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的含义和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礼仪的含义原则及特征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循的一套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它包括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言谈举止、服饰装扮、待人接物、礼貌用语等方面的规范。
礼仪的出现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和进化息息相关。
在古代社会,礼仪是统治者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手段,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
而在现代社会,礼仪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对他人尊重和关注的表现。
以下将详细探讨礼仪的含义、原则和特征。
首先,礼仪的含义是指人们在文化和传统的指导下所表现出的一种尊重他人、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
礼仪的核心原则是尊重和关爱他人。
当人们遵循礼仪规范时,他们会在言谈举止中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善意。
礼仪还能提供一个和谐、愉快的社交环境,使人们能更好地相互理解、友善相处。
其次,礼仪有着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尊重原则。
礼仪要求人们经常以他人为重,尊重对方的感受、需求和权利。
无论是面对长辈、师长还是普通陌生人,人们都要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避免无礼或冒犯的行为。
其次是谦逊原则。
礼仪要求人们要保持谦虚、和善的态度,不骄不躁、不狂不傲。
并且要尽量避免显摆和炫耀,以免给他人带来不悦。
最后是互助原则。
礼仪要求人们在遇到他人需要帮助的情况下主动伸出援手,并且要遵循社会公德,善待弱势群体,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补与互惠。
此外,礼仪还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多样性。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礼仪规范存在较大差异。
由于文化和传统的影响,各个地方的礼仪习惯也有所不同。
二是动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礼仪规范也在不断演变和更新。
一些旧有的礼仪规范可能逐渐淡化或失去作用,而新的礼仪规范也在不断涌现。
三是灵活性。
礼仪规范并非一成不变,它在不同社交场合中可能有所差异。
人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关系适应并运用不同的礼仪规范。
四是时尚性。
同流行时尚一样,礼仪也会有时尚和潮流。
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礼仪规范也会受到时尚风潮的影响。
五是个人化。
礼仪规范虽然有一定的普适性,但也需要根据个体的性格、身份、职业等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调节。
关于礼、礼貌、礼节、礼仪的基本含义关于礼、礼貌、礼节、礼仪的基本含义礼仪,是“礼”和“仪”两个词的合成词,它们虽有联系却有着不同的含义。
那么,什么是礼仪?它的核心是什么?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礼、礼貌、礼节、礼仪的基本含义,一起来看看吧。
礼、礼貌、礼节、礼仪的基本含义篇1礼的含义“礼”的含义比较丰富,其跨度和差异也比较大。
“礼”的含义,按辞海中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本来的含义是敬神,后引申为表示敬意的统称。
如敬礼、礼貌。
(2)为表示敬意或表示隆重而举行的仪式。
如典礼、婚礼、丧礼。
(3)泛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贵族的等级制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
(4)指礼物。
如送礼、礼品、礼单。
随着历史的发展,“礼”的内涵已经有了延伸和扩展,在许多场合它已成为“礼貌” 、“礼节” 、“礼宾” 、“礼仪”等的代名词。
因此,礼是表示敬意的通称,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并约束自己行为以示他人的准则。
礼属于道德的范畴,是社会公德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个社会用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的总和。
礼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着人们的道德观念,确定着人们交往的准则,指导着人们的行动。
在社会生活中,人人以礼相待,互尊、互爱、互谅,并成为自觉的行动,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礼貌的含义礼貌是人们在交往时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它体现了时代的风尚与道德水准以及人们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
它对人们交往时的基本要求是:诚恳、谦恭、和善和有分寸,做到待人“诚于中而形于外” 。
礼貌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的外在表现,它主要通过礼貌语言和礼貌行为来表现对他人的谦虚和恭敬。
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礼貌表现在人们的举止、仪表、语言上,表现在服务的规范、程序上,表现在对客人的态度上。
一个微笑,一个鞠躬,一声“您好” ,一句“祝您旅途愉快” ,这些都是礼貌的具体表现。
现代礼仪的含义是什么礼仪是现代社会做人做事必备的基本功,是个人素质能力的综合指数。
在西方社会把礼仪视为人生成功第一课。
那么现代礼仪的含义是什么呢?下面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欢迎阅读参考!一、礼仪的定义和内涵礼仪是人们在交往活动过程当中,为了让交往的对象非常认可你、非常接受你,在仪容、仪表、言行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
古话说得好“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的女子是为喜欢自己的人来梳妆打扮,现在,我们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在跟人打交道的过程当中,希望别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希望别人感觉到你是一个有修养、有气质的人,所以你会在很多方面来关注自己,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有一个非常好的形象。
