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地质环境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93.29 KB
- 文档页数:5
深圳宝安填海区地面沉降特征探讨卢薇艳;黄于新【摘要】深圳市宝安中心区为大规模填海形成,发生了多处地面沉降.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收集大量资料,在填海区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点,查明了填海范围的地质环境特征,分析了填海区地面沉降的机理和特征.产生沉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土层在建筑物等外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固结沉降,主要发生在建筑物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作用时间相对较长;二是由于基坑降水引起附加沉降,这部分沉降主要发生在基坑开挖期间,作用的时间相对较短,一般随着基坑的回填及地下水位的恢复,沉降便基本完成.通过数学方法研究了软土的欠固结、固结和次固结沉降,其中次固结沉降为填海区软土固结过程中贡献最大.抽取地下水和大规模密集高层建筑群也是产生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之一,但影响范围有限.【期刊名称】《城市地质》【年(卷),期】2017(012)002【总页数】4页(P46-49)【关键词】宝安中心区;填海;地面沉降;次固结;特征【作者】卢薇艳;黄于新【作者单位】深圳市地质局,深圳 518023;深圳市地质局,深圳 518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6地面沉降是一种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地面标高缓慢降低的环境地质现象,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其中过量抽取地下水是最主要的原因(薛禹群等,2003;殷跃平等,2005)。
而宝安中心区近年来未抽取地下水作为生活或工业用水,其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和机理有待查明。
宝安中心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珠江口东岸,地处珠三角核心,是深港穗黄金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
2010年3—4月,中心区多个楼盘发生地面沉降,未造成人员伤亡,但部分楼盘的地下管网因沉降损坏,接连发生爆水管事件,引起了各方对地面沉降原因和未来发展的广泛关注。
经过调查和研究表明,宝安中心区产生地面沉降的原因主要是填土及软土未完成自重固结,且主要发生于地坪、道路及绿化回填区,且沉降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1.1 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研究区位于宝安中心区东南部,东北临宝安大道,西北至碧海湾公园,东南隔湖滨西路与南山区相邻,西南面海,总面积15.58km2。
深圳市工程地质条件一、自然地理条件深圳市位于粤港澳三角洲东部,东邻大鹏湾,南部、西北部与香港、东莞、惠州等接壤。
深圳市总面积1997.47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818.69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78.78平方千米。
市域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和平原相间,地形起伏约300米至800米之间,最高点为松岗三角山,海拔920米;最低点为深圳河出海口,海拔0米。
深圳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24-25℃,最冷月均温约14℃,最热月均温约28℃,年总降雨量1523.8毫米。
气候适宜,全年可持续建设。
二、地质条件深圳市由华南地区构造的广东岩溶域和新构造的珠江三角洲平原交汇部分组成。
市域地质构造复杂,多为断裂控制。
岩石类型多样,有火山岩、凝灰岩、流纹岩、花岗岩、石英闪长岩、深成岩等岩石类型。
岩体强度和稳定性不同,对预制构筑物等的支撑力作用不同,需根据地质情况进行选址和方案设计。
深圳市主要地层有第四系淤积层、第三系红色粘砂岩和扇形砂岩,及二叠系花岗质和安山岩等。
第四系是市区及主要开发区的表土,为淤泥、粉质黏土和砂土,厚度普遍较薄;第三系为砂岩、粘性黏土和黏性砂岩等,最大埋深约150米,良好的地基基础;二叠系花岗岩和安山岩质地坚硬,可用于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地震条件深圳市位于华南地区的地震带上,遗留了丰富的活动断层,并且与其它区域一样仍存在较大的地震危险。
市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应符合规制标准,结构抗震稳定性得到充分的保证。
地震对于深圳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建筑、桥梁、隧道、水库等工程建设应当注重抗震性能设计、施工控制及日常维护,以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四、水文地质条件深圳市境内水文地质条件优越,分布着便于开采和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和针对性的矿泉水资源。
深圳市地表水资源少,需多长输远供,而地下水资源则十分丰富,多在120米深度以下分布,水质优良、含水层稳定,深受市民欢迎。
第二章区域地质环境第一节气象水文一、气象深圳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具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长夏短冬,气候温与,雨量丰沛,阳光充足。
每年会不同程度受到暴雨、热带气旋、寒冷、高温、雷暴、冰雹、干旱、大雾、灰霾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年平均气温约22、5℃,1月平均气温最低14、9℃,最低气温为0、2℃,7月平均气温最高28、6℃,最高气温为38、7℃。
深圳年平均降水量为1966mm,地域分布自东向西减少,东南部年平均雨量达2200mm以上,西北部地区只有约1500mm。
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年份有2747mm(2001年),最少的年份只有913mm(1963年)。
每年4至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年雨量的84%。
其中48%分布于7~9月(后汛期)。
月平均雨量呈单峰型,最多为8月,平均达368mm,最少就是1月,只有30mm。
深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44天,最多的年份184天,最少的年份也有109天。
小雨占总降水日数的68%,中雨占16%,大雨占10%,暴雨以上降水日数年平均约9、3天。
