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的俄国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21
科 学 大 观 园
未曾完全意识到这不仅是伯林混乱私生活中一段邂逅,更是对于他的政治哲学观念影响甚深,正如《伯林传》中所言“他始终坚信对阿赫玛托娃的访问是他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他在离开俄国的时候,心中满怀对苏联专制的憎恶之情,这种憎恶几乎在他后来为捍卫西方自由主义和政治自由而写的每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到”。
然而,除了心之所向的阿赫玛托娃之外,伯林着墨最多的当属帕斯捷尔纳克,后者的立场无疑更能代表“苏联的心灵”或者俄罗斯知识阶层。
知识分子一词在俄国往往被称之为知识阶层,这一词语不仅代表着文化程度,更意味着良知与反抗,标志着政治参与、公共介入、承担苦难的立场,18世纪俄国最早知识阶
30年代开始,所有的创作都围绕“俄国”这一主题展开。
即使在伯林多次拜访中,没有一位作家提过“苏联”这个词语,他们永远在谈论俄国。
以历经多次社会变革的帕斯捷尔纳克的话来说,“对于俄国的现状,他无话可说”,“苏联”一词不过是一种政体,而他对于俄罗斯文化的表述却颇具代表,他深爱着俄国,心甘情愿包容着除了斯大林暴政之外的所有缺点,他对“斯拉夫传统”近乎痴迷的渴望,也被看做“扎根于俄国土地上的真正的俄国作家应该具有的情怀”。
事实上,苏联对不少作家的介绍往往就停留在1928年左右,历史钟摆从此停滞。
一位作家对伯林做了一个形象比喻,“我们就像庞培人,说到一半就被灰烬所淹没”。
帕斯捷尔纳克不顾妻。
俄罗斯的名言50句1、思想活跃而怀着务实的目的去进行——俄罗斯2、怕狼,就采不到蘑菇——俄罗斯3、不要把鸡毛和母鸡一起炒——俄罗斯4、不在哪儿摔跤,不知哪儿路滑——俄罗斯5、有白色就有黑色,有甜就会有酸的——俄罗斯6、真理可以打开正直之门——俄罗斯7、驴子摇耳朵,傻瓜装聪明——俄罗斯8、狗在狂吠,马队依然前进——俄罗斯9、不计波折多,但望结局好——俄罗斯10、“门第高贵”只不过是祖先遗留的——俄罗斯11、阳光一旦暗淡,影子便愈加显得阴森可怕——俄罗斯12、要使真理沉下去,除非黄金浮上来——俄罗斯13、蝙蝠虽有翅膀,但不能在阳光里飞——俄罗斯14、哪里有智慧,哪里就有成效——俄罗斯15、与其无教养,不如莫生育——俄罗斯16、不要根据包装去衡量货物的价值——俄罗斯17、工作只怕行家做,冒牌家怕工作——俄罗斯18、坐在草床上的农妇,对黑貂皮不梦寐求——俄罗斯19、抗拒真理是以卵击石——俄罗斯1 / 320、慢而坚持,获得胜利——俄罗斯21、富贵寓于才能之中,而不在财产之——俄罗斯22、风吹到海边掀起波浪,流言传来传去会使群众动荡——俄罗斯23、哪里有木柴,哪里就会有木渣——俄罗斯24、狐狸可能会变成灰色的,但决不会变得善良——俄罗斯25、痛苦的经验总是最有力的教训——俄罗斯26、逼人相爱是徒劳的——俄罗斯27、真理大步走近,谎言就得跑开——俄罗斯28、三寸之舌能驱使五尺之躯——俄罗斯29、孔雀开屏是炫耀自己的美丽——俄罗斯30、护羊狗打架的时候,狼要钻空子——俄罗斯31、厚道人有常罪——俄罗斯32、狐狸向猎人微笑,目的想从身边溜——俄罗斯33、老鼠以为没有比猫更凶的野兽——俄罗斯34、有经验的猎人能对付凶恶的豹——俄罗斯35、晚起步胜于一脚不挪——俄罗斯36、猫咬猫,老鼠笑——俄罗斯37、手艺胜于一切珠宝——俄罗斯38、用太阳的温暖去移风易俗,要比用——俄罗斯39、谁让同一个人骗过两次,谁就该毁——俄罗斯2 / 340、媒人是头一个系结姻缘的人,也是头一个挨棍子的人——俄罗斯41、即使你聪明绝顶,也要从头学起——俄罗斯42、猎手家的小狗不怕虎——俄罗斯43、任何教训都是学问——俄罗斯44、驴子总是驴子,用黄金装饰也没有用——俄罗斯45、时间是阳伟大、公正的裁判——俄罗斯46、遵循美德行事,纵使没有增加快乐——俄罗斯47、在书本里找不到的字母,而是活的知识——俄罗斯48、灾难不会落在林间,总是落在人间——俄罗斯49、妙语犹如一部次要作品,不值得再——俄罗斯50、三军不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俄罗斯俄罗斯名言名句关于俄罗斯的名言俄罗斯的名言有哪些俄罗斯名言名句大全俄罗斯谚语俄罗斯3 / 3。
