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经济法原理简答题

自考经济法原理简答题

自考经济法原理简答题
自考经济法原理简答题

经济法原理

简答题

一、国家经济调节关系同民间经济关系显着不同,其特征是?

答:(1)它是在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过程中发生的;

(2)它必须以国家(或其代表者)为一方主体,同另一方主体之间是调节与被调节、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双方地位不平等;

(3)不必等价有偿,也不是或不完全是自愿协商,而具有一定的国家强制性。

二、什么是经济法法律关系?经济法法律关系有何特征?

答:经济法律关系可称国家经济调节法律关系,即由经济法所确认的在国家调节过程中形成的各方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特征(1)它是在国家经济调节活动中发生的有关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它是由经济法确认的权利义务关系,受经济法保护。

三、简述经济法主体的分类

答:(1)是按照主体在国家经济调节关系中所处的基本地位,分为国家经济调节主体与被调节主体。

(2)按照各主体参加国家经济调节关系的经常性或专门性与否,经济法主体可分为经常性或专门性主体与非经常性或非专门性主体。

(3)按照在国家经济调节管理中的职能分工,经济调节主体还可分为综合经济调节管理主体、职能调节管理主体。

(4)按照主体的组织形态,可分为自然人、法人、法人内部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等。

四、基本经济行为是什么?基本经济行为的种类

答:基本经济行为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等社会经济活动主体所从事的一切与经济相关的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由经济法所规定的。

按照行为所追求的对象(标的)区分,包括以下几种:

(1)转移财产支配权的行为。

(2)完成具有特定经济性成果工作的行为。

(3)提供劳务的行为。

(4)其他经济行为。

五、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答:(1)主体是各类市场交易活动的参加者;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与诚实信用原则或其他公认的商业道德相悖的行为;

(3)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

(4)所侵害的客体是多重的;

(5)具有某种程度的竞争要素。

六、简述经济法体系的构成以及构成经济法体系的三个基本法律之间的关系?

答:经济法体系的构成:

(1)强制干预,即国家对市场进行规制;

(2)直接参与,即国家直接从事投资经营活动;

(3)引导调控,即国家从宏观上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指导,帮助和提供各种适宜条件及必要服务,或进行必要约束控制。

三个基本法律构成的关系:都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之法,通过对各自领域的调节关系的调整共同实现经济法的功能和任务。市场规制法是保障国家以强制干预方式排除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对于自由竞争的妨害,排除其它不公平交易的侵害,国家投资法是在国家参与直接投资经营领域,保障国家

以财力直接投入运营,以调节社会经济结构和运行。国家宏观控制法,涉及社会经济的宏观和总体,在某些关键和必要方面,实行引导控制,以调节经济结构和运行的法律。这三个方面的法律是相互配合、综合运用的,当国家分别这三种调节方式时,所处的方位不同:强制干预时,国家居于社会经济之上;直接参与则国家跻身其中;引导调控乃处于其外。

七、什么是经济法责任?如何理解经济法责任的经济性和社会性?

答:经济法责任是指人们违反经济法规定的义务所应付出的代价。

(1)经济性是指它系国家经济调节中发生的法律责任。对国家调节主体而言,是因违反

法律规定的国家经济调节管理义务而对国家和对被调节主体承担责任;对被调节管理主

体而言,是因其经济法违反国家调节管理规定而对国家和对社会其他经营者、消费者承

担责任。

(2)社会性,是指这种法律责任直接同社会利益相关。

八、《反垄断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横向限制有哪些?

答:(1)因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的;

(2)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的。

(3)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的;

(4)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

(5)联系抵制交易的;

九、假冒信冒行为是什么、方要类型有哪些?

答:假冒信冒行为是指在市场交易中,经营者擅自使用与他人商业标识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以致与他人的商品或者营业活动产生混淆,减损他人商业标识的市场价值,牟取不当利益

的行为。

类型(1)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2)仿冒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

(4)伪造、冒用质量标志、伪造产地;

十、竞争法由哪些法构成?

答:(一)对《反不正当竞争法》某些条款加以细化的法规性文件(这些文件都是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

1、《关于禁止有奖销售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1993年12月24日发布施行)

这是针对《反不正当竞争不法》第13条和第26条而制订的。

2、《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1993年12月发布、施行)

这是针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和第23条而制订的。

3、《关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1995

年7月6日发布、施行)

这是针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二)项和第21条第二款制订的。

4、《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1995年11月23日发布、施行)

这是针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和第25条制订的。

5、《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1996年11月15日发布、施行)

(二)地方性、行业性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性文件

在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出台之前,武汉市、上海市、江西省等就已发布过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法规性文件。在《反不正当竞争法》出台以后,为了贯彻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一些省市也发布了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管理办法一类的法规性文件。

国家一些行业的主管机关结合本行业的特点也颁布了一些相关的文件,如国家医药管理局在1993年10月4日,《反不正当竞争法》刚刚通过、尚未施行之际,就颁布了《医药行业关于反不正当竞争的若干规定》,同《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起于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

十一、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有何差别?

答:(1)产生背景不同;

(2)法律控制的目的不同;

(3)法律规制的形式不同;

(4)调整手段与责任形式不同。

十二、虚假宣传行为是什么?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责任

答:虚假宣传行为是指在市场交易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公开宣传,导致或足以导致购买者产生误解的行为。

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责任:因经营者的利用虚假广告提供商品和服务,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可要求经营者赔偿,广告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广告经营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的,该当承担赔偿责任。

十三、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途径有哪些?

答:途径(1)与经营者协商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5)向人民法院起诉

十四、《消法》关于惩罚性赔偿责任

答:(1)以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为依据计算罚款的行政处罚基数;

(2)销售者只要有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无论是否明知,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相应处罚;

(3)明确规定了罚款数额的下限,加大处罚力度和执法的严肃性;

(4)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对于生产者专门用于制假的原辅材料、包装物、生产工具、也应当予以没收。

十五、侵犯消费者人权的民事责任有哪些?

答:(1)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该支付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生活自助用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

(2)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的,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死者生前所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

(3)经营者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者消费者人身自由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十六、侵犯消费者财产权的民事责任有哪些?

答:(1)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以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方式承担民事责任。另有约定按约定履行;

(2)对国家规定或者经营者与消费者约定包修、包换、包退的商品,经营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在保修期内两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经营者应负责更换或退货。对包修、包换、包退的大件商品,消费者要求经营者修理、更换、退货,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合理费用。

(3)经营者以邮购方式提供商品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货款;并应当承担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4)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约定提供,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的利息和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5)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要求退货的,经营者应当退货。

(6)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纲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十七、我国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标准

答:(1)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2)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业标准:企业生产的产品没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

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十八、强制性标准有哪些

答:(1)药品标准、食品卫生标准、兽药标准;

(2)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标准,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运输安全标准。

(3)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及国家需要控制的其它工程建设标准;

(4)环境保护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

(5)重要的通用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和制图方法;

(6)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标准;

(7)相互配合标准;

(8)国家需要控制的重要产品质量标准。

十九、产品缺陷的概念以及包括哪些方面?

