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人教版必修 艺术欣赏 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9
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图像识读:识读欧洲洞穴壁画、古埃及壁画和古希腊雕塑的经典作品的图像内容、艺术语言的表达和文化内涵;2、美术表现:认识和领悟作品表现方式以及表达意图;3、审美判断:领会不同艺术形式的差异及其与审美观念的联系,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审美视野,丰富审美视角;4、创意实践:在对经典作品具体的鉴赏中启发大胆想象、创新性的表达自己感受和理解,发展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5、文化理解:认识西方古典绘画的理想美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增强对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学会从文化理解的角度去进行美术鉴赏。
二、教学重难点:1、讲解欧洲洞穴壁画中,远古先民凭借对猎物的深刻了解,尝试对动物进行逼真的描绘;2、介绍古埃及壁画反映的是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的互相渗透,通过对画面的人物形象分析,强调古埃及艺术着重表达的是观念中的事物形态;3、古希腊艺术家从埃及人那里学到了基本的技巧,从仔细模仿一个真人的外形开始,然后加以美化,不断地调整、修正,把他们认为不符合完美人体的地方统统去掉。
赋予了自然以“理想化”——《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正是这种理想美的杰出代表。
三、教学过程:导入:西方古典绘画和我们中国古代绘画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是追求极致和谐美与理性美的绘画类型。
思考:西方绘画中的理想美来自于哪里呢?通过了解下面的欧洲洞穴壁画、古埃及壁画、古希腊雕塑作品,体会比例、对称、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感。
过程:(一)欧洲洞穴壁画生活在原始大自然中的远古先民,凭着对猎物的深刻了解,尝试着对动物进行逼真的描绘。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审美特征。
(二)古埃及壁画:古埃及壁画常常是浮雕和壁画结合在一起,表现的是神秘的宗教仪式和生气盎然的现实生活的奇特结合,反映出古埃及的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的互相渗透。
从形象角度来看,他们是正面的眼睛,侧面的头部,正面的上半身连接着侧面的腿,这便是古埃及绘画艺术的典型特征:正面律。
画面呈现横带状的排列结构,用水平线来划分画面;人物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
第二单元主题三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美术年级高一(全一册)学期秋期课题西方古典绘画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古典绘画的渊源发展并分析其艺术特征,领悟其精神世界的广袤。
2、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结合,辅之以教师的示范讲解,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及审美判断等核心素养能力。
3、激发其对艺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知识储备量,拓宽其艺术视野,。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了解西方古典绘画的起源,并理解作品内涵,例如:西方绘画中的理想美来自哪里?2.能运用到相关品评语言尝试对作品进行鉴赏。
教学难点:1.品评角度的多样性延展2.尝试对比中西方绘画起源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后现代艺术家的杜尚《带胡须的蒙娜丽莎》与文艺复兴艺术家达芬奇《蒙娜丽莎》,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两者有何不同之处,哪一幅更贴合过往印象中的《蒙娜丽莎》?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总结杜尚作品为现代的艺术作品,更具有反叛的精神理解,达芬奇古典绘画作品更庄重肃穆,两者之间有内在联系却又相互区别,由此引出课题《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新课讲授初步感知:1.出示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图片,请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其发现的历史渊源。
2.其次出示公牛大厅图片,请学生分析其野牛形容为平面形象或立体形象?是如果塑造出来的呢?给我们何种感受?学生积极回答后教师总结为立体的野兽形象,利用岩石的自然起伏变化,给我们栩栩如生,逼真的视觉感受。
3.最后出示《受伤的野牛》,学生两人为一组讨论其各肢体部分分别所处的位置以及绘画该艺术形象的原因。
学生讨论分享后教师引出旧石器时代的主题即为原始的巫术说。
深入理解:1.出示中石器时代西班牙拉文特岩画作品《狩猎图》请学生尝试描述画面内容并谈谈绘画艺术形式与旧石器时代相比的不同之处及原因。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积极聆听后进行总结:绘画形式的变化与气候相关,也有原始人居住环境的变化相关。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教师展示古埃及壁画作品《三个音乐家》,让学生观察人物有怎样的特点,画面整体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并分析画面,讲解古埃及的艺术特点:古埃及壁画从形象角度来说,正面的眼睛,侧面的头部,正面的上半身与侧面的腿,即“正面律”,看重在一个二维平面中表现出一个身体最完整的样子。
从画面整体角度,古埃及艺术是非常规合理的空间结构,是二维平面的,画的完整是最重要的,它表现的是观念中的事物形态。
教师展示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阿芙洛狄特》,并阐述相比于古埃及人,古希腊人更仔细地去模仿真人外形,并加以美化,赋予自然“理想化”。
同时通过阐述《米洛斯的阿芙洛狄特》身体上下长度比为0.618:1,头身比为1:8的黄金比例,描述出古希腊时期人们是追求理想美。
驱动性问题:古希腊古埃及时期的艺术作品最大特征是什么?
