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内语言服务行业的特点
- 格式:pdf
- 大小:149.27 KB
- 文档页数:2
2020届重庆大江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语言产业是指以生产和提供语言产品为主的行业,可分为语言教育、语言出版、语言翻译、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语言艺术、语言康复、语言会展、语言创意、语文能力测评等。
上述行业都是将语言作为加工对象,以提高消费者语言文字能力为最终目的。
语言产业是典型的知识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具有低耗能、无污染、科技附加值高等优点。
语言产业不但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服务语言生活的社会效益,是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新兴科技产业。
我国语言产业虽起步较晚,但得益于人口红利和国家扶持,正迎头赶上,发展迅速。
不过,总体上看,我国语言产业尚处于起步、探索和培育阶段,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较弱。
虽然我国已经出现了如科大讯飞等领头语言企业,但发展不均衡,缺乏核心技术,存在经营规模小、盈利程度低、产业化落后等弊端。
(摘编自《语言产业,你了解多少》,《光明日报)2019 年12 月21 日第12 版)材料二: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语言的基础性地位、社会文化地位以及市场地位日益突显,各方面的语言需求被激发出来,中国规模化的语言产业才得以呈现。
社会的开放与流动激发语言需求。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和活跃程度的加强,语言在社会交往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开放、流动的社会对个人和团体的语言交往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促使汉语的国际化需求迅速增长。
汉语的文化地位和经济地位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外国企业的重视。
上面的因素聚合起来,加上国内的人口规模和市场规模,中国语言产业的兴起和持续增长就成了必然。
其中,全球化(多语需求)和信息化(语言技术进步)是两个最重要的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从全球视野看,并非先有一个全球的语言产业,然后中国的语言产业才在它的刺激和影响下兴起。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国外语言产业和语言服务业对中国语言产业的积极影响。
翻译概论四川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翻译活动最基本的性质是语言转换()。
A:对 B:错答案:A2.文学翻译是对原作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的审美再现()。
A:对 B:错答案:A3.翻译活动不需要考虑所在的社会交际环境而独立的发生和进行()。
A:错 B:对答案:A4.当代职业翻译已从传统的人工翻译发展到以翻译服务为核心,涉及到本地化、机器(辅助)翻译、翻译教育和培训等多个相关领域的综合性语言服务行业()。
A:错 B:对答案:B5.对翻译活动基本性质的全面了解有助于深刻理解翻译活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A:对 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翻译的目的也是对翻译行为的一种限制或要求,运用宏观的翻译策略和具体的翻译方法,引导翻译活动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
翻译的目的一定会实现。
()A:对 B:错答案:B2.歌德的《浮士德》、弥尔顿的《失乐园》、班扬的《天路历程》、霍桑的《红字》等都受到《圣经》及其故事题材、格言、用典的影响。
()A:错 B:对答案:B3.梁启超在《翻译文学与佛典》中提出,佛典在语法上最显著的特点包括()。
A:多覆牒前文语。
B:其诗歌之译本为压韵。
C:一篇之中,散文诗歌交错。
D:倒装句法极多。
答案:ACD4.奈达针对翻译的文化语境,将翻译中涉及的文化因素分为()。
A:物质文化 B: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 C:生态文化 D:社会文化答案:ABCD5.明末清初西方耶稣会士涌入中国沿海地区从事传教活动,客观上伴随传教活动进入中国的,还有近代西方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诸多技术成果和研究著作,这些著作由传教士们独立翻译而成。
()A:对 B:错答案:B第三章测试1.狭义的翻译过程就是指从原文到译文的转换过程()。
A:错 B:对答案:B2.除了包括语言转换过程,广义的翻译过程还包括对原语文本的选择和研究,以及译语文本的接受和影响等()。
A:对 B:错答案:A3.翻译研究者们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理解和描述翻译的进行,从而形成了对翻译过程的理性认识()。
一、判断正误(每小题2分,共10分)1.具备组织话语的能力,是言语交际的基本要求之一。
2.语体和文体两个概念的内涵是一致的,只是观察角度不同。
3.交际类型多种多样,日常会话属于随意型。
4.言语的民族风格突出地表现在语汇方面。
5.幽默是指言语感染力,是一个人社交能力很重要的方面。
一、判断正误(每小题2分,共10分)1.话语及其辅助手段是言语交际的核心要素。
2.书面语体中的事务语体,常常要使用固定的格式和套语。
3.演讲、会议报告、即兴发言、商务谈判属于交际类型中的独白型。
4.言语风格主要是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与言语表达者个性无关。
5.庄重的言语风格主要运用于公文、政论语体和科技语体。
一、判断正误(每小题2分,共10分)1.坚持不断创新,就是说每一次言语交际行为都必须使用新鲜的表达方式。
()2.反复不等于重复,后者是指用词重复多余,表达罗嗦。
()3.交际类型中的商务谈判、法庭论辩,既是口头型,又属于正式型。
()4.言语的时代风格主要体现在语音和语法方面。
()5.在交际中恰当使用敬辞和谦辞,是运用礼貌原则的具体体现。
()一、判断正误(每小题2分,共10分)说明:说法正确在括号中打/,说法错误在括号中打X,不需要说明原因。
1.人际交往,离不开言语交际。
2.文艺语体具有形象性和丰富性特点。
3.言语的民族风格,体现在一种语言的各个要素方面4.言语的时代风格突出地表现在语音方面。
5.交际类型中的正式型,言语使用往往以书面语为主。
二、综合分析题(40分)1.请从词语锤炼的角度分析,下面一段话中词语运用的特点。
(12分)解题提示:先指出这段话中使用词语的突出特点,然后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082018年31期总第419期翻译研究ENGLISH ON CAMPUS翻译项目管理与MTI 人才培养——对PACTE 能力模式的再思考文/常若男【摘要】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也革新了翻译模式。
本文从翻译项目管理对当代语言服务产业的重要性出发,基于对PACTE翻译能力模型的分析和再思考,指出培养职业化的翻译管理人才的重要意义,并据此对高校职业翻译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关键词】翻译项目管理;PACTE能力模型;MTI人才培养【Abstract】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have promoted thedevelopment of language service industry and reformed the translation model. From the importance of project management to contemporary language service indust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rethinking of PACTE model,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management talents, and gives somesuggestions for MTI education.【Key words】Transl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bility to translate PACT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作者简介】常若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
