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满族的发源地在哪里
- 格式:pdf
- 大小:57.09 KB
- 文档页数:3
女真族的历史明代的女真族是春秋时期肃慎人的后裔,是清代满族的先人。
自古以来,女真族就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与中原地区保持着经济、政治、文化的联系。
《左传》昭公九年记载:当时中原地区的人说:“肃慎、燕、毫、吾北土也”。
迨至明代,女真族分为建州、海西、“野人”三部。
建州女真分布在牡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海面女真分布在松花江流域;“野人”女真分布在黑龙江和库页岛等地。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设“建州卫军民指挥使司”,以后又在女真地区设立其他卫所。
永乐七年《1409》闰四月,明朝政府采纳奴儿干卫官员忽刺冬奴关于“其地冲要,宜立元帅府”的建议,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是对女真族居住的东北地区进行管辖的明朝地方政权机构,隶属于明朝中央政府之下。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和女真各部所置卫所,全都得服从明朝政府的政令,“有所征凋,闻命即从,无敢违期”。
明初,明朝政府与女真地区政治关系的发展,加强了汉族与女真族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明初女真地区的社会经济和马市贸易小荷作文网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它们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程度。
所以,在研究明初汉族地区与女真地区的贸易关系之前,有必要简略地考察一下女真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
明初的女真族由于散居东北各地,内部又分为许多部落,加之东北各地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彼此之间交往的不发达,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据魏焕《皇明九边考》卷二《辽东镇边夷考》记载:“建州毛怜则渤海大氏遗孽,乐住种,善缉纺,饮食服用,皆如华人,自长白山迤南,可拊而治也。
海西山寨之夷曰熟女直,完颜之后,金之遗也,俗尚耕稼,妇女以金珠为饰,倚山作寨,聚其所亲居之,居黑龙江者,曰生女直,其俗略同山寨,数与山寨仇杀,百十战不休,自乞里迷去奴儿干,三千余里,一种曰女直野人;又一种曰北山野人,不事耕稼,惟以捕猎为生。
满族民俗风情满族是我国第二大少数民族。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三省,其中在辽宁省分布最多。
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
人口总数仅次于壮族。
满族历史悠久,其祖先可追溯到先秦时代的的肃慎,其后裔一直生活在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我的家乡)以北、黑龙江的中上游以及乌苏里江流域等。
唐朝时的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黑水靺鞨族在五代宋辽时期逐渐发展为女真族。
1115年,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了大金朝,相继灭掉腐朽不堪的辽宋两朝。
400多年后的1583年,雄踞关外的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部落,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自立为汗,建立后金政权,正式与与中原大明朝相抗。
1635年10月13日,皇太极继位称帝,定都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改国号清,废除女真旧称,改族名为满洲。
1644年,大清八旗劲旅入关,定鼎中华。
1911年秋,辛亥革命爆发,满洲统治崩溃,随后满洲族改称满族,族名一直延续至现在。
满族原本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有自已的语言、文字。
