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字词的翻译尽在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1. 也:表示句末停顿或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啊”等。
例如:“吾友也,善饮酒。
”(我的朋友啊,喜欢喝酒。
)2. 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例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得意的时候要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樽空对着月亮。
)3. 故:连词,表示因果、结果。
例如:“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战斗,需要勇气。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 其: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人或事物。
例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5. 之: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人或事物;助词,表示所属关系。
例如:“子路之勇,吾未之有见。
”(子路的勇敢,我从未见过。
)6. 与:介词,表示和、跟。
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的衣领,悠悠的我心。
)7. 何:疑问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
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怎样解除忧愁?只有酒才能解忧。
)8. 以:介词,表示原因、手段等。
例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9. 所:助词,与“以”连用,表示所属关系。
例如:“人所共知。
”(众所周知。
)10. 于:介词,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如:“子路于卫,闻有孔子。
”(子路在卫国,听说有孔子。
)11. 乃:副词,表示转折、出乎意料等。
例如:“此乃天命也。
”(这是天命。
)12. 则:连词,表示顺承、因果等关系。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13. 且:连词,表示递进、转折等关系。
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如蜜。
)14. 也:语气词,表示肯定、感叹等。
例如:“善哉,哉!”(好啊,啊!)15. 谓:动词,表示说、告诉。
例如:“孔子谓弟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对弟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通过以上对文言文中常见字词的翻译,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领略我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1. 君子:今译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2. 士:今译为读书人、知识分子。
3. 天子:今译为皇帝。
4. 臣:今译为臣子,对君主或上级的尊称。
5. 宫:今译为皇宫,古代帝王的居所。
6. 治:今译为治理,指国家、地方或事务的管理。
7. 朝:今译为朝廷,指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
二、动词1. 为:今译为做、成为。
2. 行:今译为走、行走。
3. 说:今译为说、讲。
4. 求之:今译为寻找。
5. 得:今译为得到、获得。
6. 赋:今译为写诗、作文。
7. 谈:今译为谈论、议论。
三、形容词1. 美哉:今译为多么美好啊。
2. 善:今译为好、优秀。
3. 知:今译为聪明、有智慧。
4. 仁:今译为仁爱、仁慈。
5. 贤:今译为有才能、有德行。
6. 诚:今译为真诚、诚实。
1. 然:今译为然而、可是。
2. 犹:今译为还、仍然。
3. 盖:今译为因为、由于。
4. 乃:今译为就是、就是。
5. 而已:今译为罢了、就如此。
五、连词1. 而:今译为并且、而且。
2. 则:今译为那么、就。
3. 故:今译为因此、所以。
4. 且:今译为而且、并且。
5. 若:今译为如果、假如。
六、助词1. 者也:今译为……的。
2. 焉:今译为在那里、怎么。
3. 以:今译为用、因为。
4. 于:今译为在、对于。
5. 于乎:今译为吗。
通过以上对文言文常见字词的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领略古人的智慧。
