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检测原始记录(环境)
- 格式:docx
- 大小:18.98 KB
- 文档页数:1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检测原始记录(气)
第页共页
项目编号:分析项目:样品性质:收样日期:分析日期:参比溶液:检出限:. 分析方法:《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479-2009 仪器型号规格:仪器管理编号:检测地点:
环境温度:℃相对湿度:%RH
分析/日期:校核/日期:复核/日期: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检测原始记录(气)续表
第页共页
项目编号:分析项目:样品性质:收样日期:分析日期:参比溶液:检出限:.
分析/日期:校核/日期:复核/日期:。
一氧化碳检测原始记录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且无臭的气体,在环境中广泛存在。
然而,高浓度的一氧化碳会对人类和动物产生毒性,并且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监测一氧化碳的浓度在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氧化碳检测的原始记录,记录了在不同地点和时间测得的一氧化碳浓度。
地点:城市公园日期:2024年10月1日时间:上午9:00-10:00测量次数:10次浓度(mg/m³):1.2.52.3.03.2.84.2.45.2.96.3.27.2.78.2.69.2.310.2.8平均浓度:2.7 mg/m³地点:市中心日期:2024年10月1日时间:下午3:00-4:00测量次数:10次浓度(mg/m³):1.4.62.4.83.4.54.4.95.4.76.4.47.4.68.4.39.4.710.4.5平均浓度:4.6 mg/m³地点:郊区工业区日期:2024年10月2日时间:上午10:00-11:00测量次数:10次浓度(mg/m³):1.6.22.6.53.6.34.6.85.6.76.6.47.6.68.6.29.6.910.6.5平均浓度:6.5 mg/m³地点:市区交通繁忙路口日期:2024年10月2日时间:下午6:00-7:00测量次数:10次浓度(mg/m³):1.9.12.9.53.9.24.9.35.9.66.9.87.9.28.9.49.9.710.9.3平均浓度:9.4 mg/m³根据上述数据,不同地点和时间的一氧化碳测量结果显示出明显的差异。
城市公园的一氧化碳浓度最低,平均浓度为2.7 mg/m³。
市中心的平均浓度为4.6 mg/m³,较城市公园高。
郊区工业区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6.5 mg/m³,而市区交通繁忙路口的浓度最高,平均浓度为9.4 mg/m³。
环境监测实验报告监测项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的一氧化碳监测人员:复核人:审核人:报告日期: 2013 年 8 月日****************************一、监测项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的一氧化碳二、监测人员****三、监测日期2013.8.四、监测方法及方法来源监测方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方法来源:《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3)五、方法原理传感器电解液中扩散吸收的一氧化碳发生以下氧化反应:CO+H2O→CO2+2H+ +2e与此同时产生对应的极限扩散电流i,在一定范围内其大小与一氧化碳浓度成正比,即:C —一氧化碳浓度。
在一定工作条件下,电子转移数Z、法拉第常数F、气体扩散面积S、扩散常数D和扩散层厚度δ均为常数。
因此,电化学反应中流向工作电极的极限扩散电流i与被测的一氧化碳浓度C成正比。
被测气体中的尘和水分容易在渗透膜表面凝结,影响其透气性。
在使用本方法时应对被测气体中的尘和水分进行预处理。
本方法检出限:0.5ppm ( 0.6mg/m3)测定范围:0.5~50ppm ( 0.6~62mg/m3)六、样品来源模拟样品七、主要试剂一氧化碳标准气体,由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校准气体标准物质GBW(E)060695,样品编号0412099,生产日期2013.3,有效期至2014.3。
八、主要仪器设备九、实验步骤1、工作前准备(1)在干燥瓶中加入约3/4体积的变色硅胶,盖紧瓶盖。
(2)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检查各部件是否正常。
2、连接仪器将主机面板上的两个“△P”接嘴用橡胶管与多功能烟尘取样管上的“皮托管接嘴”相连:皮托管面向气流方向的接嘴连到“+”端,背向气流方向的接嘴连到“-”端。
用橡胶软管将缓冲瓶的一个接嘴与面板上标有“烟尘”的接嘴相连,干燥瓶与多功能烟尘取样枪的气路接嘴相连。
3、开机打开仪器电源开关,仪器进入初始状态,进行自检。
公共场所(酒吧、茶座、咖啡厅)现场监测原始记录被监测单位被监测单位类别酒吧、茶座、咖啡厅监测目的监测地点检测依据GB/T18204.1-2013监测人员监测结果:监测项目单位监测结果国家标准(GB9664-1996)监测仪器名称、型号温度有空调装置冬季℃20 温度有空调装置夏季℃≤28 相对湿度有中央空调装置%40~65 风速有空调装置m/s≤0.3 二氧化碳%≤0.15 一氧化碳mg/ m³≤10甲醛mg/m³≤0.12 可吸入颗粒物mg/ m³≤0.20 空气细菌总数a.撞击法cfu/㎡≤2500b.沉降法个/皿≤30动态噪声,dB(A)≤55新风量m3/(h.人)≥10被监测单位陪同人员:年月日时分饭馆(餐厅)现场监测原始记录被检测单位被检测单位类别饭馆餐厅样品编号GG2015-检测地点餐厅检测目的微小气候监测检测人员检测项目微小气候检测依据GB/T18204.1-2013检测结果:监测项目单位监测结果国家标准(GB 16153-1996)监测仪器名称型号温度℃18-20 相对湿度% 40-80 风速m/s ≤0.15 二氧化碳,%≤0.15 一氧化碳mg/m³≤10甲醛mg/m³≤0.12 可吸入颗粒mg/m³≤0.15 空气细菌数a.撞击法cfu/m³≤4000b.沉降法个/皿个/皿≤40照度,lx ≥50新风量m³/(h.人)≥20被监测单位陪同人员:年月日时分公共场所(理发)现场监测原始记录被监测单位被监测单位类别理发类监测目的监测地点检测依据GB/T18204.1-2013监测人员监测结果:监测项目监测结果国家标准(GB9666-1996)监测仪器名称、型号温度℃采暖地区冬季不低于16 相对湿度% 30~80风速m/s 0.10~0.30混合照度lx 不低于150人工照度lx 不低于100 噪声dB(A)不低于60氨mg/m³不低于30细菌总数个/m³不低于4000二氧化碳%—一氧化碳mg/m³10被监测单位陪同人员:年月日时分公共场所(影剧院、音乐厅、录像厅)现场监测原始记录被监测单位被监测单位类别影剧院、音乐厅、录像厅监测目的监测地点检测依据GB/T18204.1-2013监测人员监测结果:监测项目监测结果国家标准(GB9664-1996)监测仪器名称、型号温度℃有空调装置冬季>18 温度℃有空调装置夏季≤28 相对湿度 %有中央空调装置40~65 风速 m/s有空调装置≤0.3 二氧化碳%≤0.15 一氧化碳 mg/m³—甲醛 mg/㎡≤0.12 可吸入颗粒物mg/㎡≤0.20 空气细菌总数a.