答:产品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

(1)设计上的缺陷

(2)原材料上的缺陷

(3)制造上的缺陷

(4)指示上的缺陷

二十、不属于产品质量法调整的产品的范围?

答:(1)初级农业产品及未经加工天然形成的产品;

(2)虽经加工、制作,但不用于销售的产品,纯为科学研究或为自己使用而加工制作的产品;

(3)建筑工程不适用本法;

(4)军工产品不适用本法。

二十一、国有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管理的原则

答:(1)鼓励科技进步的原则

(2)照顾少数民族利益的原则

(3)合理开采原则

(4)安全开采原则

(5)环保原则

二十二、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特点

答:(1)作为生产要素用于生产,在生产流通领域中构成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因素和条件。

(2)具有增值功能。

(3)主要由企业占用

(4)主要通过市场来配置

二十三、政府投资的范围

答:(1)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

(2)关系国家安全,不宜由私人投资的项目;

(3)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4)具有经济调节性质的经营性投资。

二十四、如何利用法律规则来保证投资决定的科学性

答:(1)可行性论证制度,提出政府投资项目的申请,必须提交由符合资质要求的咨询中介机构作出的可行性论证报告,避免领导人头脑发热,盲目投资。

(2)审批制度,所有的政府投资项目都必须经过国家投资主管部门审批。

(3)专家评议制度。

(4)公示制度。

二十五、国有公司的设立原则

答:(1)准则主义,又称登记主义,是指设立公司不需要报有关主管机关批准,只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成立条件,即可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登记机关审查合格后,授予合法主体的资格;

(2)核准主义,又称许可主义,审批主义,指公司设立除具备法定一般要件外,还需经政府行政主管机关进行审查批准方可成立;

(3)特许主义,主要是依据特别法,专门法规,或行政命令设立企业或国家权力机关或国家领导人特许设立企业。

二十六、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与一般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会相比较的主要区别

答:(1)是否设立监事会的弹性程度不同,国有独资公司必须设立监事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较少和规模较小的,可以设1至2名监事,而不设立监事会;

(2)监事的产生方法不同,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主要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授权的部门的委派的人员组成,并由公司职工代表组成。而一般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代表组成,具体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民主选举产生;

(3)监事会的职权不同。公司法54条规定,一般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或者监事行使的法定职权总共有5项。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只行使其中的第一第二项职权,此外还行使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权,这是一般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没有的;

(4)关于任期的规定。公司法53条规定,一般有限责任公司监事的任期每届为3年。监事会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国有独资公司监事没有规定任期。

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监事会成员不得少于五人,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1/3,具体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监事会成员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委派,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监事会主席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从监事会成员中指定。国有独资的监事会除行使一般公司监事会的职权之外,还行使国务院规定的其它职权。国有独资的公司没有规定任期。

二十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内容

答:(1)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管机关。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由A股市场相关股东在平等协商、诚信互谅、自主决策的基础上进行。中国证券管理委员会依法对股权分配改革各方主体及其相关活动实行监督管理、组织、指导和协调推进股权分配改革工作。

(2)股权分制改革的操作程序。非流通股东提出股权分置改革动议,经审议后形成改革方案,召开相关股东会议投票表决改革方案,需经参加表决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并经参加表决的普通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二十八、什么是计划法、计划法的特征

答:计划法是指体现国家计划内容,保障计划各项任务和总量指标实现的各有关法律,兼具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双重属性。

特征(1)计划法典的程序性与其它计划法律、法规中计划内容的实体性。我国目前并没有一部形式意义上的计划法典,有关计划的实体性内容大多体现在其他法律、法规当中。计划的实体性内容具有动态开放性特征;

(2)计划法中提倡性规范的大量存在;鼓励、提倡人们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

(3)计划法律责任的二元性与否定式责任的虚化。二元性是指计划法律责任应当包括肯定式的法律后果与否定式的法律后果。

二十九、产业结构政策法包括哪些?

答:(1)产业扶持政策法。是产业结构政策法的核心的内容,主要规定需要扶持的产业的种类及扶持的手段等方面的内容。

(2)产业调整政策法。专指对衰退产业进行调整的法律。

(3)产业技术政策法。指政府所制定的用于引导和干预产业技术进步的政策。

三十、我国财政法的基本原则

答:(1)财政法治原则;

(2)财政公开原则;

(3)财政民主原则;

(4)财政收支平衡原则。

三十一、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特征

答:(1)在筹集预算收入的问题上,在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之间按照税种的不同将预算收入划分为中央预算收入,地方预算收入和中央与地方预算共享收入,并分别设立国税局和地方税务局。实行分税、分管和分征相结合的方式,筹集国家预算收入;

(2)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分立,自求平衡,各级预算由相应级次的权力机关审批和监督;

(3)明确划分各级预算管理机关的职责权限,以便对预算活动进行规范,稳定而有效的管理;

(4)明确划分预算支出的方向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即采取复式预算的组织形式,以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双重职能的实现。

三十二、国债的功能

答:(1)弥补财政赤字;

(2)对财政预算的调剂;

(3)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三十三、政府采购的方式

答:(1)公开招标的方式;

(2)邀请招标采购方式;

(3)竞争性谈判方式;

(4)单一来源采购方式;

(5)询价采购方式。

三十四、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答:(1)工资、薪金所得;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5)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

(6)偶然所得;

(7)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它所得。

三十五、个人所得税税率种类

答:(1)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2)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3)20%的比例税率。

三十六、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的征税项目,分别规定了三种不同的税率

答:(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9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5%,共9级。

(2)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适用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税款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低一级为5%,最高一级为35%,共5级。

(3)比例税率。对个人的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其中,对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特高的,除按20%征税外,还可以实行加成征收,以保护合理的收入和限制不合理的收入。三十六、城镇土地使用税采用定额税率。不同地区每平方米土地年税额分别为

答:(1)大城市元;

(2)中等城市元;

(3)小城市元;

(4)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元。

三十七、税款征收方式有哪些

答:(1)查帐征收;(2)查定征收;(3)查验征收;

(4)定期定额征收;(5)代扣代缴、代收代缴;(6)委托征收。

三十八、偷税行为

答:(1)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和记帐凭证;

(2)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

(3)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等手段

(4)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三十九、货币政策目标

答:(1)稳定物价

(2)维持充分就业

(3)促进经济增长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四十、政策性银行的特征有那些

答:(1)由政府创立;

(2)不以盈利为目的;

(3)特定的融资途径;

(4)物定的服务领域;

(5)一般不设立分支机构。

四十一、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四个基本原则

答:(1)依法公开、公正和效率的原则;

(2)独立监管原则;

(3)监管信息共享原则;

(4)国际合作与跨境监管原则。

四十二、价格欺诈行为的表现形式

答:(1)哄抬价格行为;(2)虚假降价行为;(3)模糊标价行为

(4)两套价格行为;(5)价外加价行为;(6)诱骗交易行为;

(7)质价不符行为。

四十三、根据《证券法》第176条规定,证券业协会履行哪些职责

答:(1)教育和组织会员遵守证券法律、行政法规;

(2)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向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反映会员的建议和要求;

(3)收集整理证券信息,为会员提供服务;

(4)制定会员应遵守的规则,组织会员单位的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开展会员间的业务交流;

(5)对会员之间、会员与客户之间发生的证券业务纠纷进行调解;

(6)组织会员就证券业的发展、动作及有关内容进行研究;

(7)监督、检查会员行为,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协会章程的,按照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8)证券业协会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

四十四、国家调节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答:(1)针对市场障碍,国家通过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予以排除,以便让市场机制恢复其调节作用;

(2)针对市场机制作用的惟力性和作用领域的局限性,通过安排和调整国家直接投资,参与经营活动,以调节经济结构和运行;

(3)针对市场机制作用的被动性和滞后性,国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和信息,并根据对宏观经济规律的认识,凭借手中所掌握的政策手段,对社会经济实行总体规划,指导,鼓

励,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引导和促进经济的发展。

四十五、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行政责任有哪几种?

