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跨年度老合同实行营业税过渡政策的通知
- 格式:pdf
- 大小:100.63 KB
- 文档页数:1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日期】2007.06.15•【文号】财税[2007]92号•【施行日期】2007.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税收征管正文*注:本篇法规中的第三条第(二)项“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农业产品增值税税率和若干项目征免增值税的通知》[(94)财税字第004号]第三条的规定”已被《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若干废止和失效的增值税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发布日期:2009年2月26日实施日期:2009年2月26日)宣布失效或废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为了更好地发挥税收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作用,进一步保障残疾人的切身利益,经国务院批准并商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同意,决定在全国统一实行新的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现将有关政策通知如下:一、对安置残疾人单位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对安置残疾人的单位,实行由税务机关按单位实际安置残疾人的人数,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或减征营业税的办法。
(一)实际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每年可退还的增值税或减征的营业税的具体限额,由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根据单位所在区县(含县级市、旗,下同)适用的经省(含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下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6倍确定,但最高不得超过每人每年3.5万元。
(二)主管国税机关应按月退还增值税,本月已交增值税额不足退还的,可在本年度(指纳税年度,下同)内以前月份已交增值税扣除已退增值税的余额中退还,仍不足退还的可结转本年度内以后月份退还。
主管地税机关应按月减征营业税,本月应缴营业税不足减征的,可结转本年度内以后月份减征,但不得从以前月份已交营业税中退还。
[主持]访谈将于9:30正式开始。
[ 2009-06—02 09:19 ][ 主持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参与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在线访谈。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廖体忠副司长就《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国税发(2009)2号)、《非居民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9号)、《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国税发(2009)3号)等相关文件规定与网友在线交流。
欢迎网友们踊跃提问,积极参与.[ 2009-06-02 09:31 ][主持]欢迎您廖司长,很高兴今天您能参与我们这次的访谈节目,首先请跟网友们打个招呼。
[ 2009-06—02 09:34 ][ 廖体忠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来到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与大家沟通交流,回答网友提问。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税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今天的主题是反避税与非居民企业所得税,这两个题目可能会涉及许多其它的业务,但考虑到时间的关系,今天的交流仅限于这两个题目。
欢迎大家踊跃提问![ 2009-06-02 09:34 ][主持]廖司长,现在已经有很多网友向您提出了问题,我们现在开始回答问题好吗?[ 2009-06—02 09:35 ][廖体忠 ]好的。
[ 2009—06-02 09:35 ][网友yoyo ]我行在处理非居民企业取得的来自境内的海外代付利息缴纳税款问题中遇到问题:在向国税缴纳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后,是否还要向地税缴纳营业税?[ 2009-06—02 09:36 ][ 廖体忠 ]答:对于非居民企业取得的来自境内的海外代付利息是否缴纳营业税问题,应根据营业税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由于此次访谈的主题是反避税和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建议向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营业税处咨询。
[ 2009-06—02 09:36 ][国外财务人员]对涉及享受双边税收优惠的国家地区的代付行支付代付利息时,税收优惠申请由谁向何级税务机关申请?能否不申请,自动执行?[ 2009-06—02 09:37 ][廖体忠]答:非居民享受协定优惠待遇,原则上应由纳税人本人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经批准后可以享受协定待遇,不申请或申请后未被批准,不能享受。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2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税收征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税收征收管理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23号纳税⼈应将增值税税控开票软件升级到最新版本(V2.0.11): (⼀)3010203“⽔路运输期租业务”下分设301020301“⽔路旅客运输期租业务”和301020302“⽔路货物运输期租业务”;3010204“⽔路运输程租业务”下设301020401“⽔路旅客运输程租业务”和301020402“⽔路货物运输程租业务”;301030103“航空运输湿租业务”下设30103010301“航空旅客运输湿租业务”和30103010302“航空货物运输湿租业务”。
(⼆)30105“⽆运输⼯具承运业务”下新增3010502“⽆运输⼯具承运陆路运输业务”、3010503“⽆运输⼯具承运⽔路运输服务”、3010504“⽆运输⼯具承运航空运输服务”、3010505“⽆运输⼯具承运管道运输服务”和3010506“⽆运输⼯具承运联运运输服务”。
停⽤编码3010501“⽆船承运”。
(三)301“交通运输服务”下新增30106“联运服务”,⽤于利⽤多种运输⼯具载运旅客、货物的业务活动。
30106“联运服务”下新增3010601“旅客联运服务”和3010602“货物联运服务”。
(四)30199“其他运输服务”下新增3019901“其他旅客运输服务”和3019902“其他货物运输服务”。
(五)30401“研发和技术服务”下新增3040105“专业技术服务”。
停⽌使⽤编码304010403“专业技术服务”。
(六)304050202“不动产经营租赁”下新增30405020204“商业营业⽤房经营租赁服务”。
(七)3040801“企业管理服务”下新增304080101“物业管理服务”和304080199“其他企业管理服务”。
嵌入式软件能否享受软件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答:根据《关于嵌入式软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92号)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随同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硬件和机器设备等一并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嵌入式软件,如果能够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273号)第一条第三项的规定,分别核算嵌入式软件与计算机硬件、机器设备等的销售额,可以享受软件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
凡不能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仍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若干政策的通知》(财税〔2005〕165号)第十一条第一项规定,不予退税。
超过90日没有认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能抵扣进项税额吗?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17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的通知》(国税发〔2006〕156号)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抵扣的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自该专用发票开具之日起90日内到税务机关认证,否则不予抵扣进项税额。