学生活动:。
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西方古典绘画的基本特点和演变过程。
2.探讨现实与理想在西方古典绘画中的表现和关系。
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1.西方古典绘画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2.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风格及代表作品。
3.巴洛克艺术的特色及与文艺复兴的区别。
4.现实与理想在西方古典绘画中的表现。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风格的演变及代表作品的分析。
•难点:理解西方古典绘画中现实与理想的关系。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与幻灯片:展示西方古典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2.教学软件:用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
3.实例模型:展示不同时期西方古典绘画的特点。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学生之前所学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与本节课内容进行关联。
2.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3.学生活动:对代表性作品进行观察、分析,小组讨论并分享感受。
教学过程:1.导入:故事导入,以讲述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的过程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现实与理想在绘画中的表现。
2.讲授新课:•西方古典绘画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风格的演变及代表作品的分析。
•巴洛克艺术与文艺复兴的区别及特色。
•现实与理想在西方古典绘画中的表现。
3.巩固练习:提供几幅代表性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并分析其中现实与理想的表现。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现实与理想在西方古典绘画中的表现及关系。
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以小组形式进行分享和展示。
2.为学生提供反馈:对学生的报告和展示进行评价,并提供改进意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内容。
作业布置:1.选择一幅你喜欢的西方古典绘画作品,进行分析并撰写鉴赏文章。
2.了解你所在城市的艺术博物馆或画廊,选择其中一幅现实与理想表现强烈的作品进行观察和分析。
3.收集关于西方古典绘画的最新研究资料,总结现实与理想在当代绘画中的新表现。
高一【美术(人美版)】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教学设计教师介绍新古典主义画派的代表作品《马拉之死》,并讲解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
学生活动:聆听并观察《马拉之死》的图像,理解作品中的美术语言,进行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作品赏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古典主义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特点,提高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能力。
教师活动:教师介绍浪漫主义画派的代表作品《自由引导人民》,并讲解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
学生活动:聆听并观察《自由引导人民》的图像,理解作品中的美术语言,进行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作品赏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浪漫主义画派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手法,提高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能力。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比《马拉之死》和《自由引导人民》的不同之处,并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学生活动:进行作品比较和自由表达。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比较和自由表达,让学生理解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化理解和审美判断能力。
谐美感,身体比例被拉长,腰部曲线被强调;内容选取则是以古希腊神话为主题,表现了爱与美的主题。
通过介绍波提切利的作品,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对于美的追求和创作技巧。
驱动性问题: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追求什么样的美?学生活动:观察XXX作品《维纳斯的诞生》,思考和回答材料选择、形象特点、内容选取等方面的问题,理解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对于美的追求和创作技巧。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增强他们对于不同文化和时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观察和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观察海达的静物画,学生能够感受到构思和选择的重要性,并理解环境光对画面真实感的影响。