降水日数与降水量一样,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平均降水日数为97天,以后汛期占51天,第四季度最少,平均只有20天。
据水文部门雨量记录,1997年7月19日,三洲田24小时最大雨量达531、7mm,1小时最大雨量为104、9mm。
年日照时数1933、8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
深圳受季风环流的控制,常年主导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即盛行风向为南东东与北北东(频率分别为17%与14%)。
深圳市濒临南海,气候明显受海洋影响,台风频繁。
台风影响时间为5~12月,以6~10月较多,尤以7~9月为高峰期。
1997年、1999年、2000年每年两次台风对深圳造成严重影响,深圳均出现6~9级大风及强降雨过程。
深圳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等。
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8月20日连续两日的暴雨,深圳市诱发的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斜坡类地质灾害达208处,给深圳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尤其就是在4~9月份的强降雨季节,更就是斜坡类地质灾害的频发时段。
深圳基坑降水措施引言随着深圳市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基坑工程也日益增多。
基坑降水是基坑工程施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深圳基坑降水措施,主要包括降水原因、降水措施和施工要点。
通过合理的降水措施,能够有效保证基坑施工的顺利进行。
降水原因在深圳的基坑工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降水原因:1.降雨:深圳气候温暖潮湿,降雨较多,尤其是夏季和秋季。
2.地下水位:深圳地下水位较高,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地下水的渗流和渗透。
3.周边地质条件:有些基坑周边地质条件较差,存在地下水脉络丰富、土壤松散等情况。
4.施工过程挖深:有些基坑为大面积大深度挖掘,挖深较大,降水压力较大。
降水措施为了应对基坑施工中的降水问题,深圳采取了多种降水措施,主要包括:1.地下排水系统:在基坑周边安装排水管道,通过排水管道将渗流和渗透的地下水导入到相应的排水设施中。
2.地表排水系统:对基坑区域进行排水沟和排水管道的设计,及时排除降雨水,防止积水造成的影响。
3.土壤固结处理:采取土壤固结措施,如灌浆、施加预留桩等,以提高土壤的抗渗性能和稳定性。
4.搭建防水层:在基坑壁面进行搭建防水层,防止地下水直接渗入基坑,同时对土壤起到固结作用。
施工要点在实施深圳基坑降水工程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施工要点:1.降水目标:明确降水的目标,根据不同的基坑情况制定合理的降水方案,确保降水效果符合要求。
2.安全措施:降水设备的搭建和维护需要符合安全规范,施工人员也需要做好防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3.监测与调整:及时监测降水效果,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以保证降水工程的顺利进行。
4.施工计划:编制详细的施工计划,合理安排降水施工的时序和进度,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5.环境保护:在进行降水施工时,要注意对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废水和废土的污染。
结论深圳基坑降水措施是基于深圳地区基坑工程中存在的降水问题而采取的应对措施。
通过合理的降水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基坑中的地下水位,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Vol 29,No. 2Feb 2020第29卷第2期2020年2月中国矿业CHINA MINING MAGAZINE深圳市斜坡类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防治建议王正阳12!张洪岩2(1.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广东 深圳518055;2.深圳市不动产评估中心(深圳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广东 深圳518040)摘要:地质灾害防治是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事,深圳市位于海岸带海陆交互作用强烈的区域,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地质灾害的防治形势不容乐观%由于地质环境条件及气候特征等因素影响,崩塌和滑坡等斜坡类地质灾害是深圳市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其中由人类工程活动开挖且未采取有效支护措施而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占绝大多数,研究斜坡类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和防治对策对于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梳理深圳市近年来的地质灾害防治数据库结合现场调查,分析了深圳市斜坡类地质灾害的整体发育规律,结合目前深圳市斜坡类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现状,总结了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关键词:地质灾害;管理体系;发灾规律;防治对策;深圳市中图分类号:P6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051(2020)02-0077-05Development rules and prevention suggestions of slope geological hazardsin Shenzhen cityWANG Zhengyang 1'2 , ZHANG Hongyan 2(1.