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选材第四章运动员身体形态选材
- 格式:ppt
- 大小:494.50 KB
- 文档页数:31
上海市二线花样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及选材要求花样游泳是一项具有优美舞姿和独特魅力的水上项目,要求选手具备良好的身体形态、优秀的柔韧性和艺术感,并且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态度。
在上海市,花样游泳是一项备受关注和发展的运动项目,每年都会有许多优秀的运动员涌现出来。
在二线水平的花样游泳运动员中,要求身体形态将更加重要,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上海市二线花样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及选材要求。
首先,身体形态在花样游泳中至关重要。
优秀的花样游泳运动员应该有良好的身高体重比例,身体线条延展流畅,并且要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力量。
一般来说,花样游泳运动员的身高要求在160cm以上,体重要求在45kg以上。
身体线条要优美曲线自然,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能够展现出高度的舞台美感。
此外,花样游泳运动员的身体要保持健康状态,有良好的体能和耐力,能够适应长时间的训练和竞赛。
在体态上,花样游泳是一项需要运用全身肌肉的项目,所以运动员的身体要求具有较高的柔韧性和力量。
花样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能够完成各种难度的动作和动作的组合。
除了对肌肉力量和柔韧性有要求外,花样游泳运动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呼吸控制能力,能够在水下保持呼吸节奏,完成各种艰难的技术动作。
此外,艺术感和专业素养也是花样游泳运动员所必备的能力。
花样游泳是一项艺术性很强的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在表现技术动作的同时,花样游泳运动员还要注重舞蹈的表现,要学会用身体语言来传达情感和表达主题。
运动员还要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和搭档配合默契,完成复杂的编排和表演动作。
综上所述,在上海市二线的花样游泳运动员中,身体形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
除了身高体重比例、身体线条和体态要求外,花样游泳运动员还需要具备柔韧性、力量和体能方面的素质,以及艺术感和表演能力。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身体形态和专业素养,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的花样游泳运动员。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形态选材的内容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形态选材的内容
身高指标
身高是反映人的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形态指标之一,身高指标在篮球选材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身高指标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或范畴。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身高指标是指在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选材中,在身高方面的数值变量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要求,或者说是在选拔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高度数值能够长到符合相应标准和要求。
身高在篮球运动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篮球运员的科学选材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选材也是如此。
目前,世界篮球强队的男子平均身高在2.00米,中锋多在2.10米左右;女子平均身高多在1.88m以上,中锋多在2.00m左右。
跳远运动员身体形态的选材研究温祝英【摘要】选材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第一步,是整个训练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发、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跳远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在选材中的作用、地位和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析,皆为科学选材提供理论依据.%Selection is the first and a crucial step in training high-level bin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observation,comparative analysis,expert interview,and logical analysis,we have made a study of the role and position of the athlete's body shap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ports performance.