同时,超过90日未认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单位不得再开具红字发票,购货单位应将增值税税额全部计入成本,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一般纳税人企业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发票联和抵扣联,该如何抵扣进项税额?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的通知》(国税发〔2006〕156号)第二十八条规定,一般纳税人丢失已开具专用发票的发票联和抵扣联,如果丢失前已认证相符的,购买方凭销售方提供的相应专用发票记账联复印件及销售方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已报税证明单》,经购买方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可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凭证。
如果丢失前未认证的,购买方凭销售方提供的相应专用发票记账联复印件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认证,认证相符的凭该专用发票记账联复印件及销售方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已报税证明单》,经购买方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可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凭证。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日期】2010.12.30•【文号】财税[2010]110号•【施行日期】2011.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税收征管正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为鼓励企业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工作力度,根据税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25号)精神,现将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涉及的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通知如下:一、关于增值税、营业税政策问题(一)对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
(二)节能服务公司实施符合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将项目中的增值税应税货物转让给用能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
(三)本条所称“符合条件”是指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相关技术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GB/T24915-2010)规定的技术要求;2.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签订《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其合同格式和内容,符合《合同法》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GB/T24915-2010)等规定。
二、关于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一)对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企业所得税税法有关规定的,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员工制家政服务免征营业税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日期】2011.09.28•【文号】财税[2011]51号•【施行日期】2011.10.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营业税,税收征管正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员工制家政服务免征营业税的通知(财税[2011]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北京、西藏、宁夏、青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为支持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员工制家政服务营业税政策通知如下:一、自2011年10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对家政服务企业由员工制家政服务员提供的家政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二、本通知所称家政服务企业,是指在企业营业执照的规定经营范围中包括家政服务内容的企业。
三、本通知所称员工制家政服务员,是指同时符合下列三个条件的家政服务员:1.依法与家政服务企业签订半年及半年以上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且在该企业实际上岗工作;2.家政服务企业为其按月足额缴纳了企业所在地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
对已享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险或者下岗职工原单位继续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家政服务员,如果本人书面提出不再缴纳企业所在地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的相应的社会保险,并出具其所在乡镇或原单位开具的已缴纳相关保险的证明,可视同家政服务企业已为其按月足额缴纳了相应的社会保险。
3.家政服务企业通过金融机构向其实际支付不低于企业所在地适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四、本通知所称家政服务,是指婴幼儿及小学生看护、老人和病人护理、孕妇和产妇护理、家庭保洁(不含产品售后服务)、家庭烹饪。
五、家政服务企业应将员工制家政服务员提供的家政服务收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40号)第九条的规定,与其他收入分别核算,未分别核算的,不得享受本通知规定的免征营业税优惠政策。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有关契税政策的通知发文字号:财税〔2015〕37号发文时间:2015-03-31 状态:全文有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西藏、宁夏、青海省(自治区)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国发〔2014〕14号),继续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现就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涉及的契税政策通知如下:一、企业改制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有关规定整体改制,包括非公司制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原企业投资主体存续并在改制(变更)后的公司中所持股权(股份)比例超过75%,且改制(变更)后公司承继原企业权利、义务的,对改制(变更)后公司承受原企业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二、事业单位改制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改制为企业,原投资主体存续并在改制后企业中出资(股权、股份)比例超过50%的,对改制后企业承受原事业单位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三、公司合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依照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合并为一个公司,且原投资主体存续的,对合并后公司承受原合并各方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四、公司分立公司依照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分立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与原公司投资主体相同的公司,对分立后公司承受原公司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五、企业破产企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实施破产,债权人(包括破产企业职工)承受破产企业抵偿债务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对非债权人承受破产企业土地、房屋权属,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妥善安置原企业全部职工,与原企业全部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的劳动用工合同的,对其承受所购企业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与原企业超过30%的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的劳动用工合同的,减半征收契税。