当然,文言文博大精深,以上仅为冰山一角。
在阅读文言文时,还需结合具体语境,仔细揣摩,方能领悟其中真谛。
文言文,古之汉语也,源远流长,蕴含丰富。
然其言辞奥涩,字形复杂,于今之人,往往难以通晓。
故吾辈当博采众长,归纳整理,以助后学。
兹将文言文中常见字词之翻译归纳如下:一、名词1. 士:古之男子,泛指有才德之人。
2. 女:女子,指已婚或未婚女性。
3. 君:君主,指古代国家的统治者。
4. 臣:臣子,指臣服于君主的人。
5. 尊:尊敬,敬重。
6. 尊长:年长且受人尊敬的人。
二、动词1. 行:行走,泛指行动。
2. 言:说,说话。
3. 听:听,听见。
4. 观:看,观察。
5. 求:寻求,请求。
6. 求:追求,寻求。
三、形容词1. 好:美好,优良。
2. 善:善良,美好。
3. 美:美丽,美好。
4. 丑:丑陋,不好看。
5. 优:优秀,优良。
6. 劣:低劣,不好。
四、副词1. 即:就是,表示等同。
2. 乃:是,表示肯定。
3. 亦:也,表示同样。
4. 既:已经,表示时间。
5. 乃:于是,表示结果。
6. 于是:因此,表示原因。
五、连词1. 而:并且,表示并列。
2. 且:而且,表示递进。
3. 或:或者,表示选择。
4. 若:如果,表示条件。
5. 以:因为,表示原因。
6. 于是:因此,表示结果。
六、助词1. 的:表示所属关系。
2. 所:所,表示所涉及的事物。
3. 之:的,表示所属关系。
4. 乎:乎,表示疑问。
5. 者也:表示总结。
6. 焉:焉,表示疑问。
七、感叹词1. 噫:表示惊讶。
2. 嗟:表示惋惜。
3. 哉:表示感叹。
4. 哎:表示叹息。
5. 哟:表示疑问。
6. 哈哈:表示高兴。
以上仅为文言文中常见字词之翻译归纳,实则繁多,不胜枚举。
然吾辈若能熟记于心,运用自如,便能更好地领略古人之智慧,传承中华文化。
文言字词的翻译尽在"加"与"减"之间长期以来,文言文的教学是一个难点,而其中解释字词又是难点之中的难点,令许多老师感到棘手。
但是通过本人的一些教学实践探索,觉得文言文的翻译教学并非是不可突破。
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本人认为文言文的翻译教学要还学生和文本的真源,让学生真正做到置身于教材中和文本对话,与自己对话,这样就会降低翻译教学的难度,避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一相情愿”式的灌输教学,真正让学生活起来。
其实文言字词的翻译就在“加”与“减”之间,我权且将自己摸索的这种文言字词翻译教学方法叫做“加减法”。
本人就以在《童趣》一文中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自己在“加减法”文言字词翻译教学中获得的点滴之悟。
教学片断: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熟悉了课文,看了书下的注释。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翻译这篇课文。
大家说以怎样的形式来进行翻译好呢?生(齐声的):首先我们自己翻译,然后由老师订正。
师:同学们的建议很好。
不过老师为了提高大家翻译的效率,我们分组进行,一个大组的同学翻译一段。
请同学们在翻译时,注意总结翻译文言字词的方法。
(学生分组活动讨论。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段是怎样翻译的,如果你在翻译时有问题尽管提。
生1:老师我有问题,"余忆童稚时"的"余"字怎样理解?生2:"故时有物外之趣"的"故"字是什么意思?师:这两个同学敢于提问很好,而且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
现在我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请同学们查查字典,这两个字在字典上有哪些解释。
看谁先查到?(学生分别开始卖力的查找起来。
一会儿就有学生举手了。
)生1:"余"字有五种解释,它们分别是"①我②姓③剩下④大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头⑤指某种事情,情况以外或以后的时间。
生2:"故"字的解释有七种它们是"①事故,②缘故、原因,③故意、有意④所以、因此,⑤原来的、旧的,⑥朋友、友谊,⑦死亡"。
师:上面的两个同学查字典的速度真快,让我们用掌声表扬他们。
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交换意见,"余"和"故"两个字在文中的意思分别应该是哪一个呢?生1:我认为"余"字应该是"大多数"的意思,因为文中讲的是大多数时候都能感受到物外之趣。
常见文言文字词翻译汝——你予——我;给夫——那;句首发语词;丈夫;成年男子的通称,人奉——通“俸”侍奉;接受、奉行;供养妻子——妻子和孩子曰——说睡——坐寐,即坐着打瞌睡股——大腿谤——指公开批评错误爱——古代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是亲爱义,古今相同;一是吝惜义,今已消失谪——贬官谢——感谢;道歉虽——虽然;即使愠——怨恨遂——于是就故——特意;缘故旦——早晨俨然——整齐的样子乳——喂奶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交通——交错相通鲜美——鲜嫩美丽持——凭借,依靠良——真、实在蕃——多辞——推辞;语言策——马鞭;鞭打、驱使;记录;计谋鹄——天鹅安——怎么;养卑——低下;身份低微进——在朝廷上做官退——不在朝廷上做官去——放弃;距离;离开方——面积以——所以;认为;因为暝——昏暗居——停留。
