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文化馆调研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7.42 MB
- 文档页数:7
文化馆调研报告文化馆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文化馆的发展现状、运营模式、服务内容以及面临的挑战,为进一步提升文化馆的服务质量和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同时,通过调研了解民众对文化馆的认知程度、参与度和需求,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开展相关活动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发放问卷,并在文化馆进行实地访问和观察。
三、调研结果1. 文化馆的发展现状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文化馆都在不断发展壮大,面积、展览规模和服务内容逐渐丰富。
文化馆的发展主要依靠财政支持和社会捐赠,也有一些文化馆通过自有资金进行运营。
2. 文化馆的运营模式调研结果显示,文化馆的运营模式多样化。
有些文化馆主要依靠门票销售和展览赞助来获得收入,有些文化馆则通过举办特殊活动、租赁场地和出售纪念品等方式获得收入。
3. 文化馆的服务内容调研结果显示,文化馆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展览、教育培训、文化交流和社区活动等。
展览是文化馆最主要的服务内容,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展示空间。
教育培训方面,文化馆提供了各种学习课程和工作坊,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文化爱好者。
文化交流的形式主要是举办讲座、演讲和研讨会等。
社区活动方面,文化馆举办了一系列的文艺演出、庆祝活动和展览。
4. 文化馆面临的挑战调研结果显示,文化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资金问题。
由于运营成本高,文化馆经常面临财政拮据的困境,很难维持良好的运营状态。
此外,文化馆在吸引年轻人参与方面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年轻人对文化馆的参与度较低,需要有更多的针对年轻人的活动和服务。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根据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文化馆应加大对文化活动的推广力度,吸引更多的参与者。
可以通过举办主题展览、推出优惠门票、开展网上互动等方式提高参与度。
2. 文化馆可以与企业、学校和社区合作,开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
可以举办企业赞助的展览、学校培训项目和社区文化节等。
3. 文化馆应加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活动和展览,加强与年轻人的互动和交流。
合肥图书馆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合肥图书馆的服务情况、图书馆设施和技术应用情况、读者满意度以及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为图书馆改善服务、提升读者体验提供参考。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图书馆读者,采集其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实地访谈则针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探讨图书馆设施和技术应用情况。
3. 调研结果3.1 服务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读者对合肥图书馆的服务表示满意,其中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图书馆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
同时,受访者也提出了一些改善意见,比如增加开馆时间、丰富图书种类、提供更多的电子资源等。
3.2 设施和技术应用根据实地访谈结果,合肥图书馆的设施和技术应用相对较为先进。
图书馆提供了自助借还书设备,方便读者进行图书借还操作。
同时,图书馆还提供了电子阅览室,读者可以在线阅读电子图书和期刊。
此外,图书馆还推行了图书智能导航系统,方便读者查找所需图书的位置。
3.3 读者满意度综合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读者对合肥图书馆表示满意。
他们认为图书馆提供了舒适的阅读环境,图书种类丰富,自助借还书设备方便实用。
然而,也有部分读者对图书馆的借书限制和电子资源提供不足表示不满意。
4. 发展建议综合调研结果,提出以下发展建议:4.1 增加开馆时间考虑到一些读者在上班或上学期间较为繁忙,建议图书馆考虑延长开馆时间,提供更灵活的服务。
4.2 丰富图书种类尽管合肥图书馆提供了较多的图书种类,但仍有读者对图书种类的要求更高。
建议图书馆根据读者需求增加新书采购,丰富图书馆的藏书。
4.3 提供更多的电子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资源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建议图书馆加强电子资源的采购和服务,提供更多的电子图书和期刊,满足读者的需求。
4.4 加强读者教育不少读者表示希望图书馆能够提供更多的读者教育活动,比如读书分享会、讲座等,提升读者阅读兴趣和能力。
合肥历史文化调研报告合肥历史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合肥是中国安徽省的省会城市,位于淮河河谷南缘,素有“庐州”的别称。
