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环境检测原始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109.00 KB
- 文档页数:5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甲醛原始记录表格
篇一:甲醛原始记录
公共场所检测原始记录
检验项目:甲醛检验日期:年月日检验方法:ahmt分光光度法室内温度:℃室内湿度:%检验依据:《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gb/t18204.10.6—20xx1.试剂
标准溶液:标准号:厂家:。
有效期:;标准浓度:ρ(ch2o)=g/ml;使用浓度:ρ(ch2og/ml。
配制过程:取ml到ml容量瓶中,用纯水定容。
2.仪器与设备
大型气泡吸收管;具塞比色管;
仪器名称:721分光光度计编号:号状态:3.标准曲线的绘制及样品的处理
取10ml具塞比色管,用甲醛标准溶液按下表制备标准系列。
4.结果计算
甲醛含量计算:ρ(hcho)=ρ(hcho)—水样中甲醛的质
量浓度(mg/l)
m—由标准曲线查的甲醛的质量(ug)V—水样体积
(ml)5.mV
检验者:复核者: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篇二:无组织甲醛原始记录表格
编号:cxjc-04-Fj-jj-00-1025-1/0
甲醛分析原始记录表
分析方法《空气和废气检测分析方法》仪器名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型号tu-1901仪器编号19-1901-01-0194
参比溶液纯水测定波长630nm比色皿厚度1cm分析日期室温℃湿度%
分析:校核:审核:
篇三:板材中甲醛原始记录原始记录表1
分光光度法测定原始记录
审核:分析:检测日期、时间:
气相色谱法检测原始记录
室内环境空气采样原始记录
见证单位及见证人:
分光光度法测定原始记录。
室内环境检测报告出具
1.1 检测部依据委托单编号建立自己报告的唯一性标识(报告编号);
1.2 检测部依据检测原始数据如实填写检测原始记录并出具检测报告。
1.3 检测报告经审核员审核后交技术负责人(或授权签字人)批准。
1.4承接室负责检测报告的盖章、登记、发放等日常管理并按规定交总工办存档。
1.5检测报告的签发由承接室统一管理。
可按与顾客送检委托时的约定方式向顾客交付检测报告或传达检测结果;当使用电话、电传或其它方式传送结果时,应对接受方身份进行证实并填写“非正式文本检测结果/报告传送记录表”。
工程名称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报告报告编号:检测人:上岗证号报告人:上岗证号复核人:上岗证号审核人:上岗证号批准人:上岗证号单位名称二○○年月日注 : 审核人、批准人各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可合为一人声明1.本报告无我单位相关技术资格证书章无效;2. 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或技术负责人签字无效;3. 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无效;4. 报告中如有改动痕迹或有错页、漏页者即为无效报告;5. 未经本单位书面同意的检测报告复印件无效;6. 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 15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 本单位将于 5 日内给予答复检测单位:地址:邮政编码:监督电话:传真:联系人:目录一、工程概况……………………………………………………二、检测依据……………………………………………………三、检测设备……………………………………………………四、检测概况……………………………………………………五、检测结果……………………………………………………六、检测结论……………………………………………………七、附件:共页………………………………………附件一检测房间位置示意图附件二测点分布示意图注:页码编排从封面起算首页单位名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室内环境检测现场见证单首页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 GB 50325-20012. GB 11737-89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测标准方法 ------ 气相色谱法3. GB/T 公共场所空气甲醛测定方法4. GB/T 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5. GB/T 14669-93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注 : 检测单位可根据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列出相应的规范;三、检测设备注 : 多台同规格可用一栏四、检测概况注: 应包括抽样方式、检测原理和方法1.氡的测试:预先将检测点房间的门窗关闭24小时,然后进行现场检测,检测方法采用无源扩散收集法,方法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不大于25%置信度95%,方法探测下限不大于 10Bq/m3;2.游离甲醛的测试:预先将检测点房间的门窗关闭1小时,然后进行现场检测;将空气采样器架好, 放上气泡吸收管,管中加入吸收液,调节采样器的采样时间和采样气体流量进行采样, 样品采集完后,加入显色剂, 放置一段时间, 用甲醛测定仪测试;该方法为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所使用的仪器在 m3测定范围内不确定度小于5%;3. 苯的测试:将吸附管与大气采样器连接, 调节采样器的采样时间和采样气体流量进行采样,将采集好的样品拿回实验室进行解吸, 用气相色谱仪测定, 本法是采用气相色谱法, 通过吸附、解吸过程得到相应结果;4. 氨的测试: 采用靛分蓝分光光度法, 通过吸收液采集样品,分光光度计测定;5. 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测试:通过 Tenax-TA 吸附管现场采集样品, 将吸附好的样品热解吸, 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五、检测结果各项检测结果见检测结果汇总表六、检测结论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 本次所测各点指标均符合I 类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量要求, 该工程室内环境质量合格;七、附件附件一 : 检测房间位置示意图附件二 : 测点布置示意图检测结果汇总表注: 建议提供单值, 也可只提供平均值;检测单位存档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室内环境检测合同〈见范本一2. 合同评审记录表如果适用、见范本二3. 湖北省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备案表如果适用〉4. 检测报告签发流程卡如果适用、见范本三5. 检测工程情况调查表见范本四6. 检测房间位置示意图、测点分布示意图7. 检测工程现场采样〈检测〉记录表见范本五、六〉8. 实验室检测试验原始记录及计算过程、结果〈包含空白样〉注 : 以上表格为示范式样 , 各单位可根据自身管理程序、设备、方法适当调整;范本一室内环境检测合同合同编号:2006 号委托单位甲方:检测单位乙方:甲方:盖章乙方:盖章法人代表:签字法人代表:签字银行帐号:银行帐号:单位地址:单位地址:电话:电话:联系人:联系人:本合同一式份,甲方份,乙方份二〇〇年月日签字范本二合同评审记录表编号:年月日注 : □中打√否打×表示;范本三检测报告签发流程卡范本四检测工程情况调查表报告委托编号:附图1 .检测房间位置示意图2. 测点分布示意图游离甲醛原始记录试验:校核:检测时间:年月日氨化学分析原始记录试验:校核:检测时间:年月日苯化学分析原始记录试验:校核:检测时间:年月日TVOC化学分析原始记录试验:校核:检测时间:年月日范本五:室内环境检测现场采样原始记录工程名称:报告委托编号:封闭时间:房间状态室外天气:检测:校核:日期:年月日范本六:室内环境检测现场原始记录参考工程名称:报告委托编号:封闭时间:房间状态室外天气:检测:校核:日期:年月日。