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满文借用蒙古文字字母,创制于16世纪末。
17世纪四十年代后,满族人大量入关,逐渐与中原汉族融合,普遍开始习用汉语文。
今天,我们可以在黑龙江省黑河市爱珲镇和富裕县找到会讲满语的人。
早期的满文著作有《满文老档》、《满州实录》和《异域录》等。
满族自古好歌舞,其创作灵感多来自于狩猎和战斗活动。
另外,满族人还钟情于跳马、跳骆驼及滑冰等。
历史上,像在清代电视剧中所展现的一样,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袍马褂,头顶后部留发梳辫,戴圆顶帽,下穿套裤。
满族妇女则喜欢穿旗袍,梳京头或“盘髻儿”,戴耳环,腰间常挂手帕。
随着满族入关,其服装与汉族服装逐渐趋于一致。
但是,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直至现在还较为流行。
G[噶哈]建州女真属地,谟勒齐哩氏世居地,今吉林省汪清县境。
[噶山] 东海女真瓦尔喀部及赫哲人属地,又作噶三,徐氏世居地,今俄罗斯加斯西湖口。
[噶哈里]建州女真属地,瓜尔佳氏、纳喇氏、扎库塔氏、乌扎库氏、布雅穆齐氏世居地,有碧汉额里村、和罗舍林村等,今吉林省汪清县天桥岭附近。
[噶努山] 噶努氏世居地,今地待考。
[噶硕克村] 噶努氏世居地,今地待考。
[噶哈里和罗]建州女真属地,又作噶哈哩河(沟),富察氏世居地。
今吉林省延吉嘎呀河。
[噶哈里碧汉额里村] 建州女真属地,又作噶哈里璧汗阿里邨、阿里村,瓦尔喀女真属地,富察氏、扎库塔氏、精奇哩氏世居地,今吉林省延吉市朝阳川以西。
[噶哈里碧汉之英额] 建州女真属地,扎库塔氏世居地,今吉林省延吉市朝阳川以西。
[改金] 东海女真黑龙江虎尔哈部属地,赫哲居住地,又作盖鸡、盖津村、盖吉,喜塔腊氏、瓜尔佳氏、乌扎喇氏、赛密勒氏世居地,今黑龙江省同江县街津口。
[盖州]清初边台,全佳氏、莽佳氏、蒋佳氏、髙佳氏、郭佳氏、邓氏、郭氏、刘氏、庞氏、孙氏世居地,辽宁省盖州市。
[盖山村]即改金。
[盖佥苏苏]即改金。
[盖州城鄂罗多]明朝属地,叙察氏世居地,今辽宁省盖州市境内。
[冈子]伊尔根觉罗氏世居地,今地待考。
[葛尔钦] 明朝卫所,又作格尔钦,格尔克氏世居地,今吉林省和龙县阴阳河。
[公村]赫舍里氏、富察氏世居地,今地待考。
[恭伊路]赫舍里氏世居地,今地待考。
[古发庭] 黑龙江女真属地,明古伐替。
库发廷氏世居地,今俄罗斯境黑龙江下游。
[古勒城]建州女真苏克素护河部属城,今辽宁省抚顺古楼村。
[古纳河郭萨哈尔察]东海女真瓦尔喀部属地,又作呼讷赫,佛讷赫,洪纳河郭罗萨哈察,西林觉罗氏、伊尔根觉罗氏世居地,今吉林省敦化西北。
[瓜察河]黑龙江女真属地,乌扎喇氏世居地,今地待考。
[瓜尔拜]兀札喇氏世居地,今地待考。
[瓜尔佳] 建州女真苏克素护河部属城,又作安图瓜尔佳。
瓜尔佳氏、钮祜禄氏、佟佳氏、锡克特理氏、章佳氏世居地,今辽宁省新宾县上夹河镇。
女真族历史简介:雄踞东北3000年,曾经两次入主中原女真族,是中国五大民族之一,在建国之前统称为“满洲”,之后被细分为了满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锡伯族等。
女真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多个政权,两次入主中原,对中国版图的奠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不过大多数对女真族的历史还不太清楚,本文就简单梳理一下源流。
一,肃慎和扶余:女真族的两大族源女真族主要生活在中国东北的黑龙江流域,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名称。
《金史》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
靺鞨本号勿吉。
勿吉古肃慎地也。
”女真一词来源于宋朝,“本名朱里真,番语。
讹为女真”。
可见女真、靺鞨、勿吉、肃慎都是同一个民族在不同时期的称呼。
1635年,皇太极规定所有的女真族全部改为满洲,这就是满族名称的来源。
女真族的族源至少有两个支系,一个是肃慎系,一个是扶余系。
先来说肃慎。
肃慎是一支古老的民族,生活在松花江、黑龙江一带,先秦时期称之为“海外肃慎”。
在先秦时期,人们将肃慎来朝视为王朝盛名远播的典范,如周武王时期,肃慎曾经“进贡”了楛矢、石砮,于是《左传》上说:“肃慎、燕、毫,吾北土也”。
可见当时的中原人认为肃慎也是属于天下的一部分。
两汉、魏晋时期,肃慎也一直和中原保持朝贡贸易,肃慎主要出产楛矢、石砮、弓甲、貂皮之属,从中可见其民族擅长于射箭。
两汉到三国时期,又将肃慎称之为挹娄,《三国志·挹娄传》记载:“挹娄……青石为镞,古之肃慎氏之国也”。