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henzhen ) , Shenzhen 518055, China ;2 RealEstateAssessmentCenter !Shenzhen (Shenzhen Geo-environmentalMonitoringCenter )!Shenzhen518040!China )Abstract : Preven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 is important for public safety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Shenzhen city is located in a coastal zonewith strong interaction of sea and land the prevention situationofgeologicalhazardisnotoptimisticduetofrequentextreme weatherinrecentyears'Duetothegeologicalenvironmentalconditionsandclimaticcharacteristicsco l apseandlandslidesarethemaintypesofgeologicalhazardsinShenzhencity andthe ma8ority of them are caused by engineering excavation withoute f ectivesupportSoitisofgreatsignificancefortheconstructionofurbanpublicsecuritysystemtostudy thedevelopmentrulesandprevention measuresofslopegeologicalhazard'Bycombingtherecentgeologicalhazardsprevention database andfieldinvestigation !this paperanalyzesthe developmentrules ofslopegeologicalhazardsinShenzhencity'Combined withthecurrentpreventionand managementsituationsome problemsandsuggestionsareputforward'Keywords : geological hazards ; management system ; hazards rule ;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 ; Shenzhen city1深圳市地质灾害概况深圳市地处中国大陆南部沿海低山丘陵地区, 东临惠州和大亚湾、西濒珠江入海口,南接香港,北收稿'(:2019-10-23责任编辑:刘硕第一作者简介:王正阳(1992 — ),男,博士,主要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环境地质相关研究,E-mail : wzy 920102@ 126. com 。
第35卷第6期2019年12月中国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Vol.35No.6Dec.2019深圳市浅层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及保护对策熊向陨1,余良1,何伟彪1,李玮2,谢林伸2,肖建军31•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广东深圳5180492•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013•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摘要:依托深圳市浅层地下水质量监测调查成果,开展全市浅层地下水质量评估工作#结果显示:多数监测点位水质属《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的.类和/类标准,综合质量评价水质为较差级别#深圳市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需要加强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分析深圳市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差的原因,并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对策及建议#关键词:深圳市;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中图分类号:X8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6002(2019)06-0065-05D0I:10.19316/j.issn.1002-6002.2019.06.09Investigation on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Status of Shenzhen and the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XIONG Xiangyun1,YU Liang1,HE Weibiao1,LI Wei2,XIE Linshen2,XIAO Jianjun31.Shenzhe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o,Shenzhen518049,China2.Shenzhe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Shenzhen518001,China3.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Laboratory of Quality Control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China Na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o,Beijing100012,ChinaAbstract:Thir paper made an evaluation on the shallow groundwateo environment status of Shenzhe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resulto.The resulto showed that the ccllected shallow groundwater samples cculd ovvrali be classified as IE n V by Quality standard for groundwater,which ir at the poor levvl.The shallow groundwater of Shenzhen was hardly to be satisfactoiy and reinforcement of protection was needed.Upon the basir the papei made an enquiiy to the causes of the pooi ccndition of the shallow groundwatei environment of Shenzhen,then raised countermeasures and propositions of groundwatei environment piotection in Shenzhen.Keywords:Shenzhen;shallow goundwater;environmental quality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中国的信息之城和创新之都’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快速增加,水资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深圳市人均水资源不足全国的1/10,70%以上的供水靠市外东江引水,是全国七大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地下水作为深圳市的抗旱应急和战略储备水源,是城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深圳市区域地质环境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第二章区域地质环境第一节气象水文一、气象深圳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具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长夏短冬,气候温和,雨量丰沛,阳光充足。
