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大远程正常人体解剖学Z作业一答案

中医大远程正常人体解剖学Z作业一答案

中医大远程正常人体解剖学Z作业一答案
中医大远程正常人体解剖学Z作业一答案

A型题:

1. 肘关节组成包括:

A.肱骨头

B.尺骨茎突

C.桡骨头

D.桡骨茎突

E.桡骨粗隆

2. 关节主要结构的最正确说法是:

A.包括纤维层、滑膜层和关节腔

B.包括关节面、关节软骨和关节囊

C.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和

滑液 D.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E.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韧带

3. 关于胸大肌的错误叙述是:

A.位置表浅

B.可起自锁骨内侧半

C.上肢固定时可上提躯干

D.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E.外形呈扇状

4. 喙突位于:

A.肩胛骨外侧角

B.肩胛骨上缘外侧

C.肩胛冈外侧

D.肩胛骨上角

E.肩胛骨上缘内侧

5. 直接位于剑突上方的是:

A.胸骨柄

B.椎体

C.胸骨体

D.肋弓

E.胸骨角

6. 关于胸大肌的正确说法是:

A.起自肱骨

B.受腋神经支配

C.可使肱骨后伸

D.呈扇形

E.与背阔肌的作用相反

7. 与肱骨小头构成关节的骨是:

A.尺骨上端

B.桡骨头上面

C.桡骨头环状关节面

D.腕骨

E.关节盂

8. 属于短骨的是:

A.指骨

B.掌骨

C.手舟骨

D.跖骨

E.髌骨

9. 鹰嘴窝位于:

A.肱骨上端

B.肱骨体

C.肱骨下端的后面

D.肱骨下端的内侧

E.肱骨下端的前面

10. 开口于上鼻道的是:

A.筛窦后小房

B.额窦

C.蝶窦

D.筛窦前、中小房

E.上颌窦

11. 椎弓之间的主要连结组织是:

A.棘上韧带

B.棘间韧带

C.黄韧带

D.椎间盘

E.关节面

12. 关于三角肌的正确说法是:

A.止于锁骨外侧

B.可使肱骨内收

C.可使肩关节外展

D.起于肱骨

E.受肌皮神经支配

13. 指骨属于:

A.短骨

B.长骨

C.扁骨

D.不规则骨

E.籽骨

14. 髂窝位于:

A.髋臼后面

B.髂骨外面

C.闭孔前面

D.髋臼前面

E.髂骨内面

15. 成对的脑颅骨是:

A.顶骨

B.下颌骨

C.蝶骨

D.上颌骨

E.额骨

16. 关于股四头肌的错误叙述是:

A.包括股直肌

B.包括股中间肌

C.由坐骨神经支配

D.通过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E.是膝关节的重要伸肌

17. 运动系的组成是:

A.骨、软骨和骨骼肌

B.骨、软骨和平滑肌

C.骨、骨连结和骨骼肌

D.骨、骨连结和软骨

E.骨质、骨髓和骨膜

18. 不成对的面颅骨是:

A.犁骨

B.鼻骨

C.颧骨

D.腭骨

E.上颌骨

19. 骺位于:

A.长骨体

B.椎体

C.扁骨表面

D.长骨两端

E.短骨

20. 不属于关节辅助结构的是:

A.关节囊

B.韧带

C.关节盘

D.关节唇

E.关节半月板

21. 关于臀大肌的正确说法是:

A.肌麻痹时大腿后伸障碍

B.起于髂窝

C.由股神经支配

D.是髋关节的屈肌

E.止于股骨大转子

22. 关于斜方肌的正确说法是:

A.位于背下部

B.可使头后仰

C.由副神经支配

D.可使肱骨内收

E.属于长肌

23. 关于肱三头肌的正确的是:

A.长头起于关节盂上方

B.止于尺骨鹰嘴

C.受腋神经支配

D.是前臂屈肌

E.长头腱通过肩关节囊

24. 关于肱三头肌的正确的是:

A.可伸肘关节

B.止于桡骨粗隆

C.位于臂前面

D.受肌皮神经支配

E.有长、短、直三个头

25. 属于不规则骨的是:

A.距骨

B.骰骨

C.椎骨

D.肩胛骨

E.髌骨

26. 属于关节主要结构的是:

A.韧带

B.关节内软骨

C.半月板

D.关节唇

E.关节囊

27. 关于骨膜的错误叙述是:

A.属骨构造的一部分

B.包裹整个骨面

C.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D.对骨有营养作用

E.可参与骨的生长

28. 关于面肌的错误叙述是:

A.为扁薄的皮肌

B.又称表情肌

C.包括颊肌

D.包括枕肌

E.起止都附着于骨

29. 不参与膝关节构成的是:

A.腓骨上端

B.胫骨外侧髁

C.胫骨内侧髁

D.股骨外侧髁

E.股骨内侧髁

30. 骨的构造的正确说法是:

A.每块骨都只有骨密质和骨松质构成

B.成人骨内全是黄骨髓

C.不包括骨膜

D.骨质是构成骨的主要成份

E.骨膜覆盖全部骨表面

31. 椎体之间的主要连结组织是:

A.黄韧带

B.椎间盘

C.棘上韧带

D.棘间韧带

E.关节

32. 粗线位于:

A.股骨上端

B.股骨下端

C.股骨体后面

D.股骨体前面

E.股骨下端

33. 属于含气骨的是:

A.顶骨

B.上颌骨

C.距骨

D.下颌骨

E.骰骨

34. 属于关节辅助结构的是:

A.关节面

B.关节囊纤维层

C.关节囊

D.关节腔

E.韧带

35. 额窦开口于:

A.上鼻道

B.总鼻道

C.下鼻道

D.上鼻甲后上方

E.中鼻道

36. 关于背阔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止于大结节下方

B.起于骶骨内面

C.可使肱骨外展

D.位于背下部和胸侧部

E.可使肱骨旋外

37. 关于椎骨数目的正确说法是:

A.幼儿36块

B.成人26块

C.包括颈椎8块

D.成人骶椎是1块

E.幼儿骶骨是4-5块

38. 黄骨髓位于:

A.成人长骨两端内

B.成人长骨体内

C.板障内

D.椎孔内

E.短骨内部

39. 不属于关节主要结构的是:

A.关节面

B.关节腔

C.关节囊

D.半月板

E.关节囊滑膜层

40. 肋骨属于

A.长骨

B.短骨

C.籽骨

D.不规则骨

E.扁骨

B型题:

A.小转子

B.大转子

C.内踝

D.粗线

E.外踝

41. 胫骨具有的结构是:

A B C D E

42. 股骨上端外侧具有的结构是:

A B C D E

A.棘上韧带

B.棘间韧带

C.关节突关节

D.黄韧带

E.椎间盘

43. 椎体间的主要连结组织是:

A B C D E

44. 椎弓间的主要连结组织是:

A B C D E

A.竖脊肌

B.肋间外肌

C.胸大肌

D.斜方肌

E.背阔肌

45. 帮助呼吸的肌是:

A B C D E

46. 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的肌是:

A B C D E

A.桡切迹

B.滑车切迹

C.桡骨头

D.尺切迹

E.关节盂

47. 与肱骨滑车相关节的是:

A B C D E

48. 与肱骨头相关节的是:

A B C D E

A.背阔肌

B.斜方肌

C.竖脊肌

D.胸大肌

E.膈肌

49. 可上提肩胛骨的肌是:

A B C D E

50. 可使头后仰的肌是:

A B C D E

A.膝关节

B.腕关节

C.髋关节

D.骶髂关节

E.踝关节

51. 有关节盘的关节是:

A B C D E

52. 参与骨盆组成的关节是:

A B C D E

A.眼轮匝肌

B.口轮匝肌

C.颞肌

D.颊肌

E.额肌

53. 属于咀嚼肌的是:

A B C D E

54. 收缩时闭口的肌是:

A B C D E

A.腕关节

B.肘关节

C.肩关节

D.膝关节

E.踝关节

55. 具有关节唇的关节是:

A B C D E

56. 囊内有肌腱通过的关节是:

A B C D E

A.第4肋

B.第2肋

C.第6肋

D.第7肋

E.第8肋

57. 胸骨角平对的是:

A B C D E

58. 肩胛骨下角平对的是:

A B C D E

A.胸大肌

B.三角肌

C.肱三头肌

D.肱二头肌

E.背阔肌

59. 可屈肘关节的肌是:

A B C D E

60. 可伸肘关节的肌是:

A B C D E

正常人体解剖学复习题及答案

% 正常人体解剖学复习 一、运动系统 1.骨的分类和构造 答:按骨的形态,一般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种。 2.第1颈椎、第2颈椎、第7颈椎的名称 答:第1颈椎称寰椎,第2颈椎称枢椎,第7颈椎称隆椎。 3.试比较颈椎、胸椎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颈椎与胸椎均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构成; ¥ 不同点颈椎有横突孔,胸椎有肋凹。 4.何谓椎孔、椎间孔、胸骨角 答:椎孔椎弓与椎体围成的叫椎孔; 椎间孔相邻两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 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处形成凸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胸骨角。5.列出脑颅骨和面颅骨的名称及数目 答:脑颅骨共8块。有额骨、枕骨、蝶骨和筛骨各1块,顶骨和颞骨各2块;面颅骨共15块。有犁骨、下颌骨和舌骨各1块,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下鼻甲及颚骨各2块。 6.鼻旁窦有几对位置如何开口何处 - 答:鼻旁窦有4对,包括额窦、上颌窦、筛窦和蝶窦。它们皆与鼻腔相通。 额窦位于额骨内,开口于中鼻道 上颌窦位于鼻腔两侧的上颌骨内,开口于中鼻道 筛窦位于筛骨内,按其所在部分可分前、中、后三群小房。前、中筛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筛小房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位于蝶骨内,开口于上鼻甲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7.关节的主要结构和辅助结构各有哪些 答:主要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关节唇、关节半月板等 : 8.肩、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如何肩关节脱位的方向 答:肩关节: 组成: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组成 结构特点:肱骨头大、关节盂旁有关节唇、关节囊薄而松弛、前后上 部有肌腱纤维加强,下方易脱臼、囊内有肱二头肌腱通过运动形式:曲伸、内外展、旋内、旋外、环转 膝关节: 组成: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髌骨组成 结构特点:关节囊松弛、有半月板、有翼状襞、有很多滑膜囊[ 运动形式:内收外展旋内旋外 9.膈肌的裂孔和通过的结构怎样 答:主动脉裂孔:有降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中医诊断学试题一

中医诊断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脏腑在舌面上的相关分布,舌尖属()。 A.肾 B.肝 C.脾 D.以上都不是 2.潮热而兼胸闷不饥、头身困重者,多属()。 A.阳明潮热 B.气虚发热 C.湿温潮热 D.阴虚潮热 3.表实证临床表现的特点是()。 A.头身困重、脉浮缓 B.发热面赤、无汗 C.恶寒、头身疼痛 D.恶寒发热、无汗 4.症见胸肋灼痛、急躁易怒、头晕口苦、咳嗽咯血、舌红、脉弦数,可诊断为()A.肝火上炎B.肝胆湿热C.肝火犯肺D.肺阴亏虚 5.微脉主要见于()。 A.阳衰 B.气虚 C.阴竭 D.血虚 6.寒热往来、胸肋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证属()。 A.表寒里热证 B.寒热错杂证 C.上热下寒证 D.半表半里证 7.病人饭后神疲,困倦易睡者,多属()。 A.痰湿中阻 B.脾气虚弱 C.心肾阳虚 D.热入心包 8.脘腹胀满,不思饭食,身重困倦、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证属()。 A.肝胆湿热 B.大肠湿热 C.脾胃湿热 D.以上均非 9.目暗睛迷、反应迟钝、动作失灵、强迫体位,是由于()。 A.肺脾精气衰竭 B.肝肾精气俱衰 C.心之精气衰败 D.邪陷心包

10.病人头痛和裹、肢体困重者为()。 A.痰湿头痛 B.风湿头痛 C.风热头痛 D.风寒头痛 二、多项选择题 1.舌质紫的主病有()。 A.热炽 B.寒凝 C.血虚 D.气脱 E.气血壅滞 2.但头汗出一症,多见于()。 A.肺脾气虚 B.上焦热蒸 C.中焦湿热 D.虚阳上越 E.阴虚内热 3.病人语言xx涩,可见于()。 A.风痰阻络 B.风痰阻肺 C.痰火扰心 D.热闭心包 E.风痰蒙蔽清窍 4.心血虚与心阴虚的共同症状表现有()。 A.心悸怔仲 B.潮热 C.失眠我梦 D.舌红 E.脉细数 5.在下列经脉病证中,主少腹病证的有()。 A.足少阴经脉病证 B.带脉病证 C.冲脉病证 D.足厥阴经脉病证 E.足少阳经脉病证 6.百日咳的主要临床特点有()。 A.咳如犬吠 B.咳声阵发 C.咳声不扬 D.咳而呕吐 E.咳而咯血 7.沉脉主里,其机理是因为()。 A.邪郁于里 B.气血内困 C.寒凝气滞 D.脏腑虚弱,无力鼓动 E.邪热结聚 8.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主要有()。 A.有无汗出 B.有无咳嗽 C.舌苔厚薄 D.脉象浮沉 E.有无恶寒发热并见 9.肝病的常见症状有()。

