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锦瑟》
- 格式:ppt
- 大小:488.50 KB
- 文档页数:24
秋天古诗最好的100首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之一。
在这个时节里,大自然也在悄悄地变幻,树叶渐渐变黄,天气也渐渐转凉。
有许多古人也留下了许多美丽的秋天古诗,让人们始终记得这美好的季节。
下面是秋天古诗最好的一百首,按照列表划分如下:1.《登高》-- 杜甫2.《锦瑟》-- 李商隐3.《秋风词》-- 宋之问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5.《八月十五夜赏月》--苏轼6.《秋兴八首》-- 汪藻7.《秋夜曲》--韦庄8.《秋思》--李白9.《观书有感八首》(其二) -- 沈佺期10.《夜泊牛渚怀古》--杜牧11.《秋雨初收》-- 孟浩然12.《江南秋》-- 张若虚13.《秋夜寄邱员外、山人》--韦应物14.《秋日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15.《鹿柴》--王之涣16.《秋兴三首》--贾至17.《月夜忆舍弟》--杜甫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之涣19.《秋风词》--杨炯20.《秋夜寄友人》--王勃21.《秋夕》--唐珙22.《滁州西涧》-- 韦应物23.《山居秋暝》--王维24.《秋宿杭州寄子由温书事》--杜甫25.《夜泊牛渚怀古》--杜牧26.《秋橘》--贾至27.《秋咏》--唐初28.《秋愁》-- 高适29.《秋思徐州归》--杜甫30.《登岳阳楼》--范仲淹31.《秋夜使台子图》--贺知章32.《秋夜思家》--唐珙33.《秋思寄王孙》--寇准34.《夜泊牛渚怀古》--杜牧3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36.《临江仙》--李白37.《浣溪沙》--晏殊39.《秋水》--王安石40.《秋夜写寄中山人》--周邦彦41.《寄黄几复》--邵雍42.《秋夜宿友人李白》--杜甫43.《山行》-- 杜牧44.《水调歌头·减字木兰花》--苏轼45.《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46.《秋夜思》--张九龄47.《采薇》--周南48.《暮江吟》--刘禹锡49.《夜泊牛渚怀古》--杜牧50.《秋夜听晋人弹琴》--李白51.《秋郊行》--李白52.《秋思》--关汉卿53.《临江仙》--陶渊明54.《秋怀》--王之涣55.《伊州歌》--崔涂56.《秋阴》--王真57.《江南秋》-- 刘过58.《金陵怀古》--杜甫59.《秋感》--张任之61.《秋思雨·题渔家傅山人居》--姜夔62.《古朗月行》--李白6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之涣64.《登高》-- 李白65.《梅花》-- 曹雪芹66.《夜雨寄北》--李商隐67.《秋窗夜话》--陆游68.《北行中作·秋日》--岑参69.《江南秋》--潘岳70.《秋游》--孟浩然71.《秋夜怀古》--李白72.《金谷》--陶渊明73.《临江仙》--白居易74.《高山流水》--苏轼75.《夜泊牛渚怀古》--杜牧76.《黄鹤楼》--杜甫77.《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78.《寄李儋元锡》--李白79.《秋晓》--刘辰翁80.《秋夜寄东林寺道士》--白居易82.《秋夜漫叙》--李清照83.《秋日过庐山瀑布》--李清照84.《秋天杂感》--史达祖85.《独坐敬亭山》--杜甫86.《秋波》--王之涣87.《秋思》--耿湋88.《秋水终清》--王安石89.《长恨歌》--白居易90.《秋夜思》--王勃91.《秋词》--邵雍92.《赏心乐·明月几时有》--苏轼93.《秋风词》--乐婉94.《秋夜宴从事周南上临》--李商隐95.《邻舍》--刘禹锡96.《秋夜怀旧》--杜牧97.《宫怨》--李白98.《秋兴七首》--李白99.《秋波序》--柳宗元100.《秋感吟》--孟郊这些古诗激发人们对秋天的记忆和渴望,也表达了古人对秋天的柔情和感怀。
江苏汇文中学练习《登高》《锦瑟》研习梳理【字词梳理】1.正音渚.()鬓.()潦.()弦.()惘.()锦瑟.()答案:zhǔ,bìn,liáo,xián,wǎnɡ,sè2.辨形墙(xiāo)污(zhuó)聚(xiào)刻(shí)洒(xiāo)蚕(jiǎn)吹(xiāo)跳(zǎo)桑(cānɡ)然(wǎnɡ)白(cānɡ)欺(wǎnɡ)答案:萧,啸,潇,箫;浊,蚀,茧,蚤;沧,苍;惘,罔。
【文言整理】1.词类活用无边落木萧萧下.答案:方位名词作动词,落下。
2.一词多义(1)回渚清沙白鸟飞回.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奔流到海不复回.(2)然只是当时已惘然.煣使之然.也沛公然.其计然.是说也,余犹疑之答案:回:旋转,改变方向,回去。
然:……的样子,这样,认为……是对的,然而。
3.古今异义百年..多病独登台古义:今义:一百年,一辈子,终身答案:指年暮垂老。
资料园地1.走近作者(1)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的著名诗人,官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他7岁即开始学诗,15岁时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们的重视。
他的生活从20岁后可分为四个时期。
漫游时期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
杜甫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
第一次是在江南一带,开元二十四年(736)开始第二次漫游,这一次在山东一带。
他在这时期的创作是五言律诗和五言古体诗。
其中虽有像《望岳》那样不同凡响的作品,但总的说来,还没有超越杜审言那一时期名诗人的水平。
长安时期从天宝五载(746)至天宝十四载(755),杜甫在长安居住了10年,他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登高》《锦瑟》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登高》和《锦瑟》,使学生能够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结构和诗歌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法,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登高》和《锦瑟》,使学生能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登高》和《锦瑟》的诗意、诗歌手法和情感表达。
2.2 教学难点:《登高》和《锦瑟》的深层含义和诗歌手法的运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登高》和《锦瑟》,使学生深入理解两首诗的特点和共性。
3.2 引导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讨《登高》和《锦瑟》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熟悉《登高》和《锦瑟》的内容、结构和诗歌手法,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
4.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登高》和《锦瑟》,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简要介绍杜甫和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入《登高》和《锦瑟》的学习。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登高》和《锦瑟》,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
