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设计任务书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4
宜昌市西陵区石板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与概述宜昌市西陵区石板片区位于宜昌市中心,是该市的重要地区之一。
然而,该片区目前存在着老旧、拥挤、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亟需进行综合开发,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区域形象。
本项目旨在对石板片区进行综合开发,打造宜昌市的城市新地标。
二、项目目标1.改善石板片区的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2.优化片区的交通布局,提高交通效率。
3.打造宜昌市的城市新地标,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4.保护和传承石板片区的历史文化,提升区域的文化内涵。
三、项目实施方案1. 基础设施改善1.1 重新规划道路布局,提高交通流畅度。
1.2 更新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确保供应安全和可靠性。
1.3 修缮老旧建筑,提升建筑物的外观和结构安全性。
2. 居民生活环境改善2.1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医疗、教育、文化等配套设施。
2.2 建设公园、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提供更多的休闲活动空间。
2.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改善片区的卫生状况。
3. 交通布局优化3.1 新建公交站点,增加公交线路覆盖面积。
3.2 建设自行车道,鼓励居民使用自行车出行。
3.3 完善停车设施,解决停车难题。
4. 城市新地标打造4.1 设计并建造一座现代化的地标建筑,成为宜昌市的新名片。
4.2 建设商业综合体,引入知名品牌,打造消费新热点。
4.3 打造特色街区,集中展示当地的文化和特色产业。
5. 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5.1 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和保护,保留历史记忆。
5.2 设立博物馆和文化展示中心,展示石板片区的历史文化。
5.3 开展文化活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四、项目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阶段1.1 成立项目组,明确项目目标和任务分工。
1.2 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1.3 筹集项目资金,开展宣传工作,争取社会支持。
2. 实施阶段2.1 开展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包括道路、水电气等设施的更新和修缮。
交通规划综合设计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一套综合的交通规划方案,旨在优化城市的交通流动,提高通行效率,确保交通的安全性。
交通规划原则在制定交通规划方案时,我遵循以下原则:1. 可持续性:交通规划应与城市发展规划相互配合,以满足未来需求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 多样性:设计方案应包括各种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自行车道和步行者通道,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 灵活性:规划方案应具有可调整性,能够适应未来城市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变化。
4. 安全性:交通规划应优先考虑道路安全,确保市民的出行安全和交通事故的减少。
设计方案1. 公共交通系统在城市范围内建立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是减少私家车辆使用量的关键。
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建设更多地铁和轻轨线路,覆盖城市核心区域和郊区。
- 提升公共汽车的服务质量,增加公交车辆的数量,缩小车辆之间的间隔,以缩短市民候车时间。
- 推广电动巴士,以减少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
- 建立智能公交系统,包括实时公交到站信息、自动售票和刷卡支付等便捷功能。
2. 自行车道网络鼓励市民使用自行车作为短途出行的交通工具,可以有效减少交通拥堵,并降低碳排放。
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覆盖城市各个区域,并与公交站点和地铁站点相连。
- 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方便市民在需要时借用自行车。
- 设立自行车停车点,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停车服务。
- 定期维护自行车道,确保其安全和舒适性。
3. 步行者通道打造便于步行的城市环境可以鼓励市民走路出行,减少对私家车和公共交通的依赖。
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增加人行道的宽度,提供更多的行人区域。
- 修建天桥和地下通道,确保行人的安全过街。
- 在商业街区设立休息区和公共设施,提供市民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 加强道路安全宣传,增强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4.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交通流动的顺畅程度。
宜昌第三航道最新规划
1.航道总长:宜昌第三航道总长约为260公里,起点位于宜都市境内,终点在枝江市境内,途经宜昌市、秭归县、兴山县等地。
2.航道等级:宜昌第三航道将采用二级航道标准,设计水深为
3.5米至
4.5米,能够满足大型船只通行的需要。
3.建设时间:宜昌第三航道的建设时间预计为2022年至2025年,预计总投资约为30亿元人民币。
4.建设内容:宜昌第三航道的建设内容包括航道疏浚、护岸加固、港口建设等。
其中,港口建设包括码头、船闸等设施的建设,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需求。
5.经济效益:宜昌第三航道的建设将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同时,还将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和物流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总之,宜昌第三航道的规划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都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住房和城镇建设部二〇一〇年五月目录序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目旳.................................................................................................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编制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规划范围与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工作阶段与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宜昌道路布局情况汇报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长江上游的重要城市,也是湖北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之一。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的发展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宜昌的道路布局情况,特进行以下汇报。
首先,宜昌市的主干道路主要包括长江大道、夷陵大道、解放路、建设路等,这些主干道路串联起了宜昌市的各个区域,起到了连接城市各部分的重要作用。
同时,这些主干道路也是宜昌市交通繁忙的地方,每天都有大量的车辆在这些道路上行驶。
其次,宜昌市的快速路网也在不断完善。
目前,宜昌市已经建成了多条快速路,比如宜昌环城高速、宜万高速、宜建高速等,这些快速路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也加快了城市之间的联系速度。
除了主干道路和快速路,宜昌市的城市道路也在不断改善中。
城市道路的改善主要包括提升道路硬化水平、优化交通信号灯设置、加强交通标志标线的建设等。
这些改善措施不仅提升了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也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
另外,宜昌市还在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
目前,宜昌轨道交通1号线已经开通运营,而2号线、3号线等线路也在规划之中。
轨道交通的建设将进一步方便市民的出行,减少城市交通压力。
总的来说,宜昌市的道路布局情况在不断改善中,主干道路、快速路、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构成了宜昌市完善的交通网络。