⼆战苏联损失巨⼤却为何战后成为超级⼤国⼤家都知道,美国是⼀个⼤发战争才的国家,⽽且每⼀次世界⼤战美国的损失都不⼤,本⼟⼏乎没有受到过攻击。
这些使得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顶级强国。
⽽苏联在⼆战,伤亡⼈数2200万,道路,桥梁,铁路,城市基础设施,整座的企业建筑和设备更是损失不少,由此看来苏联在⼆战遭受重创,但是苏联为什么能在战后成为世界顶级强国呢?⾸先,⼆战之后,经济发达的欧洲⼏乎崩溃,德意两国经济完蛋,英法两国经济因为战争下降严重。
其余的⼩国就不⽤说了,死的死伤的伤基本上都残废了,经济更不怎么样。
英法德等⽼牌强国成为美国的附庸。
⽽苏联则因为⾃⼰本⾝在⼆战的贡献以及其强⼤的国际影响⼒,成为可以与美国并肩的⼀极。
其次,苏联在⼆战的时候,将⼤量的科学技术⼈员,有技术有经验的⼯⼈以及⼤量的⼯⼚设备,转移到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地区。
这样⼀来,保留了⼯业基础,已经科学技术。
在战争的最后两年,苏联经济就开始增长。
并且,苏联在战争结束后将战争中的科学技术转化成⽣产⼒。
⽽且,苏联作为⼤陆强国,骑恢复能⼒不是英国那种海洋强国可以⽐拟的。
这点在英国晋升为⽇不落帝国时,法国与其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德国发动两次世界⼤战,以及打不死的俄国,都可以验证。
最后,苏联的强⼤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是⼀直病态的强⼤。
其在⼆战之后保持了强⼤的军事实⼒,但是国家实⼒上,经济和军事实⼒的差别太⼤。
以⾄于导致苏联成为⼀条腿强壮⼀条腿瘦弱的畸形巨⼈,苏联只能被称为军事⼤国,并不能被称为经济⼤国,最终在军备竞赛中被拖垮。
相较于美国,苏联还是在综合国⼒上不如美国。
关于俄罗斯的名言1、工作只怕行家做,冒牌家怕工作——俄罗斯2、豹的文采在皮——俄罗斯3、老鼠以为没有比猫更凶的野兽——俄罗斯4、驴子总是驴子,用黄金装饰也没有用——俄罗斯5、痛苦的经验总是最有力的教训——俄罗斯6、灾难不会落在林间,总是落在人间——俄罗斯7、风吹到海边掀起波浪,流言传来传去会使群众动荡——俄罗斯8、猎手家的小狗不怕虎——俄罗斯9、任何教训都是学问——俄罗斯10、用太阳的温暖去移风易俗,要比用——俄罗斯11、不看人行事——俄罗斯12、同一架雪橇上既有快乐出有不幸——俄罗斯13、狗在狂吠,马队依然前进——俄罗斯14、抗拒真理是以卵击石——俄罗斯15、贪心的人想把什么都弄到手,结果什么都失掉了——俄罗斯16、三寸之舌能驱使五尺之躯——俄罗斯17、切一个面包总要损失一点碎屑的,办成一件事总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俄罗斯1 / 