跨年度合同营业额怎么确定
近日,一家建筑公司于2008年6月1日签订了一管道工程的建筑安装合同,合同到期日为2009年10月31日。
2009年度履行该建筑合同的金额为1000万元,其中含构成管道工程主体的防腐管段、管件设备价值400万元,该公司2009年度执行该建筑合同的计税营业额是否应包括400万元的设备价值?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跨年度老合同实行营业税过渡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12号)规定,2008年12月31日之前签订的在上述日期前尚未执行完毕的劳务合同、销售不动产合同、转让无形资产合同(以下简称跨年度老合同)涉及的境内应税行为的确定和跨年度老合同涉及的建筑、旅游、外汇转贷及其他营业税应税行为营业额的确定,按照合同到期日和2009年12月31日(含12月31日)孰先的原则,实行按照《营业税暂行条例》、《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相关规定执行的过渡政策。
文到之前纳税人已缴、多缴、已扣缴、多扣缴的营业税税款,允许从其以后的应纳税额中抵减或予以退税。
因此,该公司2009年度营业额,应继续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文件。
该文件规定,通信线路工程和输送管道工程所使用的电缆、光缆和构成管道工程主体的防腐管段、管件(弯头、三通、冷弯管、绝缘接头)、清管器、收发球筒、机泵、加热炉、金属。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有关契税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日期】2018.03.02•【文号】财税〔2018〕17号•【施行日期】2018.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税收征管正文关于继续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有关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西藏、宁夏、青海省(自治区)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国发[2014]14号),继续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现就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涉及的契税政策通知如下:一、企业改制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有关规定整体改制,包括非公司制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原企业投资主体存续并在改制(变更)后的公司中所持股权(股份)比例超过75%,且改制(变更)后公司承继原企业权利、义务的,对改制(变更)后公司承受原企业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二、事业单位改制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改制为企业,原投资主体存续并在改制后企业中出资(股权、股份)比例超过50%的,对改制后企业承受原事业单位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三、公司合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依照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合并为一个公司,且原投资主体存续的,对合并后公司承受原合并各方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四、公司分立公司依照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分立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与原公司投资主体相同的公司,对分立后公司承受原公司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五、企业破产企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实施破产,债权人(包括破产企业职工)承受破产企业抵偿债务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对非债权人承受破产企业土地、房屋权属,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妥善安置原企业全部职工规定,与原企业全部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的劳动用工合同的,对其承受所购企业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与原企业超过30%的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的劳动用工合同的,减半征收契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明确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有关劳务派遣服务、收费公路通行费抵扣等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日期】2016.04.30•【文号】财税〔2016〕47号•【施行日期】2016.05.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增值税正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明确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有关劳务派遣服务、收费公路通行费抵扣等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经研究,现将营改增试点期间劳务派遣服务等政策补充通知如下:一、劳务派遣服务政策一般纳税人提供劳务派遣服务,可以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的有关规定,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为销售额,按照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也可以选择差额纳税,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代用工单位支付给劳务派遣员工的工资、福利和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后的余额为销售额,按照简易计税方法依5%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
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劳务派遣服务,可以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的有关规定,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为销售额,按照简易计税方法依3%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也可以选择差额纳税,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代用工单位支付给劳务派遣员工的工资、福利和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后的余额为销售额,按照简易计税方法依5%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
选择差额纳税的纳税人,向用工单位收取用于支付给劳务派遣员工工资、福利和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费用,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开具普通发票。
劳务派遣服务,是指劳务派遣公司为了满足用工单位对于各类灵活用工的需求,将员工派遣至用工单位,接受用工单位管理并为其工作的服务。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52号全文有效成文日期:2016-05-05字体:【大】【中】【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为继续发挥税收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作用,进一步保障残疾人权益,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对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增值税政策进行调整完善。
