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一章节绪论知识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566.50 KB
- 文档页数:57
第一章 绪论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总体包括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其实测值的集合。
获取样本仅仅是手段,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性才是研究的目的。
资料的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
误差包括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非系统误差。
抽样误差:由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或者是各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
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
取值范围0≤P ≤1。
小概率事件:表示在一次实验或观察中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可以认为很可能不发生。
P ≤0.05或P ≤0.01。
医学统计学的步骤: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第二章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频数表和频数分布图的用途:(1)描述频数分布的类型,以便选择相应的统计指标和分析方法。
对称分布:集中位置在中间,左右两侧頻数基本对称。
偏态分布:正、负偏态分布正偏态集中位置偏向值小一侧,负偏态反之。
(2)描述頻数分布的特征;(3)便于发现资料中的可疑值;(4)便于进一步计算统计指标和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集中趋势包括算术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
算术均数:直接法(样本小):n x x ∑=;頻数表法(样本大)x =nfx ∑ 几何均数:直接法:)lg (lg 1n x G ∑-=;頻数表法)lg (lg )lg (lg 11n x f fx f G ∑∑∑--==(常用于等比资料或对数正态分布资料)中位数:直接法:n 为奇数2/)1(+=n x M ,n 为偶数2/)(12/2/++=n n x x M ;頻数表法:∑-⨯+=)%50(L M M f n f iL M 。
中位数的应用注意事项:可用于各种分布资料,不受极端值的影响,主要用于(1)偏态分布资料(2)端点无确切值的资料(3)分布不明确的资料。
(完整版)医学统计学复习要点第⼀章绪论1、数据/资料的分类:①、计量资料,⼜称定量资料或者数值变量;为观测每个观察单位某项治疗的⼤⼩⽽获得的资料。
②、计数资料,⼜称定性资料或者⽆序分类变量;为将观察单位按照某种属性或者类别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得到的资料。
③、等级资料,⼜称半定量资料或者有序分类变量。
为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成等级后分组计数,分类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得到的资料。
2、统计学常⽤基本概念:①、统计学(statistics)是关于数据的科学与艺术,包括设计、搜集、整理、分析和表达等步骤,从数据中提炼新的有科学价值的信息。
②、总体(population)指的是根据研究⽬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③、医学统计学(medical statistics):⽤统计学的原理和⽅法处理医学资料中的同质性和变异性的科学和艺术,通过⼀定数量的观察、对⽐、分析,揭⽰那些困惑费解的医学问题背后的规律性。
④、样本(sample):指的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
⑤、变量(variable):对观察单位某项特征进⾏测量或者观察,这种特征称为变量。
⑥、频率(frequency):指的是样本的实际发⽣率。
⑦、概率(probability):指的是随机事件发⽣的可能性⼤⼩。
⽤⼤写的P表⽰。
3、统计⼯作的基本步骤:①、统计设计:包括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全过程的设想与安排;②、收集资料:采取措施取得准确可靠的原始数据;③、整理资料:将原始数据净化、系统化和条理化;④、分析资料: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两个⽅⾯。
第⼆章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 频数表的编制⽅法,频数分布的类型及频数表的⽤途①、求极差(range):也称全距,即最⼤值和最⼩值之差,记作R;②、确定组段数和组距,组段数通常取10-15组;③、根据组距写出组段,每个组段的下限为L,上限为U,变量X值得归组统⼀定为L≤X<U,最后⼀组包括下限。
医学统计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基本概念: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研究对象的某个变量值的全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个体的某个变量值的集合.总体参数:刻画总体特征的指标,简称参数。
是固定不变的常数,一般未知。
统计量:刻画样本特征的指标,由样本观察值计算得到,不包含任何未知参数。
抽样误差:由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相应的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频率:若事件A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发生了m次,则称m为频数。
称m/n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或相对频率。
概率:频率所稳定的常数称为概率。
