms;(5)测距误差(不包括装置外部原因造成的误差)(6)金属性短路故障电流大于0.01 In 时,不大于±2%,有较大过渡电阻时测距(7)误差将增大。
1.2.6零序方向过流元件(1)整定范围:0.1In ~20In;级差0.01A;(2)零序I 段的暂态超越:不大于±4%。
一、DL/T667-1999(IEC60870-5-103)通信规约基本要点1. 通信接口1.1 接口标准:RS232、RS485、光纤。
1.2 通信格式:异步,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
字符和字节传输由低至高。
线路空闲状态为1,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两帧之间线路空闲间隔至少33位(3个字节)1.3 通信速率:可变。
1.4 通信方式:主从一对多,Polling方式。
2. 报文格式870-5-103通信规约有固定帧长报文和可变帧长报文两种报文格式,前者主要用于传送“召唤、命令、确认、应答”等信息,后者主要用于传送“命令”和“数据”等信息。
2.1 固定帧长报文启动字符控制域地址域代码和结束字符注: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启动字符1(1byte)————长度(1byte)————长度(重复)(1byte)————启动字符2(重复)(1byte)————控制域(1byte)————地址域(1byte)————链路用户数据[(length-2)byte]————代码和(1byte)————结束字符(1byte)注:(1)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 ASDU代码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2)ASDU为“链路用户数据”包,具体格式将在下文介绍(3)Length=ASDU字节数+22.3 控制域控制域分“主∧从”和“从∧主”两种情况。
(1)“主∧从”报文的控制域D7 D6 D5 D4 D3 D2 D1 D0备用PRM FCB FCV 功能码0 11(A)PRM(启动报文位)表明信息传输方向,PRM=1由主站至子站;PRM=0由子站至主站。
(B ) FCB (桢记数位)。
FCB = 0 / 1——主站每向从站发送新一轮的“发送/确认”或“请求/响应”传输服务时,将FCB 取反。
主站为每个从站保存一个FCB 的拷贝,若超时未收到应答,则主站重发,重发报文的FCB 保持不变,重发次数最多不超过3次。
四方串口103规约录波流程103录波功能流程1.故障时录波报文上送流程故障时的录波扰动表需要主动上送。
以下为103扰动数据传输标准流程:主站发:召一级数据子站发:ASDU23被记录扰动表送整个录波过程有几个波段,及各个波段的起始时间。
主站发:ASDU24故障选择命令。
子站发:确认帧主站发:召一级数据子站发:ASDU26扰动数据传输准备就绪。
送被选择故障序号的波段的通道数、采样频率、采样点数、该波段的起始时间。
注:电网故障序号(NOF)整个录波过程唯一。
主站发:ASDU24扰动数据的请求或中止。
子站发:确认帧主站发:召一级数据子站发:ASDU28带标志的状态变位传输准备就绪。
送被选择的故障序号FAN。
主站发:ASDU24请求带标志的状态变位传输。
子站发:确认帧主站发:召一级数据传输带标志的状态变位的初始状态。
注:标志的位置(TAP)即本波段的采样点号。
主站发:召一级数据子站发:ASDU29传输那些带标志的状态变位。
……主站发:召一级数据子站发:ASDU31带标志的状态变位传输结束。
主站发:ASDU25肯定或否定认可。
子站发:确认帧主站发:召一级数据子站发:ASDU27被记录的第一个通道传输准备就绪。
上送第一个通道的一次额定值、二次额定值、及参比因子。
主站发:ASDU24第一个通道传输的请求。
子站发:确认帧主站发:召一级数据子站发:ASDU30被请求通道的扰动值立即传输或结束传输。
送第一个通道整个波段的扰动值。
…….主站发:召一级数据子站发:ASDU31第一个通道传输结束。
主站发:ASDU25肯定或否定认可。
……………循环这个过程,直到所有通道的扰动值传输完毕。
主站发:召一级数据子站发:ASDU31扰动数据传输结束。
主站发:ASDU25肯定或否定认可。
子站发:确认帧主站发:召一级数据子站发:ASDU23刷新的记录扰动表2.总召唤时录波报文上送流程总召唤时上送录波扰动表,其它同上。
上海南自SNP-9000通信规约DL/T667-1999(IEC60870-5-103)一、通信接口1. 串口:1) 接口标准:RS232、RS485、光纤。
2)通信格式:异步, 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 1位偶校验位, 1位停止位。
3)字符和字节传输由低至高。
4)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两帧之间线路空闲间隔至少33位(3个字节)。
5)通信速率:可变。
6)通信方式:主从一对多,问答(Polling)方式。
2.以太网:1)采用10/100M自适应以太网,网络方式采用TCP/IP,其应用层包含完整的通信帧,采用与串行方式相同的链路传输规则。
2)主站与子站使用TCP协议交换信息。
3)主站作为连接的客户端,子站作为连接的服务器端(监听者)。
4)使用TCP连接的端口号是可配置的,一般在系统设计时与用户协商确定。
缺省使用IANA确认的端口号2404。
二、报文规范1.本协议将主站和子站的报文信息按照发送的优先级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本标准采用3级链路服务级别3.链路传输规则:采用平衡和非平衡两种传输方式。
由主站启动的传输服务,采用窗口尺寸为1的非平衡传输方式。
由子站启动触发的传输服务,采用链路服务级别s1(发送/无回答)的服务方式遥信变位、遥测变化、SOE事件、操作结果、循环传送的测量量和状态量等采用子站启动触发的传输服务规则。
子站无数据变化或无事件发生时,不主动发生事件启动触发传输服务,只按非平衡式链路传输规则进行传输。
子站循环传送的测量量和状态量,也可由主站总查询。
三、报文格式60870-5-103通信规约有固定帧长报文和可变帧长报文两种报文格式,前者主要用于传送“召唤、命令、确认、应答”等信息,后者主要用于传送“命令”和“数据”等信息。