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OO九年十二月原始记录表目录、电导率、溶解氧、水温测试原始记录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 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Ⅲ) 浮游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吸收 (冷)原子荧光 法分析原始记录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 I )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 I )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Ⅲ)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 I )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Ⅲ)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 标准物质配置记录 一般试剂配制记录 分析原始记录 色度分析原始记录 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001 002 003 004005 006 007 008 0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25026027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 煤样采样和交接记录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 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 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 24 小时) 大气降水采样和分析记录 噪声监测原始记录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测量记录 铁路边界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飞机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工业企业噪声源监测原始记录 环境振动测量记录表 结构传播敏感建筑物室内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样品委托单(站内)监测结果统计表 实验室环境条件记录表 样品保存条件记录表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 I ) 烟尘及气态污染物现场测试记录() 废气(烟尘)污染物测定运算记录() 废气(烟尘)污染物测定运算记录(Ⅳ) 自动烟尘 (气)采样仪记录表 (I ) 烟气分析仪测量记录表 二恶英前处理原始记录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二噁英)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现场勘察记录表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期间生产工况及处理设施运转情况记录 现场监测(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交接单028 029 030 031032033 034 035 036 037 038039040 041 042 043 044 045046047048049050051052053054055056057058059室内空气现场监测(苯、 )记录表 室内空气监测(甲醛、苯系物)记录表室内空气现场监测(甲醛、氨)记录表 室内空气现场监测(氡)记录表 烟气黑度原始记录表 燃煤的煤质分析原始记录表 叶绿素 a 测定原始记录 污染源臭气测定结果记录表 环境臭气测定结果登记表 环境臭气测定配气记录环境臭气测定嗅辨记录 污染源臭气测定配气记录 污染源臭气测定嗅辨记录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2)分析原始记录 污染源监督监测评价标准确认记录表 应急监测原始记录表 (I ) 应急监测原始记录表(Ⅱ) 应急监测原始记录表() 浮游植物定量原始记录表 浮游植物定性原始记录表 酶联免疫反应原始记录 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实验原始记录 总氮、硝酸盐氮分析原始记录(Ⅰ) 总氮、硝酸盐氮分析原始记录(Ⅱ) 流量测试记录表 分析原始记录(Ⅰ) 分析原始记录(Ⅱ) 分析原始记录(Ⅰ) 分析原始记录(Ⅱ) 红外气体分析原始记录 细菌总数检验原始记录 微生物检验原始记录060 061 062 063 064065066 067 068 069 070 071 072073074075076077078079080081082083084085085086086087088089汽车污染物监测原始记录在用汽车自由加速试验 (不透光烟度法 ) 现场测试记录 在用汽车自由加速试验 (波许烟度法 ) 现场测试记录 总有机碳()分析原始记录 土壤石油类分析原始记录 浮游动物定量原始记录表炉窑情况登记表 燃料采样记录表 油烟净化设施情况登记表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建筑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氟化物、硫化物、降尘缸放置记录 固废腐蚀性、土壤原始记录 土壤分析原始记录090 091 092 093 094095096 0970980991001011021031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 2009 年 11 月 第一版电导率、溶解氧、水温、浊度测试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 电极常数 分析日期 温度 ℃ 标准缓冲液( Ⅰ)理论值 测定值 标准缓冲液( Ⅱ)理论值 测定值 标准缓冲液( Ⅲ )理论值 测定值分析者 校核者审核者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2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日期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Ⅰ)(适用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联机)003 样品类别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使用仪器仪器编号样品前处理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适用离子色谱法)003 样品类别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使用仪器仪器编号样品前处理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适用高效液相色谱)003 样品类别分析日期室温℃ 湿度%分析方法使用仪器仪器编号样品前处理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浮游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004采样地点点位编号天气采样时间年月日采样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分析者 校核者 审核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 2009 年 11 月 第一版V %冷)原 子吸收 荧光 法分析原始记录 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005 分析日期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006 项目名称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日期L1L2%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007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名称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仪器主要分析条件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007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校准曲线和质控记录008 %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009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显色温度℃ 显色时间参比溶液测定波长比色皿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09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显色温度℃ 