南北朝时期称之为勿吉,《魏书·勿吉传》记载“勿吉国,在高句丽北,旧肃慎国也”。
从史料来看,肃慎到勿吉都是生活在森林之中的渔猎民族,但是也有少量的农耕。
扶余,最开始和肃慎是并列的,生活在肃慎南部。
扶余人受到中原文明的影响比较多,因而社会比肃慎先进,很早就出现了农耕。
在西汉时期,扶余就建立了国家,强盛一时。
在两汉之交扶余人朱蒙又建立了高句丽国,此后不断强盛,不仅完全取代了扶余王朝,还占据了“汉四郡”。
努爾哈赤(一)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清朝,是由滿洲人所建立。
滿洲人,原本稱為女真人,千百年來,世代居住今日中國東北方的長白山、松花江、牡丹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圖們江、鴨綠江一帶,以至俄羅斯的遠東沿海地區,以及北韓的咸鏡道,亦即所謂「白山黑水」地方。
女真人分布非常遼闊,山水險阻,森林茂密,而且冬季漫長而寒冷,因此女真人分散為數以百計,甚至上千個大大小小的部落,各有首領,各自為政,所謂「小者千戶,大者數千戶,自推雄豪酋長」。
女真的部落稱為「固山」,部落首領稱為「貝勒」。
由於生活環境惡劣,女真人主要以打獵、捕魚、以及採集山林物產為生,鹿皮、鹿角、熊掌、虎皮、貂皮、人參、野菌、果仁、淡水珍珠等,都是女真的特產。
自古以來,女真部落首領經常攜帶他們的特產到遼東邊境,與漢人交易布疋、鐵器、藥材等中原物產,有時甚至遠赴京城,向皇帝朝貢。
大約一千年前,亦即北宋中期,其中一個位於今日哈爾濱附近的女真部落完顏部逐漸強大,兼併不少鄰近部落,開始建立中央政權以及軍隊,公元1115年正月,完顏部首領阿骨打宣告不再臣服遼朝,自稱皇帝,改國號為「大金」,並且與宋朝聯盟,攻擊遼朝。
十多年後,金兵終於滅遼,而且掌握宋朝表面強大,但軍政腐敗的實情,借故揮軍南下,包圍汴京,在靖康元年,亦即1126年年底,攻破汴京,拘禁宋徽宗、宋欽宗父子。
隨後的歷史,是大家熟知的徽、欽二帝被押送到北方,北宋滅亡,金朝入主中原,與偏安南方的南宋並立一百多年。
金朝統治中原期間,數以十萬計的女真人遷居中原各地,而且逐漸漢化。
留在「金源」故土,即白山黑水故鄉的女真人仍然維持原來的部落,以漁獵為生。
公元1234年,金朝被蒙古所滅,遷居中原的女真人,融入漢人之中,而白山黑水的女真部落,繼續過著原來的生活,清朝的滿洲人,是這些女真人的後裔。
明朝初年,明太祖派兵驅逐佔據東北邊疆的蒙古軍隊,建立「遼東都司」,亦即遼東軍區,直接控制今日的遼寧省大部分地區,「遼東都司」以外的女真部落,紛紛臣服明朝,明朝容許各部落首領,亦即「貝勒」世襲統治本部,他們接受明朝官職,定期向遼東都司納貢。
满-通古斯语族民族第一节满族一、概况满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仅次于壮族,居于第二位,有10,682,262人(2000年),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及北京、天津、上海、西安、山东、宁夏、内蒙古和新疆等省、市、自治区,与汉族杂居。
在我国行政建制上,辽宁省有新宾、岫岩、凤城、清原、本溪、桓仁、宽甸、北镇满族自治县八个,占满族总人口的50%以上;河北省有青龙、丰宁、宽城和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四个;吉林省有伊通满族自治县,总计全国共有十三个满族自治县,其分布特点是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
满族历史上曾有语言文字,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1599年,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两人,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在其管辖的范围内推广,这种文字被称为无圈点的老满文。
皇太极于1632年命达海改进这种文字,改进后的满文称“有圈点的满文”。
1644年,满族入关以后,在康、雍年间,曾一度是满汉语文兼用。
至乾、嘉以后,从满族上层到平民普遍使用汉语文。
现在除有关学术研究机构极少数人懂满文外,满语文基本丧失。
(目前,精通满文又从事专业教学、翻译和研究者仅数十人。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所以习惯上叫“东三省”。
总面积为855,600平方公里。
属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炎热而潮湿,冬夏温差大,寒暑变化明显。