1. 固定帧长报文10 H 启动字符(1byte)CODE 控制域(1byte)ADDR 地址域(1byte)C S 代码和(1byte)16 H 结束字符(1byte)注: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2.68 H启动字符1(1byte)Length 长度(1byte)Length长度(重复)(1byte)68 H启动字符2(重复)(1byte)CODE控制域(1byte)ADDR地址域(1byte)ASDU链路用户数据[(length-2)byte]C S代码和(1byte)16 H 结束字符(1byte)注:(1)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 ASDU代码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2)ASDU为“链路用户数据”包,具体格式将在下文介绍(3)Length=ASDU字节数+21) 控制域控制域分“主从”和“从主”两种情况。
103规约-初始化过程(示例)2007-06-2710:34以下是我中心与某厂家装置通信过程初始化报文,对部分报文加以分析,与各位分享。
M->S1Phy1040014116Dat PRM=1FCV=0Reset CU Address=01App注:主站复位通信单元,子站应删除缓冲区内的报文.S->M2Phy1020012116Dat PRM=0ACD=1DFC=0ACK Address=01AppM->S3Phy107A017B16Dat PRM=1FCB=1FCV=1Request user data class1Addre ss=01AppS->M4Phy6816166828010A810101FE F40001017B011206 010********C00E916Dat L=22PRM=0ACD=1DFC=0User data Address=01 Link user data=0A81...0C00App Generic data(=10)SQ=1Number of elements=1Cause of transmission:Spontaneous(=1)Common address=01Function type=254(Generic function type)INF=244(Read value or attribute of a single entry)Return information identifier(RII)=0Number of generic data sets(NGD):no=1,count=0,cont=0Generic identification number(GIN):group=1,entry=123 (ENTRY identifier)Kind of description(KOD):Actual value Generic data description:(datatype=18,datasize=6,number=1,cont=0)General identification data:(DPI=ON Time:valid, standard,12:17:29.974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SIN)=0)注:错误-采用通用分类服务上送的事件信息,在复位CU命令下仍然能够传输.按照规约,此时子站清空发送缓冲区,且应马上回复复位确认信息(ASDU5).M->S5Phy105A015B16Dat PRM=1FCB=0FCV=1Request user data class1Addre ss=01AppS->M6Phy6816166828010A810101FE F400010172011206 010********C00D716Dat L=22PRM=0ACD=1DFC=0User data Address=01 Link user data=0A81...0C00App Generic data(=10)SQ=1Number of elements=1Cause of transmission:Spontaneous(=1)Common address=01Function type=254(Generic function type) INF=244(Read value or attribute of a single entry)Return information identifier(RII)=0Number of generic data sets(NGD):no=1,count=0,cont=0Generic identification number(GIN):group=1,entry=114(ENTR Y identifier)Kind of description(KOD):Actual value Generic data description:(datatype=18,datasize=6,number=1,cont=0)General identification data:(DPI=ON Time:valid,stan dard,12:17:33.025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SIN)=0)M->S7Phy107A017B16Dat PRM=1FCB=1FCV=1Request user data class1Addre ss=01AppS->M8Phy6816166828010A810101FE F40001017F011206 010********C00E416Dat L=22PRM=0ACD=1DFC=0User data Address=01 Link user data=0A81...0C00App Generic data(=10)SQ=1Number of elements=1Cause of transmission:Spontaneous(=1)Common address=01Function type=254(Generic function type)INF=244(Read value or attribute of a single entry)Return information identifier(RII)=0Number of generic data sets(NGD):no=1,count=0,cont=0Generic identification number(GIN):group=1,entry=127 (ENTRY