显色时间参比溶液测定波长比色皿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09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显色温度℃ 显色时间参比溶液测定波长比色皿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10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线性相关系数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011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定溶液浓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Ⅱ)012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 Ⅲ )013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化学需氧量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氯气校正法70——2001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I)014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培养箱温度℃稀释水制备日期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 至年月日时室温℃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15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16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 至年月日时室温℃ 培养箱温度℃ 稀释水制备日期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17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 至年月日时室温℃ 培养箱温度℃ 稀释水制备日期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18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019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室温℃;湿度:%分析日期: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020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021 项目名称分析方法及来源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检出限3/(100 2碱片·d) 碱片有效采样面积2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022配制日期配制人标定日期滴定管规格及编号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标准物质配置记录注:体积和浓度必须写明单位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26分析者 校核者 审核者 共 页 第 页般试剂配制记录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样品编号(取样量)(分取量)定(容体积)稀释倍数(过程)测(得)值平均值(样品浓度)计算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色度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日期分析条件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027项目名称监测目的水域名称水域功能类别采样日期调查船(车)采样工具采样位置及层次天气气温℃采样者分析者校核者送样时间送样者接样时间接样者共页第页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028项目名称被测单位名称地址邮编采样日期采样方式:混合、连续、间歇、瞬时;排放方式:连续、间歇小时/日天气状况气温℃企业当事人签字电话采样者校核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a)029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b)029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030 项目名称水域名称水域功能类别采样日期采样工具采样方式调查船天气气温℃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煤样采集和交接记录031 项目名称被测单位名称地址邮编采样日期采样方式:企业当事人签字电话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
(环境管理)浙江省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定稿)浙江省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原始记录表目录ZHJC/JL001 pH 、电导率、溶解氧、水温测试原始记录 ZHJC/JL002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3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Ⅲ)ZHJC/JL004 浮游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ZHJC/JL005 (冷)原子荧光吸收法分析原始记录ZHJC/JL006 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8 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ZHJC/JL009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I ) ZHJC/JL010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II ) ZHJC/JL011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 ) ZHJC/JL012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I ) ZHJC/JL013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Ⅲ) ZHJC/JL014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 ) ZHJC/JL015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I ) ZHJC/JL016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Ⅲ) ZHJC/JL017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 ZHJC/JL018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ZHJC/JL019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ZHJC/JL020 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ZHJC/JL021 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ZHJC/JL022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ZHJC/JL023 标准物质配置记录ZHJC/JL024 一般试剂配制记录ZHJC/JL025 分析原始记录ZHJC/JL026 色度分析原始记录ZHJC/JL027 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ZHJC/JL028 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ZHJC/JL029 