未来,宜昌市将继续加大对道路交通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提升城市的交通便利性和通行效率。
通过以上汇报,相信大家对宜昌市的道路布局情况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市民营造更加便利的出行环境。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宜昌市汕头路发展大道至西陵二路工程总体方案设计赵辉 邹辉煌 何帅(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10)摘要: 宜昌市汕头路规划为城市主干路,是连接发展大道与西陵二路实现两者交通转换的重要通道,受地形、地貌、技术标准等因素限制,一直处于断头状态。
随着规划线位两侧建筑的陆续建成投产使用,工程首尾两端衔接道路的建成通车,项目亟须打通。
项目建成后将完善交通路网,疏解组团内部交通,支撑组团内部各功能区发展。
文章对工程总体方案进行比选论证,对道路等级的选定、平纵设计、横断面布置、交通组织等进行了重点论述,确定最优设计方案。
关键词: 地形复杂 总体设计 道路等级 技术指标 交通组织中图分类号: U412.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3791(2023)10-0084-04Overall Scheme Design of the Project of Shantou Road FazhanAvenue to Xiling Second Road in Yichang CityZHAO Hui ZOU Huihuang HE Shuai(Central & Southern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Wuhan, HubeiProvince, 430010 China)Abstract: Shantou Road in Yichang City is planned as an urban trunk road,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ssage con‐necting Fazhan Avenue and Xiling Second Road to realize the traffic conversion between the two roads, but it has been in a broken end state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errain, landform,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other factors. As the buildings on both sides of the planned line are gradually completed and put into operation, and the connecting roads at both ends of the project are completed and opened to traffic, the project urgently needs to be opened.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the traffic network will be improved, the internal traffic of the cluster will be reliev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functional areas within the cluster will be supported.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demonstrates the overall scheme of the project, emphatically discusses the selection of road grades, horizontal and longitudinal design, arrangement of the cross section, traffic organization, etc., and determines the optimal design scheme.Key Words: Complex terrain; Overall design; Road grad; Technical indicator; Traffic organization汕头路是宜昌市中心城区道路网专项规划中的城市主干路,是西陵片区东西向连接的主要通道。
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是指针对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和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一揽子具体实施方案和措施的规划文件。
以下是一份关于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重点专项规划,包括规划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措施等内容。
一、规划目标1.优化交通布局,提升综合交通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质量水平。
2.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交通设施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3.增强交通管理水平,提高综合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4.推动交通一体化发展,促进综合交通的互通互联和便捷快速。
二、重点任务1.建设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1)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布局,优化高速公路的服务能力和通行效率。
(2)改造提升城市道路网络,优化交通组织,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3)加强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联通,提高综合交通的互联互通程度。
(4)建设便捷高效的公交、地铁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提供便民出行服务。
(5)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
2.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水平(1)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扩大投资规模,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2)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提高设施的信息化管理和运行效率。
(3)加强交通设施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的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3.加强交通管理水平(1)完善综合交通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推进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综合交通管理信息系统。
(3)加强交通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4.推动交通一体化发展(1)加强各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综合交通的互通互联程度。
(2)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服务水平。
(3)推进交通创新发展,鼓励新技术、新模式在综合交通领域的应用。
三、实施措施1.加大资金投入,保障综合交通建设和发展的资金需求。
2.建立健全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和审批制度,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加强政府对综合交通建设和管理的领导和支持,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能力。
路线说明1、概述1.1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1)路线走向、主要控制点推荐方案路线起点设置在虎周公路(S323)黄家棚村处,远期规划与点军区已规划东岳二路相交,与站前一路顺接。
本项目起点近期能与虎周公路相接,保证畅通,远期又能与规划的路网衔接,保证了远期发展。
路线往西北展线,经过黄家棚村、石堰村,天王寺村,根据路网规划,结合宜昌市规划局、公路局及业主的相关意见,本项目终点定在天王寺村处。
路线全长7.016km。
主要控制点为:路线起点(虎周省道S323黄家棚处)、三湾养老基地项目规划用地图、路线终点(天王寺村村道)、东岳二路交叉口。
2)沿线主要河流、城镇、公路项目所在区域地处长江流域,与路线相关的主要河流:桥边河及其支流。
本项目部分线位位于宜昌市点军区城区内,路线布设主要受该区的城市规划影响。
与本项目相关及交叉的公路有:虎周省道S323、东岳二路等。
1.2任务依据1、《宜昌市点军区黄新公路新建工程勘察设计合同》(2012年11月);2、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宜昌市点军区黄新公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年12月);3、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强制性条文等;4、宜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宜发改审批【2013】11号);5、建设单位、专家现场踏勘的指导意见。
