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市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

深圳市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

深圳市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
深圳市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

深圳市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

摘要:地质灾害防治是关系到民生和人民安居的大事,尤其是近年来人类对自然无节制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导致深圳市地质地理环境的变异,进而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尤其是泥石流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深圳市对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调查与研究就显的格外重要。文章中既对深圳市的地貌和环境做了调查也分析目前深圳市泥石流地质灾害,并针对地质灾害情况提出了可行的建议。这既可以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看参考的依据,也为地质灾害防治部门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1 绪论

1.1 深圳市地质灾害的研究背景

深圳地区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断裂构造发育、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靠近海域且降雨量充足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加上改革开放后经济急速发展,城市大幅度建设等人类的对自然的改造幅度巨大带来的明显地质环境问题,存在泥石流、崩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具有灾种多、群发性、高隐蔽性、高突发性和时间上的集中性等特点。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深圳地区泥石流、崩塌等突发地质灾害共造成四百余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地质灾害在学术上的定义是由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引起,可以危及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质作用类灾害。在生活中通常给人们造成巨大威胁和损失的是突发类的灾害,因其是突如其来的并且在极短

的时间内就能结束灾害过程,所以在预报和监测方面具有较大困难,常常会使人防不胜防、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损失。这一类的灾害主要有火山喷发、塌坡、泥石流和地震等,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点就是前兆不明显。

在我国因地理原因有很多地方地质灾害多发且分布极广,深圳就是这类地区的代表之一。近年来深圳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稳步进行,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和研究就是要保护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其潜在的社会意义及经济意义将是十分巨大的。

1.3 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泥石流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70年代。此后,人们对它的研究从未间断过,但由于其极具复杂性,在泥石流学科研究中,每取得一点进展研究者都要付出极高的代价。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生产、科研单位先后作了不同程度的工作,通过地质调查、航空卫星照片、物探、钻探、试验测试等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2006年初所进行的斜坡类地质灾害普查资料和部分边坡危险性评价报告及区内的工程建筑地质勘察报告。深圳市内至今尚未进行过全面、系统的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工作。

最初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仅限于单沟流域,80年代末开始对泥石流进行区域危险度评价。1995年以后,提出新的评价方法,区划原则考虑相似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等,多因子综合考虑,克服了权重法本身由于硬性的取值代表性不好的缺点。综合评价模型属于经验模型范畴,是在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推理和统计方法建立的

评价模型。

2 深圳市的地理与地质环境背景

2.1 地理环境背景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东隔大亚湾与惠东县的平海半岛相望,南以深圳河为界与香港毗邻,西临珠江口伶仃洋,北与东莞市、惠州市接壤。深圳市泥石流类型主要为火成岩单沟泥石流,大部分沟谷内无常年流水,且植被茂盛,松散堆积物少,诱发泥石流的外动力主要为暴雨。所以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查明的潜在泥石流沟的分析,运用合适的方法,对调查区域泥石流进行预测更具有实际意义。

2.2 地质环境背景

深圳市是因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一座海滨城市。在市区的东西两边主要分布着花岗岩,在中间则以变质岩居首,部分地区分布有砂岩、泥岩及变质的板岩、粉砂岩,深圳大断裂是区内主要的构造形迹。滑坡这一突发式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市区的中部。在市区东西两部分变形主要为岩质崩塌、落石和坍塌等坡面变形,在砂岩、泥岩地区则多发滑坡。地质灾害通常都是因地质上的构造引起的,而深圳大断裂的两边正好是地质灾害多发地。

3 泥石流灾害的研究

3.1 深圳市泥石流灾害的情况及其影响

由于深圳市近几年来城市规划幅度较大,多个地区都存在大面积的建设工程由于对自然的改造力度加大,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新

形成了各种斜坡、建筑垃圾成堆乱放等加之深圳的降雨量较大,雨季持续时间较长等情况造成泥石流频发。深圳市泥石流的两大特征:灾害一触即发,反应时间较短;多地区同时发生泥石流地质,规模较大,破坏力强。深圳市多次组织了相关人员对泥石流地质灾害开展调查与研究,也出台了相应的预防措施,虽然已将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的大幅损失降低,但是由于人员的限制,调查研究工作进展较慢,一些新的技术也未应运与泥石流的监控和预防中。

泥石流的危害程度极为严重。它通常比滑坡、洪水、崩塌单发时造成的危害更加严重。它的危害主要有:一是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危害,主要有泥石流发生后大量泥石会冲毁房屋,直接淹埋人畜、良田等。二是对交通、公共设施的危害,主要有冲断公路、桥梁,淹埋行驶的车辆,造成交通瘫痪和交通事故。三是对矿山、生态景观、人文建筑遗产等危害。泥石流多数发生在山坡,可直接填埋山下矿山出口,破坏坑道,严重时导致矿工死亡、矿山报废。其对山中的千年古寺会造成毁灭性的、不可恢复的破坏。城市和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2 造成泥石流的原因研究和防范举措