每年会不同程度受到暴雨、热带气旋、寒冷、高温、雷暴、冰雹、干旱、大雾、灰霾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年平均气温约22.5℃,1月平均气温最低14.9℃,最低气温为0.2℃,7月平均气温最高28.6℃,最高气温为38.7℃。
深圳年平均降水量为1966mm,地域分布自东向西减少,东南部年平均雨量达2200mm以上,西北部地区只有约1500mm。
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年份有2747mm(2001年),最少的年份只有913mm(1963年)。
每年4至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年雨量的84%。
其中48%分布于7~9月(后汛期)。
月平均雨量呈单峰型,最多为8月,平均达368mm,最少是1月,只有30mm。
深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44天,最多的年份184天,最少的年份也有109天。
小雨占总降水日数的68%,中雨占16%,大雨占10%,暴雨以上降水日数年平均约9.3天。
降水日数与降水量一样,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平均降水日数为97天,以后汛期占51天,第四季度最少,平均只有20天。
据水文部门雨量记录,1997年7月19日,三洲田24小时最大雨量达531.7mm,1小时最大雨量为104.9mm。
年日照时数1933.8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
深圳受季风环流的控制,常年主导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即盛行风向为南东东和北北东(频率分别为17%和14%)。
深圳市濒临南海,气候明显受海洋影响,台风频繁。
深圳市地质遗迹保护现状与管理建议探讨发布时间:2021-12-03T09:02:54.524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19期作者:董蕾[导读] 地质遗迹保护是自然资源管理的基础内容,地质演化与人类活动的作用影响下,董蕾深圳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评估发展研究中心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地质遗迹保护是自然资源管理的基础内容,地质演化与人类活动的作用影响下,深圳市就此形成特色鲜明的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如地貌景观与矿业遗迹等,同样涉及到古生物化石等,重点加强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地质遗迹可持续发展。
对深圳市地质遗迹保护现状与管理建议进行了分析,有利于深圳市地质保护管理的有效落实,以此推进美丽深圳建设。
关键词:深圳市;地质遗迹保护;管理前言:地球经过长时间的地质演化,因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影响,就此形成、发展的地质自然遗产,即地质遗迹。
全球各国均对地质遗迹有了高度重视,并建设自然保护区与地质公园,对地质遗迹采取重点保护。
在此方面,我国同样保持高度重视,并相继制定出台有关的政策法规以及技术规范,促使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得以高质量落实开展,地质遗迹资源得以有效保护。
保护地质遗迹资源,同样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务必对此保持高度重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而推动地质遗迹可持续发展。
1深圳市地质遗迹保护现状1.1区域调查评价深圳市地质遗迹保护,相关调查工作早已开展,对原特区与内、原宝安区以及原龙岗区进行调查评价,了解掌握地质遗迹分布、特征以及类型等,为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2016年原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基于最新标准要求,编写制定《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指南》,2017年,则出台行业相关标准,即《地质以及调查规范》(DZ/T 030—2017)。
基于此,《深圳市1∶50000地质遗迹详细调查评价》项目得以顺利实施[1]。
1.2保护规划编制2008年,基于前期调查汇总,设立专题开展深入研究,并编写制定《深圳市地质遗迹保护规划》。
深圳市地质遗迹保护现状与管理建议探讨龚鹏;张洪岩【摘要】新时代地质遗迹保护属于自然资源管理范畴,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地质演化和人类活动,深圳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质遗迹类型,其中以地貌景观(包括花岗岩地貌、火山岩地貌和海岸地貌等)和矿业遗址最为知名,兼具古生物化石等其他类型.针对深圳市地质遗迹的情况,本文首先论述了其空间分布特点;其次,从区域调查评价、保护规划编制、地质公园与矿山公园建设、古生物化石调查统计、地质遗迹科普教育等5个方面总结了保护成果与进展;最后,从顶层设计和典型实例视角,分析讨论了5个重点保护方向,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深圳市重要地质遗迹的高效管理和精准施策提供工作思路和决策支持.【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8(027)008【总页数】4页(P28-31)【关键词】地质遗迹;地貌景观;矿业遗址;国家公园【作者】龚鹏;张洪岩【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广东深圳518055;深圳市房地产评估和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广东深圳518040;深圳市房地产评估和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广东深圳518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78;F205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国内外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地质公园的形式保护了一批重要的地质遗迹[1-2],如地貌景观、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金钉子”全球标准地层剖面等类型。