答:(1)销售伪劣商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一销售或者购买商品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形式责任。

四十六、简述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主要内容。

答:(1)自主选择经营者

(2)自主选择商品品种和服务方式

(3)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服务

四十七、简述产品责任与产品质量责任的区别。

答:(1)两者责任性质不同,产品责任是一种特殊的侵权民事责任,产品质量责任是一种经济法责任;

(2)判定承担责任的依据不同:判定产品责任的依据是产品是否存在缺陷,其依赖于法律法规的直接规定,并不考虑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合同关系而判定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是是否违反默示担保或者明示担保以及产品是否具有缺陷;

(3)承担责任的条件不同,承担产品责任的条件是产品存在缺陷,并且造成了他人的损害;产品责任是一种事后救济,产品质量责任可以存在于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任何环节具有救济和预防功能。四十八、在我国,生产者承担产品损害赔偿责任应具体哪些条件?

答:(1)为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2)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

(3)生产者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存在的

四十九、我国政府采购救济机制的流程

答:(1)询问,供应商对政府采购事项有疑问的,可向采购人员询问,采购人员应及时作出答复,但答复内容不得涉及商业机密;

(2)质疑,供应商认为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中标、成交结果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的,可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采购人提出质疑,采购人应在收到供应商的书面质疑后7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并以书面形式通知质疑供应商和其他有关供应商;

(3)投诉,质疑供应商对采购人。采购机构答复不满意或者采购人、采购机构未在规定时间内作出答复的,可在答复期满后15个工作日内向同级采购监管部门投诉。

(4)行政复议或者诉讼,投诉人对采购监管部门的投诉处理决定不服或者监管部门逾期未做处理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五十、税收法律责任的特点

答:(1)当事人具有广泛性

(2)当事人有违法行为存在

(3)违法行为造成了损害后果

(4)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必须是国家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的

五十一、经营者的价格权利

答:(1)经营者有权自主制定属于市场调节的价格

(2)经营者有权在政府指导价规定的幅度内制定合理的价格。

(3)经营者有权制定属于政府价格定价、政府指导价产品系列中的新产品的试销价格

(4)经营者有权检举、控告侵犯其经营自主权的行为。

五十二、价格法规定,实行政府定价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答:(1)社会平均成本

(2)市场供求状况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

(4)社会承受能力

(5)实行合理差价

五十三、税收管理程序制度有哪些内容?

答:(1)税务登记和认定管理制度;

(2)账薄、凭证管理制度;

(3)纳税申报管理制度;

(4)发票管理制度。

五十四、国家对社会经济管理的方式

答:(1)国家为民间社会经济活动主体制定各种经济活动规则,使之遵行有序的从事经济活动,发生平等、自愿、互利的经济关系;

(2)国家以政权体现者身份,通过其行政机关对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直接予以约束,发生以国家(它的行政机关)为主体的经济领域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3)国家以社会最高代表者身份,对社会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制或者引导、促进、或者还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直接参与某些经济活动,以调节经济结构和运行;

(4)在以上和其他各种国家管理活动中,对于有关主体的严重违法侵害他人或社会经济利益并被法律认定为犯罪的行为,国家由其司法机关负责查处,给予刑罚制裁。

五十五、什么是经济法责任?它有哪些责任形式?

答:经济法责任是指人民违反经济法规定的义务所应付出的代价。经济法责任的种类即责任形式主要包括财产和其他经济利益方面的责任、经济行为方面的责任、经济信誉方面的责任、经济管理行为方面的责任等。

形式(1)财产和其他经济利益方面的责任,或者简称财产责任或经济责任;

(2)经济行为方面的责任,或简称经济行为责任;

(3)经济信誉责任;

(4)经济管理行为责任,或简称经济管理责任。

五十六、经济法主体特点

答:(1)主体种类的广泛性与多样性;

(2)主体地位的不平等性和相对固定性;

(3)主体资格的对应性和双重性。

五十七、国家经济管理主体的权利

答:(一)国家经济决策权

(二)组织实施权

(1)命令权;(2)禁止权;(3)许可权;(4)核准确认权;

(5)撤消免除权;(6)倡导权(7)检查监督权;(8)奖罚权

(三)经济纠纷与违法调处权

(1)调解权(2)查处权(3)检查权、宣判权

五十八、商业银行的设立条件

答:(1)达到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最低注册资本限额。我国商业银行法规设立商业银行为10亿元,城市合作商业银行为1亿元,农村合作信用社是5000万元;

(2)必须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

(3)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4)要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以及与业务相关的其他设施;

(5)要有符合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五十九、我国的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答:(1)欺骗性市场交易A、假冒他人注册商标B、假冒知名商标;C假冒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D、商品质量的虚假表示;

(2)公用企业等限定购买;

(3)滥用行政权力;

(4)贿赂购销;

(5)虚假宣传;

(6)侵犯商业秘密;

(7)抵价销售;

(8)附条件销售;

(9)不当有奖销售;

(10)损害竞争对手产誉;

(11)通谋投标。

六十、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

答:(1)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2)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3)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金融市场按照规定审批监督管理金融机构;

(4)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金融市场;

(5)发布有关金融管理和业务的命令和规章;

(6)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7)经理国库;

(8)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9)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

(10)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金融活动;

(11)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六十一、逃汇行为有哪些

答:(1)违反国家规定,擅自持外汇存放在境外的;

(2)不按国家规定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的;

(3)违反国家规定将外汇汇出或携带出境的;

(4)未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擅自将外币存款凭证、外币有价证券携带事邮寄出境的;

(5)其他逃汇行为。

六十二、价格法对于经济运行的调节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价格法规范了经营者的市场价格行为,有利于创造宏观经济健康运行必需的良好市场价格竞争环境;

(2)价格法明确了价格管理的范围、权限和程序,为政府通过定、调价管理实施宏观调控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3)价格法确定了价格总水平调控的目标和措施,为政府根据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实施有效的价格调控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证。

六十三、为法律所禁止的证券交易行为有哪些

答:(1)禁止内幕交易;

(2)禁止操纵市场;

(3)禁止虚假陈述;

(4)禁止欺诈客户。

六十四、国有企业兼具不同类型法人的特点

答:(1)国有企业兼具私法人与公法人特点;

(2)国有企业兼具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的特点;

(3)国有企业兼具营利法人与公益法人的特点;国有企业是企业,但是一种特殊企业,是法人,但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法人。

六十五、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法发展的特点?