泥石流只要同时满足地理环境、物质条件和触发的因素等就易发生。通过对深圳部分地区潜在泥石流的调查及勘查成果中不难分析出泥石流形成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条件、物源条件、水源条件,诱发因素主要为水源、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其中水源条件既是泥石流形成条件,又是诱发因素。由于地质灾害成因本身复杂性很高,演变过程通常又都是动态的、影响因素较多、作用方式复杂;而另一方面预

测又分阶段性和颇具多样性。所以深圳市的灾害防预工作还需加强和进一步完善。

【新步步高】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同步学案:第一章第二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Word版含答案

课时2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2.掌握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因素,简述它们的危害。3.利用地图说明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一、地震 1.概念: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当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①断裂或②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③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2.地震构造 (1)图中C为④震源,B为⑤震中,BC为⑥震源深度,AB为⑦震中距。 (2)D为⑧等震线:是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震级和烈度: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等级,它与⑨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用来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烈度与⑩震级大小、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4.分布: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主要地震带。 思维活动 1.“地震只发生在板块交界处”的说法对吗? 答案不对。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方也容易发生地震。 二、滑坡和泥石流

思维活动 2.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共同条件有哪些? 答案地势起伏大;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植被覆盖较差等。

探究点一地震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30.3°N,103.0°E)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成都、重庆及陕西的宝鸡、汉中、安康等地均有强烈震感。芦山县距离雅安市市区33千米,位于龙门山前缘构造带南段。龙门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地震多发。 (1)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2)地震波有哪两种类型?其各有何特点? (3)什么是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4)世界上有哪两大主要地震带?为什么这些地区地震灾害频发? 答案(1)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当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2)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种类型。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纵波来临时使地面物体产生上下颠簸;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横波来临时,使地面物体左右摇晃。 (3)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为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的大小、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物的质量等。 (4)世界上有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两大主要地震带。因为这些地区地处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频繁,多地震。 反思归纳

《深圳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版

1 总则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深圳市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高效有序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避免或最大限度减轻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编制依据 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东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深圳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深圳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进一步加强基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建立健全以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最大限度预防并减少突发地质灾害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由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分级启动应急预案。有关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依法规范、高效有序。各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及有关单位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工作职责,高效有序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突发地质灾害等级 根据突发地质灾害的险情及灾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四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分为一般地质灾害(Ⅳ级)、较大地质灾害(Ⅲ级)、重大地质灾害(Ⅱ级)和特别重大地质灾害(Ⅰ级)。 一般地质灾害(Ⅳ级) (1)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造成3人以下(不含本数)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突发地质灾害。 (2)受突发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5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灾害险情。 (3)影响铁路、国家和省高速公路、国省道和航道正常通行,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 较大地质灾害(Ⅲ级) (1)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造成3人及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5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突发地质灾害。 (2)受突发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50人及以上、2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5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灾害险情。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察报告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察报 告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察报告 一、泥石流的相关概述 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它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县发生泥石流灾害[1]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二、泥石流类型划分及危害性分级 2.1泥石流类型划分 2.1.1按水源成因及物源成因可分为暴雨(降雨)泥石流、冰川(冰雪融水)泥石流,溃决(含冰湖溃决)泥石流;坡面侵蚀型泥石流、崩滑型泥石流、冰碛型泥石流、火山泥石流、弃渣泥石流、混合型泥石流等(参见附录A表A.1)。 2.1.2按集水区地貌特征可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参见附录A表A.2)。