1. 字词翻译:(1)之:代词,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的”。
例句:吾友之书,何在?(我的朋友的书在哪里?)(2)者:助词,用于句末,表示陈述或判断。
例句:人生者,自有所欲也。
(人生,自然有所追求。
)(3)其:代词,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他的”或“它的”。
例句:夫子之车,其破矣。
(夫子的车,它的破了。
)(4)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
例句:吾欲往矣,而路途遥远。
(我想去了,但是路途遥远。
)(5)以:介词,表示手段、原因、目的等。
例句: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用文学交流朋友,用朋友辅助仁德。
)2. 句子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了之后,及时复习,不是也很愉快吗?(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翻译: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
(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翻译:男子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女子为了取悦自己的人而打扮。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国家的兴衰,每个人都有责任。
3. 文言文特点:(1)句子结构紧凑,省略较多。
(2)用词古雅,富有韵味。
(3)修辞手法多样,如对仗、排比等。
(4)注重意境,富有哲理。
总之,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通过对文言文常用字词句的翻译和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一、字词解释1. 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主张“性善论”。
3. 孟轲:孟子,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4. 孝悌: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5. 弟子:学生。
6. 君子: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7. 恕:宽容、仁爱。
8. 仁:仁爱之心。
9. 礼:礼节、礼仪。
10. 智:智慧、聪明。
11. 信:诚实、守信。
12. 忠:忠诚、忠心。
13. 诚:真诚、诚实。
14. 义:正义、道义。
15. 勇:勇敢、有胆识。
16. 恕:宽容、仁爱。
17. 恕:宽容、仁爱。
18. 恕:宽容、仁爱。
19. 恕:宽容、仁爱。
20. 恕:宽容、仁爱。
二、字词翻译1. 孔子:Confucius2. 孟子:Mencius3. 孟轲:Mencius4. 孝悌:filial piety and respect for the elder brother5. 弟子:student6. 君子:a man of virtue7. 恕:tolerance8. 仁:benevolence9. 礼:etiquette10. 智:wisdom11. 信:honesty12. 忠:loyalty13. 诚:sincerity14. 义:justice15. 勇:bravery16. 恕:tolerance17. 恕:tolerance18. 恕:tolerance19. 恕:tolerance20. 恕:tolerance三、字词例句1.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2.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区别,只有一点。
”)3.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是仁的根本吗?)4.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的交往淡如水,小人的交往甜如蜜。
)5. 恕近于仁,故曰:“恕。
1. 乃:表示“是、就是”,如:“吾乃孟子。
”(我是孟子。
)2. 之:代词,表示“他、她、它”,如:“孔子之门人,颜回之贤。
”(孔子的学生,颜回很贤能。
)3. 而已:表示“罢了、就如此”,如:“吾食之而已。
”(我只吃这么多了。