慕课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知识点作业

各知识点测试汇总 绪论 1.1概述 一、单选题 1.提出“独取寸口”的医书是() A《脉经》 B《肘后备急方》 C《难经》 D《黄帝内经》 2..下列不属于诊法的是() A 望色 B 诊舌 C 诊病 D 按腹 答案:1. C 2. C 二、多选题 1.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A 诊法 B 辨证 C 诊病 D 病历 2.“证”是对疾病特定阶段的病理性概括,其主要内容包括() A 病位 B 病因 C 病机 D 病性 答案:1.ABCD 2. AD 1.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一、多选题 属于中医诊断基本原理的是() A 审症求因 B 见微知著 C 以常衡变 D 整体审察 二、判断题 “因发知受”的“发”是指发病。() 三、填空题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秉承中医学的特点。 答案:多选题:BC 判断题:╳ 填空题:整体观念 1.3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中医诊断基本原则的是() A 四诊合参 B 以常衡变 C 病证结合 D 整体审察 2.创立“诊籍”的医家是()

A 张仲景 B 李时珍 C 淳于意 D 扁鹊 3.下列哪项不属于体征() A 口臭 B喉中痰鸣 C 腹痛 D 脉滑()答案:1. B 2. C 3.C

一、望诊 1.1望诊的内容、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望神的重点临床意义 1.望诊的内容包括()ABCDE A.全身望诊 B.局部望诊 C.望舌 D.望排出物 2.望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ABCD A.以常衡变 B.动态观察 C.充分暴露 D.综合判断 3.望神重点观察的内容是()ABCD A.神情 B.目光 C.色泽 D.体态 1.2 得神与少神、失神、假神的辨析 1.得神的表现提示()A A.精充充盛,体健神旺,或虽病正气未伤,属病轻 B.正气不足,神气不旺,属虚证或体弱 C.正气大伤,精气亏虚,或邪气亢盛,功能障碍,属病重 D.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属病危 2.下列各项,属神气不足表现的是()B A.两目晦暗 B.精神不振 C.面色无华 D.肌肉瘦削 3.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口出异声,四肢抽搐,醒后如常。多属于()C A.狂病 B.癫病 C.痫病 D.中风 1.3 望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4 望诊的临床意义与注意事项,常色与病色 1.我国正常人的面色特点是()。AC A.红黄隐隐 B.暴露浮现 C.明润含蓄 D.晦暗枯槁 2.病色可分为()AB A.善色 B.恶色 C.主色 D.客色 3.病色的特点是()BD A.红黄隐隐 B.暴露浮现 C.明润含蓄 D.晦暗枯槁 1.5 望色之赤色、黄色、青色 1.小儿惊风多见()C A.面色淡青或青黑 B.面色与口唇青紫 C.眉间、鼻柱、唇周发青 D.面色青黄而无华 2.满面通红多属()A

《正常人体解剖学》复习重点

《正常人体解剖学》复习重点2 名词解释 1.矢状面:指从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4】 2.肘后三角:当肘关节前屈90度时,尺骨鹰嘴和肱骨内、外上髁三点连成一等腰三角形,称为肘后三角。【34】 3.扁桃体窝:在口咽侧壁上,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有一凹窝,称扁桃体窝,窝内容纳腭扁桃体。【92】 4.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椭圆形小体,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稍后方,以结缔组织连于动脉壁上,小球内含 有化学感受器。【156】 5.肺门:为肺内侧面中央的长椭圆形凹陷,是主支气管、肺动、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肺的部位。【113】 6.虹膜角膜角:在眼球前房的周缘,虹膜与角膜交界处的环形间隙称虹膜角膜角,又称前房角。【201】 7.周围性瘫痪(软瘫):当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时(如前角运动细胞、脑躯体运动核、脊神经或脑神经损伤),由 于肌失去神经直接支配,出现肌体肌张力降低,松弛变软,反射弧中断,深、浅反射均消失,称周围性瘫痪或软瘫。【274】 8.内囊:是由上、下行纤维密集而成的白质区,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内囊损伤时,可引起“三 偏”综合症。【256】 9.麦克伯尼(McBureny)点:即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位于脐与左髂前上棘之间的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急性阑尾炎时,此点可有压痛。【97】 10.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细胞体连同其树突集中的地方,色泽灰暗,称为灰质。在大小脑表面的灰 质称皮质。【216】 11.正中矢状切面:即沿人体正中线所作的矢状切面。【4】 12.翼点:指在颞窝区内,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神经通过,骨折时,易引 起颅内血肿。【25】 13.Treitz韧带:即十二指肠悬肌,张于十二指肠空肠曲与腹后壁之间;有悬吊和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用, 亦作为手术中确认空肠起始部的标志。【95】 14.心切迹:左肺前缘下半有一明显缺口,称心切迹。【113】 15.掌浅弓:尺动脉的终末支与桡动脉的掌浅支在手掌合成的弓形动脉,称为掌浅弓。【162】 16.黄斑:在视神经盘的颞侧3.5mm处,有一黄色区域,称黄斑,为感光最敏感的部位。【200】 17.中枢性瘫痪(硬瘫):当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时,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失去上运动神经元抑制作用,产生功能释 放,活动增强,表现为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瘫痪的肌呈痉挛状态,同时出现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阳性,称中枢性瘫痪或硬瘫。【274】 18.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膜之间有很多小纤维束呈网状互相连结,其间的空隙,为蛛网膜下隙,其内流动有 脑脊液。【287】 19.乳糜池:在第12胸椎下缘到第1腰椎体的前面,又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而成梭形膨大的池,称乳糜池, 为胸导管的起始部。【186】 20.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形态基础,包括:感觉器—感觉神经—反射中枢—运动神经—效应器。【216】 21.黄骨髓:骨髓的一种。含大量脂肪组织,呈黄色,无造血功能。【7】 22.齿状线:肛管内各肛瓣边缘和肛柱的下端,共同连成锯齿状的环行线,称齿状线。此线是皮肤与粘膜的分界 线。【99】 23.声门裂:两侧声襞及两侧杓状软骨间的裂隙称声门裂,为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此裂前3/5为喉癌的好发部位, 后2/5为喉结核的好发部位。【110】 24.掌深弓:由桡动脉终支和尺动脉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屈指肌腱深面。【162】 25.脉络丛:在脑室壁一定部位,软膜组织及毛细血管连同脑室壁上皮突入脑室腔内,形成脉络丛。脉络丛是产 生脑脊液的结构。【287】 26.反射:神经系统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215】 27.隐神经:腰丛股神经的最长皮支,与大隐静脉伴行,向下分布于小腿内侧面及足内侧缘的皮肤。【234】 28.小脑延髓池:位于小脑与延髓间。临床上有时在此做穿刺,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查。【287】 29.螺旋器(Corti器):位于内耳膜迷路蜗管下壁的基底膜上,为听觉感受器。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其上

《正常人体解剖学》重点掌握试题 [含参考答案]