我国先后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极大促进了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保护地质遗迹就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新时代自然资源全面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生态环境系统保护的生动体现。
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地质环境问题摘要: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是毁灭性的打击,危害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因此,不管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还是地质灾害防治,都必须要进行考察和研究,以便为接下来的工作等做出方案。
本文就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发展;地址;环境问题引言近20年间,地质灾害屡见不鲜,人们谈之色变,且地质灾害在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所以,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和地质环境应用工作十分必要。
一、城市地质研究的基本内容制约城市发展的地质环境条件主要有: 一是场地的稳定性,考虑地震、火山及地震效应作用,在城市建设规划时选择稳定性条件好的场地;二是地基稳定性评价,研究建筑物地基岩土体的质量及空间分布,主要是地基的强度和变形问题;三是地形地貌条件,地貌受地质构造控制,现代地貌是地球内外地质营力长期作用的结果,所以地基土层分布、外力地质作用(现象)的类型和强度都取决于地貌条件;四是自然资源情况,水是城市生存、发展最基本和必要的保证,如矿产资源、景观资源和水陆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诞生和繁荣了我国的钢城马鞍山、铜都铜陵市、煤城淮南和淮北市、石油城玉门和大庆市、风景旅游城市黄山、港口城市天津、青岛和美国的新奥尔良市等。
城市地质研究包括城市选址、规划和建设所遇到的工程地质环境问题,以及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地质环境反馈作用而产生的问题。
二、城市化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当今时代,随着各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建设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环境地质问题,例如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和建筑物开裂,深埋地下污染源因迁徙弥散引起地下水水质恶化而直接威胁着城市水资源。
大规模基础工程建设导致大面积植被破坏而引起水文地质条件恶化,此外,废物堆放、路基工程、基坑工程、地下洞室及结构工程等还涉及边坡与围岩稳定性问题以及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等。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突出表现在地表水环境恶化问题、地下水污染与污染源迁移问题、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变形与沉降及其治理问题[8]、地下结构工程施工安全性问题、高层建筑基坑开挖问题、打入式桩和强夯问题、桩基与土体共同作用及深基坑抗震问题等几方面。
深圳市罗湖区“二线”插花地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1、前言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中城市遭受地质灾害的损失越来越重,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而造成的损失约为三百亿元人民币。
开展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之后,由于特区管理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我市于1982年开始,历经数年修建了以铁丝网为界的特区管理线,俗称“二线”。
当时因资金不足,“二线”并未完全与原宝安县和罗湖区的行政区划线相吻合,而大多是从节省资金的角度考虑,沿山坡脚修建,致使特区管理线与行政区划线不一致,形成了龙岗、罗湖两区之间在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即通常所说的“插花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地域的土地所蕴含的商业价值凸现,村里通过与开发商合作或直接卖地给开发商建房等形式,陆续建设了大量私人住宅。
由于当时插花地的管理职责不明确,造成了该片区土地的无序开发和大量的违法建筑;同时,由于当时国家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未制定相关的法律,对该片区发生的切坡造地、护坡建房、坡上建房等工程建设行为可能造成的地质灾害认识不足,因此在“二线”插花地内形成了部分人为建设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危险边坡。
2、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罗湖区“二线”插花地位于罗湖区北侧,西起银湖路口,东至沙湾联检站接大望村,区域内主要为低丘陵地貌,局部为山间或山前谷地,东西两侧地势高,中间低。
总长度约22km,总面积约为15km2。
深圳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966mm,地域分布自东向西减少,东南部年平均雨量达2200mm以上,西北部地区只有约1500mm。
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年份有2747mm(2001年),最少的年份只有913mm(1963年)。
全年雨量有85%的出现在4~9月,其中48%分布7~9月(后汛期)。
月平均雨量呈单峰型,最多为8月,平均达368mm。
区域主要分布有震旦系变质岩、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燕山第四期花岗岩、中侏罗系塘厦群泥质粉砂岩及第四系松散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