现将有关政策通知如下:一、对安置残疾人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纳税人),实行由税务机关按纳税人安置残疾人的人数,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的办法。
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每月可退还的增值税具体限额,由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所在区县(含县级市、旗,下同)适用的经省(含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下同)人民政府批准的月最低工资标准的4倍确定。
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一)纳税人(除盲人按摩机构外)月安置的残疾人占在职职工人数的比例不低于25%(含25%),并且安置的残疾人人数不少于10人(含10人);盲人按摩机构月安置的残疾人占在职职工人数的比例不低于25%(含25%),并且安置的残疾人人数不少于5人(含5人)。
(二)依法与安置的每位残疾人签订了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
(三)为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按月足额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
(四)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按月支付了不低于纳税人所在区县适用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月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第一条第7项规定的特殊教育学校举办的企业,只要符合本通知第二条第(一)项第一款规定的条件,即可享受本通知第一条规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
这类企业在计算残疾人人数时可将在企业上岗工作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全日制在校学生计算在内,在计算企业在职职工人数时也要将上述学生计算在内。
四、纳税人中纳税信用等级为税务机关评定的C级或D级的,不得享受本通知第一条、第三条规定的政策。
财审类税收政策汇编企业所得税2007-2008年: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国务院令第51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3.国发〔2007〕39号: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4.国发〔2007〕40号:关于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过渡性税收优惠的通知5.财税〔2008〕1号: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6.财税〔2008〕21号: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7.财税〔2008〕121号: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8.财税〔2008〕151号: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9.财税〔2008〕160号: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10.国科发火〔2008〕172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11.国科发火〔2008〕362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12.国税发〔2008〕23号: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原有若干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后有关事项处理的通知13.国税发〔2008〕28号:《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14.国税发〔2008〕30号:《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15.国税发〔2008〕52号:关于停止执行企业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16.国税发〔2008〕86号:关于母子公司间提供服务支付费用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17.国税发〔2008〕88号: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意见18.国税发[2008]10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19.国税发〔2008〕111号:关于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问题的通知20.国税发〔2008〕116号:《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21.国税函〔2008〕4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22.国税函〔2008〕251号: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的通知23.国税函〔2008〕635号:关于填报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有关问题的通知24.国税函〔2008〕650号:关于非居民企业不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25.国税函〔2008〕747号:关于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6.国税函〔2008〕819号:关于调整代开货物运输业发票企业所得税预征率的通知27.国税函〔2008〕828号: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28.国税函〔2008〕875号: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29.国税函〔2008〕897号:关于中国居民企业向境外H股非居民企业股东派发股息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30.国税函〔2008〕955号:关于加强非居民企业来源于我国利息所得扣缴企业所得税工作的通知31.国税函〔2008〕1081号: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补充通知2009年:1.财税〔2009〕23号:关于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2.财税〔2009〕27号: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3.财税〔2009〕29号:关于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4.财税〔2009〕57号: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5.财税〔2009〕59号: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6.财税〔2009〕60号: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7.财税〔2009〕69号:关于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8.财税〔2009〕70号:关于安置残疾人员就业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9.财税〔2009〕72号:关于部分行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10.财税〔2009〕87号: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11.财税〔2009〕124号:关于通过公益性群众团体的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12.财税〔2009〕125号:关于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有关问题的通知13.财税〔2009〕131号:关于延长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14.财税〔2009〕133号: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15.国税发〔2009〕2号: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16.国税发[2009]3号:《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17.