北部年降雨量为300—500毫米,无霜期100--150天;南部受海洋影响年降雨量为500—1000毫米,无霜期160--200天。
地形特点是三面环山,西面是大兴安岭和辽西丘陵,北面是小兴安岭,东面是长白山地和辽东丘陵。
这里森林茂密,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闻名遐迩。
此外还有东北虎、赤熊、丹顶鹤等各种珍稀动物。
地下资源有煤、铁、石油、金矿等矿产。
东北地区中部是我国最大的平原—--松辽平原(亦称东北平原),也是著名的谷仓之一。
盛产大豆、高粱、玉米、小麦、谷子、水稻、烟草、亚麻、甜菜等经济作物。
满族概况满族满族(满⽂:拉丁转写:Manju),原称满洲族,之前亦称为满民、满⼈等,是中国的⼀个少数民族。
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肃、⼭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州、银川等⼤、中城市。
形成⼤分散之中有⼩聚居的特点。
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岫岩、凤城、新宾、青龙、丰宁等满族⾃治县,还有若⼲个满族乡。
2000年统计的满族⼈⼝数为1,068万。
基本信息中⽂名称满洲族外⽂名称Manju简称满洲亦称为满民、满⼈⽬录1 基本介绍2 详细介绍3 发展历史4 渤海郡国5 辽⾦时期6 明清时期7 ⼈⼝概述8 历史分布9 语⾔⽂字10 民族介绍11 满族⽂化展开1 基本介绍2 详细介绍3 发展历史4 渤海郡国5 辽⾦时期6 明清时期7 ⼈⼝概述8 历史分布9 语⾔⽂字10 民族介绍10.1 服饰10.2 男⼦旗装10.3 ⼥⼦旗装10.4 发饰10.5 旗头10.6 马蹄底鞋10.7 服装特点10.8 传统节⽇11 满族⽂化11.1 《满⽂⽼档》11.2 《⼋旗通志》11.3 《御制五体清⽂鉴》11.4 《尼⼭萨满》11.5 剪纸11.6 满族补绣1 基本介绍满族,全称满洲族,⾟亥⾰命后被称为满⼈、满族,是中国的⼀个少数民族。
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肃、⼭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州、银川等⼤、中城市。
2 详细介绍满族(满⽂:拉丁转写:Manju),全称满洲族,之前亦称为满民、满⼈、旗⼈等,满族旧称⼥真,后改名满洲族。
⽬前满族⼈⼝超过⼀千万(据2000年统计满族⼈⼝为1,068万),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5,385,287⼈),河北省(2,118,711⼈),其他分布在吉林、⿊龙江、内蒙古、新疆、⼭东等省区及北京、天津、福州、成都、西安、⼴州、乌鲁⽊齐等⼤、中城市400余万。
形成⼤分散之中有⼩聚居的特点。
解析沈阳满族的形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据2000 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在沈阳市7 203 717人中,少数民族有705 044 人,其中满族有383 376 人,占少数民族人口%,是沈阳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
沈阳满族分布主要在东陵区,其次是新民市、辽中县。
满旗人口在4 万人以上的乡镇有:汪家、高坎、祝家、深井子;万人以上的乡镇有:冷子堡、古城子、沙河、英达、满堂、五三、白塔堡、新城子、虎石台、精河、公主屯、胡台、法哈牛、乌伯牛、养士堡、潘家堡。
另外,辉山畜牧寿、东陵街道满族人口也在万以上。
经调查,沈阳市的满族形成包括六个方面:第一,是1621年以前沈阳女真人的坐地户。
第二,是1625—1644 年,后金迁都沈阳城,随之而来又迁都北京被留下驻防和守护陵寝的八旗满族的官兵及其家属。
如史料记载:“盛京成为陪都,以正黄旗内大臣何洛今为总管,并任左翼镶黄旗梅勒錾京阿哈尼堪、右翼芷强旗梅章京硕詹留守陪都”。
盛京(沈阳)在顺治元年,初设满洲镶黄等八旗,每旗兵各90 名,铁匠4 名(内正红、镶白旗铁匠为2 名),实有八佐领748 人。
又如沈阳市东陵区高坎镇下马村赵书绅家谱记载:“我依尔根觉罗氏始祖居住长白山,忠义处世,后随熙朝(康熙帝在位期间)先世过江征讨,依据在翰浑鄂漠地,距兴京西萨尔浒40 里,至四世祖讳葛哈娶喜塔喇氏阿古鄙之女。
其后裔予孙永称为国戚,姨娘子孙于天聪三年奉旨自陈满洲正白旗驻守福陵……”第三,来源于1678 年奉旨移居盛京(沈阳)驻防的“新满洲”官兵及其家属。
据史料记载:“康熙十七年,经议政大臣会议奏准,副都统职衔布克头31 佐领,移驻盛京地区,“各给房屋地粮其披甲种地,顶补当差。