1.3总体设计思路1.3.1项目特点分析(1)项目区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环保和景观要求高本项目所在地宜昌市位于湖北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渝鄂湘三省市交汇地,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战略地位十分显要,是鄂西湘北渝东区域的经济中心。
在长江经济带中,宜昌东接武汉,西连重庆,是东部发达的经济科技与西部丰富资源的结合部,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中线进入西部的起点,是西部大开发的东大门,也是湖北大三角战略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历来是重要的商品物质集散地。
路线经过的桥边镇东北部的天王寺村护珠园地段,深藏着10多个瀑布,这里大小水潭串连串,瀑布一个接一个,可谓山清水秀,风景奇特。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修改)纲要文本规划组织单位:宜昌市人民政府规划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10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乡统筹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第一节发展目标与策略 (2)第二节城镇化战略与城镇人口规模 (3)第三节市域资源与环境保护 (4)第四节市域城镇结构与经济区划 (5)第五节市域公共服务设施 (8)第六节市域综合交通 (9)第七节市域旅游 (10)第八节市域水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节市域电力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城市性质、职能与发展规模 (11)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职能 (11)第二节发展规模 (12)第四章规划区规划 (13)第五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16)第一节中心城区发展方向与空间结构 (16)第二节居住用地布局 (17)第三节生产性用地布局 (17)第六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19)第一节路网结构 (19)第二节公共交通 (21)第三节公共停车场 (23)第七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规划 (24)第八章中心城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27)第一节绿地系统 (27)第二节景观系统 (28)第九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规划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二、项目概况
(一)城市概况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接合部、鄂渝湘三省市交汇地,是湖北省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城市。
它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
东部与荆州市与荆门市毗连,西部与恩施州接壤,南邻湖南省石门县,北靠襄樊市和神农架林区。
宜昌,古称夷陵。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形象地反映了宜昌河谷丘陵地形特征。
清朝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是一个有着24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
宜昌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中国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乡。
宜昌市是举世闻名的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所在地,三峡大坝坝址距城区仅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与南北大动脉—焦柳铁路在境内交汇。
沪渝、沪蓉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纵贯全境。
现辖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五个县,当阳、枝江、宜都三个县级市,西陵、伍家岗、点军、猇亭、夷陵五个城区。
全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20万;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
里。
宜昌具有丰富的旅游、林特、水能、矿产资源。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宜昌,为宜昌发展勾画宏伟蓝图。
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险要的战略地位,使宜昌成为海内外关注的地方。
近几年来,宜昌市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综合功能日益增强,相继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今日宜昌市已成为以水电、旅游为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二)项目背景
宜昌素有川鄂咽喉之称。
随着三峡翻坝运输高速公路、沪—汉—蓉高铁、石(门)—运(城)铁路、宜昌港、三峡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陆续布局和实施,宜昌在不远的将来将形成公路主骨架、铁路大动脉、水运大通道、空中大走廊等水陆公铁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新格局,宜昌将从过去的“终端型”交通变成中西部结合的区域性“枢纽型”交通中心,未来宜昌将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这一重大变化势必将对城市空间格局、功能组织、发展方向等产生较大影响,结合宜昌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宜昌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同步修编势在必行。
三、设计范围
与正在修改的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同步编制,
相互反馈与协调。
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2个层次(重点为中心城区)。
1、市域:指宜昌市所辖五县三市的行政范围,国土面积21227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包括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夷陵区及开发区。
四、规划期限
规划的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5~2030年。
五、设计依据
1、《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2、《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3、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4、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5、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划
六、规划内容
综合交通规划旨在解决综合交通各种方式之间的合理架构和衔接配合问题,真正提高综合交通是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先行官的地位,以综合运输来带动和促进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
本规划的内容要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颁发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进行编制,重点放在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各种运输方式(公路、水运、铁路、管
道、航空)的客货运交通走廊布置、快速路、高架路的设置、轨道交通线网的布置、并提出近期建设的有关内容。
七、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分为基础资料和调查分析资料及必要的附件、专项图件。
评估报告应准确、完整地阐述设计意图和内容。
(详见《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成果图形文件采用AutoCAD R14的DWG格式文件,文本采用Microsoft word6.0以上的格式文件。
电脑渲染图的计算机文件应采用国内较为普及、通用的计算机软件,汇报文件采用Microsoft PowerPoint格式文件,要求提交规划成果10套,以及计算机文件光盘2套。
八、规划编制进度安排
1.2011年5月初,开始现状调查及资料收集与分析;
2.2011年7月初,提交报告初稿,组织汇报、讨论;
3.2011年9月底,完成规划评审成果,组织专家评审;
4.2011年10月底,完成最终成果,并上报审批。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