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82_2018_4学前教育心理学
- 格式:docx
- 大小:18.89 KB
- 文档页数:6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第一章1、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发展性、教育性。
研究方法:第二章1、1、加涅:学习记忆模型A、加工系统(操作)B、执行控制系统C、预期控制系统(动机)2、发展与学习的关系:A、发展对学习有制约作用1)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为有效的学习提供物质基础。
(拔苗助长是错误的)2)学习必须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
B、学习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3、学习准备期:又名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
适合性包含3个因素:个体生理因素、个体智力因素的发展、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是教学的出发点、4、学习关键期: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容易学习和获得某种心理与行为反应并且一旦错过就难以弥补的特定阶段。
Eg: 2岁——口头语言、4岁——形状直觉形成 4-5 岁——学习书面语言。
5、发展敏感期: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此能力某方面最为迅速时期。
4岁前 Eg:2—4岁——语音学习、5—5.5岁——掌握数概念6、发展性教学:维果斯基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是,这样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
7、最近发展区:第三章(基础)1、学习理论诞生的标志:桑代克的“联结说”。
2、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2、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实质性练习、非人为的联系、先行组织者、上位学习下为学习、并列结合学习、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3、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首次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 S——0——R。
实验:位置学习、迂回实验、潜伏学习实验。
4、班杜拉(容易被考到)——社会性学习理论: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自我效能感5、人本主义理论——讲学习氛围。
(即可)马斯洛、罗杰斯6、建构:3种倾向:认识、社会文化、行为第四章1、幼儿学习:幼儿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学习,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包括各种生活技能的学习。
自考 00882 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第一章1、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发展性、教育性。
研究方法:第二章1、加涅:学习记忆模型加工系统(操作)执行控制系统预期控制系统(动机)发展与学习的关系:发展对学习有限制作用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为有效的学习供应物质基础。
(拔苗滋生是错误的)学习必定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
学习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学习准备期:又名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
适合性包括 3 个要素:个体生理要素、个体智力要素的发展、个体非智力要素的发展。
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是授课的出发点、学习重点期: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简单学习和获得某种心理与行为反响而且一旦错过就难以填充的特定阶段。
Eg: 2岁——口头语言、 4 岁——形状直觉形成4-5岁——学习书面语言。
发展敏感期: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简单,此能力某方面最为迅速时期。
4 岁前Eg:2—4 岁——语音学习、5—岁——掌握数看法发展性授课:维果斯基提出,只有当授课走在发展前面是,这样的授课才是最好的授课。
近来发展区:第三章(基础)1、学习理论出生的标志:桑代克的“联系说”。
2、准备率、练习律、收效律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实质性练习、非人为的联系、先行组织者、上位学习下为学习、并列结合学习、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隶属内驱力托尔曼的“认知——希望说”首次提出“中介变量”的看法S——0——R。
实验:地址学习、迂回实验、暗藏学习实验。
班杜拉(简单被考到)——社会性学习理论:外面增强、取代增强、自我增强、自我效能感人本主义理论——讲学习气氛。
(即可)马斯洛、罗杰斯建构: 3 种倾向:认识、社会文化、行为第四章1、少儿学习:少儿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学习,不但包括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包括各种生活技术的学习。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考点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名词解释】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广义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2)狭义是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考点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单选】(1)教育心理学=理论性学科+应用性较强的学科(2)教育心理学=重视理论研究+重视应用开发研究★★考点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单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
考点4: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单选】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考点5: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单选】(1)“实验教育学活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理论家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的名称由他的学说而来。
“实验教育活动”可以说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2)创立: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独立。
桑代克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3)发展:四个时期①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②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③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末);④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考点6: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简答】(1)关注教与学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3)关注实际教学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4)关注年龄特点、个别与个性化教学研究。
第二节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考点1: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单选】(1)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独立。
(2)若井邦夫等编著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全面阐述幼儿教育心理问题的专著。