答:(1)数量急剧增多,覆盖面广;

(2)立法紧紧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进行;

(3)立法反映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4)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这一时期经济法的中心内容。

论述题

一、为什么说宏观调控法将成为经济法的核心?

答:(1)其根本原因在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起生产发展更进一步社会化和经济的全球化。因此,制定和实施国家计划和各种经济政策,综合运用各种调节手段,并使之形成完善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就显得特别重要和迫切,另一方面,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和跨国公司,由于借助现代高科技,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

(2)原核心地位的反垄断法本身也在发生变化。

(3)这是国家投资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趋势,使国家投资经营这种调节方式和国家投资经营法在国家经济调节和经济法体制中的比重不断降低,其核心地位正在逐步让位于国家宏观调控。二、为什么说“维护社会经济总体效益”是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答:(1)维护社会经济总体效益,是国家所有的经济调节行为以及全部经济法立法和实施活动都必须追求的目标;

(2)有利于社会经济总体效益,便进行或扩大国家投资、投资方向、投资规模和重点也根据社会经济总体效益这一标准来确定;

(3)各国的计划、经济政策和各种经济调节手段的运用,更加明显的体现和贯彻着经济法的这一基本原则。国家各种宏观经济调控活动及对其中有关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的确定和处理,都以是否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经济总体效益为标准;

(4)能为人们指示行为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模式,因而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实践总能给人们指导与约束

(5)社会总体经济效益涉及社会经济资源的总体配置和开发利用,只有将其合理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作用,才能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三、市场三缺陷——国家调节三方式——经济法体系的构成的相互关系

答:(一)市场经济经历了自由市场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它并非万能,也并非在任何情况任何条件都能充分有效的发挥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市场也有缺陷,发生市场失灵现象,市场存在三种主要缺陷。

(1)市场障碍,即市场调节机制作用的障碍,主要指竞争秩序问题,市场竞争不可避免地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限制竞争;二是不正当竞争。垄断和限制竞争导致竞争不足,不正当竞争是竞争过当。两者都是竞争无序的表现;

(2)市场惟利性,即指投资经营者所关注的是经济利益,并往往重视眼前可实现的利益,对于当时赢利率低、无利可图甚至亏本的或者投资周期长、风险大的行业和产品,他们往往不愿投资。社会经济中存在着一些机制难以进入(不愿进入)的领域。

(3)市场调节机制作用下的被动性和滞后性。这是因为从投资、生产、运营到市场价格形成和信息反馈,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各个企业和个人掌握的信息不足和滞后,导致投资经营决策也导致市场供求严重失调,产品大量滞销过剩。市场的上述三种缺陷,是市场所固有的在自由市场经济阶段市场缺陷并不显露,不会造成严重后果,19世纪之后产业革命引起生产社会化、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并出现垄断,这使得市场缺陷显露并导致严重后果。

(二)市场存在缺陷并开始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国家介入经济后便需要针对市场的那些缺陷采取行动,为此,国家调节的基本方式包括:

(1)针对市场障碍,国家通过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予以排除以便让市场机制恢复其调节

(2)针对市场机制作用的惟利性和作用领域的局限性,通过安排和调整国家直接投资,参与经营活动,以调节经济结构运行;

(3)针对市场机制的被动性和滞后性,国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和信息,并根据对宏观经济规律的认识,凭借手中所掌握的政策手段,对社会经济实行总体规划、指导、鼓励。

(三)由于国家调节针对市场调节三个缺陷而分别采取三种基本调节方式这三种方式和活动都需要法律加以规范和保障,所以经济法体系也包括下列三种基本法律规范即:

(1)为规范和保障国家以强制干预方式排除市场障碍国家制定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市场障碍排除法,亦称市场规制法或竞争法;

(2)为规范和保障国家以直接参与方式进行投资经营,国家制定国家投资经营法包括国家投资法、国有企业(国有公司)法及其他有关国家直接投资经营的法律。

(3)为规范和保障国家以促导方式对社会经济实行引导,促进和宏观调控、国家制定宏观调控法。

四、从1979年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我过经济法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特点。

答:(一)数量急剧增多,覆盖面广。20多年来,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制定的经济法律法规达600多个。此外,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经济特区等地方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也制定了大量地方性法规。

(二)立法紧紧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进行。经济法立法总结改革经验,指导改革为改革服务,并随改革的不断深化而不断“废、改、立”是显着的特点,它保证了改革开放对于经济立法的急

切需要,使立法充分发挥其对于改革开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同时也使各种立法文件不断进行法规清理;

(三)立法反映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1)加强了民事立法(2)加强了国家宏观调控方面的立法(3)加强了市场立法(4)加强了保险和职工培训、就业等方面的管理法规;

(四)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这一时期经济法的中心内容。在整个经济立法中,关于企业的立法无论在数量还是重要性上,都占据十分突出的地位,围绕“让利、放权、承包制、租赁制”展开立法。

五、经济法产生的社会根源?

答:(一)社会经济调节机制的多元化。经济法形成独立部门法的社会根源,在于生产高度社会化引起的社会经济调节机制和现代国家职能的变化,即国家调节机制和国家经济的形成和发达。由此产生对于规范和保障国家调节的法律部门的需要,经济法是应运而生。人类自原始社会后期开始出现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至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形成和发达起来,并逐渐上升为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资产阶级政治革命进一步确立和巩固这种地位,社会经济形态由自然经济社会进入商品经济社会。商品经济当其发达并上升为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后,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的调节机制是或主要是市场调节,即价值规律的作用。市场存在三种主要缺陷:①市场障碍;②市场推利性;③市场调节机制作用的被动性和滞后性。由于市场存在三大缺陷,导致市场失灵,为了国家和社会总体利益,国家不能不介入社会经济,实行某种国家调节。在现代市场经济阶段。同时需要并存两种调节机制,社会经济中有着“无形之手”和“国家之手”这两只“手”在同时运行,经济的全球化,需要全球性的调节机制,即国际性调节机制,这样一来,社会经济的调节机制便又由二元化变为三元化;

(二)现代国家经济调节职能的发达。国家调节社会经济,即是社会经济的一种调节机制,又是国家的一种职能活动。国家介入经济后便需要针对市场的那些缺陷采取行动。为此,国家调节的基本方式包括下列三种:①针对市场障碍,国家通过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予以排除,以便证市场机制恢复其调节作用。这是一种国家经济强制干预的调节方式;②针对市场机制作用的惟利性和作用领域的局限性,通过安排和调整国家直接投资,参与经营活动,以调节经济结构和运行。这是一种国家直接参与某些经济活动的调节方式;③针对市场机制作用的被动性和滞后性,国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和信息,并根据对宏观经济规律的认识,凭借手中所所握有的政策手段,对社会经济实行总体规划,指导鼓励,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这是一种国家经济促导方式。

(三)法律体系的演变规律。国家经济调节职能的发生和发达,导致新的法律部门的出现和原有法律体系的变化。经济法体系也就包含于到三种基本法律规范即:①为规范和保障国家以强制干预方式排除市场障碍,国家制定反垄断法,反不正竞争法等,这些法律可统称为市场障碍排除法。②为规范和保障国家以直接参与方式进行投资经营,国家制定国家投资经营法,包括国家投资法,国有企业法及其他有关国家直接投资经营的法律。③为规范和保障国家以促导方式对社会经济实行引导,促进和宏观调控,国家制定宏观调控法。

(四)经济法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总之,自19世纪来以后,社会更加发达和融为一体,社会公共利益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同社会各界,各个体利益直接相关,这迫使人们对于传统的民商法理念和立法原则发生动摇,也对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立法的自由主义倾向和个体权利本位思想发生了动摇。19世纪中期,思想理论界出现两种思潮:一是改良主义;二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革命理论,这两种思想理论后来都对社会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仅就法律领域而言,从19世纪末开始,各资本主义国家统统修订或重新制定各种有关法律。

六、实体法要素?