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ZHJC/JL030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ZHJC/JL031 煤样采样和交接记录ZHJC/JL032 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ZHJC/JL033 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ZHJC/JL034 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24小时)ZHJC/JL035 大气降水采样和分析记录ZHJC/JL036 噪声监测原始记录ZHJC/JL037 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ZHJC/JL03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测量记录ZHJC/JL039 铁路边界噪声监测原始记录ZHJC/JL040 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ZHJC/JL041 飞机噪声监测原始记录ZHJC/JL042 工业企业噪声源监测原始记录ZHJC/JL043 环境振动测量记录表ZHJC/JL044 结构传播敏感建筑物室内噪声监测原始记录ZHJC/JL045 样品委托单(站内)ZHJC/JL046 监测结果统计表ZHJC/JL047 实验室环境条件记录表ZHJC/JL048 样品保存条件记录表ZHJC/JL049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I)ZHJC/JL050 烟尘及气态污染物现场测试记录(II)ZHJC/JL051 废气(烟尘)污染物测定运算记录(III)ZHJC/JL052 废气(烟尘)污染物测定运算记录(Ⅳ)ZHJC/JL053 自动烟尘(气)采样仪记录表(I)ZHJC/JL054 烟气分析仪测量记录表ZHJC/JL055 二恶英前处理原始记录ZHJC/JL056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二噁英)ZHJC/JL057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现场勘察记录表ZHJC/JL058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期间生产工况及处理设施运转情况记录ZHJC/JL059 现场监测(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交接单ZHJC/JL060 室内空气现场监测(苯、TVOC)记录表ZHJC/JL061 室内空气监测(甲醛、苯系物)记录表ZHJC/JL062 室内空气现场监测(甲醛、氨)记录表ZHJC/JL063 室内空气现场监测(氡)记录表ZHJC/JL064 烟气黑度原始记录表ZHJC/JL065 燃煤的煤质分析原始记录表ZHJC/JL067 污染源臭气测定结果记录表ZHJC/JL068 环境臭气测定结果登记表ZHJC/JL069 环境臭气测定配气记录ZHJC/JL070 环境臭气测定嗅辨记录ZHJC/JL071 污染源臭气测定配气记录ZHJC/JL072 污染源臭气测定嗅辨记录ZHJC/JL073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CO/CO2)分析原始记录ZHJC/JL074 污染源监督监测评价标准确认记录表ZHJC/JL075 应急监测原始记录表(I)ZHJC/JL076 应急监测原始记录表(Ⅱ)ZHJC/JL077 应急监测原始记录表(III)ZHJC/JL078 浮游植物定量原始记录表ZHJC/JL079 浮游植物定性原始记录表ZHJC/JL080 酶联免疫反应原始记录ZHJC/JL081 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实验原始记录ZHJC/JL082 总氮、硝酸盐氮分析原始记录(Ⅰ)ZHJC/JL083 总氮、硝酸盐氮分析原始记录(Ⅱ)ZHJC/JL084 流量测试记录表ZHJC/JL085 ICP-MS分析原始记录(Ⅰ)ZHJC/JL085 ICP-MS分析原始记录(Ⅱ)ZHJC/JL086 ICP-AES分析原始记录(Ⅰ)ZHJC/JL086 ICP-AES分析原始记录(Ⅱ)ZHJC/JL088 细菌总数检验原始记录ZHJC/JL089 微生物检验原始记录ZHJC/JL090 汽车污染物监测原始记录ZHJC/JL091 在用汽车自由加速试验(不透光烟度法) 现场测试记录ZHJC/JL092 在用汽车自由加速试验(波许烟度法) 现场测试记录ZHJC/JL093 总有机碳(TOC)分析原始记录ZHJC/JL094 土壤石油类分析原始记录ZHJC/JL095 浮游动物定量原始记录表ZHJC/JL096 炉窑情况登记表ZHJC/JL097 燃料采样记录表ZHJC/JL098 油烟净化设施情况登记表ZHJC/JL099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ZHJC/JL100 建筑噪声监测原始记录ZHJC/JL101 氟化物、硫化物、降尘缸放置记录ZHJC/JL102 固废腐蚀性、土壤pH原始记录ZHJC/JL103 土壤ICP分析原始记录pH、电导率、溶解氧、水温、浊度测试原始记录Z H JC/JL001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电极常数分析日期温度℃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Z H JC/J L002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日期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Ⅰ)(适用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联机)Z H JC/JL003样品类别室温℃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使用仪器仪器编号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Ⅱ)(适用离子色谱法)Z H JC/JL003样品类别室温℃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使用仪器仪器编号样品前处理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Ⅲ)(适用高效液相色谱)Z H JC/JL003样品类别分析日期室温℃湿度%分析方法使用仪器仪器编号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浮游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Z H JC/JL004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 第一版采样者 校核者 审核者 共 页 第 页(冷)原子法分析原始记录Z H JC /JL 005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分析日期荧光吸收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Z H JC/JL006项目名称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日期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Z H JC/JL007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名称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Z H JC/JL007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校准曲线和质控记录Z H JC/JL008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I)Z H JC/JL009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I a)Z H JC/JL009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I b)Z H JC/JL009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 第一版分析者 校核者 审核者 共 页 第 页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II )Z H JC /JL 010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标准溶液名称 显色温度 ℃ 显色时间 显色体积 参比溶液 测定波长 nm 比色皿 mm 室温 ℃ 湿度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 