国税发〔2009〕31号:《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18.国税发〔2009〕79号: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19.国税发[2009]80号:关于实施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通知20.国税发〔2009〕81号:关于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所得税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1.国税发[2009]82号:关于境外注册中资控股企业依据实际管理机构标准认定为居民企业有关问题的通知22.国税发[2009]87号:关于实施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通知23.国税发〔2009〕88号:《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24.国税发[2009]9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的通知25.国税函〔2009〕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债务重组所得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批复26.国税函〔2009〕3号: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27.国税函[2009]34号: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预缴工作的通知28.国税函〔2009〕9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29.国税函〔2009〕118号: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30.国税函[2009]181号:关于以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收益确认问题的批复31.国税函[2009]185号:关于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管理问题的通知32.国税函[2009]188号:关于加强转让定价跟踪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33.国税函〔2009〕202号:关于企业所得税执行中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通知34.国税函[2009]203号:关于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有关问题的通知35.国税函[2009]212号:关于技术转让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36.国税函[2009]221号:关于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37.国税函[2009]255号:关于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问题的补充通知38.国税函[2009]259号:关于加强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与企业的工资费用支出比对问题的通知39.国税函〔2009〕312号:关于企业投资者投资未到位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40.国税函[2009]342号:关于房地产企业开发产品完工标准税务确认条件的批复41.国税函[2009]363号:关于强化跨境关联交易监控和调查的通知42.国税函[2009]375号:关于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取得资产及债务豁免对价收入征免所得税问题的批复43.国税函[2009]567号:关于资源综合利用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批复44.国税函[2009]684号:关于企业清算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45.国税函[2009]698号:关于加强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通知46.国税函〔2009〕772号:关于企业以前年度未扣除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47.国税函〔2009〕777号:关于企业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2010年:1.国发[2010]27号: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2.财税[2010]45号: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3.财税[2010]111号:关于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4.财综[2010]122号:关于中央公益性单位公益事业捐赠票据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5.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号:《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操作指南》6.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号:关于“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公告7.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4号:《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8.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6号:关于企业股权投资损失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9.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7号:关于取消合并纳税后以前年度尚未弥补亏损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公告10.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3号:关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11.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9号:关于企业取得财产转让等所得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12.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0号:关于查增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处理问题的公告13.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4号:关于工会经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据问题的公告14.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5号: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问题的公告15.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9号: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注销前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16.国税函〔2010〕79号: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17.国税函〔2010〕157号:关于进一步明确企业所得税过渡期优惠政策执行口径问题的通知18.国税函[2010]183号:关于加强非居民企业取得我国上市公司股票股息企业所得税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19.国税函〔2010〕185号:关于小型微利企业预缴2010年度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20.国税函[2010]201号: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产品完工条件确认问题的通知21.国税函[2010]256号:关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22.国税办函[2010]535号:关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有关涉税诉求问题的函2011年:1.国发[2011]4 号: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2.财税[2011]4号:关于继续实施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增值税2008年:1.