”“查得布克头等31 佐领管下,共移驻户口11 31l 户,壮丁3 531 名,眷属共11 180 口。
房山满族村一、满族的起源满族大规模进入北京的历史至今不足400年。
但满族先世的历史却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代的肃慎人。
后世名称屡屡改变,汉代称挹娄人;南北朝时称勿吉人,为女真语“窝集”之音转,乃是“森林”之意。
隋唐时期称黑水靺鞨;宋辽时期称女真,后来女真分为熟女真和生女真两部。
1115年,生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称帝,国号大金。
1234年蒙古族灭金,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元朝。
明朝初年,女真人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
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各部。
1616年建金国,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
1644年清军进入北京,开始了清朝统治。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改称满族,当时的国旗是五色旗,意为国内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地位平等,和睦相处。
二、房山的满族人满清王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之后,居于统治地位的满族人身份显贵。
京畿各地满族人迅速增长。
房山满族人来源主要途径有二:一是圈地令的副产品。
顺治元年(1644)当政的摄政王多尔衮首次颁布圈地令,顺治四年、八年清政府又两次颁布圈地令。
圈地令是清初满洲贵族入关以后,纵容满洲贵族收敛财富的一项土地政策。
满族统治者为占有田产,安置“从龙”入关的八旗官兵,解决粮食军需的燃眉之急,在京畿地区以跑马圈地方式,强行夺取农民的大量耕地。
京畿地区的绝大部分都被圈占了。
房山县土地“十耗其七”,良乡县圈占后耕地剩余“十不及一”。
根据康熙四年《房山县志》记载:房山县共有耕地176737.2亩,顺治初年三次共圈占民地104543亩。
康熙四十年《良乡县志》记载:良乡县有耕地291824.259亩,顺治初年三次圈占民地354970亩,超过了良乡县耕地的总量,连郊野山林川泽都被圈占了。
八旗贵族圈占的土地需要有人经营管理,并长期居住在该地,这就使北京郊区的满族人增加,此间还出现了大量汉民投靠满洲贵族或八旗官兵的现象,史称“投充”。
据《房山县志》记载:房山县龚见阳、高从善、曹文实,陈进忠等人三年投充共带去民地21185.26亩。
满族的祖先是古代哪一个民族满族的祖先究竟来自哪里满族的祖先是古代哪一个民族满族的祖先究竟来自哪里导语:满族的祖先从何而来这一点议论纷纷,很多人都比较好奇,但是有很多种说法。
那么,满族的祖先是古代哪一个民族?一起来看看360常识网带来的...满族的祖先从何而来这一点议论纷纷,很多人都比较好奇,但是有很多种说法。
那么,满族的祖先是古代哪一个民族?一起来看看360常识网带来的介绍吧!满族的祖先是古代哪一个民族满族的祖先是满洲族,公元7世纪末,因为战乱分出“渤海”和“黑水”,“黑水”靺鞨向南迁移,《辽史》中契丹人称其为“女直(女真)”。
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古老的满族氏族在女真族形成初期,主要是按血缘群体结寨而居,依照族寨而行。
有的是以地名为姓,如:宁古塔、哈达等。
有的是以图腾动物为姓,如:钮祜禄、尼玛察、尼莽古等。
有的是以天象季节为姓,如:阿克占、乌席哈齐等。
也有的是模仿汉族姓氏,如:马佳、章佳、松佳等。
1635年11月22日(后金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后金国汗皇太极颁布命令:“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女真)。
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
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
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
自此以后,“满洲”作为正式的民族称谓被固定下来并统一使用,即满洲族,今为满族。