)4. 何以:表示“为什么”,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为什么解忧?只有杜康酒。
)5. 故:表示“所以、因此”,如:“孔子学琴于师旷,故能知音。
”(孔子向师旷学琴,所以能懂得音乐。
)6. 虽:表示“即使”,如:“虽千里之外,吾往矣。
”(即使千里之外,我也去了。
)7. 焉:表示“在哪里”,如:“吾将焉求?”(我将去哪里寻求?)8. 以:表示“用、以……为”,如:“吾以马为良。
”(我认为马是好东西。
)9. 之:表示“的”,如:“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山水的乐趣,得到心中,寄托在酒中。
)10. 而:表示“并且、而且”,如:“吾友三人,皆才子,而吾独愚。
”(我的三个朋友都是才子,而我却很愚笨。
)11. 宜:表示“应该、应当”,如:“宜早作准备。
”(应该早点做好准备。
)12. 而且者:表示“……并且……”,如:“吾闻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且学而不厌。
”(我听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且学而不厌。
)13. 所:表示“……的地方、……的”,如:“吾有所思,不可具道。
”(我有一些想法,无法一一说明。
)14. 之:表示“……的样子”,如:“其貌不扬,而其才横溢。
”(他长得不怎么样,但才华横溢。
)15. 也:表示“……的样子”,如:“其心似火,其行似风。
”(他的心像火一样热情,他的行为像风一样迅疾。
)16. 以其:表示“因为……”,如:“以其才高,故人皆敬之。
”(因为他才华横溢,所以人们都很尊敬他。
)17. 之:表示“……的”,如:“吾欲游名山,观胜景,以广吾之见。
”(我想游览名山,观赏美景,以开阔我的眼界。
)18. 而且者:表示“……并且……”,如:“吾欲学琴,以陶冶性情,而且修身养性。
[文言文字词翻译大全]文言文翻译大全文言文字词翻译大全文言文翻译是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研究和应用文言文字的过程。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古代汉字或表达方式,因此掌握文言文字词的翻译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文言文字词翻译大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一、人物词汇1. 君子:指具有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
2. 贤人:指具有卓越才德和品德的人。
3. 仁者:指具有仁爱之心和善行的人。
4. 王者:指君主或统治者,代表着无上权威和伟大力量。
二、时间词汇1. 晨光初露:指早晨刚刚露出的第一缕阳光。
2. 日暮西山:指太阳落山的时候,天边出现的那抹红霞。
3. 月明星稀:形容夜晚月亮明亮而星星稀疏。
4. 三五成群:指一小群人聚集在一起。
三、自然词汇1. 松柏碧翠:形容松树和柏树的绿色非常鲜艳。
2. 春风拂面:形容春天微风吹拂在脸上的感觉。
3. 清泉潺潺:形容清澈的泉水发出潺潺的声音。
4. 鸟语花香:形容春天鸟儿鸣叫,花朵散发出香气的景象。
四、动作词汇1. 徘徊:指在一定范围内来回走动。
2. 寻觅:指寻找,追寻。
3. 思索:指思考,考虑。
4. 沐浴:指洗浴,沐淋水。
五、情感词汇1. 心痛欲绝:指极度悲伤或痛苦,感到无法忍受。
2. 悲从中来:指悲伤的情绪源自内心深处。
3. 喜上眉梢:指非常高兴,喜出望外。
4. 怅然若失:指心情失落,感到迷茫和困惑。
六、评价词汇1. 宏伟壮丽:形容建筑或景物规模巨大,气势雄伟。
2. 优雅别致:形容某物具有高雅和独特的魅力。
3. 博大精深:形容知识或学问渊博,经验丰富。
4. 德高望重: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受人尊敬。
七、数词1. 一心一意:形容全心全意,没有任何分散。
2. 两败俱伤:指双方都受到了损失,互相伤害。
3. 三思而后行:指在做决策之前要三思而后行。
4. 四面楚歌:指四面受到敌人的包围和攻击。
八、表示方式1. 直言不讳:指直率地说出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文言字词的翻译尽在"加"与"减"之间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熟悉了课文,看了书下的注释。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翻译这篇课文。
大家说以怎样的形式来进行翻译好呢?
生(齐声的):首先我们自己翻译,然后由老师订正。
师:同学们的建议很好。
不过老师为了提高大家翻译的效率,我们分组进行,一个大组的同学翻译一段。
请同学们在翻译时,注意总结翻译文言字词的方法。
(学生分组活动讨论。
)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段是怎样翻译的,如果你在翻译时有问题尽管提。
:老师我有问题,"余忆童稚时"的"余"字怎样理解?
生
1
:"故时有物外之趣"的"故"字是什么意思?