国务院令第53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50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3.财税〔2008〕170号: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4.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08年第1号:关于废旧物资发票抵扣增值税有关事项的公告2009年:1.财税〔2009〕9号: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2.财税〔2009〕17号:关于公布若干废止和失效的增值税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3.财税〔2009〕113号:关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4.财税[2009]115号:关于研发机构采购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5.财税〔2009〕119 号: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退税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6.财税[2009]131号:关于延长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7.财税[2009]163号: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补充的通知8.国税发〔2009〕7号:关于发布已失效或废止有关增值税规范性文件清单的通知9.国税发〔2009〕10号:关于修改若干增值税规范性文件引用法规规章条款依据的通知10.国税发[2009]102号:关于老长贸合同有关问题的通知11.国税函〔2009〕90号:关于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有关管理问题的通知12.国税函[2009]104号:关于简化出口货物退(免)税单证备案管理制度的通知13.国税函〔2009〕233号:关于餐饮公司送餐业务有关税收问题的批复14.国税函〔2009〕585号: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增值税政策问题的批复15.国税函〔2009〕617号:关于调整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期限有关问题的通知16.国税函[2009]617号:关于调整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期限有关问题的通知2010年:1.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3号:关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2.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2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3.国税发[2010]9号:《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办法》4.国税发〔2010〕40号:关于印发《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辅导期管理办法》的通知5.国税函[2010]1号: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有关问题的通知6.国税函〔2010〕56号:关于折扣额抵减增值税应税销售额问题通知7.国税函[2010]89号:关于出口企业延期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有关问题的通知8.国税函[2010]126号:关于新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使用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有关问题的通知9.国税函[2010]137号: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政策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10.国税函〔2010〕139号:关于明确《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若干条款处理意见的通知11.国税函[2010]162号:关于外贸企业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出口退税有关问题的通知2011年:1.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12号:关于代理出口货物相关税收问题的公告2.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13号: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3.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1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防伪税控一机多票系统开具普通发票有关问题的公告营业税2008年:1.国务院令第54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52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009年:1.财税[2009]23号:关于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2.财税〔2009〕61号:关于公布若干废止和失效的营业税规范性文件的通知3.财税〔2009〕111号:关于个人金融商品买卖等营业税若干免税政策的通知4.财税〔2009〕112号:关于对跨年度老合同实行营业税过渡政策的通知5.财税〔2009〕157号: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的通知6.国税发〔2009〕2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废止的营业税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7.国税函〔2009〕190号: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事经营租赁业务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批复8.国税函〔2009〕520号:关于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及纳税人代垫拆迁补偿费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9.国税函[2009]587号:关于处置危险废物取得收入征免营业税问题的批复10.国税函[2009]630号:关于进一步落实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及发票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2010年:1.财税〔2010〕8号:关于国际运输劳务免征营业税的通知2.财税[2010]10号:关于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审批期限的通知3.财税[2010]88号:关于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4.财税[2010]110号: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5.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3号:关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6.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5号: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问题的公告7.国税函[2010]42号:关于设计劳务营业税纳税人及纳税地点问题的批复8.国税函〔2010〕300号:关于国际电信业务营业税问题的通知2011年:1.财税[2011]12号: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的通知土地增值税1.国务院令[1993]13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2.财法[1995]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3.财税字[1995]48号: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4.国税发[1996]4号:关于土地增值税若干征管问题的通知5.国税发[1996]48号:关于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6.国税发[1996]22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7.财税[2006]21号:关于土地增值税若干问题的通知8.