2.1.3按暴发频率分:高频泥石流(一年多次至5年1次)、中频泥石流(1次/5~20年)、低频泥石流(1次/20~50年)和极低频泥石流(1次/>50年)。 2.1.4按泥石流物质组成,可分为泥流型、水石型和泥石型泥石流(参见附录A表 A.3)。 2.1.5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泥石流(重度1.60~2.30t/m3)和稀性泥石流(重度 1.30~1.60t/3)。(参见附录A表A.4)。 2.1.6按泥石流一次性暴发规模可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级(表1)。 表一泥石流爆发规模分类 分类指标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 泥石流一次 堆积总量 >10010~1001~10<1 泥石流洪峰 量 >200100~20050~100<50 2.2泥石流危险性分级 2.2.1单沟泥石流活动性定性分级根据泥石流活动特点、灾情预测其活动性可划分为低、中、高和极高四级(见表2)。 表2单沟泥石流活动性分级表 泥石流活动特点灾情预测活动性分级 能够发生小规模的极低至低频率泥石流或山洪致灾轻微,不会造成重 大灾害和严重危害 低 能够间歇性发生中等规致灾轻微,较少造成重中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措施.pdf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措施 研究动机 泥石流作为山区城镇常见的地质灾害,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 险峻的地区, 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 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发性、毁坏性、运动快、历时短等特点,且 具有强大的侵蚀、搬运能力。发生泥石流往往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当前,我国山区城镇 泥石流问题十分突出, 且灾情十分严重。因此,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目的 让人从根本上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并以此做出正确的预防措施, 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研究方法 上网或在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研究内容 一、产生原因 (一)客观条件 1、在地貌上,流域形状便于流水汇集。 2、在水源上,有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 3、在松散物质来源上,上游应有丰富的碎屑物。常见于岩石结构松散,水土流 失严重的地区。 由于工农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欲求逐渐增大。如今,因为人类对自(二)人为因素 然的不合理开发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 一方面,在修建公路、铁路时的不合理开挖毁坏了山坡表面。另一方面, 滥伐乱垦使植被消失, 山坡失去保护、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毁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 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

二、危害影响 1、对居民点的危害: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和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铁路、公路,致使交通中断,还可 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三、预防措施 1、修建铁路、公路、工厂、城镇等,应合理地进行。工厂、城镇尽可能选在开 阔的盆地和平原上,决不能造在滑坡体上;铁路、公路、桥梁、车站应尽量避开 滑坡和泥石流的活动范围。 2、保护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的 发生,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土质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当造林方法, 科学种植。 3、进行滑坡、泥石流的调查勘测,圈定危险区域,制定防治规划,对—些重要 的危险区采取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研究结论 治理滑坡和泥石流是一项十分艰巨、耗资巨大、而且至今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因此,在泥石流活动区修建居民点、工矿企业、交通干线等,都以躲避为上 策。在无法躲避, 必须在泥石流区内建筑的工程, 在对泥石流的治理上也要汪意结合当地具体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总体设计。 研究心得 尽管滑坡和泥石流是自然灾害, 但人类活动却是可以加速其发生或阻止其形成的。所以,人类应该学会如何进行防范措施,同时要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深圳市区域地质环境

第二章区域地质环境 第一节气象水文 一、气象 深圳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具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长夏短冬,气候温和,雨量丰沛,阳光充足。每年会不同程度受到暴雨、热带气旋、寒冷、高温、雷暴、冰雹、干旱、大雾、灰霾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年平均气温约22.5℃,1月平均气温最低14.9℃,最低气温为0.2℃,7月平均气温最高28.6℃,最高气温为38.7℃。 深圳年平均降水量为1966mm,地域分布自东向西减少,东南部年平均雨量达2200mm以上,西北部地区只有约1500mm。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年份有2747mm(2001年),最少的年份只有913mm(1963年)。 每年4至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年雨量的84%。其中48%分布于7~9月(后汛期)。月平均雨量呈单峰型,最多为8月,平均达368mm,最少是1月,只有30mm。 深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44天,最多的年份184天,最少的年份也有109天。小雨占总降水日数的68%,中雨占16%,大雨占10%,暴雨以上降水日数年平均约9.3天。降水日数与降水量一样,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平均降水日数为97天,以后汛期占51天,第四季度最少,平均只有20天。据水文部门雨量记录,1997年7月19日,三洲田24小时最大雨量达531.7mm,1小时最大雨量为104.9mm。 年日照时数1933.8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 深圳受季风环流的控制,常年主导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即盛行风向为南东东和北北东(频率分别为17%和14%)。 深圳市濒临南海,气候明显受海洋影响,台风频繁。台风影响时间为5~12月,以6~10月较多,尤以7~9月为高峰期。1997年、1999年、2000年每年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 一、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岩屑、泥土、沙石、石块等松散固体物质和水组成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坡面或沟床向下运动。 很多人分不清泥石流和滑坡,这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泥石流沿着沟床流动,在流体和沟床之间存在着泥浆滑动面,没有山体破裂面;而滑坡是山体破裂沿着坡面下滑,这是泥石流和滑坡的不同。 泥石流的活动可以分为三个过程:形成—输移—堆积。在形成区,暴雨浸润打击,水分充分浸润饱和,大量积聚的泥沙、岩屑和石块等物质会沿着斜坡形成土、石和水的混合流体,山坡坡面土层渐渐失稳,沿着斜坡下滑。 二、滑坡和崩塌 滑坡和崩塌都是自然界中的重力地貌过程。滑坡是在重力作用下,岩土物质沿着斜坡作整体的下滑运动,诱发滑坡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震、降雨和融雪等。 崩塌,是陡坡上的岩石土体受重力影响突然而迅速的垮落的现象。崩塌一般发生在悬崖峡谷,或者是坡度大的湖、海岸的陡峭地段。崩塌的速度比滑坡快很多。 三、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 崩塌前兆是: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出现热、气、地下水异常;动物出现异常。 滑坡前兆是: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涸;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滑坡前缘出现鼓丘;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