合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合肥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二、历史背景合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合肥是南宋之后安徽省的省治所在地,也是名将庐陵卫的发源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合肥逐渐发展为安徽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也保留了丰富的历史遗迹。
三、文化遗产1.长丰文庙长丰文庙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是明代皇帝封赠合肥地方官员为贡院的场所。
文庙作为一所官方学府,在当时扮演着培养官员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角色。
2.庐山卫城址庐山卫城址位于合肥市南侧,是明朝末年的军事遗迹之一。
这个军事营地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是为了防范由南方进攻的倭寇。
3.合肥蜀山书院合肥蜀山书院建于明清时期,是安徽省内规模最大的书院之一。
书院古建筑保存完好,为学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成为当地文化的象征之一。
四、历史人物1.朱自清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也是合肥的骄傲。
朱自清的《背影》等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也为合肥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贾宝玉贾宝玉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之一,也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贾宝玉的形象也深入人心,为合肥的文化旅游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历史文化的影响合肥的历史文化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一方面,历史文化是合肥宣传和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合肥的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历史文化也为当地人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文化传承环境。
学府和书院为年轻人提供了学习的场所,也培养了一大批文化人才。
六、结论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长丰文庙、庐山卫城址以及蜀山书院等历史遗迹,展示了合肥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合肥文化调研报告合肥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合肥的文化状况,包括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当地居民对文化的认同和参与程度。
通过此次调研,可以为合肥的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
问卷涵盖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对当地文化活动的参与情况,以及对文化建设的期望等问题。
三、调研结果1. 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对合肥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其中,最为熟知的传统文化元素为扇子和皮影,分别占据了35%和23%的比例。
而对于其他传统文化元素,如汉服、茶艺和民间乐器等,了解程度较低。
2. 文化活动的参与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参与过合肥的文化活动。
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对本地文化的了解,同时也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常见的文化活动类型包括戏曲演出、书画展览和民间艺术表演等。
3. 对文化建设的期望在问卷中,我们还询问了受访者对合肥文化建设的期望。
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表示希望合肥能够举办更多的文化活动,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
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合肥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但仍有部分传统文化元素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和宣传,需要加强相关工作。
2. 合肥的文化活动参与度较高,居民对文化活动的认同和支持程度较高,但也有一些居民表示对文化活动的宣传不够,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
3. 增加文化活动的举办频次、提升传统文化保护的力度以及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合肥文化建设的关键。
五、建议基于上述调研结论,我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对传统文化元素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如扩大汉服、茶文化、民间乐器等的宣传和推广。
