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昌起义到和长征的胜利
- 格式:ppt
- 大小:4.21 MB
- 文档页数:35
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的故事稿关于南昌起义光阴如箭,岁月如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光辉历程。
在这一百年里我们每个人都怀着感激之情。
中国共产党自从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至今历经了一百年的光辉而坎的道路,“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从一开始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到现今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伟大政党。
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我们新时代少先队员茁壮成长,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幸福时光。
我们沐浴在党的光辉的照耀下,如同一棵小草,享受着春天的光辉。
从北伐战争到南昌起义,从红军长征到“九一八”事变,从卢沟桥事变到抗日胜利。
这段历程真实地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是中国共产党把中国人民从黑暗的生活中解放出来,让我们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光明。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我党坚持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了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也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南昌起义与之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极大的扩大了我党的影响力,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也掀起了一波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革命浪潮。
南昌起义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畏强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沉重的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南昌起义对创建人民军队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933年7月11日,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决定将8月1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纪念日。
从此,8月1日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回顾历史,一场场战争,一个个反抗,一滴滴鲜血,历经艰险,却愈发雄壮,铸就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
我们身为中国人,我们为祖国感到骄傲、自豪,更要珍惜我们眼前的一切。
红旗迎风飘扬,红星一闪一闪,党徽闪耀长空,梦想永远不断,烟花多么璀璨,豪情谱写新篇,让我们一起祝福祖国,祝福中国共产党。
南昌起义全记录南昌起义全记录82年前的8月1日凌晨,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用南昌城中的枪声,向世界发出了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宣言。
从创建红色根据地到完成震惊世界的长征,从挺进抗日前线到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22年后,从南昌城头升起的红旗就飘扬到了北京天安门前。
起义的人们也许没有想到过,有一天,8月1日会成为这支军队的生日;更没有想到,“八一”这两个字,被永远地绣到了军旗上,铸在了军徽上……1927年8月1日所发生的一切,已成为人民军队历史上的永恒。
1927,血色背景下的历史性决策1927年,在中国历史上是特殊的一年。
这一年,国共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打下半壁江山。
也正是这一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1927年3月时尚有6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仅仅三四个月后就锐减至不足1万人。
“是针锋相对地斗争还是委曲求全,当时党内意见并不一致。
”国防大学教授徐焰说,自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公开“分共”,背叛革命后,中共临时中央在武汉确定了新政策,一方面,着手制订湘、鄂、赣、粤四省秋收起义计划;另一方面,以中国共产党所掌握和所影响的部分北伐军为基本力量,拟重返广东,实行土地革命,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举行第二次北伐。
7月中旬,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初步决定,以在“东征讨蒋”口号下聚集在江西九江、南昌一带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叶挺率领的第11军第24师和朱德领导的第3军军官教育团为基础,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徐焰说,南昌起义是在极端危急的形势下挽救中国革命的壮举。
情况危急,起义地点选择在江西南昌起义地点南昌,是经过精心选择的。
军事科学院军史专家徐占权说,在当时,中共所掌握和影响的几支主要武装,如叶挺的第24师,贺龙的第20军,正集中于离南昌约130公里的九江一带。
而南昌守敌仅有6个团不足万人的兵力。
起义成功的把握较大。
“南昌与九江之间,有一条当时南昌唯一的铁路——南浔铁路,起义军正是利用这条铁路从九江开至南昌的。
第14课农村包围城市【内容主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结合起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开创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新道路的开创艰难而曲折,红军将士怀揣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创造了史诗般的壮举——长征。
长征的伟大胜利,体现出了信仰的巨大力量,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目标】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及“井冈山会师”三大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开创;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通过依序观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及“井冈山会师”三幅油画作品,理解艺术作品用于证史的基本路径;通过观察历史地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从时空概念上对长征的基本概况有所印象;通过长征亲历者的日记、回忆、故事等,体会到长征的艰难与曲折、赞同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最终确立、感受到红军将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震撼于革命信仰的巨大力量。
【重点难点】1.重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探索2.难点: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教学过程】环节1:承接前一课内容,通过简要回顾国民党“白色恐怖”政策,提出疑问:“共产党该如何应对国民党的反革命行动?”设计意图:回顾并导入新课。
环节2:以油画“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为媒介,教师示范指导阅读油画“南昌起义”,了解油画中的主要人物、服饰穿着的变化以及背景环境,知道油画作品能够艺术性的再现历史;学生模仿教师阅读油画“秋收起义”,能够认出主要人物,并通过人物的服饰判断身份,通过背景环境推测起义地点的选择变化。
进而通过教师提供的口传史料意识到艺术作品再现历史可能存有的错误;通过共同阅读油画“井冈山会师”,能够认出主要人物,并能通过观察油画中对人物表情与动作的描绘,从而感知油画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并以此理解艺术作品证史的基本路径。
党史历史大事件1、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爆发的以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一场新的伟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开始,并由此引起了一场广泛的深层次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
2、党的早期组织1920年8月,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成立。
此后,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3、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出席大会的代表13人,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山东代表是王尽美、邓恩铭。
4、党的第一部章程1922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党章。
5、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前后持续时间达13个月之久,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余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人以上。
6、第一次国共合作党的三大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7、五卅运动中国人民以上海工人为主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1925年5月30日发动的反帝爱国的革命群众运动。
五卅运动的爆发,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8、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9、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着重批评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10、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1、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
的历史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长征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长征等。
这些事件对于中国革命的进程和共产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历以及这些重大事件的影响。
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发动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被称为南昌起义。
这次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武装斗争的开始。
领导人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人组织了工人、农民和青年学生等群众,以实现军事上的胜利,推翻国民党反动势力,建立社会主义的中国为目标。
二、秋收起义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秘密组织了湘赣边界的贫农武装斗争,这就是著名的秋收起义。
起义首领毛泽东领导农民革命军,以无产阶级领导落地农民为基础,打击豪绅地主,推翻封建统治,争取土地革命。
三、长征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面对敌人围追堵截的形势下,开始了一次艰难而伟大的长征,为了保卫红军,寻找革命根据地,最终步行穿越了党的指导下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给中国共产党认清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的重要启示。
几经困难和牺牲,红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的历史任务,奠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基础。
四、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
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成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各方面力量团结起来,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党的领导下的抗日战争动员了全中国人民,形成了人民群众和民族军队的强大力量,为最终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解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抗日战争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压迫和剥削,从此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历以及上述重大事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这些事件不仅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和发展,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