生
2
师:这两个同学敢于提问很好,而且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
现在我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请同学们查查字典,这两个字在字典上有哪些解释。
看谁先查到?(学生分别开始卖力的查找起来。
一会儿就有学生举手了。
)
:"余"字有五种解释,它们分别是"①我②姓③剩下④大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生
1
头⑤指某种事情,情况以外或以后的时间。
生
:"故"字的解释有七种它们是"①事故,②缘故、原因,③故意、有意④所以、因2
此,⑤原来的、旧的,⑥朋友、友谊,⑦死亡"。
师:上面的两个同学查字典的速度真快,让我们用掌声表扬他们。
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交换意见,"余"和"故"两个字在文中的意思分别应该是哪一个呢?
生
:我认为"余"字应该是"大多数"的意思,因为文中讲的是大多数时候都能感受到1
物外之趣。
:我认为"故"字应该是"原来"之意,因为文中讲的是"我"童年时的故事。
生
2
生
:我觉得第一个同学的"余"字讲错了。
它的意思应该是"我"。
因为如果把"余"3
字解释为"大多数",第一段就连一个主人公也没有了,根本就不知道讲的是谁。
为了使文意完整,所以"余"字应该是"我"的意思。
生
:第二个同学解释的"故"字不恰当,因为"故时有物外之趣"与前一句之间的关系4
是因果关系,所以"故"字应该是"原来"之意。
师:听了以上同学的辨析,大家认为哪些同学是对的呀?
生:(沉思片刻,齐声地)第三个和第四个同学说的对。
师:(肯定,并报以热烈的掌声)对啦!同学们实在是太聪明了,大家看这两个字是不是很好解释呢,只要我们动脑筋,会想办法,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生:(齐声的)是!
师:我们刚才翻译"余"字和"故"字时所用的方法就是"换字法"。
根据词语所在句子的语言环境,用最符合这里语境意思的另外一个字来解释原文里的字的方法就叫做"换字法"。
这种方法也实用于其他类似的词语翻译。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练习。
(小黑板出示练习题: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A、徐喷以.烟B、以.丛草为林C、二虫尽为.所吞
D、盖.一癞虾蟆E、方.出神。
生完成字词解释,然后老师更正答案。
)
师:我们在运用"换字法"时有一个"猜译"的过程,接下来请同学们独立翻译课文的第一段。
(然后老师抽生译并更正)
师:同样我们还有另外一种翻译字词的方法,叫做"加字法"。
就是用原文的字组词,看哪一个词语的意思在这里最接近原文语境中的意思,那么这个词语就是原文中那个字的解释。
比如"果"字,我请一些同学来组词,尽量多说一些。
:果树,果实,结果,苹果(老师板书)
生
1
生
:如果,后果,果断,果然,水果(老师板书)
2
师:好,我们就组这么多词。
那么,请同学们结合语境看一看"果如鹤唳云端"中的"果"字应该是哪个解释呢?
生:(异口同声地)果然!
师:恩,大家说对啦,看来大家比较充分地领会了这种翻译方法了。
下面请同学们把第二自然段独立翻译出来。
(生译第二段)
(第三,第四自然段均按以上方法知道翻译、、、、、、)
评析:
长期以来,文言文的教学是一个难点,而其中解释字词又是难点之中的难点,令许多老师感到棘手。
在该课的教学中,本人对文言文的教学获得了点滴之悟。
第一、老师首先要给学生构建一个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老师只须点拨和引导即可,而不必照本宣科似的逐字逐句的去给学生翻译出来。
第二、重视方法与过程的教学,学生有亲自的参与和体验,才会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
老师决不能越俎代庖。
在本课教学中,我并没有急于求成的把什么知识或什么方法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取。
这样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自然就水到渠成,不用老师再多讲什么。
第三、老师要多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如在本课堂中,每一个环节上,老师都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赞赏,从而树立起学生的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
从某种角度上讲,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轻老师负担的一种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