财税[2006]141号:关于土地增值税普通标准住宅有关政策的通知9.国税发〔2006〕187号: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10.国税发[2009]91号:关于印发《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的通知11.国税函[2010]220号: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12.国税函[2010]347号:关于转让地上建筑物土地增值税征收问题的批复房产税、车船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1.国发[1986]9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2.国务院令第48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3.国务院令第17号、第48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4.财政部国家税总局令第4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5.(86)财税地字第008号:关于房产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6.(86)财税地字第008号:关于车船使用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7.(87)财税地字第003号:关于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税几个业务问题的解释与规定8.(87)财税地字第028号:关于对房屋中央空调是否计入房产原值等问题的批复9.(88)国税地字第15号:关于土地使用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10.(88)国税地字第20号:对“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第六条中‘宗教寺庙’适用范围的请示”的复函11.(89)国税地字第140号:关于土地使用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补充规定12.国税函发[1993]501号:关于受让土地使用权者应征收土地使用税问题的批复13.国税函[1996]441号:关于企业内部电厂应征城镇土地使用税问题的批复14.国税函[1998]426号:关于房屋产权未确定如何征收房产税问题的批复15.国税函发[1998]669号:关于对已缴纳土地使用金的土地使用者应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批复16.国税发[1999]44号:关于调整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具体征税范围解释规定的通知17.国税函[2001]659号:关于房改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征免问题的批复18.国税发[2003]8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规定的通知19.国税发[2004]10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20.财税[2004]123号:关于暂免征收军队空余房产租赁收入营业税房产税的通知21.财税[2004]140号:关于调整房产税有关减免税政策的通知22.财税[2004]180号:关于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减免税政策的通知23.国税发[2004]10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24.国税函[2004]839号:关于房产税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加强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25.国税函[2004]939号:关于城镇土地使用税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加强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26.国税函[2004]940号:关于下放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审批项目管理层级后有关问题的通知27.财税[2005]181号:关于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征收房产税的通知28.国税函[2005]968号:关于填海整治土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问题的批复29.财税[2006]56号:关于集体土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的通知30.财税〔2006〕186号: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的通知31.国税函〔2007〕596号: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问题的批复32.财税[2008]152号: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问题的通知33.国税发〔2008〕48号:关于车船税征管若干问题的通知34.财税[2009]128号: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问题的通知35.财税[2009]131号:关于延长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36.财税[2010]121号:关于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政策的通知3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6号个人所得税1.主席令[2007]第08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国务院令第51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3.国税发[1994]89号: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4.国税发[1994]179号:关于个人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取得所得征税问题的通知5.财税[1995]82号:关于误餐补助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6.国税发[1995]115号: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以实物向雇员提供福利如何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7.国税发[1996]161号:关于明确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义务人的劳务报酬所得代付税款计算公式的通知8.国税发[1996]199号:关于雇主为其雇员负担个人所得税税款计征问题的通知9.财税[1997]103号:关于个人提供非有形商品推销、代理等服务活动取得收入征收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10.财税[1997]144号:关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11.国税发[1997]198号: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12.国税函发[1998]289号:关于原城市信用社在转制为城市合作银行过程中个人股增值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的批复13.国税函发[1998]333号:关于盈余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14.财税[1998]61号:关于个人转让股票所得继续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通知15.国税发[1998]9号:关于个人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而从雇主取得折扣或补贴收入有关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16.国税发[1998]155号:关于生活补助费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17.国税函[1998]293号:关于个人取得的奖金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18.国税函[1998]621号:关于个人以专利技术入股及通过转让专利技术所有权取得股权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19.国税发[1999]58号: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20.国税发[1999]125号: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21.国税发[1999]178号: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22.