318、蝙蝠虽有翅膀,但不能在阳光里飞——俄罗斯19、哪里有木柴,哪里就会有木渣——俄罗斯20、理想是指路的明星——俄罗斯21、阳光一旦暗淡,影子便愈加显得阴森可怕——俄罗斯22、姿色漂亮在婚前,才智能用一生——俄罗斯23、哪里有智慧,哪里就有成效——俄罗斯24、富贵寓于才能之中,而不在财产之——俄罗斯25、并非神仙才能烧陶器,有志的人总可以学得精手艺——俄罗斯26、即使是水中的浮萍,无根也不成——俄罗斯27、不要根据包装去衡量货物的价值——俄罗斯28、不要把鸡毛和母鸡一起炒——俄罗斯29、有经验的猎人能对付凶恶的豹——俄罗斯30、要使真理沉下去,除非黄金浮上来——俄罗斯31、慢而坚持,获得胜利——俄罗斯32、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快乐和喜悦——俄罗斯33、妙语犹如一部次要作品,不值得再——俄罗斯34、孔雀开屏是炫耀自己的美丽——俄罗斯35、鸟是不喜欢笼子的,哪怕是金丝笼——俄罗斯36、与其无教养,不如莫生育——俄罗斯37、郑板桥作画,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俄罗斯2 / 338、真理大步走近,谎言就得跑开——俄罗斯39、思想活跃而怀着务实的目的去进行——俄罗斯40、怕狼,就采不到蘑菇——俄罗斯41、万丈高台,始于一石——俄罗斯42、逼人相爱是徒劳的——俄罗斯43、即使你聪明绝顶,也要从头学起——俄罗斯44、手艺胜于一切珠宝——俄罗斯45、幸福的爱情和美满的家庭不需要媒——俄罗斯46、最喜欢市场发生骚乱的是扒手——俄罗斯47、护羊狗打架的时候,狼要钻空子——俄罗斯48、驴子摇耳朵,傻瓜装聪明——俄罗斯49、晚起步胜于一脚不挪——俄罗斯50、遵循美德行事,纵使没有增加快乐——俄罗斯相关文章:俄罗斯名言名句俄罗斯的名言有哪些俄罗斯名言名句大全俄罗斯谚语俄罗斯3 / 3。
第2课俄国的改革-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课时目标1.了解和理解俄国的改革运动;2.掌握了解与认识的方法,强化学习方法意识;3.激发对历史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素质。
课前预习1.仔细阅读教科书第132-136页的相关内容;2.认真思考:为什么在19世纪中叶,沙皇俄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暴动?为什么1830年代,俄国再次选用了萨拉戈萨制?3.尝试寻找一些优秀的历史学者的著作,加深对该时期的认识。
课堂实施Part1 导入新课1.引入话题:“你们知道在19世纪中叶发生了哪些重要的事情吗?”2.学生回答问题并相互讨论;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俄国的改革。
Part2 课堂讲解1.讲解俄国“十月二日制”、解放农奴、萨拉戈萨制等一系列改革;2.逐一阐述改革的背景、原因、目的;3.注重思考问友:–为什么沙皇亚历山大II会掌握频繁的改革活动?–这些改革对沙皇俄国的发展起了什么影响?Part3 思考补充1.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俄国的改革运动中,哪些影响因素对俄国的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学生务必结合教材中的信息,自主探讨并回答问题。
Part4 思维拓展1.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各类工具,深化思考,活跃思维;2.鼓励学生少背忘词、不死记硬背;3.提供多样化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对历史科学习进行深度思考。
课后作业1.阅读相应章节并整理笔记;2.反思自学过程,总结自学方法,自我定位;3.建议去图书馆借阅与相关专业学者相关的著作。
课堂小结1.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投入,更好地理解整个课程。
一、坎坷十年:俄罗斯转轨进程千禧新年前夕,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提前辞职。