答:税法中的实体要素,是决定征税主体能否征税和纳税主体的纳税义务能否成立的必要条件。

主要包括:①税法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两类。

②征税客体,也称征税对象或课税对象,是指征税的直接对象或称标的。

③税目和计税依据,税目和计税依据是对征税对象在质与量上的具体化。

④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计税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率。

⑤税收特别措施,即:税收优惠措施和税收重课措施。

七、论述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一直实行的是中央政府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惟一代表,并由多个部门分割行使职能的所谓的“多龙治水”的办法。国有资产中央所有、地方分级管理的原则,是长期以来国有资产效益不高乃至国有资产流失的最主要原因,因为:

(一)从产权关系看,国家所有,地方管理,政资不能真正分开,政企就无法分开,造成产权关系不明确。

(二)从企业发展看,国家所有,地方管理,对企业发展不利,即容易打击地方积极性。

(三)从国有资产分布看,国家所有,地方管理,容易造成投资分散。

(四)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分离,国有资产由多个部门分兵把口分别行使国家所有权。

依据党的十六大方针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含义,是国家所有权行使机构对国家投资和拥有股份的企业集中统一、排他性的行使所有权。不再有“行政隶属关系”,而是“履行出资人职责”。不能即是“老板”,又当“婆婆”。构建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二,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源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三,继续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四,尽快完善和普遍推行国有资产考核体系创新监督。五,抓紧制定产权交易的相关法规以及相应的操作规范,尽快将国有产权交易全部纳入市场交易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

1.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观点与重商主义的观点有何区别? 重商主义认为国际贸易虽能增加一国的财富,但是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由于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一个国家的贸易收益来自其贸易伙伴的牺牲,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同时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因此,重商主义主张奖出限入的保护贸易政策。但是亚当斯密则认为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不是固定不变的,提倡自由贸易,国际贸易允许各国之间进行专业化和劳动分工,那么各个国家可以集中生产他们能生产的成本最低的商品,就能提高各国国内生产率的一般水平,并增加世界产出。 2.举出一个数字的例子,说明生产两种商品都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如何还能在其中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假定美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40瓶酒或40码布,而英国工人只能生产20瓶酒或10码布。按照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由于美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效率都高于英国,因此无法进行互利的专业化分工和贸易。但是由于美国产布的效率是英国的四倍,而产酒的效率仅为英国的两倍,因此,美国在布的生产上比在酒的生产上更具有绝对优势,英国在酒的生产上比在布的生产上绝对劣势更小。所以美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布。3.斯密和李嘉图都认为世界贸易的模式只能由供给条件决定。请解释。 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都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及认为在每个国家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并且是同质的,并且一种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只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数量。所以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产品价格仅由供给因素决定,需求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4.比较成本的概念如何与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联系在一起的?说明不同形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怎样 导致不同的机会成本? 因为李嘉图的理论严格依赖于劳动价值论的假设,劳动 被假设为唯一的投入要素,而在实际中,劳动只是若干 投入因素中的一种,认识到劳动价值论的缺陷后,现代 贸易理论使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解释比较优势。生产可 能性曲线说明的是当所有投入要素(土地、劳动、资本 等)都得到有效利用时,一个国家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 的各种数量组合。 ? 当生产可能性曲线为线性时,无论一个国家选择 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哪一点上进行生产,以另一种商 品计价的一种商品的相对成本都是一样的,那么机会成 本不变。当生产可能性曲线呈凹状或是从原图向外歪曲, 边际替代率递增,那么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 界凸向原点时,边际转换率递减,则机会成本递减 5.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增的含义是什么?在什 么样的情况下一国的成本不变或递增? 机会成本不变是指每增加1单位某种产品数量而必须 放弃的另一种产品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机会成本递增是 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为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 生产量而不得不放弃的另外一种产品的价值不是不变, 而是不断增加。当生产可能性曲线为线性的情况下,一 国的成本不变,当生产可能性曲线呈凹状或是从原图向 外歪曲,则一国的成本递增。 6.什么因素决定了在国际基础上的专业化是部分的还 是完全的? 机会成本因素决定了在国际基础上的专业化是部分的 还是完全的。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导致完 全专业化,因为生产成本不随着产出水品变化,一国生 产一种商品的数量增加或减少并不失去其比较优势。而 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生产的专业化一般是部分的, 这是因为每多生产一件商品,一国的单位生产成本就会 上升,由于国家间的成本差异不存在了,专业化继续进 行下去的基础也就消失了,那么两个国家极有可能会每 种商品都生产一些。 7.贸易三角形的含义是什么? 一国的贸易三角形表明了其出口、进口和贸易条件,在 一个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世界中,一个国家的贸易三 角形和另一个国家的相同,一个国家的出口等于另一个 国家的进口,并且有相同的贸易条件。 8.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边际转换率等于生产可能性 曲线的斜率,说明随着一种商品产量增加,则边际转换 率递增,表明要想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一个国家必须 牺牲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也就越多,则这种产品的机会 成本递增,在成本递增的情况下,该产品的供给曲线向 上倾斜,表明随着产量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上升。 9.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有什么不同? (1)边际转换率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利用既定资 源生产两种产品时为增加一单位某产品所必须放弃的 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它是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的斜率。 而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任意给定的满足水平上,增加一种 商品的消费必须以减少一定量的另一种商品为代价,两 种商品的替代比率为边际替代率。它是无差异曲线的斜 率。 (2)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产品的边际转 换率会随该产品的增加而递增。而边际替代率具有递减 规律,即为了保持总效用水平不变,每增加单位某商品, 所能代替的另一种商品越来越少。 10.相互需求说的含义是什么? ? 相互需求说认为,两国间商品的交换比例的上下 限是由两国国内的商品交换比例决定的,其国内交换比 例是由等量的劳动投入生产出不同量的产量决定的,而 实际的国际交换比例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上下 限之间。 11.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条件? 李嘉图从供给的角度进行分析,给出了贸易均衡条件下 降必须遵循的外部限制,国内价格比率设定了均衡贸易 条件的外部限制,如果贸易条件位于两个国家的国内价 格比率之内,两个国家就会发生贸易,而根据相互需求 理论,贸易的实际价格取决于贸易伙伴的相互需求。 12.为什么两个国家国内成本比率限定了均衡贸易条 件的范围? 如果一个国家接受低于其国内成本比率决定的贸易条 件,那么这个国家接受贸易后的消费点将位于其国内生 产可能性曲线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不进行贸易显然 要比进行贸易更有利。因此,国内价格比率设定了均衡 贸易条件的范围。 13.商品贸易条件如何衡量贸易收益的方向? 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一个 国家贸易条件的改善是指在给定时期内,出口价格相对 于进口价格上升,只需向国外出售数量较少的出口商品 就可获得既定数量的进口商品。相反,一个国家贸易条 件恶化是指由于在一段时间内,进口价格相对于出口价 格提高,购买既定数量的进口产品需要牺牲更多数量的 出口商品。 14.运输成本是如何影响国际贸易的? 当存在运输成本时,高成本的进口国生产更多,消费和 进口的商品数量都将减少,低成本的出口国将生产更少, 消费更多,而出口更少,因此运输成本一般会减少贸易 量,降低相关国家生产专业化程度和贸易收益。只要贸 易前商品在两国间的价差大于商品在两国间的运输成 本,该商品就将出现国际贸易。 15.试解释国家间的产品和要素的国际移动如何促进 各国的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后,可以使以前价格较 低的充裕要素的需求增加从而其价格上升;而原先较为 稀缺和昂贵的要素由于不再使用而价格下降。最终,贸