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 审核者 共 页 第 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 )Z H JC /JL 011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标定溶液浓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Ⅱ)Z H JC/JL012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Ⅲ)Z H JC/JL013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化学需氧量分析日期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I)Z H JC/JL014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II)Z H JC/JL015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Ⅲ)Z H JC/JL016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至年月日时室温℃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Z H JC/JL17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至年月日时室温℃培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Z H JC/JL18项目名称样品性质仪器名称及编号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Z H JC/JL019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Z H JC/JL020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 第一版分析者 校核者 审核者 共 页 第 页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Z H JC /JL 021项目名称分析方法及来源 室温 ℃ 湿度 %分析日期 2 2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Z H JC/JL022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标准物质配置记录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一般试剂配制记录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原始记录Z H JC/JL025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条件分析日期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色度分析原始记录Z H JC/JL026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日期分析条件室温℃湿度%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Z H JC/JL027项目名称监测目的水域名称水域功能类别采样日期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采样者DO分析者校核者送样时间送样者接样时间接样者共页第页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Z H JC/JL028项目名称被测单位名称地址邮编采样日期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采样者校核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a)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b)Z H JC/JL029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Z H JC/JL030项目名称水域名称水域功能类别采样日期采样工具采样方式调查船天气气温℃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年11月第一版。
学校班课桌椅抽检符合情况原始记录表学生(抽检10人)身高实际就坐的桌椅号标准对应的桌椅号是否符合(打√)课桌号课椅号课桌号课椅号12345678910附表3声级值修正值被测噪声与本底噪声差值≤3 4-5 6-9 10修正值 3 2 1 0附表4浙江省市(县/区)疾控中心学校教学环境监测工作记录表受监测学校: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标准或要求检测结果(6个教室)合格教室数合格率教室人均面积小学≥1.36平方米中学≥1.39平方米桌椅课桌椅布置情况第一排课桌椅前沿和最后一排课桌椅后沿与黑板的距离第一排课桌前沿:≥2.2m最后一排课桌椅后沿:小学≤8m,中学≤9m 课桌椅符合情况课桌符合率≥80 %课椅符合率≥80 %黑板黑板尺寸高度和宽度高度:≥1m;宽度:小学≥3.6m,中学≥4m悬挂高度黑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0.8—0.9m;中学:1—1.10m黑板反射比测量点反射照度/测量点入射照度,取3个测量点平均值0.15-0.2采光采光系数室内照度/室外照度≥2.2% 窗地面积比窗面积/地面积≥1:5 后墙反射比反射照度/入射照度0.7-0.8照明课桌面平均照度≥300lx 课桌面照度均匀度最小照度/平均照度≥0.7 黑板面平均照度≥500lx 黑板面照度均匀度≥0.8噪声普通教室内噪声≤45db 空气质量室内二氧化碳浓度≤0.15%学生饮用水春季秋季游离余氯≥0.05mg/L菌落总数≤100 CFU/ML总大肠菌群不得检出浑浊度≤1PH值 6.5-8.5色度≤15肉眼可见物无嗅味无监测人(签名):监测时间:监测单位(盖章):。
办公室环境检测方案办公场所因为新装修挥发的有害气体、办公设备的污染,每一项都危害着上班族的健康。
办公家具,包括桌子、椅子和橱柜生产以来残留的各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影响办公场所的空气质量。
常见的症状包括:眼睛感觉不适,发热,干燥,头疼,疲惫,疼痛等。
亚健康的员工士气和动力都会受到影响,使得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降低。
因此,为了检查新装修的室内工作环境的质量,确保室内工作环境安全,消除员工对新装修的疑虑,制定本检测方案。
结合贵单位新装修房间的办公功能和装修情况(涂料、胶粘剂、木材的使用量),提出如下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案。
一、检测项目新风量:在门窗关闭的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由空调系统通道、房间的缝隙进入室内的空气总量。
调查发现,内空气污染严重的单位和家庭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大多数室内空气污染物(甲醛、苯、氨、氮等)并没有超标,为什么在众多空气污染物都没有超标的情况下,室内空气仍然污染严重呢?经调查发现其共同的特点是通风不好,也就是说新风量不足。
长期处于新风量不足的室内易患“室内综合症”,出现头痛、胸闷、易疲劳的症状,还容易引发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疾病。
照度:照度指物体被照亮的程度,采用单位面积所接受的光通量来表示,表示单位为勒克斯。
照度对工业生产场所的照度将对产品的质量、差错率、废品率、工伤事故率有一定影响;办公室、阅览、金融工作场地等的照度,对工作效率、阅读效率有很大关系;以上两类视觉场所的照度不足,连续工作时会引起视觉疲劳,长时期将导致人眼视力下降以及头晕等心理或生理不适。
氮:氮是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气体,氮在作用于人体的同时会很快衰变成人体能吸收的核素,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
常温下氮及子体在空气中能形成放射性气溶胶而污染空气,由于它无色无味,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它却容易被呼吸系统截留,并在局部区域不断累积。
长期吸入高浓度氮最终可诱发肺癌。
甲醛:甲醛是公认的室内装修污染残留的主要物质。
它来源广,可来源于装修用板材的粘合剂、内墙涂料、人造板材、壁纸、壁纸粘合剂、办公家具、壁柜、布艺装饰等;释放缓慢,根据装修的情况释放期可超过1 年时间;健康危害大,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皮炎、色斑。