5.3 对比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登高》和《锦瑟》的诗歌手法和情感表达,探讨两首诗的异同。
5.4 深入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深入探讨《登高》和《锦瑟》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5.6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杜甫和李商隐的诗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登高》和《锦瑟》的诗意和诗歌手法。
5.8 作业布置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问答: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登高》和《锦瑟》的理解程度。
6.2 学习心得体会:6.3 小组讨论:教师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思考深度。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学生的反馈意见,为今后的教学做出改进。
必修四专题三《登高》《锦瑟》1、杜甫,字子美,自号,人称杜少陵,杜工部等。
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2、同样都是描写长江,杜甫在《登高》中的描写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景物描写因人的身世、个性、心情、写作目的的不同,显示出迥异的色彩。
3、李商隐在《锦瑟》的颔联和颈联中借助典故表达对人生的独特感受:,。
,。
4、选出对杜甫《登高》理解不当的一项()A. 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 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 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 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横二方面着笔。
5、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洲(陆地)B.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C.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这里指到处漂泊,居无定所。
D.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政治上不得志。
6、对下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急/天高/猿啸/哀B.无边/落木/萧萧/下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7、对李商隐的《锦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由锦瑟引起的诗人对华年所历纷繁人生境遇与人生感受的追怀。
B.颔联用庄周梦蝶、杜宇化鹃的典故表达失落、困惑之感。
C.颈联描写鲛人滴泪化为明珠,日暖而美玉生烟,色调较其他几联显得明朗。
D.尾联“此情”与“惘然”相照应,“惘然”因“思华年”而产生,末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怅然失意之情。
《登高》理解性默写题1、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2、《登高》诗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3、《登高》诗中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
4、《登高》诗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两句是:,。
5、《登高》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诗中对此进行直接描述的两句是:。
6、《登高》诗中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7、诗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8、诗人表现个人潦倒困苦、借酒消愁,深刻表达自己因国难家愁而悲愤的句子是“,”《锦瑟》理解性默写1、《锦瑟》诗中运用典故写自己曾经沉迷于美好的梦想和有过殷切的思念,给诗歌营造了一种迷离意境的两句是:,。
2、诗中用比喻创设出无比美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怅惘之情的两句是:,。
3、《锦瑟》诗中写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那梦已经远去,并且当时就不太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的名句是:,。
4、《大话西游》中“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诗中同样表达这种心情的两句是:,。
5、古典诗词善用杜鹃表达悲切之意,如《锦瑟》中的:“,。
《登高》1、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登高》理解性默写题1、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2、诗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3、诗中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
4、诗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两句是:,。
5、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诗中对此进行直接描述的两句是:。
《登高》《锦瑟》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登高》和《锦瑟》两首诗;分析并比较两首诗的主题、情感和表现手法;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和李商隐的诗歌魅力,领悟诗歌中的哲理;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杜甫的《登高》和李商隐的《锦瑟》的创作背景;分析两首诗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2.2 诗歌解析:分析《登高》的意象、韵律和节奏;解读《锦瑟》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两首诗,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以便课堂上分享。
3.2 课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3.3 诗歌朗读与讨论:分组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4 诗歌解析与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深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其参与程度;关注学生的提问和思考,评价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诗歌理解和鉴赏:评估学生对《登高》和《锦瑟》的主题、情感和表现手法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对文学鉴赏方法的掌握情况。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表达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5.2 对比阅读:推荐其他杜甫和李商隐的诗作,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鼓励学生探索其他古代诗人的作品,拓宽阅读视野。