当代中国语言政策分析政治学的视角一、概述语言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基石,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当代中国,语言政策的分析也具有独特的政治学视角。
本文将从政治学的角度探讨当代中国语言政策的制定、执行及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目前,中国有包括汉、英、法、俄、日等在内的27种官方语言。
普通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语,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普及和使用。
同时,各地区也存在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它们在传承地方文化和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政治学视角下,语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不仅涉及国家和公民的权力与责任,还受到意识形态、社会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一个合理的语言政策应有助于促进国家统维护社会稳定以及推动多元文化发展。
当代中国语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国家高度重视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语言文字工作坚持国家主导、立法保障、行政推进的原则。
各级政府在执行语言政策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和民族特点,以确保政策在不同地区和群体中的有效实施。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中国的语言政策也逐渐与国际接轨。
语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语言政策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教育公平,在中国,普通话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这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推动教育普及具有积极作用。
合理的语言政策有利于促进地区和民族团结,对于多民族和多方言的中国而言,尊重和保护各地区和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凝聚力。
有效的语言政策对于国家安全和国际交流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增多,掌握多种语言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当代中国语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独特的政治学视角。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进一步完善语言政策体系,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1. 简要介绍语言政策的重要性和当代中国语言政策的背景。
新闻语言的时代特色作者:何晓艺来源:《活力》2016年第19期[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新闻语言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新闻语言的时代特点,进而指出新闻语言功能丰富,在大众传播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要加以重视,不断创新,把握和驾驭好新闻语言。
[关键词]新闻语言;时代特色;创新方法语言产自人类的社会化过程中,同时在人类社会化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于信息的迫切需求,致使“新闻报道”这一语言形式产生并日臻完善。
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各种媒介的不断出现,使信息从单向传播转向互动传播、更进一步转向多项传播。
百家争鸣的竞争态势,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拓展了新闻语言向社会渗透的深度和广度。
因此,作为社会语言的一部分,新闻语言有着明显的时代特色。
一、新闻语言的发展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变化,新闻语言是社会变化最直接、真实、迅速的反映和记录。
它源于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展。
(一)新闻语言随着受众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为传播活动提供了无数新鲜的语言元素,更是极大地丰富了社会语言。
作为社会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语言必然也就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变化。
(二)新闻语言随着传播目的的变化而变化新闻以内容征服受众,新闻语言作为表达这些内容的符号,就内容的不同,传播目的的不同,时刻变化着,它或庄重正式,或平易近人,或激浊扬清,或诙谐幽默。
(三)新闻语言随着媒介地位的变化而变化以往新闻中的官话、套话一直被广大受众所诟病,随着新闻语境的不断发展,如今的新闻报道,或一针见血的针砭时弊,或个性知足的褒贬颂扬,或形象生动的篆刻生活,或直言不讳的发出黄忠大吕之声。
一张一弛、真实、丰满,不乏鲜活灵动。
二、新闻语言的时代特点秉承真实准确的概括、客观严肃的陈述、简洁顺畅的表达、新奇多样的运用这几大原则,新闻语言的发展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诸多新的传播媒介衍生,大大拓展了新闻语言向社会渗透的深度和广度。
探析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发展的影响及意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时代网络语言不仅对汉语言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网络语言以其简洁、快速、直观的特点赢得了广大年轻人的喜爱。
网络语言独特的表达方式常常能够准确地捕捉到热点事件、时事热点和社会热点的特点,并将其化繁为简、生动有趣地表达出来,从而为汉语言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网络语言中常常出现的创新词汇和独特表情符号也丰富了汉语词汇和语言表达的形式,推动了汉语言文化的多元化和更新换代。
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网络语言中常使用汉字和成语,让年轻用户在使用网络语言的过程中接触到传统汉字和成语,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促进了传统汉语言文化的传承。
网络语言中也融入了很多传统文化元素和民俗符号,如二次元文化、古风文化等,使得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并且有助于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汉语言文化。
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和变革起到了引领和推动的作用。
网络语言是年轻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时尚、潮流的特点使得它具有更强的时代感和社会影响力。
网络语言中常常包含着当代社会的热门词汇、新兴事物和流行文化的符号,借助互联网的传播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
这些新兴词汇和独特表达方式反映了年轻一代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而引领和推动了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和变革。