2. 增加文化活动的举办频次和层次,如举办更多书画展览、歌舞剧演出等文化活动,以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
合肥图书馆调研报告1. 引言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省会和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和知识普及的重要场所,对于合肥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了解合肥图书馆的运营状况和用户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调研过程、结果和建议。
2.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对合肥图书馆进行调研,包括访谈、问卷调查和观察。
2.1 访谈我们与合肥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图书馆的运营方式、服务内容和未来发展计划。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合肥图书馆注重提供优质的图书资源和文化活动,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2.2 问卷调查我们还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向图书馆的用户群体发放。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收集了大量的用户反馈,了解到用户对图书馆的满意度、使用习惯和需求。
2.3 观察我们在合肥图书馆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到用户的借阅行为、活动参与情况以及图书馆的空间利用率等。
3. 调研结果通过以上调研方法,我们获得了以下关键结果:3.1 图书馆服务质量高大部分用户对合肥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表示满意,认为图书馆提供了丰富的图书资源和文化活动。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态度友好、专业,给用户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3.2 数字化服务需求增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用户对于数字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许多用户希望能够在线借阅电子书籍、参加线上文化活动等。
合肥图书馆应该加强数字化建设,提供更多的在线资源和服务。
3.3 空间利用率有待改进尽管合肥图书馆的阅览室和多功能厅等场所使用率较高,但在其他区域,尤其是静默阅读区域,存在一定的空间浪费问题。
图书馆可以重新规划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学习和阅读需求。
4. 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进一步提升合肥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4.1 加强数字化建设合肥图书馆应该加大对数字化服务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在线资源和服务,满足用户的数字化需求。
文化馆调研报告摘要摘要本文是关于文化馆调研的报告摘要,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文化馆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提供了对文化馆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全面了解。
调研结果显示,文化馆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群众提供了多元化的文化服务和教育活动,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文化馆的展览内容和形式有待创新和升级,馆内服务体验有待提高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文化馆的发展。
第一部分:引言本部分介绍了文化馆的背景和研究目的,并概述了本次调研的方法和范围。
第二部分:调研结果本部分分析了调研结果,主要包括文化馆的类型、服务内容、观众特点等。
首先,我们将文化馆分为艺术类、历史类、科技类和综合类四大类型;其次,我们对各类文化馆的展览内容、教育活动和社区参与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了解了观众对文化馆的认知和评价。
第三部分:问题与挑战本部分讨论了文化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具体来说,文化馆的展览内容和形式相对保守,缺乏创新和互动元素;另外,馆内的服务体验有待提高,例如人流管理、设施维护等方面存在问题。
第四部分:改进建议本部分提出了改进文化馆的建议。
首先,文化馆应在展览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引入互动方式和多媒体技术,以提高观众参与度和体验感;其次,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为文化馆注入新鲜血液和创新思维;另外,还需加强与社区的沟通与合作,提供符合社区需求的文化服务。