地面塌陷的前兆:泉、井的异常变化;地面变形;建筑物作响、倾斜、开裂;地面积水引起地面冒气泡、水泡、旋流等;植物变态;动物惊恐。 滑坡、崩塌、泥石流三者除了相互区别外,常常还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内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如发现上述的一些征兆,尤其是发现山体出现裂缝,则可能存在发生崩塌、滑坡的隐患,长期降雨或暴雨则可能诱发泥石流。另外,地震和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也能诱发泥石流。 四、地质灾害的危害 地质灾害的危害非常广泛和严重。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常识 一、什么是滑坡、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都是山区常见的自然地质现象。 滑坡——是指山坡受到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类工程开挖等因素的影响,上面的土层或岩层,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也叫做地滑,许多地方的群众,还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垮山”或“山剥皮”(图1、图2) 图1 滑坡景观示意图(未滑动)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水坝溃决或冰川、积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图3)。 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流动”。不论是“滑动”还是“流动”,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约,即地形坡度较缓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地形坡度较陡时,滑坡、泥石流运动速度较快。 当滑坡、泥石流运动速度较快,并且当滑坡上,或者滑坡、泥石

流运移路径上有城镇、村庄分布时,常常由于人们猝不及防而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人们又常把滑坡、泥石流称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图4、图5)。 在山地环境下,滑坡、泥石流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滑坡、泥石流危害确实可以减轻。 所谓突发性,也是相对而言。事实上,所有滑坡、泥石流活动都要经历一个孕育→发生→发展→休止的过程,只是时间上有的长、有的短。在孕育阶段,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有一些前兆显示。如果能及时捕捉到这些前兆,就为我们防灾、避灾赢得了宝贵时间。 二、怎样识别滑坡和泥石流沟? (一)滑坡的识别 地形地貌依据:斜坡上的圈椅状、马蹄状地形,多级不正常的台坎,其形状与周围斜坡呈现明显的不协调;斜坡上部存在洼地,斜坡下部常常有泥土挤出或有丘状鼓起,坡脚挤占河床;两条沟谷的源头在斜坡上部转向并汇合等等。上述地形特征的存在往往是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地貌判别依据。斜坡上有比较明显的裂缝,裂缝有加长、加宽现象,坡体上的房屋发生开裂、倾斜等,是潜在滑坡的识别依据。

深圳市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

深圳市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 摘要:地质灾害防治是关系到民生和人民安居的大事,尤其是近年来人类对自然无节制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导致深圳市地质地理环境的变异,进而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尤其是泥石流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深圳市对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调查与研究就显的格外重要。文章中既对深圳市的地貌和环境做了调查也分析目前深圳市泥石流地质灾害,并针对地质灾害情况提出了可行的建议。这既可以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看参考的依据,也为地质灾害防治部门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1 绪论 1.1 深圳市地质灾害的研究背景 深圳地区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断裂构造发育、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靠近海域且降雨量充足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加上改革开放后经济急速发展,城市大幅度建设等人类的对自然的改造幅度巨大带来的明显地质环境问题,存在泥石流、崩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具有灾种多、群发性、高隐蔽性、高突发性和时间上的集中性等特点。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深圳地区泥石流、崩塌等突发地质灾害共造成四百余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地质灾害在学术上的定义是由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引起,可以危及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质作用类灾害。在生活中通常给人们造成巨大威胁和损失的是突发类的灾害,因其是突如其来的并且在极短

的时间内就能结束灾害过程,所以在预报和监测方面具有较大困难,常常会使人防不胜防、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损失。这一类的灾害主要有火山喷发、塌坡、泥石流和地震等,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点就是前兆不明显。 在我国因地理原因有很多地方地质灾害多发且分布极广,深圳就是这类地区的代表之一。近年来深圳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稳步进行,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和研究就是要保护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其潜在的社会意义及经济意义将是十分巨大的。 1.3 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泥石流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70年代。此后,人们对它的研究从未间断过,但由于其极具复杂性,在泥石流学科研究中,每取得一点进展研究者都要付出极高的代价。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生产、科研单位先后作了不同程度的工作,通过地质调查、航空卫星照片、物探、钻探、试验测试等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2006年初所进行的斜坡类地质灾害普查资料和部分边坡危险性评价报告及区内的工程建筑地质勘察报告。深圳市内至今尚未进行过全面、系统的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工作。 最初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仅限于单沟流域,80年代末开始对泥石流进行区域危险度评价。1995年以后,提出新的评价方法,区划原则考虑相似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等,多因子综合考虑,克服了权重法本身由于硬性的取值代表性不好的缺点。综合评价模型属于经验模型范畴,是在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推理和统计方法建立的