满族的祖先究竟来自哪里建州女真,是朱棣北征蒙古时,在贝加尔湖伴立一百七十四卫时,顺带回的一些小部落,其中就有一支爱新觉罗所在部落,属通古斯人,也就是古鲜卑人,安置于建州,立建州卫,用于世代为大明守边,后野猪皮反明,造反,为显身份,而自称为金国女真后代。
满族是黄台吉为了扩张实力,改女真为满族,由建州女真,野女真(通古斯人),蒙古人,汉人,朝鲜人,所组成的军事性民族,在古代东北,东胡,汉人,蒙古人,朝鲜人杂居而处,民族性并不强,其实就是杂胡,满族是个利益集团,而非民族,是以爱新觉罗家族为主导的利益集团,而后期的满族其实加入了大量以前不属于满族的汉军旗,而且人数远超原满族人,所以其实经过二百余年,早已汉化了。
长白山十大神秘之美长白山的美,除了高山、云雾、天池、瀑布、温泉、峡谷、森林、熔岩这些大自然赋予的天然资源之外,更散发着一种独特的神秘之美,这些美既是看得见之美,又是说不清道不明之美,有些甚至成为了大自然中多年的未解之谜,当这些神秘之处每每被谈及,便会引得人们不禁对长白山产生好奇神往。
1.与生俱来的神秘之美长白山的十大神秘之美之首,便是这神山圣地与生俱来的神秘气质,其是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追根溯源,长白山历史久远,距今2000多万年前的地壳运动中,地幔玄武岩浆喷发,在地表构成了火山锥体的地貌景观,十六座海拔2500米以上的奇峰罗列在火山口四周,衔手相连,拱卫着瑶池般的天池。
2.长白无夏天,寒尽不知年长白山一年三季为白一季为绿,雪期从当年的9月下旬持续到来年的5月,长达9个月之久,5月春天的雪刚化,10月秋天的雪又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便是6、7、8三月,也因此有人戏称,“长白山里无夏天,春天过完过秋天”。
很多人感慨:长白山真不负长白盛名。
3.十里不同天,神秘莫测的多变天气来到长白山,怎可不看天池,或者说,到了长白山,就是为了一睹天池,天池位于主峰椎体的顶部,是火山喷发后自然形成的火山口湖,最深处373米,宛若一块蓝色宝石,平静的躺在群山拱卫的怀抱之中,然而天池如此这般的美景却难得一见,变幻莫测的天气时而乌云密布,时而大雾弥天,时而倾盆大雨,时而骄阳似火,似乎几分钟之内就会变幻出一种不同的天气状况,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仿如仙境的感觉,东边日出西边雨在这里绝不罕见,天池也像一位戴着面纱的仙女,运气好的人才能得缘一见。
据说有的人三次踏足长白山,都未能窥见天池一角,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4.满足发源地,神话故事多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与神话故事交融的国度,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承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传说流传至今,神秘壮美的长白山则伴随并见证了满族文化的数百年历史,长白山也因此被称为满族的发源地。
相传三位仙女在天池中沐浴,一只喜鹊衔来一颗红色果实,掉入小仙女佛库伦口中,小仙女因此怀有身孕,并产下一子,名为布库里雍顺,即建立女真民族的领袖,后女真改名为“满洲族”,清朝统一中国后,布库里雍顺被封为“清始祖”。
中华各民族简介——满族满族概况历史: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肃慎人。
辽,宋,元,明几个朝代则称“女真”。
长期生活在长白山以东,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阔地区。
16世纪后期,努尔哈赤崛起,以女真人为主体融合了部分汉人,蒙古人和朝鲜人,形成了一个新的共同体——满族。
人口:满族现有人口982.12万人。
分布: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辽宁省为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
经济:满族祖先一直生活于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流域的广阔地区。
以狩猎为主,并有渔业、采药业。
长白山是满族人的发祥地,也是他们崇奉的神山。
山中有茂密的森林,植物品种繁多,动物资源丰富,三江平原土地肥沃,雨水充足,河汊交错。
满族祖先以狩猎为主,并有渔业、采药业。
他们有崇尚骁勇,善骑射的传统,也流传下有关长白山挖人参的故事。
满族风俗图腾:信仰:满族人信仰佛教和萨满教。
满族人的家中供奉着佛各匣、祖宗板、祖宗架、木条等。