网络语言既是一种交流媒介,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不可忽视。
网络语言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了汉语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时也引领和推动了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和变革。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好网络语言的优点,注重网络语言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使得网络语言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汉语言文化的发展。
中国话语的国内研究述评中国话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的产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不断崛起,中国话语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国内学者们对中国话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话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中国话语的国内研究进行述评,旨在探讨其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研究现状中国话语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经典文化,如《诗经》、《论语》等典籍中都包含了丰富的话语内容。
现代对中国话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纪以来。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话语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不少学者纷纷加入到话语研究的行列中。
一方面,他们对传统的话语进行梳理和解读,也对当代社会中的话语现象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在研究方法上,学者们主要采取了文本分析、语言学分析、社会学调查等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中国话语的内涵和特点。
与此学者们也深入挖掘中国话语的历史渊源与演变规律,使之得到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二、存在问题尽管中国话语的研究有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解决。
中国话语的研究仍然相对分散,学者们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尚未形成一种统一的深度研究模式。
对于中国话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不足,尤其是对于古代经典中的话语内容尚未得到深入的挖掘。
中国话语研究与国际话语研究的对话与融合有待加强,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推动中国话语研究与世界话语研究的融合发展。
中国话语研究在理论建构和实践应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滞后。
一方面,中国话语研究中缺乏一种系统的理论建构,还停留在描述和解释阶段,理论深度和广度不足;学者们在中国话语的实践应用中还未能够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仍显不足。
三、未来发展方向中国话语的国内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未来,需要加强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研究成果,丰富和完善中国话语研究的内容;也需要加强中国话语研究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
一:报纸媒介特征:(1)报导性,报纸上所刊载的消息,具有说服性和记录性以及强烈的说服(2)信赖性,报纸广告在今日所以获得高度的信赖,对报纸媒介本身评价上所负的信赖性至关重要。
(3)即时性,在印刷媒介功能中,报纸和其他媒介根本上的不同,是具有即时性,特别是日报,能及时地传递最新的广告信息。
(4)计划性,当策划报纸广告时,媒介价值是按着计划性而评定的。
传播范围:报纸的传播范围比较明确,既有国际性的,又有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既有综合性的又有专业性的,不同的报纸有不同的发行区域,即不同种类的报纸的覆盖范围各有不同。
受众对象:从职业和教育程度来看,阅读报纸的阶层可以说是媒体中幅度最广泛的,而所有的报纸阅读者就是报纸广告的受众对象,以定期订阅者为主要对象。
视听状况:报纸版面众多,内容庞杂,读者阅读时倾向于新闻报道及感兴趣的栏目,如果没有预定目标,或者广告本身表现形式不佳,读者往往会忽略,所以报纸广告的注意率极低。
优缺点:报纸广告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弹性大、灵活、及时,对当地市场的覆盖率高,易被接受和被信任。
而其缺点则主要在于传递率低、保存性差、传真度差、广告版面太小易被忽视。
二:杂志媒介特征:杂志是现代人传达信息、传播知识、弘扬文化的主要信息载体之一。
杂志有完好的保存性,广告生命长,有被读者相当长时间阅读的机会,另外也可以期待有超过杂志发行册数几倍的传阅率。
传播范围:杂志的经营范围遍及世界各地,因此其杂志广告的传播范围无处不在。
杂志广告与报纸一样,对特定地域的广告不适宜。
当然,杂志中也有能够向特定地域刊发广告的兼具通融性的媒体。
受众对象:杂志阅读者,从杂志销售状况来看,有几乎集中于大都市的倾向。
优缺点:杂志的优点在于针对性强,选择性好,可信度高,并有一定的权威性,反复阅读率高,传读率高,保存期长。
其缺点是广告购买前置时间长,有些发行量是无效的。
三:广播媒介特征:无线广播媒介是通过无线电波向拥有接受工具的广大受众传送节目信号的活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9.14•【文号】国办发〔2020〕30号•【施行日期】2021.09.14•【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语言文字工作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20〕3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
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语言文字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同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仍不平衡不充分,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创新还不适应信息化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需求,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
为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广普及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重点,加强语言文字法治建设,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构建和谐健康语言生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大局、服务人民。
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政治、社会、文化、育人和对外交流功能,提高语言文字工作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能力,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人民群众学习使用语言文字和提升科学文化素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