这位行事常常出人意料的总统在大选刚刚取得有利于自己的结果时自愿下台,不仅结束了人们关于他是否会老马恋栈的猜测,而且增加了他中意的接班人当选继任的可能,,为自己为之奋斗过的事业乃至自家的善后达成了现有条件下最有利的安排。
此举可以说是他在民主游戏规则下取得的最后一次、但决非最不重要的成功,也为他两年来麻烦不断的政务画上了一个难得的句号。
鲍里斯·叶利钦作为俄国政坛上的“改革明星”,从他1988年成为戈尔巴乔夫的反对派被逐出政治局起,已经11年了。
从1991年8·19事变后他实际主宰俄罗斯政局、同年年底苏联解体最终结束了戈尔巴乔夫时代而开创了叶利钦时代起,也已经8年有余。
他曾经辉煌过,但更多的却是坎坷;无论是好是坏,他留下了太多的遗产任后人评说。
无论是褒是贬,他无疑是俄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本世纪世界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成功既是俄国人民的选择,他的失败也很难说只是一己之罪孽。
如今他以病夫之躯,在国内问题成堆、声望急剧下降的情况下走到了他政治生涯的尽头。
虽然他的下台仍然堪称光彩,但告别讲话中的叶利钦还是向俄国人民道歉说:他没能实现他们的期望,把一个繁荣的俄国带入新世纪。
不管怎样,“叶利钦时代”已经落幕,是做总结的时候了。
俄罗斯转轨进程破旧有方,立新乏术做总结就有个价值基点的问题。
叶利钦结束了苏联帝国,这在一些人看来是大功,另一些人则认为是大罪。
功乎罪乎,未来的历史会作出判断。
我们不妨用一种中性的眼光看,不谈“姓资姓社”,只说他在瓦解了一种体制而建立一套新体制的过程中,究竟取得了多大成功。
毕竟现在连俄共也指出:叶利钦不仅没有给俄国人带来西方式生活,也没有给俄国人带来西方式的制度――无论是西方式的规范市场经济还是民主法治制度,他带来的只是一片混乱。
换言之,在叶的政敌看来,叶利钦最糟糕的一点是能破旧而不能立新,而叶利钦的拥护者则认为他在“立新”上成就巨大。
20年来哪个国家对中国最坏国人都恨之入骨近20年,还有哪个国家比俄罗斯对中国更坏的吗?讲到俄罗斯,中国的民对于这个邻居有着天然的好感,对于他们的强势领导人普京也是崇拜至极。
有一个普遍的论点就是——对于亡我之心不死的美帝,必须要联合俄罗斯。
但是,中国与俄罗斯的联盟关系,却总是中国方面一心一意,俄罗斯方面三心二意,甚至还出现明里暗里使坏的情形。
俄国时期通过不平等条约分割中国领土,前苏联时期支持外蒙独立,60年代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等,二战以后,在清末时期分割中国的领土陆续归还,然而唯有被俄罗斯前身俄国侵占的始终没有归还,并在2000年的中俄边界确定后,正式从争议领土成为俄罗斯的合法领土。
抛开历史的恩恩怨怨不谈,但就苏联瓦解后俄罗斯时期,就不断针对中国做出很不友好的动作。
俄罗斯不断掠夺在俄华人的血汗钱面对欧美的制裁,俄罗斯只能自食恶果2009年6月莫斯科东部行政区区长突然宣布:“由于违反卫生规定,莫斯科最大的市场被临时关闭”,这意味着价值近20亿美元的华商商品将被没收,成了莫斯科政府的战利品。
“何止是20亿美元!6000个集装箱啊!每个集装箱货物的价值都在50万到100万美元之间,这次华商的损失是空前的。
”俄罗斯中国浙江同乡会会长倪吉祥在接受采访时颇感无奈,“有人跳楼,有人自杀,这么多人倾家荡产,可至今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
”有多名华商很气愤地透露,俄方称这些没收的商品是走私的、劣质的,但没收后却以低价在市场上倒卖。
对于华商货物在俄罗斯被掠夺事件常有发生。
1998年11月,俄罗斯税警部门查抄“兵营”中国商贸中心,洗劫近200万美元,上百家中国商家通过“包机包税”方式运入俄罗斯的中国商品(主要为皮夹克),由于拿不出货物通关证明,全部被作为无主财产没收。