identifier)Kind of description(KOD):Actual value Generic data description:(datatype=18,datasize=6,number=1,cont=0)General identification data:(DPI=ON Time:valid, standard,12:17:33.025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SIN)=0)M->S9Phy105A015B16Dat PRM=1FCB=0FCV=1Request user data class1Addre ss=01AppS->M10Phy6816166828010A810101FE F40001017B011206 010235B7110C004A16Dat L=22PRM=0ACD=1DFC=0User data Address=01 Link user data=0A81...0C00App Generic data(=10)SQ=1Number of elements=1Cause of transmission:Spontaneous(=1)Common address=01Function type=254(Generic function type)INF=244(Read value or attribute of a single entry)Return information identifier(RII)=0Number of generic data sets(NGD):no=1,count=0,cont=0Generic identification number(GIN):group=1,entry=123 (ENTRY identifier)Kind of description(KOD):Actual value Generic data description:(datatype=18,datasize=6,number=1,cont=0)General identification data:(DPI=ON Time:valid, standard,12:17:46.901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SIN)=0)M->S11Phy107A017B16Dat PRM=1FCB=1FCV=1Request user data class1Add ress=01AppS->M12Phy6816166828010A810101FE F400010172011206 010189B7110C009416Dat L=22PRM=0ACD=1DFC=0User data Address=01 Link user data=0A81...0C00App Generic data(=10)SQ=1Number of elements=1Cause of transmission:Spontaneous(=1)Common address=01Function type=254(Generic function type)INF=244(Read value or attribute of a single entry)Return information identifier(RII)=0Number of generic data sets(NGD):no=1,count=0,cont=0Generic identification number(GIN):group=1,entry=114 (ENTRY identifier)Kind of description(KOD):Actual value Generic data description:(datatype=18,datasize=6,number=1,cont=0)General identification data:(DPI=OFF Time:valid, standard,12:17:46.985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SIN)=0)M->S13Phy105A015B16Dat PRM=1FCB=0FCV=1Request user data class1Addr ess=01AppS->M14Phy6816166828010A810101FE F40001017F011206 0101A4B7110C00BC16Dat L=22PRM=0ACD=1DFC=0User data Address=01 Link user data=0A81...0C00App Generic data(=10)SQ=1Number of elements=1Cause of transmission:Spontaneous(=1)Common address=01Function type=254(Generic function type) INF=244(Read value or attribute of a single entry)Return information identifier(RII)=0Number of generic data sets(NGD):no=1,count=0,cont=0Generic identification number(GIN):group=1,entry=127(ENT RY identifier)Kind of description(KOD):Actual value Generic data description:(datatype=18,datasize=6,number=1,cont=0)General identification data:(DPI=OFF Time:valid,st andard,12:17:47.012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SIN)=0)M->S15Phy107A017B16Dat PRM=1FCB=1FCV=1Request user data class1Addr ess=01AppS->M16Phy68151568280105810401010303554E49544544 203939313141B916Dat L=21PRM=0ACD=1DFC=0User data Address=01 Link user data=0581 (3141)App Identification(=5)SQ=1Number of elements=1Cause of transmission:Reset communication unit (CU)(=4)Common address=01unction type=1(Private)INF=3 (Reset CU)Compatibility level(COL)=3(With use of generic services)ASCII=XXXXManufacturer's internal software identification=XXX注:采用传输原因4回复主站复位CU命令.