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election of athletes.【期刊名称】《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14)004【总页数】4页(P116-119)【关键词】跳远;运动员;选材;形态【作者】温祝英【作者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广东广州5114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8.18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管理是决定现代竞技运动水平提高的三要素.科学选材是竞技运动的开始,它既是选拔优秀运动后备人才的过程,也是培养优秀运动员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全过程的重要环节.“选材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已成为广大竞技体育工作者的共识.所谓科学选材,就是充分研究和认识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及其遗传特性的基础上,根据专项运动的特点和要求,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采用调查、测试、评价和预测等科学方法,把具有运动前途的天儿童少年选拔出来,进行科学的训练,以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成绩.跳远是一项要求各方面素质都很高的比赛项目,而身体形态又是各项素质中的核心因素之一,探讨它和跳远运动成绩的关系及其在选材中的作用和地位,对科学选材提供依据有重要意义.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跳远运动员身体形态的选材为研究对象.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在广州体育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以及中国期刊网等途径搜素有关跳远运动选材的文献、著作和报刊等,并进行认真研读,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1.2.2 比较分析法对高水平跳远运动员之间的形态进行对比分析,为有关结论进行论证.1.2.3 专家访谈法访谈了广州体育学院田径教师和专家,听取他们的建议和观点,为提升本研究的可信度加砝码.2 结果与分析2.1 对跳远项目特征的认识跳远动作技术主要是由助跑、踏跳、空中姿势和落地4个部分构成,其中踏跳技术对完成动作、决定成绩好坏影响最大,而踏跳这一主要环节又与助跑速度、起跳的支撑时间、角度、力量有重大关系.所以,以此标准确定跳远项目的特征,即“高速助跑下的快速起跳能力”.针对主要特征中的有关因素,在选拔运动员时应以此为重点,把速度发展潜力大和下肢爆发力强的运动员作为选拔的重点,提高选材的准确性.但是研究证明,速度和下肢爆发力和身体形态成正相关.2.2 跳远运动员身体形态选材的各参数分析2.2.1 身高选材近年来各国对跳远运动员的身体形态选择都给予高度的重视,根据生物与结构特点,身材高、体重轻、下肢长、身体的围度和宽度较小,跟腔长、足弓高、脚趾短齐,脚掌富有弹性等特征,都是较具跳远运动潜力的,参照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身高,通常要求我国跳远运动员成年后达到如下指标(见表1)表1 世界和我国跳远运动员成年后所达指标性别国外优秀运动员国内应具备指标克托莱指数男子 184.9士4.0 182士4.0 412土2.2/374土20.7 21女子 175.1士3.3 172士4.0 364土3.04/328士上述条件可作为参考,不可盲目照搬,要考虑到地域、种族的差别,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既看他们现有的身体高度,又要考虑他们未来的发展潜力.如果有的苗子身高预测达不到理想的高度,但弹跳力很好,速度、灵巧等素质十分突出,也可作为培养对象.基层教练员面临着选儿童少年选手的问题,因而预测他们将来的身高和体型,就占着很重要的地位.由于墓层实际情况和表中预测数据还有差异,因而根据哈佛预测身高法和卡坦氏预测身高法可以知道运动员未来的身高.哈佛利预测身高法:儿子身高=(父高+母高)×1.10/2;女儿身高=(父高×0.95+母高)/2;卡坦氏预测身高法:H(成年身高)童年身高/卡坦指数;卡坦指数∶9岁∶68.8%;10岁∶72.0%;11岁:75.2%;12岁∶78%; 13岁∶80.6%;14岁∶82.9%.2.2.2 体重与克托菜指数选材表2 不同年龄跳远运动员的体重形态指标单位:kg;cm13岁 14岁 15岁 16岁 17岁男290-310 330-350 300-380 370-390 380-4(X)身高 172 176 180 184 188女166 168 170 172 174 290-310 320-330 320-330 320-330 320-330身高跳远运动是克服自身体重的运动.运动员体重对成绩有直接影响,研究表明,田径项目的成绩与体重身高指数密切相关.跳远运动员体重的预测与计算可采用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表示每cm身高的体重).它是反映人体发育匀称度的重要形态指标.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这一指标反映人体发育的匀称程度,中跑运动员(跳远运动员助跑)要求身体匀称结实,肌肉富有弹力,瘦体重相对较大,所以该指标要求处于一个适宜的位置,指数过大太胖不行,指数过小太瘦也不行.用克托莱指数公式,可算出在一定身高条件下合理的体重范围,并作为评价发育水平的依据.我国由于种族的差异克托莱指数正常范围内普遍低于欧美.我国不同年龄跳远运动员的形态选材预测指标(见表2)[1].2.2.3 身高与下肢比例选材身高比下肢长(下肢长A/身高×100)这一指标反映下肢与身高的关系,从力学角度看,大腿短则摆动半径小,摆动速度快,步频就快.另外,指数越大,说明下肢越长,腰部相应较短,同样身高情况下,运动员步幅较大,该项指标以大为好.目前我国对于上下肢比例方面的选材构建了不少模型,以下是当前常用的,而且效果良好的一种模式,见表3.