统计描述:选用合适统计指标(样本统计量)、统计图、统计表对数据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刻画和描述。
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用样本统计指标(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相应指标(参数),称为参数估计.用样本差别或样本与总体差别推断总体之间是否可能存在差别,称为假设检验。
2.样本特点:足够的样本含量、可靠性、代表性。
3。
资料类型:(1)定量资料:又称计量资料、数值变量或尺度资料.是对观察对象测量指标的数值大小所得的资料,观察指标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
每个个体都能观察到一个观察指标的数值,有度量衡单位.(2)分类资料:包括无序分类资料(计数资料)和有序分类资料(等级资料)①计数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频数),由各分组标志及其频数构成。
包括二分类资料和多分类资料。
二分类:将观察对象按两种对立的属性分类,两类间相互对立,互不相容.多分类:将观察对象按多种互斥的属性分类②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档次或等级顺序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所得的资料。
4.统计工作基本步骤:统计设计、资料收集、资料整理、统计分析.第二章实验研究的三要素1.实验设计三要素:被试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2。
误差分类:随机误差(抽样误差、随机测量误差)、系统误差、过失误差。
3。
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对照原则、随机化分组原则、重复原则.4。
第一章绪论1、统计学,是关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普遍原理和方法。
2、研究对象:具有不确定性结果的事物。
3、统计学作用:能够透过偶然现象来探测其规律性,使研究结论具有科学性。
4、统计分析要点:正确选用统计分析方法,结合专业知识作出科学的结论。
5、医学统计学基本内容:统计设计、数据整理、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6、医学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1) 同质与变异同质,指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其性质应大致相同。
变异,指总体内的个体间存在的、绝对的差异。
统计学通过对变异的研究来探索事物。
(2) 变量与数据类型变量,是反映实验或观察对象生理、生化、解剖等特征的指标。
变量的观测值,称为数据分为三种类型:定量数据,也称计量资料,指对每个观察单位某个变量用测量或其他定量方法准确获得的定量结果。
(如身高、体重、血压、温度等)定性数据,也称计数资料,指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分组计数的定性观察结果。
包括二分类、无序多分类。
(进一步分为二分类和多分类,如性别分为男和女,血型分为A、B、O、A B等)有序数据,也称半定量数据或等级资料,指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或次序分成等级后分组计数的观察结果,具有半定量性质。
统计方法的选用与数据类型有密切的关系。
(3)总体与样本总体,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所有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包括所有定义范围内的个体变量值。
样本,是从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对变量进行观测得到的数据。
抽样,是从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
参数,指描述总体特征的指标。
统计量,指描述样本特征的指标。
(4)误差误差,指观测值与真实值、统计量与参数之间的差别。
可分为三种:系统误差,也称统计偏倚,是某种必然因素所致,不是偶然机遇造成的,误差的大小通常恒定,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随机测量误差,是偶然机遇所致,误差没有固定的大小和方向。
抽样误差,是抽样引起的统计量与参数间的差异。
抽样误差主要来源于个体的变异。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医学统计学的地位和作用当人们研发了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新药,应该怎样评价该新药的疗效?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比较。
通常将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成两个组,一组服用该新药,另一组服用对照药物,观测并记录两种药物的疗效,最后统计分析该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就是一个常见的临床试验。
其中,统计学扮演什么角色?在这个临床试验中有诸多问题需要回答:需要多少名患者参加试验?如何随机地将患者分为两个组?哪些措施可以保证两组患者除了接受不同药物治疗外,其他影响疗效的因素在两组的分布是一致的?如果分布不一致,如何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分离出药物因素的效应?应采用什么样的指标来反映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怎样测量这些指标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何控制临床试验的误差?如果两组疗效存在一定差别,怎样比较两个药物的疗效到底是否存在差别?换言之,我们需要了解这种差别是机会造成的,还是真实存在的?统计学可以回答上述问题。
我们再看另一种情形,假定为了解一个城市居民高血压病的患病现状,通常的做法是在这个城市调查一部分个体,利用这一部分个体的高血压病患病状况来反映整个城市的患病状况。
那么,如何在这个城市选取这一部分个体?因为只有这部分个体能够很好地代表整个城市人群,用这种部分推论全体的做法才是准确的。