撞击法 cfu/㎡≤4000b.沉降法个/皿≤40动态噪声 dB(A) ≤85新风量 m³/(h.人)≥20被监测单位陪同人员:年月日时分公共场所(游艺厅、舞厅)现场监测原始记录被监测单位被监测单位类别游艺厅、舞厅监测目的监测地点检测依据GB/T18204.1-2013监测人员监测结果:监测项目监测结果国家标准(GB9664-1996)监测仪器名称、型号温度℃有空调装置冬季>18 温度℃有空调装置夏季≤28 相对湿度%有中央空调装置40~65 风速m/s有空调装置≤0.3 二氧化碳%≤0.15 一氧化碳mg/m³—甲醛mg/m³≤0.12可吸入颗粒物mg/m³≤0.20空气细菌总数a.撞击法cfu/m³≤4000b.沉降法个/皿≤40动态噪声dB(A) ≤85(迪斯科舞≤95)新风量m³/(h.人)≥30被监测单位陪同人员:年月日时分公共场所(浴池)现场监测原始记录被监测单位被监测单位类别浴池监测目的监测地点检测依据GB/T18204.1-2013监测人员监测结果:监测项目监测结果国家标准(GB9665-1996)监测仪器名称型号室温℃更衣室25 浴室(淋、池、盆浴)30-50 桑拿浴60-80二氧化碳%更衣室0.15浴室(淋、池、盆浴)≤0.10 一氧化碳mg/m³更衣室≤10照度lx 更衣室≥50 浴室(淋、池、盆浴)≥30 桑拿浴≥30水温℃浴室(淋、池、盆浴)40-50浴池水浊度NTU浴室(淋、池、盆浴)≤30被监测单位陪同人员:年月日时分公共场所(旅店)现场监测原始记录被监测单位被监测单位类别旅店监测目的监测地点检测依据GB/T18204.1-2013监测人员监测结果:监测项目监测结果国家标准(GB9663-1996)监测仪器名称、型号3—5星级饭店、宾馆1—2星级饭店、宾馆和非星级带空调的饭店、宾馆普通旅店招待所温度冬季℃>20>20≥16(采暖地区)夏季℃<26<26—。
环境空气现场采样原始记录1.采样地点:工业园区2.采样时间:2024年5月15日,上午9点到下午5点之间3.采样仪器和器材:空气采样仪、钢筒、采样袋、取样头、采样泵等4.采样目的:了解工业园区内环境空气中的无组织废气情况,评估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5.采样方法:5.1首先,根据工业园区的布局和生产情况,在园区内设置了5个采样点,分别为A、B、C、D、E点。
5.2在每个采样点,先使用空气采样仪对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进行测试并记录。
5.3然后,将空气采样仪连接到采样泵,并将采样头插入一个已经消毒并干燥的钢筒中,确保不产生任何污染。
5.4启动采样泵,以恒定的流量对环境空气进行采样。
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时间为30分钟,每小时重复一次。
5.5采样过程中,注意观察采样仪器是否正常运行,及时处理出现的异常情况。
6.采样记录:6.15月15日,上午9点,天气晴朗,温度25°C,相对湿度60%,风速2m/s。
在A点进行采样。
6.2 采样结果:SO2浓度为20μg/m3,NO2浓度为30μg/m3,CO浓度为1.0mg/m3,VOC浓度为5.0mg/m36.35月15日,上午10点,天气晴朗,温度26°C,相对湿度55%,风速3m/s。
在B点进行采样。
6.4 采样结果:SO2浓度为15μg/m3,NO2浓度为40μg/m3,CO浓度为0.5mg/m3,VOC浓度为3.0mg/m36.55月15日,上午11点,天气晴朗,温度27°C,相对湿度50%,风速4m/s。
在C点进行采样。
6.6 采样结果:SO2浓度为10μg/m3,NO2浓度为35μg/m3,CO浓度为0.3mg/m3,VOC浓度为2.0mg/m36.75月15日,下午4点,天气多云,温度22°C,相对湿度65%,风速1m/s。
在D点进行采样。
6.8 采样结果:SO2浓度为25μg/m3,NO2浓度为45μg/m3,CO浓度为1.5mg/m3,VOC浓度为4.5mg/m36.95月15日,下午5点,天气多云,温度23°C,相对湿度70%,风速2m/s。
原始记录表(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 方法依据:GB12998-91 采样日期:年月日水期:枯丰平pH 计型号及编号: DO 仪型号及编号:电导仪型号及编号:采样:送样:接样:原始记录表(2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采样点名称: 采样日期:方法依据:《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采样器型号: 采样器编号:天气状况: 气温:℃气压: kPa 相对湿度: % 风向:风速: m/s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采样点名称: 方法依据:GB13580.2-92采样器型号: 采样器编号:集雨器面积(cm2):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采样点名称:方法依据:《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集尘缸编号:集尘缸口面积(cm2):土壤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采样日期:年月日采样工具: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方法依据:采样日期:年月日采样工具: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厂方代表:接样: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单位名称:采样目的:采样依据:GB/T16157-1996 采样日期:仪器型号:仪器编号:环境温度:℃大气压:kPa采样:厂方代表:接样: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单位名称:采样目的:方法依据:采样日期:仪器型号:仪器编号:采样嘴直径:mm环境温度:℃大气压:kPa采样:厂方代表:接样:烟气烟色(林格曼黑度)监测现场记录表单位名称:监测目的:监测依据:监测日期:监测地点:仪器型号:仪器编号:监测:厂方代表:校核:第页共页pH值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GB6920-86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标准溶液I定位值:标准溶液II理论值:标准溶液II测定值:电导率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仪器型号:仪器编号:电极常数:校正公式:K25=K