我想要重点解释一下的是关于“约定俗成”这四个字,礼仪都是一些细节的东西,但是这样一些细节的东西并不是说你如果没有按照这么做就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者怎么样,其实不是,就拿握手礼来讲,这是我们现在见面最常用的见面礼,人类的握手礼应该可以说从史前时期就有了,现在是伸出右手跟人握手,那个时候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部落和部落之间经常可能为了食物而打斗,当一个部落的人和另外一个部落的人碰到以后,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右手,会伸出一个手出来击掌,表示我手里没有武器,表示友好,慢慢演变成现在用右边跟别人握手。
如果你现在真的用左手跟人家握手,别人也不会说把你抓起来,说你犯法了,没有,但是别人会觉得怪怪的,别人心里会觉得这个人连一点起码的礼数都不懂。
既然是约定俗成,最初开始具有一种任意性,但是一旦大家共同认可之后就具有一种强制性。
语言也是约定俗成的。
礼仪由三个方面构成:礼貌+礼节+仪式。
礼貌,是我们生活当中最常用到的。
比如早上来到学校碰到老师说一声“老师,早上好!”,碰到同学,说一声“早上好!”,这是礼貌。
教师节来了,跟你的老师发个信息,表示节日的问候,父亲母亲生日了,发条信息向父亲母亲问个好,祝父亲母亲生日快乐,这是礼节。
古代礼仪的四种含义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中国古代的礼仪有以下四种含义:
1. 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人们通过向天地神灵奉献祭品来表达敬意和感恩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礼仪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社交场合的行为等方面。
2. 礼仪是一种道德规范,它强调人们在行为上应该遵循一定的准则和规范,以体现出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被视为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通过遵循礼仪,可以培养出诚实、正直、宽容、谦虚等良好的品德。
3. 礼仪也是一种社会秩序的维护方式。
在古代社会,礼仪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举止,使社会秩序更加井然有序。
例如,在官场中,礼仪规定了官员的品级、服饰、仪仗等方面的细节,从而维护了官场的等级制度和秩序。
4. 礼仪还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方式。
它通过各种仪式、礼节和习俗,传递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
例如,中国传统婚礼中的拜堂、敬茶等仪式,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总之,中国古代的礼仪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它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道德修养、社会秩序的维护方式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了解和传承古代礼仪,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礼仪的概念和含义礼仪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的规范,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下面将从礼仪的概念、礼仪的历史演变以及礼仪的重要性等方面来探讨礼仪的概念和含义。
一、礼仪的概念礼仪,顾名思义,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需遵循的一种规范和规则。
它是人类文明发展演变的产物,体现了人类社会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礼仪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品质素养的体现。
二、礼仪的历史演变礼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起源。
在古代社会,礼仪是统治阶级巩固统治地位的象征。
例如中国的封建社会,礼仪是贵族统治的象征,用于彰显社会等级和身份地位。
古代礼仪注重规定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行为规范,如宴会礼仪、婚丧礼俗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礼仪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沟通和合作的基础规范。
在现代社会中,礼仪更加注重个体的修养和社交技巧,以提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合作能力。
三、礼仪的重要性礼仪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礼仪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道德。
礼仪作为一种规范和准则,有助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和言谈举止。
遵守礼仪规则的人们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提升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
其次,礼仪有助于促进人际交往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可以使人们更加自信、大方和得体。
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礼让他人等礼仪行为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伙伴关系。
再次,礼仪有助于提升个人品质和修养。
通过学习和遵守礼仪规范,可以培养自己的美德和品质,提高个人素养和文化修养。
同时,具备良好礼仪修养的人能够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提升自己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声誉。
最后,礼仪具有文化传承和培养民族精神的作用。
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礼仪传统,这些礼仪传统代表了不同文化的精髓和传统。
通过传承和弘扬礼仪文化,能够培养和传播民族精神,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礼仪作为一种规范和准则,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礼仪的概念和含义