表3 身高与下肢比例(下肢长A/身高×100)13岁 14岁 15岁 16岁 17岁57.5 57.5 57.5 57.5 57.5 57.5 57.5 57.5 57.5 57.5女男注:下肢长A是指人体站立时髂前上棘点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一般来说,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的下肢长A点都很高.2.2.4 大小腿比例与选材比小腿长(下肢长B-小腿长A)/小腿长A×100这一指标反映运动员大、小腿长度的比例关系,指数越大说明大腿越短小腿越长,这对运动员在运动中加大摆腿幅度是很有利的.大小腿的比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反应身体形态的一个重要指标.以下是我国总结出来的一套关于大小腿比例选材方面的数据,以供参考.具体见表4.表4 大、小腿长度比例(下肢长-小腿长A)/小腿长A×100注:小腿长A表示小腿加足高.13岁 14岁 15岁 16岁 17岁88.0 88.0 88.0 88.0 88.0 88.0 88.0 88.0 86.0 86.0女男理想的跳远运动员大腿相对较短,小腿相对较长,这样有利于加快摆腿速度和完成抬腿动作.2.2.5 踝围、跟腱比例与选材比踝围(踝围/跟腱长×100)这一指标反映了运动员脚踝的粗细与跟腱长度的关系,指数越小说明踝关节越细,跟腱相对较长,该项指标同运动员腿的爆发力有关,该项指标较小是素质良好的表现,但太小就会影响到踝关节的力量.一般来说,优秀的跳远运动员,踝关节围度较小,但跟腱较长.表5表明我国跳远运动员选材时的一个参考范围.表5 踝围、跟腱比例(踝围/跟腱长×100)13岁 14岁 15岁 16岁 17岁86.0 86.0 86.0 86.0 86.0 86.0 86.0 86.0 86.0 86.0女男2.2.6 胸围及胸围胸围及胸围差都是反映运动员呼吸系统功能的指标,这两项指标都是越大越好.2.2.7 骨盆宽骨盆宽这一指标是评定髋关节灵活度及爆发力的指标.众所周知,骨盆宽则运动不灵活,导致步幅小动作慢,并且发力不集中,爆发力不好,所以这一指标以小为好.2.3 高水平跳远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特征与规律一名优秀跳远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应该是身材均匀,上肢下肢比例正常,骨盆较窄,臀部肌肉向上紧缩,膝、踝关节围度较小,脚掌厚而宽,脚趾粗壮且齐,跟腱清晰[2].众所周知,跳远项目的特点是需要运动员靠自己的力量将身体抛出尽可能远的距离,而身高、特别是腿的长度对运动员起跳离地时的身体重心高度和落地时双腿伸出的远度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前提下,身材较高,腿偏长,而体重较轻的运动员更容易在跳远这个项目中取得好的成绩.有学者通过统计分析我国44名高水平男女跳远运动员身体形态所呈现的趋势(见表6)基本上符合这一特点的需求[3].但其中男女运动员表现出的特征又有所不同:男子运动员总体情况较为理想,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平均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尖子运动员的身材情况不够理想,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差距较大;而女子运动员则正好相反,总体水平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差重较轻的运动员更容易在跳远这个项目中取得好的成绩.表6 中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身体形态比较(平均值)注:*为差异显著.**为差异非常显著指标男子女子中国N=21 世界N=10 中国N=23 世界N=10身高/cm 181 184 170.6**/kg 71.90 75.70 59.26 62.20身材偏瘦型178体重10 3身材偏壮型10 4 9 7标准型86 3 0 4 0腿腿较长型11 0腿偏短型12 10 10 10匀称型90 0 0 2 03 结论与建议3.1 结论跳远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一般要求身体瘦长,上下肢比例协调,下肢较长,小腿相对长些,跟腱长,足弓高,脚长相对较短,脚趾齐短有力,脚掌富有弹性,胸围及胸围差大,骨盆宽较小的苗子作为跳远运动员选材的对象.3.2 建议(1)以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为指标进行选材时,要有创新和打破常规的精神,比如对那些有突出个人特点的青少年运动员,如有较强的爆发力、出色的弹跳力、突出的速率和速度素质,可不受身高的约束,不拘一格选材,进行专项的早期训练,并进一步观察.(2)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涉及到遗传、发育、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生理机能、心理因素、智能水平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因此利用身体形态进行选材时要和其他指标进行综合考虑.[参考文献][1]王金枝.跳远运动员的选材与预测[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1):25-28.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3]李爱东,冯树勇.中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身体形态、年龄及专项身体素质的特征与规律(上)[N].行家指点,2002-16-18.[4]李泉.关于跳远运动员选材的几点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0(1):15-17. [5]方水泉.遗传与田径运动员的选材[J].田径,2001(5):76-80.[6]左从现.青少年跳远运动员的早期选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1(3):79-82.[7]刘民.谈当代跳远运动发展特点与趋势[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2):100-102.[8]曾凡辉,王路德,邢文华.运动员科学选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浅谈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对于运动员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形态学特征是指人体外形和结构的特点,包括身高、体重、身材比例等方面的指标。