我国的地质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国家,前面介绍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和气象灾害之后学习中国的地质灾害,因为我国地理位置特殊,位于三大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强烈,同时结合我国地形和降水的特点,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是我国四大类灾害中应该重点给予关注的灾害。 (二)学习目标 1.能够据图描述我国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 2.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掌握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以及危害。 3.学会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三)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 学习难点: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二.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针对简单问题,比如滑坡泥石流的分布,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图自主整理 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归纳总结滑坡、泥石流发生的机制、危害及防御措施,在讨论过程中交流意见,思维碰撞,汲取对 方好的学习方法,争取人人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案例教学:以具体案例为切入点,既能调动学生兴趣,也能培养学生从所给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一)案例导入,激发兴趣 【多媒体导入】多媒体展示“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主要地质灾害”短片,通过短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当的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地区更易发生滑坡、泥石流?滑坡、泥石流主要造成哪些损失?该如何去防御滑坡、泥石流? (二)新课讲授 1.滑坡、泥石流的分布 问题1:读图,描述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特点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通过所给资料自主总结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特点 ●教师活动:帮助学生梳理“描述某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常用语及思路,同时引导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描述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 〖师生总结〗:我国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规律 2.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机制 【案例教学】材料1:2010年8月7日,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引发特大泥石流。舟曲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白龙江中上游,西秦

选修5第二章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滑坡、泥石流灾害(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15分钟) 1. 我国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种类有() A. 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B. 地震、泥石流、滑坡 C. 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 D. 地震、火山、海水入侵 2. 对我国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 A. 地震 B. 火山喷发 C. 滑坡 D. 泥石流 读“我国特大型、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据此完成3~5题。 3. 我国六大地区中,出现特大型、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A. 西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中南地区 D. 华东地区 4. 针对这种自然灾害的措施有() A. 植树造林 B. 开垦梯田 C. 增加城市建设 D. 减少降水 5. 有关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震多发区一定是滑坡、泥石流频发区 B. 地质灾害的频率与人口快速增长无关 C. 地震不能引发火灾、海啸等地质灾害 D. 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会发生地质灾害 6. 读“世界局部地区泥石流分布图”和“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泥石流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2)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3)非洲与亚欧两洲相比,泥石流出现的可能性较小,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 (4)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的主要人类活动有哪些? (5)泥石流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哪些? 1. B 解析:影响我国的地质灾害有10多种,其中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主要有地震、泥石流、滑坡。 2. A 解析:地震是对我国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3. B 4. A 5. D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质灾害的成因、防御措施、关联性及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3题,从图中很容易看出西南地区出现灾害的次数最多。第4题,植树造林是防止山崩、滑坡、泥石流的很有效的措施。第5题,用排除法较容易得出答案。 6. (1)主要分布在山区。 (2)①地壳活动频繁,岩石破碎;①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①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3)非洲总体降水相对而言比较少。B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4)砍伐森林;大规模的工程活动等。 (5)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们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至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措施:①加强植树造林;①人类的大型工程建设要注意保护当地植被,保持生态平衡;①可建设一些护坡工程。 解析:将两幅泥石流分布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叠加起来后就会发现其分布地区

深圳市区域地质环境

第一节气象水文 一、气象 深圳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具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长夏短冬,气候温和,雨量丰沛,阳光充足。每年会不同程度受到暴雨、热带气旋、寒冷、高温、雷暴、冰雹、干旱、大雾、灰霾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年平均气温约℃,1月平均气温最低℃,最低气温为℃,7月平均气温最高℃,最高气温为℃。 深圳年平均降水量为1966mm,地域分布自东向西减少,东南部年平均雨量达2200mm以上,西北部地区只有约1500mm。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年份有2747mm(2001年),最少的年份只有913mm(1963年)。 每年4至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年雨量的84%。其中48%分布于7~9月(后汛期)。月平均雨量呈单峰型,最多为8月,平均达368mm,最少是1月,只有30mm。 深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44天,最多的年份184天,最少的年份也有109天。小雨占总降水日数的68%,中雨占16%,大雨占10%,暴雨以上降水日数年平均约天。降水日数与降水量一样,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平均降水日数为97天,以后汛期占51天,第四季度最少,平均只有20天。据水文部门雨量记录,1997年7月19日,三洲田24小时最大雨量达,1小时最大雨量为。 年日照时数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 深圳受季风环流的控制,常年主导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即盛行风向为南东东和北北东(频率分别为17%和14%)。 深圳市濒临南海,气候明显受海洋影响,台风频繁。台风影响时间为5~12月,以6~10月较多,尤以7~9月为高峰期。1997年、1999年、2000年每年