第五部分:结论本部分总结了调研结果和改进建议,并强调了文化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文化馆作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提倡的重要场所,应加强自身建设,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调研文化馆的类型、服务内容、观众特点等方面,全面了解了文化馆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建议,旨在推动文化馆的发展,为人们的文化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希望本文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并对文化馆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文化馆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文化馆的运营状况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文化馆的定位、设施、服务内容、参观者需求等方面的情况,以便为今后文化馆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我们选择了5个不同类型的文化馆进行了调研,包括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和音乐馆。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
三、调研结果1.文化馆的定位及服务内容2.设施和展览设计大部分文化馆的设施比较齐全,包括展厅、展柜、多媒体设备等。
展览设计多样化,有的注重互动和参与性,有的强调历史文化的展示,有的借助科技手段展示艺术品。
3.参观者需求根据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了解到参观者对于文化馆的需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知识获取、文化体验和休闲娱乐。
参观者希望通过文化馆能够学习到有关艺术、历史、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感受到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希望有一种放松和娱乐的体验。
4.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文化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人流量问题,有的文化馆在特定时段人流量过大,导致参观体验不佳。
其次是展览更新问题,一些文化馆的展览更新速度较慢,导致重复性参观不高;另外,一些文化馆的服务质量也有待提高,包括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态度等。
四、改进建议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加强展览更新:文化馆应加强对展览内容的更新和丰富,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并提高重复性参观率。
2.提升服务质量:文化馆应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态度,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3.开展多样化活动:文化馆可以结合特定的节日或主题,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吸引更多参观者参与。
4.加强宣传和推广:文化馆应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参观文化馆。
5.建立社区合作:文化馆可以与社区合作,开展一些社区教育和文化活动,提高文化馆的社会影响力。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文化馆的定位、服务内容、参观者需求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文化馆调研报告文化馆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文化馆是一个以收集、保护和陈列文化遗产为主要职责的文化机构,也是传播文化知识、弘扬民族文化和培养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文化馆的建设情况、文化展览的主题和内容,以及社会公众对文化馆的需求和评价,为提高文化馆的服务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和内容通过与文化馆工作人员的交流和观察文化展览,以及实地访问社会公众,了解他们对文化馆的看法和需求。
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馆的基本情况:包括建筑规模、展览面积、馆藏文物和图书数目等。
2. 文化展览的主题和展示方式:了解当前和即将展示的主题以及展示的形式,如展览、演出、讲座等。
3. 参观者的反馈和体验:了解参观者对展览内容的观点和体验,以及对文化馆服务的评价。
4. 社会公众对文化馆的需求和期望:通过访问社会公众了解他们对文化馆的需求和期望,以及对文化馆的评价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文化馆的基本情况:调研的文化馆是一座大型综合性文化馆,建筑规模庞大,展览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馆藏文物和图书数量丰富。
2. 文化展览的主题和展示方式:文化馆定期举办各类主题展览,如历史文物展、艺术品展、书画展等。
展示方式多样,包括实物展示、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等。
3. 参观者的反馈和体验:参观者对展览内容的评价普遍较高,认为展览内容丰富多样,引人入胜。
但也有少数人对部分展览内容的呈现方式提出了一些意见,认为可以更加生动有趣一些。
4. 社会公众对文化馆的需求和期望:调研发现,社会公众对文化馆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文化知识:希望通过参观文化馆深入了解历史、艺术和人文知识。
(2)丰富生活:希望文化馆能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展览,满足他们的观赏和娱乐需求。