《正常人体解剖学》重点掌握试题 [含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喉软骨支架中,唯一完整的软骨是:() A.会厌软骨 B.甲状软骨 C杓状软骨 D.环状软骨 E.小角状软骨 2.甲状软骨的说法何者不正确:() A.是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对软骨 B.左右侧甲状软骨板前缘相交形成前角,又称喉口 C.借环甲膜连与舌骨 D.下角与杓状软骨形成关节 E.以上说法全错 3.右主支气管的叙述何者正确:() A.细而长 B.粗而陡直 C.异物不易落入 D.前方有下腔静脉 4.胸膜腔:() A.呈负压状态 B.完全位于胸腔内

C.两侧胸膜腔相通 D.内容纳肺 E. 胸膜腔只有一个 5.喉腔最窄处为:() A.前庭裂 B.声门裂 C.喉口 D.与气管相连处 E. 前庭襞 6.喉室是:() A.前庭裂与声门裂之间的部分 B.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C.喉中间腔向两侧突出的间隙 D.前庭裂以上的部分 7.肺尖和胸膜顶突入颈根部的位置是()A.高出锁骨外侧份以上2-3厘米 B.高出锁骨中份以上2-3厘米 c高出锁骨内侧份以上2—3厘米 D.高出胸锁关节以上2厘米 E高出第一肋以上2~3厘米

8.在直立姿势下炎症的脓液最不易引流的鼻旁宴是() A.筛窦前群 B.筛窦后群 C额窦 D.蝶窦 E上颌窦. 二、D型选择题 1.声韧带连于哪两者之间() A.杓状软骨声带突 B.会厌软骨下端 C.甲状软骨下角 D.喉结 E. 甲状软骨前角后面 2.下列哪两种胸膜转折处形成较深隐窝() A.膈胸膜 B.纵隔胸膜 C肋胸膜 D.脏胸膜 E. 胸膜顶 3.前庭裂界于哪两者之间() A.咽腔 B.喉前庭 C. 喉中间腔 D. 声门下腔 E. 口腔 三、填空题 1.呼吸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2.鼻旁窦中最大的一对是________________, 并开口于________________。 3.覆盖在固有鼻腔内的粘膜根据结构和功能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两部。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15分)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对的用“+”,错的用“-”,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 1、望神,就是诊察患者精神意识活动,以了解病情轻重,推测预后的吉凶。 ( ) 2、面、目、身俱黄且黄色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 ( ) 3、外感热病中,斑疹色淡红或淡紫者,提示病情轻浅,预后较好。 ( ) 4、一般地说,察舌质,重在辨病邪的浅深与胃气的存亡;察舌苔,重在辨脏腑的虚实。( ) 5、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弱,时断时续者,为郑声。 ( ) 6、在疾病过程中出现口渴,均提示热盛伤津。 ( ) 7、在四时脉象中,春季多见浮脉。 ( ) 8、“反关脉”与“斜飞脉”,都是比较少见的病脉。 ( ) 9、“阳盛则热”,热为阳证。故凡发热者均为热证、阳证。 ( ) 10、虚实辨证,是分析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 ) 11、就人体部位而言,皮毛、肌肉属表。故凡病位浅在肌表的病证,均属表证。 ( ) 12、亡阳证的汗出大多粘而味咸。 ( ) 13、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胆相为表里。故耳内肿痛、流脓,多因肝阳上亢所致。( ) 14、心肾不交证的病机主要在于命火不足,不能上温心阳。 ( ) 15、心脾两虚证的实质是心脾两脏气血不足而表现的虚弱证候。 ( )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22分) 16、下列既可见于热证,又可见于寒证的舌象是( ) A、红舌 B、绛舌 C、淡白舌 D、紫舌 17、久病舌红少苔,多见于( ) A、热邪壅肺 B、胃热亢盛 C、肝胆火盛 D、阴虚内热 18、右手寸口脉关部分属脏腑是( ) A、肺 B、肝胆 C、脾胃 D、肾 19、气血本虚,又为湿邪所困的患者,多见( ) A、迟脉 B、弱脉 C、濡脉 D、微脉 20、滑数脉多见于( ) A、痰热内蕴证 B、肝阳上亢证 C、肝气郁结证 D、阴虚内热证 21、根据经络的分布,分辨头痛的经络病位,头项痛者多属( ) A、阳明经 B、太阳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22、患者面赤身热,口渴饮冷,烦躁不宁,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此属( ) A、表热证 B、里实热证 C、里虚热证 D、戴阳证 23、里虚寒证出现畏寒肢冷的病机是( )

慕课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单元作业

单元作业汇总 一、绪论 1. 什么是症、证、证候、证素、证型? 2.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案: 1. 症,包括症状、体征。症状是指病人主观感到的痛苦或不适,如恶寒、发热、口干、心悸等。体征是指能客观检测出来的异常征象,如面色红、舌苔黄腻、痰多、呕血等。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等疾病本质的概括,综合反映了疾病的致病因素和患者的机体反应。 证候,是证的外候,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组症状、体征。证素,是指证的要素,包括病位与病性。 证型,临床常见、典型规范活约定俗成的证 2.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及因发知受。基本原则是诊法合参、整体审查、病证结合及动静统一。 二、望诊 三、闻诊 1. “金实不鸣”和“金破不鸣” 有何区别?新病音哑或失音者,称为“金实不鸣” (2 分),多属实证,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袭肺,或痰湿壅肺,肺气不宣,清肃失司所致(3 分)。久病音哑或失音者,称为“金破不鸣”(2分),多属虚证,多因各种原因导致阴虚火旺,或肺气不足,津亏肺损,声音难出(3 分)。 2. 如何从病机和症状上鉴别喘与哮?

四、问诊 什么叫做潮热,常见哪些情况,其特点是什么?答:潮热即按时发热或者按时热势加重(2 分)。阳明潮热:也称之为日晡潮热,往往下午三点到五点发热明显、热势比较高,可兼见有口渴饮冷、腹胀便秘,为胃肠燥热内结(2 分)。阴虚潮热:往往午后和夜间出现,伴见两颧潮红、盗汗、五心烦热等证状,为阴虚火旺所导致(2 分)。湿温潮热:也会在午后加重,伴见身热不扬、头身困重等症状,常见于湿温病(2 分)。也可见于瘀血久积的郁而化热、温病热入营分而耗伤营阴等情况(2 分)。 作业2.如何根据头部疼痛的位置判断病邪所在?答:前额连眉棱骨痛者病多在阳明经(2.5 分),后头连项痛者病多在太阳经(2.5 分),头两侧疼痛的要考虑病在少阳经(2.5 分),颠顶的疼痛要考虑病在厥阴经(2.5 分)。 3. 口渴多饮与渴不多饮的病机有何不同(10 分)?答:口渴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可见于多种病证。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口渴多饮,其病机是津液严重耗伤,尤其是胃津不足所致。病者表现为口渴明显,饮水量多;另一类属口渴不多饮,其病机为轻度的津液损伤或津液的输布障碍,津液不能上承于口所致,病者表现为口干、口渴,但又不想喝水或饮水不多。 口渴多饮见于热病伤津证,汗、吐、下严重伤津证,或消渴病。口渴不多饮见于阴虚证、湿热证、痰饮或瘀血证。 4. 谈谈大便便次异常的辨证(10 分)。答:大便便次若每日或隔日一次为正常。便次的异常有便秘和泄泻二种表现。大便燥结,多日不排为便秘。便秘的证候有多种:病人高热,腹部胀痛,舌红苔燥黄者为实热证,热盛伤津,大肠燥化太过,水不行舟的便秘。若病者面色苍白、喜热饮,脉沉迟为阴寒证,由于阴寒内结,肠道气机滞塞的冷秘。若病者