在短跑项目中,选手的身体特点对于其能否具备快速奔跑的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下面将从身高、体重、身材比例等方面来探讨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
1. 身高方面:身高对于女子短跑选手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较高的身高可以带来较大的步幅,增加跑步时腿部的延展度,提高奔跑速度。
一般来说,青少年女子短跑选手的身高应该在160cm以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她们的潜力。
2. 体重方面:女子短跑选手的体重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较轻的体重可以减少阻力,提高奔跑速度。
但过低的体重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和力量的发挥。
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体重应该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并且要注重健康的饮食和科学的锻炼以及身体素质的综合发展。
3. 身材比例方面: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身材比例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较长的下肢和较短的上肢可以使选手在跑步时更加灵活和协调。
腿长与身体比例的协调也是身体力量的体现,可以更好地发挥跑步速度和敏捷度。
除了身高、体重和身材比例,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身体素质包括速度、爆发力、柔韧性和耐力等方面。
这些都是决定选手在短跑项目中是否能够取得成绩的关键因素。
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应该是一个综合考虑的过程。
在选拔过程中,除了注重身高、体重和身材比例的适宜性外,还应该结合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评估。
只有在综合考虑身体特点和素质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选拔和培养潜力运动员,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跳高运动员选材时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跳高是一项需要高度技巧和身体能力的运动,因此选材对于跳高运动员的培养和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进行跳高运动员选材时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一、身体形态:1、身高和下肢长度:跳高运动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身材和较长的下肢,以便在起跳时具有更好的重心和更多的动能。
2、躯干和骨盆:躯干短而窄、骨盆小而坚固的运动员往往更有利于完成跳跃动作。
3、肩部和手臂:肩部灵活、手臂长而有力的运动员在跳跃过程中更容易控制身体姿态。
二、生理机能:1、心肺功能:心肺功能强的运动员可以更好地应对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
2、肌肉类型:具有较好肌肉爆发力和耐力的运动员更适合跳高运动。
3、柔韧性和协调性:柔韧性好、协调性佳的运动员更容易掌握跳跃技巧。
三、技术水平:1、基本技术:选材时需要关注运动员的基本技术,如起跳、腾空、落地等。
2、动作规范性:跳跃动作要求规范、准确,因此需要挑选具备良好动作规范的运动员。
四、心理素质:1、自信心:跳高运动需要运动员具备强烈的自信心,能够面对挑战和压力。
2、意志品质:具备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的运动员更能在跳高运动中取得成功。
3、应变能力:比赛中的突发情况需要运动员具备快速的应变能力。
五、家庭背景:1、家庭支持:跳高运动需要长期、系统的训练,因此需要家庭的支持和理解。
2、家庭体育文化:家庭中有良好的体育氛围和传统的运动员,往往在跳高运动中更有潜力。
六、训练经历:1、训练态度:具备积极进取、认真刻苦的训练态度的运动员更值得培养。
2、训练系统性:长期的、系统性的训练对于跳高运动员的培养至关重要。
七、体能状况:1、具备优秀的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和爆发力的运动员在跳高运动中将具有更好的表现。
2、伤病史由于跳高运动的特殊性,有受伤史的运动员在选材时需谨慎考虑。
在选材过程中,教练团队需要对运动员进行全面的评估,结合以上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通过科学合理的选材标准,选拔出具有潜力的跳高运动员,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和指导,以帮助他们在跳高运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一、背景篮球作为一项全球性的体育运动,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竞技水平。