(3)《爱弥儿—论教育》是卢梭的著作,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考点2: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单选】三个阶段:思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独立学科。
自考课程综合测验学前教育心理学 试卷 (课程代码 00882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40分) 1. 下列哪一种不属于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A.习惯化B.语言理解学习C.操作尝试学习D.观察模仿学习 2.游戏之所以成为幼儿进行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因为幼儿学习 A.无意性和外显性 B.有意性和内隐性 C.有意性和外显性 D.无意性和内隐性3.儿童学习的倾向、态度、行为习惯、方法、活动方式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 A.认知图式 B.认知风格 C.学习品质 D.学习兴趣4.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更是一个社会性的、 实践性的、 以差异资源为中 介的参与过程,,持有这种观点的为 A.尝试学习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操作学习理论 D.情境学习理论5.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元,用于表述一个事实或描述一个状态,这是A.表象B.命题C.图式D.概念6.幼儿知道怎样看图说话,这属于A.知识的同化B.陈述性知识C.知识的顺应D.程序性知识 7.在运动教育看来,任何一个运动都可以由四个要素组成,即 A.身体意识、空间意识、动作技能和相互关系 B.身体意识、空间意识、动作技能和感觉统合 C.身体意识、空间意识、作用力和动作关系 D.身体意识、空间意识、作用力和相互关系 8.艺术表达能力属于A.教师的调节控制能B.教师微观层面的能力C.教师宏观层面的能力D.教师的个性化能力 9.应激包括A.紧张阶段、抵抗阶段和衰竭阶段B.警觉阶段、阻抗阶段和衰竭阶段C.警觉阶段、抵抗阶段和枯竭阶段D.警觉阶段、抵抗阶段和衰竭阶段10.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A.认知结构形成的过程B.知觉重新组织的过程C.生成过程D.信息加工的过程11.中国古代的学习过程观中,围绕智力因素展开的主线是 A.审、思、习、行 B.学、思、辨、行C.学、思、习、行D.问、思、行、习 1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解释是A.知识是由教师传递给学习者,然后学习者根据教师所传递的知识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B.尽管知识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的 ,但只要条件允许 ,教师可能帮助 ,甚至代替 学生来建构这一知识体系C.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 地吸收新信息 ,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D 知识的学习有两种主要的途径: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学习者被动地掌握知识 13.在幼儿动作技能的学习中,教师的示范方式主要有A.顺向示范、逆向示范和围观示范B.经验示范、围观示范和顺向示范C.镜面示范、围观示范和顺向示范D.相向示范、围观示范和顺向示范 14.技能学习具有以下特点A.这是一个“外化 -内化”双向构建的过程,示范将极大促进技能的掌握B.这是一个“外化 -内化”双向构建的过程,合乎法则的练习将极大促进技能的掌握C.这是一个“内化 -外化”双向构建的过程,合乎法则的练习将极大促进技能的掌握D.这是一个“内化 -外化”双向构建的过程,合乎法则的示范将极大促进技能的掌握 15.观察学习的理论基础是A.行为学习理论B.内隐学习理论C.认知同化学习理论D.社会学习理论16.在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儿童认为正确的行动就是能够满足本人需要的行为, 这个阶段属于 A.自律水平 B.后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习俗水平 17.下列哪一条不属于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的原则年级 班级 准考证号 姓名A.随机教育性原则B.适宜发展性原则C.联系形成原则D.综合渗透性原则请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纠正的方法。
《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1、定义:广义:指研究教育实践找那个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狭义: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2、学科性质: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应用开发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1、**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2、学科体系:(4内容、5要素、3过程)①四大基本内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②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③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我国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①由德育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差异心理构成的“四板块”学科体系②以学习者的诸方面及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素为主线,构建“学与教”一体两面的学科体系三、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1、创建: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之父”)2、发展:①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乌申斯--《教育人类学》——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卡普捷列夫出版世界第一本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科书②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弗洛伊德,杜威实用主义“做中学”,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论”,廖世承编制的《教育心理学》③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末):布鲁纳--课程改革论,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实验研究,列昂节夫的学习活动理论,梅钦斯卡娅的联想—反射理论④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表现: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p383、发展趋势:①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②关注影响教育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③关注实际教学策略与元认知的研究④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与个别化教学研究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1、创建:①教育心理学的结构性分化(作为一个分支正式独立)②学前教育学科的结构性整合(学前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学结合起来)2、发展历程:①学前教育心理思想研究:卢梭《爱弥尔—论教育》(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费斯泰洛奇创造了直观教学法。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882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A.心理现象B.学习行为C.教育行为D.实践活动2.学前教育心理研究中常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有问卷法、活动产品分析法和A.访谈法B.自编测验C.现场实验D.科学观察3.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社会活动是A.师幼互动B.幼幼互动C.师师互动D.