正常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椎间孔:椎骨连接时,上位椎骨的椎上切迹与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围成 一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处形成凸向前方的横形隆起,在体表可触 之,它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还正对第四胸椎体下缘水平。 ●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交汇处,称为翼点。此处骨 质较为薄弱,易发生骨折,容易损伤内面的脑膜中动脉而发生颅内血肿。 ●盆骨界线:盆骨由骶骨岬至耻骨联合上缘的两侧连线为分界线,可分为 上方的大盆骨和下方的小盆骨。 ●腱鞘:为套在长腱周围的鞘管,腱鞘由外层的腱纤维鞘和内层的腱滑膜 鞘共同组成。 ●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分为前后两层,前层有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 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 间,形成腹股沟韧带。 ●黄韧带:又称弓间韧带,是连接相邻椎弓的韧带,由弹力纤维构成,坚 韧而富有弹性。 ●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 1/3交点为标志。急性阑尾炎时,此处可有压痛。

●齿状线:位于肛管内面,是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 线。 ●咽峡:是口腔通向咽的门户,由腭垂、舌根和左、右腭舌弓共同围成。 ●肝门:肝脏脏面H形沟的横沟,有肝左管、肝右管、肝固有动脉、肝 门静脉以及神经淋巴管通过。 ●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 基底部所围成,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异物易滞留的部位。 ●声带:声壁内含有声韧带和声带肌,三者合称为声带。 ●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 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肋膈隐窝:在肋胸膜与隔胸膜的转折处有一个肺下缘不能伸入其内的间 隙,称为肋膈隐窝。 ●纵膈:纵隔是左右纵膈胸膜及其间所夹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是分隔左 右胸膜腔的间隔。以胸骨角平面分为上下纵膈,下纵隔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纵膈。 ●肾区: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称肾区。某些肾病患者,叩 击或触压此区可引起疼痛。 ●肾锥体:肾锥体是组成肾髓质的小管道,约有15~25个。肾锥体的基底 朝向肾皮质;尖端圆钝,朝向肾窦。肾锥体的尖端称肾乳头,突入肾小盏。 ●肾柱:浅层的肾皮质伸入肾锥体之间的部分称肾柱,属肾皮质。

《中医诊断学》综合试题一及答案_10891(精)

《中医诊断学》综合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 A 、 B 、 C 、 D 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共 20小题,每题 1分,共 20分 1.下列何项对表证的诊断最有意义( A .发热 B .恶寒 C .苔薄 D .脉浮 【答案】 B 2.下列何项与发热性疾病无关( A .恶风 B .恶寒 C .寒战 D .畏寒 【答案】 D 3.冷汗淋漓见于( A .气虚证 B .阳虚证 C .亡阳证

D .亡阴证 【答案】 C 4.饥不欲食见于( A .脾气虚证 B .脾阳虚证 C .胃气虚证 D .胃阴虚证 【答案】 D 5.下列何项不属正常舌象( A .舌色淡红 B .舌质娇嫩 C .舌体柔软 D .舌苔藻白 【答案】 B 6.舌苔颜色对辨何项最有意义( A .证之表里 B .证之寒热 C .证之虚实 D .证之真假

【答案】 B 7.舌苔有根无据主要辨别( A .正邪盛衰 B .气血盛衰 C .胃气存亡 D .津液存亡 【答案】 C 8.下列何脉并非细软并见( A .濡脉 B .弱脉 C .微脉 D .虚脉 【答案】 D 9.结脉与促脉的区别在于( A .脉形 B .力度 C .脉律 D .脉率 【答案】 D

10.濡脉与弱脉的区别在于( A .脉位 B .脉形 C .力度 D .脉率 【答案】 A 11.迟脉除寒证外还可见于( A .湿热内蕴 B .邪热结聚 C .真寒假热 D .真热假寒 【答案】 B 12.下列何项不是心阴虚证.心血虚证的共有表现( A .心悸 B .失眠 C .心烦 D .脉细 【答案】 C 13.下列何项不属胃气上逆(

正常人体解剖学期考重点总结

1.何谓人体解剖学姿势? 答:人体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体干两侧,手掌朝前。 2.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胸骨自上而下依次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顶骨、颞骨,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鼻旁窦有四对,包括: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肩胛骨上能触及的骨性标志有:肩峰、上角、下角、肩胛冈、喙突、内侧缘。 7.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8.胸廓是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借骨连结构成的。 9.下颌关节由:下颌头与下颌窝构成。其关节腔内有:关节盘。 10.椎间孔:是指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所组成的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1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他平对第二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2.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比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处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13.椎间盘:椎间盘是上、下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 14.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是指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有一斜贯腹肌和腱膜的裂隙,为男性的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 15.试述椎骨的一般形态。 答:每块椎骨均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构成。椎体位于前部,呈短圆柱状。椎弓试附在椎体后方的弓状骨板,它与椎体围成椎孔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为椎弓根,其上方有椎上切迹,下方有椎下切迹,相连椎骨的椎上下切迹组成椎间孔。两侧椎弓根向后内侧扩展为宽阔的骨板,称为椎弓板。每个椎弓伸出7个突起,即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伸出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一对下关节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 16.写出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部位。

正常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椎间孔:椎骨连接时,上位椎骨的椎上切迹与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围成一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处形成凸向前方的横形隆起,在体表可触 之,它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还正对第四胸椎体下缘水平。 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交汇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较为薄弱,易发生骨折,容易损伤内面的脑膜中动脉而发生颅内血肿。 盆骨界线:盆骨由骶骨岬至耻骨联合上缘的两侧连线为分界线,可分为上方的大盆骨和下方的小盆骨。 腱鞘:为套在长腱周围的鞘管,腱鞘由外层的腱纤维鞘和内层的腱滑膜鞘共同组成。 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分为前后两层,前层有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 黄韧带:又称弓间韧带,是连接相邻椎弓的韧带,由弹力纤维构成,坚韧而富有弹性。 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 1/3 交点为标志。急性阑尾炎时,此处可有压痛。 齿状线:位于肛管内面,是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 线。咽峡:是口腔通向咽的门户,由腭垂、舌根和左、右腭舌弓共同围成。 肝门:肝脏脏面H形沟的横沟,有肝左管、肝右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