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篮球运动员,提高我国篮球运动的整体水平,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篮球专项运动选材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材原则1. 科学性:选材方案应遵循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结合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特点,科学制定选材标准。
2. 全面性:选材应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运动素质、心理素质、智力因素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 先进性:选材方案应紧跟国际篮球运动发展趋势,借鉴国内外先进选材经验,提高选材水平。
4. 可持续性:选材方案应注重运动员的长远发展,关注其潜力挖掘和个性培养。
三、选材内容1. 身体形态:运动员的身高、体重、臂展、腿长等身体形态指标是选材的重要依据。
根据篮球运动特点,一般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的身高和较好的身体协调性。
2. 运动素质: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灵敏性等运动素质是篮球运动的基本要求。
选材时应关注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水平,尤其是速度和力量素质。
3. 心理素质: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比赛成绩有重要影响。
选材时应关注运动员的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心理素质。
4. 智力因素:运动员的观察力、判断力、决策力等智力因素对比赛胜负有决定性作用。
选材时应关注运动员的智力水平,提高其战术意识和比赛应变能力。
5. 技术水平:运动员的投篮、传球、运球、防守等技术动作是篮球运动的核心。
选材时应关注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其实战能力。
四、选材方法1.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如身高、体重、家庭背景等。
2. 观察测试:在比赛中观察运动员的表现,测试其运动素质、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
3. 专项测试:针对篮球运动特点,进行专项测试,如投篮、传球、运球、防守等。
4. 心理测试:通过心理测试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如自信心、抗挫折能力等。
5. 智力测试:通过智力测试了解运动员的观察力、判断力、决策力等智力因素。
五、选材流程1. 确定选材目标:根据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需要,明确选材目标。
短跑运动员的选材小组成员:詹强、杨志、张成浩、肖书洋、张云、郭雪兵、刘芳菲从五方面来学习短跑运动员的选材:(1)运动员的身体形态(2)运动员的生理机能(3)运动员的成绩动态及运动素质(4)运动员的技术方面(5)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一、身体形态:(一):短跑运动员的形态外观一般是中等或以上身材,肌肉发达且成束形,皮下脂肪较少;下肢较长,大腿比小腿稍短;踝围细,跟腱长且扁平、清晰,脚趾齐且短,趾关节较坚固。
1、身高:对短跑成绩没有实质性影响,不同身高的运动员在短跑中均能取得好成绩,但从整体来看,高水平的运动员大多数是身材较高者。
身高标准:男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170cm~180cm,男子400米运动员为175cm~185cm;女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160cm~170cm,女子400米运动员为165cm~175cm。
身高也有特别高的,在当今的国际100米、200米中跑得最快的是博尔特,他的身高有196cm。
但是在短跑世界冠军中身高没有低于170cm的。
2、大腿相对较短,能使跑时支撑阶段重心前移速度较快,大小腿折叠前摆快而省力。
小腿较长者,“扒地”速度较快,有利于完成支撑缓冲动作及缩短支撑时间。
(扒地:利用膝盖上侧肌肉带动小腿使前脚掌迅速下压地面的动作。
)3、踝围较细、跟腱较长者,小腿肌力较大,速度力量好。
二、生理机能:短跑项目运动时间短、强度大、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多,要求运动员身体健康而强壮,并有较强的心肺功能和无氧代谢能力。
心肺功能指的是人的摄氧和转化氧气成为能量的能力。
整个过程,牵涉心脏制血及泵血功能、肺部摄氧及交换气体能力、血液循环系统携带氧气至全身各部位的效率,以及肌肉使用这些氧气的功能。
无氧代谢是肌肉剧烈运动时氧供应满足不了需要,肌肉即利用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的无氧分解和糖的无氧酵解生成乳酸,释放出能量,再合成三磷酸腺苷供给肌肉需要的一种代谢过程。
三、成绩动态及运动素质:1.成绩动态:分析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运动经历发现,他们大多在13-18岁开始专项训练,达到最佳成绩的年龄为男子25-26岁、女子23-25岁,达到最佳成绩需用8-9年的训练,而且起始成绩都较高。
谈小学男篮球运动员的选材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恒大南海学校涂寅翼摘要小学篮球运动员的选材对启蒙训练以及篮球后备队员的储备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以后的运动发展一直难以预测。