(3)提高文化素养:希望通过参观文化馆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4)传承民族文化:希望文化馆能展示民族文化特色,传承和推广传统文化。
合肥图书馆调研报告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教育资源。
为了满足市民对知识获取和文化娱乐的需求,合肥市政府在各个区域建设了多家图书馆。
为了了解合肥市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和市民的需求,我们对合肥市的几家主要图书馆进行了调研。
首先我们来到了合肥市中心区的合肥图书馆。
该图书馆位于市中心的人民广场附近,交通便利。
调研发现,合肥图书馆藏书丰富,门类齐全。
该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人文社科类书籍、科技类书籍、文学艺术类书籍等,涵盖了市民的各个阅读需求。
此外,在这里还设有自习室和多媒体阅览室,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调研显示,几乎所有调查对象都对合肥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图书藏量都非常满意。
但是,一些老年人反映在人流较多的时候很难找到座位。
因此,建议合肥图书馆加大座位数量,提供更舒适的阅读环境。
接着,我们调查了合肥市滨湖地区的滨湖图书馆。
滨湖图书馆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是一个新兴的区域。
调研发现,滨湖图书馆的图书藏量相对较少,主要以科技和经济类书籍为主,对于人文社科和文学作品的数量有所欠缺。
此外,滨湖图书馆通常只有一个自习室,座位较少,不足以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在滨湖图书馆的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市民对该图书馆的存在了解不多,建议滨湖图书馆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的读者。
最后,我们调研了合肥市庐阳区的庐阳图书馆。
庐阳图书馆位于合肥市的市区,拥有良好的交通便利条件。
调研发现,庐阳图书馆的服务人员态度友好,且馆内的设施比较齐全。
图书馆内的图书种类丰富,门类齐全,基本能满足市民的需求。
此外,庐阳图书馆在一些假期期间举办了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为读者们丰富了文化娱乐生活。
然而,一些市民认为庐阳图书馆开放时间相对较短,建议图书馆延长开放时间以满足市民的需求。
总之,合肥市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相对较完善,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在座位数量、图书种类和宣传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
与此同时,合肥市图书馆可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开展更多的文化活动,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促进市民的阅读和学术研究。
合肥图书馆调研报告合肥图书馆调研报告一、调查目的为了了解合肥图书馆的服务情况,提出改进建议,本次调研旨在收集合肥市民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的反馈。
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向合肥市民发放问卷,包括合肥图书馆的问卷调查和个人满意度调查。
2.访谈调查:与合肥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图书馆的运营情况和服务问题。
三、调查结果1.图书馆服务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合肥市民对合肥图书馆的服务总体满意度为85%。
(1)图书馆的藏书丰富多样,95%的受访者认为图书馆的书籍种类丰富,并希望图书馆能进一步增加新书更新速度。
(2)图书馆的借阅流程方便快捷,90%的受访者认为借阅流程简单,并提出增设自助借还机的建议。
(3)图书馆的阅览环境舒适,80%的受访者认为图书馆的阅览环境安静舒适,但也有10%的受访者提到空调不足,希望能进一步改善环境条件。
2.图书馆服务需求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合肥市民对合肥图书馆的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资源服务:85%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图书馆能提供更多的数字资源服务,如电子书籍、在线期刊等,满足市民在线阅读的需求。
(2)文化活动:80%的受访者希望图书馆能举办更多的文化活动,如讲座、书展等,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3)社区服务:75%的受访者认为图书馆应更多地面向社区开展服务,如为社区居民提供书籍配送服务、读书讲座等。
四、改进建议1.增加数字资源服务:根据市民需求,图书馆应增加数字资源的购买和提供,提高在线阅读体验。
2.举办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图书馆应增加文化活动的频率,并推出更多多样化的活动,吸引市民参与。
3.加强社区服务:图书馆应进一步面向社区开展服务,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送到市民家门口。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合肥市民对合肥图书馆的服务总体满意度较高,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针对服务需求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增加数字资源服务、举办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加强社区服务的建议,希望能够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满足市民的需求。