以及神经淋巴管通过。 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所围成,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异物易滞留的部位。 声带:声壁内含有声韧带和声带肌,三者合称为声带。 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肋膈隐窝:在肋胸膜与隔胸膜的转折处有一个肺下缘不能伸入其内的间隙,称为肋膈隐窝。 纵膈:纵隔是左右纵膈胸膜及其间所夹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是分隔左右胸膜腔的间隔。以胸骨角平面分为上下纵膈,下纵隔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纵膈。 肾区: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 肋之间的部位称肾区。某些肾病患者,叩击或触压此区可引起疼痛。 肾锥体:肾锥体是组成肾髓质的小管道,约有15~25个。肾锥体的基底朝向肾皮质;尖端圆钝,朝向肾窦。肾锥体的尖端称肾乳头,突入肾小盏。 肾柱:浅层的肾皮质伸入肾锥体之间的部分称肾柱,属肾皮质肾窦:肾门向肾内续一个较大的腔隙,称为肾窦,窦内含有肾动脉的主要分支、肾静脉的主要属支、肾小盏、肾大盏。肾门:是泌尿系统脏器肾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的出入部位,中部凹陷,是肾窦的开口。 肾蒂:出入肾门的结构,即肾动脉、静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合称肾蒂。 膀胱三角: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此处由于无粘膜下组织,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古无论在膀胱充盈或空虚时,均无粘膜皱襞,是膀胱结核、

中医诊断学3

中医诊断学Z(2009新版) 第1次作业 A型题: * 1. 瘿瘤与下列哪项无关?[ 1分] D.累累如串珠状 * 2. 下列哪项不是失神的表现?[ 1分] D.壮热面赤 * 3.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口吐涎沫、醒后如常者,属于:[ 1分] A.痫病 4. 小儿囟门突起,多属:[ 1分] B.温病火邪上攻,或颅内水液停聚 5. 身目发黄,晦暗不泽多见于何证?[ 1分] C.寒湿困脾 * 6. 小儿惊风,多在眉间、鼻柱、唇周显现:[ 1分] C.青色 7. 白?的出现,是由于:[ 1分] B.湿郁汗出不彻肌肤 * 8. 我国现存第一部舌诊专著是:[ 1分] C.《伤寒金镜录》 * 9. 阳气暴脱病人多见:[ 1分] C.面色苍白 * 10. 体瘦食少,多属:[ 1分] C.中气虚弱 * 11. 斑秃,多属:[ 1分] B.血虚受风 * 12.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 1分] B.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 13. 头发色黄干枯,稀疏易落,多属:[ 1分] B.精血不足 * 14.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者,多属于下列哪项?[ 1分] C.血瘀日久 * 15. 血瘀证病人的唇色是:[ 1分] E.青黑 * 16. 病人表情淡漠,神识痴呆,抑郁不乐,哭笑无常,属于[ 1分] C.癫病 * 17. 患者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是:[ 1分] C.痿证 * 18. 望神的重点是:[ 1分] D.目光 * 19. 病情危重的病人,本不能食,突然想吃东西,甚至吃的很多,此为[ 1分] D.假神* 20. 下列哪项不是得神的表现:[ 1分] D.颧赤如妆 21. 我国第一部脉诊专著是:[ 1分] C.《脉经》 * 22. 小儿昏睡露睛多因:[ 1分] C.脾气虚弱 * 23. 病人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多属:[ 1分] E.咳喘肺胀 * 24. 牙龈红肿而痛,多属:[ 1分] D.胃火上攻 * 25. 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是:[ 1分] C.《诸病源候论》 * 26. 痄腮,多为下列哪项所致?[ 1分] B.外感温毒 * 27. 下列哪项属神气不足的表现:[ 1分] D.精神不振 * 28. 咽部红肿灼痛,多由下列哪项所致?[ 1分] C.肺胃热毒壅盛 * 29. 脾胃气虚病人多见:[ 1分] B.面色萎黄 * 30. 重病病人,卧床不起,骨瘦如柴,多属:[ 1分] C.脏腑精气衰竭 * 31. 下列属于“体征”的是:[ 1分] C.舌苔黄 * 32.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是:[ 1分] B.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 33. 下述哪项不属于四诊的内容?[ 1分] C.诊病 * 34. 咽部嫩红,肿痛不显者,多由下列哪项所致?[ 1分] B.肾阴亏虚,虚火上炎* 35. 眼窝凹陷,多属:[ 1分] E.伤津液或气血不足 * 36. 口唇为樱桃红色,多见于:[ 1分] C.煤气中毒 * 37. 小儿囟门迟闭,多属:[ 1分] C.肾气不足,发育不良 * 38. 眼球突出兼颈前微肿者,多见于:([ 1分] A.瘿病 * 39. 形胖食少多为:([ 1分] C.脾虚有痰 * 40. 小儿囟门凹陷,多属:[ 1分] C.吐泻伤津,或气血不足

正常人体解剖学考试试卷与答案

人体解剖学复习题 一、A 型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关于椎骨一般形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成人共有31 块椎骨 B.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椎孔C. 椎体与椎弓之间围成椎间孔 D.椎弓伸出七个突起E. 以上都不是 2 、胸骨角正对 A.第二胸椎上缘B. 第二胸椎下缘C. 第三胸椎体 D. 第四胸椎体上缘E. 第四胸椎体下缘 3 、关于椎间盘的描叙,正确的是 A.共23 块,最上一个椎间盘位于 2 、3 颈椎之间B.位于脊柱胸段的椎间盘最厚C. 由外部的纤维层和部的髓质两部分组成 D. 因为后部比较薄,故临床多见向后脱出E.可以防止脊柱过度后伸 4 、有关股骨的描叙,不正确的是 A.是人体最长的骨B.长度约占身高的1/4 C.分为一体两端D. 股骨体后面有纵形骨嵴为粗线 E.股骨颈与体交界处有两个隆起,上外侧的方形隆起为小转子 5、不参与围成骨盆下口的是 A.坐骨结节B.耻骨弓C.尾骨D.骶棘韧带E.骶结节韧带6、关于背阔肌的描叙正确的是 A.位于背上部B.起自全部胸椎和腰椎棘突C.位于背部浅层 D.止于肱骨大结节嵴E.收缩时可使肩关节旋后 7 、止于股骨大转子的是 A.髂腰肌B.股二头肌C.臀大肌D.臀中肌E.缝匠肌8 、具有屈膝屈髋作用的是 A. 缝匠肌B.股中间肌C. 股直肌D. 股侧肌E. 股外侧肌 9 、上消化道是指 A. 口腔到食管的一段B. 口腔到胃的一段C. 口腔到十二指肠的一段D. 口腔到小肠的一段E. 口腔到空肠的一段 10、关于食管的描叙正确的是 A.长约25厘米,位于脊柱与气管的前面B.分为颈部和胸部 C.第一个狭窄距中切牙25 厘米 D.第二个狭窄在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E.第三个狭窄第十二胸椎高度 11、肺下界的体表投影在腋中线处交 A.第6 肋B.第7 肋C.第8 肋D.第9 肋E.第10 肋12、在男性膀胱后方毗邻的结构中没有 A.精囊B.直肠C.输精管壶腹D.前列腺E.以上都不是13、关于前列腺的描叙错误的是 A.位于膀胱与尿生殖膈之间B.分为底、体、尖三部分C.后方有纵行的前列腺沟D.通过直肠指诊可触及前列腺E.为成对的实质性脏器 14、心尖位于 A.左侧第5 肋间隙,锁骨中线侧2—3cm 处