本文以运动选材学原理为基础,通过走访调查,实地测量等方法,论述在小学6-12岁的男子中,选拨篮球队员的方法、手段、选材的意义等。
关键字:小学生;男子篮球;选材前言运动选材是根据各运动项目竞技能力构成要素,采用科学评定与预测的方法,从众多儿童、少年运动员中比较准确的选拨出先天和后天条件较为优秀的人才的过程,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过程的重要部分。
现代篮球运动员的发展方向是向高空、高速、高难,“高度和速度”已成为左右篮球运动员诸因素中的一个支配力量;此外,篮球比赛也是技术、智慧的竞争,正是对篮球运动员这些特殊条件的要求,科学选材在篮球运动中就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几年篮球教学的经验,探讨小学男子篮球队员的选材工作。
1小学男子篮球队员选拨的意义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博士普拉托诺夫教授指出,现代运动迫切需要运动员的发展前景及早地显露出来。
现代篮球运动正在逐步接近人类自身的各项极限,只有在充分研究和认识小学男子遗传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和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采用调查、测试、评价和预测等科学手段,把具有篮球运动天赋的小学男子选拨出来,进行科学训练。
1.1参加相关比赛,输送篮球人才比赛为目的的选材,就要针对所选人材要准备参加什么级别、时间和类型的比赛,明确比赛的年龄要求,安排队员年龄的衔接,对照比赛需要进行选材和组队。
此外,还要了解选拨人才时国家队、省队、市队男子篮球运动员的各项情况,比如身高等;了解当前看前看球技术发展的方向。
比如,当前小学男篮的选材标准就应以高度和速度等方面的指标为主,才能适应日后的输送要求。
另外,要根据篮球比赛对不同位置运动员的不同身心要求进行选材,比如对中锋、前锋和后卫等位置,篮球运动员的理想身高、体形、力量、速度和性格、气质等心理素质等均有所差异,在选材时应加以区别。
如何进行运动员的科学选材?一、身体形态的选材和预测主要是指身高、体重、胸围、四肢长度、以及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等。
不同的运动项目有其不同的特点,科学选材时应根据这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做出不同的身体形态的评定。
例:篮球、排球、跳高等运动项目,它要求的身高是很重要的;举重、体操运动的项目则要求是身材矮一些的;篮球、游泳的运动项目要求臂长的;跳高、跨栏的运动项目要求腿长的。
可见不同的身体形态对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是有很大影响的。
常用的形态选材指标如下:(一)、长度指标:1、身高人体身高变化,不仅受环境的影响,更受遗传因素的制约,男孩遗传度约为75%,女孩约为92%。
男性增长最快在12—15岁之间,17岁以后基本趋向平稳。
女性在10—13岁之间,15岁以后基本趋向平稳。
2、坐高遗传度较大,约为53.8%,也是训练中不易改变的指标。
欧洲成年人坐高指数平均为:长躯干52.5以上,短躯干52以下。
日本成年人坐高指数53.8。
82年国家体科所测的国家女子排球队原为52.4,甲级队52.9,运动成绩与坐高指数呈负相关。
因此,尽可能选坐高较小的儿童少年。
3、上肢(1)、指距指距的长短与竞技体育许多项目的成绩与技术直接相关。
如体操中抓握器材的支撑点高、低;田径投掷项目;排球拦网;篮球项目等直接与指距的长短有关,对成绩与技术的发挥产生直接的影响。
国人指距平均值大大低于欧、美的白人和黑人。
(2)、上肢长受遗传影响很大,男、女遗传度为80%和87%,是一个训练不易改变的指标。
在运动选材中,儿童少年的上肢长度与体操、游泳、排球、田径投掷、撑杆跳高、击剑等项目都有很重要的关系。
(3)、上臂长与前臂长在选材时应要求儿童少年上臂相对较短,前比较长,对运动有利。
(4)、手长与手宽手的长短宽度同有力地抓握器械关系密切。
体操、举重、排、篮、手球、游泳、投掷运动员都应具备手长不仅长而且宽,同器械打交道对抓握器械较方便;同球类打交道能灵活地控制球,有助于投篮、扣球和拦网等。
运动选材学课程教学大纲湖南城市学院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运动选材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 Selection of athletes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性质专业方向限选课总学时 32 学分 2 理论学时 16 实践学时 16 上机学时先修课程医学、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化学、高等数学、运动训练学参考教材王金灿主编《运动选材原理与方法》人民体育出版社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运动员选材是应竞技体育运动的产生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
是运用遗传学理论,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与要求,目的是用科学的方法把那些适合从事某个运动项目,并具有发展前途的儿童少年挑选出来,进行科学训练。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1(绪论基本内容:运动员选材的概念,运动员选材的意义。
国内外运动选材的慨况:国内外运动选材的慨况,运动选材发展趋势,运动选材发展趋势。
运动选材要素:决定竞技能力的主要因素,影响运动选材的主要因素。
运动选材的原则:广泛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因人因项制宜原则,多因素综合分析原则,多方法综合分析原则,当前测评与预测未来相结合的原则,选材与训练相结合原则,经济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教学目的:了解运动员选材的意义,掌握运动员选材的定义、核心、理论依据和原则,了解运动员选材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重点与难点:运动员选材定义、核心、理论依据,运动员选取材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时数:2学时。