但响应优先级应较高(即在发送缓冲区内所有信息之前).M->S17Phy105A015B16Dat PRM=1FCB=0FCV=1Request user data class1Add ress=01AppS->M18Phy68151568080105810501010403554E495445 442039393131419B16Dat L=21PRM=0ACD=0DFC=0User data Address=01 Link user data=0581 (3141)App Identification(=5)SQ=1Number of elements=1Cause of transmission:Start/restart(=5)Common address=01Function type=1(Private)INF=4 (Start/restart)Compatibility level(COL)=3(With use of generic services)ASCII=UNITED9Manufacturer's internal software identification=911A 注:上送"启动/重启动"信号,其功能采用自定义功能类型FUN=1.M->S19Phy680F0F68730106810801FF00792D120C B60A04 8B16Dat L=15PRM=1FCB=1FCV=1User data/confirm expected Address=01Link user data=0681...0A04App Time synchronisation(=6)SQ=1Number of elements=1Cause of transmission:Time synchronisation(=8)Common address=01Function type=255(Global function type)INF=0(Initiation/End of general interrogation/Time synchronisation)Time:valid,standard,Fri22-10-200412:18:11.641注:初始化后主站发送时钟同步命令.S->M20Phy1020012116Dat PRM=0ACD=1DFC=0ACK Address=01AppM->S21Phy105A015B16Dat PRM=1FCB=0FCV=1Request user data class1Addr ess=01AppS->M22Phy680F0F68080106810801FF00792D120C B60A04 2016Dat L=15PRM=0ACD=0DFC=0User data Address=01 Link user data=0681...0A04App Time synchronisation(=6)SQ=1Number of elements=1Cause of transmission:Time synchronisation(=8)Common address=01Function type=255(Global function type)INF=0(Initiation/End of general interrogation/Time synchronisation)Time:valid,standard,Fri22-10-200412:18:11.641注:子站回应时间与主站一致,值得推敲.因为按标准规定时钟同步命令响应报文时间应为子站收到命令一刻的当地时间,也就说,一般响应报文和主站发的报文时间基本是不一样的.国内许多厂家都简单处理为一致,严格讲不符合规约的规定.M->S23Phy68090968730107810901FF00010616Dat L=9PRM=1FCB=1FCV=1User data/confirm expected Address=01Link user data=0781 (0001)App General interrogation(=7)SQ=1Number of elements=1Cause of transmission:Initiation of general interrogation(=9)Common address=01Function type=255(Global function type)INF=0(Initiation/End of general interrogation/Time synchronisation)Scan number(SCN)=1注:站初始化后的总召唤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厂家都不关心SCN扫描序号.实际上它很重要,子站可以根据不同的SCN区分主站不同批次的召唤命令并灵活处理.扫描序号的变化方式并没有规定,也就是说每次不同即可.S->M24Phy1020012116Dat PRM=0ACD=1DFC=0ACK Address=01AppM->S25Phy105A015B16Dat PRM=1FCB=0FCV=1Request user data class1AddrAppS->M26Phy680E0E68280101810901011202843E120C01AB 16Dat L=14PRM=0ACD=1DFC=0User data Address=01 Link user data=0181...0C01App Time-tagged message(=1)SQ=1Number of elements=1Cause of transmission:General interrogation(=9)Common address=01unction type=1(Private)INF=18 (Protection active)DPI=ONTime:valid,standard,12:18:16.004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SIN)=1(SIN means Scan number of the GI)注:很多人认为用ASDU1传送遥信效率不高(1次传1个点),但事实上规约就是这样的.