学生根据教师的总结,理解文艺复兴之后的绘画呈现出了多元的面貌,包括肖像、风俗、风景、静物等多种类型。
课题:《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使用教材:人美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鉴赏(必修)学段学科:高中美术授课年级:高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新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图像之美——绘画艺术》的主题三“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
教材中展示了14世纪到16世纪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艺术。
文艺复兴的大师们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经典文化为引导,以重视人文主义的思想启蒙为价值核心,在绘画方面进行了突破性的探索,开创了西方艺术全新的时代。
本课“学习任务一”是研究西方绘画的理想美的来源;“学习任务二”是探讨文艺复兴绘画的样貌风格;“学习任务三”是研究16世纪到18世纪末西方各艺术流派呈现的艺术风格与风貌;“学习任务四”是研究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艺术形式与精神理想上的探索。
本案例是针对“学习任务一”与“学习任务二”的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在初中美术课上已涉及文艺复兴的初步学习,但缺乏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进行比较性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串联西方古典绘画中不同时期的作品,让学生透过古典绘画认识和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审美意识,厘清不同历史条件下古典绘画在主题、艺术风格、艺术形式和绘画技巧等多方位的演进。
2、过程与方法:掌握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赏析过程,深入理解文艺复兴绘画的形式语言和文化内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画家的绘画表现力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分析《阿尔洛芬尼夫妇像》、《最后的晚餐》,熟练掌握“四步法”赏析作品,了解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风格样貌、发展历程和代表画家。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西方古典绘画的形式语言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开展鉴赏活动。
教学过程:的特点,画面整体有什么特点。
驱动型问题:这些作品在地域和文化上有什么关系呢?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西方古代绘画都来自于地中海沿岸,都体现出严格和谐的比例、合理的结构、明朗的线条。
外国绘画欣赏《古典主义绘画》教学设计《古典主义绘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介绍了17世纪到18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绘画作品,供学生欣赏。
古典主义绘画是利用古代的艺术精神、理想与规范来表现现实的道德观念,它竭力追求一种完美的崇高感,在表现形式上创造一种完整的典范性,塑造一种类型的艺术形象。
在技巧上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和柔缓微妙的明暗色调,追求宏大的构图和庄重的风格与气魄。
从艺术倾向上分为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和学院古典主义。
本课教材向学生展现了普桑、XXX和XXX的作品,向学生介绍三种艺术倾向的不同风格。
教师可以通过画面分析他们的精神所在,使学生领悟到古典主义绘画特有的审美观念。
【教学目的】1、了解古典主义绘画的概念、风格和技巧,理解三种不同的艺术倾向。
2、了解重要的古典主义画家及其代表作品,能够直观地欣赏古典主义美术其独特的艺术美。
3、提高艺术的鉴赏能力,准确把握古典美的特点,使之不与其它艺术美的特性相混淆。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介绍重要的古典主义绘画作品。
2.难点:若何把古典主义美术的特性与其它美术的特性区别开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在古代欧洲曾经有一个画中流行3个世纪之久,这在欧洲的美术发展史上在时间上可谓是空前绝后这个绘画体系,绘画风格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翻开书本20页本日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个绘画风格——古典主义绘画请大家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快速的阅读一下(5分钟)(板书课题及以下问题)1.古典主义绘画产生时间地点?2.古典主义绘画产生缘故原由?3.古典主义绘画盛行的原因?4.古典主义绘画的风格特征?5.古典主义绘画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二、讲授新课:1.古典主义历史背景分析古典主义绘画产生于十七世纪欧洲的法国它为甚么产生呢?请同学回答一下(1分钟)在十七世纪的法国建立了强大的以国王为首的中央集权,工商业经济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需要一种与此相适应的文艺。