国税发[2000]192号:关于明确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义务人的劳务报酬所得代付税款计算公式对应税率表的通知23.国税函[2000]5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24.国税函[2000]257号:关于个人取得专利赔偿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25.财税[2001]157号: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26.国税发[2002]52号:关于剧本使用费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27.国税函[2002]146号: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批复28.国税函[2002]629号: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批复29.财税[2003]158号: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30.国税发[2003]119号:关于进一步明确若干再就业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31.财税[2004]11号:关于企业以免费旅游方式提供对营销人员个人奖励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32.国税发[2004]80号:关于取消及下放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以及外籍个人若干税务行政审批项目的后续管理问题的通知33.国税函[2004]952号:关于企业员工向本企业提供非专利技术取得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34.财税[2005]35号: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35.财税[2005]94号: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36.财税[2005]103号:关于股权分置试点改革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37.国税发[2005]9号: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38.国税函[2005]130号:关于纳税人收回转让的股权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39.国税函[2005]382号:关于个人兼职和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收入如何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40.国税函[2005]482号:关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行使股票认购权取得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41.财税[2006]10号: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42.国税发[2006]164号:关于做好受理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工作的通知43.国税函[2006]526号:关于离退休人员再任职界定问题的批复44.国税函[2006]866号:关于个人股权转让过程中取得违约金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45.国税函[2006]902号: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46.财税 [2007] 13号:关于单位低价向职工售房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47.财税[2007]6号:关于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及相关管理问题的通知48.财税[2007]102号:关于企业向个人支付不竞争款项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49.国税发〔2007〕97号:关于进一步推进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工作的通知。
职工福利费的相关文件及解读1、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 (2)2、财政部企业司有关负责人就企业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政策答记者问 (4)3、关于企业重组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9]117号) (11)4、财政部企业司有关负责人就企业重组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政策答记者问 (14)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 (19)(国税函〔2009〕3号) (19)6、(财企[2009]242号)与(国税函[2009]3号)对比分析一(来自中国会计天空) (21)7、(财企[2009]242号)与(国税函[2009]3号)对比分析二(仅供参考) (25)8、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 2006-12-4 (29)9、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关于2009年度税收自查有关政策问题的函 (29)(企便函[2009]33号) (29)10、解读企便函[2009]33号:企业有关业务所得税税收政策适用问题解析 (36)中国税网作者:赵新贵 (36)11、对企便函[2009]33号的理解(来自CPA视野) (47)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解放军总后勤部,武警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各中央管理企业:为加强企业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维护正常的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国家、股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等有关精神,现通知如下:一、企业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以下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一)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等发放或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职工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暂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职工疗养费用、自办职工食堂经费补贴或未办职工食堂统一供应午餐支出、符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的供暖费补贴、防暑降温费等。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过渡期有关税收征管工作的通知正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过渡期有关税收征管工作的通知税总发〔2018〕6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驻各地特派员办事处,局内各单位:根据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工作部署,各级新税务机构挂牌至“三定”规定落实到位前的改革过渡期,原国税、地税机关按原有职责协同办理税费征管业务,统一以新机构名称对外执法和服务,确保税务机构改革和各项税收征管工作平稳有序推进,确保不断提升纳税人的办税体验。
现就做好过渡期有关税收征管工作通知如下:一、做好税费征管业务衔接(一)表证单书及印章使用。
新税务机构挂牌后,启用新的行政、业务印章,原国税、地税机关的行政、业务印章停止使用。
税收业务印章根据工作需要按规定刻制,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可以使用税收业务专用章。
各类证书、文书、表单等启用新的名称、局轨、字轨和编号。
(二)纳税人户籍管理。
新税务机构要统筹做好税务登记的确认、变更、注销和停复业等工作,实现税务登记事项“一窗办理”,内部信息共享共用。
对当期有任一税种申报记录的纳税人,新税务机构不得将其认定为非正常户。
对纳税人在原国税、地税机关户籍管理状态不一致的,新税务机构应当根据纳税人实际情况按规定处理,保持同一纳税人状态的一致性。
(三)欠税公告。
新税务机构在发布欠税公告前,应当按户对纳税人所有税种欠税信息进行归集确认后,根据《欠税公告办法(试行)》(国家税务总局令第9号)对纳税人欠税情况予以公告。
(四)风险统筹。
新税务机构要加强风险任务扎口管理,统筹风险管理任务安排,有序开展风险任务的推送和应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