此外,需要选取多少人进行调查?如何保证收集到的资料是准确和可靠的,又如何评价这种准确性和可靠性?几百人的血压值(如收缩压值)各不相同,看上去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数据,如何描述高血压病的患病状况,如何才能推论到整个城市人群?我们对于这种推论的正确性抱有多大的信心?统计学也可以回答上述问题。
每个人的血压都不一样,每个高血压病患者对同一种药物治疗的反应也存在着差别,这就是所谓的个体差异和不确定性。
个体差异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个体结构和功能千差万别,机体反应受到各种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内外环境刺激的反应同样千差万别。
在统计学中,我们将这种差异称为变异(variation)。
第01章绪论第一节概述【统计学】※(statistics):统计学是处理数据中变异性的科学与艺术,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collection)、分析(analysis)、解释(interpretation)和表达(presentation),目的是求得可靠的结果。
第四版教材中概念:是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科学。
第二节医学统计资料的来源与分类基本概念:【变量及变量值】※:研究者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这种特征称为变量,变量的测得值叫变量值(也叫观察值),也称为【资料】。
①定性变量分为:分类变量(无序分类变量)或名义变量包括:多分类变量、二分类变量有序变量(有序分类变量)或等效变量②定量变量分为:离散型变量(有缝隙):只能取整数值连续型变量(无缝隙):在实数轴上是连续的按变量值的性质可将资料分为:定性资料定量资料1.【定性资料】(分类资料、分类变量)定义:将全体观测单位按照某种性质或特征分组,然后再分别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
特点:①没有度量衡单位②多为间断性资料(通过枚举或记数得来)2.【定量资料】(计量资料、数值变量)定义:通过度量衡的方法,测量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研究指标的量的大小,得到的一系列数据资料。
特点:①表现为数值大小②有度量衡单位③多为连续性资料(通过测量得到)3.【等级资料】(有序变量)定义:介于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之间的一种资料,通过半定量方法测量得到。
特点:①每一个观察单位没有确切值②各组之间有性质上的差别或程度上的不同。
第三节统计学中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1.总体与样本【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的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研究对象,其实测值的集合。
2.随机抽样为了保证样本的可靠性和代表性,需要采用随机的方法抽取样本(在总体中每个个体具有相同的机会被抽到样本中)。
3. 同质与变异【同质】: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称同质或同质性;【变异】: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第一章绪论一、卫生统计学就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医学实践来研究医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科学。
二、同质和变异同质:针对被研究指标来讲,其影响因素相同。
变异:同质观察单位之间的个体差异。
三、总体和样本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确切地说,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样本:从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
样本量:样本中所含的观察单位的数量。
抽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
抽样研究: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根据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四、参数与统计量参数:是根据总体分布的特征而计算的总体统计指标,是一个固定的常数,通常是未知的。
统计量:由样本计算得到的反映样本资料特征的统计指标,为随机变量,取值在参数附近波动,可作为参数的估计值。
五、变量的类型( 选择题高频考点)(一)定量变量1.离散型定量变量2.连续型定量变量(二)定性变量1.分类变量(名义变量):二分类变量和多分类变量2.等级变量(有序变量)六、频率与概率概率: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为一个固定的常数,取值在0到1之间,常用p来表示。
频率:在相同的条件下,独立地重复进行n次实验,随机事件A 出现了f次,则称f/n为事件A出现的频率。
↓(高频考点)小概率事件:习惯上将P≤0.05或P≤0.01称为小概率事件,通常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在一次随机抽样中不会发生。
七、误差↓(高频考点)抽样误差:由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或者不同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
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不可避免的,类似抽样误差)。
随机误差:是一类恒定的、随机变化的误差,由多种尚无法控制的因素引起。
系统误差:是实验过程或者干预产生的误差。
过失误差:偶然失误造成的误差。
八、统计工作步骤(↓简答题高频考点)(一)统计设计(最关键的一环)拟定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计划和设想和如何遵循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随机化、重复、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