于是以理性主义为哲学基础,以王权为基础的古典主义文艺运动就拉开了帷幕。
理想与现实西方古典绘画教案
理想与现实:西方古典绘画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西方不同时期经典作品的欣赏与分析,理解理想与现实在绘画中的表现。
2. 掌握西方古典绘画的基本风格和特点。
3. 探讨绘画在反映和表达理想与现实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一、导入
1. 简要介绍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以及理想与现实在其中的表现。
2. 引导学生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等。
二、西方古典绘画的基本特点
1. 注重对现实世界的模仿与再现。
2. 强调对形式、比例、透视、色彩等方面的研究。
3. 追求对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的表达。
三、理想与现实在绘画中的表现
1.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作品,分析画家如何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理想和现实。
2. 引导学生探讨绘画在反映和表达理想与现实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绘画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价值观。
四、实践环节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理想与现实在绘画中的理解。
2.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幅作品,表达自己的理想或现实。
3.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绘画中理想与现实的表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重点:西方古典绘画的基本特点,以及理想与现实在绘画中的表现。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及幻灯片,用于展示经典作品。
2. 画笔、画纸等绘画工具,供学生实践环节使用。
3. 教学PPT,包括西方古典绘画的发展历程、基本特点等内容。
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美术年级高一学期全册课题主题三: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教科书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必修之美术鉴赏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教学目标1.能够欣赏和评述西方古典绘画作品。
2.通过作品的鉴赏能够分析西方古典绘画中对于理想美的表达。
3.理解西方古典绘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和审美趣味,理解西方古典绘画中赋予自然“理想化”的价值追求,懂得鉴赏西方古典绘画的基本方法。
在欣赏画家作品的过程中,感悟艺术带来的深刻。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理解西方古典绘画中赋予自然“理想化”,对于理性与和谐美的极致追求。
教学难点:理解西方古典绘画中对于理想美的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漫长的绘画历史发展中,西方古典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人们去探索,今天就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西方古典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波提切利的绘画艺术!提起文艺复兴,你最先想起来的会是谁呢?肯定很多同学会脱口而出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那其实还有有一位同时期的大咖,他虽然没有文艺复兴三杰那么有名,但是在美术史上他的地位也是无人能够撼动的。
他就是桑德罗·波提切利!(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独白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进一步探究西波提切利的绘画艺术)(二)讲授1.展示波提切利的自画像,简单讲述他的生平及学画经历。
2.鉴赏示波提切利的代表作品《春》,重点观察画面内容,整幅画采用了平面的构图方式,一共画了9个人物。
分析该画的创作意图以及画面中的形象分别带来的隐喻意义。
在这幅画中,波提切利成功地探索出一条现实主义描写与诗意性幻想的手法相结合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
3.鉴赏波提切利另一幅代表作品《维纳斯的诞生》,通过对于画面的讲解以及画家的创作理念的分析,使同学们能够很好地理解波提切利地绘画艺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结合西方古典绘画中所体现的理念)(三)总结归纳,引发学生思考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鉴赏波提切利的作品,大家能总结出他绘画艺术中的特点吗?它的风格整体恬淡诗意,线条流畅轻灵,色彩明丽灿烂,这些使他在现实与理想中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完美之路,成为古典绘画中不可逾越的高峰!(设计意图:通过鉴赏作品,引导学生找出波提切利绘画艺术中的特点,加深对于西方古典绘画艺术的理解和感悟。