00009自考本科政治经济学201804真题答案

2018年4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试卷 (课程代码00009)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最基本的动力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矛盾 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矛盾 3.商品的价值 A.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B.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 D.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4.简单商品经济中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矛盾 5.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发生质变的阶段是 A.简单价值形式1 B.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6.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看中的是劳动力商品的

A.价值 B.使用价值 C.价格 D.交换价值 7.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A.可变资本的比率 B.不变资本的比率 C.预付资本的比率 D.固定资本的比率 8.名义工资的变动趋势是 A.增加 B.减少 C.时减时增 D.无法判断 9.资本有机构成可表示为 A.c:m B.m:c C.c:v D.v:c 10.固定资本在有效使用期内由于技术进步所引起的贬值是 A.设备折旧 B.物质磨损 C.有形磨损 D.无形磨损 1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 I(c+v+m)=I(c+△c)+Ⅱ(c+△c) B.II(c+v+m)=I(v+△v+m/x)+ Ⅱ(v+△v+m/x) C.I(v+△v+m/x)= Ⅱ(c+△c) D.I(v+m)= Ⅱc 12.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是 A.商品价值 B.生产价格 C.交换价值 D.垄断价格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公司 C.跨国公司 D.经济共同体 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 A.生产绝对过剩 B.生产相对过剩 C.社会总供给不足 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1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居主体地位的是 A.公有制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外资经济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A.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C.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辅助性作用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自考操作系统简答题

操作系统简答题整理 1、进程与线程有什么区别? 答:从调度,并发性,系统开销,拥有资源等方面来比较线程和进程:⑴调度.在传统的操作系统中,独立调度,分派的基本单位是进程.而在引入线程的操作系统中,则把线程作为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⑵并发性.在引入线程的操作系统中,不仅进程之间可以并发执行,而且在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之间亦可并发执行,因而使操作系统具有更好的并发性,从而能更有效地使用系统资源和提高系统吞吐量.⑶拥有资源.不论是传统的操作系统,还是设有线程的操作系统,进程都是拥有资源的一个独立单位,它可以拥有自己的资源.一般地说,线程自己不拥有系统资源(也有一点必不可少的资源),但它可以访问其隶属进程的资源,同一进程中的多个线程共享其资源.⑷系统开销.由于在创建,撤销或切换进程时,系统都要为之分配或回收资源,保存CPU现场.因此,操作系统所付出的开销将显著地大于在创建,撤销或切换线程时的开销. 2、AND信号量集机制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它能解决什么问题? 答:AND同步机制的基本思想是,将进程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所有临界资源一次性全部分配给进程,待该进程使用完后再一起释放。只要尚有一个资源未能分配给该进程,其他所有可能为之分配的资源也不分配给它。亦即,对若干个临界资源的分配采取原子操作方式,要么全部分配到进程,要么一个也不分配。它能解决的问题:避免死锁的发生 4、试述分页和分段的主要区别。 答:区别:(1)页是信息的物理单位,分页是为实现离散分配方式,以消减内存的外零头,提高内存的利用率。分页仅仅是由于系统管理的需要而不是用户的需要。段则是信息的逻辑单位,它喊有一组其意义相对完整的信息。分段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2)页的大小固定且由系统决定,由系统把逻辑地址划分为页号和页内地址两部分,是由机器硬件实现的,因而在系统中只能有一种大小的页面;而段的长度却不固定,决定于用户所编写的程序,通常由编译程序在对源程序进行编译时,根据信息的性质来划分。 (3)分页的作业地址空间是一维的,即单一的线性地址空间,程序员只需利用一个记忆符,即可以表示一个地址;而分段的作业地址空间则是二维的,程序员在标识一个地址时,既需要给出段名,,又需给出段内地址。 5、什么是虚拟存储器,其实现方式有哪些? 答:虚拟存储器,是指具有请求调入功能和置换功能,能从逻辑上对内存容量加以扩充的一种存储齐系统。 实现方式:1)分页请求系统2)请求分段系统 6.什么是临界资源?什么是临界区? 答:(1)临界资源是指每次仅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 属于临界资源有硬件打印机、磁带机等,软件在消息缓冲队列、变量、数组、缓冲区等。(2)不论是硬件临界资源,还是软件临界资源,多个进程必须互斥地对它进行访问。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称为临界区 7.请说明SPOOLing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SPOOLing系统的组成:输入井和输出井、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输入进程和输出进程。 SPOOLing技术的特点:(1)提高了I/O速度. (2)将独占设备改造为共享设备。(3)实现了虚拟设备功能.多个进程同时使用一独享设备,而对每一进程而言,都认为自己独占这一设备,不过,该设备是逻辑上的设备. 8. 内存管理有那些功能? 1)内存分配2)内存保护3)地址映射4)内存扩充

自考管理学原理笔记(李晓光版)