在满族人家中院里,迎着大门立着一根六尺高神等,竿顶是风磨铜顶,包一块红布,竿的根部故有三块石头,俗称“神石”,传说,这些是为祭祀努尔哈赤的。
满族人以鸦为“神”,把它供为“神鸟、圣鸦”。
祭祀时要把杀下的猪锁骨挂在神竿上让乌鸦吃,以示祭祀乌鸦。
礼仪:满族人孝敬长辈,注重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
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
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禁忌: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婚俗:满族婚礼既带有本民族浓厚的特点,又融合了不少汉民族的风俗礼节,一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订婚:满族青年男女订婚有两种形式。
满族人的家族历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满族人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少数民族之一。
满族人的家族历史悠久而丰富,有着悠久的血统,辉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下面我将就满族人的家族历史进行详细的介绍。
满族最早起源于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源自古代渤海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公元10世纪,金朝建立,女真族逐渐强盛。
金朝后来被蒙古族灭亡,女真族又重新崛起。
公元17世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开创了满族人的辉煌时期。
努尔哈赤以海洋为姓,建立了后金王朝,后来改为满洲八旗制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制度。
清朝建立后,满族得以统治整个中国大陆,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
清朝国势强盛,疆域广阔,在文化、艺术、政治等方面也都有着辉煌的成就。
满族有着丰富多彩的家族传统和族谱文化。
满族人非常重视家族和家谱,家族历史在满族家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满族人通常会制定家规家训,传承祖训教育后代,弘扬家族文化。
家族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生活中,还体现在政治生活中。
清朝时期,满族人实行八旗制度,将全体满洲人分为正白黄蓝四色,分别组成正、镶、演、辅四旗,每个旗设旗主、副旗主、总旗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家族制度。
满族人的家族历史也表现在婚姻制度上。
满族人讲究婚姻的严肃性和庄重性,有明确的结婚标准和规矩。
满族人通常通过媒人介绍或家族之间联姻,重视门当户对,注重家族的声誉和地位。
满族人结婚时,会有一系列的仪式和礼节,如过门贴对联、献花香烛、拜堂等,体现了尊重家族传统和尊重婚姻的重要性。
在宗教信仰上,满族人信奉本族的祖先神,崇拜伊勒步都、章震等神灵,同时也接受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的影响。
满族人尊重传统宗教信仰,认为宗教信仰是家族延续和人生意义的象征。
满族人的家族历史是一个充满着辉煌成就和悠久传统的历史。
满族人重视家族文化和家族传承,注重传统礼仪和家族规矩,保持着悠久的家族传统和文化底蕴。
满族人的家族历史不仅是一个部族的发展历程,更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探讨和传承。
满族世居地古今对照[洪果和硕]黑龙江女真使鹿部,卓齐楚布特氏世居地,今黑龙江下游俄境内亨滚河。
[洪凯]裕瑚鲁氏世居地。
[洪科]裕瑚鲁氏世居地。
[洪口村]黑龙江女真属地,兀札喇氏世居地。
[洪尼城]海西女真乌喇部主城,又作扈尔奇城,乌喇纳喇氏世居地,今辉南县境。
[洪扬子沟]宏义氏世居地。
[呼兰]海西女真属地,今呼兰县。
[呼也河]东海女真渥集部属地,恰喀拉人聚落地,又作瑚叶路。
伊尔根觉罗氏、尼马察氏、赫舍里氏、库雅拉氏世居地,今乌苏里江支流俄境刀毕河。
[呼兰哈达]建州女真聚落地,爱新觉罗、赫舍里氏、赫舒理氏、舒穆禄氏世居地,今新宾县老城西烟囱山。