` 原始记录表目录pH、电导率测试原始记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I)吸收冷原子法分析原始记录荧光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I)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I)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一般试剂配制记录分析原始记录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24小时)大气降水采样和分析记录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I)烟尘及气态污染物现场测试记录(II)废气(烟尘)测定运算记录(III)噪声监测原始记录区域环境噪声测量原始记录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原始记录铁路边界噪声测量原始记录交通噪声测量原始记录飞机噪声测量原始记录汽车污染物测试原始记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现场勘察记录表样品委托单(站内)监测结果统计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期间生产工况及处理设施运转情况记录现场监测(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交接单燃煤的煤质分析原始记录表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二噁英)实验室环境条件监控表样品保存条件监控表叶绿素a测定原始记录污染源臭气测定结果记录表室内空气现场监测(苯、TVOC)室内空气现场监测(甲醛、氨)室内空气现场监测(氡)室内空气监测(甲醛、苯系物)环境臭气测定结果记录表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Ⅲ)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Ⅳ)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林格曼黑度原始记录表环境振动测量记录表pH、电导率测试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电极常数 分析日期 室温 ℃ 标准缓冲液(Ⅰ)理论值 标准缓冲液(Ⅱ)理论值 标准缓冲液(Ⅲ)理论值pH 读 数 值 样 品 编 号水 温(℃) 第一次 第二次 样 品 pH 值电 导 率kt (μScm -1)25℃ 电 导 率ks (μScm -1)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日期水温℃缓冲液名称及加入量室温℃样品前处理取样量测得电位值(E)样品编号固体(g) 液体(mL) 气体(L)定容体积(mL)分取体积()稀释倍数第I次第II次平均值查曲线值()样品浓度()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分析日期 仪器名称及编号 样品前处理 室温 ℃ 湿度 %检测器色谱柱(固定相)温度条件流动相名称及流量()分析项目标准浓度保留时间峰高或峰面积检出限质控措施化合物名称化合物名称化合物名称化合物名称样品编号取样量()定容体积()响应值( )绝对量( )浓度( )响应值( )绝对量( )浓度( )响应值( )绝对量( )浓度( )响应值( )绝对量( )浓度( )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项目名称 分析条件 分析日期化合物名称 化合物名称化合物名称 化合物名称样 品 编 号取样量 ( ) 定容体积( )响应值( )绝对量( )浓 度( )响应值( )绝对量 ( ) 浓 度( )响应值( )绝对量( )浓 度( )响应值( )绝对量( ) 浓 度 ( )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冷原子 法分析原始记录吸收荧光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分析日期 仪器名称及编号 载气名称及流量 气, ml/min 负高压 V 灯电流 mA 量程 室温 ℃ 湿度 %样品前处理取 样 量 样 品 编 号固体(g) 液体(mL) 气体(L)定容体积( mL)分取体积( mL )定容体积( mL ) 空 白 信号值 ( )样 品信号值( )减空白后信号值( )测定浓度( )样品浓度( )计算公式备注 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 分析日期仪器名称及编号 萃取液名称 比色皿 mm 参比液 室温 ℃ 湿度 % 样品前处理吸光值 A取样量样品编号固体(g) 液体(mL) 气体(L)萃取液体积(mL)分取体积( mL )定容体积( mL )稀释倍数3030cm-12960 cm-12930cm-1石油类测定结果( )动植物油测定结果( )计算公式校正系数X=Y=Z=F=备注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室温 ℃ 湿度 %分析方法名称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仪器主要分析条件 样品前处理取样量样品编号固体(g) 液体(mL) 气体(L)定容体积( mL )分取体积(mL)稀释倍数空白吸光度(A O)样品吸光度(A)A-A O查曲线值( )样品浓度( )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项目名称 分析项目 分析条件 分析日期 室温 ℃湿度 %分 析 编 号 分 析 编 号 平均值标液加入体积(mL) 加标液浓度( )标准加入量(μg) 加标体积 ( mL ) 响 应 值(A) 加 标 量 ( ) 减空白后响应值测 得 值( ) 回 归 方 程 Y=bx+a b= a= 原样品测得值( ) 相 关 系 数 r=回 收 率 ( % ) 允许回收率(%)标准曲线备注加标 回 收 率检查结 果 评 判平 行 样 编 号 定 值( )测得浓度(mg/L) 测得值( ) 相 对 偏 差 (%)相 对 误 差(%)允许相对偏差(%) 允许相对误差(%) 平 行 样 检查结 果 评 判质 控样 检查 结 果 评 判计 算 公式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标准溶液名称显色温度℃ 显色时间显色体积参比溶液测定波长nm 比色皿mm室温 ℃ 湿度 %样品编号取样体积或标态采气量(mL或L)稀释倍数吸光度AA-A O查曲线值( )样品浓度( )样品编号取样体积或标态采气量(mL或L)稀释倍数吸光度AA-A O查曲线值样品浓度( ) ( )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bx+a b= a=线性相关系数r=计算公式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溶液的标定分 析 编 号 平均值( )溶液消耗量(mL)加标液浓度( )编号溶液 移 取 量(mL)V 始V 终V 终-V 始溶 液 浓 度( )加 标 体 积( mL) 加 标 量 ( ) 测 得 值( ) 原样品测得值 ( ) 回 收 率 ( % ) 允 许 回 收 率(%) 计算公式加标 回 收 率检 查结 果 评 判平 行 样 编 号定 值( )测得浓度(mg/L) 测 得 值( ) 相 对 偏 差 (%)相 对 误 差(%) 允许相对偏差(%) 允许相对误差( % ) 平行 样 检查结 果 评 判质控 样 检查结 果 评 判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滴定溶液消耗量(mL )样 品样 品 编 号取样体积 ( ) 溶液移取量( )V 始V 终V 终- V 始减空白后消 耗 量样品浓度( )空白滴定消耗量(mL )计算公式备注 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II )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培养时间 月 日 时 至 月 日 时 培养箱温度 标准溶液浓度 稀释水制备日期 培养前分析日期 室温 ℃;培养后分析日期 室温 ℃标准溶液消耗量(mL ) 化 学 探 头 测 定 法 培 养 前培 养 后培 养 前培 养 前溶解氧浓度(mg/L )终读数 始读数用 量终读数 始读数用 量读数Ⅰ读数Ⅱ平均值读数Ⅰ读数Ⅱ 平均值培养前培养后稀释 水备注平 行 样 编 号定 值 (mg/L)平均值测得浓度(mg/L) 测 得 值 (mg/L) 相 对 偏 差(%)相 对 误差(%) 允许相对偏差(%) 允许相对误差(%)平行 样 检查结 果 评 判质控样检查 结 果 评 判序 号0 0123平均值 基准液体积(mL )空白溶液V 0V 1滴定记录 (mL ) ΔV相 对 偏 差(%)结 果 评 判标定Na 2S 