第一篇绪论 一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3、管理的任务: 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 1.计划 2.组织 3.人员配备 4.领导 5.控制 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 2.多科性 3.历史性 4.实践性 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1.唯物辩证法 2.系统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 2.目的性 3.开放性 4.交换性 5.相互依赖性 6.控制性 13、系统的观点: 1.整体观点 2.“开放性”与“封闭性” 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界的观点 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 6.信息反馈观点 7.分级观点 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 9.等效观点 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3.管理理论丛林 4.战略管理 5.全面质量管理 6.学习型组织管理 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中管理的十四原则: 1.分工 2.职权与职责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个人报酬 8.集中化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正 12.任用期稳定 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 4、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三种权力类型: 1.理性—合法的权力 2.传统的权力 3.超凡的权力 5、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1.明确的分工 2.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 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 4.职业管理人员 5.遵守规则和纪律 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6、梅奥—霍桑试验的结论: 1.职工是“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 4.存在着霍桑效应 7、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范围: 1.个体行为 2.团体行为 3.组织行为 8、3C环境—企业外部环境的主要特征: 1.变化 2.顾客 3.竞争 9、战略管理的特点: 1.系统性 2.长远预期性 3.对外抗争性 4.灵活应变性10、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实事的管理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12、卓越绩效标准的核心价值观: 1.领导作用 2.以顾客为导向 3.有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 4.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 5.灵敏性 6.关注未来 7.管理创新 8.基于事实的管理 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10.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 11.系统观点 三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1、一般环境因素: 1.经济环境 2.政治和法律环境 3.社会文化环境 4.科技环境 5.全球化环境 2、具体环境因素: 1.顾客 2.供应商 3.竞争者 4.其他因素 3、外部组织环境的类型: 1.简单和稳定的环境 2.复杂和稳定的环境 3.简单和动态的环境 4.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4、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5、管理道德:组织的管理者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所依据的准则。 第二篇计划工作 四计划工作概述 1、计划工作:即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和主观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5W1H: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如何做。 3、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 2.主导性 3.普遍性 4.经济性 4、计划工作的意义: 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 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 3.有利于更经济的进行管理 4.有利于控制 5、计划按表现形式分类: 1.目的或使命 2.目标 3.战略 4.政策 5.程序 6.规则 7.规划 8.预算 6、计划工作的程序:

国际经济学试题_精选稿(教师用-含部分答案)_

国际经济学精选习题集 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理论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划分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 A.企业 B.个人 C.政府 D.国家 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B) A.国际商品流动 B.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 C.国际收支平衡 D.国际人员流动 3.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易度看,流动最容易的是(B)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二、判断分析题 1.国际经济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一门分支科学。 √。大部分国际经济学应用了宏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如无差异曲线、需求曲线、企业产量按照MR=MC确定等,但是国际经济学理论本身也获得了许多理论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的国际经济学研究又推动了一般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 第2章比较优势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2.从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自由放任主义 3.绝对成本学说是比较成本学说的(C)。 A.同一形式 B.发展形式 C.特殊形式 D.理论形式 4.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C)。 A.所有产品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最终将获得全部黄金和白银 B.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将获得大量贸易余额 C.如果两个国家分别出口本国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将同时从贸易中获益 D.如果一国不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将丧失绝对优势 5.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指出(B)。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计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6.根据比较成本说,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B)。 A.创造大量贸易顺差 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在国内生产 C.本国比贸易伙伴国强大 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7.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8.如果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进行贸易,则(B )。 A.大国将从贸易中获得大部分利益 B.小国将从贸易中获得大部分利益 C.贸易将仅使小国收益 D.贸易将仅使大国收益 9.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一种主张(A)的传统理论。 A.自由贸易 B.保护贸易 C.国家干预 D.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结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与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部分) 一、简答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③各种经济学都带有阶级性,因而会影响经济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程度。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但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而失败。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后来经济上的蹦溃。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该规律 如何实现? 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这一规律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5、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的两重作用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趋势的形成:生产社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国际间分工和合作关系越紧密,要求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资本的不断扩张和国际竞争加剧、跨国公司等新型经济主体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

操作系统自学考试复习资料及答案

操作系统自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操作系统是一种: A.系统软件 B.系统硬件 C.应用软件 D.支援软件 ()2.下列操作系统中,交互性最强的是: A.批处理操作系统 B.实时操作系统 C.分时操作系统 D.网络操作系统 ()3.UNIX操作系统属于交互式操作系统。 A.批处理操作系统 B.实时操作系统 C.分时操作系统 D.分布式操作系统 ()4.操作系统通过管理进程。 A. 作业控制块 B. 进程控制块 C.文件控制块 D.设备控制块 ()5.把用户作业的相对地址转换成绝对地址的工作称为: A.地址逻辑话 B.地址重定位 C.地址绝对化 D.地址相对化 ()6.固定分区存储管理中,每个连续分区的大小是: A.相同的 B.不相同的 C.可以变化的 D.预先固定划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7.存储分配算法中,采用“总是把程序装入主存中最大的空闲区域”的算法是: A.最优适应算法 B. 最坏适应算法 C.最先适应算法 D. 最后适应算法 ()8.存储在相联存储器中的部分页表称为: A. 相联页表 B. 页表 C. 段表 D.快表 ()9.按保护级别,文件可以分为: A.系统文件和用户文件 B.只读文件、读写文件、执行文件 C.输入和输出文件 D.临时文件、永久文件、档案文件 ()10.文件采用二级目录结构,可以: A.节省空间 B.实现文件保护 C.缩短存储时间 D.解决不同用户之间的文件名的冲突

()11.文件的逻辑结构类型包括流式文件和: A.纪录式文件 B.顺序文件 C. 链接文件 D.索引文件 ()12.以下哪种不是常用的磁盘存储空间管理方法: A.位示图法 B.先进先出法 C. 空闲块表法 D. 空闲块链法 ()13.操作系统为每个文件开辟一个存储区,存放该文件的有关信息,这就是: A.进程控制块 B.作业控制块 C.文件控制块 D.设备控制块 ()14.利用SPOOLing技术可以提高的利用率。 A.内存 B. 辅存 C. 共享设备 D.独享设备 ()15.一般,缓冲区位于: A.内存 B.辅存 C.寄存器 D.设备控制器 ()16. 计算机系统结构由硬件系统和组成。 A. 软件系统 B. 输入设备 C.输出设备 D.CPU ()17.处理机调度分为作业调度和调度两级。 A. 进程 B. 设备 C. 磁盘 D.文件 ()18. 地址重定位包括静态重定位和两种方式。 A. 动态重定位 B.地址绑定 C.地址映射 D.动态绑定 ()19. 单用户连续存储管理中,内存中最多可以存放运行用户作业的个数为: A.0 B. 1 C. 2 D.3 ()20.用来指出相对地址中页号和主存中块号的对应关系的是: A.快表 B. 页表 C.慢表 D.段表 ()21. 下面哪种不是文件在磁盘的组织方式: A.串联结构 B. 顺序结构 C. 链接结构 D.索引结构 ()22. 参与死锁的进程至少个。 A.2 B.3 C. 4 D.5 ()23. 磁盘存储空间的每一块的位置应由参数、磁盘号和扇区号确定。 A. 柱面号 B.磁头号 C. 盘面号 D.块号 ()24. 进程从就绪状态进入运行状态的原因可能是: A. 被选中占有处理机 B. 等待某一事件 C. 等待的事件已发生 D. 时间片用完 ()25. 文件系统采用多级目录结构后,对于不同用户的文件,其文件名:

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

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定义 1管理;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两重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管理是由许多人协作劳动而产生的,它是有效组宽心丸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增,因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3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问答 1管理基本特征? 答:①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③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④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掌握管理两重性意义? 答:①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③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3管理学特点? 答:一般性、多科性、历史性、实践性 4管理学内容? 答: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上层建筑 5学习管理学意义及方法? 答:意义:①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疲惫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②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③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方法:唯物辩证法、系统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6什么是系统及系统特点? 答;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特点: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交换性、相互依存性、控制性。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定义 1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宽心丸长期稳定的发展。 2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二、问答 1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①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箅“第一流的工作” ③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