中医诊断学第六次作业

《中医诊断学Z》第6次作业 您本学期选择了“中医诊断学Z”,以下是您需要提交的作业。 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7.1--7.3,发布时间为2015-5-17,您从此时到2015-8-3前提交均有效。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咳喘,痰多黄稠,发热口渴,便秘尿黄者,多属: [1分] A.肝胆火旺证 B.痰热壅肺证 C.肺阴虚证 D.风热表证 E.肠热腑实证 2. 小便赤涩,灼痛,兼见面赤口渴,心烦不寐,最宜诊断为: [1分] A.心火亢盛证 B.膀胱湿热证 C.小肠实热证 D.阴虚火旺证 E.下焦湿热证 3. 水肿,畏寒,腰腹冷痛,大便稀,完谷不化,舌淡胖,脉沉迟无力,多属: [1分] A.肾精不足证 B.肾阳虚证 C.肾阴虚证 D.脾肾阳虚证 E.肾气不固证 4. 肾阳不足所致腰痛的特点为 [1分] A.隐隐作痛 B.重痛活动受限 C.冷痛绵绵不休 D.痛处游走不定 E.刺痛固定不移 5. 心脉痹阻中,若胸痛以闷痛为特点的是: [1分] A.寒凝心脉 B.气滞血脉 C.痰阻心脉

E.瘀阻心脉 6. 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头晕眼花,面色淡白,唇舌色淡,脉细无力,属于: [1分] A.心气虚证 B.心血虚证 C.心阴虚证 D.心阳虚证 E.心脉痹阻证 7. 水肿起于眼脸头面,继而遍及全身,小便短少,兼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紧,属于: [1分] A.脾肾阳虚 B.风寒犯肺 C.寒痰阻肺 D.饮停于肺 E.风水相搏 8. 肾气不固的主要症状是: [1分] A.男子阳痿,女子经闭 B.脘腹胀满,全身浮肿 C.小便频数,遗尿或失禁 D.五更泄泻,完谷不化 E.久病咳喘,动则尤甚 9. 下列哪项是心气虚与心阳虚的共有症状: [1分] A.畏寒肢冷 B.心痛入夜加剧 C.心悸怔忡 D.舌淡胖苔白滑 E.脉沉迟无力 10. 患者牙龈肿痛溃烂,齿衄,口臭,渴喜冷饮,便秘尿黄,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此为: [1分] A.肝火犯胃证 B.湿热蕴脾证 C.血热证 D.胃热炽盛证 E.肠热腑实证 11. 营分证的病人,一般不出现: [1分] A.舌质红绛 B.脉象细数 C.四肢抽搐

浙江中医药大学正常人体解剖学复习资料

1.何谓人体解剖学姿势?答:人体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体干两侧,手掌朝前。 2.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3.胸骨自上而下依次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4.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他平对第二肋,胸骨角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5.试述椎骨的一般形态。答:每块椎骨均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构成。椎体位于前部,呈短圆柱状。椎弓试附在椎体后方的弓状骨板,它与椎体围成椎孔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为椎弓根,其上方有椎上切迹,下方有椎下切迹,相连椎骨的椎上下切迹组成椎间孔。两侧椎弓根向后内侧扩展为宽阔的骨板,称为椎弓板。每个椎弓伸出7个突起,即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伸出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一对下关节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 6.椎体和椎弓各由哪些结构连结起来的?连结椎体的结构有:椎间盘及前、后纵韧带。 7.连结椎弓的结构有: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项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关节 8椎间孔:是指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所组成的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9.椎间盘是上、下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 10.成对的脑颅骨有:顶骨、颞骨。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11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比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处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12.鼻旁窦有四对,包括: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13.写出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部位。答:在额骨、蝶骨、筛骨和上颌骨中有鼻旁窦。在额骨中的鼻旁窦称额窦,开口于中鼻道;在上颌骨内的鼻旁窦称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筛骨内的鼻旁窦称筛窦,它可分为前、中、后筛窦三组,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在蝶骨内的鼻旁窦称蝶窦,开口于上鼻甲的后上方蝶筛隐窝内。 14.肩胛骨上能触及的骨性标志有:肩峰、上角、下角、肩胛冈、喙突、内侧缘。 15.胸廓是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借骨连结构成的。成人胸廓近似圆锥形,上窄下宽,前后略扁。。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肋和胸骨柄上缘围成;胸廓下口由第12胸椎,两侧的第12肋,第11肋前端和肋弓、剑突围成。 16. 试述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关节的基本构造是: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辅助结构是: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滑膜襞和滑膜囊。 17.下颌关节由:下颌头与下颌窝构成。其关节腔内有:关节盘。 18.试述肩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答:肩关节由肩胛骨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其形态特点:(1)股骨头答,关节盂下而浅,周缘有盂唇加深,因此可作较大运动。(2)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囊的上、后和前部都有肌和肌腱跨越,但前下部缺乏肌和肌腱加强而较薄弱。肩关节为人体最灵活的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换转运动。 19.试述髋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答:髋关节有髋臼和股骨头构成。其形态特点:(1)髋臼周缘的髋臼唇增加了髋臼的深度,从而紧抱股骨头。(2)关节囊紧张而坚韧,股骨颈前面全部在囊内,但股骨颈后面的1/3在囊外。股骨颈骨折有囊内、囊外及混合骨折之分。(3)关节囊前方、前下方、后上方均有韧带加固,后下方则较薄弱。(4)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连于关节窝与股骨头之间,内含营养股骨间的血管。髋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换转运动,但运动幅度较肩关节小。 20.试述膝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答: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前方的髌骨共同构成。它的形态特点:(1)关节囊广阔松弛,前壁有股四头肌腱、髌骨和髌韧带加强;外侧有腓侧副韧带、内侧有胫侧副韧带加强。(2)关节腔内有前、后交叉韧带,防止胫骨前后移动。(3)关节腔内还有呈“C”形的内侧半月板以及呈“0”形的外侧半月板,半月板有加强关节稳固性和增加灵活性作用,还可以缓冲运动时震荡,膝关节可作屈、伸运动,在半屈膝状态下,可作旋内、旋外运动。 21.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是指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有一斜贯腹肌和腱膜的裂隙,为男性的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 22.腹股沟三角如何构成?简述其临床意义。答:腹股沟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共同围成的三角区域。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区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23.试述斜方肌的位置、起止、作用。答:位置:项部和背上部。起点: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胸椎棘突。止点:锁骨外1/3、肩胛骨的肩峰和肩胛冈。作用:全肌收缩牵引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尚可上提肩胛骨;下部可使肩胛骨下降。 24.试述胸锁乳突肌的功能。答:一侧肌收缩时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时使头后仰。 25.试述膈肌的形态、裂孔、作用及通过的结构。答:膈肌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向上凸隆呈弓窿形;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试卷2