文化馆调研报告
●合肥文化类建筑概况:
合肥位于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四大科研教育基地。
因此在必须承担起传承安徽优秀文化的重任,文化类建筑正
是最直接的宣传文化和普及科学知
识的场所,人民群众学习科学文化
知识的终身学校,是全市开展群众
文化活动的总枢纽、总阵地,是先
进文化的传播者。
虽然合肥有着众
多的文化类建筑,但由于用地限制
和经济制约,特色鲜明的不多。
因
此选取了相对有特色文化类建筑——安徽省博物馆、赖少其艺术馆和中环艺术馆。
●建筑选址分析:
1.安徽省博物馆,位于合肥市交
通要道金寨路和长江路交叉口三孝
口附近,稍南方是合肥另一交通主
干道长江路,交通方便,途经博物
馆和起始点为博物馆的公交车多,
而且离市中心较近,方便游客到
达。
2.赖少其艺术馆坐落在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的艺术公园内,位于石台路和
高河东路的交叉口处,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此地段避开了城市主干道,周围基本上都是居民楼,在喧嚣的城市中找到了一片安静的精神领地。
但赖少其艺术馆处于政务新区,属于新开发地段,周边没有特色景点和商场,人流量较小,而且通行的公交数量很少,不方便游客到达,因此到访游客较少,没有发挥艺术馆的最大功能。
3.中环城位于合肥市西南区域中心,占据翡翠湖繁华核心,位于繁华大道和翡翠大道的交叉处,虽然也属于新开发区,但有149、126等公交车到达,交通便利。
周边大多是居民楼,还有一些商业建筑和学校,建筑在临路侧设计有宽阔的休闲草地,因此还是比较安静的。
整块基地内绿化面积比较大,还有一些水池、小径穿插其中,环境优美。
安徽博物馆建馆历史悠久,地处繁华地段,而赖少其艺术馆和中环艺术馆属于新建建筑,选址于新开发地段,环境优雅,用地充足,有整体的规划,但交通不是很便捷。
●总平面布置:
1.安徽省博物馆采用了三面围
合的方式,主体建筑,中轴对称,
中间为宽阔的活动广场,广场两侧
设有小树林,给游客提供了室外休
息的空间。
博物馆内的停车场分布在总平
面的东北和西南,位于西南位置的
停车场,临近入口,易于被驾车旅客发现,而且停车方便,而位于东北的停车场则叫隐蔽,不易于被外来人员发现,因此只为内部工作人员停车。
博物馆主体建筑的北侧建有古生物馆和贵宾接待中心,贵宾接待室位于博物馆的中轴线上,虽然从博物馆门厅内能看见,但其建筑形式普通,而且,易被视为内部办公场所,让旅客望而却步,而忽略了后院的古生物馆。
因此,主馆的门厅应设为开敞式,在中轴线的后院位置布置特色景观,来引导游客参观后院。
2.赖少其艺术
馆用地宽裕,总平
面内布置有大面积
的绿地和水面,穿
插其间的道路将总
平面分成以水面为
中心的几块几何平
面,总平面周围用绿篱进行围合,既有限制性,又与外界相通。
平面内绿地高低起伏,形成一座座土丘,使得总平面更加丰富有趣。
艺术馆位于总平面的东北角,临近石台路和高河东路的交叉口,建筑主入口前有较大的活动广场,面朝水面,有良好的景观,建筑次入口离道路较近,又有一定的退让,形成入口疏散广场。
场地内虽然景观优雅,但没有设置休闲设施,游客只能行走或站立其间来欣赏周围的环境,由于场地面积过大,不免让游客疲劳,所以适当的休闲设施是必须的。
●建筑平面分析:
1.博物馆平面为对称式布局,一层分为徽建馆、青铜馆和元瓷馆,左右两侧通过门厅连接。
二层为五十年图片展和建国六十周年考古图片展。
中间
通过商店连接。
主馆入口两侧设有楼梯,游客可以直接上二楼参观。
这种对称式布局使建筑外观协调均衡,但不利于游客游览,游客一般从主
入口进入,参观完左侧或者右侧展馆,得原路返回参观另一侧。
博物馆内游览路线应为流线型,能让游客依次参观完各个展馆,而且单个展馆太长,有些挑战游客耐力,在展馆中间插入些休闲设施和景观,可以环境游客疲劳。
位于西北侧的古生物馆分
为三部分——恐龙展厅、大象
展厅和活体恐龙展厅。
展厅呈
L形布局,其流线清晰,方便
旅客依次游览。
展厅的空间尺
度大,能让人感觉到在恐龙与
大象骨骼前的渺小。
2.赖少其艺术馆分为主馆、副馆和连接主副馆的一个过渡空间。
主馆主要由展厅和一些辅助空间组
成;副馆一层是展厅,二层
是一些办公、接待和休闲空
间,功能分区明确。
主馆和
副馆都有各自独立的出入
口,交通流线简洁,但二者
又不是完全独立的。
中间的过渡空间不但起到了很好的连接作用,而且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不错的休息空间,另外在人多时对入馆人员的分流和出馆人员的疏散也有一定的作用。
●无障碍设计:
博物馆和赖少其艺术馆都有无障碍设计,由于博物馆建馆较早,无障碍设计有所欠缺,而赖少其艺术馆为新建馆,无障碍设计相对较完善。
1.博物馆入口处无障碍设计坡度均较大,不符合规范1:12的规定,上面右图更是成了车行坡道。
2.赖少其艺术馆
内连接主馆和副馆采
用坡道过渡空间,墙
上挂有展品,此处将
无障碍坡道与展示空间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空间,连接一二层设计有无障碍楼梯,坡度较缓,但流线太长,容易让残疾游客疲劳,无障碍楼梯适当高度处应对外开窗,且室外布置景观,以减缓残疾人在过道内通行时的乏味。
●造型分析:
1.博物馆由于建造年代较久,采用了当时流行的,中轴对称式的苏式建筑特征,在用色上选取了红色,建筑庄重。
2.赖少其艺术馆的设计者
从赖少其的“一石一木”精神
中得到灵感,主馆的外墙面全
部采用高档的青色石条贴砌
而成,好似棱角分明的奇峰巨
石;而副馆的外立面全部用高
档的黄褐色原木包装而成,恰
似一块巨型木块。
这两种材质的运用使得整个立面的线面曲折、变化,色调朴拙、和谐,让人们感受到“木石叠垒相映”的气韵内涵和开阔大气的强烈美感。
3.中环艺术馆是安徽省第
一家非公立的综合艺术馆,它
是中环城的一部分,设计师进
一步融合了以“中环艺术馆”和
“商业中心”为代表的“文化”和
“资本”元素,为拥有合肥地标
高度的中环城再添人文的光
环,同时也力求为快速发展和文化底蕴深厚的合肥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