5.3 文学鉴赏课程:开设文学鉴赏课程,系统介绍古代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其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锦瑟》理解性默写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诗句:,。
《锦瑟》中表现诗人对生命本源追问的诗句:,。
2.《锦瑟》中化用“庄周梦蝶”“望帝啼鹃”典故,表达远离尘世的诗句,。
3.《锦瑟》一诗中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的诗句:,。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诗句,。
《登高》理解性默写1.《登高》中直接描述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的诗句:,。
2.《登高》中抒发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衰弱顽强抗争精神的诗句,。
3.《登高》写诗人所见所闻(由高到低),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诗句,。
4.《登高》中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诗句,。
《登高》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诗句:,。
《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诗句:,。
5.《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诗句:,。
6.《登高》中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诗句:,。
7.《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诗句:,。
《锦瑟》理解性默写——答案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2.xx梦迷蝴蝶,xx春心xxxx3.xx月xx有泪,xx日暖xx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登高》理解性默写——答案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无边落木xx下,不尽xx滚滚来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6.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7.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蓝田美玉在暖日仿佛会升起青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时此景现在还可追忆,在当时却感到惆怅迷惘。
高考必背古诗文《登高》《锦瑟》《登高》重点知识检测一、重点实词释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简要赏析填空《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前四句写景,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的景致。
后四句抒情,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的悲哀之情。
通篇,一二句尚有,被誉为“”。
三、易写错的字填空1.风急天高猿()哀,()清沙白鸟飞回。
2.无边落木()()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万里悲秋常()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艰难苦恨()霜(),潦倒新停浊酒杯。
四、理解式名句默写1.杜甫在《登高》开篇写自己登高见闻,以“,”描绘出一幅精美的图画,六种意象自然成对,视觉、听觉融为一体。
2.杜甫《登高》中“,”两句寓情于景,不仅描写了落木萧萧、长江汹涌之状,也传达出中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3.在《登高》中,杜甫看到眼前秋景,百感交集,以“,”两句从时间和空间角度着笔,概括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愁苦生活。
4.古代文人与酒有不解之缘。
杜甫《登高》中用“,”两句写出了自己备尝艰难潦倒之苦,两鬓白发日多,悲愁难遣的状态。
5.《西村》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的。
杜甫《登高》中也有两联是对仗的,请写出其中一联:“,”。
《锦瑟》重点知识检测一、重点实词释义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简要赏析填空作者在诗中借用、、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采用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的深思。
全诗词藻华美,,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登高》《锦瑟》课时学案 (鲁人版高一必修五)【本堂目标】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2、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导学过程】一、作者及背景介绍1、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
他的诗歌被誉为“诗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2、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
二、阅读杜甫的《登高》回答下面问题1、首联和颔联写了几种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2、.我们把这些寄寓了作者情感的景物叫做“意象”。
诗人是如何把自己的“悲愁”情感通过秋景体现出来的?3、诗人的“悲”除了体现在首联、颔联描写的秋景上,还体现在哪里?4、如何理解尾联中的“艰难”一词?5、“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是怎么体现诗人内心愁苦的?三、阅读《锦瑟》(一)、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请学生朗读全诗,明确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2.请学生串讲诗歌,并概括大意:3.了解所用的典故。
典故一:庄周梦蝶。
《庄子》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典故二:望帝啼鹃。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