章节名称《现实与理想--西方传统绘画》学时一学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对文艺复兴的实质,了解文艺复兴的概念与当时绘画作品的时代特点,认识油画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对比等形式,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通过对比使学生掌握文艺复兴与之前的时代相比到底改变了什么。
提高学生审美感知体验,促进审美活动个性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西方油画作品的美学品味,体会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的审美主张,达成审美情感的升华。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不同流派不同画家的经典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西方古典绘画的了解,认识其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理解其在现实与理想间的艺术探索与实践。
难点:如何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
领会不同类别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通过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引入主题:什么是文艺复兴呢?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艺【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思考、并尝试总结自【设计意图】由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问题的引术家意在将古希腊古罗马的自由与恢弘的艺术风格找回来,所以称之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通过结合宇宙法则、物理学、解剖学等自认科学,使绘画更加真实,内涵更加深刻。
己的观点。
导,导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和快速进入课堂情境。
环节二:新授活动1:、西方绘画中的理想美来自哪里(1)播放视频《蒙娜丽莎》。
赏析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审美特征。
提问:《蒙娜丽莎》为什么可以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典范?(2)查看课本中59—60页相关内容,了解壁画、雕塑在地域和文化方面的联系。
提问:结合作品体会其比例、对称、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感是如何表现的?【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观看视频,试着理解达芬奇在科学基础上的艺术创新。
【设计意图】运用问题导向,明确学习目标。
活动2:从神性到人性,文艺复兴改变了什么(1)观察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天顶壁画》,体会其严谨、精准的人物造型。
理想与现实——西方古典绘画导入:上课,同学们好,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展示一幅绘画作品,哎?听到大家异口同声的说了,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大家知道达芬奇是哪里人吗?你来,哦不知道忘了,后面那位同学,对了,意大利人,意大利也是文艺复兴开始的发源地。
那么,文艺复兴呢,就是西方古典绘画历史上的一页篇章,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实与理想的西方古典绘画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新授:环节一:首先我们要先了解到西方古典时代的一个发展脉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西方的绘画发展史虽然没有我们中国的历史悠久,但是也是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变革的。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中国绘画最早是在哪上面进行画画的吗?对壁画,西方和我们一样,这幅阿尔塔米拉洞窟就是西方绘画史的开端。
在这之后,发展到古埃及、古希腊的绘画,它们是一个大的时间段,接着就是欧洲中世纪,也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在此时期,不论是绘画还是雕塑或是建筑,都为了宗教和教皇服务,许多著名的教堂就在这个时期拔地而起。
再往后到古典绘画里最重要的转折时期:文艺复兴,从文艺复兴之后,西方绘画就展开了新的篇章了,影响很深远。
那么我们今天这节课着重以文艺复兴为节点,分析在文艺复兴之前之中的艺术特点。
环节二:首先我们看这两幅画《三个音乐家》、古希腊的《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我们看这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它们有什么样的不同点呢?首先我们看《三个音乐家》这幅壁画,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没有,从形象的角度、视角上看,会发现什么特点?来,你来说一下看法。
哦对,他们的眼部、肩部以及胸部都是正面的,而其他地方都是侧面的,是不是很奇怪啊?其实这种画法是古埃及的正面律,它是一种绘画形式,并且会发现,整幅画是二维平面的,使用上下左右的位置安排来安排空间的布局产生前后感觉。
而《米洛斯。
》他是怎样的?对,立体的,三维空间的形态。
那么,由二维到三维的一个转变是怎么过渡而来的呢?其实古希腊是在古埃及的雕塑中发展演变而来的。