一、礼仪的概念
礼仪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社会风俗,它是指社会中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所遵守的一系列行为准则。
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互动的规范和准则,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气氛的重要原则。
二、礼仪的种类
礼仪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包括招呼礼仪、宴会礼仪、礼节礼仪等。
招呼礼仪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他人相互招呼、问候、说话等,宴会礼仪指人们在宴会上的行为准则,礼节礼仪指的是人们在宴会上的传统礼仪,比如饮酒礼仪、礼节礼仪等。
三、礼仪的含义
礼仪的含义主要是社会行为的一种规范,是个人礼仪行为和表现的规范。
它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礼貌、礼节、礼仪、法令和生活礼仪等。
礼仪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让社会更加文明美好。
四、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原则。
遵守礼仪可以让社会更加和谐,对个人也有益处,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加社会地位,提高社会影响力。
五、礼仪的学习
学习礼仪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要做到礼仪得当,就需要不断学习。
学习礼仪既可以通过书本来学习,也可以通过实践来学习,比如参加社交活动等,以学习不同的社交技巧和礼仪。
并且要加强自我约束,做到时刻注意自己行为,不断改进自己的礼仪。
总之,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它既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又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礼仪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要做到礼仪得当,就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加强自我约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
重庆国宾妇产医院礼仪规范要求礼仪的导论一、礼仪的含义:“礼”:礼仪、礼节、礼貌,通常三者为一体混用,其实从内涵来看,有区别又有联系,从本质上来看,表现的都是对人的尊敬、友善。
1、礼仪:以礼仪活动、礼仪规范、礼仪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来源于社会实践,并且直接服务于社会实践,拒绝夸夸其谈,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
2、礼节: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是礼貌的表现方式,是相互联系的,没礼节就无所谓礼貌,有礼貌,就不必然需要具体的礼节。
3、礼貌:通过言语、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和恭敬,侧重表现人的品质和素养。
二、礼仪的内容1、政务礼仪:亦称国家公务员礼仪,指的是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国家公务时所应当遵守的礼仪。
2、商务礼仪:它所指的主要是公司、企业的从业人员以及其他一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士,在经济往来中所应当遵守的礼仪。
3、社交礼仪:亦称交际礼仪,它所指的是社会各界人士在一般性的交际应酬中所应当遵守的礼仪。
4、国际礼仪:它所指的是人们在国际交往中,在同外国人打交道时所应当遵守的礼仪。
5、服务礼仪:它所指的是各类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所应当遵守的礼仪。
礼仪的特征规范性、限定性、操作性、传承性、变动性1、规范性:交际场合待人接物时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衡量他人、判断自己是否自律、敬人的一种尺度。
2、限定性:在特定范围内,礼仪肯定行之有效,离开范围,未必适用(处在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礼仪往往会因此而各有不同,甚至差异还会很大),适合礼仪主要有:初次交往、因公交往、对外交往三种交际场合。
3、操作性:切实有效、实用可行、规则简明、易学易会,便于操作是礼仪的一大特征。
4、传承性:这不是一种短暂的社会现象,而且不会因为社会制度的更替而消失,对于既往的礼仪,正确的态度不应该是食古不化,全盘沿用,而应当是有扬弃、有继承、有发展。
5、时效性: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社会特点,在人类长期的交际活动实践中形成、发展、完善起来,不是凭空杜撰,一蹴而就,完全脱离特定的历史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更新。
第二节礼仪的含义和特征
教学目标:理解礼仪的含义和特征
教学重点:礼仪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功能
教学难点:礼仪的基本原则.并能够将其运用到社交活动中。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最重要的礼貌,它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
——赫尔岑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
——爱默生
二、新授:
(一)、礼仪的含义
礼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的本意是“敬神”。
礼经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浸润和熏染,其含义在不断地演变,时至今日,礼已经深入到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之中,引申为表示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或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和敬意。
因此,礼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一般而言,与“礼”相关,的词常见的有在不念旧恶,即礼貌、礼节、礼仪。
礼的核心是礼貌,礼的形式的礼节,礼的规范是礼仪。
礼貌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谦虚、恭敬、友好的行为规范,它体现丰一个人的基本品质。
礼貌的外部表现主要是仪表仪容适度修饰、姿态举止端庄得体、态度亲切和蔼、说话文明谦虚恭敬、待人接物彬彬有礼。