试卷 二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中医诊断学》(01.031.0.3)试卷 (中医基础专业、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七年制、五年制本科专业) 考试日期:2006年5月8日 考试时间: 120分 钟 满分: 100分 姓名: 学 号: 得分: (请考生注意:本试卷共 6 页) 总分合计人: 复核人: 一、A 型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 题,每小题1分,共20 分) 1、出现假神的机理是:( ) A.阴阳俱虚,正气不足 B.正气亏虚,精气衰败

C.阴虚阳亢,精气俱衰 D. 精气衰竭,虚阳外越 2、病人面色黄而虚浮多属:( ) A、脾胃气虚 B、气血不足 C、脾虚湿蕴 D、肝郁脾虚 3、小儿囟填,多属:( ) A、火邪上攻 B、吐泻伤津 C、气血不足 D、肾精亏虚 4、齿龈红肿热痛,伴有齿缝出血,多属:( ) A、胃热伤络 B、气不摄血 C、肾虚虚火伤络 D、瘀血内停 5、虚里动而微弱者属于: ( ) A.宗气外泄 B.心胃气绝 C.中气不足 D.宗气内虚 6、下列哪项不与绝汗并见:() A.恶寒战栗 B.冷汗淋漓 C.面色苍白 D.肢厥脉微 7、呕吐吐势徐缓,吐物清稀者多属:( ) A.虚寒 B. 实热 C.湿 热 D.宿食停滞 8、以下哪种舌象亦可于见正常人:( ) A.舌有芒刺 B.舌光滑无苔 C.舌有裂纹 D.舌胖娇 嫩 9、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多为:() A.心血不足 B.肝血亏虚 C.脾虚湿盛 D.肺阴不足 10、外感风寒或风热,肺失宣肃,导致音哑或失音称为() A.子瘖 B.金实不鸣 C.金破不鸣 D.失 语

11、表证恶寒发热较重,常常提示:( ) A.邪正俱盛 B.邪轻正衰 C.邪盛正 衰 D.正胜邪却 12、饭后嗜睡,神疲乏力,食量减少者,多属:( ) A.痰湿困脾B.中气不足C.心肾阳虚D.热入心包 13、有形实邪闭阻气机所致的疼痛,多表现为:( ) A.胀痛B.灼痛C.冷痛D.绞痛 14、口干欲漱水而不欲咽者,多为:( ) A.阴虚内热 B.瘀血内停 C.里热炽盛 D.湿热内蕴 15、以下除哪种脉象外,脉位都偏浮:( ) A.散脉 B.洪脉 C.芤脉 D.滑 脉 16、腻苔不具备的特点是:() A.颗粒细腻致密 B.苔质疏松浮浅 C.中间厚边周薄 D.紧贴不易揩去 17、鉴别脾气虚证与胃气虚证最有意义的是:( ) A.是否面色萎黄 B. 是否舌淡脉弱 C.有无神疲肢倦 D.是否大便稀 溏 18、停经半年,面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舌淡脉细。宜诊断为:( ) A.心血虚 B.心肝血虚 C.肝血虚 D.心脾两虚 19、久病咳喘,乏力少气,呼多吸少,自汗耳鸣,舌淡脉弱,最宜诊断为( )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中医诊断学z作业1.2.3

A型题: 1. 痄腮,多为下列哪项所致? A.阳明热毒上攻 B.外感温毒 C.肝火炽盛 D.外感风热 E.脾肾阳虚 2. 头发色黄干枯,稀疏易落,多属: A.疳积病 B.精血不足 C.血虚受风 D.肾虚或血热 E.因禀赋不足所致 3. 头摇不能自主,多属: A.肝风内动 B.精血不足 C.肾精亏虚 D.血虚受风 E.禀赋不足 4. 瘿瘤与下列哪项无关? A.颈前结喉处肿块突起 B.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C.可因肝郁气滞痰凝所致 D.累累如串珠状 E.与地方水土有关 5. 病情危重的病人,本不能食,突然想吃东西,甚至吃的很多,此为 A.神乱 B.无神 C.少神 D.假神 E.有神 6. 重病病人,卧床不起,骨瘦如柴,多属: A.气血不足 B.脱血夺气 C.脏腑精气衰竭 D.肺虚少气 E.脾气虚弱 7. 形胖食少多为:( A.中气虚弱 B.胃强脾弱 C.脾虚有痰 D.肾虚水肿 E.形气有余 8. 颈侧颌下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称: A.发颐 B.瘿瘤 C.瘰疬 D.痰核 E.梅核气 9. 四肢抽搐,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属于: A.狂病 B.痿病 C.中风 D.痉病 E.厥证 10. 小儿昏睡露睛多因: A.肝风内动 B.肝火炽盛 C.脾气虚弱 D.脾胃蕴热 E.心气不足

11.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者,多属于下列哪项? A.肾阳虚衰 B.肾精久耗 C.血瘀日久 D.肾虚水饮 E.寒湿带下 12. 面黄虚浮者,多属于: A.中气虚弱 B.胃强脾弱 C.脾虚湿蕴 D.肾虚水肿 E.肝郁脾虚 13. 患者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是: A.痹证 B.中风后遗症 C.痿证 D.瘫痪 E.痫证 14.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是: A.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依法处方 B.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C.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D.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E.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5. 小儿惊风,多在眉间、鼻柱、唇周显现: A.萎黄 B.紫黑 C.青色 D.青黄 E.苍白 16. 病人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多属: A.气血大虚 B.肺虚少气 C.脱血夺气 D.肾不纳气 E.咳喘肺胀 17. 下列属于“体征”的是: A.耳鸣 B.头痛 C.舌苔黄 D.腹胀 E.胸闷 18. 身目发黄,晦暗不泽多见于何证? A.肝胆湿热 B.脾阳虚 C.寒湿困脾 D.湿热蕴脾 E.脾虚湿困 19.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口吐涎沫、醒后如常者,属于: A.痫病 B.癫病 C.狂病 D.痉病 E.痿证 20. 眼球突出兼颈前微肿者,多见于:( A.瘿病 B.肺胀 C.中风 D.疳积病 E.眼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