2(遗传与运动员选材基本内容:运动能力的遗传:运动能力遗传的物质基础,运动能力的遗传规律。
遗传力选材法:理论依据,组成人体运动能力主要性状。
谱系选材法:理论依据,家系特征情况调查。
教学目的:了解运动能力遗传的物质基础,了解运动员选材的遗传学理论与方法。
重点与难点:员选材的遗传学理论与方法,遗传的物质基础。
运动教学方法:讲授,实践。
教学时数:4学时。
3(年龄选材基本内容:人体生长发育的年龄特征: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青春发育期的基本特点,身体形态的年龄特征,身体机能的年龄特征,运动素质的年龄特征。
运动员选材是运动训练的前提或初始阶段,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争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考察、测试和选拔过程。
目录编辑本段选材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能否正确预测一个人未来的身长、心肺系统的机能指标高低和运动素质好坏,因为这些因素对运动员的培养前途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起主要的作用。
预测身长的主要办法有:①从父母身高推算,有的学者提出了一些推算公式,但是这些公式尚在不断修正中;②根据自己身长推算,一些学者通过大量调查和统计学分析,提出以自己 8~12岁的实际身长预测未来身长,其相关系数最高;③从骨骼年龄预测,一般从腕部骨骺发育的放射线表现进行推断。
编辑本段心肺机能对心肺系统机能指标进行预测的主要看法是:①从童年到性成熟期,一些心肺功能指标具有不同的稳定性,其中稳定性最大的是脉搏频率、呼吸频率、每公斤体重的吸氧量、氧脉搏等,每年的相关系数保持在0.6~0.9之间;②心肺功能指标发展的稳定性从10~11岁起就已显示出来,以青春期前、后,即10~12岁和16~17岁稳定性为好,青春期稳定性最差。
由于到16~17岁进行选材就较晚了,因此可以拿10~12岁时上述最稳定的心肺功能指标来预测一个人成熟后的心肺功能水平的高低。
这就是说,可以对10~12岁的儿童进行普查,从那些心肺功能指标最好的儿童中选材。
从运动素质方面进行预测,也是选材的主要依据之一。
这项工作主要由教练员完成。
根据中国一些教练员的意见,认为从8~9岁儿童中选材,为径赛、全能等项目培训未来优秀运动员的效果较好,而跳高、投掷等项目,可在11~12岁儿童中选材。
编辑本段快速发展期根据少年身体、体形、心肺功能指标和运动素质等的特点,可建议他们从事某项运动训练。
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人的运动素质的发展有一个"快速发展期"。
在这期间,如果家庭、学校、运动场地、设备、训练安排等外因条件和遗传等内因条件配合得好,则人的运动素质发展得最快。
有的学者提出,一些主要运动素质的“快速发展期”如下:速度是10~13岁;力量是13~17岁;爆发力是12~13岁;耐力是10岁、13岁、16岁;体形,男子是11岁、13岁、17岁,女子从11岁起每隔 2年。
对我国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特点与选材的初步探讨近十年來国际上竞技体育的发展十分迅速,各项运动技术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这和运动器材以及科学锻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对形态的研究能够较大的反映出运动员的身体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出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对提升我国摔跤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有着重大意义。
标签:摔跤运动;身体形态;训练;选材引言国内外学者对摔跤运动员的身体整体指标、身形比例关系以及身体结构特点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要根据这些身形比例进行针对性的项目训练还存在较大的难度,因为摔跤这项运动是根据运动员的体重分级,从摔跤运动开展至今,不仅在体重级别方面经常变化,就连各级体重的上限和下限也在不断改变。
如何根据我国摔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点进行训练和选材,已经成为该项运动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方法我国在进行全国摔跤比赛当中,分别对中国式、自由式和古典式三种摔跤运动员进行了人体测量,其中,优秀运动员169人,测量了135人,占比为75%。
一般性运动员199人,测量了150人,占比为67.5%。
为了方便对照,便于研究摔跤运动员的身形特点,又测量了某大学一年级男生50人,某学院一年级男生60人,该项研究的总测量人数为395人。
而根据研究任务、研究条件以及相关资料,确定测量包括身高、项长、上肢长、下肢长等在内的16项身形条件,其测量仪器的测量精度以及测量方法都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以内,并通过统计分析的方式得出结论。
对于统计的结果,除去用单个指标逐一对照以外,还采用了指数法对身体的发育状况进行综合对比。
二、主要结论讨论运动员的体型特征主要受到专项训练和遗传的影响,摔跤是一项极具对抗性的运动,其主要特点是运动双方直接接触进行力量上的对抗。
根据生物学中“机能与形态统一性”理论,摔跤运动员的身形特征和专项训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同时又受到其制约,现对身体测量的主要结论分为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讨论:1.摔跤运动员和大学生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