教学互动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译作结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A.达尔文C.维果茨基D.布鲁纳5.个体对自身的信息加工过程的内部调节与控制能力,加涅称之为A.加工系统B.预期系统C.认知策略D.复述策略6.幼儿教师职业承诺包括规范承诺、继续承诺和A.人际承诺B.组织承诺C.专业承诺D.感情承诺7.婴儿学习的最早方式表现为习惯化与A.模仿B.观察C.社会化D.条件反射的形成8.从发展过程考察儿童学习,把幼儿学习划分为三种方式:自然学习、非正式学习和A.正式学习B.社会学习C.观察学习D.结构化学习9.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或“难以言传的”知识,指的是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显性知识D.隐性知识10.两个或多个命题常因有某个共同的成分而相互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了A.概念网络C.表象系统D.图式系统11.智力活动是靠内部言语及词的作用进行的,是以词的形式在“心里”完成的动作,这体现出智力技能的A.形式性B.观念性C.简缩性D.表面性12.感觉与统合障碍称为A.感觉统合下降B.感觉统合误差C.感觉统合失调D.感觉统合失误13.幼儿道德教育的核心和基础是A.道德认知教育B.道德情感教育C.道德行为教育D.道德意志教育14.人们在产生道德行为的过程中,能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为完成一定道德行为而做出的克服困难的努力,以实现预定目的的能力是指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5.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的最初执行者,其中直接影响个体社会化发展方向的是A.教养方式B.家庭结构C.家庭氛围D.家庭榜样16.幼儿创造性自我表现的高峰期通常发生在A.2~4岁B.3~5岁C.4~6岁D.5~7岁17.哥白尼“日心说”推翻传统“地心说”显示的是A.杰出性创造B.首创性创造C.发明性创造D.技术性创造18.首次提出“发展适宜性教育”这一概念的组织是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B.美国幼儿教育协会C.儿童权利基金会D.世界学前教育年会19.现代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从“教练”转变为学习的A.“导演”B.“专家”C.“向导”D.“管理者”20.幼儿伙伴交往的基本途径是A.游戏B.生活C.社区D.教学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学前教育心理学(00882)18年4月考试复习题题型: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 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 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五、实验分析题(共1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据了解,开始出现以幼儿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如日本学者若井邦夫等著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2 0世纪的(C.80年代)A. 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2•—般我们认为可以把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追溯到D.卢梭)A. 福禄贝尔B.裴斯泰洛齐C.蒙台梭利D.卢梭3•维特罗克学习过程的生成模式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C.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A. 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B. 动机、注意、感知和记忆C. 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D. 先前经验、动机、注意和思维4•下列选项在布卢姆认知领域六个层次的分类中没有..提到的是(D.综合运用)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A. 分析B.领会C.评价D.综合运用5•下列选项中,在潘菽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分类中没有.提及的是(C.创造性学习)A. 知识的学习B.动作技能的学习C.创造性学习D.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学习6•提出发现学习”的是(A.布鲁纳)A. 布鲁纳B.加涅C.奥苏伯尔D.布卢姆7•下列选项中,班杜拉没.有提及的强化类型是(A )A. 内部强化B.外部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8•在学习理论中提出中介变量”概念的心理学家是(C.托尔曼)A. 魏特海墨B.加涅C.托尔曼D.苛勒9•冯忠良先生认为迁移的实质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而整合是通过(B )A. 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而实现的B. 同化、顺应和重组而实现的C.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而实现的D. 认识和实践的不断循环而实现的10.下列选项中,对游戏的基本特征描述错误的是(C)A. 游戏是一种意向性活动B.游戏是一种情境性活动C・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D・游戏是可观察的行为11・下列选项中,在冯忠良先生提出的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中未提及.的是(B )A. 动作定向训练B.动作认知训练(动作技巧训练)C.动作模仿训练D.动作整合训练12・下列选项中,关于技能与知识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D )A. 技能和知识有区别B・知识是技能的前提C.技能的发展有助于知识的掌握D・知识和技能掌握是同步进行的1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导致幼儿错误概念原因的是(A.感知错误)A・感知错误B・活跃的想象C・受经验局限D・错误的推理14.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D )前科学科学概念:儿童入学前或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概念;科学概念:在有计划教学过程中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念。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234第一节本章重点、难点分析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作用第二节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三节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广义它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它是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现象。
基本任务是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西方学者认为——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心理学。
2、国内学者认为——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和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人指的是学生和老师)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二)教育心理学的科学体系教育心理学一般围绕学习和教学的相互作用过程组织独特的知识结构,包括: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时间:1903年人物: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事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由此确立,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60年代,美-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持续15年的实验研究,直接推动了学制和课程改革,还编写了几本《年龄与教育心理学》。