2O 3浓度 ( )允许相对偏差(%)计算公式 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I)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时培养箱温度标准溶液浓度稀释水制备日期培养前分析日期室温℃;培养后分析日期室温℃标准溶液消耗量(m L)化学探头测定法培 养 前 培 养 后 培 养 前 培 养 后 溶解氧值 (mg/L)样 品 编 号 稀释比(f)培养瓶号始读数终读数用 量始读数终读数用 量读数Ⅰ读数Ⅱ平均值读数Ⅰ读数Ⅱ平均值培养前培养后水样BOD5浓 度(mg/L)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培养箱温度稀释水制备日期培养前分析日期室温℃;培养后分析日期室温℃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Ⅲ)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时培养箱温度稀释水制备日期培养前分析日期室温℃;培养后分析日期室温℃溶解氧值 (mg/L) 溶解氧值 (mg/L)样品编号 稀释比(f)培养瓶号培 养 前培 养 后水样BOD5浓 度(mg/L)样品编号稀释比(f)培养瓶号 培 养 前培 养 后水样BOD5浓 度(mg/L)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室温 ℃ 湿度 %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称 重( 恒 重 )( g ) 样 品 编 号取样体积V ( ) 容器+滤膜+样品(滤筒+样品) 平 均 值W 1容 器+滤 膜(滤 筒)平 均 值W 0样品重量ΔW ( )样品浓度( )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配制日期配制人标定日期滴定管规格及编号室温 ℃ 湿度 %基准溶液标准溶液基准液名称基准溶液浓度()试剂名称标准液名称标准溶液浓度()干燥条件℃小时℃小时序号00均值123均值序号 1 2312基准液体积(mL) 空白皿重+试剂重(W1) (g) 起始读数V0皿重+试剂重(W2)(g) 终止读数V1试剂重(W1-W2)(g)滴定记录( mL )实耗体积ΔV定容体积( mL )计算浓度()配 制 浓 度 ( ) 标定记录相对偏差(%)允许相对偏差(%)结果评判标样编号来源标准浓度稀释液移取体积定容体积储备液浓度移取体积定容体积使用液浓度1移取体积定容体积使用液浓度2计算公式有证标准物质配置移取体积定容体积使用液浓度3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一般试剂配制记录配制日期试剂名称试剂规格皿重( g )皿重+试剂( g )试剂净重( g )定容体积( mL )浓度( )适用项目有效期配制日期试剂名称试剂规格试剂移取体积( mL )定容体积( mL )浓度( )适用项目有效期备注配制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分析条件 分析日期 室温 ℃ 湿度 %样 品 编 号取样量( )分取量( )定容体积( )稀释倍数(过程)测 得 值( )平均值样品浓度( )计算备注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检出限 mgSO 3/(100cm 2碱片·d) 碱片有效采样面积 cm2分析日期 室温 ℃ 湿度 %称 重 (mg)样 品 编 号 采 样 起 止 时 间天数d/n 采 样 前采 样 后增 重(mg)减空白后重 量(mg) 硫酸盐化速率 mg SO 3/(100cm 2碱片·d)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项目名称 监测目的水域名称水域功能类别调查船(车)采样工具采样位置及层次采样日期天气气温℃采样者 DO分析者 pH分析者 校对者 送样时间 送样者 接样时间 接样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名称地址邮编电话采样方式:混合、连续、间歇、瞬时采样日期天气状况气温℃企业当事人签字采样者pH分析者送样者送样时间共页第页接样者接样时间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项 目 名 称 采样点名称 采样日期及时间 断面深度及特征 类 型 母质类型 土 壤 性 状生物状况植被及耕作情况土表状况 农药肥料使用情况采 样 方 法 采 样 工 具 监 测 项 目 土 壤 层 次 样 品 编 号 颜 色污染状况周 围 环 境 及备 注采样者 送 样 者 送样时间接样者 接样时间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项目名称 水域名称 水域功能类别 调查船 采样工具 采样方式 采样日期 天气 气温 ℃ 站 位 名 称 站 位 编 号 采 样 位 置 采 样 时 间 水 深(m) 样 品 编 号 嗅 味 颜 色 表 观 样品描述其 它生 物 状 况 周围环境情况(污 染 源)监 测 项 目备注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项目名称 水域名称 水域功能类别 调查船 采样工具 采样方式 采样日期 天气 气温 ℃采 样 地 点 采 样 时 间 样 品 种 类 样 品 编 号 采样位置 (m) 水 深(m) 样品现场保存措施:水 温(℃)流 速(m/s) 外 观 性 状(色、溴、浊) 样品描述透 明 度 (m)周 围 环 境 情 况( 污 染 源 )监 测 项 目备注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表项目名称 采样地点测点编号功能区类采样器名称及编号流量校准值校准人校准日期采样期间气象条件采样点序号测试项目样品编号采样起止时间采样流量(L/min)采样体积(L)标态体积(L) 风向风速(m/s)气温(℃)气压(Kpa)天气情况备注采样人员采样日期送样者送样日期接样者接样日期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24小时)项目名称 采样地点 测点编号 功能区类 采样器名称及编号 流量校准值 校准人 校准日期采 样 期 间 气 象 条 件 样 品 编 号 测 试项 目 采 样 起 止 时 间采样时间( h )采 样 流 量 (L/min 标·干)采样体积(标·干)(L) 风 向风 速(m/s)气 温(℃)气 压(KPa)天 气情 况备注 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大气降水采样和分析记录项目名称 采样地点采样器名称及编号电导仪名称及编号电极常数酸度计名称及编号标准缓冲液(Ⅰ)理论值测得值;标准缓冲液(Ⅱ)理论值测得值;标准缓冲液(Ⅲ)理论测得值;降水起止时间降水期间气象条件采样日期起 止 样品编号降水类型采样容器截面积(cm2)样品体积(mL)降水量(mm)风向风速(m/s)气温(℃)电导率k t(μscm-1)25℃电导率k s(μscm-1)pH 值采 样 者分 析 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地址邮编联系人电话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测试仪器及编号测试日期测得数据 dB (A)测点编号测点位置声源类型功能类型监测时段测点示意图校准器声级值:测量前校准值:测量后校准值:备注电脑打印原始记录粘贴处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测量仪器名称及编号天气状况风力测试日期测点名称测点编号测量时间( 月日时)声源类型功能类型L10L50L90L eqσ周围环境情况备注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记录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地址邮编联系人电话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区域功能类型测试仪器及编号测试日期厂界及测点分布示意图昼间Leq 夜间Leq测点编号测点位置主要声源测量时间测量值测量时间测量值备注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铁路边界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测试地点区域功能类型天气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仪器及编号测量日期测点与轨道间地面状况线路股数车流密度(辆/小时)距轨面距离(m)测点与轨面相对高度(m) 背景噪声声级(dBA)测量时间测量编号L eq L10L50L90L max L minσ备注测点示意图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测试地点 区域功能类型 监测方法及来源 测试仪器及编号 天气状况 距路肩距离 (米) 车 流 量(辆/小时) 测量日期编 号测 量 时 间L 10L 50L 90Leq L max L min 测点高度重 型 车中 型 车轻 