两次台风对深圳造成严重影响,深圳均出现6~9级大风及强降雨过程。 深圳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等。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8月20日连续两日的暴雨,深圳市诱发的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斜坡类地质灾害达208处,给深圳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尤其是在4~9月份的强降雨季节,更是斜坡类地质灾害的频发时段。 二、水文 深圳市由于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及近南北向的断裂构造较发育,特别是东部地区的断裂构造甚为发育,山体坡度较陡,切割也较强烈,地表水系较为发育,大小河流共160余条,集水面积大于10km2者13条,其中集中面积大于100km2的主要河流有5条。这些河流以海岸山脉为分水岭,以汇入海湾为归宿;其中分为三大水系:海湾水系、珠江口水系和东江水系。 海湾水系位于本市南部和东南部,计有大小河流120余条,其中流入深圳湾的主要河流有深圳河、大沙河;进入大鹏湾和大亚湾的河流有盐田河、大梅沙河、小梅沙河、葵涌河、东涌河、西涌河、王母河以及新大河。珠江口水系位于本市西部,共有40条河流,主要的有茅洲河和西乡河,均注入珠江口内伶仃洋。东江水系位于北部,有龙岗河、坪山河和观澜河,分别注入东江或东江的一级、二级支流。这些河流及其支干流在空间上组合成树枝状、放射状及梳状水系。 多年平均径流量亿m3,特枯年97%保证率时,年径流量亿m3。雨量较充沛,历年平均降水总量亿m3,年径流量较大,但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加之河流短小,暴雨集中滞留时间短,境内可利用水资源有限。地下水资源总量亿m3/年,年可开采资源量为亿m3。全市现有水库24座,其中中型水库9座,总库容亿m3。天然淡水资源总量亿m3,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500 m3,约为全国和广东省的1/3和1/4。 第二节地形地貌 深圳市的平面形状呈东西宽、南北窄的狭长形,东西的直线距离:自东宝河口的滩地西缘至大鹏半岛最东端为。南北的直线距离:自罗田水库北缘至蛇口半岛南端为,至大鹏半岛最南端则为,南北较窄处,自雁田水库南缘至莲塘河仅,最窄处自北部边界至沙鱼涌海岸直线距离仅6km。深圳市总面积1953km2。 深圳市地貌类型比较丰富,根据地势高低变化,将地貌类型划分为以下五种: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后有哪些影响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后有哪些影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后有哪些影响呢?滑坡和崩塌都是 自然界中的重力地貌过程。滑坡是在重力作用下,岩土物质沿着斜坡作整体的下滑运动,诱发滑坡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震、降雨和融雪等。 崩塌,是陡坡上的岩石土体受重力影响突然而迅速的垮落的现象。崩塌一般发生在悬崖峡谷,或者是坡度大的湖、海岸的陡峭地段。崩塌的速度比滑坡快很多。 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岩屑、泥土、沙石、石块等松散固体物质和水组成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坡面或沟床向下运动。 很多人分不清泥石流和滑坡,这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泥石流沿着沟床流动,在流体和沟床之间存在着泥浆滑动面,没有山体破裂面;而滑坡是山体破裂沿着坡面下滑,这是泥石流和滑坡的不同。

泥石流的活动可以分为三个过程:形成—输移—堆积。在形成区,暴雨浸润打击,水分充分浸润饱和,大量积聚的泥沙、岩屑和石块等物质会沿着斜坡形成土、石和水的混合流体,山坡坡面土层渐渐失稳,沿着斜坡下滑。 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 崩塌前兆是: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出现热、气、地下水异常;动物出现异常。 滑坡前兆是: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涸;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滑坡前缘出现鼓丘;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

高中地理 主要的地质灾害(二)滑坡和泥石流巩固练习 含答案透析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①洪水②滑坡③台风④地震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3.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4.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的自救方法,错误的是( ) A.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 B.山区扎营,应选择在避风的谷底 C.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 D.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5.读下列地质灾害景观示意图,反映滑坡现象的是() A.a B.b C.c D.d 6. (2015年·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期末)在青藏高原修筑铁路,为防止泥石流或滑坡的发生,在设计中应注意( ) A.加固路基,并植树种草护坡 B.以桥代路 C.驱散积雨云,减少暴雨洪水发生 D.发射卫星及时监测灾害,进行卫星导航