•杜威-实用主义用“做中学”的信条进行教育改革•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论”教育心理学体系;•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1924年)最早•俄-乌申斯基--1867年-《教育人类学》第一卷《人是教育的对象》)•卡普捷列夫-1877年-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通过日本传入我国。
《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1、定义:广义:指研究教育实践找那个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狭义: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2、学科性质: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应用开发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1、**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2、学科体系:(4内容、5要素、3过程)①四大基本内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②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③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我国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①由德育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差异心理构成的“四板块”学科体系②以学习者的诸方面及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素为主线,构建“学与教”一体两面的学科体系三、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1、创建: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之父”)2、发展:①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乌申斯--《教育人类学》——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卡普捷列夫出版世界第一本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科书②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弗洛伊德,杜威实用主义“做中学”,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论”,廖世承编制的《教育心理学》③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末):布鲁纳--课程改革论,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实验研究,列昂节夫的学习活动理论,梅钦斯卡娅的联想—反射理论④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表现: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p383、发展趋势:①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②关注影响教育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③关注实际教学策略与元认知的研究④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与个别化教学研究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1、创建:①教育心理学的结构性分化(作为一个分支正式独立)②学前教育学科的结构性整合(学前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学结合起来)2、发展历程:①学前教育心理思想研究:卢梭《爱弥尔—论教育》(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费斯泰洛奇创造了直观教学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卷(课程代码00882)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研究者根据研究假设,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通常被称为()。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测量法2.下列哪一选项不是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A.研究手段的现代化B.研究程序的规范化C.研究内容的多元化D.研究内容的国际化3.广义的师幼互动包括()。
A.幼儿园所有情境中发生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互作用B.生活活动C.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D.区域活动4.先于新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种在概况和包容水平上都高于新学习材料的引导性材料,被奥苏伯尔称为()。
A.意义学习B.先行组织者C.应答性条件作用学习D.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5.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发现,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呈()。
A.U型关系B.V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倒V型关系6.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通常被称为()。
A.知识整合B.知识迁移C.知识理解D.知识应用7.通常认为,一套特殊教育模式———感觉教育的建构者是()。
A.欧文B.卢梭C.福禄贝尔D.蒙台梭利8.运用戏剧表演的方法,将个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地位,并按照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社会角色和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心理技术,通常被称为()。
A.师幼互动B.同伴交往C.角色扮演D.观察学习9.下列哪一选项不是创造性学习的特点?()。
A.学习的主动性B.学习结果的新颖性C.情绪的影响性D.借助想象10.幼儿的学习活动,根据教师对其的控制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发现学习、接受学习和()。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卷
A •大脑
B •情感
C .智力
D .技能
10 •婴儿理解听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时所使用的学习图式属于
A •社会性图式8 •简单图式
C •混合图式
D •综合图式
11 •以下哪种知识的表征方式特别适合对空间信息和视觉信息进行某种经济的表征
A .概念
B .命题
C .表象
D .图式
12•布朗、柯林斯和杜吉德首次提出并界定了以下哪种学习的概念?
A .情境性学习 C .直观学习
C .实物学习
D .模拟学习
13. 体操、游泳属于
A .智力技能
B .操作技能
C .知觉技能
D .认知技能
14. 认知阶段也称
A .联系阶段
B .自动阶段
C .知觉阶段
D .练习阶段
15. 下列选项中属于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原则的是
A .生活随时性原则
B .随机教育性原则
C .整体发展性原则 D. 重复多样性原则
16. 根据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属于习俗水平的是
A .惩罚和服从的取向阶段
B .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阶段
C .社会契约的取向阶段
D .法律和秩序取向阶段
17. 儿童创造性自我表现的高峰期是
A . 2〜4岁
B . 3〜5岁
C . 4〜6岁
D . 5〜7岁
18. 幼儿创造性学习的实现主要借助于
A .记忆
B .游戏
C .思维
D .想象
19. “教学与发展是同义词,发展即教学”,这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
A .皮亚杰
B .维果茨基
C .桑代克
D .考夫卡
20.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策略”强调对幼儿情感的激励和潜能的开发,这是一种
A .宏观指导
B .微观指导
C .外部指导
D .内部指导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 学生学习
22. 关键期
23. 情绪智力
24. 社会化
25. 最近发展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o
26. 简述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8. 儿童的学习有哪些特点?