如尊老爱幼、热情待客等。
礼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际过程中表示问候、致意、致谢、慰问、哀悼等惯用形式或具体规定,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如熟人路遇相互打招呼、宾主见面相互握手、逢年过节互相拜访、亲朋好友遇喜事送礼物、宴会中相互敬酒、对遇病痛灾难的人们进行慰问等。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在礼学体系中,与礼貌和礼节相
比,礼仪的内涵要深一些,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规范。
它是一种程序,表现为一定的章法,如果你要进入某一地域,你就要对那里的习俗行行为规范有所了解,只有遵守这种习俗和规范,才能融入当地的环境。
(2)礼仪是一定社会关系中人们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在人们的交往活动中,礼仪首先表现为一些不成文的规矩、习惯,然后才逐渐上升为大家认可的,可以用语言、文字、动作进行准确描述和规定的行为准则,并成为人们有章可循、可以自觉学习和遵守的行为规范。
(3)礼仪是一种情感互动的过程。
在礼仪的实施过程中,既有施礼者的控制行为,也有受礼者的反馈行为。
即礼是施礼者与受礼者的互相尊重、情感互动的过程。
(4)礼仪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交往各方面的互相尊重,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
中有处于互相尊重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才能建立并逐步发展。
(二)、礼仪的特征
在了解礼仪的含义之后,有必要进一步把握礼仪的特征,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礼仪的本质,更好地为我们的礼仪实践服务。
1、规范性
礼仪是一种规范,它不是人们主观臆断形成的结果。
礼仪规范是对人们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一定礼仪关系的概括和反映,通过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方式保留下来。
进一步说,礼仪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的言行举止所提出的要求,并由社会思想家们集中概括出来,见之于人们生活实践,从而形成人们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
每个人要想在社会场合表现的彬彬有礼、很有修养,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守礼仪规范。
任何人如果不按照被社会认可的礼仪规范去工作、生活,而是随心所欲地按自己的方式去做,那么其行为必然令很多交往对象难以接受。
所以,规范性是礼仪的一个极为重视的特性。
某演出团计划于下月赴英国演出,该团团长李建就此事向市文化局作请示,
于是他拨通了文化局局长办公室的电话。
可是电话响了足足有半分钟,不见有人接听。
李建正纳闷着,突然电话那端传来一个不耐烦的女高音:“什么事啊?”李建一愣,以为自己拨错了电话:“请问是文化局吗?”“废话,你不知道自己往哪儿打的电话啊?”“哦,您好,我是市歌舞团的,请问王局长在吗?”“你是谁啊7”对方没好气地盘问。
李建心里直犯嘀咕:“我叫李建,是杂技团的团长。
”
“李建?你跟我们局长什么关系?”
“关系?”李建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和王局长没有私人关系,我只想请示一下我们团出国演出的事。
”“出国演出?王局长不在,你改天再来电话吧。
”没等李建再说什么.对方就“啪”地挂断了电话。
想一想:在上述事例中,文化局的那位女同志接听电话的礼仪规范吗?如果是你接电话.该怎样说昵?
2、多样性
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决定了礼仪其有多样性的特点。
任何人因为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生活领域需要遵循不同的礼仪规范,因此,不管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礼仪都是丰富多样的。
3、继承性
人们交际活动中的行为习惯以准则的形式固定下来.这种固化程式随着时问的推移沿袭下来,从而形成种种行为规范。
每一个民族的礼仪文化,都是在奉民族固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礼仪文化而发展起来的,人们对待流传下来的礼仪规范应采取“取其精华,占其糟粕”的态度。
4、差异性
礼仪是在各种社会实践中逐渐沉淀下来的文化遗产,所以对于礼仪的具体运用,会因时间、地点等现实条件的小同而呈觋出一定的差异性。
另外,同一种礼仪形式,在小同的场合,针对小同的对象,会有细微的差别。
如同样的一句话对北方人说可能觉得是笑话,但对于南方人来说,则可能会令彼此尴尬。
正因为礼仪存在这些差别,就要求人们在社交百动中,尽可能多地熟悉和掌握社交礼仪,熟练地运用礼仪规范来展示自己的风采,使自己在社交场合中保持良好的形象,
促进社会交往的成功。
5、社会性
礼仪贯穿十整个人类的始终,遍及社会各个领域,渗透到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存在,就会柏作为人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礼仪的存在。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独市存在,都希望在自己的交际活动中取得成功,那么礼仪就是一把在社会活动中取得成功的金钥匙。
6、发展性
礼仪是逐渐形成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任何时代的礼仪,都体现着时代的要求,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由此而引起的众多社交活动的新特点、新问题的出现,要求礼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有所发展。
如从封建时代的“三从四德”到社会主义时代的男女平等,礼仪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更新,以符合时代的要求。
三、小结礼仪的含义礼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一般而言,与“礼”相关,的词常见的有在不念旧恶,即礼貌、礼节、礼仪。
礼的核心是礼貌,礼的形式是礼节,礼的规范是礼仪。
在了解礼仪的含义之后把握礼仪的特征,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礼仪的本质,更好地为我们的礼仪实践服务。
四、作业
讨论
试金石
有一次,在中国外交部宴请国际友人的宴会上,我方拿出了稀世国宝“九龙杯”为他们斟酒。
谁知其中一位地位显赫的先生宴后竟不客气地把九龙杯装进自己的提包里,带出了宴会厅。
外交人员得知后懵了。
这可是稀世珍宝啊!要,贵宾难堪;不要,痛失国宝无法交代,怎么办?
假如你是外交人员,你会怎么做?
五、教学反思:礼仪的内涵的4点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