7. (2015年·安徽省·合肥八中·高二期末)图中①②③④为四条自然地理界线,其中滑坡、泥石流集中分布 于 A.①②之间 B.①④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8. (2015年·山东省·淄川一中·高二期末)下图是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 是( ) 9.下列关于泥石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泥石流一般是突然爆发的 B. 泥石流多发生在地形陡的地方 C. 泥石流持续时间一定长 D. 泥石流一般爆发在多雨区 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表4,如图。 10.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A.甲、庚B.丙、庚C.乙、丁D.戊、辛 二、非选择题 11.2008年9月2日至3日晚,安徽省岳西县突降特大暴雨,造成部分地区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阅读文字并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时2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

课时2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 害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2.学会分析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形成原因(产生机制)。 一、我国的泥石流灾害 1.我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范围广、危害之大世界少有,其形成与分布与地形、地势有着明显的关系。 2.种类 (1)暴雨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①半湿润、②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干旱季节的风化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湿润季节的③降雨成为泥石流暴发的主要激发因子。 (2)冰川泥石流:主要分布在④102°E以西的高原上,由于这些地区人口稀少,致灾效应并不突出。 3.成因:泥石流的形成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具备泥石流发生的地质和地形条件时,⑤降雨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⑥人为因素有时甚至变为主导作用。 4.分布 (1)大体以燕山、⑦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分为两部分。 (2)该线以西的⑧华北山地、黄土高原、⑨秦岭山地、⑩川滇山地和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主要发育区,呈?带状或?片状分布。

(3)该线以东的?辽东、?华东和中南山地以及?台湾、海南山地,泥石流呈?零星分布。 二、我国的滑坡灾害 1.形成:我国滑坡的形成原因很多,其中?暴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外部因素。 2.季节:每年的?6~8月为我国滑坡灾害的主要活动期。 3.分布:我国滑坡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滑坡分布较为稀疏, 西部较为密集。其中以?秦岭—○21川西—○22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我国滑坡灾害频率最高的 是四川省。 思考 1.为什么我国泥石流、滑坡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地区? 答案 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2.人类活动是如何诱发地质灾害的? 答案 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汇水速度加大,是泥石流日趋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人类若修建水库选址、设计不当,易诱发地震。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探究点一 我国的泥石流灾害 探究活动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的调查报告

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的调查报告 ----北仑中学高一(1)班胡烨一.研究动机 北仑大碶街道青林 村,一个山清水秀的美 丽村庄,但前晚肆虐的 “卡努”台风却给这个平 静的小村庄带来了一场 意想不到的灾难:昨晚 10时左右突发泥石流,众多木结构的老宅轰然倒塌,8人不幸丧生,另有1人失踪。 可见,泥石流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而滑坡亦是如此! 二.研究目的 泥石流作为山区城镇常见的地质灾害,是一种含有大量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高浓度的液相、固相混合流),其中的固体物质特指泥、砂、石。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极大、运动快速、历时短暂等特点,且具有强大的侵蚀、搬运能力等自然属性,其是以冲撞(击)、淤埋和堵塞等方式对其流经路途上的各种城镇设施进行破坏,危害程度往往比单一的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对人类生产生活场所、交通运输、水利水电工程、矿山等造成严重损失。当前,我国山区城镇泥石流问题十分突出,且灾情相当严重。因此,分析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及其成因,对于加强城镇泥石流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通过数据整理出数据 四.研究内容 1.泥石流的相关概述 (一)泥石流的概念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过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破坏力。 (二)泥石流的类型