t/ [1+0.022(t-25)]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铂钴比色法)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GB11903-89 计算公式:A0=(V1/ V0) A1分析:校核:审核: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稀释倍数法)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GB11903-89 计算公式:A0=K1⨯K2⨯K3⋯分析:校核:审核: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容器介质:方法依据:天平型号:天平编号: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分析:校核:审核: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标准气体浓度: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电极型号: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最低检出限:测定波长:比色皿厚度:参比溶液: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最低检出限:测定波长:狭缝: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原始记录表(22 )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色谱柱类型:检测器类型:最低检出限: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原始记录表(23 )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色谱柱类型:最低检出限: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第页共页细菌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方法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生物监测部分)样品名称:收样日期:测定日期:培养箱型号: 培养箱编号:培养温度:测定:校核:审核:第页共页粪大肠菌群测定原始记录表方法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生物监测部分)样品名称:收样日期:测定日期:初发酵培养箱型号: 培养箱编号:培养温度:复发酵培养箱型号: 培养箱编号:培养温度: MPN值= MPN指数 10/最大的接种水量测定:校核:审核:第页共页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方法依据: GB/T14623-93监测日期:天气状况:声级计型号: 声级计编号:监测:校核:审核:第页共页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监测:校核:审核:第页共页污染源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单位名称:监测类别:监测:厂方代表:审核:第页共页原始记录表(29 )机动车排气检测原始记录表检测地点:方法依据:检测日期: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检测:校核:审核:第页共页原始记录表(30 )一般试剂配制原始记录表配制:校核:审核:原始记录表(31 )校准曲线绘制原始记录表分析:校核:审核: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校核:审核:样品交接记录表质控人员审核:样品分析任务表分样人:质控人员审核: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表处理:校核:审核: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方法依据:《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校准日期:环境温度:℃大气压: kPa皂膜流量计型号: 皂膜流量计编号:校准:校核:审核:。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2012年目录18.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表36.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方法依据:GB12998-91采样日期:年月日水期:枯丰平pH计型号及编号: DO仪型号及编号:电导仪型号及编号:编号断面或采样点采样时间天气水深m流速m/s流量m3/s现场监测记录潮水备注水颜色水气味水面油膜及漂浮物水温℃透明度cmPH值DOmg/L电导率S/cm分析项目样品现场处理情况采样:送样:接样:.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2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采样点名称: 采样日期:方法依据:《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采样器型号: 采样器编号:天气状况: 气温:℃气压: kPa 相对湿度: % 风向:风速: m/s采样:送样:接样:.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3 )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采样点名称: 方法依据:GB13580.2-92采样器型号: 采样器编号:集雨器面积(cm2):采样:送样:接样: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4 )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采样点名称:方法依据:《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集尘缸编号:集尘缸口面积(cm2):采样:送样:接样: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5 )土壤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采样日期:年月日采样工具:采样:送样:接样: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6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方法依据:采样日期:年月日采样工具:采样:送样:接样: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7 )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厂方代表:接样: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单位名称:采样目的:采样依据:GB/T16157-1996 采样日期:仪器型号:仪器编号:环境温度:℃大气压: kPa采样:厂方代表:接样: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单位名称:采样目的:方法依据:采样日期:仪器型号:仪器编号:采样嘴直径:mm环境温度:℃大气压: kPa采样:厂方代表:接样: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10 )烟气烟色(林格曼黑度)监测现场记录表单位名称:监测目的:监测依据:监测日期:监测地点:仪器型号:仪器编号:监测:厂方代表: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11 )pH值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GB6920-86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标准溶液定位值:标准溶液理论值:标准溶液测定值:分析编号样品编号水温℃pH值备注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12)电导率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仪器型号:仪器编号:电极常数:校正公式:K25=Kt/ 1+0.022(t-25)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13)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铂钴比色法)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GB11903-89 计算公式:A0=(V1/ V0) A1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14)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稀释倍数法)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GB11903-89 计算公式:A0=K1K2K3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15)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容器介质:方法依据:天平型号:天平编号: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16)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17)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GB7488-87 标准溶液浓度: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18 )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标准气体浓度: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19 )离子选择电极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电极型号: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20 )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最低检出限:测定波长:比色皿厚度:参比溶液: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2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最低检出限:测定波长:狭缝: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22 )气相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色谱柱类型:检测器类型:最低检出限: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23 )离子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色谱柱类型:最低检出限: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24 )细菌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方法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生物监测部分)样品名称:收样日期:测定日期:培养箱型号: 培养箱编号:培养温度:测定: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25 )粪大肠菌群测定原始记录表方法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生物监测部分)样品名称:收样日期:测定日期:初发酵培养箱型号: 培养箱编号:培养温度:复发酵培养箱型号: 培养箱编号:培养温度: MPN 值= MPN指数10/最大的接种水量测定: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26 )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方法依据: GB/T14623-93监测日期:天气状况:声级计型号: 声级计编号:监测: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27 )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方法依据: 监测日期:天气状况:声级计型号: 声级计编号:监测: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28 )污染源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单位名称:监测类别:方法依据:监测日期:天气状况:声级计型号: 声级计编号:监测:厂方代表: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29 )机动车排气检测原始记录表检测地点:方法依据:检测日期: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检测: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30 )一般试剂配制原始记录表配制: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31 )校准曲线绘制原始记录表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32 )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干燥温度滴定次数终读始读消耗试剂重量空白1溶剂名称空白2定容体积配制温度配制日期配制浓度计算公式标定后溶液浓度配制人标定温度标定日期失效期标定人失效期备注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33 )样品交接记录表交接日期:序号样品编号样品类型样品份数保存方法分析项目采样记录及样品完好检查交样人接样人交接时间质控人员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34 )样品分析任务表分样日期:分样人:质控人员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35 )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表处理日期:处理形式:处理: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36 )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方法依据:《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校准日期:环境温度:℃大气压: kPa皂膜流量计型号: 皂膜流量计编号:校准:校核:审核:第页共页。
气体检测记录一、引言气体检测是现代工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记录是对于某工业场所进行的气体检测记录,旨在记录检测数据及相关情况,为后期改进工业场所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二、检测数据本次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检测项目测量值(ppm)一氧化碳3二氧化碳500硫化氢2氢气0.8氧气20.95三、检测方法本次检测采用的是便携式多功能气体检测仪,主要检测对象为危险气体和有害气体,采用电化学原理和红外吸收原理进行检测。
检测仪表具有多种参数自动调整功能,可以根据实际检测需求进行灵活的参数设置。
检测过程中,操作人员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并在检测前进行仪器的自检操作。
四、实际情况本次检测发现,一氧化碳含量略高于国家标准限值。
针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应该及时排查问题,确定原因,采取措施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
二氧化碳的含量处于正常范围,但是与工作场所的人员密度有一定关系,需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硫化氢和氢气的含量均处于安全水平,无需采取进一步措施。
氧气的含量正常,能保障人员正常呼吸。
五、措施建议根据本次检测结果,我们建议:1.加强对于一氧化碳的排查及防治措施,减少对于人体的危害。
2.及时对于室内通风工程进行处理,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降低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的含量。
3.对于气体检测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和校准,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六、总结本次气体检测记录,针对工业场所内常见的气体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分析,为改善工业场所的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及建议。
我们将继续关注工业场所的安全生产工作,为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做出更大的努力。
WYHJ-04-JJS006 共页第页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分析项目: COD 采样日期:年月日分析日期:年月日分析者:复核者:审核者:备注:合格为“+”不合格为“-”WYHJ-04-JJS006 共页第页样品名称:分析方法及来源: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T399-2007 最低检出限(mg/L):2 温度(℃):湿度(%):仪器型号: 5B-3C 固定资产编号:WYJC012 显色温度(℃): 165 显色时间(min):10显色体积(ml): 10.50 参比溶液:零浓度空白比色皿厚度(mm): 10 测定波长(nm): 610一、方法原理:试样中加入已知量的重铬酸钾溶液,在强硫酸介质中,以硫酸银作为催化剂,经高温消解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COD 值。
二、溶液配制:D试剂(500个样):将一瓶固体粉状D试剂放于500ml烧杯中,加入348ml蒸馏水,在不断搅拌下加入22ml硫酸直至溶解,如难溶,可微热备用。
E试剂(500个样):将一瓶固体粉状E试剂放入盛有2500ml硫酸(AR,比重为1.84)的瓶中,过夜或微热即可溶解,摇匀后备用。
三、样品测定:1、打开消解器开关,自动升温至165℃;2、取蒸馏水(空白)及水样(待测)各2.5ml于相应试管中;3、分别依次加入0.7mlD试剂和4.8mlE试剂后消解10分钟;4、消解完毕在冷却架上空冷2分钟后加入2.5ml稀释水摇匀;5、放入水槽中进行2分钟水冷后倒入比色皿中比色,读出浓度值。
四、计算公式:N=CC⨯1式中:C-------样品浓度(mg/L);C1---------测得浓度(mg/L);N--------稀释倍数;分析者:复核者:审核者:备注:合格为“+”不合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