展示《拉霍特普王子及王妃像》,古埃及的雕塑非常生硬,呆板,身体呈直立状态,到古希腊,他们想要打破这种手法,从而选用优美的曲线来表现人体的自然美,非常真实的模仿真人的外形并加以美化,从而达到一种理想美(板书)环节三:那么理想美在哪里呢?在这里老师要考考你们了,黄金分割比是多少?0.618:1,很好,而这座雕塑的头身比是1:7,西方的绘画和比例上多去讲究对称、节奏和韵律感,这点与我们中国不同,我们着重表现点线面,以线造型,笔墨情趣,思想上审美精神,大多是平面二维的。
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课后练习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方古典绘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引发学生对现实与理想这一主题的思考。
1.2 教学内容:西方古典绘画的定义与特点。
西方古典绘画的发展历程概述。
现实与理想在西方古典绘画中的表现和意义。
1.3 课后练习:让学生收集不期的西方古典绘画作品,观察并分析其中现实与理想的体现。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收集到的西方古典绘画作品,包括作品的主题、风格、表现手法等。
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古典绘画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现实与理想在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表现。
2.2 教学内容: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古典绘画的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画家和作品。
现实与理想在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具体表现。
2.3 课后练习:让学生选择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分析并描述作品中现实与理想的结合。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一幅以现实与理想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可以参考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和手法。
第三章:巴洛克时期的绘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巴洛克时期西方古典绘画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现实与理想在巴洛克时期绘画中的表现。
3.2 教学内容:巴洛克时期西方古典绘画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的代表画家和作品。
现实与理想在巴洛克时期绘画中的具体表现。
3.3 课后练习:让学生选择一幅巴洛克时期的绘画作品,分析并描述作品中现实与理想的结合。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一幅以现实与理想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可以参考巴洛克时期的风格和手法。
第四章:洛可可时期的绘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洛可可时期西方古典绘画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现实与理想在洛可可时期绘画中的表现。
4.2 教学内容:洛可可时期西方古典绘画的特点。
洛可可时期的代表画家和作品。
现实与理想在洛可可时期绘画中的具体表现。
教学设计
古埃及壁画从形象角度来说,正面的眼睛,侧面的头部,正面的上半身与侧面的腿,即“正面律”,看重在一个二维平面中表现出一个身体最完整的样子。
从画面整体角度,古埃及艺术是非常规合理的空间结构,是二维平面的,画的完整是最重要的,它表现的是观念中的事物形态。
教师展示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阿芙洛狄特》,并阐述相比于古埃及人,古希腊人更仔细地去模仿真人外形,并加以美化,赋予自然“理想化”。
同时通过阐述《米洛斯的阿芙洛狄特》身体上下长度比为0.618:1,头身比为1:8的黄金比例,描述出古希腊时期人们是追求理想美。
驱动性问题:古希腊古埃及时期的艺术作品最大特征是什么?
学生活动:
同时思考并回答古埃壁画《三个音乐家》人物的特点、画面整体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眼睛、头部、上半身、下半身等角度去分析人物,并从空间结构的角度引导学生回答古埃及艺术的特点,之后聆听教师总结。
观察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阿芙洛狄特》,同时思考为什么断臂的维纳斯“很美”,并结合教师的阐述理解古希腊的“理想美”。
设计意图:
通过鉴赏古埃及和古希腊的作品,理解在当时的文化下表现的是观念中的事物,并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体会文化的多样性。
向学生提问文艺复兴三杰是谁?有什么代表作?展示达芬奇、拉斐尔与米开朗基罗作品,并简要介绍代表作《蒙娜丽莎》《草地上的圣母》《西斯廷天顶画》。
重点介绍波提切利作品,从材料选择、形象特点、内容选取三个方面介绍《维纳斯的诞生》及它的独特性:
材料选择采用蛋彩画,饱和度低、颜色柔和;形象特点是为了人物的和谐牺牲了准确性;内容选取古希腊古罗马的神,体现了文艺复兴的精神。
让学生体会这种不一样的文艺复兴精神。
教师通过文艺复兴时期代表艺术家的介绍,总结出文艺复兴的核心价值,即人文主义。
人类的理性比上帝的神示更重要。
文艺复兴运动引发艺术家的自我意识觉醒,在绘画方面进行了突破性的探索,这些变化使得其作品呈现出惊人的真实感。
文艺复兴是西方文明发展史的重要转折,开创了西方艺术全新的时代。
驱动性问题: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是西方艺术全新时代?