2000年至2003年间,查抄事件上百次,给华商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2004年2月,俄罗斯内务部侦查委员会的10多名警察闯进莫斯科市区南部的大环公路旁的“艾米拉”大市场,突击检查华商的身份证件。
1945年9月8日,带着冬天的衣服,瑞士小雪茄和帕斯捷尔纳克在牛津的姊妹们托他带去的鞋子,以赛亚•伯林终于回到了莫斯科。
他一直巴望着回来,可临到启程,却又满怀焦虑——苏联人会把他逮捕并扣留吗?伯林反复做着被捕的噩梦,恍惚中他告诉自己,要是果真这样,那就开枪打死自己。
从种族上说,伯林不是地道的俄罗斯人,而是犹太人,在俄国社会这一区别意味深长不容小觑;从地域上说,他并未出生在俄国,而出生在边缘城市里加;从时间上说,他11岁即举家迁移至英国并在此度过了他的一生,其间也仅仅回过俄国3次。
不过这些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早在幼年,伯林便在父亲的书房里尽情阅读任何能找到的俄国文学作品,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到普希金,在马林斯基剧院聆听夏里亚宾演唱戈杜诺夫的角色,是俄国的文学与艺术让他在精神、气质乃至美学上扎下了古老俄国的根。
正因他心心念念那个自幼在心中印记下来的宽广深沉的俄国,也就格外不能容忍今日俄国受到的戕害。
伯林警惕苏联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与他所秉持的多元论观念相悖相离。
作为以一元论塑造国家意识形态的苏联,强调所有的问题都有唯一且正确的答案,而这“正确”并非简单是事物本身的正确,它需要最高统治者给予肯定和认同,只有掌权者拥有对世界进行定义、诠释、更改的最终解释权。
事实告诉我们,这种简单的一元论其实是“引发巨大灾难的各种主义的共同理论基础”,就此而言,希特勒和斯大林本无差别。
一元观势必导致专制制度和极权主义的叫嚣。
人被缩略为集体中的一分子,人不再以个体的面目出现,而只是成为一个大机器中的小小螺丝钉,人不属于人自己。
那个当年常挂在嘴边的将老师命名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呼,就充分证明了这点。
人完全如螺丝钉一般可以被调适、维修、拆卸直至毁弃,这样处理人的故事,我们听得还少吗?而老师的任务即如伯林所言“使得人们只会提出很容易获得答案的问题,让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因最小的摩擦而顺其自然地适应所处的社会”,严厉降低、压抑、管制并最终消灭诸如好奇心、探索意识、创造和思考美好事物的愿望、寻求真理本身的愿望,因为这些都是“有害的”,它们会“扩大人们之间的差异,而不利于一个整体性社会的和谐发展”。
历史就是如此吊诡。
那个曾经似乎雄强无比的苏联竟然也会一夜崩塌。
伯林在《不死的俄国知识阶层》一文中不吝表达自己的惊喜之情——那些被暴虐而又残忍的政权禁锢如此之久的人们终于能够摆脱小部分的枷锁。
冷静的伯林很审慎地看待这一巨变,虽然他相信历史是进步的,但同时他从不对这种进步单纯抱以热望与掌声。
历史不需要单相思。
最令他欣慰的是,历经劫难的俄国知识阶层居然幸存下来。
在伯林看来,知识阶层不等于知识分子,后者是“那些只对观念感兴趣的人”,而前者则是指“围绕某些社会观念而联合起来的人”。
他们反对愚昧与专制,追求进步与理智,以此为共同的伟大事业而终生奋斗。
政治动荡并未完全将这些人彻底消灭,俄国文化在瓦砾和灰烬中得以劫后重生,他们才是真正的“苏联的心灵”。
这也再一次证明独裁者尽管凶狠却不得久长,文化会以其自身的方式曲折而艰难地存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