二、简答题: [简答题A类,卷面所占题量 1题,卷面每题分数 10 ] 1、试说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核心内容。 答:在国际分工中,如果两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则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依然存在,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该停止本国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可以提高产品的消费,节约劳动,增加两个国家的产出。 2、试画出技术差距论图形。 答: T0T1:需求滞后期,创新国生产出一种新产品之后,模仿国需要一定时间才会产生出需求。 T1T2:反应滞后期,模仿国在消费一段时间的新产品之后,开始投资生产新产品。 T2T3:掌握滞后期,模仿国经过一段时间生产之后,最终掌握了新产品的生产技术。 整个T0T3为模仿滞后,在T3之后:模仿国开始大规模、低成本生产该种新产品,并进行出口。 3、试析斯密绝对利益说的核心弱点是什么。 答:斯密绝对利益说的一个必要假设前提是,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绝对高或生产耗费处于绝对低的地位上,如果一国在所有的产品生产上其劳动生产率均低于贸易对象国,那么该国就不具备参与国际贸易的条件,不能从贸易中获益。但是这一点并不符合国家贸易中的实际情况,比如发展中国家很可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其劳动生产率均低于发达国家,但是贸易依然发生。因此就陷入了理论与实践的两难困境中:如果没有高生产率的部门,那么就会被排除在国际贸易的大门,或者在贸易中本国的部门均被对方击跨,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4、试述赫克谢尔-俄林模型的命题。 答:述赫克谢尔-俄林模型认为(1)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有利的地位,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一国总是出口那些以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则是那些需要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 (2)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的比例不一样,即使两国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一次把经济理论考察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的是() A.重商主义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现代西方经济学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阐明了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从而使经济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正确答案】 D 3.当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耗费() A.得不到任何补偿 B.只能得到部分补偿 C.能够得到完全补偿 D.能够得到更多补偿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就会有一部分得不到补偿,就会亏损,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4.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是() A.两次劳动 B.两种劳动 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5.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延期付款方式形成的借贷关系属于()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企业信用 D.消费信用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商业信用是指商品生产者之间在商品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方式,互相赊购赊销商品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6.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的原因是() A.劳动力商品有价值 B.劳动力所有者除了劳动力外一无所有 C.劳动力商品的使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D.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包含道德因素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这就是它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看中的正是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使用价值。 7.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两者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两者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 C.两者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D.两者在不同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 【正确答案】 C 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出卖劳动的收入 D.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6月 操作系统 自考试题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操作系统试卷 课程代码:0232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分时操作系统中,( >是衡量一个分时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 A.响应时间B.高可靠性 C.吞吐量D.时间片轮转 2.在设计实时操作系统时,( >不是 ..重点考虑的。 A.及时响应,快速处理B.有高安全性 C.有高可靠性D.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3.文件管理面向用户实现( > A.存储用户文档B.快速数据传送 C.虚拟存储管理D.按文件名存取文件 4.使中央处理器的状态从管态转换到目态的原因可能是( > A.系统初始启动B.发生了中断事件 C.系统调用功能的完成D.执行完一条访管指令 5.在下列的阐述中,正确的表述是( > A.中央处理器只能从主存储器中存取一个字节的信息 B.中央处理器不能直接读磁盘上的信息 C.中央处理器在目态工作时可执行所有的机器指令 D.中央处理器在管态工作时只能执行特权指令 6.每个进程在执行过程中的任一时刻它所处的状态有( > A.1种B.2种 C.3种D.4种 7.采用多道程序设计能( > A.减少调度次数B.减少处理器空闲时间 C.缩短每道作业的执行时间D.避免发生资源竞争现象 8.把一个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执行称为一个进程。所以( > A.进程与程序是一一对应的 B.一个进程没有结束前另一个进程不能开始工作 C.每个进程都有一个生命周期 D.一个进程完成任务后,它的程序和数据自动被撤销 9.页式存储管理中,每取一条指令或取一个操作数,访问主存的次数最多是( >

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知识归类)

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人体群体活动的历史就是管理活动的历史。 第一节管理概述 管理产生:管理产生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 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人类活动:为实现自身目的而进行的作业活动 为使作业活动变得更有效的管理活动。 管理必要性: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 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 管理概念: 泰勒,‘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亨利·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赫伯特·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彼得·德鲁克,‘管理就是经由他人的劳动,以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哈罗德·孔茨,‘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斯蒂芬·罗宾斯,‘通过其他人或者与其他人一起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将事情完成的过程’。 徐国华,‘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芮明杰,‘管理师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周三多,‘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 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孔茨,‘管理工作是一切有组织的协作所不可缺少的’ 管理含义: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基本职能; 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管理特性: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 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管理活动与作业活动的关系: 管理活动的范围更广; 管理活动比作业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 管理人员的本职工作是管理活动而非作业活动。 管理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 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 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 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 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第二节管理者 管理者概念: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管理者分类:按管理者所处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按管理者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及专业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指对整个组织负有全面责任的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者,负责制定具体的计划,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方面负有责任的管理人员。 基层管理者,又称一线管理者,是管理作业人员的管理者。 综合管理者,指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事业部全部活动的管理者。 专业管理者,指仅负责管理组织中某一类或职能的管理者。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

简答 1、简述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主要特征。 1)采取钉住汇率制度,即本国货币钉住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保持汇率相 对固定。 2)实施外汇管制。 3)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国货币。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一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影响最为突出。 一般而言,一国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越好。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时滞的影响。 (3)其他国家是否报复,如实施对等的货币贬值。 3、简述倾销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 其构成要素: (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 (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 (3)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5、简述恩格尔定理对国际贸易的意义。 1)恩格尔定律是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中用于食品等必需品的支 出比例减少,用于非必需品的比重上升。 2)随着世界收入水平的提高,奢侈品及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增长快, 有利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家出口。 3)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业生产国的发展,不利于食品等的出口。 6、简述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 1)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增加生产者剩余。 2)出口补贴减少了消费者剩余。 3)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 4)出口补贴使一国经济福利净损失。 7、一国征收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及其经济效应。 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关税是自由贸易价格基础的加价,提高了进口产品价格的同时也提高了国内与进口竞争的产品的价格。其经济效应:①减少了本国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同时政府财政收入会增加,但总体上经济福利水平降低。②影响了一国进口贸易规模从而保护了本国同类商品的生产,增加了受保护商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和阻止了对稀缺要素需求的下降。 8、简述劳动力在国际间流动的作用。 1)最主要的意义就是: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充分竞争,利用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而言有助于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试题与答案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一次把经济理论考察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的是() A.重商主义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现代西方经济学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阐明了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从而使经济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正确答案】 D 3.当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耗费()

A.得不到任何补偿 B.只能得到部分补偿 C.能够得到完全补偿 D.能够得到更多补偿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就会有一部分得不到补偿,就会亏损,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4.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是() A.两次劳动 B.两种劳动 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5.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延期付款方式形成的借贷关系属于()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企业信用 D.消费信用 【正确答案】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