深圳市斜坡类地质灾害预防与监测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3年第12卷第4期现代建设 Modern Construction 1 引言 深圳市地处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当地以丘陵、山谷等地势居多,且气候属于热带海洋潮湿气候,常年多雨并伴有暴雨、台风及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是斜坡类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尤其在经济发展中各种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形成了诸多人工不稳定斜坡,造成了易发生滑坡、崩塌等事故的安全隐患。预防灾害发生是当下需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深圳市地质及天气特点进行分析,讨论了影响灾害发生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灾害发生的办法。 2 深圳市气候特点与地质灾害特征 2.1 深圳市气候特点 深圳市处于亚热带地区,降水量非常高,尤其是东南部地区降水量达年平均2,200mm以上。据资料显示,导致深圳市灾害性天气原因之一的热带气旋年平均达4次以上。降雨量年际变化也较大,暴雨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月至9月,是全年暴雨比较集中的月份,可占年平均暴雨日数90%以上,降雨量也占全年降雨量的40%以上。而全年有80%以上的降雨量出现在4月至9月之间,伴随暴雨发生的强对流、台风等灾害性天气也屡见不鲜,据资料记载近年严重多雨气候和热带气旋灾害发生较为频繁,发生年份的年平均降雨量均在2,100mm以上。较为频繁的暴雨、强对流、严重多雨和热带气旋灾害是形成当地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1]。 深圳地区地层由花岗岩、变质岩、火山岩、碳质板岩及石英砂岩等组成,并多为断裂构造。部分岩层由断裂与褶皱构造共同构成,地层存在较多的断裂带及构造线,破损残缺情况较为严重。[2]区内东西部地区以岗岩为主,而中部以变质岩和沉积岩为主,这一区地质构造尤其以深圳大断裂为界的东北方向地层较为复杂,有较多的次级断裂层交织,是滑坡易发区域。 深圳市的地质特点在此种气候条件下很容易形成地质灾害的情况。坡体的软岩极易被风化,在暴雨及雨量充沛的环境下坍塌和滑坡地质灾害事故时常发生。 2.2 斜坡类地质灾害 深圳市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崩塌等斜坡类地质灾害,且这类地质灾害受降雨影响最为显著,受气候影响是已发生地质灾害中的主要类型。由于地质岩性特点的普遍性,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具有了先决的物质基础。在地层中主要含有的板岩、变质砂岩、砂质泥岩及千枚岩等均属于软质岩,暴露于地表极易风化,抵抗外界压力能力较弱,受地下水压力作用很容易发生滑坡。深圳市以花岗岩为主的地层区域表面常附有残积层和风化壳,各向异性与空隙性特征明显,对斜坡的稳定性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尤其在降雨环境下边坡土体饱和度变化使花岗岩边坡稳定性急速降低。[3]而在人工填土为主的地质区域由于粘性土土质不均匀且较松散边坡稳定性也极差,在雨水条件下泥石流、滑坡等事故也较常发生。 斜坡类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有密切的联系,滑坡、崩塌等斜坡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高台地、山区等处,40度至70度斜坡易发生滑坡,而50度至80度斜坡易发生崩塌。且地质灾害与降雨量和降雨周期相关,降雨量增强的年份发生的滑坡、崩塌事故也明显增多。[4]滑坡、崩塌及不稳定斜坡在深圳市内均有分布,据调查数据显示,深圳市发生的地质灾害达近400起,而滑坡、崩塌占地质灾害事故的近80%,不稳定斜坡更是有700处以上,滑坡事故占到斜坡类地质灾害的近40%,崩塌则占60%以上。滑坡主要以小型滑坡为主,灾害事故中土质滑坡的占有率在44%左右,岩质滑坡的占有率在31%左右,剩余则主要为岩土混合的滑坡灾害。土质滑坡与岩质滑坡的滑动距离受环境影响而各不相同。崩塌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目前发生的崩塌类型以低于100立方米的小型崩塌事故为主,崩塌堆积物以碎石、块石为主,崩塌运动距离与坡高比值基本在1.2以下,较少 深圳市斜坡类地质灾害预防与监测 王谊 (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26) 摘 要:本文对深圳市的气象特点和地质情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斜坡类地质灾害的特征和影响其发生的因素,提出了预防和监测斜坡地质灾害的办法。 关键词:斜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灾害特征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3)04-0012-02 – 12 –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

https://www.doczj.com/doc/1b14602928.html,/shuiyuhuanjing/2007/0 711/content_1076_9.html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1)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参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和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及有关单位共同起草。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殷跃平、张作辰、张茂省、郑万模、魏伦武、吴树仁、张永双、张开军、李晓春、胡瑞林、鄢毅、王军、王治华、李媛、孟辉、杨旭东、侯春堂、杨冰。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解释。 引言 为规范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指导全国地质灾害高发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开展,制定本规范。 二十多年来,我国先后在全国有计划地开展了1∶50万环境地质调查、大江大河和重要交通干线沿线地质灾害专项调查工作。1999年以来开展了约700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初步摸清了我国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划分了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了群测群防体系,有效减轻了地质灾害损失。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呈加剧趋势,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亟需系统翔实,尤

其是更大比例尺精度更高的调查资料。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将在全国地质灾害高发区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进行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区划,将围绕人民生命、财产、生存环境和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重要矿山、国家级或省级旅游景区开展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比例尺:1∶50000),为各级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实施地质灾害预警工程提供基础依据。 全文共分十四章,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总则、基本规定、调查分级、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调查、滑坡灾害调查、崩塌灾害调查、泥石流灾害调查、不稳定斜坡灾害调查、基本调查方法、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基本原则、设计编写和成果报告编制、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等内容。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1∶50000) 错误!未指定书签。 本标准规定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的目的任务、内容、控制精度及基本调查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滑坡崩塌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5002—2001 岩土工程勘查规范 GB/T14158—93 1∶5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 DZ/T0096—1994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1∶20万) DZ/T0097—1994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万—1∶5万) DZ/T 0190—1997 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程(1∶5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