型 车周围环境情况测 点 示 意 图备注测试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飞机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测量地点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测点坐标:东经 北纬 测点地图坐标 测点周围环境 测量仪器及编号 背景噪声(dBA):昼间 夜间 测试日期天气状况序号测量时间(时、分)飞行状态起飞(向南向北直飞)降落飞机型号观测角Lmax(dBA)持续时间Td(S)LEPN(dB)备注: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汽车污染物监测原始记录监测目的 被测单位 联系人 电话 邮编 被测车型 车牌照号 发动机号 燃油种类 被测车已行驶公里数 节油净化器(剂)型号 测试状态 排气分析测试仪名称及编号 转速仪型号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样品委托单(站内)项目名称委托科室任务来源采样日期委托日期要求完成时间提交结果的方式样品编号样品类型分析项目可能干扰情况要求使用的分析方法备注委托科室室主任送样人接样人受委托科室室主任接样日期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监测结果统计表项目名称分析项目测试日期样品编号计算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实验室环境条件记录表科室名称房间号仪器名称日期及时间温度湿度(℅)记录人日期及时间温度(℃)湿度(℅)(℃)记录人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样品保存条件记录表科室名称房间号保存的设备名称及编号保存类别及温度要求冷藏℃ 冷冻℃日期及时间温度(℃)记录人日期及时间温度(℃)记录人日期及时间温度(℃)记录人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I)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 电话 邮编 测试仪器名称编号 测试位置 管道尺寸 工艺设备名称及型号 净化器名称及型号 排气筒高度 m 烟气温度 ℃ 干球温度 ℃ 湿球温度 ℃ 湿球表面压力 林格曼黑度 废(烟)气静压 废(烟)气全压 比托管型式及系数 测试日期大气压 KPa 环境温度 ℃采样孔编号测点号动压(Pa)微压计读数动压Pa等速采样流量H2O(mm)采样嘴直径d(mm)(L/min)备注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烟尘及气态污染物现场测试记录(II)项目名称被测单位工艺设备名称及型号燃料种类采样位置采样器名称编号测试日期仪器直读结果:O2%SO2mg/m3NO mg/m3CO mg/m3气温℃;大气压KPa通过流量计参数采样序号样品编号测点号等速采样流量( L/min )流量(L/min)温度(℃)压力(MPa)采样时间( min ) (滤筒号)测定项目测孔号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二噁英)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 电话 邮编采样仪器名称编号 测氧仪型号及编号烟气测试仪型号和编号 测试位置 管道尺寸 安装孔深度 排气筒高度 m 烟气温度 o C工艺设备名称及型号 净化器名称及型号测试日期 大气压 Kpa 环境温度 o C样品编号测点编号采样嘴直径d(mm)等速采样流量(L/min)采样起止时间累积采样流量(m3)参数记录时间氧量(%)一氧化碳(mg/m3)流量计温度(o C)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现场勘察记录表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主要产品名称设计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主要原料吨产品消耗量工艺简述废气污染源环保设施大气环境情况功能类别采样点位监测因子废水污染源环保设施排放去向水环境情况功能类别采样点位监测因子排放口规范化噪声污染源环保设施监测点位固体废弃物其它污染源生态保护措施环保管理情况备 注注:内容较多时,可另外加页,并在表中相应位置注明。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方案1. 检测依据按GB50325-2001(2006年版)的要求,民用建筑工程在建筑和装修完工7天后、工程验收前必须进行室内污染物浓度检测。
检测时应抽检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且不少于3间。
抽检房间为所有可以独立封闭的房间,包括厨房和卫生间。
测点的设置应按房间面积设置:房间使用面积小于50 m2时,设1个检测点,房间使用面积50~100 m2时,设2个检测点,房间使用面积100~500m2时,设3~5个检测点,房间使用面积500~1000m2时,设不少于5个检测点,房间使用面积1000~3000m2时,设不少于6个检测点,房间使用面积大于3000m2时,设不少于9个检测点。
2. 采样的准备工作委托方应在检测之前做好如下准备工作:1)确认待检的每一间房间均能被密封。
即已安装好门、窗。
2)确认待检房间已打扫干净。
房间内应无验收时不需要的物品,包括油漆桶等垃圾。
3)若为精装修房,请在全部装修工程完成7天以后通知我方进场检测。
4)确认待检房间在检测开始后能封闭两天。
5)确认能为我方提供待检建筑各层平面图。
6)若工程采用集中空调,确认现场采样及氡检测能在中央空调正常运转条件下进行。
若应委托方准备不充分导致检测结果不合格,责任由委托方承担。
3. 检测工具1)大气采样器2)气相色谱仪3)分光光度计4)能谱仪5)其它辅助工具若干。
4. 检测方法1)现场采样方法a. 精装修房间需测量氡、甲醛、氨、苯、TVOC五项室内空气环境指标。
b. 使用大气采样器及氨吸收液、甲醛吸收液在现场进行采集空气中氨和甲醛;同时使用装有吸附剂的采样管采集空气中苯及其它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采样大约需40分钟/点。
c. 使用环境测氡仪检测室内氡。
2)采样后的分析方法a. 在实验室内进行显色,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试验,最后根据标准曲线确定氨的浓度和甲醛浓度。
b. 在实验室使用气相色谱仪对采样管进行热解析,将热解析的气体样注入气相色谱仪中进行分析,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分析样品中每种污染物的浓度。
民用建筑室内温度检测报告及室内平均温度检测原始记录室内温度对人们的舒适感、健康和工作效率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及人的舒适感,我们对民用建筑室内温度进行了检测,并编写了以下报告。
一、检测背景本次室内温度检测针对民用建筑的办公区域,旨在评估建筑内部的温度状况,确保用户的舒适度。
二、检测方法1.仪器设备:我们使用了高精度的温湿度仪器,能够对室内温度进行精确检测。
2.检测位置:我们选择了不同的代表性位置进行检测,包括办公区域中央和四个角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检测时间:我们在工作日的常规办公时间内进行了连续3天的检测,以获取室内温度的全面数据。
三、检测结果根据我们的检测数据,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室内平均温度:根据我们的检测数据,该民用建筑的办公区域室内平均温度为XX摄氏度(℃)。
平均温度的标准差为XX摄氏度,表明温度变化不大。
2.单个位置温度差异:我们检测到办公区域中央与角落位置之间的温度存在差异。
具体来说,中央位置较为温暖,温度维持在XX摄氏度,而角落位置较为凉爽,温度维持在XX摄氏度。
这一差异可能是由于中央位置更接近暖气设备,而角落位置较远离暖气设备的情况造成的。
3.温度波动性:我们观察到办公区域的温度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在一天中,温度在早上较低,然后逐渐上升至中午,在下午稍有波动后再次上升。
其中,温度峰值出现在下午。
在夜间,温度开始下降。
四、改进建议基于我们的检测结果1.针对温度差异:可以考虑在角落位置加强供暖设备,以减小中央与角落之间的温度差异,提高整个办公区域的室内舒适度。
2.针对温度波动性:建议调整供暖系统的工作模式,使温度更加稳定,特别是在早晨和下午的温度波动较大的时候,以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
3.配备温度显示器:建议在办公区域设置温度显示器,方便员工随时了解室内温度,以便进行个人调节或举报异常情况。
综上所述,我们的室内温度检测报告表明该民用建筑的办公区域的室内平均温度为XX摄氏度,但存在中央与角落之间的温度差异以及温度波动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