当然行标对此进行了改进,采用了ASDU40/42/44/46作为总召唤用,可一帧传多个遥信.另外,行标还定义了ASDU41/43,作为传送状态变位报文,也是一帧多个遥信的,提高了通信效率,当然也加大了国内产品和国外产品的互联难度.M->S27Phy107A017B16Dat PRM=1FCB=1FCV=1Request user data class1Addr ess=01AppS->M28Phy68090968080108810A01FF00019D16Dat L=9PRM=0ACD=0DFC=0User data Address=01 Link user data=0881 (0001)App General interrogation termination(=8)SQ=1Number of elements=1Cause of transmission:Termination of general interrogation(=10)Common address=01Function type=255(Global function type)INF=0(Initiation/End of general interrogation/Time synchronisation)Scan number(SCN)=1注:总召唤结束,SCN扫描序号应与主站命令中相同.另外以上总召唤响应报文中的SIN(补充信息)也是与主站的SCN是相同的,这同样也便于了主站识别子站上送召唤信息的批次.M->S29Phy105B015C16Dat PRM=1FCB=0FCV=1Request user data class2AddrAppS->M30Phy1009010A16Dat PRM=0ACD=0DFC=0NACK:data not available Addre ss=01App以上是一个103规约站初始化的实例,有部分错误.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就是:1.复位命令下设备发送缓冲区的清除问题.2.总召唤命令SCN与SIN/RII等的对应问题.3.复位命令响应的优先级问题.4.总召唤上送的状态量信息采用何种ASDU的效率问题.5.时钟同步命令应答帧的时标时间问题.6.自定义功能类型FUN所可能带来的互操作困难问题.。
103规约简单说明一、UDP广播信息通知保护单元,测控单元,主机的IP地址并可以建立TCP/IP连接。
1.综自后台UDP广播信息若IP=172.20.10.30,172.20.10.30:1032 --每次相同收:ff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6c 33 65 33 78 36 00 00 00 00 00 00 00 .........l3e3x6.......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2.PSX600广播信息IP=172.20.20.23:1032 --每次不同收:ff 01 db 7c 37 0e 90 0a 03 50 53 58 20 36 30 30 30 20 56 31 2e 30 37 ...|7....psx 600 v1.07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收:ff 01 7b 09 38 0e 90 0a 03 50 53 58 20 36 30 30 30 20 56 31 2e 30 37 ..}.8....psx 600 v1.07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二、103帧格式数据单元标识符(4字节)={TYP,VSQ,COT,公共地址};其中前两项=数据单元类型。
信息体={信息体标识符2字节,信息元素集,信息体时标(任选)4字节};信息体标识符={功能类型FUN,信息序号INF};信息体时标={时标ms,时标min,时标hour}。
实际应用中使用通用分类服务功能: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0>不用; <1~254> 某单元的CPU号<255>广播地址。
103录波功能流程
1.故障时录波报文上送流程
故障时的录波扰动表需要主动上送。
以下为103扰动数据传输标准流程:
主站发:召一级数据
子站发:ASDU23
被记录扰动表
送整个录波过程有几个波段,及各个波段的起始时间。
主站发:ASDU24
故障选择命令。
子站发:确认帧
主站发:召一级数据
子站发:ASDU26
扰动数据传输准备就绪。
送被选择故障序号的波段的通道数、采样频率、采样点数、该波段的起始时间。
注:电网故障序号(NOF)整个录波过程唯一。
主站发:ASDU24
扰动数据的请求或中止。
子站发:确认帧
主站发:召一级数据
子站发:ASDU28
带标志的状态变位传输准备就绪。
送被选择的故障序号FAN。
主站发:ASDU24
请求带标志的状态变位传输。
子站发:确认帧
主站发:召一级数据
子站发:ASDU29
传输带标志的状态变位的初始状态。
注:标志的位置(TAP)即本波段的采样点号。
主站发:召一级数据
子站发:ASDU29
传输那些带标志的状态变位。
……
主站发:召一级数据
子站发:ASDU31
带标志的状态变位传输结束。
主站发:ASDU25
肯定或否定认可。
子站发:确认帧
主站发:召一级数据
子站发:ASDU27
被记录的第一个通道传输准备就绪。
上送第一个通道的一次额定值、二次额定值、及参比因子。
主站发:ASDU24
第一个通道传输的请求。
子站发:确认帧
主站发:召一级数据
子站发:ASDU30
被请求通道的扰动值立即传输或结束传输。
送第一个通道整个波段的扰动值。
…….
主站发:召一级数据
子站发:ASDU31
第一个通道传输结束。
主站发:ASDU25
肯定或否定认可。
子站发:确认帧
……………
循环这个过程,直到所有通道的扰动值传输完毕。
主站发:召一级数据
子站发:ASDU31
扰动数据传输结束。
主站发:ASDU25
肯定或否定认可。
子站发:确认帧
主站发:召一级数据
子站发:ASDU23
刷新的记录扰动表
2.总召唤时录波报文上送流程
总召唤时上送录波扰动表,其它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