29. 简述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30. 简述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方法。
31•幼儿园活动材料的投放应注意哪些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2.结合实际论述知识的迁移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33•试述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
五、案例分析题:15分。
34. 王老师组织了一次认识磁力的科学活动,活动开始时她准备了一个板子,板子
前面贴着一只猫在钓水里的鱼。
王老师在板子后面用磁铁控制,让小猫钩到了鱼。
幼儿看到都很惊讶,纷纷议论是如何做到的。
幼儿通过“小猫钓鱼”知道磁体可以吸引之后,王老师让幼儿观察和操作磁铁,知道磁铁可以吸引也可以排斥,然后问幼儿如何制作“撞不到的碰碰车”。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面问题:
(1) 上述情景中,王老师采用了哪种问题解决的方法?
(2) 常用的问题解决方法有哪些?
(3) 如何在幼儿园活动中应用问题解决方法?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擇题:本犬證共2U小翹*毎小鼬1分■共20分。
1. A
2. D3, A4,B5, C
乱A7,B8.C9. A10. A
1LC】2. A14* C15. B
16. D17. C18.D1?.C20, D
二■窖词第肆SL本大^3那題■每小稠3分、共15分。
21*足在数师扌&导下逬行的,以慕握松本上的间接疑验为主的.为参与点廉生恬实践傲礁费的,有日的、有计塔、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
22足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昇并利用这气偿息来解决问題和调节行为的能力<,
23. 是指人依据一定的道馆行为准则,东行动时所表现出米的某嗓稳定的心黔特征&
24. 是梧个体嵌得知识、谱言乙社会行为规蝎、价值规、左往技琵等,从血能使个体和社会
融为f,并能以社会允许的方成自如地行动•从■个牛物的个体转礎为舍擀的社会戒员
的过锤。
25. 维果茨基认为,儿議的发展呈整町以确定圻个发展水半*第一个是现有水平•由已完成
的发展程序形成,农现为儿童能迪立自主地韻决任务;第二个水平足潜在发展水平.炬那
些尚处十形成找态、心理机能的战熟企在进廿的水平*表现为儿童需在成人的帮助下,在
樂休活动中通过模仿和自己的5J力才能完暁介于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帳度就称为“ d
婕近发展区” e
三、简答題;不大題共百小越,毎小題于分,共恥分。
2乩①e究内容的案无化;(15»
您)研究手段的现ftfcifl分)
勰m程JT的规范化;(1分)
④研究内睜的本七化° [2分)
27①幼几自身所具有的特征;(2分)
2)教那自身所其有的特征;(1分)
③幼互动行为的外部特征;□分)妙申幼互动行为的客规环境上(1分)
学前教脣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艸分参考第1虫(具3页}
学曲教浮心理学试题菩峯及评分鬆浑第2jJl{共3贞》
直.秦例分斩題"3分」
34. 述材料反映的是问题解决方法拄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土老师釆用了类
/ 比解决何题法。
(3#)将前•个问題的解决结构用于指导现有的问题。
Q分)
(2)#用的问题解决的方迭有;
①算医式心分〉
②启发式甩搪:目的分析法、逆向反推陆柬山法、类比解决问题乱{2分}
(3)在幼儿园朽型中运用问幽解决的方法还妄注意打磁问題辭决过程中的阻碍,主耍育功范固着和反应定式。
(2分)
①宦幼扎因活动中要想减少功能固着,晏注意謝点:首先,材料警尽可能橋单和可
襟玮;其诙,指导上•教师也更多耸予些物晶功能的星现方式。
(2分)
②聂免幼儿彫成反应宦式的建议:苜先、尽可能地在活动中丰富幼儿的疑验和甬刚
幼儿进行知识经验的迁移;基衣.在常动申鼓励多种方法解决问題和发现事物闾的
矣兔 Q分)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答塞仪评分參再第3 1U(共3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