[呼伦贝尔]又作呼伦布雨尔,蒙古游牧地,呼伦贝尔氏、博尔济吉特氏、纳伊氏、乌兰氏、叶克忠氏世居地,今海拉尔市南。
[呼玛尔城]东海女真虎尔喀部属城,今俄滨海地区南部。
[呼努浑河]海西女真属地,伊尔根觉罗氏世居地,今伊通境内。
[呼讷赫和罗萨克察]长白山女真属地,西林觉罗氏世居地,今敦化西北。
[忽黑平寨]又作忽里平,黑龙江女真萨哈连部属地,今俄黑龙江左岸原爱珲故地。
[滹尔苏]伊尔根觉罗氏世居地。
[胡鲁村]海西女真属地,明置呼噜河卫,舒舒觉罗氏世居地,今省伊通境内。
[胡鲁色]托活洛氏世居地。
[胡纳赫]又作湖诺河,东海女真瓦尔喀部属地,伊尔根觉罗氏、通颜觉罗氏、瓜尔佳氏、瑚雅氏、兆佳氏世居地,今俄滨海省南部。
[胡什塔]岳察氏世居地。
[湖秦村]温都氏世居地。
[瑚济寨]建州女真属城,觉尔察氏世居地,今新宾县永陵镇老城附近。
[瑚普察]建州女真属地,又作瑚卜察寨、色钦胡布察、呼普叉,伊尔根觉罗氏、萨克达氏、兆佳氏、舒穆禄氏、赫舍里氏、完颜氏世居地,今新宾县。
[瑚锡哈里]黑龙江女真属地,又作瑚克沙哈里,瑚锡哈哩氏世居地,今宁安县东北。
[虎尔哈]东海女真虎尔哈部属地,居住主要居民为虎尔哈人(俄“吉切尔人”和“那乃人”),呼尔哈氏、伊尔根觉罗氏、蒙鄂啰氏、巴雅拉氏、库雅拉氏、托和啰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章佳氏、富察氏、舒穆禄氏、蒙鄂罗氏、伊尔库勒氏、宁古塔氏、玉库哷氏、巴颜氏、拜嘉拉氏、布尔察氏、崇吉喇氏、嘉喇氏、和岳啰氏、瑚琥氏、瑚锡哩氏、蒙古里氏、南福禄氏、萨克察氏、萨马尔吉氏、书玛哩氏、瓦色氏、兀札喇氏、乌尔古宸氏、修墨哩氏、扬佳氏、叶库哩氏、玉库哷氏、佑祜鲁氏、裕瑚鲁氏世居地,今牡丹江流域及俄滨海广大地区。
女真满族的发源地在哪里
历史上清朝满族人的发源地是哪?
在黑龙江一带。
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
当年努尔哈赤一统建州女真,野人女真和叶赫部女真便全是在黑龙江,后称"后金",定都阿拉木图,伐明至宁远城失利悲愤而死。
直至其子皇太
满族人是哪里来的?
在我国历代史书里都有明确的记载,不存在争议。
目前通过考古发现满族的祖先来源于女真---满洲一系,即为我国本土内发源并繁衍于东北地区的原住民族,长期生活在白山黑水
满族文明发源地?
他们在那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最初的所有的发展阶段。
在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中的一位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完颜阿骨达的领导下,击败了辽国,在阿什
满族发源地是什么地方?要具体地点
满族发源地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一带,直系祖先黑水鞠,后发展
为女真人。
后由女真人的一部分成为满族。
乌拉古城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
同时,乌拉街镇是满族主要发祥地之一,清代十二任皇帝,有五任在这里祭祖朝拜,留下过足明代中叶,海西女真势力逐渐崛起,其中乌拉部相继吞并了附近的女真诸部,建立了乌拉王
56个民族汉族起源是哪里?比如满族起源于女真族在早就不知道
直接族源在唐以后才出现的民族很少,满族的渊源女真是在宋辽时期才由(革末)吉人的一但目前的分布范围仍然远远超出当初的东北和蒙古地区。
发祥地在辽宁的锡伯族、发祥
满族的发祥地是乌拉古城吗
满族主要发祥地之一长白山不仅是满族的发祥地,而且满族世世代代生活在白山黑水人不敢杀。
"与肃慎、女真、满族,是同一民族,不过居地更稍北一些。
这段话里是讲,漠河
满族的发源地在哪
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
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
十二世纪,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
摩天轮里面的任务:辽宁满族文化发祥地是哪个?
发祥地。
公元前37年,北夫余王子朱蒙因败于宫廷之争流亡至此,在山上建立高句丽第一建州女真族第三代首领李满柱率军挺进辽宁,便驻扎于此山。
因此,五女山也是满族文明
我姓陈,镶黄旗满州,请问满族姓氏可能是什么?最早发祥地可能
,满族姓氏,详见《满族第一著姓:觉罗氏》。
西林觉罗多分布在镶蓝旗,小部分在正蓝旗,还本黑龙江流域女真尼马察部一支,姓益克德里氏.后迁徙定居于辉发河,其始祖昂古里,星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