学生活动:
学生回忆文艺复兴的历史知识,并通过教师的介绍能够说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复兴”的意义及其特征。
根据教师的提问说出文艺复兴三杰,并聆听教师介绍三人的代表作。
通过教师介绍《维纳斯的诞生》,学生对于这幅画的材料选择、形象特点、
教师活动:
教师根据时间的顺序引出文艺复兴后欧洲各地区艺术家绘画作品。
教师展示鲁本斯、委拉斯凯兹、伦勃朗、维米尔的代表作《苏珊娜芙尔曼像》《教皇英诺森十世》《34岁的自画像》《倒牛奶的女人》等,让学生观察作品的主题、体会表现人物的身份区别变化,得出画面由表现宫廷人物到普通市民的变化,对画面真实感的表达。
接下来教师分两组介绍四位艺术家,首先是鲁本斯和委拉斯凯兹,再是伦勃朗和维米尔。
介绍完文艺复兴之后的肖像画和风俗画,展示海达的静物画,并让学生观察这些静物画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这些实物是由创作者经过构思并认真地选择,精心地摆放,让不同的物体摆放在一起形成整体的和谐关系,才能最终呈现出一幅美的静物画。
其中环境光的表现增加了真实感。
教师总结文艺复兴之后的绘画在宗教画、历史画的创作同时,对肖像、风俗、风景、静物绘画种类有了多元的拓展,西方绘画开始走向多元,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驱动性问题: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绘画呈现了哪些特征?
学生活动:
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展示的四幅作品,并从主题内容、艺术表现和绘画语言等角度去赏析作品。
同时聆听教师对四位画家的介绍及这些肖像画、风俗画的特点。
学生描述海达的静物画的特点,并聆听教师关于文艺复兴后绘画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
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可以说出文艺复兴后西方绘画的特点和发展。
设计意图:
通过文艺复兴之后典型的艺术家及其作品,理解这个时期绘画发展的变化特征及理解绘画表现的多样化发展。
学生运用图像识读的方法感受文艺复
教师活动:
教师根据时间的顺序引出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画派。
教师展示名画《马拉之死》,并提出问题:从画面中观察到什么,猜测发生了什么以及这幅画从绘画语言角度阐释有怎样的特征?结合学生的回答详细阐述《马拉之死》的创作背景、作品的特点:
这是一幅描绘革命者被暗杀的作品,画中的男青年马拉,是以法国大革命时雅阁派的核心领导人之一。
在革命工作初期,需要经常躲在阴冷的地窖中,因此患有严重的湿疹,他就得泡在有药水的浴缸里,一边治疗一边处理公务。
在有一天,一位女子说有重要情报透露来找到他,却突然掏出匕首刺穿了马拉的肺部,鲜血溅满了浴巾。
下垂的右手让我们注意到右前方的木箱,木箱上墨水瓶有几张钞票和一张纸条,写着:请把这五个法郎的纸币给一位五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木箱的底部有两行字,第一行是献给马拉,第二行签着画家的名字“大卫”。
暗杀前几天大卫还拜访过马拉,亲眼看到他在浴缸中忍着痛苦,还在书写着行动计划。
当死亡消息传开后,大卫感到震惊而又愤怒,他拿起手中的画笔,开始创作了这幅作品。
画家就像凶案现场的目击证人,马拉在庄严肃穆中倒下,而刺杀他的凶手应该遭到讨伐。
画家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起真实的事件,作品中呈现出古典主义的庄严、静穆和崇高的特点,同时又超越了真实,使得马拉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被理想化了。
教师展示另一幅作品《自由引导人民》,着重从情感表达角度引导学生描述这幅画作,通过视觉信息判断历史背景,重点理解称之为浪漫主义的原因,
布置课后练习:从《宫娥》《夜巡》《梅杜萨之筏》三幅作品中任选一幅画进行鉴赏,并撰写报告。
驱动性问题:怎样概括西方古典绘画各时期的艺术特征?
学生活动:
填写表格,并总结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同时通过教师的总结能够说出西方古典绘画的艺术特征。
设计意图:
通过梳理西方古典绘画不同阶段的发展脉络特征,让学生对西方古典绘画有总体的认知和理解。
课后练习巩固并加深对绘画作品的描述与分析、评价即图像识读的能力,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更好的理解艺术家创作背景,提升学生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